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榮交響樂團演出舒馬富斯/馬勒第四號交響曲音樂會

(長榮交響樂團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長榮交響樂團於國家音樂廳,舉辦「舒馬富斯–馬勒第四號交響曲」音樂會,讓樂迷們在同一個舞台上,一次聆聽典雅的海頓,與歡快的馬勒,另搭配天籟女高音林慈音的澄澈嗓音,是長榮交響樂團送給樂迷們的秋季浪漫獻禮。 音樂會的指揮是由長榮交響樂團桂冠指揮葛諾舒馬富斯擔綱,據了解,音樂史上的交響曲體裁,是在十八世紀的海頓手中確立形式,進而於十九世紀末,由馬勒發更淋漓盡致發揮到另一種宏偉的新境界。兩位古典大師的傑作,雖然將「古典」與「後浪漫」分隔為兩座山峰,卻能藉由長榮交響樂團《舒馬富斯-馬勒第四號交響曲》音樂會,將超過百年的流變,呈現在同個舞台上,可說充分考驗指揮與樂團對於風格的掌控度。顯然這場音樂會的演出是讓在場樂迷十分感動,無不聚精會神欣賞這兩位相隔一世紀的音樂家,如何在國家音樂廳的舞台上閃耀交會。 海頓的《D大調第101號交響曲》被安排在上半場演出,該曲目又稱「時鐘」,結構嚴謹,表現出海頓的幽默、活力與戲劇感,不僅節奏模仿了時鐘的滴噠聲響,拆開細看,內部結構也如同時鐘的齒輪一樣彼此接合協作,有著複雜的結構式美感。在長榮交響樂團桂冠指揮—舒馬富斯細膩的指揮下,加上他對樂曲的結構有著深刻理解,完全詮釋出「時鐘」獨特的生命力。 音樂會下半場的重頭戲是演出馬勒的《第4號交響曲》,雖然同樣為四樂章結構,卻與海頓簡約明瞭的風格大相逕庭,第四樂章《天堂生活》(Das himmlische Leben)以早期的聲樂套曲《少年魔號之角》中的詩歌為基礎,描述著兒童對天堂生活的純真幻想,是馬勒所有作品之中,最經典的維也納精神表現。尤其該曲第四樂章的女高音獨唱是全曲的精華所在,長榮交響樂團特別邀請知名女高音林慈音擔任獨唱,她是台灣中生代最活躍的女高音之一,帶著人間溫暖的天籟之音,圓滿描繪出馬勒心目中的天國之景!

Read More

航港局舉辦臺北港引水人領航事故緊急應變演練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交通部航港局舉辦113年度臺北港引水人領航事故緊急應變演練,保障引水人引航作業安全。 臺灣每年平均有半年受東北季風影響,為確保東北季風海象不佳期間,引水人安全登離輪引領船舶進出港,航港局特於昨(22)日舉辦「臺北港113年度引水人領航事故緊急應變演練」,除邀請相關單位協同辦理外,並廣邀各機關(構)參與演習觀摩,期能透過實際演習練熟悉緊急通報與救援標準作業流程(S.O.P),驗證相關應變機制之有效性。 航港局指出,參照國際海事組織(IMO)A.960(23)決議,該局去(112)年七月訂定發布「交通部航港局辦理引水人領航事故緊急應變演練作業要點」,北部地區部分,去年已於基隆港辦理引水人事故演練,今(113)年續於臺北港辦理,本次演練主要模擬引水人於港外引領船舶,登輪時不慎發生落水事故,引水船立即採取應變通報及救援作為;另臺北港航管中心(VTS)充分運用港區內外相關機關(構)救援能量,針對引水人落水與暫停船舶進出港管制進行通報聯繫,同時引水船人員操作搜救長竿及自動體外電擊器(AED),在最短時間內完成落水人員救援,並施行緊急心肺復甦術(C.P.R)後送救援醫療照護,確保引水人生命安全。 航港局另表示,未來將於各國際商港持續辦理相關演練,俾確保各港區航行與海上作業安全,附圖為本次演練情形及參演單位合影。(航港局提供)

Read More

海員總工會章烈忠一行參加ITF於摩洛哥舉辦大會 制定未來五年全面願景

中華海員總工會章烈忠理事長(左三)率常務理事與ITF新任理事長Paddy Crumlin合影。(海員總工會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中華海員總工會理事長章烈忠率常務理事、理事及會務人員一行6人參加於2024年10月13日至19日國際運輸工人聯盟(International Transport Workers' Federation, ITF)在北非摩洛哥馬拉喀什舉辦之第46次大會,來自世界各地的 2,000 多名運輸工人齊聚一堂。章理事長分別與各國工會領袖工作交流,對工會願景做進一步探討,及預計安排日後交流規劃。此為ITF大會首次在阿拉伯世界舉行,會議重點為 ITF未來五年制定全面的願景,六項關鍵要求-權利、平等、安全、問責、永續性和為工人創造美好未來-將構成建立更安全、更公平和更永續的運輸業的基礎。 國際運輸工人聯盟 (ITF) 是由運輸工人工會所組成的國際工會聯盟,成員包括 708 個工會,代表154 個國家/地區中的 4,500,000 名運輸工人。此次大會進行分區進行,海員碼頭運輸工人會議、鐵路運輸工人會議、公路貨運與客運運輸工人會議、內河航運會議、漁工運輸工人會議、旅遊業運輸工人會議、青年運輸工人會議、女性運輸工人會議與民航運輸工人會議等。 會議內容包含秘書長改選、理事會成員改選、各區改選提名、女性運輸工人改選、青年運輸工人改選。會議通過事項為,秘書長由斯蒂芬.卡登(Stephen Cotton)繼續連任。女性工人代表由瑪莉安娜出任。6位副主席(含非洲區、拉伯國家區、亞太區、歐洲區、北美區、拉丁美洲區)改選,討論議題分別對如何保障女性工作權、鼓勵青年工人加入落實工會工作、爭取工人工作權、保障工人福利等。會中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兩國對彼此交戰分別提出辯論。另外,為慶祝女性工會成立25周年,特別出刊女性雜誌更提出了9大需求。本屆大會不僅呼籲採取行動,而且宣示運輸工人是世界迫切需要的變革的驅動力。本會更參加了青年運輸工人會議及女性運輸工人會議。 會後各工會代表合影留念。(海員總工會提供) 海員議題,在海員和碼頭工人聯合會議中通過「馬拉喀什政策」,其規定了 ITF 及其附屬工會對方便旗商船接受的最低條件,其中納入了對 Covid-19 大流行期間出現的全球供應鏈至關重要性的新認識,以及航運和海員通過公正的過渡應對氣候變遷。另外,對於墨西哥城政策修訂條款進行報告。 10月19日大會閉會日中更邀請到國際海事組織(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 IMO)秘書長Arsenion Domingue與會致詞,感謝ITF長年對海事及海員的努力並敘明ITF與IMO、ILO長期合作之重要性。說明將繼續建立一個讓海員得到認可、重視、尊重和保護的未來。改善海員的條件是國際運輸工人聯合會 (ITF) 及其附屬海事工會長期確立且成功的核心議程。與會各工會組織成員當選代表紛紛上台對ITF致感謝詞,並分享各國工會對爭取工作權之處理心得。ITF 主席克拉姆林提醒全世界:「我們是 ITF。我們推動世界。我們將共同推動和平、正義、平等和所有人的尊嚴」。 會後由秘書長斯蒂芬.卡登(Sephen Cotton)公布第47次大會,將由4年改為5年,並在2029年舉辦。在下一個海員五年計劃中,此次大會議程仍將是 ITF 工作核心部分。

Read More

工研院眺望2025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 聚焦韌性社會迎向永續新局

工研院22日至31日舉辦「眺望2025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首日論壇以「韌性社會 x 產業趨勢」為主軸,邀請各產業領域領袖與談,發表最新的趨勢洞察及2025年全球布局策略。左起工研院產科國際所所長林昭憲、臺灣電力公司副總經理兼數位長吳進忠、工研院副院長胡竹生、經濟部產業技術司副司長周崇斌、歐洲在臺商務協會常務理事周大企、中華電信網路技術分公司副總羅志成、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組長岳俊豪。(工研院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在經濟部產業技術司補助下,工研院22日至25日及10月28日至31日舉辦「眺望2025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以「韌性社會 x 產業趨勢」為主軸,邀請各產業領域領袖與談,發表最新的趨勢洞察及2025年全球布局策略。首日上午開幕論壇發表《韌我行 科技致能 永續台灣》專刊,特別邀請經濟部產業技術司、臺灣愛立信、臺灣電力公司、藍濤亞洲、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中華電信等產業專家與會,深入探討科技如何助力韌性社會的建設,並通過專刊發布呼籲各界關注議題,推動更多的討論與行動,提升科技抗險能力,共築永續發展的願景。 近年來全球壟罩在地緣政治風險升溫、美中競爭擴大及通貨膨脹持續的情況下,產業亟需尋找新機遇並強化韌性。經濟部產業技術司副司長周崇斌表示,為協助產業掌握商機,經濟部技術司長期支持智庫做產業趨勢與產業情報研究,涵蓋20個不同領域,協助國內業者,尤其是中小型企業,在策略規劃、技術研發、市場分析等方面取得突破;也與30個國內公協會合作,提供產業會員最新產業趨勢與關鍵議題。面對全球風險事件與災害頻傳,欣見工研院今年以「韌性社會」為主軸,深入探討供應鏈、基礎設施、資源能源、生產力等韌性,並對標國際大廠,探討臺灣可行的做法,今年預計將有超過70位分析師上場,透過多位產業專家的觀點,盤點美、日、歐等國強化韌性的作法,對標國際企業,提出臺灣可行的作法。 在會場外,也特別展示了工研院強化社會韌性方面的科研成果,例如:臺灣有許多高山離島,以往高山物資只能以人力背負上山,一旦需要醫療物資或緊急救難,高酬載、長航程無人機就能派上用場,進行偏鄉的物資運送。經濟部產業技術司也會持續攜手產業,從智慧化、多元化、分散式及替代性的角度,全面打造韌性臺灣。 工研院副院長胡竹生表示,回顧過去幾年,全球面臨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導致的供應鏈斷裂,與高齡少子所衍生的缺工議題,對全球社會與經濟帶來莫大衝擊,考驗著各國和各產業的應變能力,建立「韌性社會」成為所有人共同面對的議題。有鑑於產業轉型需要多方面的投入,工研院做為產業智庫,會持續研發創新技術方案,建構整體社會對突發風險的預警、因應、備援與復原能力,應用於各項韌性建設需求,針對技術缺口預先加強準備,以科技能量因勢利導,協助臺灣面對每次全球產業與科技趨勢的重大轉變,甚至成為助力國際發展「韌性社會」的絕佳合作夥伴,充沛底蘊迎接未來的挑戰。 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所長林昭憲接著分享今年度《韌我行:科技致能 永續臺灣》專刊亮點成果。地處環太平洋地震帶、每年深受颱風侵襲,同時缺乏天然資源需高度依賴國際貿易的島嶼經濟體,臺灣所面對的短期風險和長期壓力有其獨特性。工研院2023年度針對臺灣民眾2035年生活的期待樣貌進行調查,有92.6%民眾期望實現「防災無死角」的生活樣貌,顯示「韌性社會」是重要趨勢之一。臺灣轉型「韌性社會」需要超前規劃,仰賴預警機制、應變計畫及復原能力,才能在災害當下迅速反應,以及危機之後快速恢復,以降低社會經濟層面的衝擊。《韌我行:科技致能 永續臺灣》精選供應鏈、防救災、AI資安、交通運補、能源、醫護人力等10大關鍵議題,共收錄13章深入探討增強社會韌性的專論。由於災害與衝擊不會僅侷限於單一國家,若能從國際視角理解全球化的韌性社會建設進度,方能引他山之石為臺灣提供指引。本次開幕論壇特別邀請歐洲在臺商務協會常務理事周大企,帶來第一手歐洲及海外國家投入韌性議題的策略資訊,他強調臺灣的科技實力不容小覷,善用我們在基礎設施安全、抗險減災的創新經驗,將是協助全世界發展韌性社會的有力合作夥伴。 研討會後半段則邀請多位產業先進,齊聚一堂進行跨域趨勢對談,由工研院副院長胡竹生主持,與談者包含歐洲在臺商務協會常務理事分享國際網路韌性發展、臺灣電力公司副總經理兼數位長吳進忠談電網建設與能源韌性、藍濤亞洲有限公司總裁黃齊元談科技創新與海洋韌性的經濟發展機會、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執行長錢宗良談疫後高齡社會如何建構醫療韌性、以及中華電信網路技術分公司副總羅志成談網路通訊與資訊安全韌性對產業的重要,分別從自身產業特性及專業角度給予寶貴建議,集思廣益臺灣共築韌性的嶄新解方。 工研院為我國重要產業智庫,每年舉辦超過50場研討會,所提供的資訊與洞見,深受各界仰賴;其中,年底就等這場、臺灣規模最大的「眺望2025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每年更吸引超過3,500人次的參與,歷年邀請各產業領域領袖與談,發表最新趨勢洞察,成為產業各界對焦最新趨勢的瞭望臺。今年以「韌性社會 x 產業趨勢」為論壇主軸,並規劃首度邀集工研院跨單位韌性技術成果,包括快拆式驅控整合關節模組、物流無人機、城市供水智慧洩漏監測預警系統、緊急供水技術開發、韌性微電網之通訊傳輸同步技術、多重微電網組建韌性技術等,展現工研院在科技專案指導下的韌性技術研發能量。

Read More

基港公司啟動臺北港交通服務區招商作業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臺灣港務公司基隆港務分公司啟動臺北港交通服務區招商作業,歡迎有意進駐投資的企業來港勘察與交流。 基隆港務分公司打造八里首座結合交通服務及遊憩複合服務,臺北港交通服務區啟動招商,臺北港交通服務區位於新北市八里區臨港大道旁,面積約三公頃,得作為貨物進出港口作業緩衝空間,提供到港車輛駕駛或旅客臨時休憩使用,及供汽車及貨櫃修理、倉儲、停車、加油、給水等交通服務使用機能及人員休息服務使用,並配合交通服務設施建設或整體開發,部分空間兼供人員休息服務使用,或作為餐飲、購物及零售等使用型態,有利提升臺北港周邊生活機能及休憩功能之需求。 基隆港務分公司表示,臺北港是北部地區最大的國際商港,地理位置優越,位於桃園國際機場和大臺北都會區之間,與淡水地區隔著淡水河相望,使得臺北港成為重要的海運貨物進出港口、產業物流港口和綠能產業港口。臺北港具備完善的港埠資源,能夠為產業界的開發提供支持。臺北港隨著港區投資業者進駐開發、航運發展、及「淡江大橋及其連絡道路建設計畫」工程完工,眾多交通旅次,駕駛人員休息服務、交通服務機能需求將逐漸上升。 基隆港務分公司歡迎有興趣的投資人踴躍參與交通服務區招商投資,規劃特色的交通服務區,帶動臺北港周邊繁榮,有興趣的廠商可洽基隆港務分公司臺北港營運處02-2619-6025陳經理接洽。(附圖由基隆港務分公司提供)

Read More

爭取國際郵輪靠泊 中港分公司舉辦中臺灣郵輪蒞苗觀光踩線活動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臺中港務分公司為推動郵輪觀光產業發展,偕同台灣國際郵輪協會、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訂於113年10月24日共同舉辦「中臺灣郵輪蒞苗觀光踩線活動」。踩線行程由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特別精選,透過台灣國際郵輪協會邀請具影響力之郵輪及旅行社業者共襄盛舉,共同致力行銷及爭取國際郵輪靠泊臺中港,漫遊中臺灣,藉以帶動中臺灣觀光發展。 本次踩線行程均為苗栗縣必訪的朝聖地,除了參觀精緻的「木雕博物館」,感受木雕藝術的魅力,還能在「舊山線鐵道自行車」上,悠閒地欣賞沿途的田園風光。來到大湖「薑麻園休閒農業區」,除了享受綠意盎然的步道漫步,還能品嚐當地新鮮的薑麻園產物,感受大自然的饋贈。透過在地導遊的專業解說,帶領參與者深入了解苗栗的客家文化與原民風情。 活動將安排欣賞傳統木雕精湛的民俗工藝以及現代的木雕藝術創作技藝,品嚐道地客家美食及欣賞苗栗美景等精心策畫的行程設計,將苗栗的自然美景、人文風情和在地創新完美結合。期能藉由本次踩線活動,透過旅行社將踩線行程進行商業化包裝及行銷,讓更多人認識苗栗獨有的文化底蘊,帶給旅客全新的體驗及享受,成為苗栗旅遊的新亮點,展現中臺灣的特色風情,為中部地區的觀光產業注入新的活力。也為郵輪岸上觀光旅程增添更多不同的選擇。 臺中港近年來積極拓展港埠功能,除傳統的客貨運輸外,更朝向觀光遊憩、商業活動等多元面向發展。未來,臺中港將持續與各界攜手合作,共同打造一個兼具經濟、觀光、生態、及智慧型的優質港口,為台灣的經濟注入新動能。

Read More

義烏-寧波舟山港合德號海鐵聯運跨境電商專列首發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義烏-寧波舟山港"合德號"海鐵聯運跨境電商專列近日首發,該專列載運跨境電商貨物從鐵路義烏西站鳴笛啟程駛往寧波港行。(見圖) 消息指出,該專列係由河北港口集團旗下合德海運攜手義烏市跨境物流協會共同組織開通,專列裝有日用百貨等出口跨境電商貨物,到達寧波港後,運載的貨物將轉駁到合德海運"寧波港-洛杉磯港"跨境電商快線,海上航行僅13天(全程最快15天)即可抵達洛杉磯WBCT碼頭,海鐵聯運電商專列與船公司電商航運快線無縫銜接。 專列開通儀式上,合德海運與義烏市跨境物流協會簽訂策略合作協議,開啟協會與船公司直接合作、推動行業資源分享的創新探索,同時為跨境物流企業提供穩定箱源和艙位保障,提供更優線路選擇,有效降低物流成本。 據瞭解,近年來義烏以跨境電商為代表的數字貿易新業態蓬勃發展,跨境電商主體超26萬戶,今年前三季跨境電商交易額1065.2億元,比去(2023)年同期增長16.52%,跨境電商企業出海需求快速增長。 合德海運是河北港口集團旗下航運企業,也是首家開通點對點直航美西快線的中國企業,此次義烏-寧波舟山港"合德號"跨境電商專列的開通,將通過鐵路、港口、航運企業等多方合作,為義烏跨境電商進出口貨物提供更便捷、更高效、更多元的跨境物流通道,助力區域經濟高品質發展。

Read More

張榮發基金會藝術季首次舉辦思辨講座暨辯論表演賽

2024張榮發基金會藝術季首度舉辦辯論表演賽,執行長鍾德美(第二排左五)、主持人賈培德(左四)與現場民眾開心合影。(張榮發基金會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2024張榮發基金會藝術季特地與中華辯論推廣協進會合作,於藝術季活動中首次推出「思辨講座」暨「辯論表演賽」,探討目前最夯的人工智慧AI議題,同時宣揚說話的藝術,希望讓各界藉由觀賞辯論表演賽,觀摩如何培養良好的表達能力、邏輯思考、反應力,及理性討論的多元觀點,當天吸引超過兩百位的民眾參加。 張榮發基金會執行長鍾德美表示:「AI生成內容大行其道,不只能撰寫文章、繪畫甚至還能填詞譜曲,完全顛覆過往創作方式,卻也產生著作權與創作倫理的疑慮,引發人工智慧發展爭論,究竟是人類的福音還是威脅,藝術季期盼藉由辯士的精采答辯,帶給與會者嶄新的觀點。」 為了幫助初次接觸辯論的觀眾不只看熱鬧、更能看門道,表演賽前特別邀請李欣晏講師傳授辯論技巧,深入淺出的幽默教學打破了一般人對辯論的嚴肅印象。表演賽則由臺灣三金典禮司儀賈培德領銜主持。 比賽開始後,正方與反方激烈交鋒,正方辯士洪惇旻與陳際宇認為AI能有效防止地球暖化、提升醫療診斷與長照品質,進而保障人類的生存絕對可視為福音;反方辯士黃甦俞與畢盈盈則指出架設AI需要高成本,將導致其掌握在少數手中,擴大社會貧富差距,對全體人類絕對是威脅。主持人賈培德認為命題本身並無對錯,但是賽前高達九成觀眾投票支持AI是福音,到賽後僅剩六成,顯示大家開始反思自身立場是否有侷限,而多元觀點的交流正是辯論最美好之處。 2024張榮發基金會藝術季啟動至今已舉辦十場活動,累積近兩千人次參與。即將登場的包括10月29日由長榮交響樂團攜手知名小提琴家林品任在國際會議中心演出,還有美學大師蔣勳、暢銷文學作家簡媜將接力演講,分別闡述金剛經如何帶動科技發展與邁向老年的生命課題。相關精彩活動資訊可上藝術季官網(https://art.cyff.org.tw/) 或粉絲專頁(https://zh-tw.facebook.com/cyff.org/)查詢。

Read More

長榮航空/空中巴士齊心協力 攜手邁向永續飛航

長榮航空和空中巴士21日舉辦「攜手永續飛航」活動,由長榮航空總經理孫嘉明(左)和空中巴士民用飛機業務首席執行官Christian Scherer(右)共同主持,並特別邀請民航局局長何淑萍(中),一同慶祝長榮航空未來將導入33架新一代客機。(長榮航空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長榮航空和空中巴士21日於台北文華東方酒店,共同舉辦「攜手永續飛航」活動,由長榮航空孫嘉明總經理和空中巴士民用飛機業務首席執行官Christian Scherer共同主持,邀請民航局何淑萍局長、歐洲經貿辦事處及多國在台協會代表、旅行社業者和貨運業者,除了慶祝長榮航空未來即將導入的18架A350-1000廣體客機和15架A321neo窄體客機,也一起見證長榮航空和空中巴士在未來永續合作上的倡議,朝向2050年淨零碳排的目標邁進。 長榮航空總經理孫嘉明表示:「展望未來全球航空產業趨勢,節油減碳與客艙舒適度一直被視為未來新一代主流客機的重要因素,所以長榮航空於去年底和空中巴士簽約引進33架最新一代客機,雙方也緊密合作,攜手建立策略夥伴關係,共同推展永續航空燃油的使用,探索並實施更多的創新技術和營運優化方案,以確保我們能以穩健的步伐邁向淨零的未來。」 空中巴士民用飛機業務首席執行官Christian Scherer表示:「今天我們慶祝的這份訂單,將空中巴士與長榮航空的夥伴關係提升至全新層次。在高運量洲際航線市場中,A350-1000是毫無疑問的最佳選擇,能夠提供最佳乘客舒適度,以及超越任何現在或研發中同級飛機的環保表現。這些特點將讓長榮航空為長程航線立下新標竿。基於空中巴士為航空業除碳化的雄心,我們將與長榮航空深化合作,協助長榮航空探索在各營運層面減少碳排放的方式,以及為未來引進永續航空燃油預作準備。」 永續航空燃油(SAF, Sustainable Aviation Fuel)是航空業脫碳的關鍵,也是實現 2050 年淨零碳排目標的重要拼圖,空中巴士和長榮航空在簽訂雙方永續合作協議的基礎下,未來2年將深入探索和研擬各種情境下長榮航空最佳的脫碳路徑,並為採用永續航空燃油做足準備。 空中巴士將與長榮航空密切合作,根據目前和未來的航線以及營運方針,來分析各種脫碳措施的潛在貢獻,雙方也透過準備永續航空燃油採購流程和證書取得,以及日常的內部和外部作業方式,搭配宣傳策略進而讓旅客明瞭為何航空永續燃油將成為未來航空業發展的趨勢。長榮航空已與其他亞洲的航空公司一起致力於實現 2050 年淨零碳排目標,這也與全球航空業對於降低環境影響的努力一致。台灣航空業也不斷積極朝向永續發展,例如使用永續航空燃油、導入新世代飛機和科技等措施。 為邁向淨零碳排,長榮航空去年底決定斥資百億美元,訂購33架最新一代空中巴士飛機,新機較舊款機型可減少高達25%的燃油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落實長榮航空機隊現代化的計劃,除了能增加公司營運效益,並希望能帶給旅客更舒適的搭機體驗。此外,長榮航空於去年8月使用混和比例達40%永續航空燃油,執行東京羽田飛往台北松山機場的首次客運航班任務,奠定了添加永續航空燃油的領先地位。 長榮航空執行了多項營運提升計劃,包括低阻力進場、連續下降操作,讓飛機維持在最佳效能的狀態,以減少碳排放量,還有機上飲用水的彈性調整裝載,以及「綠旅行」碳抵銷計畫,讓旅客抵銷自己的碳排放量,為各種環保項目做出貢獻。 與化石燃料相比,永續航空燃油在生命週期中的碳排放平均可減少80%。目前所有空中巴士飛機均可使用高達50%的永續航空燃油,未來目標是到2030年所有空中巴士飛機皆能以100%永續航空燃油運行。

Read More

高雄關舉行優良專責報關人員等聯合表揚大會

(高雄關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高雄關舉行「113年度優良專責報關人員、績優自主管理專責人員、園區事業優良保稅業務人員、優級保稅工廠及優良保稅業務人員聯合表揚大會」,由關務長陳木榮親自主持,並頒發獎狀予得獎廠商及人員。本次計有優良專責報關人員23名、績優自主管理專責人員10名、園區事業優良保稅業務人員26名、優級保稅工廠34家及優良保稅業務人員32名獲獎,現場參與受獎之業者相當踴躍。 為推動風險管理及提升保稅業務績效,該關依據「報關業者專責報關人員獎勵作業規定」、「績優自主管理專責人員獎勵作業規定」及「海關管理保稅工廠分級考評計分原則」,每年遴選所轄績優人員及保稅工廠予以公開表揚。該關表示,高雄關轄管之保稅工廠計62家,本次考評達90分以上經評定為優級保稅工廠之業者超過半數,顯見其保稅業務管理上皆具高度水準,殊值嘉許。 該關進一步說明,專責報關人員、自主管理專責人員及保稅業務人員是海關與業者間之溝通橋樑,對於提升通關效能、加速貨物通關,扮演重要角色,與海關是密不可分的夥伴關係。為嘉勉相關從業人員之優異表現,海關特別公開表揚,以示鼓勵,期許未來能持續與海關密切合作,創造經濟榮景同時,共同維護供應鏈安全。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