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全球主要貨櫃港增長放緩前卅大增幅不到1%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據Alphaliner發佈報告指出,去(2022)年全球主要貨櫃港口增長放緩,前卅大港以4.54億TEU櫃,比前(2021)年度增幅不到1%。 分析指出,由於通貨膨脹和經濟不確定性限制消費者支出,導致前卅大港口在2022年增長放緩,且增長幾乎完全是由中國大陸推動,中東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增長。儘管新冠病毒疫情的限制措施斷斷續續,但中國大陸十大港口櫃量在這一年增長4.1%,達到2.22億TEU,創下歷史新高,惟增速低於前一年(2021年:6.2%),杜拜則穩定在1390萬TEU比2021年增長1.6%。 然而,排在前卅大其他亞洲港口如新加坡、釜山、巴生港、丹中佩勒帕斯、高雄和雅加達等港口櫃量均有所下降,降幅在0.5%至6.5%不等。 至於美國港口,崛起的東岸港口紐約/紐澤西和薩凡納繼續增長,運量分別增長5.3%和4.7%,但洛杉磯櫃量下滑5.3%,在過去八個月中,紐約/紐澤西有五個月的表現超過第一大港洛杉磯。歐洲最繁忙的三個港口鹿特丹、安特衛普-布魯日和漢堡也有所下滑,整體櫃量分別下滑5.8%、5.5%和5.4%,低於2019年的水準。

Read More

香港2月份櫃量降幅縮小連續8個月負成長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據香港海運港口局統計,香港上(二)月份貨櫃量已較去(2022)年同月降幅縮小,且單月櫃量超過前(一)月,但係該港自去年七月份連續八個月櫃量負成長。 該局統計,香港上月櫃量為103.2萬TEU比去年同月減少百分之一點八,稍高於一月份的102.9萬TEU,累計今年一至二月櫃量206.1萬TEU,比去年同期持續減少百分之九點三。 以櫃量結構比較,前兩月葵青貨櫃碼頭佔163.6萬TEU較去年同期呈現百分之十六點四兩位數降幅,但包括內河及中流作業櫃量以42.5萬TEU較去年同期年增34.6%。

Read More

中國船協發佈修船產業白皮書介紹市場發展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大陸「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中國船協)發佈《修船產業白皮書(2022)》。 為促進社會各界對中國大陸修船產業有更全面的瞭解,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修船分會編寫發佈《中國修船產業白皮書(2022)》供業界參考。白皮書包括兩大部分內容: 第一部分介紹中國修船產業2021年年度情況概覽,包括:市場發展情況、年度行業排名、產能情況、修船塢年度負荷情況、修船綠色裝備分佈情況。 第二部分題目是“2021產業聚焦",包括:修船央企年度亮點、各省市修船年度亮點、各修船企業年度亮點、2021年度修船競爭力分析、2021年度中國船舶報修船專欄、2021年度《中國修船》修船論文、2021年度網路媒體修船專稿摘錄等。 白皮書指出,世界修船產業發展經歷廿世紀70年代修船中心在歐美,廿世紀80~90年代修船中心在日本、韓國、新加坡的前兩個階段後,進入廿一世紀,隨著全球經濟快速發展,帶動世界航運船隊的擴大和船舶數量的增加,同時世界商船隊出現老化態勢,加上世界各國對安全和環保的日益重視,修船產業呈現繁榮景象,逐步形成以中國為代表的東亞和東南亞為修船中心的新階段。

Read More

海關新造海雄艇5月交船執行查緝任務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財政部關務署表示,為強化港區巡緝及海上走私查緝量能,推動海關巡緝艇汰舊換新計畫,自106年起即著手規劃建造4艘100噸級巡緝艇,汰換部分現有老舊巡緝艇,新艇由台灣國際造船股份有限公司負責承造,第4艘新造巡緝艇「海雄艇」順利完成海上公試,該艇各項裝備及船艇性能測試結果均符合契約規範,預計今(112)年5月交船配屬高雄關,執行南部港區及海域查緝任務。 關務署進一步說明,4艘巡緝艇新造案執行迄今已進入尾聲,在海關同仁共同努力下,計畫推行順利。首艘新造巡緝艇「海隆艇」111年8月31日交船服勤,配屬基隆關執行北部港區及海域查緝任務;第2艘「海鷹艇」同年12月29日交船服勤,配屬高雄關執行南部港區及海域查緝任務;第3艘「海格艇」於112年3月7日交船服勤,配屬臺中關執行中部港區及海域查緝任務。 關務署也指出,新巡緝艇具輕量、高速、高耐波力及高續航力等特性,配有夜視偵查系統,能提升人員及船艇安全性,強化邊境查緝效能,有效嚇阻海上走私,為海關海上查緝再添生力軍,展現海關堅定守護國家海上門戶的決心。

Read More

前兩月兩岸貿易降幅擴大直航貨量櫃量同步下滑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今年前兩月兩岸進出口貿易降幅擴大,直航貨物量與貨櫃量同步下滑,比去(111)年同期均呈兩位數降幅。 交通部統計,一至二月兩岸直航貨物量累計1459.24萬噸,比去年同期減少16.65%,七大國際商港僅安平港比去年同期為增,其他六港均為負成長,金門與馬祖則呈一長一消。各港貨量依序比較如下:高雄672.15萬噸(-16.61%)、台中306.82萬噸(-22.67%)、基隆303.63萬噸(-18.4%)、台北150.1萬噸(-4.1%)、蘇澳26659噸(-18.22%)、安平19638噸(+141.46%)、花蓮7905噸(-53.55%)。 以貨櫃量計,前兩月兩岸海運直航櫃量為34.44萬TEU,比去年同期減少17.33%,四大商港櫃量全面滑落,並以台中港超過兩成降幅最大,依序是:高雄16.69萬TEU(-23.26%)、基隆83228TEU(-17.95%)、台中70260TEU(-23.26%)、台北24030TEU(-0.07%)。 據中共海關統計數字,去年兩岸進出口貿易由正轉負,今年前兩月則呈降幅擴大,其中我對中國大陸出口額為275.19億美元,比去年同期降幅高達30.9%,去年全年則為4.6%負成長,自大陸進口99.74億美元下滑18.1%,去年尚呈4.2%增幅。去年兩岸雙邊貿易以3196.78億美元較前(2021)年度轉呈百分之二點五負成長,前年度增幅高達26,今年前兩月為374.93億美元年減27.9%。

Read More

歐美經濟表現優於預期 今年預估全球經濟成長上修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經濟部發佈當前經濟情勢概況,在國外經濟方面,雖俄烏戰爭膠著,全球通膨及升息壓力仍存,惟隨全球疫情發展漸緩,中國大陸解封、產業供應鏈瓶頸改善,加以歐美經濟表現優於預期,S&P Global、OECD預估112年全球經濟成長2.2%、2.6%,較上次分別上修0.2、0.4個百分點。 在國內經濟方面,由於全球終端產品需求疲弱,加上產業鏈持續進行庫存調整,我國1-2月出口及製造業生產指數分別年減19.2%、16.0%。民間消費方面,由於疫情影響淡化及適逢農曆春節假期較長,帶動外出消費與聚餐人潮,加以企業復辦尾牙、春酒,皆挹注1-2月零售及餐飲業成長動能,營業額分別年增4.4%及20.6%。 展望未來,5G、高效能運算、車用電子、人工智慧等新興科技應用延續推展,加上產業供應鏈持續去化庫存,均有助於挹注我國製造業生產量能,惟全球經濟除面臨通膨、升息、俄烏戰爭、美中科技爭端等不確定因素干擾,近期歐、美調節金融壓力亦影響廠商前景預期,後續我國製造業生產發展及表現,需密切關注並妥為因應;零售業及餐飲業因隨天氣晴暖帶動,加以防疫管制措施持續放寬,及節能家電補助等挹注消費與商機,預期營業額可望延續成長態勢。

Read More

深圳鹽田區發布推進冷鏈產業高發展扶持措施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深圳鹽田區發布《鹽田區關於加快推進冷鏈產業高品質發展扶持措施》,以增貨櫃量、拓貨源、穩外貿,為鹽田加快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核心區建設,打造進口冷鏈貿易集散區,促進鹽田港區加速貿易港轉變,穩定外貿產業發展提供保障。 該扶持措施》共14條,融合《鹽田區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促進經濟高品質發展扶持辦法》和《鹽田區創新型產業用房管理實施細則》等部分條款,對扶持金額或扶持比例適當提高,包括“強化監管查驗保障,打造一流通關環境”“推進冷鏈智慧監管,打造全球溯源中心”“搭建冷鏈科技平臺,提高智慧發展水準”“拓展進口冷鏈貿易,打造區域交易中心”“集聚行業協會資源,營造共管共建局面”“加強產業空間保障,支援企業安心發展”“其他”等七個部分。 該扶持措施提出“鼓勵冷藏貨櫃經鹽田區口岸通關,對從鹽田區口岸進口且通過海關檢驗檢疫環節查驗的冷鏈貨櫃給予查驗補貼,此一舉措將減少企業通關環節成本,完善港口查驗配套設施建設,促進冷鏈新業務培育。對鹽田區口岸通關且有全球溯源中心標識的冷鏈貨物,給予每個標識零點二元補貼。對加入全球溯源體系進行工廠級溯源的符合條件的企業給予一次性扶持,預期此舉將吸引更多高品質冷鏈貨物在鹽田港區上岸,提升冷鏈食品安全水準。 據稱,近年來深圳港集團大力發展進出口冷鏈業務,鹽田港區現已成為華南冷鏈進口首選港,同時也是全國凍肉進口第三大口岸。去(2022)年鹽田港區進口冷凍肉超過十萬TEU,佔全深圳冷凍肉進口量95%以上,進口水果1.5萬TEU增幅超過600%。鹽田港區三公里範圍內已有六個冷庫。鹽田港智慧冷鏈產業園是深圳東部首個貨櫃冷鏈倉儲、總部辦公、商業展示、智慧分撥、供應鏈服務平臺等功能一體的智慧冷鏈綜合體,於2022年初正式投入營運。

Read More

海關舉辦性別友善職場及多元性別意象創作比賽開始收件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財政部關務署及各關112年度「性別友善職場及多元性別意象創作比賽」開始收件,期間自112年4月11日起至同年5月31日止,關務署、各關同仁、海關相關業者(含其家屬)及45歲以上的中高齡族群,皆可踴躍報名參加。 臺中關說明,參賽作品由關務署及各關收件,提交關務署性別平等工作小組審查作品主題,通過初審作品於關務署臉書粉絲專頁由民眾公開按讚投票,人氣獎第1名可獲得價值新臺幣5,000元的商品禮券;另由關務署性別平等工作小組特別選定代表作品,發給特別獎2名,每名2,000元商品禮券,還有參加獎及投票獎可分別獲得500元及200元之商品禮券,收件方式以現場繳件或郵戳日期為憑,詳細內容請點閱活動簡章。

Read More

前兩月我七港貨量續跌平均降幅達百分之十二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交通部統計,我港埠貨物裝卸量今年前兩月延續去(111)年跌勢,七港平均降幅達百分之十二。 今年一至二月我港埠貨量累計一億噸,已較去年同期的1.14億噸呈現12.49%一成以上降幅,七個國際商港呈現五港負成長,僅安平與台北港較去年同期為增,七港前兩月貨量依序為:高雄5926.21萬噸(-14.32%)、台中1712.3萬噸(-17.28%)、台北1279.28萬噸(+4.3%)、基隆873.99萬噸(-12.93%)、花蓮143.92萬噸(-3.56%)、蘇澳64.18萬噸(-0.04%)、安平23.4萬噸(+2.3%)。

Read More

麥司克整合西亞中亞非洲市場形成合併IMEA區域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麥司克整合西亞、中亞和非洲市場,消息指出,A.P.Moller-麥司克整合西亞和中亞以及非洲市場,形成一個新的合併IMEA區域。 據瞭解,這個新區域將涵蓋印度次大陸、中東和非洲的核心地理位置,包括印度、巴基斯坦、阿拉伯聯合酋長國、沙烏地阿拉伯、南非、肯雅、象牙海岸、喀麥隆、尼日利亞、塞內加爾和加納等幾個其他市場。 麥司克IMEA董事總經理Richard Morgan指出,在整合過程中已經走了很長的路,現在是時候展望未來了。如今市場環境在不斷變化,特別是在需求正在疲軟,客戶行為正在演變,對提供有競爭力、可靠和有彈性的物流的需求日益增長。其目標是為客戶的供應鏈創造價值,為實現此一目標必須按照大多數客戶在地理上的組織方式來發展。這不僅將使其能夠以統一的方式在這些市場中達到協同效應,還將通過加強產品和彈性解決方案為客戶服務。 根據麥司克的聲明,IMEA地區具有地理戰略位置,具有創建海洋和航空運輸樞紐的優勢,將連接全球的製造業和消費市場,其客戶將繼續與同一團隊合作,產品和解決方案將保持不變直到另行通知。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