新航增加台北航班 10/30起每日一班

(新航)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隨著疫情防控放寬解禁,新加坡航空宣布逐步增加台北航班。 新航目前飛航一週三班,預計自本(十)月卅日起提供每日一班往來台北與新加坡,新航集團在台灣市場整合新航與酷航的飛行網絡及航班,於新航官網singaporeair.com提供旅客更多的航班選擇和組合。 新航集團表示樂見並支持所有安全的方式恢復國際旅遊,將會持續保持靈活彈性,在旅遊市場出現需求的時候適時增加運能。 (表為2022年10月30日起台北-新加坡來回航班時刻表) 新航指出,旅行已經改變。從辦理報到到抵達目的地,新航採取安全防疫措施,例如加強清潔並執行嚴格的消毒作業,以及開發創新科技以減少接觸。以 #SIAcares 為出發點推出的關懷措施,提供安全、安心的旅程來守護旅客的健康。這些措施以及對保護旅客與機組員健康的堅定承諾獲得了「全球航空公司健康安全評鑑」的鑽石級評等與Skytrax的Covid-19安全評鑑五星級評等。了解新航的安全及無接觸旅行,請參考新航官網: https://www.singaporeair.com/zh_TW/tw/travel-info/covid19-measures/ 新加坡航空同時推出下載 SingaporeAir 行動app,為了旅程更順暢,請在手機裡下載SingaporeAir行動app,旅客可在航班起飛前48小時內,在此app裡下載超過150份的報章雜誌(選擇「更多」→「電子圖書館」)、獲得個人旅遊資訊,並可測量您的隨身行李,以確保尺寸符合規定(僅限iOS系統)。

Read More

創博會實體展預計吸引約5萬多人 多件創新發明搶先曝光

智慧局於昨(4)日舉辦創博會展前記者會(經濟部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2022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今年以實虛整合方式辦理,實體展將在今(111)年10月13日至10月15日於台北世貿一館盛大展出,線上展將於10月11日至10月20日展出,智慧局於昨(4)日舉辦展前記者會,搶先曝光多件創新發明作品。 其中由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展示【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驗平台】:這項作品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檢測,採非侵入式的唾液檢測,利用具有專利的免核酸萃取技術,只要簡單的步驟,就能讓病毒在高CT值時仍可精準檢測,大幅降低檢測時間與成本。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研發【離岸風場藻貝類養殖之海洋碳匯應用】:培育適合生長於台灣海域的馬尾藻,建置一個人工藻場,藉由藻類具有大量吸收二氧化碳的特性,達到增匯減碳並充裕沿海漁業資源的效果。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研發【具決策診斷之自動駕駛方法及其裝置】:這項作品是一套軟體系統裝置,其關鍵專利技術在於藉由診斷模型,評估並判斷自駕車內的感測器決策是否需要修正,讓自駕車系統更加安全,有助於提升道路行車安全。除此之外,有許多與日常生活實用相關的優秀創新產品,讓參觀者大開眼界。 本屆博覽會廣邀國、內外企業及學研機構共同參展,國外參展商部分,計有Fujifilm(富士)、Siemens(西門子)、Cisco(思科)、Merck(默克)、印尼發明創新促進協會(INNOPA)及泰國國家研究委員會(NRCT)組團參加本展,國內則有台積電、日月光及仁寶等知名大廠共同參展,展出近1,200件技術作品,實體展預計吸引國內外買主與民眾約5萬多人一同共襄盛舉,將為我國產業界及發明人帶來更多合作商機,促使本展成為國際技術交易的重要平台。 展場規劃三館一區,包括「未來科技」、「永續發展」及「創新領航」三大主題專館及「發明競賽區」等四大展區。三大主題館中「未來科技館」聚焦精準健康、永續綠能與先進材料、AIoT及智慧應用及電子與光電之重點技術等4大趨勢技術領域,並打造未來醫院與運動科技兩大主題體驗區,提供情境式的展示體驗,另外還有TIE AWARD得獎作品展示主題專區。「永續發展館」以減碳增匯、綠能科技、循環再生為展示主題,展現超過100件技術打造循環經濟、綠能智慧的新生活型態。「創新領航館」規劃半導體、精準醫療、製造精進、智慧生活、淨零排放、國防航太及解密科技寶藏等七大主題,展出未來市場新興的研發成果。其中半導體專區,更是邀請國內10家代表大廠參展,展現台灣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的重要角色。「發明競賽區」更是每年參觀者必看的重點,預計有520件來自國內外參賽作品角逐各類發明獎項,競賽區內並設置傑出發明館,展出近三年著名國際發明展及發明競賽鉑金獎得獎作品。 2022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今年展覽期間將在世貿一館二樓舉辦35場以上技術商談暨研討會,同時各館將舉辦多場專題論壇與成果發表會及周邊活動,展出內容豐富多元,精彩可期。2022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官網:https://www.inventaipei.com.tw/zh-tw/index.html

Read More

邊境解封 貿易局宣布臺灣會展重新啟動

貿易局舉辦「Open Arms from MEET TAIWAN國際交流暨記者會」(貿易局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隨著全球疫情趨緩,我國邊境管制即將於10月13日鬆綁,經濟部國際貿易局昨(4)日委託外貿協會辦理「Open Arms from MEET TAIWAN國際交流暨記者會」,正式向全球宣布,臺灣會展產業將重新擁抱世界,歡迎國際商務人士來臺,一同見證我國會展的新篇章。 記者會以嘉年華會的形式,邀請我國會展業者、場館營運單位及各國駐臺單位代表等重要人士共同參加。會中向全球預告未來將在臺灣舉辦的重要國際性會展活動,如:台北國際自行車展、國際半導體展及亞太肝臟研究協會年會等。 記者會也特別規劃啟動儀式,由貿易局主任秘書戴婉蓉與會展產業代表一同參與,象徵在疫情過後,臺灣再度張開雙臂迎接各項國際會展活動的到來。戴主任秘書表示,臺灣不僅具備完善的建設及安心安全的會展環境,臺灣的會展業者也提供客製化的服務,以符合不同類型的需求,為會展活動加分。 臺灣在疫情期間展現強大韌性,運用數位科技維持會展活動的運作,並且透過線上展覽協助廠商持續拓銷海外市場。大臺南會展中心今年正式加入營運行列,為會展產業帶來新能量。 貿易局作為會展產業主管機關,持續與會展業者攜手合作,厚植會展產業實力,也藉由臺灣豐富的文化底蘊,達到城市行銷的加乘效果,爭取更多國際會展活動來臺舉辦。

Read More

海大舉辦廖一久院士專書簽書會 傳承水產業經驗

海大舉辦廖一久院士專書簽書會(海大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特別選定昨本人4)日農曆9月9日「九九重陽節」舉辦廖一久院士《烏魚養殖》(Mullet and Its Aquaculture)專書分享會暨簽書會,由擔任海大終身特聘教授19年的廖院士及專書的共同作者為來自各方讀者介紹,也吸引許多來自各國的學生把握機會向養殖界的大前輩討教。廖一久院士表示,本專書邀請烏魚之生物學、產業及經濟方面的世界頂尖專家執筆,可讀性相當高,希望年輕研究者們都能喜愛並參考。 海大校長許泰文說,廖一久院士是草蝦之父,是臺灣水產養殖業界最重要的導師,在退休後繼續於海大從事研究,將經驗傳承給下一輩,並編著養殖系列叢書:海鱺養殖、石斑魚養殖、虱目魚養殖、蝦類養殖及目前第五本的烏魚養殖,都是非常重要的養殖品種。我非常欽佩廖院士對水產養殖研究和教育的投入,對整個產業及社會都相當有貢獻,感謝廖院士。 烏魚為廣鹽、廣溫且雜食性的溫帶及亞熱帶性魚種,是臺灣非常重要的經濟魚種,養殖歷史有四百多年,尤其卵巢的製品-烏魚子,可口珍貴,食用歷史可追朔到古羅馬時期,亦有人指唐朝(西元618-907年)貢品內就有烏魚子。廖一久院士為成功烏魚人工繁殖的世界首例,本書為其出版的第五本養殖系列書籍,盼傳承經驗給後輩,一步步累積人類智慧,讓烏魚養殖能永續發展。 《烏魚養殖》(Mullet and Its Aquaculture)專書由海大與台灣水產學會、世界養殖學會和亞洲水產學會共同出版,由廖一久院士及國際機構Network of Aquaculture Centres in Asia Pacific資深研究員Eduardo M. Leano共同編輯,集結來自美國、印度、菲律賓、泰國及臺灣等29位世界頂尖的烏魚水產養殖專家學者執筆,將最新的烏魚水產養殖相關技術,包含研究現況、成果、還有加工及菜餚等各方面,共有11章節,是世界睽違數十年終於盼到的烏魚養殖新書!推薦序中,亞洲水產學會主席Alice Joan G. Ferrer也稱讚本書為水產及漁業領域相關人士的「必讀之書」。

Read More

港埠費率調整10% 明年1月1日起實施

交部核定港埠費率調整10%明年起施行(港務公司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交通部於10月3日正式核定臺灣港務公司提報之「國際商港港埠業務費之項目及費率上限標準表調整方案」,臺灣港務公司於昨(4)日公告,新費率方案將自明(112)年1月1日起實施。 新費率方案以調漲10%為原則,並因應船舶大型化調整相關港灣收費級距:(1)碇泊費:原6萬總噸以上,調整為6至12萬、12至18萬及18萬總噸以上級距;(2)曳船費:整併未滿1400匹馬力級距,原5000匹馬力以上,調整為5000至6000匹、6000至7000匹、7000匹以上馬力級距;(3)帶解纜費:原1.5萬總噸以上,調整為1.5至3萬、3至6萬、6至12萬及12萬噸以上級距,並新增浮筒作業纜工費加成50%。至於棧埠業務費則均以既有級距費率調整10%,如裝卸費、棧租費、碼頭通過費等。 港埠業務費調整重點 港埠費率涵蓋船舶停靠以及貨物裝卸倉儲等各項港灣與棧埠作業收費項目,前次通盤調整為民國87年,至今已24年未調整,期間各項物價指數、油價與薪資等均已大幅調漲,民營港埠服務業者均期盼能調漲以合理反映實際作業成本。臺灣港務公司於今(111)年初完成費率調整規劃後,分別於4、5月在各港辦理8場次座談,經綜整業者意見並評估對港口競爭力及物價影響,於6月22日辦理公開說明會,相關公(工)會業者於說明會充分溝通討論後無異議,臺灣港務公司將方案報交通部後,於10月3日獲交通部核定。 臺灣港務公司表示,此次費率調整因項目眾多,涉及國內外航商、船代、貨主、港埠作業業者等各方關係人,溝通期間感謝參與討論公(工)會、業者代表良性互動與建議,使此次費率調整得以順利,期望能藉此改善港區作業環境,並帶動港埠服務業者提升服務品質及基層勞工薪資水準,使我國港埠產業健全發展,奠定港口永續經營基礎。

Read More

創新研發!國家級「先進生質材料中心」揭牌

先進生質材料中心舉行揭牌典禮(經濟部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為建構國家級創新材料研發平台,經濟部循環技術暨材料創新研發專區內,推動台糖公司攜手中研院與工研院等國內頂尖產、學、研機構成立「先進生質材料中心」,聚焦於「保健植源劑」、「關鍵酵素」及「循環性生質材料」等三大核心主軸,並舉行揭牌啟用,為臺灣循環經濟技術的發展注入研發新能量。 揭牌儀式由總統府國策顧問何美玥、經濟部次長曾文生、台糖董事長陳昭義、工研院院長劉文雄、經濟部循環經濟推動辦公室諮詢顧問蕭慈飛一起揭牌,中研院院長廖俊智排除萬難熱情以視訊共同參與,表達中研院大力支持合作的立場,正式宣告「先進生質材料中心」落腳於台糖研究所。台糖研究所也與中研院農業生物科技研究中心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將攜手建構自主關鍵技術能量,讓該中心成為新世代生質材料生產的示範基地,目前已經成立第一家系統技術整合型,面向國際的臺灣酵素公司,實現生質材料國產化之目標。同時,台糖研究所與中研院農生中心也分別與臺灣酵素公司、駿瀚生化、福壽實業、大武山牧場等企業共同簽署,並積極引進國際廠商展開合作,開啟我國生質材料產業新紀元。 曾文生說明,經濟部致力推動循環技術及材料產業,去年正式由工研院於高雄中油五輕煉油廠成立「循環材料創新研發專區推動辦公室」,並先後於嘉義及高雄成立「先進觸媒中心」及「粉體材料先進製程研發中心」,加上今日成立的「先進生質材料中心」,都是在厚植南部關鍵循環材料研發能量,政府會和產業、學研單位團結攜手,引領產業朝循環經濟發展,也同步為環境永續貢獻心力。 何美玥則期待,先進生質材料中心能在具有悠久歷史的台糖老幹上,嫁接中研院農生中心與工研院科技研發的新枝,建構臺灣生質材料的國家級產學研合作與產業化推動平台,必能轉化帶動臺灣生技產業躍升的力量,為我國生技發展開啟新風貌。 廖俊智指出,中研院農業生物科技研究中心擁有專業的研發實力,在相關領域已累積許多實質貢獻,此次與台糖及各學研單位合作,鑽研關鍵議題,尋求突破性進展,能為臺灣社會創造更大的貢獻,實踐知識分子社會責任。 陳昭義表示,先進生質材料中心會導入台糖研究所的技術資源,協助產業端進行試量產,營造友善的市場接軌環境,並鼓勵大家一起胼手胝足、昂首闊步,成為世界翹楚。陳昭義於致詞時也特別舉例護國神山台積電,擁有先進製程讓同業望塵莫及,他期勉這個中心的成立能像台積電一樣先進、超越,將生質材料新創如同最偉大的作品。 展望未來,經濟部將持續與產業、學研單位團結攜手,以循環技術暨材料創新研發專區作為整合研發示範場域,全力完善循環材料、製程技術之法規與商業模式,引領臺灣產業朝循環經濟發展,為全球環境永續貢獻心力。

Read More

9項海上求生建議 中華海洋事業協會線上短講有料

海洋事業協會線上短講對海上求生提建議(記者陳瓊如攝)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中華海洋事業協會舉行每月線上短講,由該會祕書長郭俊良主持,本次短講邀請到田文國教授,主講「二十世紀海祥輪、戰神輪(Pacific Ares)重大海事意外對海上求生帶來的啟示」,吸引不少船長及學生上線參與。 理事長張文哲致詞指出,協會透過每月舉辦一次的短講,希望能增加相關知識,本次主講者田文國老師,是海大資深老師,作育英才無數,是在教學上優秀老師。而協會推動的短講引起很大迴響,將繼續延續下去,而除了線上短講,也希望下次舉辦實體的演講,擴大參與討論跟分享。 田文國教授對重大海事意外人命安全之探討分析提出九項建議包括,意外發生時多穿衣服及外加救生衣,加強平時熟識訓練,加裝救生繩索一段(20-30m), 救生衣一定要由跨下穿過綁緊,如有可能多攜帶500cc飲水,攜帶證件及錢財,救生衣一定要緊繫因人員落水後,表皮會迅速脫水致消瘦。建議頸部套圈張開後可達100cm,增加高空及海上能見度,船上發生火災最安全處所為機艙最底層艉軸艙。

Read More

台船攜手台蝕規劃建置EPC落實綠能本土化

台船高雄2A廠房太陽能光電設備啟用儀式(台蝕提供)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台灣國際造船公司攜手子公司「台船防蝕科技公司設計規劃建置(EPC)」,建置預估發電量為500.25 KW,為落實綠能本土化並扶植在地化廠商。 台船表示,該公司響應政府綠能政策履行用電大戶,第一期採用設置再生能源發電設備自發自用,保證運轉廿年,委託子公司台蝕設計規劃建置,本期建置預估發電量為500.25 KW,落實綠能本土化並扶植在地化廠商,第一期建置設備以「太陽能模組」及「逆變器」前開二產品均為國產化。 第一期太陽能發電設備光電模組共計1472片,為屋外(頂)形式,變流器(Inverter)具有防水防塵功能,與台電公司饋線併聯發電,並具有多組最大功率追蹤輸入功能,交流配電盤其設計符合「屋內線路裝置規則」及「屋外供電線路裝置規則」,不使用中國品牌交流斷路器;支撐架連結組及監測系統設計考量港邊地理環境,可抗風力10分鐘平均風速47.5m/s,材質採用抗腐蝕及不銹鋼材質,PR(性能比)為70%±10%。(附圖由台蝕提供) 第一期用電大戶太陽能再生能源發電設備已完工,第二期用電大戶太陽能再生能源發電設備也已規劃完成,預估發電量為640 KW,同樣委託子公司台船防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預計於今(111)年底投入建置。

Read More

DHL贊助台灣鐵人三項賽事 展現追求速度及團隊合作

(DHL照片提供)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DHL國際快遞贊助台灣鐵人三項賽事,墾丁壓軸賽事精彩落幕。 DHL國際快遞贊助LAVA台灣鐵人三項公司延續去年夥伴關係,今年贊助三場系列賽事,壓軸登場的IRONMAN 70.3國際鐵人三項賽暨小鐵人賽本(十)月一日及二日在墾丁舉辦,吸引共21個國家1300多位鐵人好手及小鐵人同場較勁。 DHL除贊助外也持續參與,派出超過廿位同仁組隊並邀請客戶參賽,以實際行動展現對鐵人賽事的支持。DHL國際快遞台灣總經理黃湧君表示,DHL國際快遞贊助IRONMAN三鐵賽事,也邀請員工及客戶參與,就是希望這項贊助更有感,在展現DHL追求速度跟團隊合作精神外,讓大家實際體驗運動的魅力跟樂趣。 DHL國際快遞贊助的IRONMAN 70.3墾丁國際鐵人三項賽是全球知名的三鐵賽事,每次舉辦均吸引來自國內外的好手報名參賽。墾丁賽事在最美的海域小灣開賽,因應政府單位工程整修,這次自行車和路跑作大幅度的調整,賽道爬升增加、挑戰更高,讓許多選手直呼應該是台灣史上難度最高的113KM賽事。 DHL 表示,該公司與台灣鐵人公司的合作是延伸集團的跨產業合作計畫,今年共贊助三場大型運動賽事,包括三月的台東國際鐵人三項賽、五月的LAVA環屏東自行車挑戰賽,以及十月的 IRONMAN 70.3 墾丁國際鐵人三項賽,每場都吸引超過千人以上參與。

Read More

陽明海運2022好港生活節市集活動推碼頭工人小吃

  (陽明海運提供)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雙十國慶連假腳步近了,主辦單位財團法人陽明海運文化基金會在2022好港生活節系列活動力推「碼頭工人小吃」,呈現碼頭工人吃飽、吃好、補衝好體力的美味小吃。(附圖由陽明提供) 2022 好港生活節即將在國慶連假的10/8(六)、10/9(日)兩天登場,活動包括港邊音樂、提供各種視角來認識基隆的文化走讀與講座,還有熱鬧的好港市集,由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前廣場延伸至國門廣場超過卅個攤位,其中由好港市集聯名I-NANA旬好食製作所的「碼頭工人小吃特選」將呈現碼頭工人吃飽、吃好、補衝好體力的美味小吃。 陽明指出,靠海吃海,熱愛魚漿的基隆人,再融合日本殖民文化與福州文化,化為各式小吃,諸如把油豆腐劃開,包入滿滿純肉餡再以魚漿封緘,配上冬菜,天冷的港邊,一碗兩枚豆干包,搭配乾麵,吃飽吃暖再上工。而好港市集為了讓大家好取用,特別把豆干包改為乾吃,加上特調的基隆風味咖哩醬汁,好滋味也好就口。而基隆的燒賣也絕對要耐飽外,裡面更是滿滿的魚漿,與港式燒賣完全不同風味,再搭配上炭烤的吉古拉,與基隆在地的「馬路進」醬,當個一日基隆人,大口吃下,在地人記憶中的好味道。 為了此次好港市集「碼頭工人小吃」主題,以「管飽」「重口味」「營養三明治」與「沙茶咖哩炒麵」等基隆元素為核心,創作「沙茶咖哩炒麵麵包」,經典的在地元素重新組合,向碼頭工人致敬,更向早年踏浪而來的移民們致敬。 此外,石花菜產於基隆與東北角沿海,類似於日本的「寒天」,在台灣又稱「海燕窩」。這是受日據時期居住在基隆的琉球人影響,琉球海女下海採集石花菜,反覆清洗、曬乾,而後煮治為石花凍。時空流轉,曾在基隆和平島上有著台灣最大的琉球人聚落,而經已不復存,但石花凍的採集與製作,留了下來,早年,基隆人的市場上,靠海吃海,石花凍比愛玉更加普及,是夏日常見的清涼飲品。這次,都在好港生活節的好港市集上,可以喝到石花凍飲健康、低熱量、消暑的好滋味,並向早年辛苦討生活的海女致敬。 除了碼頭工人小吃特選,好港市集還有港口特調搭配基隆在地咖哩餅,更有代表基隆多元移民文化的經典沙茶咖哩烏龍麵、基隆風味與食材打造的台式小麵包,與印尼風味的咖哩沙爹香料飯。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