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海大再創佳績 共獲9獎殊榮

海大今年有9件前瞻發明參展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海大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參加「2024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Taiwan Innotech Expo)展出包含「雷射積層製造設備及雷射積層製造方法」、「用於梯的防傾裝置」、「抗菌薄膜及其延長食物保存期限之方法」、「自動化箱網沉降系統」、「褐藻醣膠組合物及其用途」、「船舶警示監控系統」、「以非還原校正方式及人工智慧處理擷取影像的方法、裝置及系統」、「智慧水產投餵管理系統及投餵方法」及「可溶性石蓴多醣微針」等9件發明專利,並在10月19日海大校慶當日傳來捷報,總計有6件技術獲獎,分別獲得1金3銀2銅獎及3件企業特別獎等9個獎項,展現了海大的頂尖研發實力! 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為整年中最具規模的國際技術交流盛會,匯聚我國多件尖端科技。同時獲得大江生醫企業特別獎及銀牌獎的食科系黃意真教授團隊結合傳統注射針劑與經皮貼片的優點,從綠藻 (Ulva lactuca) 中提取出石蓴多醣 (Ulvan) 之水溶性複合硫酸多醣,已知具有抗氧化、抗發炎、促進膠原蛋白生成、防紫外線損傷、美白和免疫調節等生理活性,也是第一個成功製備具有高度生物相容性及可增強經皮輸藥系統效果的可溶性石蓴微針 (dissolvable ulvan microneedle)的研究團隊。 食科系蕭心怡教授團隊所開發出的抗菌薄膜獲得銀牌獎,本發明採用乳酸菌產物製成之聚乳酸薄膜,如乳酸鏈球菌素、片球菌素、苯乳酸等,是能延長食物保存期限的新穎安全包材。研究顯示,使用該抗菌薄膜包覆石斑魚肉片可減緩海鮮的腐敗,能夠延長保存期限2天,同時包材總溶出含量符合歐盟的標準。 生科系黃培安副教授團隊的發明專利已完成技轉並開發完成「研褐-二代小分子褐藻醣膠」保健原料素材,藉由「超壓過濾」及「多孔載覆」兩項關鍵製程升級,使小分子褐藻醣膠剔除多餘沉澱物,降低過往小分子褐藻醣膠超過55%沉澱物,將可溶性提高至99%以上,並經由試驗證實,細胞活性可提升2倍以上。相關衍生產品自110年起取得SNQ國家品質標章並於2023年通過玉山獎最佳產品類審核,取得國家品牌玉山獎認證,本次專利競賽獲得銅牌獎及大江生醫企業特別獎肯定。 獲得金牌獎的養殖系陸振岡副教授團隊提供養殖業者「水下智慧眼與智慧人工大腦」,提高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系統效能。藉由 AIOT/生物影像辨識技術擷取影像,分析養殖生物攝食行為、殘餌量與數位化演算得到生長曲線模式與換肉率(FCR)等成長表現資料,再以養殖生物與環境水質和餌料互動之大數據與AI技術分析生長曲線模式來自動調整投餵量、投餵頻率,提高養殖生物的成功率。本專利已開發並應用於南美白對蝦與台灣鯛養殖市場中。 海工系合聘教授謝君偉所提出「以非還原校正方式及人工智慧處理擷取影像的方法、裝置及系統」獲得銀牌獎及鴻海企業特別獎肯定。本發明不須做任何的反扭曲處理,就能直接做車輛偵測、監控與辨識,因而不需要高階的GPU晶片來做運算,不只能增加分析速度,減少建置成本,節省廠商之開發成本,使得人工智慧(AI)在地化可以付諸實現。目前已技轉給電子等相關大廠,運用於桃園路口交通號誌控制,並與國網、新竹市政府、台中市政府合作開發智慧交通壅塞預警與警察勤務支援系統。 榮獲銀牌獎的電機系張忠誠教授團隊為箱網養殖業者研發一種自動化箱網沉降系統,包含箱網本體、工作平台、沈浮筒、海域環境監測系統以及配重系統等,能大幅?少因執行箱網本體沉降動作而所需的人力及時間並減少因人工操作所帶來的人員安全問題。此外,系統也提供海域環境監測系統,由各感測器監控海域環境並傳回相關監控數據,輔助養殖業者面對突如其來的天災或事故時,能自動化操作或遠距控制箱網沉降或上升,大幅降低養殖業者的損失程度。 2013年至今,海大在發明展已取得共5面鉑金獎、13面金牌、11 面銀牌獎及13面銅牌獎成績,彰顯學校在創新和科技發展方面的卓越成就。海大產學營運總中心表示,今年海大獲得的 9 個獎項中,其中有5項是由3位傑出的女性發明人:生科系黃培安老師、食科系黃意真老師及蕭心怡老師獲得,她們不僅是科研領域中的佼佼者,更是海大傑出女力的最佳代表,展現了創新與技術中的無限潛力。這次的成果為校慶增添光彩,不僅展現了海大在研發領域的深厚實力,更突顯了校內優秀的女力及學術貢獻。

Read More

張榮發慈善基金會攜手宥尚慈善協會 共同守護偏鄉學童視力

張榮發慈善基金會攜手中華民國宥尚慈善協會共同守護偏鄉學童視力。(張榮發慈善基金會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為改善偏遠地區學童的視力問題,張榮發慈善基金會與中華民國宥尚慈善協會共同發起「學童護眼巡迴計畫」,21日特別到南投縣鹿谷鄉秀峰國小,為學童提供免費的視力檢查與配鏡服務。 中華民國宥尚慈善協會長期以來致力於幫助社會弱勢族群,透過提供物資援助、關懷訪視等方式,改善弱勢家庭的生活。然而,協會在服務弱勢家庭的過程中,發現許多孩子因經濟困頓,無法配戴或配戴度數不合適的眼鏡,導致學習成效不佳。而南投偏遠地區,醫療資源相對不足、交通也十分不便,許多學童的視力問題長期未被重視。有鑑於此,張榮發慈善基金會決定與中華民國宥尚慈善協會攜手合作,透過巡迴方式,由專業驗光師為學童進行視力篩檢,並為經濟弱勢的孩子免費配製眼鏡。同時,也向學童宣導正確的用眼習慣,以期能從根本上改善他們的視力健康。 張榮發慈善基金會高級專員劉孟芬表示,教育是改變命運的關鍵,而良好的視力更是學習的基礎。希望透過這次合作,讓偏鄉的孩子也能享有和都市孩子一樣的保健資源,幫助更多孩子重見清晰的世界,提升學習成效。 中華民國宥尚慈善協會理事長劉威麟則感謝基金會的支持,並表示這項計畫不僅解決了學童的視力問題,更重要的是,讓他們重新燃起對學習的熱情。協會將持續努力,為這些孩子提供更多元的幫助,也歡迎大家一起加入,共同關懷弱勢族群。 參與此次活動的曾驗光師提到,許多偏鄉學童因缺乏專業的視力檢查,往往延誤了視力矯正的最佳時機。透過這次的活動,我們發現不少學童存在假性近視、散光等問題,若未及早矯正,可能影響未來的視力發展。六年級學生小英則高興地表示,以前因為看不清楚黑板上的字,上課時總是提不起勁,覺得自己跟不上其他同學,現在可以好好學習,真的很開心。 張榮發慈善基金會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應該擁有平等的教育機會,也深知視力對於孩子學習的重要性,更希望藉此拋磚引玉,喚起社會大眾對弱勢族群的關注。未來,基金會將持續投入資源,為更多有需要的人提供幫助,共同營造一個更溫暖、更美好的社會。

Read More

驗船中心MEPC 82產業趨勢研討會 協助航商掌握最新國際動態

研討會由CR鄭志文執行長開場致詞,CR持續關注國際公約發展,帶給航商最新動態。(驗船中心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財團法人驗船中心(CR Classification Society,以下簡稱CR)於10月18日於JR東日本大飯店舉辦MEPC 82產業趨勢研討會,本次研討會聚集我國各大航商高階管理及技術主管,共同關注國際海事組織(IMO)海洋環境保護委員會第82屆會議(MEPC 82)因應溫室氣體減排中期措施的最新國際動態。本次研討會除了深入探討全球航運業的綠色轉型,還特別邀請了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資深處長黃一民,針對新能源發展趨勢下臺灣港群之機會與應用進行專題簡報,進一步增強產業交流與合作。 CR鄭志文執行長於開幕致詞時表示:「為協助我國航商第一時間掌握國際趨勢,CR立即於MEPC 82會議閉幕隔日發布會議結論快報,以全中文方式彙整出對航商有重大影響的重點內容。本次MEPC 82會議中,雖然針對溫室氣體減排中期措施已提出初步政策,但已開發國家與開發中國家在實施方式上仍有分歧,另也需通盤考量全球糧食供應影響,根據IMO的規劃,相關細節將於明年MEPC 83會議前再召開兩次溫室氣體減排會間工作組,並於MEPC 83會議批准防止船舶污染國際公約(MARPOL)附錄VI修正案草案,CR將會持續關注國際動態並與業界保持密切交流,全力協助我國航商與國際法規接軌,鞏固台灣在全球航運中的重要地位。」 CR研究處法規組葉德生組長指出,本次MEPC 82會議所討論的溫室氣體減排中期措施可分為技術性和經濟性兩大部分,針對技術性措施部分,將導入溫室氣體燃料強度(Greenhouse Gas Fuel Intensity, GFI) 達成值,要求船舶在每年所使用燃料/能源的溫室氣體強度不得超過IMO規定值,並藉由逐步加嚴方式,減少國際航線船舶全生命週期溫室氣體排放,如超標不合規者,則需採取補救措施。而經濟性措施部分,大多數會員國支持普遍徵收溫室氣體排放稅/費(universal GHG contribution)並配上回饋(feebate)機制,對溫室氣體排放建立定價機制,以促進船舶採用零/近零溫室氣體排放技術、燃料和/或能源。 此外,為因應全球節能減排趨勢,航商逐步導入低碳燃料、岸電系統,以有效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惟燃料加注及岸電系統的使用需港口配備相應的設施,為此CR特別邀請主責我國港區營運管理的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黃一民資深處長,以「新能源發展趨勢下臺灣港群之機會與應用」為題進行簡報分享,說明我國港區未來在替代燃料加注、岸電系統、港口智慧化、碳捕捉接收等方面的規劃,盼藉此搭建產業的溝通橋樑。 本次研討會議討論熱烈,尤其是在航商所重視的溫室氣體減排議題,與會貴賓針對IMO經濟性措施與歐盟(EU)規定競合、如何獲取低碳/零碳燃料、以及這些措施對現成船影響等方面進行了深入交流,同時會中航商也分享了各自在降低排放所採取之各項措施,顯示出航運業界正積極應對全球環保趨勢,攜手邁向淨零排放目標。 節能減排將是全球航運產業必須要面對的共同課題,CR將持續致力於為航商提供優質及高滿意度的技術協助與支援,並創立官方LINE帳號與FB臉書粉絲團即時分享各項訊息,歡迎航運界先進踴躍加入,共享最新海運產業動態。 本次研討會資料已發布於CR官網-技術研討會資料下載專區(https://www.crclass.org/seminar/),歡迎各界踴躍下載。

Read More

港務公司航港智慧聯網服務 榮獲數位轉型鼎革獎殊榮

港務公司首度榮獲2024《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數位轉型鼎革獎」殊榮,由基隆分公司高傳凱總經理(右)代表領獎。(港務公司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臺灣港務公司今年首度參加2024第四屆哈佛商業評論「數位轉型鼎革獎」競賽,在眾多優秀企業團隊中脫穎而出,榮獲「智慧管理轉型獎-大型機構組 楷模獎」殊榮,為國營事業唯一獲獎企業。 國際商界最具影響力刊物《哈佛商業評論》,自2021年創立「數位轉型鼎革獎」,因應全球產業環境變化迅速,「數位轉型」已經是全球企業界最關心的顯學,也是企業轉型發展策略的關鍵要素,透過該獎項評比企業推動數位轉型成效,表揚各業界最傑出的數位轉型企業。本次競賽報名件數共達230件提案,港務公司在群英薈萃的競爭中,首度參賽即獲獎,以「船舶進出港智慧聯網應用服務方案」展現港口數位創新及服務優化之豐碩成果,獲得產學界專家評審高度肯定。 港務公司表示,因應國際海運市場快速變化,港口營運面臨多元挑戰,近年積極推動智慧港口創新應用,透過佈建智慧物聯網設備實現全方位管理,以及導入數據自動化傳遞及分析的作業流程,展現港務公司善用科技賦能,提升營運韌性,以及應用數據加值,升級服務體驗的營運目標,未來持續攜手航港產業合作夥伴,共同邁向智慧永續港口發展。 貫徹以客戶需求為服務導向的思維,本次獲獎的「船舶進出港智慧聯網應用服務方案」,是港務公司推動智慧港口發展的重要里程碑,該服務透過物聯網、大數據及人工智慧等技術應用,輔助船舶航行安全、掌握船舶靠泊即時動態、提升貨物運輸效率,強化內外部溝通效率,實現資訊共享,提供安全、高效的服務;同時為落實永續港口目標,七大國際商港均建置智慧能源管理系統中,屆時將全時監控港區能源使用狀態,逐步推動能源自發自用、能效使用最佳化,從能源管理落實企業永續發展。 同時,港務公司秉持航港產業生態圈共好的理念,開放港口創新科技試驗場域,攜手資通訊產業應用數位科技於港口進行多元應用,並持續推動「航港產業數位轉型獎勵方案」,鼓勵航港業者導入數位化創新服務,透過產業多元跨域合作,打造數位永續航港生態圈。

Read More

落實邊境管理 高雄港自助式人員管制設備再升級

臺灣港務公司行政副總經理盧展猷(中)偕同基隆港務分公司主祕張維鍵(左)、臺中港務分公司主祕陳素芳(左二)、花蓮港務分公司港務長林清富(右二)及高雄港務分公司主任秘書林麗美(右)等高階主管於交通部召開記者會。(記者陳瓊如攝)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臺灣港務公司於交通部召開記者會,由行政副總盧展猷主持,會中表示港務公司高雄分公司為因應每年高達1400萬人次進出港區之查驗作業,自109年起即推動電子化,陸續於港區設置自助式人員管制機(Kiosk)建置。截至113年10月止,已建置完成15進15出,共計30條E化車道之人員管制機(Kiosk)設備,針對進出港人員進行即時比對查核與記錄控管,而為使查驗作業效率提升,於112下半年~113上半年間,在高雄港蓬萊、苓雅商港區、中島商港區、第一至第七貨櫃中心及安平港區內,全面加裝設置姓名LED看板、高亮度號誌燈及高音量蜂鳴器,共計49套,使自助式人員管制更便利、功能再提升。 高雄港務分公司自109年起所建置之第一代自助式人員管制機(Kiosk),係以機台本身內建之紅綠燈及喇叭蜂鳴器所提供之聲光資訊,作為能否通行之依據,但於多人同時通行之狀態下,原先設備存在無法得知資料是否漏失的疑慮,因此,在確保資料完整性之目的下,自112年起,為提升系統讀取速度及正確性,開始於第四貨櫃中心118查驗站加裝姓名LED看板、高亮度號誌燈及高音量蜂鳴器,並進行測試,當系統成功讀取長期港區通行證、身分證、臨時通行證時,透過看板、紅綠燈及蜂鳴器之即時反應,立即顯示通行人員姓名及通行判斷結果,輔助港警及通行人員更明確得知系統是否已成功辨識身分,作為通行與否之參考。 未來臺灣港務公司也將於既有基礎設備上,戮力於便民、高效、及系統可靠穩定度上持續深耕,以達完整便利之創新服務,提昇港口營運績效及全球競爭力。

Read More

臺中港積極推動危險品管理系統 升級強化危險品安全管理

系統登入畫面。(臺中港務分公司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鑒於近期大陸寧波舟山港危險品爆炸案,全球對於危險品管理及應變能力的關注日益升高,臺中港作為臺灣西部海岸的重要國際港口,承擔著大規模貨物的進出口與倉儲作業,隨著貿易量持續增長,危險品的流通風險也隨之提高。在全球各大港口對危險品管理標準不斷趨嚴下,臺中港務分公司不僅依法規要求業者制定妥善的儲放管理計畫並落實港區危險品三級查檢制度,亦透過升級危險品管理系統精進管理,以防止危險品事故的發生。 綜觀港區及工廠發生重大爆炸事故,將導致嚴重的經濟損失與環境破壞,凸顯採資訊系統化執行危險品管理及掌握救災應變資訊之必要性。臺灣港務公司推動危險品管理系統精進,並採地理圖資模組及回應式網頁設計,讓繁雜管理資料更具視覺化的應用。臺中港務分公司積極推動系統升級外,藉由系統優化提升港區危險品安全管理,運用系統化管理迅速查詢港區危險品儲放位置、物質及數量,更有效掌握高度危險物品及行政院列管化學品在港情形;輔助港區災害應變方面,運用資料庫整合及圖文互查介面,即時供災防應變人員掌握事故地點、儲放物質與應變處理、鄰近儲放資訊及緊急聯絡窗口等應變救災資訊。 臺中港務分公司除透由系統進行管理,每年與交通部航港局、港務消防隊、海保署等管理機關攜手合作,針對港區的危險品經營業者進行聯合督導作業,本年度亦辦理不定期抽檢業者廠區危險品儲放作業,要求業者善盡第一線自主管理責任及增設相關洩漏檢測設備,成立「臺中港危險品儲運災害應變通報群組」確保即時掌握港區訊息及狀況應急處置的完善。橫向聯繫部分也與交通部航港局、港務消防隊、環保署、海巡署等相關單位保持緊密合作,模擬各類可能的災害情境,強化各單位協同應變能力。臺中港務分公司定期舉辦並參與危險物品安全培訓,提升港口工作人員對危險品辨識、預防及應變處置的能力。為應對不同類型的事故。 作為臺灣國際貿易的重要門戶,臺中港在危險品安全管理及救災升級的努力,鞏固其作為區域物流樞紐的關鍵角色,確保貨物流通安全。未來,臺中港將持續追蹤全球危險品管理趨勢,並依據最新標準調整危險品管理機制,積極提升港區的安全水平,為港口的永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Read More

郵輪業者港口新選擇珊瑚地理學家23日首航蘇澳港

(郵輪)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精品級郵輪「珊瑚地理學家」(見圖,基隆港務分公司提供)本週三(23日)將首航蘇澳港,臺灣港務公司基隆分公司新建蘇澳港旅運中心今(113)年六月啟用後,蘇澳港成為郵輪業者靠泊臺灣港口的新選擇。 基隆港務分公司表示,精品級郵輪「珊瑚地理學家」看準蘇澳及宜蘭地區擁有豐富多樣的觀光及文化資源,將於本(十)月23日首航蘇澳港,帶領旅客探索蘭陽地區的獨特風情。基港公司積極和縣政府、蘇澳鎮公所合作,共同規劃周邊旅遊行程與觀光接駁等配套措施,爭取未來有更多郵輪品牌靠泊蘇澳港,帶動地方觀光產業發展。 「珊瑚地理學家」為珊瑚探險郵輪公司旗下的探索型郵輪,總噸位5,516噸,可搭載120名旅客,主打紐澳地區、亞太、南太平洋、印度洋等熱帶地區的探索深度旅遊。本次航程以基隆港為母港出發,本月23日靠泊蘇澳港,旅客人數60人,下一港將前往菲律賓。基隆港務分公司為迎接「珊瑚地理學家」首航蘇澳港,特別規劃安排拖船噴水儀式,以及致贈旅客印有蘇澳港旅運中心圖案的紀念杯墊,熱情歡迎旅客的到來。 考量到蘇澳港航道、碼頭水深及旅運中心通關效率等港口條件,基隆分公司將蘇澳港的郵輪業務發展,定位為提供中小型郵輪靠泊服務,正好適合近年來興起的中小型「高端」、「探索型」郵輪市場,該分公司積極與縣政府、蘇澳鎮公所合作,共同規劃蘇澳港周邊推薦旅遊行程,提供周邊熱門景點的觀光路線圖、伴手禮店資訊和交通指引等,並且完善交通接駁配套措施,期能創造更多國際郵輪靠泊誘因,以促進宜蘭地區產業及經濟發展。

Read More

花蓮港打造嶄新優質信號台工作環境 預計今年10月底前完成

信號台外觀立面。(花蓮港務分公司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臺灣港務公司花蓮分公司為提供VTS信號台同仁優質辦公環境,斥資1千萬,重新打造該分公司行政大樓七、八樓,本案於今(113)年3月開工,目前進度已達95%,預計今(113)年10月底前完成。 值班室位於八樓制高點,360度環景視野,設有吊掛螢幕輔助監控,於值班室後方規劃複合式空間提供同仁用餐、休息、討論等空間;備勤室位於七樓,分為男、女各一間寢室,床鋪採上下舖設計,獨立衣櫃,室外公共空間規劃為交誼廳,提供外單位觀摩、簡報播放、同仁紓壓等空間。 室內延續行政大樓四、五樓設計風格,採通透空間視覺規劃,公共區域使用玻璃隔間、格柵天花、LED照明、木紋地磚等,室外方面將既有設備遷移,水電網路等線路由管道間收納,保持大樓外觀整潔,施作地坪防水、鐵捲門工項,改善漏水現象,增設戶外逃生梯,建立第二逃生動線。 港務公司是一重視員工生活品質的幸福企業,考量VTS信號台同仁需輪班之工作特性,原信號台備勤及值班空間為同一空間,辦公與休息環境為同一場域,且廁所及衛浴空間需至六樓使用,為此重新規劃信號台空間,將值班與備勤為分層獨立空間,增設廁所及衛浴空間,以提供同仁優質辦公環境及良好休息品質。

Read More

海大71週年選出中菲行陳皎麟等9位傑出校友 10/19校慶大會頒獎表揚

海大71週年選出中菲行陳皎麟等9位傑出校友,將於 10月19日校慶大會頒獎表揚。(海大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舉行113年度傑出校友遴選會議,在主任委員許泰文校長主持下完成人選審議及投票,共選出包含農業部黃昭欽政務次長等9位傑出校友,將於10月19日海大71週年校慶慶祝大會上頒獎表揚。許校長表示,海大校友在全球各行各業的卓越成就,不僅為學校帶來榮耀,也是學弟妹學習效法的楷模榜樣。 113年傑出校友9位,分別為宇泰工程顧問有限公司王志成總經理(65級河海工程學系)、瑞司智慧整合股份有限公司王啟祥董事長(79級水產養殖學系)、牧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汪光夏董事長(73級輪機工程學系)、中菲行國際物流越南分公司陳皎麟總經理(90級航運管理學系/92級航運管理學系碩士)、基隆市議會童子瑋議長(106級航運管理學系碩士專班)、農業部黃昭欽政務次長(83級漁業科學學系/85級漁業科學學系碩士)、前美國環境保護署研究與開發辦公室環境測量與建模中心高級科學家黃培宜博士(71級海洋學系/73級海洋學系碩士)、精鏡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裴偉董事長(77級航海學系)及基隆市政府產業發展處蔡馥嚀副處長(91級水產養殖學系/93級水產養殖學系碩士)。 中菲行國際物流越南分公司陳皎麟總經理陳皎麟帶領越南團隊提升與各大船公司與航空公司合作裝載量,深根越南與客戶建立長久合作的夥伴關係,被天下雜誌譽為中越邊境的貨運達人。陳學長事業成功不忘母校,積極推動中菲行臺灣總公司與海大產學合作,並設立中菲行獎助學金捐資興學。此外,陳學長也是海大越南校友靈魂人物,創立海大越南校友會,凝聚越南海大校友互助共好,並協辦2024北聯大四校交流參訪團,促成臺北聯合大學系統四校與多所越南大學簽約締盟,以及協辦北聯大四校校友百人高爾夫球越南聯誼賽,促成北聯大四校越南校友會結盟共好。 王志成從事港灣工程規劃設計相關工作迄今超過46年,參與過無數件國內外港灣建設案件,是港灣工程規劃設計專家,對產業界貢獻良多。王學長不忘回饋母校、提攜後進,推動成立宇泰獎學金及宇泰講座,協助母校邀請不同領域傑出學者或專家蒞校演講,提昇全校師生人文及科技多面向素養,是海大宇泰講座人才培育的推手。宇泰顧問公司並於第四次簽約時增加捐資金額,讓母校邀請更多國內外各領域傑出專家學者到校演講,並舉辦國際學術研討會議,促進國際化交流,提升學生國際競爭力。 王啟祥創立瑞司智慧整合公司,是臺灣室內照明LED專用燈具開發的先驅,不僅首創觸控式照明燈具控制,獲得多國發明專利及多項設計大獎,並帶領國內燈具製造業界轉型升級,讓臺灣燈具躍進時尚產業的前沿。同時也擔任海大校友總會的副理事長、養殖系友會會長,並連續2屆接掌海大臺中市校友會,還是海大高爾夫校友會的創立者,致力於促進校友之間的聯繫與交流。此外還進一步將海大在藻類領域的研究成果進行商業化開發與生產,積極奉獻母校,協助培育海洋人才。 汪光夏1998年創立牧德科技,憑藉著永遠比競爭對手早一步準備的精神,公司自創立以來幾乎年年獲利,不僅是全球唯一的光學檢測(AOI)設備一條龍供應商,也讓全球前100大PCB廠商不能沒有它,是一家技術力雄厚的臺灣隱形冠軍,汪學長並創立黑澤科技,積極迎向AI時代潮流。牧德科技也被外界視為幸福企業,不只是高薪、高獎金,更是以愛與關懷員工為出發點,用心照顧員工與員工家人的需要,並善盡企業社會責任。在2023年獲得天下永續公民獎、天下永續人才獎及親子天下友善家庭職場獎等三項肯定。 童子瑋自2018年起擔任基隆市議會議員,並在2022年成為全國最年輕的議長。出生於基隆的他長期關懷故鄉的發展,為在地爭取一系列友善行人和空間再造計畫改善市容,關注並支持體育項目、媒合多項體育競賽,並以推動委託行社區營造計畫的成功經驗,持續進行地方創生及青年返鄉計畫,串聯市區周邊提升觀光及經濟產值,打造專屬基隆特色文化品牌。並推動校園核心改造計畫,讓各校發展特色,資源進入社區,融入鄰里公園,讓校園及社區共融共好,是海洋發展城市的推手。 黃昭欽對漁業具有濃厚的熱情,不論是在遠洋、近海或養殖漁業始終全力以赴,並展現專業。曾任高雄區漁會總幹事、台灣區遠洋鮪延繩釣漁船魚類輸出業同業公會(台灣區鮪魚公會)總幹事、財團法人台灣鮪魚產銷發展基金會執行長等職,於任職期間充分發揮所長,是漁業永續的守門人。不僅為遠洋漁業爭與補助、拓展國內市場,並積極參與國?外鮪漁業相關國際會議,且於擔任總幹事7年的時間擴大了解沿近海及養殖漁民的生態與實況,增添不同領域漁業的服務經驗。 黃培宜致力於化學海洋氣候變遷的研究,目前擔任臺大海洋所的全球訪問學者,於2023年從美國聯邦政府退休,曾任多項重要職位,包括在聯邦政府中擔任最高級別的非政治資深行政服務職位- Senior Executive Service(SES),領導跨國研究機構的管理工作,並於歐巴馬政府期間榮獲GreenGov總統獎,並且曾是白宮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環境和自然資源小組成員,協助制定乾旱與氣候風險管理的科學政策,也曾擔任美國在臺協會首任客座科學研究員(Embassy Science Fellow),專注於海洋與氣候變遷政策,是美臺科學研究的橋樑。 裴偉於2016年創辦精鏡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初期分為2大事業:鏡週刊負責新聞,鏡文學負責IP版權的開發及營運,並於2018年另創辦鏡電視,注重國際、本地新聞及深度調查報導,新聞風格頗獲好評。具有廣闊的國際視野,畢業後曾當過一年的水手,下船後因緣際會到工商時報當記者,開啟了他的媒體生涯,一路秉持初心勇敢求真。此外,自2020年起專欄連載食譜,相當受到歡迎,接連出版兩集《裴社長廚房手記》,也讓大眾看到他在媒體大亨外的一面。 蔡馥嚀早期從水產試驗所研究助理歷經中央機關漁業署再到地方的產業發展處服務,多元的職業經歷造就她成為模範公務員及兼具創意及效益的海洋教育推手,並於2022年獲教育部頒發海洋教育推手獎「個人獎」。不僅是基隆城市食魚教育的倡議者,並協助母校走入社區實踐社會責任,共同推動海洋教育向下扎根,使海大USR計畫取得許多。她也是政府、漁民及社區間的溝通橋樑,除推動潮境資源保育區、集結漁會及漁民成立「海洋環保艦隊」,並立法推動刺網名制,至今已讓基隆市超過八成的刺網漁船完成轉型。 海大每年從數萬名校友中遴選出傑出校友,表彰他們在專業領域的卓越成就,以及對國家、社會及母校的貢獻,不僅在校慶慶祝大會中表揚,未來也會邀請傑出校友們返校演講、座談,與學弟妹分享成功的經驗,並透過傑出校友聯誼會,持續發揮影響力。

Read More

台中港積極推動危險品管理系統 升級強化危險品安全管理

台中港積極推動危險品管理系統,系統登入畫面。(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陳金龍/台中報導 鑒於近期大陸寧波舟山港危險品爆炸案,全球對於危險品管理及應變能力的關注日益升高, 台中港作為台灣西部海岸的重要國際港口,承擔著大規模貨物的進出口與倉儲作業,隨著貿易量持續增長,危險品的流通風險也隨之提高。在全球各大港口對危險品管理標準不斷趨嚴下,台中港務分公司不僅依法規要求業者制定妥善的儲放管理計畫並落實港區危險品三級查檢制度,亦透過升級危險品管理系統精進管理,以防止危險品事故的發生。 台中港務分公司指出,綜觀港區及工廠發生重大爆炸事故,將導致嚴重的經濟損失與環境破壞,凸顯採資訊系統化執行危險品管理及掌握救災應變資訊之必要性。港務公司推動危險品管理系統精進,並採地理圖資模組及回應式網頁設計,讓繁雜管理資料更具視覺化的應用。 台中港積極推動危險品管理系統,港區危險品儲放資訊示意圖。(記者陳金龍攝) 台中港務分公司積極推動系統升級外,藉由系統優化提升港區危險品安全管理,運用系統化管理迅速查詢港區危險品儲放位置、物質及數量,更有效掌握高度危險物品及行政院列管化學品在港情形;輔助港區災害應變方面,運用資料庫整合及圖文互查介面,即時供災防應變人員掌握事故地點、儲放物質與應變處理、鄰近儲放資訊及緊急聯絡窗口等應變救災資訊。 台中港務分公司除透由系統進行管理,每年與交通部航港局、港務消防隊、海保署等管理機關攜手合作,針對港區的危險品經營業者進行聯合督導作業,今年度亦辦理不定期抽檢業者廠區危險品儲放作業,要求業者善盡第一線自主管理責任及增設相關洩漏檢測設備,成立「台中港危險品儲運災害應變通報群組」確保即時掌握港區訊息及狀況應急處置的完善。也與交通部航港局、港務消防隊、環保署、海巡署等相關單位保持緊密合作,模擬各類可能的災害情境,強化各單位協同應變能力。 港務分公司說,作為台灣國際貿易的重要門戶,台中港在危險品安全管理及救災升級的努力,鞏固其作為區域物流樞紐的關鍵角色,確保貨物流通安全。未來,台中港將持續追蹤全球危險品管理趨勢,並依據最新標準調整危險品管理機制,積極提升港區的安全水平,為港口的永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