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佳欣
現代人因為怕胖,或因為改善身體健康而少吃甜食,甚至戒糖,我也不例外。久而久之,乾脆故意忘記其實我本來愛吃甜,唯有如此才可以克制自己想要吃甜的慾望。更有甚之,有時還得想辦法在心中轉念,比如喝黑咖啡時,我就說服自己,這不只是苦,是有點苦甜。比如喝檸檬汁時,我就說服自己,這不是酸,是有點酸甜。甜不甜的問題,並非如同脂肪、維生素、蛋白質等營養素是人體所需,而是慾望、感覺或心情的問題。需要是需要,想要是想要。沒有滿足需要會活不了,沒有滿足慾望卻死不了。
比方說,本來該是冬至或元宵來吃最應時,近年來的湯圓口味推陳出新,不知不覺已經變成想吃就吃的甜湯。礙於熱量的考量,我不想要吃太多,不管大湯圓或小湯圓,總仔細算好要吃幾顆才煮幾顆,有時變化一下,加紅茶或抹茶當湯,起碼不太甜的茶湯底可稍微減糖消脂,讓我吃得安心。關於甜湯的故事,要說到上世紀結束前20年,那時候我還是個小女孩,小女孩的媽媽攪拌熱雞蛋牛奶的樣子,此情此景伴隨著牛奶香、雞蛋香還有砂糖香,伴隨著小女孩姐弟倆飢腸轆轆、迫不及待的吵鬧聲。那時候的冬天,真的是說有多冷就有多冷,而且整個冬天都冷,冷到會肚子餓睡不著的程度,那才真的是稱得上是冬天。
距離現在如此久遠的事,我只能從熱雞蛋牛奶慢慢想回去,記得當時家中有冰箱,但冰箱裡並沒有鮮奶,媽媽攪拌的牛奶其實是玻璃瓶裝保久乳而已。雞蛋只取蛋黃,不刻意黏附些許蛋白,大多數的蛋白是媽媽要留下來敷臉的。冬日室溫中,打散的蛋黃和牛奶攪拌煮沸,蛋奶香逐漸濃郁,擴散蔓延在冷空氣中。如果香氣有形狀,那會像顆圓潤滾動的軟球,滾呀滾的越滾越大顆。小小的湯鍋邊緣凝脂聚集,黃黃的蛋末在乳海中載浮載沉。煮滾的氣泡緊實堆積而成綿密網路,厚壁氣泡構成的奶體泡沫,富含脂肪而維持穩定,包藏蛋白質而呈現飽滿。完全煮熟後,再拌入砂糖,有時連剩飯也入鍋,吃飽點好入眠,香甜到睡夢中。熱呼呼的牛奶喝起來很暖胃,黏裹軟奶的散蛋末即使燙口也不吹,就是想要唏哩呼嚕一下子吃進肚子。雞蛋與牛奶的組合,既相合又互補,因高溫而改變的多重質地與口感,有種神奇的甜、美妙的香。不過以上這些,我很久以前就忘記了。要不是這次天氣驟冷,才一點一滴的回想起來,憑著記憶緩緩暖暖來複習與品嘗。媽媽早就考慮到甜湯要有蛋白質和脂肪等營養素,不然現在的我可能因為不需要吃甜食,乾脆就不想要吃。
想不到我竟然差一點就把屬於上世紀的甜湯給完全忘記了,那才是我想要且需要的,既香甜又營養。於是,我如法炮製,再與弟弟一起吃,本來他也忘記,經由甜湯喚起遙遠而模糊的童年時光。長大的我們就在農曆年前祭拜媽媽時,煮給早逝的她享用,先請她吸聞個味道。我猜她應該還記得、沒有忘記吧!我以為想起小時候會難過,但是我們沒有,只是再接著吃完而已。因為,甜味是個難纏的慾望,很容易愛上,不容易遺忘。然而,思念是最暖的憂傷,那就不如多喝幾碗甜湯,讓我回到過往,悠悠蕩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