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舞弄國家機器體制,民進黨肆無忌憚!

大法官被提名人當中,姚立明(右四)的政治背景五花八門終歸於綠,其他人選也在若干議題屬於民進黨同溫層。(取自總統府網站) 賴清德總統、行政院長卓榮泰就任至今雖僅百餘日,但已針對若干中央政府重大人事案和政策行使職權;但檢視這些重大人事提名、任命,或是政策作為,卻輕易可見酬庸或政治布局的意味;再往前推,蔡英文前總統執政八年期間即已不乏以政府名器謀一黨之利之舉。民進黨舞弄國家機器體制,幾乎已到肆無忌憚的地步! 國家機器關乎施政效能、全民福祉,因此中華民國以憲法、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等法律加以規範。但民進黨政府卻往往踰越份際,恣意濫授政府職務,甚至不惜破壞政府體制。例如,二0一六年底蔡政府提出「三級機關首長改政務、常務雙軌任命」,就引發政治分贓、阻擋常任文官正常升遷等訾議。 然而,蔡政府卻毫不憂讒畏譏,「口譯哥」趙怡翔外派駐美代表處擔任高階要職,就惹來資歷不足、部長監軍等負評。日前,交通部長李孟諺因緋聞去職,賴卓體制經過幾日斟酌,任命的交通部長竟是毫無中央政府行政經驗,更無交通部所掌陸海空交通、觀光、氣象等職權當中任一專長的行政院發言人陳世凱。交通部手握龐大預算,但無論是觀光蕭條、台鐵沉痾、行人地獄等等問題,都亟待專業改革,難道賴卓的人才庫裡竟然找不到適任之人? 陳世凱曾任賴清德競選總統的競總發言人,其任命案難脫酬庸色彩;相較於陳世凱,日前總統府提名的大法官當中,曾任賴清德競總主委姚立明名列司法院副院長,看來賴總統還真是「論資排輩」把競總功臣一個接一個放進政府部門。 再放眼望去,大法官被提名人當中,姚立明的政治背景五花八門終歸於綠,其他人選也在若干議題屬於民進黨同溫層;蔡英文執政時期把大法官一手抓,看來賴清德也會蔡規賴隨了! 再看看賴總統遴聘的資政、國策顧問,名單洋洋灑灑上百人,其中既有MeToo#「前科犯」,也有疑似曾因賄選遭判刑入獄的負面教材;既有曾經放棄中華民國國籍的前立委,也有地下電台賣藥數度被罰的「柱子腳」;既有賴清德的人瑞級舅舅,更有些讓外界想問「這哪位」的人。看到如此的資政、國策顧問名單,前民進黨大老沈富雄直白地說對賴清德的敬意煙消雲散,但輕率授予總統府崇隆名器才更是有傷國家尊嚴! 蔡、賴兩任政府不但對於人事任命徇私廢公,更將攫取政黨利益之手伸入理應公正超然的獨立機關。促轉會淪為東廠在先,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戕害新聞自由於後,連曾在NCC為撤銷中天新聞台護航的前任NCC委員林麗雲、王維菁都於卸任前坦言「政媒集團化,致使台灣電視新聞報導不公及過度政治立場化」,「台灣新聞頻道政媒集團化與高度政治化,令媒體成為政治部門的輿論宣傳工具」。這對一再標榜黨政軍退出媒體的民進黨而言,更是格外諷刺! 至於監察院更是淪為連蒼蠅都不敢打的「煎茶院」,陳宗彥接受性招待證據確鑿,監察院卻捨不得彈劾,莫非顧念陳宗彥是賴清德人馬就手下留情?農業部進口雞蛋案弊端、錯誤俯拾皆是,監察院也輕輕放下,未見糾彈失職人員,如此的監察院豈不是自拔牙齒的老虎? 立法院開議在即,但賴政府已對不合己意的修法動輒扣以違憲大帽,甚至大打釋憲戰。民意在民進黨眼裡,卻又何有哉?

Read More

〈社論〉賴清德須謹慎因應美陸關係調整期

美國國安顧問蘇利文日前首度訪問中國大陸,會見大陸最高領導人習近平。(路透) 美國國安顧問蘇利文日前首度訪問中國大陸,不僅與大陸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及外長王毅會晤,更與中共軍委會副主席張又俠洽談兩國軍事議題。雖說美陸仍有諸多歧見,但雙方新聞稿均以「進行了坦誠、實質性、建設性討論」為這次訪問下註腳,實屬難得。更特別的是,大陸新聞稿詳列了蘇利文的觀點,或許這與美方同意重新表述其兩岸立場有關,賴政府務須持續關注。 蘇利文在美國大選進入倒數計時階段訪問中國大陸,其目的無非是為兩國關係尋找突破口,至少能維持雙方溝通機制暢通並為最後一次拜習會做準備,以當成拜登總統卸任前的重要外交政績。這雖是他擔任國安顧問第一次造訪北京,卻是與王毅的第五次會談,從劍拔弩張的安克拉治會談到現在的平穩溝通,一路走來可說是風波不斷、起伏不停,才有目前的成績。 拜登政府對北京的立場向來就是「競爭與合作」相互牽引,避免大國政治的結構性對抗制約彼此互信,雙方也經過多次高階對話與外交折衝,才逐漸摸索出彼此的相處之道與底線。華府不接受北京以非和平方式改變現行國際秩序,更反對其以軍事脅迫手段破壞台海現狀,而對台軍售是維繫台海和平穩定的必要條件。北京則清楚表明「台灣、民主人權、道路制度及發展權利是中方在中美關係劃出的四條紅線」。 簡言之,華府和北京對涉及彼此利益的重要議題仍有重視程度的差異性。華府在意的是印太地區的和平穩定,除了台海,北韓及南海問題更是牽動雙邊關係良窳的潛在風險。北京則不然,習近平依舊把台灣視為與美國互動的首要利益,即便無法阻擋軍售案,仍持續強力要求美方不得給予台獨有任何發展空間。因此,美國目前僅允許賴總統過境夏威夷的傳聞就更具真實性。 賴清德亟欲向國人證明外交不受兩岸關係影響,因此希望能儘早藉由出訪友邦之名過境美國重要城市。但是,九月正是美國大選進入白熱化的關鍵時刻,拜登政府怎可能允許民進黨利用「過境外交」攪亂好不容易回穩的美陸互動?至少也要等大選結果出爐再定奪。因此,賴清德派民進黨秘書長林右昌訪問美國僑界,恐怕就是要彌補他此時無法出訪過境美國重要城市的缺憾! 由於賴清德堅拒「九二共識」,又不接受中華民國憲法之兩岸定位,自認只需美日等國的支持就可對抗中國大陸,導致台海現狀瀕臨瓦解邊緣。他在專訪中提到「中國侵台目的是為成就世界霸權」,若非是有意誤導國人,不然就是蓄意誇大北京的國際影響力,逃避自己無能且無心改善兩岸關係的政治責任。 就目前美陸互動形勢來看,北京樂見賀錦麗當選下屆美國總統,更希望拜登卸任前能造訪中國大陸,為雙邊關係奠定堅實基礎,畢竟總統的正式訪問遠比國際會議的雙邊會談更具外交意義,也更能展現中共對美外交的成效。 美陸雙方的大國競爭無可避免,「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是政治鐵律。不過,雙方是否會走向「修昔底德陷阱」是近年國際社會的熱議話題。美陸關係或許難如國際社會所期待的和諧共處,但至少不要回到冷戰時期的軍事對抗。台灣需要美國作為處理兩岸關係的後盾,卻不能無視於國際支持的侷限性,謹慎應對美陸關係變化而適度調整,才是符合國家利益的最佳策略。

Read More

<社論>林依晨被出征,賴總統不該說些話嗎?

謝長廷、陳水扁可以祭祖、溯源,但林依晨認同自己是成都人卻被所謂「台派」出征,這能算是民主的多元、包容、尊重嗎?(周子娛樂提供) 繼立委翁秀玲說「麟洋配」是「中國人的驕傲」遭到網民攻擊之後,藝人林依晨在大陸的電視節目上高喊自己是「成都人」,也遭到所謂「台派」在網路上出征。對照起近年民進黨動輒對內、對外高舉「台灣民主價值」,擺在眼前的現實竟然是認同父祖也儼然成為所謂「台派」眼中的大罪,難道這是台灣人民要的民主價值? 台灣是一個人口組成多元的社會,行政院官網上的「國情簡介」顯示,台灣目前已設戶籍人口當中,漢人占總人口百分之九十六點四,百分之二點五為原住民族群,移民人口占百分之一點一。高雄市自然史教育館官網上對於「漢人館」的說明,將台灣的漢人分為閩南人、客家人,以及「於一九四五年隨政府播遷來台的外省移民,其大部份為軍人和軍眷」的「新住民」。 再進一步分析,在台灣醫界被推崇為「血液之母」的林媽利醫師經由基因研究證實,「台灣人」是台灣島上最大的族群,袓先是近四百年從大陸東南沿海地區移民過來的。至於閩、客比例,台灣姓氏研究學會前理事長林瑤棋醫師根據語言區分,約為百分之八十五比十五。簡言之,居住在台灣的人口中,無論先來後到,台灣絕、絕、絕大多數人口的父祖輩來自於中國大陸。 後到台灣、在高雄市自然史教育館官網上所稱的「新住民」,也對台灣做出了許多貢獻。舉其犖犖大者,日前賴總統到金門紀念的八二三砲戰,參戰的國軍官兵大多數是「新住民」,他們都是不願意接受共產黨統治才跟隨國軍來到台灣。一萬多名退伍後的榮民跟隨蔣經國,興築了橫穿中央山脈的中橫公路,其中有兩百二十五人在築路過程中殉職。無論是在陸海空戰場上,還是在台灣的每一個角落,太多太多的「新住民」都不惜犧牲性命、流下血汗保衛台灣、建設台灣。 再說,來自於山東的孫運璿,在台灣剛剛光復時帶領搶修電力設備,打破日本人全面撤離台灣之前留下的「三個月內,台灣將一片黑暗」的預言,並恢復全台百分之八十的電力。來自於浙江的徐柏園與俞國華、來自於四川的張繼正、來自於廣東的謝森中,這四位中央銀行總裁奠定了台灣穩定的金融環境。在來自於江蘇的李國鼎扮演推手之下,出生於浙江的張忠謀創辦了「護國神山」台積電。這些所謂的「外省人」或「新住民」對台灣的經濟發展,都是厥功甚偉! 先來台灣的漢人的子孫們當中,也有許多人前往中國大陸尋根、祭祖。例如,呂秀蓮到福建漳州田中村、謝長廷到福建漳州東山島祭祖。二00八年陳水扁返回台南官田老家祭祖,並參與《西莊陳氏族譜》發表會,族譜證實了他們的開台祖陳烏來自於福建省詔安縣三都瓷窯村。吳伯雄曾說「祖先不能選擇」,這句話當不僅適用於呂秀蓮、謝長廷、陳水扁,也適用於每一個人。 民進黨高舉民主價值,但民主除了「一人一票,票票等值」之外,重要價值還包括多元、包容與尊重,甘地就曾說「無法包容的本身、就是一種暴力,也是真正民主精神成長的障礙」。謝長廷、陳水扁可以祭祖、溯源,但林依晨以自己父祖的籍貫認同自己是成都人,卻被所謂「台派」出征,這能算是民主的多元、包容、尊重嗎? 蔡前總統曾說「沒有人需要為了認同而道歉」,賴總統也曾喊出「多元包容」,看到那些網民不斷撕裂台灣社會,賴總統不該說些話嗎?

Read More

〈府城廣角鏡〉民進黨政府強推的雙語政策是本末倒置

越來越多大學招聘教師,都要求必須具備全英語授課能力,連中小學也時興全英語授課。(示意圖,本報資料照) 劉新圓 教育部雙語政策重點補助十六所大學實施全英語授課(English Mediated Instruction, EMI),經評鑑有一半未達標。有些學校教授不服氣,認為評鑑把重點放在語言,是畫錯了重點。 上大學是為了追求高深學問,不管用什麼語言教與學,最終目的仍在專業知識的吸收。就算教師英語再流利,學生反應再熱烈,沒有累積學問,那就是浪費時間與金錢,還不如用最熟悉的國語來得省時又省力。所以有人說,真正畫錯重點的,其實是全英語授課。  政府的雙語政策動搖國本 如今,越來越多大學招聘教師,都要求必須具備全英語授課能力,網路上也不少文章指出,此乃「時勢所趨」。這種「時勢」是怎麼來的?頗令人費解。好端端的,為什麼要在自己的國家,用別國的語言上課?這不是自討苦吃嗎?更可怕的是,連中小學也時興全英語授課。老師用詞正確與否都成問題,更別說到底有多少學生聽得懂了。為了提升全民英語能力,政府挹注了大量經費,到頭來卻普遍削弱了學子的基本能力,要說雙語政策帶來的災難已到動搖國本的程度,恐不為過。 最奇怪的是,明明叫「雙語」政策,怎麼變成全英語了?這個政策可以回溯到扁政府時期所提「讓英語成為第二官方語」的構想,因為反彈甚大而不了了之。蔡政府全面執政後,以「二0三0雙語政策」再包裝,捲土重來,目標是二0三0年在華語(國語)基礎上,使英語成為社會主要語言。 從其目標便可發現,它並沒有理會華語,甚至巴不得儘快將英語取華語而代之,根本是假雙語真英語政策。自二0一七年推動以來,各界怨聲載道,二0二三年公共政策網路平台出現廢止雙語政策提案,獲得熱烈響應,短短不到四天就通過。然而,教育部的回應只是為政策辯護,看不到任何調整的誠意。  支持民進黨的本土派語言學者也反對 為什麼民間反彈激烈,政府卻不為所動?有學者認為,其實台灣的英語不差,所謂國人英語程度偏低,是英檢業者炒作的假消息。如果僅是圖利英檢業者倒也罷了,就怕民進黨真正的意圖,是消滅國語。由於國人已經普遍習慣以國語溝通及求學,就算強力推動本土語言教學,也很難撼動其地位,所以乾脆用國際最強勢的語言來排擠它。 然而,主其事者似乎沒料到,這個「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迂迴策略,竟然傷到了他們最關心的本土語言。反對雙語政策的,並不只在野人士,連一向支持民進黨的本土派語言學者,也公開批評雙語政策剝奪了本土語言的學習時間。 話說回來,學習外語本來就是一件很重要也很有趣的事,尤其台灣一向高度依賴外貿,好的外語能力,有利於打入國際市場。然而,在精通外語之前,至少要先把自己的語言學好。如今的雙語政策已然本末倒置,不只會讓學子雙語都爛,還會拖垮數理邏輯基本能力和其他基礎知識的養成。執政黨若是為了意識型態而繼續執迷不悟,後果恐不堪設想。 (作者為樂齡學習中心兼任講師。本文為梅花新聞網授權刊登<https://www.i-meihua.com/Article/Detail/12829>)

Read More

〈社論〉危機越演越烈,柯文哲能安然脫身?

京華城等三案如果柯文哲被起訴,即使仍未定罪,柯文哲的黨主席也很難當得下去。(中央社) 在爭議持續燃燒、人設幾近崩潰的情況下,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日前宣布請假三個月,並自動申請中評會調查;但是仍因京華城案遭到搜索,更被北檢當庭逮捕。這種「鋸箭式」的做法既未全面澄清疑點,自難達到預期的止血效果;對於他想繼續牢牢掌握黨權,也未必真能發揮作用。 民眾黨政治獻金風暴爆發之初,柯文哲在第一時間並未果斷處理;十二日民眾黨首次召開大選政治獻金申報說明記者會,當時聲稱將會逐日向公眾公開說明,但問題越扯越多,每日記者會只開了兩次就取消;之後柯文哲本人召開的記者會標榜「一次澄清」,他的發言重點主要是: —政治獻金錢都還在,只是會計師登錄錯誤,再加上沒有覆核稽核機制,以致造成一連串烏龍;他本人「錯在完全的信賴跟信任」。 —民眾黨在大選時一人身兼數職,原本想節省人力,結果變成沒有監督,賠掉整個財政紀律。 —用補助款四千三百萬買商辦是民眾黨需要,以他個人名義去買,是因為「監督力量更大」。 —他決定向民眾黨請假三個月,並且自動申請中評會調查。 這些說法和過去二十多天柯文哲的答覆,基本上沒有太大不同,但也有些出入。例如他先前說購買商辦是作為個人辦公室之用,但改口說是要作為民眾黨的國會辦公室。他對若干關鍵問題也仍未講清楚,例如民眾黨政治獻金申報,四月就遭監察院退回,身為競辦總幹事的黃珊珊,為何既不報告也不處理?柯文哲當時一無所悉,縱可說是完全信賴,何以到現在仍無一語相責? 又好比民眾黨在大選期間製作影片、競辦裝潢、民調費用都明顯偏高,超過行情;另外,木可匯四百五十萬元給柯文哲,號稱是肖像權費,以往其他政黨大選相關商品多半都是由競辦統一經手,錢也進入競辦戶頭,為什麼柯文哲是進入私人戶頭?現在柯文哲說會將這筆錢全數捐出做社會公益?為什麼以前從來不提? 顯而易見,柯文哲的「一次澄清」記者會並沒有完全說清楚,其結果自然是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耐人尋味的是,他只是向民眾黨暫時請假而不是就此請辭,其所以如此,當然跟主客觀因素有關。首先,依照民眾黨章程規定「黨主席請辭或因故無法執行職權時,由中央委員互選一人代理之」;但目前民眾黨內被點名出馬代理黨主席呼聲最高的黃國昌與林富男,份量都比柯文哲相去甚遠;柯文哲矚意的黃珊珊不僅日前才停止黨權三年,而且黨內樹敵甚多,無論哪一人代理,民眾黨都有分崩離析的風險。 其次,據民眾黨內部透露,由於黨章未寫明黨主席請假該如何應對,因此必須由中評會解釋,如果認定柯文哲仍能行使職權,就不需要由中央委員推派代理,也就是黨主席一職將空著三個月。這當然是民眾黨的如意算盤,也是柯文哲的腹案,但能否如願?主要看京華城等三案的偵查進度,一旦柯文哲被起訴,即使仍未定罪,他的黨主席也很難當得下去。 事實上,不只是民眾黨,國民黨也不希望柯文哲一蹶不振,因為這半年多來國民黨和民眾黨在立法院密切合作,充分發揮在野黨制衡作用;未來不管九合一選舉或總統大選,也都有藍白合的空間。問題是,柯文哲是否撐得過去?關鍵完全在他自己,他也必須為八年市長的行為負責。

Read More

〈 府城廣角鏡 〉黑悟空也翻不過台灣海峽?

數發部產業發展署表示,《黑神話:悟空》在台灣上市案,目前程序還沒走完。(燦坤提供) ■褚瑞婷 台灣最近颳起一陣黑悟空的話題,不是電影也不是電視劇,而是中國大陸在八月二十日正式發售的電玩遊戲《黑神話:悟空》。根據媒體報導,這款中國大陸國產的3A(高製作、高行銷、高成本)遊戲上市後僅僅三天,銷量即突破一千萬份,至八月二十九日為止,在Steam上的銷售量即達到一千五百五十萬份,預估最終銷售額將超過約新台幣兩百七十億元。 至於黑悟空為何在台引起話題?則是因為該遊戲尚未通過數位發展部審查,未能同步上市,因此引發數位發展部是否刻意阻擋中國大陸遊戲來台的疑慮。對此,負責審理案件的數發部產業發展署回應表示,此案目前程序還沒走完,且依《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及遊戲軟體分級管理辦法,要求應授權台灣代理商在台營運,且台灣代理商須於上市前,繳交代理合約、代理營運聲明書、公司資訊說明與伺服器流向檢測報告。 該遊戲雖已由台灣代理商於七月底登記,但至八月二十三日為止,代理商還未提出代理說明文件。若代理商儘速提出文件,政府則可在一個月內完成審查。換句話說,代理商尚未提交完整資料,所以台灣還買不到正式授權版。跟大部分輿論所擔心的民主自由或者兩岸關係,不一定有直接關係,但代理文件中的「伺服器流向檢測報告」,可能是政府部門真正擔憂的原因。 台灣的影視音跟文化娛樂產業早就被敏感的兩岸關係攪和得亂七八糟,多元化的自我認同跟各式發言,讓台灣藝人已經充滿標籤,黑悟空也被扯上民主自由跟文化侵台的言論。不過,既然是電玩遊戲,首先當然就得看巴哈姆特的玩家反應。巴哈姆特早在六月底就開始出現話題,現在更不乏許多玩家對遊戲的攻略討論,大多對黑悟空的評價都還不錯,而ptt則是有褒有貶,但整體評價都還算可以。 如果從網路曝光的相關資料來看,黑悟空耗時七年開發,斥資台幣二十億元,被稱做是「中國大陸第一款國產3A」和「遊戲之光」的作品,帶動電子硬體設備的銷量,甚至更引發遊戲取景地-山西的旅遊熱潮。然而,每次遇到中國大陸出品的影視文化娛樂大作,就有人會提出質疑:「為什麼台灣不行?」這次也不例外。有資深媒體人拋出此話題後,隨即就有正在開發台灣3A遊戲的製作人發聲表示,台灣國產的3A正在開發中。 資金,一直都是兩岸影視娛樂文化的分水嶺,無論是影視、綜藝或娛樂文化,市場大小決定資金,就是鐵錚錚的市場規則。不過,軟實力這個詞已經喊了多少年,台灣要跟大陸競爭的方法從來不是靠3A,而是土生土長的創意跟實力。面對不同的娛樂內容作品,「你能我不能」的這種說法已經過時,也顯示這類言論對台灣相關產業認識稍嫌不足。 總的來說,翻不過台灣海峽的並不是黑悟空這款遊戲,是龐大的使用者基數跟鉅額投資。如果要用政治因素跟文化侵略來操縱輿論,倒不如用見賢思齊的態度去面對市場,畢竟,廣大的遊戲玩家才是遊戲開發商真正想收買的對象,而非那些見縫插針的批評言論。 (作者為世新大學傳播學博士)

Read More

〈社論〉還債最多,為何中央負債還越來越多?

在野黨抨擊民進黨政府浮濫編列特別預算導致「債留曾孫」,而且是規避舉債上限限制。(本報資料照) 立法院新會期將於九月開議,而一一四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將是此次會期的重頭戲。根據行政院院會通過的編列情形,下年度中央政府歲入、歲出都將首度突破三兆元台幣,賴政府還強調還債金額是二十四年來新高。弔詭的是,行政院也預估,一一四年底中央政府累計未償還債務餘額將達六兆八千餘億元,比目前還多出八千餘億元。為何民進黨政府一再強調最會還債、還債最多,中央政府負債卻還是年年創下新高? 自從一0五年蔡英文就任以來,乃至到目前賴政府首度提出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民進黨政府都口口聲聲強調嚴守財政紀律;但從實際執行情形來看,民進黨政府卻又另闢巧門,讓財政收支估算大失準確度。巧門之一為短估稅收,營造稅收超徵假象,這點連主計總長陳淑姿都坦承「一一四年初估還是有點保守,希望財政部可根據決算數調整」,審計部也直指「執行結果與預測存有落差,稅課收入估計編列作業有待精進」。 巧門之二為特別預算浮濫,蔡政府八年任內就編列了十一項特別預算,總金額高達近兩兆五千億元,更有兩項特別預算是一口氣編列到一一五年度,超出蔡英文的總統任期,完全是標準的「寅吃卯糧」。審計部早就針對「特別預算常態化破壞財政紀律如何改善」到立法院進行專題報告,在野黨也抨擊浮濫編列特別預算導致「債留曾孫」,而且是規避舉債上限限制;在野黨更打算透過修法,限制特別預算的使用。 對於一一四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行政院長卓榮泰強調將有兩百零九億元歲計賸餘,這也是一0九年度之後首度編列總預算賸餘,其言下之意在於凸顯賴政府「致力維持國家財政健全及韌性」。賴清德總統也強調一一四年度編列還債一千四百一十五億元,創下二十四年最高,「顯示出政府嚴守財政紀律」。在這些表象之下,賴清德和卓榮泰卻有些事情沒告訴台灣民眾。 首先,蔡英文執政之後,中央政府總預算金額快速膨脹,一0六年度立法院審議通過歲出編列一兆九千七百四十億元,一一二年度已達兩兆六千八百九十一億元,成長率為百分之三十六點二,但同期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成長率卻為百分之三十點九;兩相對照,中央政府歲出預算的成長率顯然較GDP成長率多出了許多。 其次,從數字上來看,下年度編列的還債金額確實為二十四年最高。但根據《公共債務法》第十二條規定,中央政府「應以當年度稅課收入至少百分之五至六」編列債務還本。依此觀察,一一四年度中央政府編列稅課收入為兩兆七千七百四十億元,而二十四年前的九十年度卻僅九千八百億元。換句話說,就算只以《公共債務法》的下限百分之五還債,一一四年度還債金額當然遠高於二十四年前;所謂還債金額二十四年最高,只不過是賴政府大玩數字遊戲討個便宜吧! 其三,根據財政部國債鐘顯示,一0五年五月二十日中央政府未償還債務餘額為五兆六千四百三十一億元,到蔡總統甫卸任的今年五月二十四日已達六兆三千六百四十八億元。蔡英文說最會還債,但中央政府持續債台高築。 由此延伸,倘若明年底正如預估中央政府未償還債務餘額達到六點八兆元,則賴政府又墊高了四千多億元債務,如此的「還債金額二十四年最高」卻又算是什麼意義的「嚴守財政紀律」?

Read More

大義覺迷》大家都來做個人去愛留的人吧!

離開人世時,赤裸裸歸去,什麼也帶不走,唯有在世間上的善心義舉,可以永遠留存,讓人緬懷追思,這就是人去愛留。朋友們一起come on,都來做個人去愛留的大愛之人吧!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好更有愛心。(圖取自優傳媒) 作者/王建煊 20年前我們基金會在浙江省平湖巿承辦了一所高中,校舍是政府的,所以是一所公辦民營的學校,招生時發現有許多成績好的學生,因為家貧,放棄升學,不來報到,這不僅是他們個人的損失,更是國家及人類的損失。 因此我與妻子蘇老師創辦了一個名為「撿回珍珠計畫」,對這些成績特佳而家貧的孩子,提供食宿學費全免待遇,因此,他們被稱為珍珠生。這樣的珍珠生,在計畫推行的第一年錄取了21人。之後此項工作由浙江省新華愛心教育基金會承辦,現在每年錄取珍珠生6000人,總數超過90000人,甚受各界重視。 這次基金會慶祝撿回珍珠計畫創辦20周年,隆重辦理慶祝晚會,我和妻子蘇老師是創辦人,因而蒙邀參加,深感榮幸。慶祝大會在浙江省嘉興巿的嘉興大戲院舉行,共有七百多人參加,座無虛席,亦無人提早離席。除了創辦人及現在基金會董事長致詞外,更安排了這二十年來每屆的畢業珍珠生代表,在台上一字排開依序致詞,看到他們的成長及卓越表現,心中著實難掩喜悅之情。人生還有什麼比這樣,培養人才的愛心工作,更令人喜樂滿滿、成就滿滿的事呢? 蘋果創辦人—賈伯斯,15年前因胰臟癌病逝,他最後的遺言:「世人所羨慕的好名聲及財富,我都有了,但現在這些對我都毫無意義了。」賈伯斯的這句遺言,我曾在很多文章及演講中提到過,因為實在太對了。但是對歸對,世人真正能因此而改變過度累積財富迷思的人,究竟還是少數。那要怎麼辦呢?也就只能一說再說,來提醒大家捨棄世俗八股教條的心思意念吧! 以「撿回珍珠計畫」為例,認養一位高中生三年所需費用,並非小數字,但為什麼能延續二十年了,可見還是有許多人瞭解到撿回珍珠計畫的意義並感受到了此項愛心工作的快樂。 再者,人有一天都會離開世界,所謂名利、財富可能都是一種幻覺,以為是你所擁有的,但事實卻不然,因為當你離開人世時,你也是赤裸裸的歸去,什麼也都帶不走,唯有你在世間上的善心義舉,可以永遠留存,並讓人緬懷追思,這就是人去愛留。希望有幸能看到此篇文章的朋友們一起come on,都來做個人去愛留的大愛之人吧!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好更有愛心。 (作者為前監察院長,本文為「優傳媒」授權同步刊登) 前監察院長王建煊

Read More

〈社論〉賴清德執政百日,外交虛、兩岸險!

外交並非只是送往迎來的寒暄,兩岸也不是你死我活的拚鬥,只是賴清德執政百日,國人還沒看得到任何實質突破。(中央社,資料照) 賴總統就任中華民國總統已滿百日,民調對五二0之後兩岸及外交政策的評價各有褒貶。他自詡為「台獨工作者」,現階段因華府及北京的雙重壓力而被迫接受維持台海現狀,但他絕不甘心滿足於「蔡規賴隨」路線。因此,依其性格來看,賴清德會在就職演說拋出「新兩國論」並不讓人意外,其實就是試探各方底線的風向球。 按民進黨「抗中保台」的邏輯,維持兩岸現狀是為了確保政權、安撫國際社會的妥協,只要這種口頭承諾能爭取到民意肯定,亦成為合理化抹紅在野黨的藉口,再掌控國內外輿論風向就等同立於不敗之地,這也是為何蔡英文及賴清德能接連贏得總統大選的主因。有鑑於此,誇大國際支持並激化兩岸對立,就成為近年來民進黨政府大內宣的最重要任務,若有任何不利於其宣傳的「雜音」,就以「認知戰」搪塞迴避政治責任。 近期偏綠媒體大肆宣傳賴總統就職百日的外交政績,像是外交訪團創新高及歐洲訪團大增等相關內容,且賴政府涉外人士還藉著白宮官員背景說明會駁斥英國《金融時報》的「疑賴論」,其目的就是要營造賴政府能穩住兩岸關係及擴大國際往來的假象。然而,若單純從外國訪團數就肯定賴清德有能力管控台海紛爭,未免過於武斷,畢竟或許各國是對賴政府的兩岸政策走向有疑慮,否則為何急於此時來台一探究竟? 台灣民眾當然歡迎外國政要訪台,親身了解兩岸現狀發展與台海動態,也認為國際支持是回擊中共對台統戰的對策之一。不過,民眾希望看到的是,政府能爭取各國有效提升具體挺台措施,而非講了許多外交空話,結果對實質促進我國的國際參與毫無幫助。對民眾來說,這種場面話不應成為模糊執政黨責任的藉口! 茲舉幾例,就能知道過多浮誇謬讚已導致賴政府失去正確判斷能力。日本前首相野田佳彥及美國前駐聯合國大使海利日前應邀來台出席賴政府主辦的「凱達格蘭論壇」,兩人都表達對台灣參與CPTPP及加入聯合國的支持。此外,日本台灣交流協會會長大橋光夫也說「台日互信是地區穩定基礎」,而英國駐台代表鄧元翰也表示「樂意分享參與CPTPP的經驗」。 問題是:這些外交辭令真能幫助台灣加入CPTPP嗎?正因為賴政府在兩岸問題處處碰壁,因此只能藉著外援取暖,卻蓄意忽略我國對外關係的基礎其實應建立在穩定有效的兩岸溝通。確實,中共當局持續打壓台灣令人反感,但賴清德以自身意識形態凌駕憲法之上,導致兩岸互信蕩然無存,也是台海僵局無法打開的癥結所在。 台海和平攸關區域安全,也是全球高科技供應鏈的關鍵,所以才成為各國矚目焦點。我國加強與民主國家的合作並強化防衛能力,確實是嚇阻中共當局對台動武的重要策略。不過,備戰遠不及避戰重要,台灣無法承擔日益沉重的國防經費,更無力與中國大陸進行軍備競賽,唯有恢復兩岸對話才是解決台海衝突風險的有效途徑,日前的白宮背景說明會也凸顯這點。 文宣是政府的重要施政環節,也是爭取民心的主要管道,但民進黨政府的大內宣已有走火入魔之勢,其目的並非讓國人了解政策內涵,而是用於規避責任的推託之詞。外交並非只是送往迎來的寒暄,兩岸也不是你死我活的拚鬥,只是賴清德執政百日,國人還沒看得到任何實質突破。

Read More

〈社論〉賴清德就任百日,內政經濟沒亮點!

賴總統就任百日「先天不足,後天失調」,賴總統和卓榮泰內閣施政綁手綁腳,腹背受敵。(民進黨提供,資料照) 今(二十七)日是賴清德就任總統滿一百天,根據民調顯示,雖有擺脫低潮趨向,但跟過去幾任民選總統相較,賴清德的表現只能算是持平。就台灣內部局勢而言,這一百天內台灣政局陷入賴清德好鬥成性、綠白政治人物連番涉弊的亂局當中,而且內政、經濟表現也都沒有突出亮點;如果賴清德和卓榮泰內閣再不調整步伐,台灣政壇還是會暗潮四伏、伺機洶湧。 曾任美國多位總統資深幕僚的政治學者大衛‧葛根在其名著《美國總統的七門課》當中,提出好的總統「就任百日定江山」;如果以此檢驗賴總統就任百日的表現,堪稱「先天不足,後天失調」,以致賴總統和卓內閣不但施政綁手綁腳,甚至面臨腹背受敵的窘況。 所謂「先天不足」概可分為兩個面向:前朝留下爛攤和雙少數困境,而這兩個面向又產生交錯效應。首先,賴總統一就任就必須概括承受供電吃緊、產業發展失衡、勞保年金瀕臨破產、高齡化及少子化日趨嚴重、高教危機逐步引爆、房價越打越飆、淨零排放進展緩慢等等燙手山芋。倘若賴清德以總統的高度凝聚朝野共識,集思廣益研商對策,這些棘手難題未必不能找出解方。 但是,有別於蔡英文擔任總統八年的民進黨完全執政優勢,賴清德是未過半數票數當選、民進黨國會席次不過半的雙少數總統。倘若賴總統能夠務實面對現實,當可凝聚朝野共識,集思廣益研商對策;「後天失調」的是賴清德先是在就任前就號召民進黨立委「反守為攻」,後是放話「青鳥會發出來」,擺明一副與在野黨對幹的架式,導致立法院內紛擾不休、衝突迭起。 甚至,當立法院通過國會改革法案,賴清德更是動員總統府、行政院、監察院、民進黨之力,再加上司法院的「主場優勢」,以釋憲手段激化朝野對立。長此以往,國會豈有寧日可言! 過去一百天台灣政壇的亂,不僅是出現在立法院,包括前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前行政院發言人陳宗彥、民進黨台南立委林宜謹先後因涉貪陷入官非,前交通部長李孟諺因緋聞下台,一時之間民進黨內鬥傳聞甚囂塵上。再加上新竹市長高虹安涉貪一審遭判刑、民眾黨帳目不清、與綠營關係匪淺的台南區漁會理事長林士傑遭槍擊身亡等等喧擾,本來就沒有施政亮點的賴總統和卓內閣,在媒體上的呈現更往往被一群亂象淹沒。 從賴清德執政百日的民意反應來看,親綠媒體《美麗島電子報》民調顯示,民眾滿意度為百分之五十四點四,較就任時的百分之四十五點二有所回升;但TVBS民調顯示,民眾滿意度雖高於蔡英文,但低於馬英九。總體而言,台灣民眾對賴清德執政百日表現的評價只能算是持平。不過,《美麗島電子報》民調也顯示,過半民眾認為經濟現況不好,這讓人想起柯林頓挑戰小布希總統寶座時的名言:「笨蛋,問題在經濟!」 過半民眾感覺經濟不好,應是民進黨的鴕鳥心態自誤誤人:錯誤的綠能政策導致供電吃緊,民進黨卻始終迴避問題;房價飆漲、通膨持續、低薪未解、所得分配惡化,民進黨應對無方;號稱還債最多,但舉債卻有增無解;勞保、台電逼近破產,民進黨只會以「補鍋法」遮掩。進一步來看,《美麗島民調顯示》,近七成民眾無法正確回答十四個主要部會中任何一位首長姓名,賴清德執政百日,問題恐怕還不是只出在經濟吧!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