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大罷免如火如荼,院際調解真心誠意?

民進黨實質掌握總統府和五院中的四院,只要賴主席約束民進黨,並與在野黨誠心協商,又何勞賴總統院際調解?(取自總統府網站) 春節期間所謂「民團」推動的罷免連署並沒有放假,近日隨著多件針對各地國民黨立委的罷免連署書送達中選會,大罷免已然正式啟動;這不僅製造社會紛擾,也會使政局更加動盪,對於一再宣示希望促成朝野和解、全民團結的賴清德總統,不啻為一大諷刺。就在大罷免如火如荼之際,總統府卻宣布賴總統要行使院際調解權,不免令人質疑這是真心誠意?還是惺惺作態? 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今年一月四日就揚言,民進黨不僅要罷免立法院正副院長,還要把國民黨四十一席區域立委全罷掉;當時民進黨秘書長林右昌回應,黨內並未主導,民進黨尊重黨團成員;但現在新任總統上任不到一年就談罷免,變成全面對抗,「我們行政院怎麼辦?接下來的執政怎麼辦?」隨後,賴清德在民進黨中常會又數度表示,罷免是公民自主發起的行動,應完全尊重,「政黨不應也不宜介入」。 顯而易見,至少在表面上,當時賴清德和民進黨中央對於大罷免是持保留態度,並不樂見民進黨積極介入。然而,柯建銘卻在一月十七日宣告,民進黨公職全體投入二月以後的大罷免,並下令「全黨動起來」,未來每個立委選區,民進黨都設罷免站,要讓四十一位國民黨立委「接受民意審判」;多名民進黨立委也配合所謂的「公民團體」,積極推動大罷免。 為什麼柯建銘敢於無視賴清德和黨中央的主張?合理判斷只有三種可能。其一是賴清德在民進黨內已經面臨強力挑戰,既無法駕馭柯建銘,對黨籍立委也未能完全掌控。其二是柯建銘跟賴清德,一人扮黑臉,一人扮白臉,民進黨表面上不公開推動,實質上暗中主導。其三則是民進黨採取「且戰且走」的策略,視社會反應再決定未來行動,賴清德保留決策彈性空間。 不管是哪種可能,柯建銘固然必須為民進黨發動大罷免的成敗負起全責,賴清德身為黨主席也無法規避責任。因為賴清德以總統身分若真想朝野和解,卻又以黨主席身分放任柯建銘搞罷免,無異顯示柯建銘不但沒有把總統放在眼裡,而且黨主席的權威也還不如黨團總召;同樣的,賴清德若是跟柯建銘唱雙簧,或是暫時觀望,也證明他對朝野僵局已經束手無策,只能期望靠老柯發動大罷免手段來改變國會結構! 事實上,從近期兩個民調來看,反對大罷免的民眾都遠高於支持者。立法院記者聯誼會公布本屆立委一年表現,總評鑑最佳十二人中,國民黨九人,民進黨二人,民眾黨一人;其中不論媒體問政表現、基本問政數據或媒體公關表現評價,國民黨立委也都完勝民進黨立委。顯然,大罷免既缺乏正當性、合理性,更完全沒有必要性。 尤其是,柯建銘發動大罷免的藉口是藍白兩黨去年十二月二十日聯手通過選罷法、憲訴法、財劃法三法修正案,以及總預算遭到大幅凍刪;但柯建銘日前親口爆料,去年一月十五日民進黨就準備等待一年後,今年二月一日馬上罷免。換言之,柯建銘根本就是為民進黨大罷免找藉口! 質言之,朝野尖銳對立的癥結在於民進黨始終不願面對朝小野大的現實,接連在立法院的兩個會期不斷提出覆議、釋憲,還硬掰藉口執意推動大罷免;而事實上,民進黨又實質掌握總統府和五院中的四院,只要賴主席約束民進黨,並與在野黨誠心協商,又何勞賴總統院際調解?

Read More

〈 府城廣角鏡 〉DeepSeek突圍 如何驗證莉娜.汗警告(上)

OpenAI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市場占有率已超過70%,成為無可爭議的行業領導者。圖為OpenAI執行長阿特曼。(路透) ■蔡鎤銘 一月二十七日,輝達(NVIDIA)股價單日暴跌百分之十七,引發市場廣泛關注。這一事件再次凸顯了科技行業的波動性,以及巨頭企業在市場中的主導地位。與此同時,中國人工智慧新創公司 「深度求索」(DeepSeek)的崛起及其與OpenAI 的競爭,也讓人們重新審視科技巨頭壟斷對市場競爭和創新的影響。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主席莉娜‧汗(Lina Khan)長期以來強調,科技巨頭的壟斷行為不僅損害市場競爭,還會扼殺創新。 本文將通過分析DeepSeek的發展歷程、目擊受害者的說法以及相關數據,探討科技巨頭壟斷對市場和創新的影響,並提出政策建議與未來展望。 科技巨頭的壟斷現狀 根據美國經濟學家的研究,過去十年中,科技行業的市場集中度顯著提升。以OpenAI為例,該公司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市場占有率已超過百分之七十,成為無可爭議的行業領導者。這種高度的市場集中度不僅限制了其他競爭者的進入,還使得OpenAI能夠通過壟斷地位操控市場價格和技術標準。例如,OpenAI的GPT系列模型已成為業界標準,許多中小型企業不得不依賴其技術,並支付高昂的授權費用。 莉娜‧汗在其多篇論文中指出,科技巨頭的壟斷行為會導致創新受阻。DeepSeek的創始人之一梁文鋒在接受採訪時表示,OpenAI的壟斷地位使得他們在獲取數據和技術資源時面臨巨大困難。這種不公平的競爭環境不僅限制了DeepSeek的發展,還使得整個行業的創新速度放緩。根據市場研究機構的數據,二0二二年全球人工智慧領域的初創公司數量較二0一八年下降了百分之十五,這與科技巨頭的壟斷行為有直接關聯。 DeepSeek的崛起與挑戰 儘管面臨重重困難,DeepSeek仍然在人工智慧領域取得了顯著的創新突破。該公司開發的新型深度學習算法,不僅在準確性和效率上超越了OpenAI的產品,還在多個國際比賽中獲得了優異成績。例如,在二0二三年的國際機器學習大會(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Learning, ICML)上,DeepSeek的算法在圖像識別和自然語言處理兩項任務中均取得了第一名。這些成就顯示,即使在壟斷環境下,創新仍然有可能發生,但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資源。 然而,DeepSeek的崛起並非一帆風順。多位目擊受害者表示,OpenAI的壟斷行為對他們的業務造成了嚴重影響。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創業者表示,由於OpenAI控制了大部份的市場資源,他們在開發新產品時不得不支付高昂的技術使用費,這使得他們的產品在市場上缺乏競爭力。另一位受害者則表示,OpenAI的壟斷地位使得他們在獲取投資時面臨更大的困難,投資者更傾向於支持已經占據市場主導地位的公司。根據一份調查報告,二0二三年有超過百分之六十的投資者表示,他們更願意投資於已經具有市場優勢的科技巨頭,而非初創企業。 (作者為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本文為國戰會授權刊登)

Read More

<開講>政府禁用DeepSeek思維與執行盲點

張競 去年12月26日中國大陸人工智能新創企業DeepSeek推出最新人工智能模型「DeepSeek-V3」,當時已受到市場關注;隨後在今年1月20日又再推出「DeepSeek-R1」人工智能程式,隨即因其性能能夠符合市場需求,相對收費低廉,再加上後續公布研發成本遠低於同級資訊商品,並且所用期程極短,因此不但吸引眾多資訊產品消費者下載,更讓相關業為之震撼;後續效應甚至衝擊到金融資本市場,獲得全球矚目。   但是隨之而來負面效應亦隨後浮現,除業界各項質疑與批評外,美國政府亦毫不保留表達對此存有國家安全疑慮,美國海軍更是迅速果斷發布使用禁令;同時亦有多個美國聯邦政府部會與機構考慮跟進。 而我國數位發展部亦基於國家資通安全考量,針對DeepSeek人工智能產品發布特別警示,要求公務機關與關鍵基礎設施等應限制使用相關產品,更嚴禁透過此等存有資安疑慮產品,傳送使用者數據資料,產生危害國家資通安全疑慮或風險。 其實依據《行政院及所屬機關(構)使用生成式AI參考指引》,早就規範公務部門業務承辦人不得向生成式人工智能產品,提供任何涉及公務應保密、個人及未經機關(構)同意公開之資訊,亦不得向同類資訊產品,提出可能涉及機密業務或個人資料問題,導致任何資通安全風險。 同時再按照行政院民國108年所公布實施《各機關對危害國家資通安全產品限制使用原則》規範內容,政府確實已經明確要求中央與地方機關(構)、公立學校、公營事業以及行政法人,再加上自行或委外營運提供公眾活動或使用之場地內,不得使用任何足以危害國家資通安全之資訊產品。 但是由於數位發展部在宣布公務部門嚴禁使用DeepSeek人工智能產品時,又刻意強調係考量DeepSeek人工智能產品產製國為中國大陸,其於網路運作過程涉及跨境傳輸,同時存在資訊外洩等資通安全疑慮與風險,因此將其定位為可能危害國家資通安全產品,所以宣布此項禁令。不過依據前述說法,政府禁用DeepSeek人工智能產品,在思維縝密與合理執行上,確實存在諸多盲點,在此逐項說明如後,祈請各方先進不吝指正。 首先必須指出,假若僅因DeepSeek人工智能產品產製國為中國大陸,就認定其具有資通安全風險,就目前兩岸關係如此惡化,再遵循綠營執政基調,政治正確毋庸置疑。 但衡情論理,公務部門不論未來使用任何國家所產製生成式人工智能產品時,只要是提供涉及公務應保密,同時未經授權同意可公開資訊,或是提出任何涉及業務機密之問題,就資通安全風險評估準據來說,風險其實根本就差不多。 此因只要提供資訊或提出問題,最後資訊會流向何方,幾乎都是毫無任何管控可言;絕對沒有說是使用中國大陸以外其他國家所產製同類資訊產品,資通安全風險就會降低。 其次就是數位發展部所提考量「跨境傳輸」,這更是掩耳盜鈴自欺欺人說法;我國公務機關透過網路與他國對口合作單位交換資料,根本就是家常便飯;特別是交通海運、飛行航班、氣象通報等涉及關鍵基礎設施運作所需資訊,項目繁多資訊龐大,而且我國政府機關經常使用他國資料庫與政府官方網站查閱資料,又與駐外館處保持經常性公務資訊交換作業,跨境傳輸在資訊作業與網際空間運作來說,根本就是司空見慣。 誠然就目前來說,確實是有些國家政府機關要求資訊服務企業,在其境內提供服營運過程所獲資訊,必須存儲於其境內,不得送出境外。但就實務來說,只要資料上載至網路,經過傳輸並加以處理後,其實就已經是很難堅稱此等資料仍然可以維持在「境內」;正因如此,美國商務部執行輸出管制作業,在定義「出口」時,就認定資料、數據與圖像等資訊,只要被上載至開放性網路,就必須被認定已經出口離境,也就是這個道理。 再者就要提醒,所有DeepSeek人工智能產品使用者,在使用前都要下載並完成登錄註冊,實際使用時不論傳輸資料數據或是提出問題,在網際空間活動,凡是走過就會留下足跡,吾人必須先要質疑公務機關利用防護軟體,阻斷公務機關資訊系統用戶與DeepSeek人工智能產品主機連線,讓使用者不能下載程式捷徑建立使用帳號,或是無法上傳資料,甚至留下違規使用網路連線記錄,難道是數位發展部無法克服難題嗎? 吾人更要質疑,DeepSeek人工智能產品是以開源模式運作,相較於其他同類產品,其運作透明度更高,難道數位發展部各個部門專家無法透過審視其軟體程式,找出維護我國公務機關在使用該產品時,能夠保護我國數據資料應對策略?難道發展點麵線程式時,就已經將數位發展部專家群腦汁燒乾,所以面對挑戰僅能靠禁止使用這招推脱結案嗎? 此外吾人必須認真質疑數位發展部,目前發布DeepSeek人工智能產品使用禁令,為何僅針對公務機關,但卻對私營企業、社會團體與個人用戶避而不提亦無任何提示?資通安全若有風險,對任何人都有有可能產生傷害,難道數位發展部服務與關切對象僅限於公務機關,其他使用者權益都可以坐視不顧嗎?爾俸爾祿民脂民膏,數位發展部豈能毫無立場? 最後吾人必須懷疑數位發展部在此時發布禁令,究竟是論是非?還是在講利害呢?DeepSeek人工智能產品問世已有相當時間,要是存在風險,數位發展部老早就該發布禁令,而不是要等到美國政府宣布禁令,我國數位發展部才搶著跟進,這種根本是在選邊站對政治表態效忠,而不是真正依據資通風險評估所作出判斷與結論。 數位發展部在理論上應該是國家行政體系內最能夠以專業掛帥,並以技術服人之政務機關,但就以處理與發布公務機關使用DeepSeek人工智能產品禁令來看,在思維縝密與合理執行上,確實存在太多可議盲點,值得社會各界關注檢討其合理性。 (作者為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本文為菱傳媒授權刊登https://rwnews.tw/article.php?news=19297)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Read More

〈社論〉台灣民主價值不斷遭受民粹嚴重侵蝕!

女星大S不幸在日本過世,她的粉絲們皆感錯愕、悲傷。(中央社,資料照) 正當春節歡樂氣氛還洋溢著,女星大S不幸在日本過世,她的粉絲們皆感錯愕、悲傷;不料,網路上竟傳出大S的噩耗是為了掩蓋大罷免的新聞。無獨有偶,連鎖咖啡店路易莎婉拒「民團」占用該店桌椅進行罷免連署,竟然也遭到青鳥出征、威脅。這兩件事看似各有其因,但都反映著台灣的民主價值正遭到民粹不斷地嚴重侵蝕。 民主與民粹之間往往沒有明確的界線,學術界大致上認為民粹是批判菁英、反多元主義的表現;而民粹的主張雖然可能符合某些人的利益,卻可能違反整體的公眾利益。民粹主義者可能使用溫和的行動,但也會採取激烈、乃至於暴力的手段,甚至反噬民主本身。近年來全球再度颳起民粹風,二0一六年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侯賽因就直指,歐美民粹煽動者和政治幻想家使用謊言、真假混淆的操作和販賣恐懼等政治手腕。 民粹在台灣也存在已久,二00四年中研院院士勞思光、侯孝賢、南方朔等三十多位學者、藝文界人士、政治評論者就發起過「民主深化還是民粹極權宣言連署」,宣言中就憂心台灣「在一次次過度的民粹式社會動員之下,謊言被合理化、欺詐被正義化、操弄被允許、言論被箝制,一切可資運用的資源,無論合法不合法、道德不道德,都可以成為選戰工具,導致『公義淪喪、民主蒙塵』」。此一活動已過去了二十多年,但民粹在台灣不但沒有銷聲收斂,反而變本加厲。 就台灣的處境而言,中共當局確實危及中華民國的存在,但實踐證明兩岸也可以相互尊重、和平相處、緩解歧見、求同尊異。但另一方面,在台灣外部、內部製造敵人,再將外部敵人與所謂的「內部敵人」合而為一,卻有利於某些政治力量攫取、凝聚選票;這些政治力量利用民粹手段爭取他們集體或個人的政治、經濟利益,但台灣的最高利益卻未必是他們追求的目標。 即以近期在台灣發生的事例而言。大S平時鮮少涉及政治立場表態,甚至曾因將戴資穎稱呼為「國手」而遭到大陸網民攻擊。但她過世之後台灣民粹竟說她是中共「趁大S去日本的時候進行(病毒)實驗,同時跟藍白打配合轉移台灣罷免焦點」、宣布大S噩耗的時間點是「故意挑在曹興誠大罷免記者會」。這種危言聳聽、無中生有的謊言就是企圖將外部敵人與自己製造的內部敵人合而為一,目的則是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 類似的案例還包括,去年底所謂網紅八炯指稱有十萬台灣人持有「中國身分證」,陸委會、內政部聞此訊息如獲至寶,大張旗鼓說要嚴查,結果二月五日內政部長劉世芳受訪時坦承只有三十多人遭到約談。網紅鼓動、民進黨政府極力配合,一搭一唱把「反中」民粹唱得震天價響! 路易莎的案例,則是民粹奉行者「逆我者出征」的典型。試問,路易莎能以政治顏色挑選消費者嗎?店家想要保持一個政治清靜的經營環境,又何錯之有?更令人遺憾的是,遭到所謂罷免「民團」出征的還不只路易莎,彰化溪州夜市、基隆夜市也相繼傳出因為婉拒罷免而遭青鳥出征。麥卡錫主義恐怖幽靈,隱然飄盪在台灣上空! 所謂「上之所好,下必甚焉」,賴清德可以硬掰兩岸直航台灣會被阿共「木馬屠城」,柯建銘可以凡事都把在野黨打成賣台集團、與中共串謀,綠營上下忙著拉高兩岸、朝野仇恨值,台灣民主價值也必將繼續被民粹不斷侵蝕了!

Read More

〈社論〉全球經貿亂流,台灣沒有低估風險本錢

倘若在未來一個月內美國與加、墨未能達成協議,川普可能還是會揮下加徵關稅大刀。(路透,資料照) 包括農曆春節期間,近期全球經貿環境猶如坐雲霄飛車般地忽起忽落:美國對加拿大、墨西哥加徵百分之二十五關稅喊停,緊張情勢急轉直下;但美國對中國大陸加徵百分之十關稅於四日正式生效,北京當局隨即祭出反制措施,貿易戰進入新一回合;再者,川普對歐盟、台灣等「民主價值」重要經貿夥伴,也在摩拳擦掌。在此全球經貿亂流當中,台灣沒有低估風險的本錢。 從川普的行事風格來看,加徵關稅等經貿手段,是他爭取美國各個面向利益的武器。首先,單就經貿因素而言,只要是對美國存在鉅額貿易順差的經濟體,無論是美國的貿易夥伴或競爭對手,川普都沒打算放過;對於美國的「民主價值」夥伴,拜登抱持相對友善的態度,川普卻仍是磨刀霍霍。其次,他對加拿大、墨西哥、中國大陸的加徵關稅政策,主要考量除了經貿利益之外,還包括芬太尼、邊境管制等議題。 其三,川普爭取對巴拿馬運河的控制權,除了經貿利益考量外,還試圖削弱中國大陸在中南美洲的外交影響力。其四,對於傳統的國安議題,川普二‧0依舊緊抓不放,同樣也運用經貿武器爭取美國最大利益,包括AI、半導體、資安、能源等等攸關美國戰略利益的商品。 再進一步觀察,由於川普關注的美國利益層面廣泛,而且幾乎都可透過經貿手段爭取美國的最大利益,再加上川普又企圖恢復「美國製造」榮景;因此,無論是否被川普點名加徵關稅,但川普經貿手段的效應卻遍及全球主要經濟體。例如美國對中國大陸加徵關稅,日本就擔心受到連帶打擊;南韓媒體分析,一旦美國對加拿大、墨西哥、中國大陸加徵關稅全面實施,引爆的全球貿易戰將導致南韓出口減少四百四十八億美元,大約為去年南韓出口總額的百分之六點五。 儘管美國暫緩對加拿大、墨西哥加徵百分之二十五關稅,全球貿易戰引信看似暫時拆除,但風險值卻仍然存在,畢竟美國對大陸的加徵關稅措施已然啟動,而且由於大陸祭出反制,原本傳出四日川普可能與習近平的對話宣告取消。再者,指向加、墨的關稅大刀還是操之在美國之手,倘若在未來一個月內美國與加、墨未能達成協議,川普可能還是會揮下這把大刀。況且,二日川普還斬釘截鐵的表示,「一定」會對歐盟加徵關稅。質言之,全球貿易戰仍然山雨欲來。 對台灣而言,千萬不可憑仗所謂「民主價值」就低估川普二‧0帶來的經貿風險,畢竟連歐盟都進入川普的加徵關稅黑名單。何況,近十年台灣對美國商品貿易順差三級跳,二0一五年為六十點八六億美元,去年已達六百四十八點八二億美元,較前年增幅高達百分之八十二,更是二0一五年的九倍,很難期待會逃過川普的眼睛。 尤其是,川普對台灣「偷走」美國的晶片生意始終難以釋懷,揚言對台灣銷往美國晶片加徵百分之百關稅,而去年台灣對美出口將近七成是資通科技相關產品,無論是美國對台灣晶片加徵高關稅,抑或台廠大舉前往美國或第三地投資設廠,都免不了對台灣造成衝擊。台灣與南韓的產業結構高度相似,南韓媒體擔心一旦全球貿易戰開打對南韓造成的負面效應,頗值得台灣參酌。 更必須注意的是,台灣的FTA覆蓋率遠遠不及南韓,還面臨兩岸經貿挑戰,分散市場能力恐弱於南韓,台灣比南韓更應繃緊神經。

Read More

〈社論〉美陸外長首度過招,台海風險仍高!

從新聞稿內容重點不同即可知道,王毅和盧比歐通話雙方仍有不小歧見亟待克服。(路透) 川普在二度就任美國總統前曾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彼此似乎有意減緩摩擦、降低衝突風險;就在今年農曆春節前夕,美國國務卿盧比歐也和中國大陸外交部長王毅通話,針對印太區域議題交換意見。盧、王通話過程中,雙方各有堅持,也表達化解歧見的意願,但事後的新聞稿內容歧異甚大,尤其涉及台海議題的各自表述更令人難以探究真相,不容台灣輕忽。 根據美國國務院公布的新聞稿,盧比歐的談話著重在關切大陸對台海及南海地區的脅迫行為,重申「川普政府將追求促進美國利益,並以美國人民為優先的美中關係,並強調美國對區域盟友的承諾」。這是盧比歐在與他國外長談話中,首次放入「促進美國利益、以人民為優先」的字句,顯見川普政府已將中國大陸視為最重要的競爭對手。值得注意的是,盧比歐至今仍在大陸制裁名單內,屆時要如何與他交手,將考驗北京。 大陸外交部的新聞稿就把重點聚焦在台海問題,重申「台灣是中國領土一部份」,還要求美方應遵循美陸三公報的「一個中國政策」,「不能背信棄義」。陸方新聞稿還提及,王毅向盧比歐說「希望你好自為之,為中美兩國人民的未來,為世界的和平與穩定發揮建設性作用」,盧比歐則說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希望台灣問題以海峽兩岸都能接受的方式得到和平解決」。 由於台灣議題方面只有大陸官方說詞,美國國務院並未多做解釋,特別是王毅是否真的向盧比歐脫口而出「好自為之」,抑或是翻譯落差,恐怕只有兩位當事人知道。不過,既然盧比歐提到「美國優先」,王毅就用這段強硬措辭作為回應也不足為奇。實際上,盧比歐雖然認為「好自為之」是陸方在翻譯上「耍花招」,但也表示談話時透過翻譯他沒有聽到任何讓他覺得過份的話;盧比歐沒有在這個各說各話上多糾結,應是將他最關心的焦點放在為美國爭取最大利益。 盧比歐著重於傳達川普政府外交政策的優先順序與使命,目的是要「讓美國更安全、更強大及更繁榮」,並把首要任務擺在維護其全球領導地位及盟國關係。持平而論,盧比歐的發言沒有跳脫川普的「美國優先」基調,就是把美國的外交政策重心轉向,著重在貿易和邊境管制等相關問題,以務實政策與各國促進重要國家利益。 「好自為之」是極為嚴厲的外交辭令,意味著北京對特定人士的強烈不滿。此一用語和王毅的前任楊潔箎在二0二一年三月的阿拉斯加會談裡,用「美國沒有資格居高臨下同中國說話」及「中國人不吃這一套」等詞句指責新上任的拜登政府一樣,皆有給對方下馬威的特殊外交意義。 很顯然,美陸都有自己的外交議程及目標,也把彼此當成最具威脅的競爭對手,「川習通話」與「盧王通話」應是雙邊過招的起手式,未來勢將隨著貿易戰、關稅、區域安全及其他國際議題而起伏變化。從新聞稿內容重點不同即可知道,雙方仍有不小歧見亟待克服。 台灣民眾無須過度擔憂川普政府是否打台灣牌,畢竟維持台海和平穩定才符合美國的印太區域利益。不過,賴清德政府在自誇台美互動良好的同時,也不能忽略當前情勢與過去四年已有極大差異,切莫再以「台美關係堅若磐石」自我麻醉;務實看待大國博弈對台海影響,也應逐步消弭兩岸分歧,讓台海免於美陸競爭的波及。

Read More

〈社論〉兩岸看似釋出善意,旅遊業春燕來了?

  陸委會主委邱垂正指出,針對陸方表示將於近期開放滬閩陸客來台旅遊,兩岸可儘速透過觀光「小兩會」進行溝通並作好妥善安排。(陸委會提供) 春節前,中國大陸文化旅遊部宣布,將恢復上海及福建居民赴台團客旅遊,陸委會主委邱垂正昨天也在台商春節活動提到,兩岸可儘速透過觀光「小兩會」進行溝通並作好妥善安排。儘管兩岸當局都看似釋出善意,但倘若皆仍以政治掛帥,所謂「釋出善意」恐怕仍將口惠而實不至。 蔡英文政府以防堵新冠疫情為由,片面決定禁止大陸旅客來台,至今三年多多少台灣旅遊從業人員及其家庭受到拖累?即便各國開始邊境解封、逐步恢復外國旅遊及航班等,民進黨就是鐵了心,寧願灑大錢補助東南亞遊客,就是不願開放大陸旅客來台,觀光產業還是等不到春燕,而交通部誇口千萬來台旅遊人次也淪為政治笑話。 從陸委會針對陸方恢復滬閩兩地居民來台團遊的矛盾發言,國人就可知道,民進黨政府其實並沒有打算開放陸客團的決心。春節前後陸委會都表示,歡迎陸客來台旅遊,但希望陸方能儘速循小兩會(台灣的台旅會及大陸的海旅會)管道,「溝通旅遊安全、品質、穩定性等議題,以利未來恢復旅遊交流一事能順利執行」。這番話根本就是制式的官腔說法,好像歡迎大陸的決定,卻又擺譜要求對方配合其政治操作。 很顯然,賴政府就是想營造兩岸無須政治基礎就有官方往來的假象,並吹噓「沒九二共識、我也能推進兩岸官方接觸」的大內宣以蒙蔽國人、意圖混淆視聽。台灣海峽兩岸旅行發展協會理事長蕭博仁就指出,既然對岸已決定開放,陸委會不該又卡關(例如要求小兩會談判),他建議政府「先直接開放,邊走邊談」。 自新冠疫情解封,兩岸逐步恢復往來後,觀光旅遊是至關重要的一塊拼圖,民間業者早已等不及政府的推託阻撓。事實上,早有旅行社以化整為零的招團方式,透過自由行到大陸定點集合組團。然而,這種非正規的作法風險極高,遊客很難爭取正常權益保障,卻成了業者生存的重要支柱,而正是民進黨政府的不作為,才促使旅遊業者打這種擦邊球。 從實務面看,政府並未限縮國人不得去任何國家及地區旅遊,唯獨中國大陸例外,可見得這種政策決定就是有意為之的政治操作!先前中國大陸開放福建居民到金馬地區旅遊的決定,賴政府並未禁止、卻任由側翼網軍攻擊為統戰,現在又試圖阻撓陸方擴大到台灣旅遊的決定,這樣的決策過程不僅被動消極,更丟失了兩岸話語權。 誠如台北市長蔣萬安在兩岸「雙城論壇」所言,大家要對台灣的民主韌性有信心,在越緊張、越困難的時候,兩岸越需要溝通!民共兩黨都有主導兩岸互動走向的高度意願,就看彼此如何出手。賴總統一再說支持健康有序的兩岸交流,國人卻遲遲未見政府有任何積極作為;反之,習近平反覆強調推進兩岸融合,但其強硬言行卻屢遭台灣人民反彈。兩岸當局主觀意念與客觀現實相矛盾,正是當前兩岸關係陷入僵局的關鍵。 觀光產業是諸多國家重要財政來源,台灣想扭轉多年以來的觀光人次逆差,就不可能對陸客團視而不見;更何況,越多民間交流,就更能降低兩岸衝突風險,對中共當局的非和平手段更能產生牽制作用。賴政府何不積極回應、落實善意,主動全面開放兩岸旅遊,讓更多大陸居民親身體驗台灣的民主自由?這豈不比建軍備戰更能化解敵意,進而奠定互信基礎?

Read More

〈 府城廣角鏡 〉美商示警!台灣能源危機惡化,政府還在畫大餅?

高達82%在台美商對台灣未來的能源供應深表憂心。圖為核三廠。(中央社,資料照) 李貴敏 在台美國商會(AmCham Taiwan)日前發布《二0二五年商業氣候調查報告》顯示,高達百分之八十二在台美商對台灣未來的能源供應深表憂心,較去年增加十三個百分點,也顯示企業界對政府能源政策的不滿情緒日益加深。另有百分之七十八的受訪會員非常關心綠能供應問題,百分之五十二認為政府應將能源供應列為首要政策目標。然而,政府遲至如今仍未提出具體方案。更有百分之七十七的受訪會員對台灣電網韌性憂心忡忡,凡此種種也反映出能源問題已成為影響投資環境的重大風險。 因此,賴清德總統雖然頻頻強調將台灣打造成「人工智慧之島」。殊不知,AI產業對能源的需求驚人。國際能源總署(IEA)就曾指出,訓練一個如OpenAI GPT-3的語言模型,所需電力高達一百三十萬度,約等同一百三十個美國家庭一年的用電量。隨著AI技術需求激增,未來幾年AI運算的耗電量將進一步攀升,台灣再繼續錯誤的能源政策,電力供應如何能同步跟上科技和時代的腳步? 何況,經濟部統計數據也自承,二0二三年至二0二八年,AI相關用電需求將從二十四萬瓩暴增至兩百二十四萬瓩,成長八倍。這些還沒包括輝達(NVIDIA)等國際大廠來台設立資料中心,或是台灣發展生成式AI所需的龐大電力。足見,台灣錯誤的能源政策和供電不僅導致跳電、限電連連,也重挫台灣作為科技重鎮的國際競爭力。 令人錯愕的是,民進黨政府不僅不思改進或提出應對措施,竟還罔顧事實聲稱,即使輝達來台設立資料中心需要一百億度綠電,政府也能提供。豈不知台電歷年數據明白顯示,綠能發電量雖逐步增加,但整體供應量仍然有限,完全無法滿足產業需求。更別提台電董事長曾文生就曾表示,北部地區電網已接近極限,根本無法核准設立新的大型數據中心。這些矛盾的言論,只凸顯政府的能源政策根本缺乏可行性。 事實上,美國商會的報告年年警告能源供應問題,並多次建議政府改善,但執政黨始終無動於衷,還年復一年地「打高空」,毫無實質作為。也因此,台灣的電力問題不僅未見改善,企業界的焦慮卻與日俱增。政府繼續畫大餅,外行的官員們難不成以為企業就必須無條件相信這些空話? 反觀國際大國早已採取積極行動因應,以確保產業發展與能源供應並行。以日本為例,其在二0二四年十二月公布的《基本能源計畫》修正草案中,預測隨著AI技術推動半導體工廠與資料中心擴展,到二0四0年日本電力需求將增至一點一至一點二兆度,比目前增加百分之二十。為此,日本政府也擴大核能與再生能源的發展,以便確保高科技產業不受能源短缺影響。 民進黨政府若不立即調整能源政策,缺電問題將持續惡化,產業發展恐怕難以為繼。雖然,外僑商會已連年示警,但政府除了口號外,什麼也沒解決!即便筆者屢次提醒,但政府始終選擇忽視。試問,當台灣企業面臨電力危機,無法取得穩定供電下,再怎麼高喊推動高耗電的AI與半導體產業,也無法完成! 能源問題不僅影響產業發展,更攸關台灣經濟的長遠穩定。若政府繼續無視現實,執意以政治意識形態凌駕經濟發展,企業的信心終將崩潰而被迫外移。屆時,這些不專業的無良官員又如何彌補台灣因其政策錯誤導致的損失? 美國商會的報告已經敲響警鐘,百分之八十二的企業對能源供應表示擔憂,可不是危言聳聽,而是政府長期忽視問題的結果。台灣的能源政策不能再繼續拖延,否則終將付出慘痛的代價,而台灣的經濟榮景也可能劃下句點,成為過去式! (作者為金典律師事務所創辦人。本文為優傳媒授權刊登)

Read More

〈社論〉金蛇瑞舞,祈願健康、豐收照拂人間!

金蛇報喜、蛇舞春風、靈蛇獻瑞,意涵著健康與豐收,祈願健康、豐收照拂人間!(中央社) 甲辰龍年即將遠颺,乙巳蛇年就要降臨人間。雖說,在十二生肖當中,蛇是一種不太討喜的動物,「龍蛇雜處」也對龍蛇暗藏褒貶;但「畫蛇添足」卻頗有龍蛇同源的意味,在中國古老傳說中,蛇五百年化為蛟,蛟千年又化為龍,也寓意著龍是蛇的升級版,所以蛇又被稱為小龍。既然如此,就先祝福大家小龍年「靈蛇出洞,好運亨通」、「蛇舞春風,心想事成」! 儘管蛇是十二生肖中的遭嫌一族,但歷史上屬蛇的名人倒也不少,楚霸王項羽、漢高祖劉邦都是。項羽出生於西元前二三二年,劉邦卻是出生於西元前二五六年,比項羽還大了二十四歲,不知算不算大欺小?無論如何,楚漢相爭打了個天翻地覆,不管是劉邦稱帝、還是項羽勝出,都注定屬蛇的要登上九五之尊大位。倒是,相傳劉邦是斬白蛇起義,這不就是大水沖倒龍王廟了? 屬蛇的名人還不少。一說王羲之屬蛇,筆走龍蛇,書聖實至名歸。與扁鵲、張仲景、李時珍並稱中國古代四大名醫的華佗,相傳也是屬蛇。掐指再算,藝人郭富城、劉嘉玲、鳳飛飛、鄧麗君、鮑勃‧狄倫、奧黛莉‧赫本也都屬蛇,所以倒也無須迴避蛇年生小孩兒。可是,李小龍雖然名為「小龍」,但他卻屬龍不屬蛇,別誤會了! 目前全世界大約有三千種蛇類,其中大約十分之一是毒蛇;存在於台灣的蛇類大約有五十種,常見的毒蛇有六種,但是並不會主動攻擊人類。「打草驚蛇」來自於北宋鄭文寶《南唐近事》卷二中的典故,比喻行事不夠周密,驚動到了敵人讓敵人警覺遁逃。真實世界中,蛇雖然沒有外耳、中耳,但可經由下顎骨表面感受到外界的震動。所以到了荒郊野外、草叢茂密之處,穿著長褲、雨鞋,再加上打草驚蛇,可以與蛇保持距離;但是倘若不幸被蛇咬了,還是趕緊就醫治療。 蛇,大約出現在一億二千萬年前的白堊紀,是一種相當古老的動物,也因此從古埃及、希伯來、美索布達米亞到希臘、羅馬等等古老文明當中,大量的器物、繪畫、神話、圖騰是以蛇為主題呈現。《創世紀》第三章當中,上帝創造亞當、夏娃之後不久,蛇就出現了,而且夏娃受到蛇的言詞誘惑,不顧上帝的囑咐吃下禁果;此處的蛇是撒旦的化身,如果這個傳說發生在中國,撒旦或許就被法海給收妖了! 在東晉干寶《搜神記》當中,隋侯看到大蛇被人攔腰斬斷,就幫蛇敷藥醫治,隔了一段時間蛇痊癒之後銜了一顆夜明珠給隋侯以為報恩,「隋侯之珠」也被當作稀世珍寶的代名詞。古埃及的太陽神阿蒙‧拉有五種形象,其中之一就是蛇頭人身。隋侯之珠和古埃及太陽神,都展現了蛇的光明一面。在中國古代傳說,伏羲和女媧都有蛇的形象,伏羲教民佃漁畜牧,女媧制嫁娶之禮,延續人類生命,都有豐收、繁衍之意。 在中文佛經中被翻譯為「龍」的那伽,其實在印度是蛇神,名列護佛「天龍八部」之一。與那伽相類似的是,在希臘羅馬神話中,醫神阿希克利庇阿斯,他的諸女兒分別是掌管健康、清潔、醫藥的女神,都是以蛇為圖騰,到現在蛇仗都還是醫藥衛生的象徵,衛福部部徽「衛」字中間的「韋」,就是一根蛇纏繞著的權杖。由是觀之,蛇也是守護與健康的代表。 所以囉,金蛇報喜、蛇舞春風、靈蛇獻瑞,在在意涵著健康與豐收,以此祝福大家!

Read More

〈社論〉總預算史上最高,賴政府真的會癱瘓?

國民黨團控告行政院和農業部、數發部、外交部、教育部、財政部等五部是「造謠國家隊」。(中央社) 立法院日前三讀通過一一四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由於總歲出刪減幅度百分之六點六,身兼民進黨主席的賴清德總統揚言,「影響史無前例」,會「讓國家成為一台無油可動的車,備好菜卻沒有瓦斯水電可以炊煮的廚房」;行政院長卓榮泰則指控在野黨「毀滅國家、陷國家於危險之中」,各部會更鋪天蓋地的放話,聲稱預算刪減將影響政策執行及社會福利。事情真會如此嗎? 總體來看,今年總預算刪減幅度確實創下新高,但行政院原本編列的三兆一千三百二十四億元,同樣是歷年最高。問題是,今年度經濟成長率預估只有百分之三點二九,憑什麼歲入增加近百分之十五點七?歲出增加百分之九點八?如此異常成長及不當濫支的總預算,難道不應該刪減嗎?再說,即使刪減之後,今年的總預算歲出總金額仍達二兆九千二百四十八億元,比去年高出百分之二點五六,依舊是歷年最高。 換言之,在野黨主導下通過的這次總預算,其實是讓民進黨政府有「史無前例」的錢可用,更別說必要時可提追加預算,被凍結預算仍可解凍!試問,在這樣的情況下,怎麼會造成「國家各項經濟、國防、治安、醫療、體育、文化重大政策推動困難,影響行政機關日常業務運行」?如果民進黨連這樣都「做不下去」,過去幾十年來的政府,包括陳水扁和蔡英文在內,又是怎麼撐下來的?國家不是早就癱瘓了嗎? 再就個別項目來看,刪得最多的是經濟部撥補挹注台電經費一千億元。但台電虧損是因為民進黨政府錯誤的能源政策造成,這是民進黨本身的責任,本來就不應該用人民的血汗錢去填補,在野黨若不刪除才是監督失職。 至於其他刪減較大項目,例如旅費、業務費、宣傳費、特別費等的「統刪」,幅度也是按各單位實際情況而定。以數發部為例,職員二百六十一人環境清潔支出卻高達近四千萬元,出國費平均每人八萬元,請問該不該刪減?又例如媒體宣傳費,這些年來政府將宣傳資源拿給特定媒體或民間機構大肆宣傳,扭曲事實,對在野黨極盡抹黑鬥臭之能事,請問該不該刪減? 更令人訾議的是,各部會非但沒有拿出理由充分的說帖回應,反而還群起散布禁不起驗證的烏賊話術。例如,農業部說預算被刪,以致老農津貼無法發放,但真相是農業部今年預算一千六百九十一億元,比去年還多八十二億元,怎麼可能發不出老農津貼?財政部聲稱統一發票獎金被刪,「國人將減少三百六十萬個中獎機會」,但真相是統一發票獎金為法律明文規定的支出,立法院根本就無法刪減。 體育署揚言預算被刪,以後運動員無法出國訓練,但真相是體育署今年預算比去年還多十九億元,刪減的其實是出國旅費的百分之十五,也只有十萬多元。類似種種,不勝枚舉,難怪立院國民黨團要控告行政院和農業部、數發部、外交部、教育部、財政部等五部是「造謠國家隊」。 尤其可議的是,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還發信給府內員工,指出國務機要費遭到刪除與凍結,以致原定發放的春節禮金沒有財源支應;事實上,今年的春節禮金,去年預算就已編列,怎麼會沒有財源?為了更新總統座車,一下子就花掉至少兩千七百萬元,現在卻喊痛說沒錢發給府內員工春節禮金,試問這合理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