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航運MSC GERMANY輪交付船隊規模逾900艘650萬TEU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隨著揚子江船業為地中海航運(MSC)建造的第五艘LNG雙燃料1.6萬TEU貨櫃船“MSC GERMANY”輪交付,MSC貨櫃船隊再擴充,同時成為全球貨櫃船隊規模艘數超過九百艘及運能超過650萬TEU龍頭航商。(附圖取自揚子江船業) 揚子江船業集團揚子鑫福造船為船東地中海航運建造的第LNG雙燃料1.6萬TEU貨櫃船“MSC GERMANY”輪交付投入營運,該船係於去(2024)年三月初開工建造,同年八月下旬進塢搭、十二月底出塢,今(2025)年三月25日完成試航任務,“MSCGERMANY”輪交付投入營運部署在SWAN-SENTOSA航線。 ALPHALINER統計顯示,MSC貨櫃船隊目前以901艘、運能650.9萬TEU,穩居同業之首,亦係船隊規模超過六百萬TEU唯一船公司,尚有運能超過兩百萬(202.89萬TEU)、129艘新造船合約。 據瞭解,MSC Gianluigi Aponte船長1970年以一艘小貨船“Patricia”輪起家,目前已成長為享譽世界的龍頭。該公司經歷約卅年的發展,在2007年船隊總運能達到100萬TEU;2011年突破200萬TEU;2017年達到300萬TEU;2021年運突破400萬TEU。2022年一月正式超越麥司克成為全球最大班輪公司,並在2023年五月運能規模達到500萬TEU;2024年七月運能突破600萬TEU。 除此之外,MSC自2020年以來已購買了超過420艘二手貨櫃船,還持有新造船大量訂單,可說是航運史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大手筆擴建船隊。 值得一提的是,獨立經營的MSC不再侷限於買船和擴張船隊規模,更熱衷於建立大規模物流業務和提供全方位供應鏈服務。今(2025)年主要海運聯盟重組,開放、合作成為MSC、海洋聯盟和Premier Alliance的選擇。據《福布斯》排行榜,Gianluigi Aponte船長和夫人Rafaela Aponte-Diamant分別持有這家總部位於瑞士的貨櫃和郵輪50%的股份,目前淨資產分別為358億美元,排名全球TOP200富豪榜第43位和第44富豪。

Read More

長榮航空開闢桃園/神戶航線 每週143班飛往日強化台日航線布局

長榮航空桃園-神戶首航活動,現場旅客踴躍參與有獎徵答,由長榮航空陳耀銘發言人(右七)、王振興副總經理(後排左四)、游家傑副總經理(右六)與得獎者共同合影。(長榮航空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日本為台灣最喜愛的旅遊國家之一,為強化台日航線布局,長榮航空18日開闢桃園-神戶航線,現行營運日本11航點、14條航線,共計每週143班往返日本,包括東京成田、東京羽田、大阪、札幌、福岡、沖繩、小松、仙台、愛媛松山、青森及神戶,提供旅客更靈活及多元的飛行選擇。 為慶祝桃園-神戶首航,長榮航空特別於桃園國際機場C8候機室舉辦首航活動,以「神戶大開」為主題,現場除了設置神戶著名景點拍照背板,並規劃輕鬆有趣的互動遊戲及有獎徵答,讓旅客在出發前就猶如置身在日本神戶,還致贈旅客時尚又實用的首航禮「長榮航空 環保束口背袋」,陪伴旅客快樂出遊去。 長榮航空桃園-神戶航線以空中巴士A321-200機型飛航,機上配置184個座位,包含8個商務艙、176個經濟艙, 神戶作為日本重要的海陸空樞紐,擁有深厚的歷史背景與獨特的魅力,讓神戶成為無數旅人心中嚮往的旅遊勝地,今年適逢大阪世界博覽會,預計將吸引來自全球各地的參觀人潮,長榮航空藉由桃園-神戶航線開航來擴增關西航網運能,搭配現在飛航的桃園-大阪每週21班、高雄-大阪每週11班,長榮航空將成為台灣飛往關西地區航班最多的航空公司,提供旅客更便利多元的選擇。 長榮航空開闢桃園-神戶航線,桃園機場安排灑水儀式歡送首航班旅客。(長榮航空提供) 長榮航空另獨家推出深度關西與四國團體旅遊行程,為旅客帶來嶄新的旅行體驗,與既有的關西地區行程不同,此次規劃以神戶及愛媛為核心,設計出不走回頭路的專屬路線,方便旅客探索日本西部的人文風情。行程亮點包括神戶港的標誌性建築—神戶港塔、擁有悠久歷史及壯麗外觀的姬路城、可一覽壯麗讚岐平原的金刀比羅宮、號稱日本最古老溫泉的道後溫泉,以及被列為日本國家級文化遺產的松山城等知名景點。透過跨區域的行程設計,旅客還將有機會深入探訪岡山、淡路島明石大橋、四國的高松或德島等多樣化景點。 為了提供旅客量身打造的旅遊體驗,長榮航空特別攜手旅行社推出兩種獨具特色的旅遊方案,包括經濟型小資出遊方案,售價從27,900元起,以及輕奢華旅行方案,售價48,900元起,更多詳情,歡迎洽詢長榮航空各大合作旅行社,或至https://reurl.cc/L58ORL查詢。 若喜歡自由行的旅客,即日起則可至長榮航空官網購買飛航日為6月20日(含)後的桃園-神戶個人機票,經濟艙來回機票未稅價只要NT$11,640起。

Read More

昇恆昌攜手白沙屯媽祖推出限量媽祖祝福保溫杯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昇恆昌首度攜手白沙屯媽祖贈全球限量聯名禮品,為了讓更多來自世界各地的旅人認識臺灣的信仰文化魅力,昇恆昌免稅商店首度與被譽為「粉紅超跑」的白沙屯媽祖攜手推出全球限量聯名「媽祖祝福保溫杯」,即日起單筆消費達門檻即可獲贈。 昇恆昌免稅商店表示,媽祖祝福保溫杯是一份代表臺灣信仰文化的平安祝福,讓旅人帶著祝福邁向國際,與遠方親友分享臺灣的文化魅力與溫暖。再過一個月就是被稱為「女神節」的母親節,而在臺灣最能展現女性力量與慈悲精神的存在,非「女神」媽祖莫屬。今年白沙屯媽祖進香之旅將於五月展開,正巧與女神節相呼應,兩款媽祖祝福保溫杯的粉色系瓶身,不僅印有白沙屯媽祖圖象,並配有祝福語「平安喜樂、效期無限」,融合信仰、設計的生活實用保溫杯,更特別過香爐祈福得到白沙屯媽祖加持,不僅是旅客旅途中最溫暖的陪伴,也是能送給遠方親友的珍貴禮品,都是傳遞臺灣文化溫度的禮物。 即日起在全台四大機場的昇恆昌免稅商店香水及化妝品區單筆消費滿新台幣2.5萬元,即可獲得限量「媽祖祝福杯」,數量有限,送完為止,讓旅人把臺灣的信仰文化帶往世界每一個角落,讓保溫杯不僅保持飲品的溫度,更溫暖每一位旅客的心,更多活動訊息可洽官網(https://everrich.group/bPK67)。 附圖媽祖祝福保溫杯的粉色系瓶身,印有白沙屯媽祖圖象,更配有祝福語「平安喜樂、效期無限」。(昇恆昌免稅商店提供)

Read More

聯邦快遞推出新加坡至美國直航全貨運航班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聯邦快遞近日繼與香港郵政拓展合作,同時推出首個新加坡至美國的直航全貨運航班,提升東南亞客戶的服務和連接性。 附圖左至右為聯邦快遞亞太區總裁Kawal Preet、美國駐新加坡大使館臨時代辦Casey Mace、聯邦快遞機長James Owen、聯邦快遞快遞員Mohamad Shaiful於聯邦快遞首個新加坡至美國直航航班的啟動儀式。(聯邦快遞提供) 聯邦快遞宣布進一步加強東南亞與美國之間的服務,推出首個從新加坡直飛安克拉治的航,這條新航線使聯邦快遞成為唯一提供新加坡至美國本土直航連接的物流供應商,包括航空航太、醫療保健、工業、高科技和半導體材料等關鍵行業將受益於供應鏈效率的提升和與美國主要市場的連接性改善。 這條新航線加強新加坡作為東南亞戰略物流和航空貨運樞紐的地位,該航班每週營運六次,使用專用的波音777貨機,從樟宜機場的聯邦快遞南太平洋區域樞紐出發。還有一條從安克拉治直飛新加坡的返程航班每週營運一次,計劃在夏季擴展到每週五次,以協助貨物在兩個方向的無縫流動。該航班縮短了運輸時間,在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泰國週六收集的貨物能夠在週一提前一天到達美國,使得來自這個充滿活力地區的企業在進出口美國時將享受更好的連接性。 東南亞與美國之間的貿易依然由電子商務、高科技電子產品和製造商品為推動的主要管道。這項新服務強化聯邦快遞的網路連接性和獨特服務,促進了新加坡作為全球供應鏈轉運樞紐的角色。 聯邦快遞亞太區總裁裴佳華(Kawal Preet)表示,聯邦快遞正透過構建更智慧的物流網絡來革新物流,促進全球貿易,加快速度,提高效率,新加坡的戰略位置和世界級基礎設施使其成為東南亞國際商務的關鍵點。該公司的新直航貨運航線使區域企業能夠以前所未有的敏捷性、韌性和競爭力在當今快速發展的經濟中擴展全球業務。 這條新航線象徵著聯邦快遞在新加坡長期投資的重要里程碑,亦係去(2024)年二月在新加坡設立區域總部之後,進一步強化對支持新加坡成為亞太地區首屈一指的物流和供應鏈樞紐的承諾。 聯邦快遞前述有關與香港郵政拓展合作,將當地進口貨件的自助取貨網路擴展至超過700個地點,網購消費者等客戶現可在指定的香港郵政局快遞櫃、智郵站及7ELEVEN便利店自助提取包裹,並且無需額外付費。通過此次合作,聯邦快遞自取點的覆蓋範圍將增加至超過400家7ELEVEN便利店、165個智郵站和119個香港郵政局快遞櫃,為客戶提供更高的靈活性。 聯邦快遞香港及澳門董事總經理梁銘添表示,面對當前不斷變化的環境需要以客戶為中心,強化線上零售與物流之間的整合,以回應電商和跨境貿易的蓬勃發展。聯邦快遞一直致力於推出創新的物流解決方案,滿足客戶不斷變化的需求,很高興能與香港郵政合作,擴展自助取貨網路,優化其‘最後一公里’的遞送服務,提供更卓越的客戶體驗。

Read More

基港公司召開港區防颱防汛整備會議五大項目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臺灣港務公司基隆港務分公司鑑於颱風季節即將來臨,為加強維護港區公共安全,提高港區各單位防颱警覺,防止颱風汛期造成港區災害,特邀集航港局、港警、港消、海軍、海巡及港區各相關業者,就港區防颱防汛整備議題進行交流,以提高港區各單位防颱警覺,促使相關單位協調一致,俾能及時防範、搶救與災害處理,以減少颱風汛期所帶來之災害損失。 此次防颱協調會議臚列五大項目「如何加強船舶、機具及貨櫃繫固、避免發生斷纜、拔斷纜樁及貨櫃遭強風吹落之事故發生」、「各種船舶在港避風之泊位協調」、「漁船及其他船舶在港避風之秩序維護與權責釐清」、「如何查察船舶在港避風有無留守足夠人員處理應變」、「如何防止因鐵捲門損壞,導致辦公室、倉庫浸水?有無備妥抽水泵、發電機等設備及其他排水改善應變」及其他項目,由承辦單位就所列議題進行整體解說並展開討論。 基港公司表示,由於港區各公民營單位參與熱烈,總計共有36個單位及團體參加實體或線上會議,並在交流過程中,就權管範圍充分討論相互協作或應注意與配合事項,期冀提升基隆港於防颱汛期間之應變處置能力。 基港公司指出,近年因氣候異常衍生之重大天然災害,需投入龐大之人力、物力及財力遂行預防、救援與復原工作,因此每到防颱防汛期間,即是考驗港區各單位平時對災防之敏銳性,其涉及緊急應變程序與災防資材整備,而基隆港做為重要的國際貿易港口,為確保商港運作功能不中斷,故須持續落實防災、減災之整備。後續基隆分公司(包含臺北港營運處、蘇澳港營運處)更將於防颱防汛期間持續加強港區各公民營單位之橫向聯繫,提升基隆、臺北、蘇澳港區應變能力,確保港區的順暢運營與安全。 附圖為基隆港防颱整備協調會議-主持人臺灣港務公司基隆分公司張維鍵高級研究員、基隆分公司港務處曾盛哲處長與會單位包含航港局、港警、港消、海軍、海巡及港區各相關業者(基隆港務分公司提供)。

Read More

翻轉傳統海港營運思維 港務公司舉辦高階主管2025 AI 應用暨實作研討會

臺灣港務公司舉辦「2025 AI 應用暨實作研討會」展望講座,港務公司李賢義董事長、遠傳電信井琪總經理等貴賓合影。(港務公司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臺灣港務公司表示,生成式AI技術浪潮來襲,加速企業數位轉型,為擁抱AI技術,將AI應用融入智慧港口發展,提升港口作業安全、營運效率及服務韌性。為在這波變革中搶得先機,港務公司於4月18日下午在高雄港旅運中心舉辦「2025臺灣港務公司AI應用暨實作研討會」,由董事長李賢義率公司高階主管參與研討會,邀請包括遠傳電信公司井琪總經理等業界專家,分享企業AI應用經驗,為港務公司高階主管構建AI應用專業思維,掌握AI「點石成金」關鍵秘訣,加速港務公司推動AI應用與數位轉型。 港務公司李賢義董事長帶領高階主管參與研討會,建立由上而下推動的數位領導力,為下一階段智慧港口發展注入新動能。李董事長分享高雄港旅運中心建置智慧營運管理平台,是港務公司的重要專案,由遠傳協助導入智慧微電網結合AI應用,提高旅運中心供電可靠度及綠電使用效率,成為國內外智慧建築典範,並榮獲美國建築師協會紐約市設計大獎、2024台灣優良智慧綠建築設計類黃金獎、系統類鉑金獎殊榮,實現港口智慧永續發展理念。 港務公司表示,本次研討會著重汲取民間企業AI轉型的實務經驗、AI如何應用輔助高階主管精準決策,並透過安排多項AI應用實作體驗,包含會議資料重點即時掌握、國際情資脈動快速消化、專屬問答機器人隨時待命等,讓與會高階主管親自體驗將AI與日常工作進行更深度的結合,節省作業時間並提高決策管理效率。 港務公司李賢義董事長進一步表示,因應行政院「AI產業化,產業AI化」政策目標,以及全方位推動公務人員AI知能培育課程,港務公司持續導入數位科技實現全方位港口營運管理,對於推動AI應用,不僅僅是導入新科技,更是思維的啟發與轉變,打造勇於創新的企業文化,將AI技術實際應用於優化業務流程,推動航港服務智慧升級與數位化轉型,提升港口營運效能與競爭力。

Read More

台中定期國際航班再加一 星宇台中/神戶首航

(民航局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台中國際機場又有新增國際航線的好消息!星宇航空台中/神戶定期航線首航,未來每週飛航7班,中部鄉親可直接從台中出發,造訪這個「甜點之城」。台中機場的國際航點也增至11個,每週飛航104班國際航班。 神戶機場啟動國際線營運,台中也恭逢其盛,在星宇航空執行長翟健華、立委蔡其昌、何欣純、黃健豪、民航局長何淑萍與台中市觀光旅遊局長陳美秀剪綵後首航神戶;蔡其昌、何欣純與黃健豪等人均強調台中具有民眾消費力強等強大優勢,希望航空公司能在台中開闢更多國際航線。 何淑萍指出,台中國際機場今年航點與航班持續增加,夏季班表航點已達11個、恢復至疫情前79%,航班數為104班、恢復至疫情前94%;1至3月國際定期航線客運量達40萬人次,較疫情前同期恢復113%。 她表示,尤其是星宇航空進駐台中國際機場後,先後開闢高松、沖繩、澳門、富國島及這次的神戶航點,今年1至3月載客數8萬人次,市佔率已達機場國際線運量2成,期待下半年持續提升。 何淑萍指出,台中國際機場已於112年7月完成既有航廈整體改善工程,除提升航廈年容量、運作效率及運用彈性外,今年4月也將完成新建聯絡滑行道及停機坪滑行道工程,將使停機坪運作更為順暢。台中國際機場具相當大的市場潛力,未來除將持續協助航空公司儘速恢復航線或增加航班,連結全球各大城市外,也會繼續加速推動各機場之建設,讓民眾享有更便利又優質的旅運服務。

Read More

IMO溫室氣體減排中期措施定案 CR舉辦MEPC 83產業趨勢研討會助航商掌握未來趨勢

CR產業趨勢研討會由鄭志文執行長主持,帶給航運界最即時的國際動態與政策解析。(驗船中心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財團法人驗船中心(CR Classification Society,以下簡稱CR)於4月18日於台北國泰萬怡酒店,舉辦MEPC 83產業趨勢研討會,本次研討會聚集我國各大航商高階管理及技術主管,共同探討國際海事組織(IMO)海洋環境保護委員會第 83 屆會議(MEPC 83)所拍板定案的航運業溫室氣體減排中期措施,透過實務經驗交流與掌握最新國際規範動向、研析對策,並共同思索我國航運產業永續轉型之路。 CR執行長鄭志文博士於開幕致詞時表示,本次會議中歷經長期討論的溫室氣體減排中期措施終於定案,根據決議自2028年1月1日起,國際航線總噸位5,000以上船舶,須符合IMO所定的年度燃料溫室氣體強度(GFI)目標值,超標者將依分段級距繳納費用至IMO淨零基金。此外,有關碳強度指標(CII)更進一步定案2027至2030年間,每年以2.625%幅度持續加嚴船舶能效規定,展現IMO在管控船舶溫室氣體排放的高度決心。CR將持續關注國際產業發展,全力協助我國航商與國際法規接軌,盼在全球能源轉型的浪潮下,持續鞏固台灣在全球航運中的關鍵地位。 研討會開始由CR研究處法規組葉德生組長針對IMO溫室氣體減排中期措施進行重點解析,簡報內容包含IMO溫室氣體減排中期措施的時程表與流程圖,詳細說明驗證GFI資料流程與船舶決定合規措施的細節,協助航商掌握未來各節點所需遵循的規定。葉德生組長指出中期措施的設計重點在於刺激產業的燃料轉型,透過IMO淨零基金回饋獎勵給使用零與近零溫室氣體燃料或能源(ZNZs)的船舶,使航運產業實現綠色轉型。 緊接著CR技術處副處長黃義順亦針對航運業因應IMO溫室氣體減排中期措施的未來趨勢與準備策略進行簡報分享,說明船舶能效管理計劃(SEEMP) 將納入GFI計劃之影響,並強調SEEMP內容涉及範圍較廣,建議船東可於2027年9月即開始送審,預留充裕的因應時間以符合要求,會中也分享了替代燃料與新興技術的發展趨勢,並深入分析不同時間節點下,使用各類替代燃料以達成減排目標的最佳策略。 CR產業趨勢研討會集結國內各大航商之高階管理與技術主管,共同關注IMO溫室氣體減排最新措施與趨勢。( 驗船中心提供) 本次研討會議討論熱烈,顯見各大航商對於替代燃料的選用策略尤為重視,在未來替代燃料的供應量與價格趨勢尚未明朗的情況下,IMO已公布的中期減排措施,成為各大航商評估船隊影響的重要指標,會中航商也分享了使用替代燃料的可行性與投資效益,顯示出航運業界面對全球的能源轉型已積極布局,攜手邁向淨零排放的永續目標。 節能減排將是全球航運產業必須要面對的共同課題,CR將持續致力於為航商提供優質及高滿意度的技術協助與支援,並創立官方LINE帳號與FB臉書粉絲團即時分享各項訊息,歡迎航運界先進踴躍加入,共享最新海運產業動態。本次研討會資料已發布於CR官網-技術研討會資料下載專區(https://www.crclass.org/seminar/),歡迎各界踴躍下載。

Read More

海洋學權威陳鎮東院士海大演講 與學子分享科學精神與思辨態度

陳鎮東院士與現場師生的互動使講座笑聲不斷。(海大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為拓展學子視野與胸襟,舉辦藍海講座,特邀中央研究院院士、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約聘研究講座教授陳鎮東蒞校演講,他深耕海洋碳化學與全球變遷研究多年,在去年底公布的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中,終身科學影響力於海洋學(Oceanography)領域排名全球第5。陳院士以講題「常識與知識並重:在不疑處有疑」,以各種提問啟發學生跳脫框架、獨立思考,吸引逾百位師生師生聆聽,現場多次引發笑聲與熱烈掌聲。 講座由許泰文校長親自主持開場,他表示,陳鎮東院士是全球碳循環及生態研究先趨之一,陳院士自臺大化工系畢業後即赴美深造,取得博士學位後,曾於美國任教7年,1984年受中山大學延攬回臺,多年來領導許多大型海洋相關研究計畫,於2022年榮膺美國地球物理聯盟會會士,為臺灣海洋科學領域第一人,當年度也獲得國際整合海洋生物圈研究計畫會士榮耀,更於去年當選中央研究院第34屆院士。 講座中,陳院士強調,從課堂學到的知識非常有限,常識是知識的活用。他以水的結構來開啟學生的思考,同樣的兩杯水,放入相同體積的彈珠跟鹽巴,為何彈珠那杯會溢出而鹽巴那杯不會,因為水中有單獨的水分子跟水分子團存在,當鹽加入了水中,會破壞水分子團的連結,所以體積變小不會溢出,但密度就變大了。 他進一步分享自己在求學階段就登上了《Nature》期刊的論文,指出湖泊中具有營養鹽,在研究時不能把湖水當成純水,這是一個觀念上的錯誤。而他第一篇登上《Science》期刊的文章,則是揭開其他研究採用純水的計算方程去計算海底熱泉的原始溫度的問題,這是當時多數人未曾察覺的錯誤觀念。 陳院士說,做科學有很多地方都有可能會出錯,並舉例解釋科學上的系統性誤差。他分享自己在研究臺灣海峽水文時,從化學信號得知到冬季應為向南流動,但過去多數文獻卻紀錄一年到頭都是往北流。他深入分析後發現,因東北季風強勁,海洋科學船在冬季難以出航,實際觀測多集中東北季風減弱、吹南風的時候,所以實際船測都是往北流。陳鎮東院士在埋首研究的這條漫長路上,時常提出與眾不同的想法,但往往能以數據說服原先反對新想法的同行。 此次透過陳鎮東院士的分享,為海大師生帶來寶貴的學習經驗,師生們對科學研究背後的思考過程有了更深的認識,也體會到在全球氣候變遷與海洋環境快速變化的當代,科學研究的價值與社會責任顯得更加重要。

Read More

海攬公會六月中旬召開會員大會 對美關稅政策意見調查相關建議

台北市海運承攬運送公會召開理監事會,由理事長翁堯賢主持。(記者陳瓊如攝)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台北市海運承攬運送公會十七日召開第十三屆第十六次理監事聯席會議,由理事長翁堯賢主持,會中決議訂於六月中旬召開會員大會並討論後續籌備事宜。 同時,會中針對近期美國關稅政策對於產業造成的影響,也有諸多交流,而為航政主管機關可以即時掌握業態及提供必要之協助,公會也向全體會員發送意見調查,對於企業現行及長期的營運狀況相關建議,希望可以作為政府因應措施之參據,並盡量降低產業衝擊。 另外,緬甸於三月底發生強烈地震,造成其民生及基礎建設重大災情,FIATA 國際貨運代理聯盟為此設立「緬甸地震善後募款基金」,籌措所得將轉予同為FIATA組織會員的MIFFA緬甸國際貨運代理協會,協助在當地提供基本救災服務與救援重建工作;如同2023年對土耳其及敘利亞震災伸出援手,基於人道關懷不分國界,理監事會也通過參與本次募款賑災活動以盡棉薄之力。 會中通過新入會七家包括:阿呆國際物流有限公司、台北曼斯菲爾國際物流有限公司、名門國際物流有限公司、華成國際物流股份有限公司、速可達國際物流有限公司、火星國際物流股份有限公司、香港商信佰達供應鏈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