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PMI五月回落製造業市場需求仍顯不足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中共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與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發佈上(五)月份中國大陸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較前(四)月回落,持續位於收縮區間,製造業市場需求仍顯不足。 中共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指出,五月份中國大陸PMI為48.8%,比前月下滑零點四個百分點,仍位於收縮區間,在調查的廿一個行業中,有十一個行業PMI位於擴張區間,行業景氣度呈現一定程度分化,產需兩端有所放緩。當月份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分別為49.6%和48.3%,比前月下滑零點六和零點五個百分點,均位於收縮區間,製造業市場需求仍顯不足,企業產能釋放受到抑制。 統計分析,大型企業PMI升至臨界點,大型企業5月份PMI為50%,高於前月零點七個百分點,其中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分別為51.5%和50.3%,比前月上升一點四和一點三個百分點,產需同步擴張。中、小型企業PMI分別為47.6%和47.9%,比前月下滑一點六和一點一個百分點,中小企業景氣度依然較弱。 部分重點行業景氣水準有所回升,裝備製造業、高技術製造業和消費品行業五月份PMI分別為50.4%、50.5%和50.8%,高於前月零點三、一點二和一個百分點,比前月有不同程度擴張。  企業信心總體穩定,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五月份為54.1%,高於去年同期零點二個百分點,運行基本平穩,企業對近期行業發展保持樂觀。

Read More

麥司克首艘甲醇燃料貨櫃船下水淨零排放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麥司克(AP  Moller-Maersk)世界首艘甲醇燃料貨櫃船下水,該公司計劃在2023年至2025年期間投入十九艘使用甲醇的船舶,作為其至2040年實現淨零排放目標。據稱,這些船在取代舊船後,每年將減少約230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 麥司克造船與改造負責人Henrik Ekmann表示,該船在現代尾浦造船廠成功完成下水工作,並將在夏季繼續施工交付。這艘2100 TEU的ABS級支線船採用曼恩能源解決方案製造的雙燃料主輔發動機,能夠使用甲醇,使用甲醇作為船用燃料,NOx排放量少,無SOx排放,並且由二氧化碳和氫氣合成的甲醇可以實現CO2中性燃燒。 另據悉,麥司克將在十九艘甲醇燃料船上部署菲律賓船員,提高菲律賓海員技能以便在其創紀錄的新訂單船上部署船員這些訂單包括該批甲醇燃料船舶,與 GigaMare Inc. 合作在其菲律賓蘇比克灣基地培訓菲律賓海員在其首艘以甲醇為燃料的船上工作。 麥司克方面表示選定的船員將接受有關使用氣體或其他低閃點燃料(IGF 規則培訓)和甲醇燃料船舶的安全規則的基礎和高級培訓。該公司將在今年夏天接收其第一艘甲醇動力船2024 年和2025 年還將接收更多船,這將有助於實現其至2040 年實現船隊綠化營運目標。麥司克船東代表 Gunger Ates表示第一批船員將於七 月登上第一艘交付的甲醇燃料船。

Read More

航運市場復甦仍充滿不確定性BIMCO預測明年有望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國際航運市場何時復甦仍充滿不確定性,BIMCO預測的低情景下市場低迷情況將持續到今(2023)年底,明(2024)年開始有望迎向復甦。 BIMCO預計基礎情景,2023年全球貨櫃海運量將增長0.5%至1.5%,2024年則將增長5.5%至6.5%,據此明年貨櫃海運量將達到1.85億TEU。 據分析,2023年上半年運量將出現負增長,因去程航線和區域航線尚未從2022年下半年開始疲軟中恢復,預計運量和增長率將在2023年下半年復甦。預計至2024年底主要去程航線和區域航線的總運量將比2022年高出約7%,回程航線運量已連續三年出現負增長,但2023年和2024年將恢復增長,2024年的運量將比2022年高出5.5%。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在低情景,金融政策收緊可能會導致2023年和2024年經濟增長率分別降至2.5%和2.8%。發達經濟體可能會受到更大的負面影響特別是美國、歐盟和日本2023年的增長率將比基礎情景低0.4%,墨西哥和加拿大等與美國關係密切的經濟體將面臨更大的經濟放緩風險。

Read More

端午節連假基隆關持續提供商民服務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基隆關為維持進出口通關順暢,特於今(112)年6月21日及端午節連續假期期間(6月22日至6月25日)派員辦理通關業務,並免徵收特別驗貨費及特別監視費。 基隆關連假期間通關業務辦理方式調整措施如下:一般進出口通關案件:(一)6月21日(連續假期前一日):除特殊情形外,均將於當日處理完畢。二)6月22日及23日:業務一組、業務二組、五堵分關及桃園分關案件,集中於關本部1樓服務中心辦理;八里分關及花蓮分關馬祖派出課案件,於各該辦公處所辦理。服務時間為8時30分至16時30分。(三)6月24日至25日:比照週休二日單一窗口通關作業方式,於6月24日8時30分至12時30分至上述地點辦理。 旅客行李及船舶維持24小時通關;倉棧組監理課及結關檯、花蓮分關及八里分關照常24小時輪值;花蓮分關蘇澳派出課22時後視需要派員辦理;基隆港東、西岸櫃場及雜貨碼頭酌情派員值勤。基隆關進一步表示,連假期間如有任何通關問題,可電洽各服務窗口(詳附表),歡迎民眾多加利用。

Read More

以星航運第一季載櫃量減少10%收入大降轉虧損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以星航運(ZIM)發佈截至2023年三月31日第一季業績,首季載運貨櫃量為76.9萬TEU,比去(2022)年同期減少10%,每TEU平均運費1390美元較去年同期大降64%,當季收入13.74億美元較去年同期降幅為63%。 報告指出,該公司今年第一季呈現淨虧損5800萬美元,第一季調整後的EBITDA為3.73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滑落85%,第一季的經營虧損(EBIT)為1400萬美元。 ZIM總裁兼首席執行官Eli Glickman表示,在經歷調整後息稅前利潤和息稅前利潤創紀錄的一年之後,ZIM第一季的業績反映運費的大幅下滑和需求疲軟,特別是在去年開始的跨太平洋航線。Glickman補充說,對於2023年,鑒於下半年市場狀況改善,該公司重申其調整後EBITDA在18億美元至22億美元之間,調整後EBIT在一億美元至五億美元之間。 以星預計2023年和2024年運能供應將過剩,截至目前只有降速航行對運能過剩緩解有積極作用。 Eli Glickman總結,儘管面臨宏觀和逆風,相信以星將在2023年繼續實現正的息稅前利潤。ZIM預計需求將復甦,庫存將於今年下半年開始補充從而改善運價。 Alphaliner 數據指出,ZIM在全球一百大貨櫃船公司運能排名第十,現有貨櫃船隊規模140艘、運能58.4 萬TEU,其中自有船佔八艘、租入船舶132艘,簽約新造船40艘、約33.61萬TEU。

Read More

海關呼籲廠商報運進口貨物應誠實申報國際運費以符規定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財政部關務署表示,海關辦理事後稽核案件時,屢有查獲進口人短報國際運費,為避免進口業者因不諳法令規定或心存僥倖,致生低報完稅價格逃漏進口稅費情事,特重申報運進口貨物時,應誠實申報國際運費。 關務署說明,依據關稅法第29條規定,從價課徵關稅之進口貨物,其完稅價格以該進口貨物之交易價格作為計算根據,前述交易價格係指貨物由輸出國銷售至我國實付或應付價格,而貨物運至輸入口岸之國際運費,亦屬實付或應付價格之一,應列入進口貨物完稅價格計算。 關務署進一步指出,國際運費受市場需求供給、經濟景氣、石油價格或天災事變等諸多因素影響,價格時有漲跌。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開始迄今,運費波動劇烈,惟部分業者於進口貨物時,並未按實際發生之運輸費用誠實申報完稅價格,除須依法補稅外,如查獲涉及偽、變造或不實發票等情事,亦將依相關規定予以處罰。 關務署再次提醒,運輸業者不定期公告各類航線運費,相關費用資訊公開透明,呼籲進口人正確申報進口貨物國際運費,誠實納稅,以免海關查核時發現低報完稅價格而延宕通關,或經查獲不法情事而受罰,反而得不償失。

Read More

陸跨境電商綜試區貨物進出口規模比重上升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中國大陸跨境電商貨物進出口規模佔大陸外貿比重升至5%。 據近日在浙江省杭州市召開的跨境電商綜試區會議消息,近年來大陸跨境電商主體已超過十萬家,建設獨立站超過廿萬個,綜試區內跨境電商產業園約690個,跨境電商貨物進出口規模佔外貿比重由五年前的不到1%升至目前的5%。此次會議為期一天半,會上還發佈了2022年跨境電商綜試區考核評估結果。 據瞭解,中國大陸自2015年在杭州設立首個跨境電商綜試區以來,截至去(2022)年底,中共國務院已先後分七批設立165個綜試區,覆蓋卅一個省區市,跨境電商貿易夥伴遍佈全球,目前已與廿九個國家簽署雙邊電子商務合作備忘錄。出席會議的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王受文說,大陸跨境電商發展速度快、市場潛力大、帶動作用強,能夠低成本高效率匹配供需,為更多的企業和終端消費者提供個性化優質服務。 此次會議要求,各地要把握跨境電商發展機遇,扎實推進綜試區建設,打造外貿創新發展新高地。要推進貿易數位化應用,提升通關便利化水準;梳理成熟經驗做法,舉辦專題培訓;加快外貿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構建跨境物流網路;優化線上服務平臺功能,探索金融服務新模式;積極開拓新興市場,加強國際交流合作。

Read More

臺美21世紀貿易倡議完成首批協定簽署 創造雙方通關便捷安全貿易環境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關務署表示,「臺美21世紀貿易倡議」完成首批協定簽署,關務行政及貿易便捷化章,有助創造雙方更便捷安全之貿易環境。 「臺美21世紀貿易倡議」在我國行政院政務委員鄧振中及美國貿易代表署副貿易代表畢昂奇(Sarah Bianchi)見證下,由我駐美代表處大使蕭美琴與美國在台協會執行理事藍鶯(Ingrid Larson)於美國在台協會華盛頓總部完成首批協定簽署,協定內容涵蓋關務行政及貿易便捷化、良好法制作業、服務業國內規章、反貪腐與中小企業5項議題,共81條條文,對臺美雙邊經貿發展具重大意義。 關務署說明,「臺美21世紀貿易倡議」關務行政及貿易便捷化章條文計30條,主要內容包含加速通關措施(如擴大電子化通關作業與預先審核機制之運用、優化快遞貨物通關程序、加速易腐農產品及其他貨物通關等)、貿易商權益保障(如確保資訊公開透明、加強貿易商資料保護、便捷復查及訴願程序等),及深化臺美政府間合作(如加強關務執法合作及成立貿易便捷化委員會等)。 關務署進一步表示,加速合法貨物通關及攔截非法貨物於關口係海關首要任務,關務行政及貿易便捷化章條文兼顧便捷與安全,對強化臺美雙邊經貿關係及相關機關合作實有助益;該署已將相關資訊公布於官網,以利民眾參考,未來將持續配合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規劃,運用堆積木方式逐步建構臺美自由貿易協定(FTA)洽商基礎。

Read More

中聯航運開通華南-東南亞新服務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中聯航運(CULines)開通華南-東南亞新服務,中國大陸貨櫃航商CULines將開通連接華南和東南亞新航線。 CULines稱,為進一步加強在東南亞地區的服務,該公司正計畫開闢華南-越南/菲律賓服務,為客戶提供新的快速管道。這項新服務將從廈門港開始,經過兩天的中轉到達馬尼拉;四天至南沙-胡志明的吉萊;四天至貓來蛇口,該服務還將停靠蘇比克灣。 據瞭解,近年來由於供應鏈中斷限制運能,並將貨櫃運費推至創紀錄水準,班輪公司開始向幹線貿易擴張。由於過去一年來貨櫃現貨運價大幅下跌,該公司退出長途運輸業務擴張。

Read More

俄烏戰爭迄無解印度/俄羅斯海運快速增長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俄烏戰爭迄無解方,惟印度和俄羅斯之間的海運正在快速增長,莫斯科方面希望通過長期盟友來減輕西方因烏克蘭衝突而對其實施制裁的影響。 消息指出,俄羅斯最大的貨櫃運輸公司FESCO最近首次停靠蒙德拉港(Mundra Port),這條航線連接印度、中國大陸和俄羅斯西北部,靠港序為日照、連雲港、寧波、上海、鹽田、蒙德拉、聖彼德堡/俄羅斯和日照,目前每月一航次但計劃提高到每兩週一航次由FESCO Baltorient Line(FBOL)品牌營運,配置三艘2500-3000 TEU型貨櫃船。在此之前,俄羅斯另一家船公司Ruscon已將其網路從黑海港口Novorossysk大幅擴展至那瓦舍瓦(Nhava Sheva)和蒙德拉,Ruscon將其船隊部署由一艘增至四艘,提供每週一航次頻度率,此外還在沙烏地阿拉伯吉達港增設一站。 與此同時,通過改善從俄羅斯到伊朗的鐵路通道,業者利用另一條中亞走廊,即國際南北運輸走廊(INSTC)。俄羅斯和伊朗現在已同意加快建設缺少的鐵路,特別是連接裡海附近的伊朗城市拉什特和與阿塞拜疆接壤的阿斯塔拉的100英里長的鐵路。INSTC也一直是印度和伊朗之間的主要點,因為利益相關者在制裁相關挑戰中權衡各種擴大貨運流量的選擇。 另一方面,莫斯科同意租賃其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作為中國大陸國內貨物運輸的中轉站,通過這種轉運方式,東北吉林省到東部地區的陸路運輸距離預計將縮短約800公里,將有顯著的物流成本優勢。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