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前兩月進出口略增進口回暖製造業需求增長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上海海關統計顯示,上海今年前兩月進出口值略增0.7%,呈現進口回暖、消費恢復、製造業需求增長及新能源優勢產業增勢延續。 據統計,今年前兩月上海市外貿進出口值達6815.6億元人民幣,較去(2022)年同期增長0.7%,其中進口佔4159.9億元,由去年第四季下滑4.7%轉為增長4.7%,出口2655.7億元則下滑4.9%。 統計分析,一般貿易和民營企業擔當外貿增長主力軍,今年一至二月上海市一般貿易進出口3980.2億元增長2.5%,佔全市外貿總值的58.4%,較去年同期提升一個百分點。同時期全市有進出口實績的民營企業2.6萬家,增加1.1%,合計進出口2084.8億元增長13.1%,佔該市外貿總值的30.6%,拉動進出口總體增長3.6個百分點。上海對RCEP成員國進出口態勢良好,前兩月對RCEP成員國進出口2318.7億元增長2.5%;同時期對歐盟進出口1374.5億元增長5%,其中高檔燃油車進口和新能源汽車出口是主要拉動因素;同時期對美國進出口765.2億元則下滑8.6%。 上海新能源優勢產業出口旺盛,前兩月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出口延續去年第四季以來增勢,分別增長61.1%、194.8%、58.9%。不過電子產品成為拉低出口主因,其中筆記本電腦出口下降48.7%,手機出口下降18.6%。 統計指出,隨著線下消費場景逐步恢復,今年前兩月上海市黃金、汽車、醫藥品進口分別增長58.4%、72%、44.5%。此外,水果、乳品、肉類等生活消費品進口也都有兩位數增長。此外,上海製造業景氣度上揚,對鐵礦砂、煤炭、鋁礦砂等能源和礦產需求增長,一至二月前述產品進口值分別增長15.3%、59.3%、192.4%。

Read More

前兩月我國際港埠貨櫃量續跌年減11.8%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交通部統計顯示,去(111)年我國際港埠貨櫃量跌破一千五百萬TEU,今年前兩月持續負成長,四大國際商港平均降幅超過一成,其中僅台北港小幅回升,同時較台中港櫃量保持領先。 交部統計,我港埠櫃量一至二月累計208.2萬TEU,比去年同期年減11.82%,其中二月份櫃量102.8萬TEU,比去年同月仍減少5.56%,前兩月四大港僅台北港比去年同期回升,其他三港均為兩位數負成長。 四大港前兩月櫃量比較依序如下:高雄134萬TEU(-13.19%)、台北28.3萬TEU(+1.34%)、台中24.3萬TEU(-16.75%)、基隆21.7萬TEU(-12.4%)。

Read More

歐盟通過全球首部綠色運輸燃料法航運脫碳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歐盟通過全球第一部綠色航運燃料法,據悉,歐盟新通過的全球首個《綠色運輸燃料法》,要求所有船舶使用更可持續的燃料,最遲至2034年,歐盟至少2%的船舶燃料將來自可再生電力的電子燃料。 消息指出,隨著國際海事組織(IMO)進行談判,歐洲運輸與環境聯合會(T&E)認為,這象徵著不清潔航運燃料終結,並決定航運業開始停止使用不清潔燃料。歐盟正在制定有史以來一系列綠色航運法律,T&E可持續航運官員如是說。 歐盟的FuelEU海事法於本(三)月22日由歐盟所有機構和成員國一致通過,T&E表示,在許多船舶不可能直接電氣化情況下,電子燃料是航運脫碳的選擇之一,然而該組織警告說,這些漏洞可能會讓生物燃料和低碳燃料從後門溜走,T&E呼籲歐盟在2028年修訂法律時解決這些問題。 歐洲議會和理事會就清潔海洋燃料達成協定,要求到2025年將船舶排放量減少2%,到2050年減少80%。這將適用於總噸位超過五千噸的船舶,適用歐盟港口內或之間船上使用的所有能源,以及出發或到達港口在歐盟以外或歐盟最週邊地區的航行中使用的50%的能源。歐洲議會成員還確保,委員會將在2028年前審查規則,以決定是將減排要求擴大到小型船舶,還是增加來自非歐盟國家的船舶使用的能源份額。 根據初步協定,自2030年起,貨櫃船和客船將有義務在停泊在歐盟主要港口的碼頭區時使用陸上電力供應來滿足所有電力需求,如果歐盟其他港口有岸上電力供應,至2035年也將適用於這些港口。但某些豁免將適用,如在港口停留不到兩小時、使用自己的零排放技術或因不可預見的情況或緊急情況而停靠港口。 關於可持續海洋燃料規則的非正式協定仍需獲得理事會常駐代表委員會和議會交通和旅遊委員會的批准,然後再獲得議會和整個理事會的批准。關於替代燃料基礎設施和海上燃料的新規則是“2030年55年Fit”計畫的一部分,該計畫是歐盟根據《歐洲氣候法》,至2030年將溫室氣體排放在1990年的水準上減少至少55%。  

Read More

即時貨運平台Lalamove普發6000超殺優惠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因應政府普發6000推優惠,即時貨運平台Lalamove也普發6000! Lalamove發布普發6000優惠短訊,即時貨運平台Lalamove看好消費買氣,Lalamove不論新舊客都能享超殺優惠,即日起至4/6,分別輸入LAn6000(新用戶)、LAe6000(舊客),即送總價值$6000大禮包。 Lalamove表示,因應政府普發6000推優惠,平台再加碼天天簽到即可領$150,完成任務最高再領$1000,加入Lalamove「獎勵計畫」新會員除了現領500點(1元=1 Lala點),全部獎勵商品用點數85折即可兌換。

Read More

高雄港將召開航安專案會議 精進港區航行安全管理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針對船舶碰撞碼頭事件,高雄港務分公司近期將主動邀請運安會、交通部航港局、引水人、輪船公會、船代公會 等共同參與航安專案會議,就各界提供之建議進行討論,持續滾動檢視修正港區航行安全規章,以提升港口航行安全。 近期高雄港內所發生船舶碰撞碼頭事件,高雄港務分公司已請高雄港引水人辦事處協助轉知所屬引水人應確實遵守港口航行安全相關規章、引領船舶靠泊作業時應以平移平靠方式靠泊,以及引水人領航時應全程保持無線電(VHF)守聽及順暢通聯,如接獲信號台管制員告警通知,應立即採取修正及應變措施,以免發生航安事故,共同維護港船安全。 為提升船舶航行於港區之安全,高雄港務分公司於109年與法國空中巴士公司合作,建置船舶操航智慧警示輔助系統,該系統可輔助VTS管制員適時向船長或引水人示警,以利其採取適當應變作為,以本次進港船「現代東京(HYUNDAI TOKYO)」碰撞高雄港77號碼頭事件為例,VTS管制員藉由該系統示警訊息,碰撞事故發生前即曾多次以無線電向引水人示警船速過快。 高雄港務分公司為了確保航安無虞,每年均依據國際組織IALA規定,定期辦理VTS管制員教育訓練,並參考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簡稱運安會)建議,於111年起擴大邀請引水人、港勤業者共同參與訓練,並安排運安會調查官、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及高雄科技大學等專家學者協助授予最新航行相關法規及航行應變行為等專業知識。另外,高雄港務分公司亦依據運安會建議,定期邀請引水人、港勤業者召開航安協調會議,針對歷來發生的事故(包含該引水人前兩次碼頭碰撞事件)進行討論,並參酌實例經驗滾動檢討修正高雄港港區航安相關規章,如「高雄港水域船舶交通服務作業指南」、「高雄港船舶航行規定」及「高雄港船舶進出港及移泊交通管制作業原則」,上開規章最近一次修正日期為112年2月17日。

Read More

清明連假基隆關持續提供通關便民服務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基隆關表示,為維持進出口通關順暢,連續假期前一天(112年3月31日)及民族掃墓節暨兒童節連續假期期間(112年4月1日至5日)派員辦理通關業務,並免徵收特別驗貨費及特別監視費。 前述期間基隆關通關業務辦理方式調整措施如下:一般進出口通關案件: 3月31日(連續假期前一日): 除特殊情形外,均將於當日處理完畢。 4月1日至2日:比照週休二日單一窗口通關作業方式,於4月1日8時30分至12時30分至下述地點辦理。4月3日至5日:業務一組、業務二組、五堵分關及桃園分關案件,集中於關本部1樓服務中心辦理;八里分關及花蓮分關馬祖派出課案件,於各該辦公處所辦理。服務時間為8時30分至16時30分。 旅客行李及船舶維持24小時通關;基隆港及臺北港結關檯、倉棧組監理課、花蓮分關照常24小時輪值;花蓮分關蘇澳派出課22時後視需要派員辦理;基隆港東、西岸櫃場及雜貨碼頭酌情派員值勤。 基隆關進一步表示,連假期間如有任何通關問題,可電洽各服務窗口,歡迎民眾多加利用。

Read More

日商JERA捷熱能源持續投入在台完工離岸風電案場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經濟部表示,台灣捷熱能源(JERA Energy Taiwan)雖未參與區塊開發第一期選商作業,但仍持續深耕台灣離岸風電產業,與合作夥伴共同就完工離岸風場案場如我國海洋、海能風場等,投入後續運維等面向,為台灣離岸風場開發持續注入新能量。 經濟部能源局補充說明,近年疫情影響全球離岸風電工程建設進度,但臺灣離岸風電業者持續與公部門共同打拼努力,繼2021年底完成第一階段示範案43座風力機,第3座離岸風場-海能風場47座風機已於3月21日全數完工併聯,加入綠能發電行列。海能風場是JERA捷熱能源(49%)、麥格理綠投資集團(26%)及上緯新能源(25%)共同合作攜手開發的離岸風場,完工後共47座8MW風機,總裝置容量為376MW,每年可為約38萬戶家庭提供潔淨風能。 從現在開始只要站在竹南龍鳳漁港,或是騎乘單車經過竹南綠光海風自行車道,除了可以看到我國首座離岸風場,也就是海洋示範風場的單樁式的風力機組,更可以遠眺海能風場套筒式風力機組,單機裝置容量從示範階段的2座4MW、20座6MW到潛力場址階段的47座8MW,皆為極其精彩的離岸風電展示櫥窗,這遠眺渺小的風力機組,都是提供我國永續綠色能源的生力軍。 至於外界報導「擔心『台灣有事』日商JERA傳撤出海鼎風電」一節,經濟部表示,日商捷熱能源是我國推動能源轉型重要的合作夥伴,對於個別公司財務規劃將予以尊重,亦持續歡迎各國大廠來臺投資離岸風電。目前已有法國知名外商擬接手股權,參與海鼎三專案,經濟部透過政策推動與明確離岸風電設置目標,持續吸引國際開發商來台投資,如美國、加拿大、法國及日本等知名技術團隊,共同實現創新綠色經濟、促進環境永續等共榮願景。 離岸風電是全球推動淨零轉型重要路徑之一,相對成熟且具商業化, 為因應未來綠電需求及在地產業供應鏈發展,經濟部亦秉持嚴謹、公平、公正之一貫立場,於符合相關法規及行政程序完備原則下,把關區塊開發審查評選優良廠商,期能擴大再生能源推廣,兼顧降低空污及減碳,達成能源轉型政策目標。

Read More

AWS與NVIDIA攜手開發下世代AI基礎設施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亞馬遜AWS與NVIDIA攜手開發下世代基礎設施,助力大型機器學習模型訓練和生成式AI應用程式建構。 Amazon Web Services(AWS)和NVIDIA(輝達)宣佈多方合作,致力於建構全球最具可擴展性且隨需付費的人工智慧(AI)基礎設施,以便訓練日益複雜的大型語言模型(LLM)和開發生成式AI應用程式。 AWS表示,借助NVIDIA H100 Tensor Core GPU支持的下世代Amazon Elastic Compute Cloud(Amazon EC2)P5執行個體,以及AWS最先進的網路和可擴展性,此次合作將提供高達20 exaFLOPS的運算效能來協助建構和訓練更大規模的深度學習模型。P5執行個體將是第一個利用AWS第二代Amazon Elastic Fabric Adapter(EFA)網路技術的GPU執行個體,可提供3200 Gbps的低延遲和高頻寬網路輸送量。因此客戶能夠在Amazon EC2 UltraCluster中拓展多達2萬個NVIDIA H100 GPU,滿足隨需訪問超級電腦的AI效能需求。 AWS指出,與NVIDIA合作已超過十二年,為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圖形、遊戲和高效能運算(HPC)等各種應用提供了大規模、低成本的GPU解決方案。AWS執行長Adam Selipsky表示,AWS在交付基於GPU的執行個體方面擁有無比豐富的經驗,每一代執行個體都大幅強化可擴展性,如今眾多客戶將機器學習訓練工作負載拓展到1萬多個GPU。借助第二代EFA,客戶能夠將其P5執行個體拓展到超過2萬個H100 GPU,為包括新創公司、大企業在內的所有規模客戶提供所需的超級運算能力。 NVIDIA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表示,加速運算和人工智慧已經到來,而且適逢其時。加速運算提升效能的同時,降低了成本和功耗,讓企業事半功倍。生成式AI已促使企業重新思考產品和商業模式,力求成為顛覆者,而不是被顛覆。AWS是NVIDIA的長期合作夥伴,也是首家提供NVIDIA GPU的雲端服務提供者。

Read More

美國零售業庫存急增進出口減少 閒置貨櫃運能上升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Alphaliner數據指出,截止上(二)月底因停航而在港口閒置貨櫃運能佔比從今年一月底的5%進一步上升至6.4%,而疫情爆發前此一比例約為2%。 消息指出,隨著美國零售業庫存急增、家電等產品的進出口減少,貨櫃貨物量相應下降導致越來越多貨櫃船停航。隨著全球貨物需求大幅減少,貨櫃航運市場持續萎縮,美國沿海水域的貨櫃船數量已經下降到去年同期的一半,閒置貨櫃船數量已經增至疫情爆發前的三倍。貨量減少的情況在亞洲-北美航線上尤為顯著,日本海事中心指出,一月貨運量大減20%連續四個月出現10%以上的降幅,本(三)月上旬上海至美西線運價也比2022年二月高峰時期遽降85%。 目前美國沿海水域貨櫃船數量已經下降到去年同期的一半,據統計,本(三)月12日美國海岸線外及港口共有106艘貨櫃船停靠,而去年同期為218艘降幅51%。截止本月四日美國水域每週港口停靠次數已經從去年同期的1906次降至1105次是2020年九月中旬以來的最低水準。 英國海事諮詢機構德魯里亦稱,今年二月全球貨櫃船閒置運能高達106.7萬TEU,相當於船隊運能的4.1%,當前的閒置運能已經是去年同期的兩倍接近去年十二月的107萬TEU,係自2020年八月以來新高。

Read More

德國能源食品工資上漲 助長2月通膨8.7%維持高位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德國聯邦統計局公佈數據指出,該國上(二)月通貨膨脹率為8.7%繼續維持高位,一月通貨膨脹率亦為8.7%。之前經濟學家曾預測當月通膨率將降至8.5%。 聯邦統計局表示,烏克蘭危機以來,能源和食品價格顯著上漲,並對通貨膨脹率產生重大影響。2023年二月德國食品價格與去年同期相比上漲21.8%。儘管在聯邦政府第三輪救助計畫作用下,能源價格略有回落,但當月能源價格仍比去年同期上漲19.1%。 經濟學家認為,儘管上漲峰值已過,但德國今年價格上漲不會明顯放緩,因通貨膨脹受影響因素廣泛,涵蓋除能源和食品之外的許多其他產品。此外,工資上漲也可能助長通貨膨脹,不過本(三)月開始生效的天然氣和電力價格機制可能會對2023年通貨膨脹產生一定抑制作用。 聯邦政府預計2023年德國平均通貨膨脹率為6%,聯邦銀行最新預計2023年德國通貨膨脹率將降至6%至7%之間。聯邦統計局之前公佈的資料顯示,德國2022年通貨膨脹率升至創紀錄的7.9%,顯著高於2021年的3.1%。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