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天然氣全球出口量今年將破4億噸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卡達成為全球最大液化天然氣出口國,今年全球出口量將破四億噸。 總部位於卡塔爾首都多哈的天然氣出口國論壇發佈“2023年度天然氣市場報告”顯示,卡達去(2022)年以八千萬噸的液化天然氣出口量成為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氣出口國,而2021年出口量最大國家澳洲退居第二,美國和俄羅斯排名第三與第四。 報告中指出,2022年全球液化天然氣出口量達到3.99億噸,比前(2021)年度增長5%,預計2023年全球液化天然氣出口量將繼續增長4.2%至4.35億噸,亦即將突破年出口量四億噸水準。 天然氣出口國論壇始創於2001年,2008年以組織形式正式確立,目前成員包括有卡達、俄羅斯、伊朗等十一個成員國以及伊拉克、阿塞拜疆、祕魯等七個觀察員國家。

Read More

麥司克在美洲地區開設GSC總部設在墨西哥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麥司克在美洲地區開設新的全球服務中心(GSC),總部設在墨西哥墨西哥城,並在巴西桑托斯設有一個專門的衛星中心。 消息指出,麥司克全球物流中心網絡遍佈印度(班加羅爾、金奈、孟買和浦那)、中國大陸(成都、重慶)和菲律賓(馬尼拉),並在摩洛哥(丹吉爾)設有一個小型樞紐。透過新的GSC,麥司克將獲得區域專業支持客戶不斷增長的需求,包括英語、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文的支持,擴展人才可用性和流程標準化。 根據麥司克的說法,新地點將結合客戶體驗、財務、流程管理、技術和數據/分析等領域的跨職能和學科的人才,為客戶提供高質量的支持和獨特的體驗。麥司克GSC的競爭力在過去幾年中有所增長,團隊與個利益相關者互動,每年為超過5.9萬名客戶提供約三千萬個據點。 麥司克全球服務中心主官人員指出,美洲的GSC將有許多機會來重塑麥司克內部團隊的合作方式,並通過跨界合作達成。新辦公室將處理客戶體驗、財務、流程管理、技術和資料/分析,以支援客戶。2023年,這些地點將新增700多個職位,計畫到2025年擴大到1300個職位。

Read More

達飛航空貨運開通巴黎-廣州貨運新航線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達飛(CMA CGM)航空貨運開通巴黎-廣州貨運新航線。 達飛航空貨運公司近日完成法國巴黎至廣州新貨運航線首飛,廣東機場管理局物流公司稱,達飛航空貨運貨機從巴黎戴高樂機場飛往廣州白雲國際機場,首飛從巴黎起飛降落在白雲機場。該航線運輸貨物主要包括電子商務商品、電子產品和生鮮冷鏈商品,該航線計劃每週運行三班,預計每年將為白雲機場帶來超過兩萬噸的國際貨運吞吐量增長。 據瞭解,達飛擁有六架貨機,包括兩架波音777和四架A330-200,其中四架?其他航空公司提供服務。自今年二月中,達飛集團旗下達飛航空貨運公司每週四次使用空巴A330-200貨機從巴黎中心飛往上海浦東國際機場。 目前白雲機場正在進行擴建,預計至2025年,其貨運終端總面積將超過100萬平方米,終端貨物處理能力將達到600萬噸。

Read More

印度政府推進SCI私有化進程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印度政府推進印度航運公司(SCI)私有化進程,據稱,SCI私有化進程拖延已久,該國政府計畫在下(五)月中旬再次就SCI私有化進行財務招標。 據瞭解,作為長期私有化進程的一部分,SCI不得不剝離一些非核心資產,印度政府多年來一直試圖將印度航運私有化,但存在許多官僚障礙。聯盟內閣於2020年十一月批准SCI的策略剝離,同年十二月提出策略剝離全部股權,印政府在2021年三月收到多個投標,但分拆過程被延遲。 印度航運公司擁有52艘船的混合船隊,平均船齡14年,據VesselsValue稱,SCI的船隊價值17.45億美元。

Read More

航港局:放寬登船人員口罩規定 並增加登船業別與對象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航港局發佈配合指揮中心宣布公共運輸戴口罩規定放寬規劃,自112年4月17日放寬登船人員口罩規定,並增加登船業別與對象案。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12年4月7日表示,COVID-19國內外情況逐漸趨緩,目前國際鬆綁方向一致,絕大多數國家/地區已不再強制公共運輸戴口罩,如疫情穩定自112年4月17日實施,搭乘公共運輸交通工具及特定運具建議戴口罩,爰登船人員口罩措施配合指揮中心政策辦理,調整為建議戴口罩,非強制性(依指揮中心112年4月17日最終口罩政策辦理)。 另為促進國內經濟發展及船眷探親需求,已自112年4月17日起商港登船業別增加以下登船業別與對象:(一)報關(驗)行、配合公務機關執行公務、學術研調或實習單位之業別與人員。(二)船眷探親;惟倘貨船兼搭載乘客者,搭載乘客之登船相關申請規定回歸「貨船搭客管理規則」辦理。(三)鑒於航運涉及業別或需求廣泛,登船管理規定難以全數正面表列,爰新增「其他類別」,惟申請業者應敘明人員業別及登船理由,提報該局航務中心審查。(四)有關上開新增業別與對象,也請各公(工)協會轉知所屬會員,配合辦理以下事項: 初次登船者(包含船眷探親),其所屬登船業者(機關)應將登船人員資料(如屬其他類別者,應併同敘明人員業別及登船理由),造冊提報本局航務中心審查。登船人員應於登船前及離船後至登錄站掃描船舶QRCode,或由登錄站人員協助於MTNet登船人員管理系統完成登離船登錄作業。若對旨揭港埠登船作業管理規定有任何疑問,請逕洽各港聯絡窗口。

Read More

麥司克簽署備忘錄在美東岸建立氨燃料供應體系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麥司克等八個單位簽署備忘錄在美國東岸建立氨燃料供應體系。 據悉,美國航運局(ABS)與麥司克集團團(AP Moller - Maersk)等八個業界相關方面共同簽署備忘錄,以期在美國東岸建立綠色氨燃料船對船加注設施,所稱相關單位還包括Fleet Management  Limited.Georgia  Ports Authority、 Maersk Mc-Kinney  Moller零碳航運中心、Savage Services.  Sumitomo Corporation 和TOTE Services等,共同簽署諒解備忘錄(MOU)在薩凡納港進行可行性研究。 消息指出,雖然目前氨燃料的使用落後於甲醇等其他候選燃料都是未來船用燃料組合的一部分,但有望在未來發揮重要作用。該研究旨在涵蓋氨加注的整個端到端供應鏈,其中包括開發具有成本效益的綠色氨供應鏈、氨加注拖船(AB-ATB)設計以及作為相關供應鏈的基礎設施。 據稱,目前來看綠色甲醇是肯定會在這十年內產生重大影響的燃料之一,很高興看到航運業在這條途徑上正在形成,AP Moller-Maersk於2021 年即訂造了第一艘甲醇燃料船預計從今年開始交付。鑒於面臨的挑戰非常艱巨,必須繼續探索更多新燃料,並認為綠色氨是一種具有長期商業航運潛力的燃料。不過與氨的毒性相關的安全和環境挑戰必須在短期內解決,亦必須對加注氨的成本有充分的瞭解。

Read More

海關籲請業者依商業發票正確申報交易單價幣別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關務署表示,海關進出口貿易統計為我國即時性經貿指標,亦為政府研判最新經貿情勢重要參考,其發布結果甚受各界重視。由於貿易交易之原始價格可能以不同幣別計價,為產生一致性且具分析意義之國家統計,須轉換成我國幣別單位(新臺幣),籲請業者依商業發票所載,正確申報交易單價幣別。 關務署說明,依據預報貨物通關報關手冊─進口篇,進口貨物通關作業基本規定,幣別代碼依發票所載,以標準化之單位填列,報單各項單價幣別如有2種以上,應轉化為同一種幣別再填報。目前海關報關適用外幣匯率共28種幣別,因美國、歐盟、日本、韓國及中國大陸等為我國主要貿易國家/地區,其相應貨幣在報單申報中最為常見,由於各國幣別兌新臺幣匯率不同,通關申報幣別錯誤將使進出口貿易值出現異常,因此請正確填報進口報單第39欄及出口報單第36欄單價幣別。 關務署進一步指出,單價幣別申報錯誤案例,以申報幣別應填列JPY(日圓)卻誤植為USD(美元)最多,以今(112)年3月第3旬匯率為例,日圓兌新臺幣賣出匯率為1:0.2289、美元兌新臺幣為1:30.645,如實際貨品完稅價格為新臺幣200萬元,當幣別誤報為美元,將導致完稅價格高達新臺幣2.7億元,虛增134倍;倘韓圜(KRW,匯率為0.02361)誤報為美元時,差異更達千倍以上,影響貿易統計甚鉅。 關務署最後說明,美元雖為國際通用貨幣,惟買賣雙方交易時可能會以其他非美元計價,報單單價幣別申報錯誤,將嚴重影響貿易值,籲請業者依商業發票所載正確申報交易單價幣別,以提升貿易統計品質。報關適用外幣匯率可於關港貿單一窗口「通關簽審/其他相關查詢/(GC331)每旬報關適用外幣匯率」或關務署網站「每旬匯率」網頁查詢。

Read More

第一季海盜襲擊事件創卅年來新低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今(2023)第一季海盜襲擊事件創卅年來新低。 據國際商會國際海事局(IMB)數據,2023年前三個月報告的海盜襲擊事件為27起,低於去(2022)年同期的37起,亦係海盜事件1993年以來第一季最低數字。 統計分析,在前述24起事件中,船隻被登船其中兩起企圖劫持,一起劫持。據國際海事局稱,在這些事件中,六名船員被綁架,兩人被扣為人質,一人遭到襲擊,兩人受到威脅。南美洲佔報告事件的三分之一,特別是在秘魯卡亞俄錨地,該地區發生的事件對船員來說是個風險,兩名人質被劫持,一名船員遭到襲擊,另一名船員受到威脅。2023年第一季度卡亞俄發生的五起事件與近年來的資料一致。 新加坡記錄的八起事件比2022年第一季的15起有所下降,但仍占全球事件的30%。IMB說,雖然該地區的事件往往是小偷小窺,但暴力威脅仍然是令人擔憂的可能性,其中兩起事件中發現並報告了刀具。 IMB表示,近年來幾內亞灣一直是海盜和武裝搶劫的溫床,但2023年第一季僅報告五起案件,低於2022年第一季的八起和2021年第一季的16起。儘管該地區的數字有所下降,但IMB指出,三月25日一艘成品油輪在剛果黑角西南向140海浬被劫持,在五天未聯繫後,法國海軍人員找到了這艘船,據報有六名船員被綁架。 IMB強調需要持續、強大和協調的地區和國際海軍存在,以作為預防和因應海盜行為的威懾力量,特別是考慮到近85%的國際貿易是通過海上運輸的,海員需要得到保護。

Read More

第二次航海人員測驗六月舉行即起報名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交通部航港局112年第一次航海人員測驗如期完成,航港局預告第二次航海人員測驗將於今年六月三至四日舉行,採網路報名,報名時間自即日起至本(四)月24日下午五時止。 第二次航海人員測驗詳情請至航港單一窗口服務平臺MTNet(網址https://el.mtnet.gov.tw/EL03/EL030201/Index)航海人員測驗管理子系統查詢。 航港局表示,第一次航海人員測驗榜示後,應考人可利用航港單一窗口服務平臺MTNet查詢榜單及登入帳號密碼列印成績通知單。應考人如欲複查成績,應在榜示之次日起10日內(112年4月15日起至4月24日止),登入航港單一窗口服務平臺MTNet (網址為https://el.mtnet.gov.tw/EL03/EL030702/Index)「航海人員測驗管理子系統」內之「線上申請作業」點選「成績複查申請」,依序填具資料並送出網路申請即可。

Read More

臺北關呼籲旅客攜帶動植物產品入境應主動申報 以免受罰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臺北關表示,年邊境逐步開放,來臺旅客人數亦日益增加,該關特別呼籲旅客,攜帶動、植物產品入境時,應主動擇紅線檯向海關申報 臺北關提醒,肉製品係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第5條應施檢疫物品,入境時應主動申請檢疫,未檢附輸出國政府檢疫機關簽發之檢疫證明書或未經檢疫合格者,不得攜帶入境;旅客攜帶未經檢疫之活動物及其產製品入境,依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第45條之1之規定處1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罰鍰;如是自最近3年發生非洲豬瘟國家攜入豬肉產品,初次違規,裁處20萬元罰鍰,再次違規則加重罰鍰100萬元。此外,自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疫區攜入家禽產品,初次違規,裁處3萬元罰鍰,再次違規加重罰鍰30萬元,第3次違規則加重罰鍰100萬元。 臺北關另說明,植物產品部分,屬植物防疫檢疫法第17條應施檢疫物品,亦應於入境時申請檢疫,未檢附輸出國政府檢疫機關簽發之檢疫證明書或未經檢疫合格者,不得攜帶入境;旅客攜帶未經檢疫之植物及其產製品入境,依植物防疫檢疫法第25條之1規定處3千元以上1萬5千元以下罰鍰。 為阻絕動、植物傳染病於關口,臺北關將持續加強與防疫檢疫機關合作,也歡迎各界踴躍提供檢舉走私情資(檢舉專線:0800-038265、非上班時段:03-3982308),俾杜絕未經主管機關檢疫之動植物產品進口,相關規定可至財政部關務署臺北關或行政院農委會動植物檢疫局網站查詢。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