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發佈修正海關徵收規費規則部分條文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財政部發佈修正「海關徵收規費規則」部分條文,關徵收規費規則(以下簡稱本規則)於五十七年十月二日訂定,迄 今歷經三十七次修正,最近一次修正發布日期為一百零八年五月三十一 日。為符合費用填補原則並配合科技產業園區設置管理條例於一百十年 二月三日修正公布,因此修正本規則部分條文。 其修正要點如下:ㄧ、未連線業者所遞送之書面報單,海關代為輸入之行政成本已逾報單鍵輸費收費標準,為符合費用填補原則,爰報單鍵輸費收費標準提 高為每份新臺幣(下同)三百五十元。 二、配合科技產業園區設置管理條例於一百十年二月三日修正公布,爰 將「加工出口區」名稱修正為「科技產業園區」。 三、為符合費用填補原則,旅客攜帶之行李物品或船舶攜帶進口之包 裹存關,自第四日起每件每日徵收倉庫貯存費調整為三十元。 四、財政部及所屬機關提供政府資訊收費標準第三條業訂有重製或複製政府資訊應收取之複印費,為免重複規範,爰刪除影印費相關規定 。

Read More

北部地區城鎮韌性防空演習今舉行 桃園機場下午1時30起人車管制呼籲旅客提早抵達機場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114年城鎮韌性防空演習將於7月17日13時30分至14時舉行,機場公司將配合演習進行警報傳遞與發放、疏散避難及交通管制等演練。抵達桃園機場入境的旅客,請依循廣播及防護團引導,循入境動線於航廈內進行疏散避難;出境旅客則盡量提早於演習警報開始前抵達機場,避免因交通管制而影響報到作業。航廈內旅客報到、通關及登機作業皆不受影響。 機場公司表示,演習期間航班維持正常起降,聯外客運巴士、排班計程車及租賃車等屆時將暫停發車,第二航廈南北兩側觀景台也將關閉。於演習期間,旅客需遵從航警相關指示與引導,將車輛停靠於路邊或停車場,進行人車疏散管制避難演習。 機場公司提醒旅客多加利用手機、網路及市區預辦登機完成報到程序,並提早抵達機場,有關最新航班動態資訊請洽各航空公司查詢。

Read More

上半年全球貨櫃船隊擴張放緩地中海航運除外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Alphaliner報告稱,今(2025)年上半年全球貨櫃船隊擴張明顯放緩,但船隊規模排名第一的地中海航運(MSC)除外。 統計數據指出,今年前六個月全球貨櫃船隊增長118萬TEU,增幅為3.8%,與近年來的強勁增長態勢相比相對溫和,其中僅MSC即佔近三分之一的增量,截至目前該公司總運能超過670萬TEU及九百艘,今年已來已交付了25艘新船,其中包括12艘“新巴拿馬型”船,船型在1.54萬至1.62萬TEU,進一步加強其獨立的全球網路。 據瞭解,MSC船隊運能成長去(2024)年為12.3%,2023年更達22%,2022年增加7.5%,2021年為10.7%。排名第二的麥司克船隊運能穩定在450萬TEU,前兩大差距接近210萬TEU,相當於目前排名第六的Ocean Network Express (ONE)全部營運船隊。 值得一提的是,以星綜合航運(ZIM)雖係全球十大貨櫃船公司之一,卻是十大中唯一一家減少船隊規模的航運公司,目前以124艘、運能76.17萬TEU排名第九,陽明則以100艘、運能72.48萬TEU排名第十緊追其後,ZIM目前尚有14艘、運能14.56萬TEU新造船訂單,陽明亦有八艘、運能10.15萬TEU新船待交付。

Read More

船公司運能管控趨緊貨主應保持靈活應變能力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德魯里市場報告指出,美國已將關稅暫緩期延長至下(八)月一日,船公司相應運能管控將趨緊,貨主應在持續的市場波動中保持靈活應變能力。 德魯里稱,跨大西洋以及亞洲-北歐&地中海航線上總計720個預定航次中,預計在第29週(七月14日-20日)至第33週(八月11日-17日)期間將有39個航次被取消,取消率為5%。未來五週的大部分停航預計將發生在跨太平洋東向航線(佔59%),其次是亞洲-北歐/地中海航線(佔31%)和跨大西洋西向航線(佔10%)。同時期船期可靠性正在改善,預計95%的每週離港船舶將按計劃開航。 分析指出,美國已將關稅暫緩期延長至八月一日,為貿易談判爭取更多時間,雖然這緩解了短期壓力,但有限的備貨時間可能會限制本(七)月份的貨運量。 市場趨勢仍與中美貿易緊密相關,繼五月份因關稅降低出現需求反彈後,當前需求正在減弱,而跨太平洋航線的運能過剩正推動運價下滑。即期運價已出現下跌,截至本(七)月10日,德魯里世界貨櫃指數(WCI)下跌5%至2,672美元。跨太平洋東向航線和跨大西洋西向航線運價下跌6%,亞洲-歐洲和地中海航線運價下跌5%。為穩定運價,船公司正在削減運能,本月份停航量下降後,預計八月份將增長25%,有效運能可能下滑2%。作為更廣泛運能調整的一部分,船公司也在縮減亞洲至美國的服務。

Read More

第23屆金擘獎初評16件入選 11月公開頒獎表揚獲獎團隊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財政部發布第23屆民間參與公共建設金擘獎初評結果,計「政府團隊獎」6件及「民間團隊獎」10件,共16件入選,包含生技園區、生質能中心及歷史建築等多項公共建設,財政部將再進行現地勘查及複評作業,預計10月底前可決選出今年的金擘獎得主,並於11月公開頒獎表揚獲獎的得獎團隊。 財政部表示,今年16件入選案件之公共建設類別十分多元,涵蓋交通建設、科技、環境污染防治、社會福利、觀光遊憩、商業、文教及運動等設施,民間參與方式包含BOT、ROT、OT、BOO及BOT+OT模式。為進一步瞭解各入選案件實際執行、營運、監督及履約管理情形,將由評選委員親赴公共建設案件現場逐案進行實地查核後,預計9月召開複評會議,評選出本屆金擘獎得獎團隊。 財政部進一步說明,為了鼓勵促參案件主辦機關及民間機構,獲特優獎之政府團隊可獲得新臺幣50萬元獎金,得獎之民間團隊可向主辦機關申請減收保證金、權利金,盼政府機關能持續推動促參案增加案源,並能吸引國內廠商持續投資促參案,參與國內公共建設之興建、營運,以提高民眾之生活品質。 第23屆金擘獎預計於今年11月舉行頒獎典禮,最新訊息請至財政部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資訊系統(https://ppp.mof.gov.tw/WWW/index.aspx)金擘獎專區查詢。

Read More

歐美若無法八一前達成一致歐盟採反制措施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法國與歐盟委員會一致強烈反對美國當天宣佈自下(八)月一日起對歐盟出口商品徵收30%的關稅。 法國總統馬克宏表示,在歐盟團結的背景下,歐委會應展示歐盟堅定捍衛自身利益的決心。如果歐美無法在八月一日前達成一致,歐盟應調動包括反脅迫機制在內的全部工具,加速準備“可信的反制措施”。法國支持歐委會與美國加緊談判,以期在八月一日前達成雙方均可接受的協定。 據美國總統川普發布將自八月一日起對歐盟、墨西哥輸美商品徵收30%的關稅,川普宣稱,歐盟的關稅和非關稅貿易壁壘導致美國出現對歐巨額貿易逆差,雙方關係遠非互惠互利。 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就此表示,美國對歐盟出口商品徵收30%的關稅將擾亂重要的跨大西洋供應鏈,損害大西洋兩岸企業和消費者利益,歐盟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維護自身利益,包括在必要時對等反制。歐盟始終尋求與美國通過談判解決問題,仍然準備在八月一日前繼續努力達成協議。與此同時,歐盟將繼續深化全球夥伴關係,維護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貿易體系。

Read More

2025年中國航海日閉幕明年移師江蘇揚州舉辦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中國大陸﹁2025年中國航海日﹂論壇暨航海日主場活動上週閉幕,主辦單位決議明(2026)年移師江蘇揚州舉辦,會中中共交通運輸部傳達訊息稱其強化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海上互聯互通、促進全球貿易暢通政策。 2025年是中國航海日設立20週年,係以“綠色航海 向新圖強”為主題的2025年中國航海日主論壇暨航海日活動在海南博鼇舉行,中共交通運輸部黨組書記、部長劉偉表示,20年前中國大陸設立了航海日,該部始終高度重視航海事業發展,以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為統領,深入推進現代航運體系建設,不斷強化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海上互聯互通,為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促進全球貿易暢通提供有力支撐。 劉偉表示,當前全球航運業正在經歷深刻變革,要順應世界大勢,推進全球合作,要乘勢而上,打造綠色航運新生態,加快完善綠色航運政策體系,推進新型動力技術裝備研發,加快新能源清潔能源船舶規模化應用,推動國際綠色航運走廊建設。加快培育和發展航運領域新質生產力,拓展人工智慧、物聯網、5G等新技術應用場景,突出資料互聯共用和業務協同,提升航運全要素、全鏈條數位化水準。要開放共用,譜寫合作共贏新篇章。加強國際航運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優化航線佈局,深化國際規則對接,維護國際航運公平公正秩序。 本次論壇發佈了2024中國航運發展報告,公佈2025年度安全誠信航運公司和船舶名單、2025年航海領域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名單、2024年中國航海學會科學技術進步獎和技術發明獎名單及中共交部水運局局長楊華雄發佈“引領航運綠色低碳智慧發展新趨勢”倡議。 活動閉幕式在海南省瓊海市博鼇舉行,會上宣佈2026年將在江蘇揚州舉辦中國航海日主場活動。中國航海學會理事長何建中,海南省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省長顧剛,江蘇省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省長李忠軍出席閉幕式,並以傳遞方式交接了中國航海日活動旗幟。

Read More

中華海洋減碳協會7月19日舉行成立大會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中華海洋減碳協會將於114年7月19日(星期六)上午9時至12時,於集思交通部會議中心202會議室(台北市中正區杭州南路一段24號)舉行成立大會! 本次會議將針對協會章程、logo、年度計劃案及設定地址確認,並舉行理監事選舉、選舉常務理監事(若當天出席理監事超過2/3),及選舉理事長及副理事長等議題。如有相關臨時重大議題時,也將進行深入討論,並蒐集與會者寶貴意見,以利後續決策與推動。 近年來因環保意識抬頭,碳中和不僅成為國際間所重視的議題之一,為化解全球暖化危機,世界各國包含台灣在內,已取得共識,並陸續宣誓以2050年完成淨零碳排為目標,碳中和趨勢已然成形。所謂「淨零」(Net Zero)指的是以二氧化碳為主的七大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氫氟碳化合物、全氟化碳、六氟化硫、三氟化氮),總排放量趨近零值,人類才有機會在氣候變遷的危機中和生存下來。 「藍碳生態系」又是什麼呢,也就是將排放的二氧化碳等碳化合物,封存於海洋、海中生物或富含有機物的岩屑中,使其溶解為有機碳,這些儲存在沿岸和海洋生態系中的碳被稱為「藍碳」。藍碳並不是面對氣候危機的「萬靈丹」,但意識到其重要性可以為我們引路,成為對抗氣候變遷的利器。因此,保育海洋生態系是預防碳排放的必要舉措,進一步阻止全球熱化、保護人類與社區免於氣候災難。無論從海洋生態的保育、海洋產業或海事產業的角度來看,其牽涉範圍甚廣及深遠,海洋碳權是值得付出心力來探索,為兼顧台澎金馬地區的海洋權力,特成立『中華海洋減碳協會』。

Read More

上半年大陸貨貿仍增近3%出口增7.2%進口下滑2.7%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中共海關總署發布今(2025)年上半年中國大陸貨物貿易進出口統計指出,以人民幣,上半年大陸貨物貿易進出口以21.79兆元人民幣,比去(2024)年同期仍增長近三個百分點(+2.9%)。其中出口13兆元增長7.2%;進口8.79兆元已下滑2.7%,順差額4.21億元民幣。 以美元計,上半年進出口總值3.03兆美元,比去年同期僅增1.8%,其中出口1.8兆元年增5.9%,進口1.22兆美元減少3.9%,順差額5859.6億美元。 統計分析,上半年大陸進出口規模站穩20兆元人民幣水準,並創歷史同期新高。從單季走勢看,第二季進出口增長4.5%,比首季加快3.2個百分點,連續七個季保持增長。 據稱,大陸外貿保持較強韌性總量增長,進出口已連續九個季運行在十兆元人民幣以上,今年上半年進出口比去年上半年增加六千多億元。進入六月份,進出口、出口、進口這三項指標全部正增長,而且增速都在回升。當月的進出口規模3.85兆元增長5.2%,規模是歷史上單月進出口的第二高位,其中出口2.34兆元增長7.2%,增長較快項目包括電子元件、船舶等;進口1.51兆元增長2.3%,增長較快的是自動資料處理設備的零附件、幹鮮瓜果等。

Read More

出口AI晶片須先查證是否屬戰略性高科技貨品 臺北關籲業者勿違法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臺北關表示,近日發現業者申報出口GPU晶片,經經濟部國際貿易署鑑定係屬軍商兩用貨品及技術出口管制清單與一般軍用貨品清單所列管制貨品(管制代碼:3A001.a.9),業者未依規定檢附輸出許可證,海關將依貿易法相關規定移送貿易署裁處。 該關進一步指出,依經濟部軍商兩用貨品及技術出口管制清單,管制貨品分為10大類別,包括:核能物質與設施、特殊材料與相關設備、材料加工程序、電子、電腦、電信及資訊安全、感應器與雷射、導航與航空電子、海事、航太與推進系統等。該類戰略性高科技貨品依據貿易法及戰略性高科技貨品輸出入管理辦法規定,未經許可,不得輸出。廠商如未經許可,逕行申報出口,事涉違反貿易法,可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罰金等裁罰。 該關提醒業者,出口人工智慧(AI)晶片、顯示卡或伺服器等元件及硬體設備,倘對其是否屬管制清單項目有疑慮,建議可事先檢具貨品型錄、規格書等資料洽詢貿易署,以免觸法受罰。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