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TA估2025年增長將放緩川普關稅政策削弱貿易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去(2024)年國際航空貨運表現突出,今(2025)年情勢如何?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市場評估2025年估計增長將放緩至5.8%,川普政府政策表明將關稅作為工具,這可能會給航空貨運帶來雙重打擊,加劇通貨膨脹的同時削弱貿易。 IATA公佈2024年全年及十二月全球航空貨運市場數據顯示,與前(2023)年度相比,以貨物噸公里(CTK)來衡量全年需求增長11.3%,其中國際業務增長幅度更是達到12.2%。2024年全年需求量超越2021年所創下的紀錄,在運能方面,2024年全年以可用貨物噸公里(ACTK)衡量的運能比2023年增長7.4%,國際營運增長率則為9.6%。 分析指出,國際空運貨量增長11.3%,亞太區承運人領跑,2024年全球航空貨運需呈現創紀錄飛躍,這一增長態勢主要得益於電子商務業務的迅猛擴張以及海運面臨的諸多挑戰,這些因素共同促使航空運輸量大幅增加。報告明確顯示,在海運運能持續受限的情況下,航空公司因美國和歐洲不斷增長的電子商務需求而獲益,預計2025年將適度增長。 2024年各地區的貨運量均呈現增長,IATA稱,亞太航空公司在2024年的航空貨運需求增長14.5%,是各地區中增長最快的,運能亦增長11.3%。北美航空公司的年需求增長率為6.6%,是所有地區中最低的,不過其運能增長3.4%。歐洲航空公司需求增長11.2%,運能增長7.8%,中東航空公司的年需求增長率13%,運能增長5.5%,拉丁美洲航空公司2024年的航空貨運需求與2023年同期相比增長12.6%,運能增長7.9%。非洲航空公司的需求增長8.5%,同期運能增長13.6%。 展望2025年,國際航空運輸協會估計增長將放緩至5.8%,這與歷史表現保持一致。經濟基本面表明,隨著油價下跌和貿易持續增長,然而毫無疑問,航空貨運業將面臨適應地緣政治變化的挑戰。

Read More

全球航運市場貨櫃船訂單量突破900萬TEU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Alphaliner報告指出,全球航運市場近期一輪貨櫃船訂造潮,包括法國達飛(CMA CGM)、德國赫伯羅德(Hapag-Lloyd)與我長榮海運等主要航商宣布訂造新型大單,全球貨櫃船訂單量突破900萬TEU。 Alphaliner消息稱,長榮宣布訂購11艘2.4萬TEU級超大型貨櫃船(Megamax),進一步增強其遠洋運輸能力,達飛則追加12艘1.8萬TEU級訂單,赫伯羅德也在韓國韓華海洋(Hanwha Ocean)下單訂造六艘1.68萬TEU級貨櫃。 MB Shipbroking市場報告指出,受益於油輪、氣體船和散貨船新訂單需求疲軟,許多船廠正將重心轉向貨櫃船建造,使得新船價格趨於穩定,同時由於利率略有下降,付款條件也有所放寬。 BIMCO今年一月的分析顯示,截至去(2024)年底,全球貨櫃船訂單量已達830萬TEU創歷史新高,相較2023年初的780萬TEU大幅增長。而在2025年前六週內訂單量繼續攀升,隨著前述訂單確認,全球貨櫃船訂單量將首次突破900萬TEU。 ALPHALINER數據指出,目前全球貨櫃船隊總運能已達3174.4萬TEU,相較2023年六月首次突破三千萬TEU,不到兩年即增加了超過170萬TEU,全球貨櫃船運能增速驚人,自1970年代至2001年,全球運能規模才達到500萬TEU,而從兩千萬TEU運能規模增至三千萬TEU僅七年,遠超過去數十年的擴充速度。

Read More

民航局:國際線運量今年可望恢復疫情前水準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交通部民用航空局表示,國內空運市場疫後持續呈現穩定復甦情況,國際線運量至去年底已恢復至疫情前89%,該局根據國籍業者機隊引進情況,及IATA、ACI等組織對各國機場復甦情況的評估,推估今年國內國際線運量應可恢復至疫情前水準。 根據民航局統計,去年全年國際線運量已達到5,356萬人次,民航局局長何淑萍指出,隨著疫後商務及出國旅遊快速反彈,航空公司迅速把握商機,重新調整機隊運能並靈活布局市場,積極開拓航點與增班,加上政府持續提供獎助與場站優惠措施,並給予相關開航協助下,今年國際線運量可望恢復至疫情前水準。 民航局指出,目前運作中的冬季班表,國際線航班由60家航空公司,飛航102個航點,航班數已增至平均每週2,782班,每週比去年夏季班表多出140班,更可清楚看出空運逐步恢復的榮景。對於不同區域的空運恢復情況,民航局指出,去年台灣往返日韓、東南亞、中東、歐美的航班數,均已超越2019年疫情前,其中以美洲線增家最高,達27%,東南亞次之,增長14%。港澳與大陸地區配合兩岸政策與市場需求,分別恢復91%、51%。相較疫情前的2019年,去年日本航線航班成長約4%,但仔細觀察航線增長情況,日本部分機場因地勤能量不足,影響恢復速度,這也是後續可再努力成長的地方。 何淑萍表示,除了國籍業者,外籍業者也看好台灣市場,今年將會有新業者投入,也會開闢更多新航線,例如首次來台營運的中東業者阿提哈德航空將於9月新闢台北飛航阿布達比航線,美國聯合航空也規劃7月新闢高雄—東京—舊金山洲際航線。 展望今年發展,民航局樂觀評估,國際線運量,可望在今年恢復置疫情前水準,甚至有機會超越,預測運量將落於5,498萬人次至6,178萬人次之間。

Read More

陽明海運船舶布建強化航線營運優勢更環保運送服務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陽明海運董事會去年底核定展開船舶布建計畫,該公司重申其中長期事業發展計畫,強化核心航線營運優勢及提供全球客戶更環保運送服務之目標。 陽明海運指出,為維持營業競爭力與呼應氣候變遷行動,陽明海運針對營運船舶資源規劃,持續綜合國際環保法規發展趨勢、節能技術發展、市場潔淨能源取得能見度等重要因素審慎評估,以符合陽明海運強化核心航線營運優勢及提供全球客戶更環保運送服務之目標。 在切合陽明海運中長期事業發展計畫下,陽明海運於2024/12/20經董事會決議展開新世代船舶布建計畫,以取得至多十三艘八千 TEU至1.5 萬 TEU級全貨櫃船為範疇。 依據陽明海運造船計劃所作說明,本次應中長期業務穩健發展需要,陸續展開新世代節能船舶布建規畫,汰換現行營運中船齡超過廿年之5,500 TEU至6,500 TEU級距貨櫃船,強化核心航線營運優勢;另為呼應氣候變遷行動,新船布建將有助於陽明海運未來得自主配合法規與技術條件執行減碳規畫,透過綜合評估節能技術發展及市場潔淨能源取得之實務作為,落實逐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強化企業經營韌性、提供全球客戶更環保運送服務之目標。

Read More

臺北關查獲旅客攜帶活鰻線闖關出境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臺北關指出,今(114)年2月12日接獲內政部警政署航空警察局安全檢查大隊通報,發現有3名欲搭機前往香港之韓國籍旅客疑似企圖攜帶鰻線出境。經海關隨即派員詳查,於旅客託運行李內查獲以塑膠袋包裝並外覆保冰袋之鰻線,共計14萬2,680尾,企圖規避檢查闖關出境,違反海關緝私條例第39條規定,海關立即依法扣押該批鰻線,並移交農業部漁業署處置。 臺北關呼籲,鰻線、鰻苗、幼鰻係國內鰻魚養殖之重要資源,攸關產業發展甚鉅,旅客若私運上述貨物出境,將面臨沒入處分,請民眾切勿以身試法。未來,臺北關仍將持續加強聯合稽查,確保管制措施有效落實,防杜走私行為,共同維護鰻魚產業之永續發展。 臺北關也說明,經濟部96年10月30日經貿字09604605390號公告,每年11月1日至翌年3月31日為鰻線、鰻苗及幼鰻出口管制期間,期間內嚴禁出口。另財政部亦於102年2月6日台財關字第1021000300號令,明確訂定依海關緝私條例規定沒入之走私出口鰻苗(包括鰻線、鰻苗及幼鰻3種品項),應交農業部或其同意相關機構、機關、團體作為公共利益目的使用。為防範不肖業者走私,臺北關與相關執法機關緊密合作,透過風險控管與專案查緝,並設置24小時聯繫窗口,強化情報交流,全力防堵不法行為。

Read More

民航局分階段強化無人機管理協助產業發展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遙控無人機技術迅速進步,相關應用多元發展,交通部及民用航空局基於整體飛航安全考量,已於去年12月1日發布修正遙控無人機管理規則並分階段施行,在強化飛航安全、擴大人才培育的政策推動下,持續協助無人機產業發展。 根據民航局統計,已註冊的法人無人機已有登錄528型,註冊3萬8000餘架,25公斤以上檢驗合格的無人機422架,可進行活動申請的合格法人749家,飛航活動申請數量也呈現逐年攀升的趨勢,累計申請案件已有2萬3千餘件。此外,為利國人就近完成無人機學、術科測驗,民航局現已於全國各地設有24處學、術科測驗場地,每年考照人數約8,000人,有效之操作證已達22,589張。民航局亦製播術科測驗示範影片,供有意取得操作證者學習、參考,並持續推動無人機測驗業務與考官標準化作業,擇定適當地點開設無人機學、術科測驗場地,朝向「一縣市一考場」目標邁進。 有關無人機新制,民航局指出,為了讓業界與使用者能有適應時間,新制採分年分階段實施,第一階段是輔導期,首先是強化無人機證照加簽及屆期換發制度,藉此保持無人機操作人機基本知能與熟練程度;同時也將無人機「學習操作證」及「無人機註冊」之申請年齡由16歲下修為14歲,有利於無人機活動的進一步向下紮根與推廣教育。 第二階段則以完善法人發展為主,民航局與經濟部標檢局、數位發展部等各單位共同強化無人機機體產品安全,提昇我國製無人機各類應用與功能之市佔規模。其中,針對2至25公斤公開販售之無人機,今年12月1日起須完成民航局飛安型式檢驗之規定,因此,民航局已與合格實驗室建立檢驗量能,並將主動走訪國內無人機製造廠,協助業者瞭解檢驗審查規定,有效管控檢驗排程及輔導業者完成產品登錄。 民航局表示,今年12月1日以後,新上市遙控無人機應於符合規定下公開販售;116年12月1日以後,法人飛航活動時應全面使用經檢驗合格且完成登錄的無人機。民航局表示,配合遙控無人機法規之分階段施行,民航局將持續強化整體無人機之飛航安全,並協助擴大人才培育以及整體無人機產業發展;同時會同其他政府單位積極輔導、持續宣導各無人機利害關係人符合民航法規新制,期共同打造「合法的飛,安全的飛」的優質活動環境。

Read More

川普關稅2.0美國港口一月份進口櫃量創新紀錄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今年一月份美國港口進口貨櫃量創新紀錄,Descartes分析指出,隨著川普關稅2.0實施,美國進口商正面臨更高的成本,及呈現貿易政策緊張局勢相關風險、擾亂全球貿易格局。 Descartes數據顯示,2025年一月美國港口貨櫃進口量達到創紀錄的248.7萬TEU,較2022年一月超出21455TEU,主要是擔憂川普關稅2.0衝擊所造成。同時期美國從中國大陸進口櫃達99.8萬TEU,比前(十二)月顯著增長10.6%,達到,僅比2024年七月的102.3萬TEU紀錄低2.4%。與去(2024)年一月相比則增長10.2%,突顯美國對中國大陸進口強勁需求。 川普關稅2.0將導致全球貿易環境的不確定性加劇,增加業界對進口成本上升、供應鏈中斷和潛在經濟不穩定的擔憂。隨著貿易緊張局勢的升級,企業和消費者都可能面臨價格上漲和市場長期波動的風險。綜合因素表明,今(2025)年供應鏈可能會出現波動,導致航貿業因應不可預測的環境帶來挑戰。 有待觀察的是,美西兩大貨櫃港洛杉磯與長堤港一月份進口櫃量達七年來最高水準,其中長堤港去年全年由前年的380.43萬TEU衝高至472.95萬TEU,上(一)月更以以47.16萬TEU比去年同月激增45%,川普關稅2.0全面實施之後各港櫃量波動均將受到影響。

Read More

去年我自由貿易港區價量齊揚貿易量低於疫前水準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交通部統計顯示,去(113)年我自由貿易港區價量齊揚,惟貿易量仍低於疫前水準。 統計指出,去年我海空自由貿易港區貿易量達634.2萬噸,較前(112)年度大增33.8%,但較疫前曾達七百噸甚至近一千四百萬噸水準仍有所不及。 去年各港自貿港區貨量依序比較如下:台中503.1萬噸(+39.69%)、高雄101.2萬噸(+18.96%)、台北25.6萬噸(+4.46%)、桃園空港3.4萬噸(+27.45%)及基隆四千噸(-8.58%),其中排名第一的台中港在105年曾達1180.5萬噸高峰。

Read More

ONE調高財測全年度淨利可望達40億美元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總部位於新加坡的Ocean Network Express(ONE)公佈其截至2024年12月第三季財報及調高全年度財測,本(2025年一至三月)季可望再賺十億美元,2024全年度淨利將達40億美元。 ONE第三季總收入達48.46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成長率高達44%,淨利則達11.56億美元,全年的業績預測進行上調,ONE將淨利預期從之前(2024年10月31日)宣佈30.95億美元,修訂為更為樂觀的40.34億美元。 ONE首席執行長Jeremy Nixon認為,儘管地緣政治和地區經濟的不確定性有所增加,但貨櫃航運的整體商業環境仍然保持著積極態勢。他預計農曆新年過後,貨運量將相對較快地恢復。 ONE在分析業績增長的原因時指出,儘管東岸和墨西哥灣港口的勞工談判帶來了一定的擔憂,但整體而言,亞洲與北美之間的貿易往來在強勁的消費支出推動下,實現穩定且順暢的貨物流動。此外,亞歐貿易也呈現出強勁態勢,這進一步支撐ONE的業績增長。

Read More

春節因素影響大陸一月份CPI漲幅擴大 PPI趨降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中共統計局發布一月份數據指出,受春節因素影響,中國大陸當月年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漲幅擴大, 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則趨降。 中共統計局報告指出,上(一)月份受春節因素影響, CPI漲幅擴大,由前(十二)月的0.1%擴大至0.5%,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連續第四個月回升。 服務和食品價格上漲是影響CPI由平轉漲的主要因素。服務價格上漲0.9%,漲幅比前月擴大0.8個百分點,春節期間出行和文娛消費需求大幅增加,飛機票、交通工具租賃費、旅遊、電影及演出票價格分別上漲27.8%、16.0%、11.6%和9.6%;食品中,春節因素疊加氣溫下降影響,鮮菜、鮮果和水產品價格分別上漲5.9%、3.3%和2.7%。此外,受國際黃金和原油價格上漲影響,國內金飾品和汽油價格分別上漲3%和2.5%。 PPI方面,一月份受春節假日等因素影響,工業生產處於淡季,春節期間煤炭供應保障有力,電廠存煤較為充足,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價格下降2.2%。受假日及低溫天氣等因素影響,房地產、基建專案部分停工,建材等需求有所回落,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價格下降0.9%,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價格下降0.6%。受國際有色金屬價格波動傳導影響,國內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價格下降0.4%。國際原油價格上行,帶動國內石油相關行業價格上漲,其中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價格上漲4.5%,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價格上漲1.0%。裝備製造業中,電腦整機製造價格下降0.7%,鋰離子電池製造價格下降0.6%;飛機製造價格上漲1.1%,汽柴油車整車製造價格上漲0.8%,光伏設備及元器件製造價格上漲0.5%。消費品製造業中,農副食品加工業價格下降0.5%,紡織業價格下降0.4%;文教工美體育和娛樂用品製造業價格上漲0.3%,造紙和紙製品業價格上漲0.2%。 分行業看,有色金屬礦采選業價格上漲18.9%,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價格上漲9.3%,文教工美體育和娛樂用品製造業價格上漲6.7%。價格下降的行業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下降10.7%,煤炭開採和洗選業下降10.1%,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下降6.2%,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下降4.0%,汽車製造業下降3.1%,非金屬礦物製品業下降3.0%,電腦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下降1.8%,紡織業下降1.7%,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下降1.6%,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下降1.3%,上述十個行業合計影響PPI下降約2.11個百分點,超過總降幅的九成。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