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保署舉辦國際工作坊 共商海洋保護區永續策略與治理挑戰

海洋保護區國際實務與在地實踐能力建構工作坊圓桌會議。(海保署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為因應海洋保育法於今年7月全面施行,及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30╳30目標,邁入深化海洋保護區域治理新里程,特於8月25至27日舉辦「海洋保護區國際實務與在地實踐能力建構工作坊」,特邀來自美國及澳洲長期參與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聯合國糧農組織(FAO)與聯合國環境署(UNEP)等保育政策撰寫、跨國海洋保護區合作與權益關係人參與等面向的國際專家來臺交流。海保署表示,首日工作坊於臺北舉行,由國際專家分享自身關於海洋空間治理(MSP)、海洋保護區(MPA)、海洋有效保育區(OECM)等國際經驗,3日工作坊逾200位產、官、學、企業、民間團體及在地社群熱情參與交流,共同探討海洋保護區域治理與永續利用、傳統知識與海洋保育兼容的解方。 海委會主任委員管碧玲強調,上任後即提出MPA成效評鑑及每處MPA都有人守護的目標,海保署曾進行MPA管理成效評估,逾4成屬中度及低度保護,主因為人力經費短缺,欠缺管理效能,而現行71個MPAs僅47個保護區成立巡守隊或巡守機制,在海洋保育法全面施行、急需公私協力之際,海保署邀請美、澳重要國際專家來臺交流並協助能力建構,為臺灣深化海洋保護區域治理啟動交流的契機,期盼借鏡美、澳有關海洋保護區跨國跨區域網絡、明確目標與優先順序、氣候變遷下的適應性管理、權益關係人及公眾參與,以及教育推廣、媒體行銷等國際經驗,持續跨部會、跨領域,通力合作提升臺灣整體海洋保護區域的質與量。 海保署署長陸曉筠表示,工作坊首日邀請到具長期澳洲大堡礁海洋保護區經營管理經驗,同時為詹姆斯庫克大學兼任首席研究員Dr. Jon Day、澳洲塔斯馬尼亞大學副教授Dr. Joanna Vince、美國健全海洋執行長Dr. Tundi Agardy等國際專家,分享澳洲及美國的海洋空間規劃及海洋保護區推動經驗,以大堡礁海洋保護區為例,保護區成功關鍵包含健全法制、明確目標、廣泛的權利持有者與權益關係人參與,以及最佳科學應用。由於海洋與陸地是連續生態系統,MPA規劃也從傳統海、陸分治朝向跨陸海、跨部門的生態地景管理,專家們提到全球保護區都面臨經費、氣候變遷、權益關係人溝通及經營管理上等各式的困境,也都不斷在錯誤中累績經驗。海保署將持續透過國際經驗交流及在地實踐能力建構,逐步與各界合力勾勒臺灣海洋保護區願景目標及行動策略。 海保署表示,此次工作坊的豐碩成果,將作為未來政策規劃與實務推動的重要參考,並期許未來能持續深化國際合作,共同為我國與全球海洋的永續發展貢獻心力;此外,海保署於今年7月發布臺灣海洋保護區首冊專書《與海共生Ⅰ:海洋保護區之理念與制度》,介紹海洋保護區的國際趨勢及臺灣海洋保護區治理策略,預告下半年將出版第二冊《與海共生Ⅱ:海洋保護區之設計與實踐》,內容除包含海洋保護區成效評估系統、在地社區參與機制、跨部門及跨領域治理協作,更將納入此次25至27日國際工作坊交流實錄內容,對海洋保護區議題或與海共生專書有興趣的夥伴,可持續關注海保署官網、臉書及政府出版品展售門市(國家網路書店及五南文化廣場網路書店)相關訊息,歡迎政府部門、學術界、產業界、NGO、團體或社會大眾等多加選購、閱覽及運用《與海共生》系列專書。

Read More

海攬公會研討海商法修法 業界聚焦海商專業法庭與風險管理

「海攬業對海商修法的解析」研討會,由理事長陳木枝(右四)及法規組召集人葉建明(右二)、副召集人吳俊澤(右)主持,會中也邀請到理律法律事務所合夥人黃欣欣律師(左二)以及TT Club 台灣運保服務公司楊瑞如總經理(左三)主講,包括台灣國際物流暨供應鏈協會理事長劉詩宗(右三)親自出席與會。(記者陳瓊如攝)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台北市海運承攬運送公會8月27日舉辦「海攬業對海商修法的解析」研討會,由理事長陳木枝及法規組召集人葉建明、副召集人吳俊澤主持,會中也邀請到理律法律事務所合夥人,精通海商專業與跨境仲裁的黃欣欣律師以及TT Club 台灣運保服務公司楊瑞如總經理,針對海商法修法對業界影響進行剖析,台灣國際物流暨供應鏈協會理事長劉詩宗也親自出席,會中吸引百餘位業者與會。 海攬公會理事長陳木枝致詞表示,歡迎業界參加海商法修訂研討會,這次修法是比較大的變革,包括在海運承攬,貨物運輸責任,船舶碰撞等多方面,改變比較多。 TT Club 台灣運保服務公司楊瑞如總經理表示,從海商法修法看海運承攬業者的責任與風險,包括責任規範加強:賠償上限提升,法律責任更明確。在風險管理重要性:必須加強風險管理、依法履行義務。另對現行保單承保範圍:確保海攬業者之保險承保範圍符合新修法之風險,因應法律環境變化。而合約設計謹慎:專業法庭設立後,糾紛解決更趨嚴謹。楊瑞如總經理也談到,未來展望,透過此次修法,設置海商專業法庭、提高船舶所有人責任限制數額,擴大海事案件被害人求償範圍、明定未提領貨物(uncollected cargo)處理、加速並有效解決無人受理貨物處理、 延長貨損責任追償效期,保障貨主權益以及增訂對於具易燃性、易爆性或為危險貨物,託運人應提供資訊,加強航行安全,期待修法符合實務需求,並有效解決海事爭議。 楊總經理也談到,增設海商專業法庭,及強化法律適用效率,提升海事案件求償效率,更專業快速的判決,案件審理更加專業化,更嚴謹的審理,對運送承攬業者的影響:風險管理和合約條款的制定,變得更為重要。 黃欣欣律師就2025年海商法關於遲延受領貨物的條文修正,現行法下的處理方式及其執行困難處,現行法對於無人受領貨物的處理方法大致分為三個階段:通知、催告,寄存、移倉,聲請法院准予拍賣,法院拍賣程序緩不濟急,時間就是金錢,拍賣程序拖延導致貨物價值貶損、相關費用增加、保管責任難以釐清。新修條文解決的問題:逕予拍賣。 實際拍賣操作方式,踐行通知及催告程序,進行寄存及貨物移倉作業,確定符合海商法第51條之要件後,登報或公告拍賣資訊(待售物的種類、數量、保存狀態、可以於何處檢視貨物、預定拍賣的日期、時間及地點、有無押標金的需求等等),聯絡公證人預約時間辦理拍賣流程的體驗公證,拍賣當日由公證人現場見證後,將拍賣經過的相關事實記錄於公證書中(即所謂的體驗公證)。

Read More

航港局提升東部海域安全舉辦搜救暨海洋污染應變演練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交通部航港局提升東部海域海運安全,昨(27)日舉辦「114年區域聯合搜救暨海洋污染應變演練」,搜救應處能量全面動員。 為強化東部海運安全,提升海域海難應變機制,航港局東部航務中心昨日與海洋委員會海巡署東部分署、臺東縣環境保護局、臺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油品行銷事業部東區營業處於臺東海濱公園共同舉辦「114年區域聯合搜救暨海洋污染應變演練」。 航港局表示,該局今年七月啟動海運安全季,加強宣導海運安全,本次海域應變演練亦是為提升海運安全意識及海難事故執行能力,本次設計演練情境為遊客不慎落海、客船因機械故障維修時不慎起火及油污染應處等情境,各單位以「早期預警」、「緊密掌握」、「迅速反應」、「周延處理」為原則,其中情境包含察覺案件、通報啟動機制、搜救計畫擬定、遇險人員救助、遇險船舶處置及公共關係應處整備等,協同海巡署艦隊分署第十五海巡隊、內政部空勤總隊、臺東縣消防局等單位參與演練。 航港局指出,本次區域聯合應變演練展現各單位之專業及平日訓練,透過機關橫向連結與合作默契,全力積極投入,發揮有效應變處置措施,強化機關橫向連結與合作默契,於海難發生時能更加即時啟動相關應變機制,確保海上活動及船舶航行安全,打造優質的海運環境。 附圖為演練活動各參演單位合影及機艙失火情境、海洋污染情境演練岸際油污清理作業演練滅火。(航港局提供)

Read More

全球專家齊聚台北 共探化學產業永續創新之道

2025台灣化學產業論壇首日,產發署主任秘書陳國軒與台灣化學產業協會理事長陳偉望、獲獎廠商及講者合影。(經濟部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由經濟部產業發展署主辦、台灣化學產業協會協辦的「第22屆台灣化學產業高峰論壇」,27日在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盛大舉行,展開為期2天的實體加線上精彩論壇,今年論壇以「變局中的永續化學之道─低碳與跨業創新」為主題,邀集美國、日本、英國等國際專家與國內產官學界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全球化學產業的最新技術趨勢與永續發展策略。 論壇首日吸引逾400人參加,現場座無虛席,展現臺灣在全球化學產業鏈中扮演關鍵角色。開幕典禮由台灣化學產業協會理事長陳偉望主持,經濟部產業發展署陳主任秘書國軒亦親臨致詞,並頒發「2025化學產業菁英獎」,肯定在化學產業具傑出貢獻的人才。典禮後,與會貴賓一同參觀廠商展示區,與業界熱烈交流,氣氛熱絡。 在實體論壇中,多位國際專家深入剖析全球化學產業的最新發展趨勢。美國道瓊斯顧問公司副總裁Dewey Johnson,從地緣政治與美國貿易政策切入,剖析化學產業供應鏈的韌性挑戰;S&P Global專家則解析亞洲石化產業未來布局;日本ENEOS公司代表分享永續策略與橡膠材料創新成果;英國化學會學者則探討化工產業研發未來方向。下半場「菁英對談」則以「推動低碳跨業創新,化學工業策略和技術」為題,交流低碳轉型技術、跨業合作經驗,並針對人才培育、政策方向與研究機構角色提出建言。 陳主任秘書於致詞時強調,化學產業是支撐臺灣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石,不僅滿足民生需求,更是高科技產業發展的重要推手。面對當前美國關稅政策及國際變局,經濟部已推動「外銷貸款優惠保證加碼」、「中小微企業多元發展貸款加碼」、「研發轉型補助」及「爭取海外訂單」等4項措施,總規模460億元,行政院另保留200億元,以因應未來情勢變化。政府將持續提供配套與支持,與產業攜手穩健前行。

Read More

高雄關提醒業者正確申報扳手套筒貨品稅則號別

(高雄關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高雄關表示,近來有業者申報自中國大陸進口「扳手套筒,POWER NUT DRIVER」,原申報稅則號別第8207.90.10號「其他可互換工具,手工具用」,第1欄稅率4%,第2欄稅率適用ECFA優惠關稅。但經查驗結果應歸列稅則號別第8204.20.00號「有或無把手之可互換扳手套筒」,第1欄稅率10%,第2欄稅率無ECFA優惠關稅適用。 高雄關進一步說明,經查來貨為鉻釩鋼製之可互換長板手套筒,其設計須配合電動或氣動等工具動力使用,以拆卸或裝配較狹窄或凹陷深處之螺栓或螺母。依解釋準則一、三(甲)及六之規定,並參據HS註解第8204節詮釋,旨揭貨物既為可互換扳手套筒,應歸列貨名較具體明確的稅則號別,即應歸列第8204.20.00號「有或無把手之可互換扳手套筒」。 高雄關呼籲,業者報運進口此類貨物時,產地如為中國,應正確申報貨品稅則號別,並注意其無ECFA優惠關稅適用,以利通關並減少徵納雙方爭議。如有疑問時,可於進口前,依進口貨物稅則預先審核實施辦法規定,備齊申請書等文件,向該關申請稅則預先審核,高雄關稅則預先審核洽詢電話:07-5628262。另於通關時如發生稅捐爭議,可向納保官申請溝通協調,以協助解決相關爭議。

Read More

航港局推動澎湖-基隆航線藍色公路澎湖輪試辦啟航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交通部航港局推動的澎湖-基隆航線試辦啟航,交部推動海洋觀光「藍色公路」旅遊,全新串聯北臺灣與離島的澎湖-基隆航線「澎湖輪」試辦航程。 航港局推動的2025藍色公路海洋觀光嘉年華自七月起陸續啟航,全國共有五條嶄新航線,包括三條限定試辦航班與兩條固定航線;七月底及八月中旬已完成基隆-花蓮及布袋-澎湖-金門航線,其中花蓮航線新臺馬輪共569人次搭乘,約臥鋪艙載客率七成三,船上魔術表演及清水斷崖地景導覽等活動,豐富旅客遊程體驗;另金門航線跳雙島遊程因應颱風影響飛機停飛狀況,即時啟動疏運B計畫協助載運100餘位滯留金門旅客返臺,有效發揮交通運輸及觀光發展功能。 航港局表示,八月至九月還有臺南安平-澎湖馬公固定航線,及目前整備中近期將依整備進度規劃開航的基隆-日本石垣國際航線,歡迎旅客一起參與藍色公路海洋觀光。 航港局局長葉協隆表示,藍色公路不僅是觀光航線,更是離島交通與緊急應變的重要運具,尤其在離島霧鎖及突發交通中斷時,透過海運備援機制的啟動提供臨時交通功能,如蘇花備援已能在確定啟動後之次日至少提供一航次船班,可有效展現藍色公路在觀光與交通安全雙重角色的關鍵價值。另航港局正籌備全臺首艘觀光示範船,預計118年建造完成,除發展國內觀光航線外,如遇災害發生時,還可即時投入疏運兼載汽車及貨物,兼顧觀光及備援功能。 葉協隆說明指出,本次澎湖輪試辦航班,旅客將可體驗今(114)年四月啟用的馬公港旅客服務中心全新候船環境,該中心整合售票、候船、通關與旅遊資訊等功能,並導入電子航班資訊、票務自助機、免費Wi-Fi等智慧化服務,提升候船效率與便利性。船舶部分,「澎湖輪」於112年九月投入高雄-馬公航線營運,曾榮獲多項美學設計獎,可容納600名旅客,艙內提供多種等級艙位及咖啡廳、餐廳、兒童遊戲室等設施。 航港局未來將持續推動「航、港、船、遊」整合發展,攜手航商與地方政府打造更多元且具特色的海上旅遊產品,讓藍色公路不僅成為國旅升級的新選擇,更成為連結離島交通、促進海洋觀光永續發展的重要動能。 附圖為航港局葉協隆局長搭乘澎湖基隆藍色公路航程,澎湖輪靠泊基隆港,基隆港務分公司宋益進總經理致贈首航紀念牌予澎湖輪船長,及澎湖輪藍色公路活動合影包括基隆港務警察總隊陳昭甫總隊長、澎湖縣林皆興副縣長、台航仇忠林總經理、中-澎湖縣陳光復縣長、澎湖輪余成烈船長、基隆港務分公司宋益進總經理、-航港局葉協隆局長。(航港局提供)

Read More

基隆關:報關時主動提供加工製程 可加速輸美貨物通關

(基隆關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基隆關表示,自114年5月7日起,我國產製貨品輸往美國,須檢附「輸美國貨品原產地聲明書」,廠商出口使用國外進口原料加工的貨品,報關時如主動檢附完整加工製程說明資料,將可避免通關延誤。 基隆關說明,依據原產地證明書及加工證明書管理辦法第3條規定,前述聲明書所稱符合我國為原產地規定,係貨品在我國境內完全取得、完全生產,或在我國境內達成最終「實質轉型」,或取得臺灣製產品MIT微笑標章。復依同辦法第5條規定,「實質轉型」認定標準有三,只要符合以下任何一項標準,即可認定為實質轉型:其一,原材料經加工或製造後,所產生的貨品與其原材料歸屬的海關進口稅則前6位碼號列相異;其二,雖前述號列未改變,但附加價值率超過35%;其三,特定貨品已符合經濟部國際貿易署(下稱貿易署)公告的重要製程。 基隆關進一步說明,並非所有加工程序皆可視為實質轉型。如僅從事貨品必要的保存、分類、分裝、包裝、貼標等作業,或未使貨品特性造成重大差異的組合、混和,以及未改變貨品原有性質的簡單切割、組裝、乾燥、稀釋等加工作業,均視為非實質轉型,廠商應特別留意。 基隆關呼籲,為加速貨品通關時效,避免因產地認定爭議影響商譽,請廠商務必於出口報關時,主動檢附釋明加工製程的證明文件;倘對個案貨品的國貨產地認定有疑義,可逕洽貿易署貿易管理組(總機:02-2351-0271);倘有出口通關程序問題,歡迎洽詢基隆關,以確保出口作業順利進行。

Read More

聯邦快遞解析美關稅新制29日起調整進口規範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本(八)月 29 日起,台灣原產運往美國之貨件將不再適用美金 800 元的最低免稅門檻,聯邦快遞解析美國關稅新制助台灣企業銜接美國進口規範。(見圖,聯邦快遞提供) 為因應美國將於 2025 年八月29 日起調整進口規範,聯邦快遞特舉辦線上研討會-掌握最新美國關稅變動,整理跨境賣家與出口製造商最需掌握的變更與因應指引。 該公司表示,自本月29日起,台灣原產運往美國之貨件將不再適用美金 800 元的最低免稅門檻。主要變更包括: 免稅門檻-台灣原產運送至美國之貨件本月29日後不適用 USD800 最低免稅額,依「貨物實際抵達美國」日期判定稅則,若為本月28 日抵達則沿用舊規;8/29(含)之後抵達則適用新規。 申報型態-仍分為非正式報關(< 美金 2,500 元)與正式報關(> 美金 2,500 元),兩者均可能課徵基本關稅、個別對等關稅、美國 232 條款措施(鋼/鋁/銅、汽車與零組件等;汽車與零組件稅率為 25%、銅、鋼與鋁稅率則為 50%)以及商品處理費,若適用於美國 232 條款措施,則不適用對等關稅。 至於如何快速備妥清關資料,為避免清關延誤,出貨前務必在提單與商業發票完整揭露貨品資訊(品名、數量、材質/成分、用途、原產地),並為每一項產品填列 10 碼 HTS 稅則號;商業用途的紡織/服飾及特定 FDA 管制品需提供 MID 製造商識別碼(個人自用衣物免),輸美正式報關貨件須提供 雇主身分識別號碼 EIN 或 社會安全號碼 SSN;若含鋼鐵、鋁、銅等材料,需附相應的材料符合/鋼鋁聲明或報告;且 原產地為台灣製的貨件對美正式報關者須備原產地聲明。 風險管理與成本試算方面可透過FedEx Global Trade Manager…

Read More

長榮航空與西南航空合作 拓展北美航網再升級

榮航空正式與美國西南航空展開合作,旅客可透過長榮航空經洛杉磯、舊金山、西雅圖及芝加哥等四大城市的航班,銜接西南航空前往美國超過30座城市,進一步加密長榮航空在北美內陸市場的航網服務。(長榮航空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長榮航空自26日起正式與西南航空(Southwest Airlines)展開合作,旅客即日起可透過長榮航空航班,經洛杉磯、舊金山、西雅圖及芝加哥等四大城市,銜接西南航空遍布全美的綿密航線,前往美國超過30座城市,包含鳳凰城、奧斯汀、拉斯維加斯、丹佛等,進一步加密長榮航空在北美內陸市場的航網服務。 西南航空為美國境內載客量最大的航空公司,機隊數量超過800架,透過此次合作,旅客可由長榮航空官網或各大旅行社平台,直接預訂長榮航空四大航點與西南航空美國內陸航段的聯程機票,即享有直接報到、行李直掛、聯程轉運等服務,透過西南航空綿密航點及密集班次,提供旅客銜接美國內陸城市更便捷的轉機選擇。 長榮航空持續布局美洲市場,自2013年加入星空聯盟起,即陸續與聯盟內美洲地區成員,包含加拿大航空、哥倫比亞航空、巴拿馬航空及聯合航空聯營航班,也與阿拉斯加航空、捷藍航空、夏威夷航空、太陽城航空、西捷航空等各大航空合作,提供旅客一本票訂位服務,此次攜手西南航空,也將更進一步穩固長榮航空跨太平洋航線銜接美國內陸航段市場。 長榮航空目前飛航北美航班達每週89班,是台灣經營北美航點最多、航班最密集的航空公司。包含洛杉磯、舊金山、西雅圖、紐約、休士頓、芝加哥、溫哥華、多倫多,待10月3日正式開闢達拉斯航線後,今(2025)年底將達每週94班,從東岸到西岸,長榮航空持續扮演跨太平洋連結北美的關鍵角色,與西南航空合作後,更可透過多樣化的航線選擇及綿密的航班服務滿足不同客群需求,讓旅客安排行程更加便利靈活。

Read More

美關稅衝擊全球供應鏈 海攬公會研討台灣因應策略

研討會由理事長陳木枝(右三)及公會教育小組召集人林毓桂(右二)主持,航港局副局長陳賓權(左三)出席致詞,會中並邀請到前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許銘松談判代表(右),及CMA達飛通運有限公司林錦成董事長(左二)及張心蕙航線總經理(左)主講。(記者陳瓊如攝)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台北市海運承攬運送公會26日舉行美國關稅措施對全球經貿及供應鏈影響與台灣的因應策略研討會,由理事長陳木枝及公會教育小組召集人林毓桂主持,航港局副局長陳賓權出席致詞,會中並邀請到前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許銘松談判代表主講,及CMA達飛通運有限公司林錦成董事長及張心蕙航線總經理針對實務運作精闢分析,此一熱門議題業界參與踴躍,現場座無虛席。 理事長陳木枝致詞表示,川普的關稅政策使得WTO及全球化被打破,轉變成區域性。航港局副局長陳賓權提到,由研討會滿場貴賓聆聽,可見大家對這議題的關切,在陳木枝理事長帶領下公會超前部署舉辦研討會,目前談判團隊還在努力爭取對台有利關稅,這次公會前瞻辦此研討會,透過產官學研討守護國際供應鏈。教育小組召集人林毓桂提到,美國關稅政策供應鏈重組,東西向航線貨量未來變化,及船公司是否會減價減班,還需要觀察。 許銘松提到, 對台灣出口商的戰略建議,1、加速並深化供應鏈多元化:企業的佈局必須超越「中國+1」的範疇,建立一個真正具備韌性的多區域生產網絡,應加速在墨西哥建立服務北美市場的生產基地,同時積極開拓歐洲、印度及東南亞等其他新興市場。2、主動進行成本分攤談判:面對高額關稅,台灣供應商不應被動地獨自吸收全部成本。必須與美國客戶進行坦誠、透明且前瞻性的談判,建立清晰的關稅成本分攤機制。3、善用政府支持資源:台灣政府已針對關稅衝擊提出多項支持方案,包括研發補助、轉型貸款及市場開拓基金等,企業應積極申請並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將其用於提升產品附加價值、開發新技術以及拓展非美市場,將外部壓力轉化為內部升級的動力。4、 為232條款的最壞情況做準備:針對半導體產業面臨的232條款威脅,相關企業必須制定應急預案,包括:評估加速在美投資建廠的可行性、與客戶共同探索供應鏈替代方案等。 許銘松分析,全球航運的「新常態」:波動與過剩的時代,綜合分析顯示,未來全球海運市場將呈現以下幾個核心特徵:、1 持續的貿易摩擦:高關稅很可能不再是暫時性的貿易爭端,而是演變為地緣政治競爭下的結構性特徵。市場應做好準備,10%至15%的基準關稅可能成為長期存在的營運成本。2、運價的劇烈波動與長期低迷:除非發生新的、足以顛覆全球運力的「黑天鵝」事件,否則龐大的運力過剩問題將在未來數年內持續抑制海運費率的上限。3、承運商的盈利壓力:航運公司的盈利能力將面臨嚴峻考驗。在運價受壓的同時,營運成本(如燃料、環保法規合規成本)卻未必降低。未來的競爭優勢將取決於極致的成本控制、無情的運力管理(透過聯盟協調的空班航行),以及能夠快速響應市場變化的敏捷航線網絡。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