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港分公司舉辦新春熱血活力港務公益捐血活動

臺中港務分公司辦理捐血活動合影。(臺中港務分公司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臺中港務分公司3月5日在港務大樓前舉辦「新春熱血,活力港務」公益捐血活動,展現新春活力熱血的企業永續精神,以實際行動支援公益,期盼能增益臺中捐血中心血庫存量。在臺中港務分公司代理總經理陳中龍號召下,短短7小時共捐出268袋67,000 CC鮮血,為中部血庫注入新血,展現臺中港愛心不落人後,響應「捐血一袋、救人一命」的博愛精神。 此次捐血活動,獲得平日忙碌港區工作的各公務機關、航商、投資廠商及港務公司同仁熱烈響應,紛紛挽袖捐血,臺中捐血中心派二輛捐血車服務港區捐血民眾,臺中港務分公司特別提供沐浴乳、洗髮乳、洗衣精等實用生活用品及7-11禮券(捐血一袋250cc二百元、捐血二袋500cc四百元),港區業者也前來共襄盛舉,華城重電股份有限公司提供7-11禮券與MITSUI OUTLET PARK台中港提供折價券,感謝來捐血做愛心的臺中港夥伴們。 臺中港務分公司代理總經理陳中龍表示,臺中港務分公司落實企業社會責任,自101年成立起舉辦捐血公益活動至今已13年,累計募得超過5,700袋血液,期能藉由拋磚引玉之效,呼籲更多人共襄盛舉,帶動臺中港捐血風氣。

Read More

長榮航空率先導入IATA ONE Record標準 引領台灣航空貨運邁向數位永續新時代

長榮航空攜手長榮空運倉儲與關貿網路公司,成功完成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 ONE Record標準的試行,使貨運資訊在全球供應鏈內即時並安全的流通,為台灣首家導入此標準的航空公司。(長榮航空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長榮航空攜手長榮空運倉儲與關貿網路公司,成功完成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 ONE Record標準的試行,成為台灣首家導入此標準的航空公司。ONE Record是IATA推動的新一代貨運數位標準,透過應用程式介面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技術,使貨運資訊在全球供應鏈內即時並安全的流通,不僅提升物流透明度與營運效率,更能有效減少紙本文件、降低碳排放,為航空貨運的數位轉型與永續發展奠定基礎。 此次試行計畫是針對貨物狀態與貨運電子提單資料進行ONE Record標準訊息能力傳送及接受驗證,在貨物狀態方面,長榮航空與長榮空運倉儲成功完成貨物進倉(FOH, Freight on Hand)與運送就緒(RCS, Ready for Carriage)等關鍵資訊的標準化傳輸與接收;在貨運電子提單部分,長榮航空與關貿網路公司也已完成One Record標準訊息的發送與接收測試,展現長榮航空在推動貨運數位化上的積極佈局與技術實力。 相較於傳統格式因欄位與字元數限制,ONE Record提供更寬裕的數據格式與更高的安全標準,使航空貨運業者能更靈活處理大量數據與複雜資訊。除了主提單與分提單,ONE Record也能支援危險品申告書、通關文件、航班時刻表、飛機貨艙的容量、運價、訂位資訊及特殊貨物管理的電子化,進一步促進全球貨運資訊流的標準化與數位化。 作為台灣首家試行IATA ONE Record標準的航空公司,長榮航空始終秉持企業永續經營的理念,積極推動貨運無紙化與智慧物流發展,減少傳統紙本文件所帶來的資源消耗與碳排放。長榮航空將持續優化智慧物流運作,提升貨運服務效率,深化ONE Record標準的應用範圍,並與業界夥伴展開更多試行計畫,以響應IATA 2026年起全面部署ONE Record標準的目標,帶動航空貨運產業邁向更高效的永續未來。

Read More

NYK/LMG 合作開發氨動力氨補給船ClassNK核發AiP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日本郵船(NYK)與勝科海事集團(LMG Marin AS)合作開發氨動力氨補給船,日本海事協會(ClassNK)核發以氨為動力的氨補給船原則認可(AiP)證書。 日本海事協會表示,該船是日本郵船株式會社(NYK Line)以及LMG Marin AS(勝科海事集團成員)共同開發的成果。由於預期航運業界將採用氨燃料來達成脫碳目標,供應船舶燃料的補給船及相關設備將在供應鏈中扮演重要角色,該船是由致力於推動氨燃料船舶發展的日本郵船與新加坡最大的造船廠勝科海事(Seatrium)共同開發,目標是將此船引進世界頂尖加油港埠之一的新加坡。 據瞭解,該船主要由LMG Marin AS進行設計,特色在於採用IHI原動機(IHI Power Systems)製造的氨燃料雙燃油引擎以及TB Global Technology製造的加油桁桿,得以實現安全且可靠的氨燃料補給作業,並透過相關企業參與的危害辨識(HAZID)執行安全驗證。 該協會根據船級規則第N章(NK Rules Part N)針對液化氣體散裝船之規定,以及「替代燃料船舶指導方針」(Guidelines for Ship Using Alternative Fuels, Edition 3.0)中的第C-2篇針對使用氨燃料的液化氣體運輸船安全指導方針(Guidelines for the Safety of Liquefied Gas Carriers Using Ammonia as Fuel, Edition 3.0.2)之規定進行船舶概念設計的審查,並檢驗了必要的評估結果。在確認船舶設計詳實遵守規定的要求之後,該協會即核發AiP。此外,此次AiP也參照依循去年12月於國際海事組織(IMO)海事安全委員會第109屆會議(MSC 109)中經核准採納之最新版「船舶安全使用氨臨時準則」(Interim guidelines for the safety of ships…

Read More

中聯航運西亞公司在杜拜開業擴大地區航線佈局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中聯航運西亞公司(CUL West Asia)日前在杜拜開業揭幕,開業典禮上,由中聯航運策略合作夥伴Sharaf集團副董事長Mr.Sharafuddin Sharaf與中聯航運董事長陳洪輝、總裁丁偉及中聯航運西亞公司總經理朱利軍共同為新公司揭牌。(見圖) 據稱,該公司承載著中聯航運策略新篇章,象徵著中聯航運在“一帶一路”沿線的策略佈局邁入了新階段。中聯航運董事長陳洪輝表示,中聯航運西亞公司將承擔區域航線規劃、聯營合作及策略投資等區域總部功能,這是繼一月份成立中聯航運(印度)公司之後,中聯航運區域佈局的進一步完善。 近年來,隨著區域化供應鏈的深化和新興市場的崛起,區域市場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特別是中東、紅海、印度次大陸和東非地區等市場快速增長,不少航運企業都在加快區域市場佈局,擴大在區域市場的影響力。中聯航運也在加速擴大這一地區的航線產品佈局。該公司強調,將以中聯航運西亞公司為橋頭堡,發揮帶動幹線與支線網路的接力聯動作用,持續深耕區域市場優化資源配置,提升運營效率和協作能力,進一步融入“一帶一路”,與區域合作夥伴構建更加緊密的合作關係,為海內外客戶提供全面穩定的航運解決方案。 中聯航運為鞏固與全球代理合作夥伴之間的共贏理念和協作關係,加速策略部署與執行進程,並在杜拜召開2025全球代理會議,圍繞市場走勢分析、區域市場展望、營運優化、行銷加強、服務升級、跨區域協同聯動、潛力市場開拓等方面,進行深度分享和有效交流,梳理中聯航運各區域市場的策略價值與發展潛力。 該公司強調,2025年將全面啟動旗下印度公司、西亞公司策略佈局,部署“長線牽引、區域聯動”的排兵佈陣,建立立體航線網路體系,力求提升營運效率和協作能力。 消息指出,2025年美國多變的關稅政策以及紅海危機短期內仍難以緩解,使得全球供應鏈緊張狀態延續,主要貿易市場前景難測,這也將促使航運企業更多地轉向區域市場,東南亞、非洲、南美等地區日益增長的貿易需求,將吸引越來越多航運企業的目光。

Read More

臺義航約於3月5日完成修約簽署 大幅擴增客運容量班次

民航局局長何淑萍與義大利民航局主席皮耶路易吉·翁貝托·迪·帕爾馬(Pierluigi Umberto Di Palma)完成兩國空運服務協定修約簽署。(民航局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臺義(義大利)空運服務協定於3月5日由交通部民用航空局局長何淑萍與義大利民航局主席皮耶路易吉·翁貝托·迪·帕爾馬(Pierluigi Umberto Di Palma)完成修約簽署,擴增我國往返歐洲的航班密度,並為臺義兩國空運寫下新篇章。 本次協定修正後,客運容量班次由各方每週7班大幅擴增為每週19班,航點除羅馬、米蘭外,再新增威尼斯;貨運容量班次每週3班中,新增各方得享貨運延遠第5航權每週2班,有效提升航空公司客貨運營運空間與彈性。 目前中華航空公司飛航羅馬客運航線每週3班,長榮航空公司飛航米蘭客運航線每週4班,去(113)年平均載客率達81%。根據113年觀光統計資料,臺義間兩國互訪人數超過7萬人,較112年同期成長超過20%。現在雙方民航局攜手努力下,順利達成修約增班,將更有助於雙方航空公司視市場需求增闢航班,提升民眾往來臺義兩國之便利性,促進我國與歐洲之間的經貿往來與觀光文化交流。

Read More

海委會組團參與APEC OFWG會議拓展國際鏈結

出席經濟體代表合照。(海委會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亞太經濟合作(APEC)第24屆「海洋及漁業工作小組」(OFWG)會議於韓國慶州召開,我代表團由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及農業部漁業署組成,並邀請國立成功大學海洋科技與事務研究所劉大綱教授共同參與,積極參與國際事務及深化合作,展現我國對亞太區域海洋事務的貢獻,並持續拓展國際鏈結。 本年度APEC由韓國主辦,以「打造永續明天」(Building a Sustainable Tomorrow)為主題,聚焦「連結(Connect)、創新(Innovate)與繁榮(Prosper)」三大優先領域,推動亞太區域經濟合作與發展。在本次OFWG會議中,我國代表團就「減少海洋廢棄物」、「打擊非法、未報告、未受規範(IUU)漁捕」及「小規模漁業及水產養殖」等核心議題提出國家成果報告,並分享「印太區域海廢合作平台」計畫,邀請APEC會員經濟體透過政策交流、科技創新、能力建構及藍色經濟發展等方式共同參與,展現我國在海洋治理及永續漁業領域的努力與成果。 為進一步強化我國在OFWG的影響力,海洋委員會已成功向APEC爭取經費,規劃2025年下半年在臺舉辦「APEC融入濱海藍碳生態系於氣候政策之能力建構研習營」,落實APEC「2040太子城願景」,推動濱海藍碳生態系納入氣候政策,助力亞太區域實現永續綠色經濟成長。 此外,韓國亦宣布將於本年舉辦第五屆APEC「海洋相關部長會議」(AOMM),這將是時隔11年後再次召開該會議,以「航向永續未來—連結、創新、繁榮」為主軸,與環太平洋經濟體攜手應對氣候變遷、海洋污染等全球挑戰,並推動科技創新與海洋生態保護,促進亞太區域海洋與漁業的永續發展。 APEC為我國重要的國際參與平台,在本次會議期間,我代表團積極宣傳我國海洋治理政策及永續發展理念,並與各會員經濟體建立良好互動與合作關係。未來將持續深化國際參與,積極推動亞太區域海洋與漁業領域的合作,為全球藍色經濟與永續發展貢獻心力。

Read More

聯邦快遞推出協作運輸工具提升進口物流效率

聯邦快遞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聯邦快遞推出協作運輸工具提升進口流程並提高物流效率,聯邦快遞表示,全新數位化工具使進口商及物流服務端無縫接軌,提升貨物能見度和取貨效率。(附圖由聯邦快遞提供) 聯邦快遞宣布推出協作運輸工具,全新的數位化工具幫助客戶簡化進口流程,通過航空運單(AWB)協作,讓進口商與物流服務端無縫接軌,提升全球貨物運輸的整體效率 。 該公司表示,全球貿易預計將增長 3%,其中亞洲地區的進口量預計今( 2025 )年將增長 5.1% 與趨勢相符,台灣的進口總額在 2024 年達到 三兆新台幣,同比增長 4.5% ,這一增長預計將延續到 2025 年,主要受到科技技術持續進步的推動,特別是在高科技產品領域 。根據國際貿易中心的研究,未能成功取貨和缺乏貨物能見度是全球進口商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 。這些低效率問題將直接影響業務營運,突顯了如協作運輸工具此類型的數位解決方案的必要性。協作運輸工具讓進口商可直接與物流服務端共享航空運單(AWB)的製作過程,使其能夠確認貨物詳情並根據準備情況安排取貨。這一協作功能旨在提高取貨成功率,確保進口過程更高效率。 聯邦快遞亞太區市場行銷和客戶體驗高級副總裁Salil Chari表示,隨著全球供應鏈日益複雜,企業必須採用更智能的物流解決方案以保持競爭力。聯邦快遞通過數位化創新來幫助客戶預測挑戰,並應對不斷變化的市場,協作運輸工具促進進口商與物流服務端之間的無縫協作,使企業能夠優化供應鏈,並減少低效率問題。通過簡化進口流程,不僅提升營運效率更塑造了物流業的未來。 聯邦快遞台灣區總經理朱興榮表示,隨著台灣繼續鞏固其在全球貿易中的重要地位,高效且無縫的物流服務,對於企業保持競爭力至關重要。協作運輸工具的推出象徵著簡化進口流程的重要一步,確保進口商與物流服務端之間的協作更加順暢。透過優化貨物能見度和提高取貨效率,這一數位創新使台灣企業能夠強化供應鏈,減少延誤,並滿足全球市場不斷增長的需求。 協作運輸工具的主要優勢: -無縫協作與增強靈活性 - 進口商可與物流服務端共享航空運單 (AWB) 製作過程,能確認或編輯包裹詳情,並根據自身的行程提供取貨日期和時間。這提高了貨物資料的準確性,增強了整體取貨成功率,減少貨物延誤。 -提高能見度 - 進口商可以即時了解取貨過程,確保對其貨物的更高透明度和可控度。 -增強用戶體驗 - 運輸工具的設計簡單直觀,使進口流程對進口商和物流服務端來說更加簡便高效。 協作運輸工具適用於亞太地區、歐洲、美國、加拿大、中東、印度次大陸和非洲的所有聯邦快遞進口客戶,使他們能夠與全球運輸商無縫協作。這一新增功能更公司的其他數位解決方案如 FedEx Import Tool形成互補,該工具通過為客戶提供全面的選項來管理進口貨物,簡化了整個進口流程。這些創新一同強化了聯邦快遞提升客戶進口體驗及提高整體物流效率的承諾。欲了解有關協作運輸工具及其他聯邦快遞創新技術的資訊,請訪問 fedex.com。

Read More

因應清明假期 桃園機場本月份利用既有夜間關閉時段 辦理南跑道歲修

施工作業期間桃園機場營運及航班起降均正常。(機場公司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為持續優化營運服務品質,為即將到來的清明春假預做準備,桃園機場利用既有夜間巡場關閉跑道時段,對05R/23L南跑道進行歲修維護作業,整體工程按既有標準作業流程排定,視天候狀況預計可於10個工作日完成,施工作業期間桃園機場維持單跑道運作,機場公司並已針對各項應變做好規劃,確保不影響機場營運及航班起降。 228連假疏運期間5天總計68.2萬人次進出桃園機場,其中又以3月2日旅運量14.3萬人次為高峰,航班部分平均每日起降720架次,整體疏運順暢有序。以高強度的航班起降運作,跑道維護作業更顯重要,針對本次南跑道歲修規劃,機場公司自去(113)年底即開始籌備,經維護及營運單位共同研擬「不另行增加跑道關閉時間」的施工執行方案,利用既有夜間例行巡檢、維護作業時段,飛航指南公告為夜間01:00-06:30跑道單雙日輪流關閉,每日共計5.5小時,本次南跑道歲修即利用既有夜間關閉時段,以加強維護強度方式執行。 機場公司前已於機場各單位出席會議中多次預告,並於2月20日邀集民航局、飛航服務總臺、航空公司代表聯席會、航空公司、地勤業者等機場作業單位參加說明會,逐一檢視包括近期航班運量趨勢、維護作業計畫,並沙盤推演維持營運之各項應變方案,會中亦對各單位之疑問及需要協助事項逐一說明及討論解決。機場公司亦比照往年歲修成立專案小組,強化各單位橫向聯繫,協調即時應變,隨時滾動檢討應變方案。 機場公司高度重視飛航安全,於跑道加強維護同步兼顧航班運行,完成即時管控及應變機制。跑道維護作業為維持飛航安全及營運品質不可或缺之一環,機場公司感謝旅客及機場大聯盟夥伴的支持與配合。

Read More

基隆關提醒注意入境旅客攜帶免稅酒數量放寬上限至1.5公升相關規定

(基隆關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基隆關表示,因應各國疫情趨緩、觀光旅遊復甦,財政部通盤考量國人酒類消費需求、鄰近國家免稅酒數量及政府稅收損失等因素,於114年1月23日修正「入境旅客攜帶行李物品報驗稅放辦法」第11條及第4條附表,提高入境旅客攜帶自用酒類免稅上限,由現行1公升放寬至1.5公升,自114年1月25日施行以來,民眾為享受權益,避免觸法,對新法仍多有詢問。 基隆關提醒,入境旅客須年滿18歲始符合攜帶免稅酒1.5公升(不限瓶數)自用條件,若無其他應申報事項者,可選擇「綠線檯」通關免向海關申報;如攜帶超過上述自用免稅酒數量,入境時應選擇「紅線檯」主動申報,攜入酒類在5公升以內(不限瓶數,但攜帶未開放進口大陸地區酒類限量1公升),扣除免稅酒數量(1.5公升)後,可向海關申請補稅放行;超過限量者應檢附酒類進口業許可執照,依法向海關申報進口,或就超過部分辦理退運或以書面聲明放棄。 為兼顧旅客通關效率,如有攜帶超過免稅酒數量應主動申報,未向海關申報者,將依菸酒管理法第45條第4項規定沒入並裁處罰鍰。對於申報如有疑義,可於海關入境紅線檯向海關洽詢,或至關務署網站(網址:https://web.customs.gov.tw/,路徑:首頁/點選旅客通關)查詢,俾利順利通關。

Read More

產業技術司超高速力感測器內嵌五軸工具機 打入歐美航太供應鏈

經濟部產業技術司科技研發主題館於「TIMTOS 2025」登場,圖左起為精機中心代總經理李健勳、工研院院長劉文雄、經濟部部長郭智輝、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董事長黃志芳、總統賴清德、臺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莊大立、總統府資政沈榮津、經濟部產業技術司司長邱求慧及金屬中心執行長賴永祥。(經濟部產業技術司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經濟部產業技術司科技研發主題館於3月3日在台北國際工具機展(TIMTOS 2025)正式登場,主題館整合三個法人單位包含工業技術研究院、精密機械研究發展中心、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展出共計24項高階工具機關鍵技術,並已成功導入國內工具機廠商及終端製造業者。其中,工研院與台灣光罩共同開發的「全球首創H型鋼構雷射銲接技術」,運用AI調控高能雷射的能量,不僅獲2025年國際愛迪生發明獎,更突破過去50年來長期使用電弧/灌鐵砂填料的銲接生產方式,將原本的產能提升5倍,大幅減少銲接時間及能源消耗,也省去了填料耗材及廢棄物處理。現已推動制定並通過國家CNS雷銲標準,於臺南柳營產業園區量產H型鋼構建材,賴清德總統現場參觀時更特別肯定此技術的產業應用。 本次「經濟部產業技術司科技研發主題館」,具代表性的亮點成果如下:全球領先之超高速力感測器,內嵌五軸工具機打入歐美航太供應鏈:工研院研發「超高速力感測器」反應速度優於國際感測器大廠一倍,結合AI精準切削分析軟體,可準確監控高速主軸加工狀態,滿足高速加工品質需求,此項技術已被工具機大廠採用,成為高階五軸工具機標準配備。協助國內工具機業者切入波音及空巴飛機引擎製造商Honeywell產線,成為航太Tier#1供應鏈的一環。 高速直驅式動力刀塔,縮小身材放大加工範圍,切入醫療、汽車、航空應用:精機中心開發國內首款「高速直驅動力刀塔」,成功縮短刀塔長度達27%、振動量減少46%,最高12,000轉的驚人轉速,突破國內業界技術小於6,000轉的速度限制,此外刀塔縮短後可增加工具機內部空間利用率,成為技術優勢。因採用國產化開發設計,相比國外進口同等級產品,協助企業有效降低成本40%以上。目前已技轉國內相關零組件廠,可望提升10%的市場占有率,增加生產力韌性,降低業者對進口產品的依賴。 AI高精度五軸工具機,成為全球第二大高階單車變速器供應鏈:臺灣工具機產業正積極轉型,高階五軸工具機已成為未來發展趨勢。然而,市場需求已超越單機設備,轉向整合操控、精度與性能的完整解決方案。工研院透過科專計畫,開發具備 AI 技術的高精度五軸工具機,讓工具機擁有AI大腦。這項技術整合五軸空間精度量測與補償技術,確保加工精度穩定;運用數位雙生技術,在加工前模擬切削狀態,避免碰撞與錯誤;透過AI切削參數決策技術,自動優化加工參數,減少廢品產出。整體加工精度提升4倍,切削效率提高1.5倍。目前,該技術已成功協助國內五軸工具機業者常銘,取得國際第2大高階單車變速器廠商訂單,進軍高階E-Bike供應鏈。 智慧非破壞鑽針檢測,協助提升PCB產業品質與效率:電路板加工用的鑽針品質檢測,傳統是以人力折斷鑽針,再透過超高倍顯微鏡觀察鍍膜厚度是否標準。工研院研發之「智慧非破壞鑽針檢測」採用AI智慧化分析技術結合機器視覺取像,不需破壞鑽針即可預測其膜層厚度,將人工量測誤差率從5%減少至1%,減少人力需求與物料浪費,大幅縮短40倍的檢測時間,從過去20分鐘縮短至30秒內即可完成,有效提升PCB產業檢測效率。 氫能燃料電池輕量化製造技術,切入氫能燃料電池國際供應鏈:金屬中心開發超薄型金屬雙極板成形技術,對於厚度僅為0.1mm之不鏽鋼板材,透過液壓成形方式,使雙極板內部受均勻壓力形成微觀流道結構,不僅能製作大於300平方公分的大面積薄型雙極板,且克服薄板容易破裂問題,可輕量化氫能燃料電池重量,相比傳統石墨氫能燃料電池,整體重量約下降90%。更進一步地,結合耐蝕鍍膜製程技術,提升氫能燃料電池使用安全性,鍍膜性能測試通過2020/2025美國能源管理局規範,實現技術自主與國際接軌。 本主題館將於114年3月3日展出至3月8日,展出地點為南港展覽館1館4樓N0814攤位,歡迎對於相關技術有興趣的業者前往參觀。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