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海致力ESG實踐 攜手營建署預計植樹40萬棵

萬海航運董事長陳柏廷(前排右)和營建署署長吳欣修(前排左)舉行植樹造林簽署(萬海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萬海航運董事長陳柏廷和內政部營建署署長吳欣修昨(16)日於陽明山國家公園,舉行植樹造林養護專案意向備忘錄簽署儀式暨首植活動。本次活動,邀請企業合作夥伴出席見證簽署儀式,參與首植活動,共同在陽明山國家公園建置稀有母樹園,保存北臺灣極具特色之樹種。 萬海航運表示,環境保護是該公司的經營理念之一,氣候變遷已成為人類共同的挑戰,根據研究,植樹可以減緩氣候變遷,保護生物多樣性。萬海航運自2022年起推動「萬海造樹海,共創新未來」植樹造林養護計畫,承諾在臺灣這塊美麗的土地長期植樹造林,以實際行動實踐企業社會責任。 萬海與營建署的合作計畫,將於8個臺灣國家(自然)公園與都會公園植樹護林 ,包括陽明山國家公園、臺中都會公園、台江國家公園、高雄都會公園、壽山國家自然公園、墾丁國家公園、太魯閣國家公園、金門國家公園等。植樹範圍遍及台灣各個角落) ,共種植約40萬棵樹木,預計每年可以吸收約4,800噸的二氧化碳,約等同於12座大安森林公園。營造臺灣生物多樣性之基礎環境,守護海岸林,減緩大都會區溫室氣體排放並調適暖化。 萬海致力於實踐ESG永續經營,連續5年入選「臺灣永續指數」成分股。以實際行動回應全球氣候變遷,目標以 2008 年為基準年,2030 年可超越法規標準,達到船隊減少 50% 二氧化碳排放強度。同時,全船隊使用成本較高的低硫燃油,以減少營運對環境的衝擊。 未來萬海將持續造林,落實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及各項永續發展目標,援助國內外的弱勢團體,傳遞希望與善的種子,共同朝向萬海設定的永續目標邁進,與社會、環境共好共榮。

Read More

施耐德助力!福特六和工廠落實數位轉型智慧製造

施耐德電機助力,福特六和未來將持續穩定升級,落實智慧製造目標。(施耐德提供)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能源管理數位化十年有成,施耐德電機助力福特六和提升能源效率、節能減碳,福特六和未來將持續穩定升級,持續推動工廠數位轉型,落實智慧製造目標。 台灣汽車市場主要品牌福特六和汽車在台深耕邁入第50年,因應近年生產成本提高與ESG浪潮,福特六和與能源管理及自動化領域的數位轉型領導者法商施耐德電機攜手投入智慧製造,並在生產流程中部署EcoStruxure Power電力系統解決方案監控用電數據、改善能源效率,同時藉由數位化資料提前掌握問題,節省人力與時間。福特六和運用工業物聯網(IIOT)技術為打造智慧工廠奠定堅實基礎,進而提高成本競爭力、促進環境永續發展。 福特六和在台灣銷售的車款大多由中壢工廠生產,目前每年約生產2.5萬輛。與大多數業界工廠相同,過去福特六和採用「手抄數據」的傳統方式產出報告。但隨著工廠規模擴大、器械眾多狀況下,數據涉及範圍與數量相當龐大,難以對接下游使用端,導致無法精確整合報告、分析工廠的整體效益。同時,近年全球局勢動盪與ESG趨勢,因應生產成本提高與減少整體碳排等挑戰,福特六和期望找到平衡成本、用電效率亦同時兼顧環境發展的解決方案。因此福特六和需要創新的數位工具輔助,精準蒐集、監控並管理能源品質,方能從「電」下手優化成本,落實永續經營。 福特六和自2012年起率先引進EcoStruxure Power電力系統解決方案,藉由部署施耐德電機的先進讀表/電表(PowerLogic(tm) ION7650與PowerLogic(tm) ION9000),福特六和運用數位化技術與自動化科技解決過去人力蒐集數據的情況,顯著提升資料精準度,為邁向工業物聯網奠定良好基礎。同時,福特六和也是採用能源供應管理軟體EcoStruxure(tm) Power Monitoring Expert(PME)的先鋒。 施耐德指出,PME升級除了提供更精確的電費計算、全新使用者介面、增加定時寄送報告等功能外,也讓福特六和將電力監控系統推展至更廣泛的生產端,並整合第三方軟體與模組帶來多元應用,讓廠區運作效率更上一層樓。 福特六和汽車廠務工程部經理楊政達表示,世界局勢變化與環保意識提升,讓汽車製造業面臨能源成本提高與降低碳排放等挑戰。在台灣,製造業是用電大戶,隨著環境愈加嚴苛,更加重視能源管理與效率。 施耐德電機服務事業部總經理洪志賢則稱,隨著政府減碳政策的推動,許多台灣製造業都面臨與福特六和汽車相同的課題,即為在工廠規模日益擴大的情況下,如何透過數位化工具,精準掌控用電效率,在控制用電成本的同時達成減碳目標,落實永續經營。 展望未來五年規劃,福特六和將持續推動廠區數位轉型,致力將更多設備串連EcoStruxure Power電力系統解決方案,以利廠務人員高效管理廠區的電力運作,並快速解決突發能源問題。

Read More

台船承造海巡署彰化艦交船台中艦命名下水

(台船提供)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台灣國際造船昨(十六)日舉辦承造海洋委員會海巡署一千噸級巡防艦首艘彰化艦交船暨第二艘台中艦命名下水聯合典禮。 台灣國際造船為海洋委員會海巡署艦隊分署建造六艘一千噸級巡防艦,首艘CG1001彰化艦上(十)月27日完成驗收,並於昨日於基隆廠舉行交船,另第二艘CG1002台中艦亦同日舉行下水。聯合典禮儀式由台船公司魏正賜總經理及海洋委員會海巡署許靜芝副署長共同主持,第二艘台中艦特別邀請海巡署許靜芝副署長夫人黃惠敏女士命名與擲瓶,行政院中部聯合服務中心洪宗熠副執行長觀禮致詞。 (台船提供) 新造一千噸級巡防艦滿載排水量2167噸,船身全長:98.5 米、寬:13.2米、深:7.6米,船速可達24 節,相較過去1000噸級巡防艦更長、更大,耐浪性更強,同時也具備夜間海上搜救能力,在海象風浪5級狀況時可持續且有效供直升機緊急起降;另配有新式衛星寬頻網路系統,能提升各艦與陸基通訊與即時資料的交換。 武器系統方面,搭載中科院開發之鎮海武器系統,取代40快砲,該系統射程約10公里,可裝載42枚2.75吋火箭彈,負責水面近戰防禦任務,對射距內目標具威嚇與攻擊的能力。系統具備遙控與集火模式射擊,搭配熱顯像系統,以及選用夜間照明彈,可強化海上嚇阻及夜間搜救效能,全天候擔負船艦警戒任務,降低人員臨戰風險,節省人力操作。 (台船提供) 為強化蒐證及搜救能力,該艦設置夜視系統,可於惡劣海象下執行全天候監視作業,另配有飛行甲板,可供空勤總隊直昇機起降,進行人員運補及傷患後送等作業。本艦同時配備4支水平射程達120米之高壓水炮,在東北季風期間海象惡劣之海域執行護漁及查緝走私偷渡等勤務,可有效打擊越界作業之漁船,提升我國海域執法與護漁能量。此外, 該艦左右兩舷配有兩艘最高航速35節的警備救難艇,可從母艦放下執行救援及緝私任務,有效提升我國海域執法與護漁能量,更兼具執行海上救難任務。

Read More

澎湖輪完成安放龍骨 明年8月底前交船營運

「澎湖輪」完成安放龍骨。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據交通部航港局公告訊息,將取代臺華輪成為運輸高雄-馬公航線之「澎湖輪」完成安放龍骨,特別舉辦祈福儀式。 航港局表示,「澎湖輪」由具有駛上駛下客貨船建造實績及經驗豐富的日本內海造船廠承造,於今年八月開工建造,並於上週完成安放龍骨,該輪導入美學設計、休閒娛樂功能及無障礙通用設施,客艙更設有親子間、遊戲間、咖啡廳、交誼廳及餐廳等空間,提供旅客全新的搭乘體驗與樂趣,預計明(2023)年四月下水,八月底前交船營運,將成為澎湖及高雄間的海上樞紐。 「澎湖輪」祈福儀式。 「澎湖輪」總噸位約9,980,船長約120m、船寬約21m,最大船速22節,載客數600人(含臥鋪300個),貨艙空間可同使載運十 TEU貨櫃裝載量(含冷凍櫃)、80輛小客車、四輛大型遊覽車,將取代臺華輪成為運輸高雄-馬公航線主要運具。

Read More

中遠海運承運出口巴基斯坦首批鐵路客車裝船

天津-中遠客車裝船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天津港消息,該港匯盛碼頭完成由中遠海運承運出口巴基斯坦首批46輛鐵路寬軌客車裝船作業,亦係中方為時速160公里鐵路客車技術首次國際輸出提供港口服務。 消息指出,鐵路寬軌客車"產品+技術"的組合出海,是不斷深化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科技合作的重要成果,將帶動巴基斯坦鐵路客車技術升級換代。此次46輛鐵路寬軌客車最大車型長22.8米,寬3.3米,高4米,均為中國大陸整車生產完成交付,後續還將有184輛寬軌客車在巴基斯坦以散件組裝形式交付,從而實現客車的本地化製造。 時速160公里鐵路客車技術首次國際輸出提供港口服務。 該批鐵路寬軌客車含有五種不同車型,高度不一、重量不同,船艙內作業空間狹小,加上連日來的陰雨和大風天氣,整體作業難度較高。天津港匯盛碼頭充分利用大件作業流程和大件作業經驗,根據作業預案和作業條件最終"零缺陷"完成裝船作業。

Read More

台北市東區扶輪社第59屆社慶晚會盛大舉行 邀請海攬公會參加

台北市東區扶輪社第59屆社慶晚會盛大舉行,由翁堯賢社長主持。(記者陳瓊如攝)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台北市東區扶輪社第59屆社慶晚會於美福飯店二樓宴會廳盛大舉行,本次晚會由國洋國際物流公司總經理,也是台北市東區扶輪社第五十九屆社長翁堯賢主持,會中邀請台北市海運承攬運送公會前理事長陳木枝、現任理事長黃石偕同理監事們蒞會同歡,翁堯賢社長偕同夫人在會中展現才藝,進行舞蹈及演唱表演,節目熱鬧精彩。 翁堯賢社長在致詞表示,疫情雖然讓許多活動暫緩,但弱勢單位的需求並未停止。因此今年也持續努力,希望給予這些需要協助的單位,更及時的幫助。今年10月初組團完成花蓮畢士大教養院的採訪,以及愛心專車的捐贈活動。同時也感謝東區社友社們的支持,才能讓這個社福工作能順利且繼續的推動,幫助了許多需要幫助的人。另一個東區社長期資助的社福團體:花蓮玉里的安德啟智中心,也因為受到地震影響的關係,目前正在做重建的工作。因此將在12月初再次前往參訪及捐助,也將捐贈一部九人座休旅車,以便讓安德啟智中心能夠在偏鄉地區,更方便地為需要幫助的弱勢團體提供援助與服務。 他也提到,謹代表台北東區扶輪社,感謝貴賓蒞臨該社第59屆社慶晚會,受到疫情的影響,海外姐妹社:日本大阪八尾社、日本東京江戶川社,與香港九龍東區社,雖無法親自前來參加盛會,但他們也都用心製作了祝賀影片,帶來滿滿的祝福,內心非常感動。今年在各位社友的信任與愛護下,讓他有機會為大家服務,要特別感謝本屆所有理事、職員、全體社友及美麗大方的夫人們全力的支持。

Read More

產官學研攜手簽署MOU 推動汽車產業邁向潔淨智能新時代

工業局舉辦「汽車產業聯盟MOU簽署暨啟航儀式」(工業局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經濟部工業局為推動綠能及車輛智慧化,協助我國整車廠及汽車零組件等相關產業轉型升級及永續發展,15日在龍德(兼利澤)工業區服務中心辦理「汽車產業聯盟MOU簽署暨啟航儀式」,藉由產官學研MOU之簽署,強化鏈結汽車相關產業,導入學研團隊研發、營管、減碳及行銷等能量,輔以政府相關輔導資源,改善及提升汽車相關產業體質,進而建構完整之電動智慧車輛產業鏈,打造「智慧電動車國家隊」。 本次MOU簽署單位包含台灣區車輛公會、臺灣機械公會、台灣區模具公會,利澤、新北及桃幼工業區產業,及工業區服務中心代表、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政治大學、宜蘭大學、明新科技大學等單位,在工業局曾琡芬組長及工業區廠商聯合總會黃鎮勝常務理事之見證下共同簽署;期望整合產官學研四大面向,藉由政府資源挹注及學研單位專長,如ESG園區專班、碳盤查模擬系統、SSD數位創新管理系統、AVM作業價值管理系統及高效率馬達等技術輔導,共同建立我國智慧電動車相關產業發展之基礎,厚植國際競爭能量。 工業局表示,我國汽車零組件相關產業運用自身產業特性及優勢,多年來已在國際間利用少量多樣、彈性製造、品質穩定及出貨快速等優勢,在國際汽車零組件供應鏈中打開一片藍海市場,並進一步與國際大型車廠長期合作,成功打入國際汽車產業供應鏈。惟近年來國際淨零碳排及車輛AI智慧化與自駕車發展等趨勢,並因應2026年歐盟碳關稅、企業ESG推動、聯合國2030永續發展目標(SDGs),對環境、氣候及永續消費及生產模式之要求,對我國相關產業造成衝擊與影響,如車燈、保險桿、鈑金、模具等產業在全球之市占率均位於重要位置,如何協助與輔導產業因應國際趨勢進行轉型升級,並維持國際市場之關鍵地位,已成為政府之重要任務。 工業局表示,本次MOU簽署暨啟航儀式是智慧電動車相關產業輔導的一個起手勢,期望在簽署儀式後,能激起汽車相關產業轉型升級之動能,建構更多同業及異業間的鏈結,並輔以學研技術能量及政府資源,攜手打造「智慧電動車國家隊」,讓我國汽車相關產業能在國際繼續保持領先的地位。

Read More

高雄關查獲轉口櫃走私啤酒

高雄關查獲轉口櫃走私啤酒案(高雄關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高雄關於在高雄港第63號碼頭查獲12只走私啤酒轉口櫃,初估22,000箱(528,000罐),市價約新臺幣2,200萬元。 該關說明,查緝關員發現自中國南沙港起運之長采輪(EVER CHEER),其中所承載12只欲轉口運往馬來西亞亞庇港之40呎貨櫃,申報貨名為家具等甚為可疑,遂鎖定於卸船後開櫃檢視,結果發現其中2櫃於近櫃門處稍以衛生紙等貨物掩飾,其後所裝皆為啤酒,其餘10櫃均為毫無掩飾之啤酒,經核與艙單及運送契約(B/L)申報貨名不符,涉嫌違反海關緝私條例及菸酒管理法等規定,已依法查扣。 該關表示,海關職司邊境管制與查緝走私,為遏止私梟逃漏菸酒稅費走私販售牟利,將賡續落實並精進查緝措施,以防堵菸酒走私進入國境。同時呼籲民眾勇於檢舉不法走私,免費檢舉走私專線:0800-711117。

Read More

航港局「IMO稽核閉幕會議] 提升國際海運市場競爭力

IMO稽核閉幕會議,創非IMO會員國申請自願稽核首例。(李錫銘攝)。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我國完成海事公約實地稽核,交通部航港局昨(十四)日上午舉辦IMO稽核閉幕會議,創非IMO會員國申請自願稽核首例,及提升我國在國際海運市場競爭力。 葉協隆局長會中強調,稽核制度受世界各港口國管制組織列為評估船舶風險的指標之一,本次實地稽核作業已經順利完成,後續我國會將正式的稽核成果報告透過臺加海事技術合作備忘錄委由加拿大COMART公司遞交給IMO秘書長、東京備忘錄、巴黎備忘錄以及美國海岸巡防隊,並在三家國際海運期刊發布稽核成果,讓世界知道我國積極履行國際公約的努力,提升我國在國際海運市場的競爭力。 IMO稽核閉幕會議(李錫銘攝) 葉協隆指出,本次III Code稽核閉幕會議順利結束,為本次為期六天的國際海事組織準法律文件履行章程實地稽核作業畫下完美的句點,三位由國際海事組織認可的正式稽核員依據國際海事組織對會員國稽核的標準程序,針對我國海事管理制度實施全面性的檢視與稽核,稽核結果顯示我國有效履行國際海事公約責任,在內國法化、公權力行使、水文調查、氣象服務、搜救及海事調查等多個領域已建置系統並有具體成效。針對稽核員指出未來可持續精進的發現與觀察事項,航港局也會依照IMO III CODE規定擬定矯正行動計畫,持續偕同各有關單位進行持續改進及滾動檢討,共同確保我國海事管理系統持續精進,有效履行公約責任義務,達到同步世界先進國家的水準。 海事稽核是國際海事組織(IMO)為確保會員國有效履行公約責任,於近年推動的重要工作,初期是鼓勵各會員國自願參加,自2016年起改為強制生效規定,我國是在2014年首度辦理自願性稽核,創下非IMO會員國申請自願稽核的首例。 我國雖非國際海事組織會員國,但仍比照會員國標準履行國際海事組織各項公約,確保IMO準法律文件的有效實施,落實船旗國、港口國及沿岸國的責任,正是希望透過這樣的努力,使我國國輪得以暢行國際無阻,同時確保無害通過我國沿海或靠泊我國國際港口的船舶,能夠獲取充足資訊並持續提供優質服務,善盡國際社會責任。 由國際海事組織的三位稽核員Cahit、Leslie、Hannan總結從本(十一)月七日開始,為期六天的稽核,稽核員除了與交通部航港局、內政部、環保署、運安會、海洋委員會海保署、海巡署、國搜中心、大氣海洋局及臺灣港務公司等多個單位進行業務面談,也赴高雄港、臺灣電子航行圖中心及基隆海岸電台實地考察港口國管制、危險品、港口收受設施、VTS、電子海圖及領海通報等業務,在每個領域皆進行了相當深入的探討,結果顯示我國海事管理體制,已有效履行海事公約責任,在內國法化程序、公權力行使、水文調查、氣象服務、搜救及海事調查等諸多領域均建置系統並有具體成效,期待我國後續透過跨機關協調機制,持續推動我國整體海事管理系統精進發展。

Read More

中遠海運物流蘇州分公司吳江辦事處開業

中遠海運吳江辦事處成立。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佈局蘇州港航運服務體系之上海中遠海運物流公司蘇州分公司吳江辦事處上週成立。 據稱,吳江辦事處係蘇州港服務前置的視窗和平臺之一,將深耕吳中區、吳江區乃至浙北貨源市場,打造倉儲配送、海外拓展、供應鏈金融、大宗貨物、跨境電商等全流程物流供應鏈,通過個性化"端到端"服務為蘇州企業降本增效,幫助蘇州腹地企業貨物從蘇州港進出,為蘇州企業打造"家門口的出海口"。 太倉港口管委會指出,將從蘇州港發展全局出發,建立健全蘇州內河中轉資訊平臺建設,讓貨物通過蘇州港出運,港口委還將不斷優化物流通道,創新物流產品,設計出更多的陸改水、陸改鐵、江海河聯運等物流產品,在為進出口企業降本增效的基礎上,打造蘇貨蘇運服務體系。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