階梯踩空扭傷腳踝 幸未骨折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45歲郭小姐爬樓梯不小心踩空扭傷腳踝,求診中醫治療,幸未骨折,除了服用中藥,再搭配針灸數次後腳踝活動已恢復,可以正常行走、活動。  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李佳蓉指出,發生足踝扭傷年輕人最常見的原因是運動傷害如打籃球、踢足球等;青壯年族群則是運動傷害或從樓梯、階梯、地面不平處跌下而扭傷,其比例並不低於運動場。足踝扭傷通常以部位來做分類,可分成外踝扭傷、內踝扭傷及聯合韌帶扭傷三種。其中最常見的為外踝扭傷,約佔85%的扭傷比例,發生在足部過度內翻造成韌帶拉傷或撕裂。臨床上遇到足踝扭傷的病人,常用Ottawa ankle rules來先排除是否有骨折,若扭傷後負重有困難、無法走路、或瘀青出血多,需特別小心可能有骨折的情形。  根據去年英國醫學雜誌BMJ最新指引,軟組織損傷的處理方式有了跟以往不一樣的建議,急性期主要仍是保護、抬高、固定患處,跟以往不同的是不再建議冰敷,冰敷主要是止痛作用,冰敷過度可能會延緩癒合的過程。亞急性期則是建議適度負重、積極面對、有氧循環及開始運動,過度的保護及過晚恢復活動可能會導致肌力退化及關節僵化;害怕活動的負面心理也可能會對組織修復有不良影響,因此在無痛狀況下回復正常活動相當重要。  李佳蓉指出,配合中醫治療對患處的血循及加速修復都有幫助,中醫對於足踝扭傷有中藥、針灸、刺絡放血、拔罐及正骨整復手法等等多種選擇。急性損傷早期宜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可以針灸,配合輕手法理筋與固定或選用外敷藥;中後期症狀較輕、腫脹消退後以活血舒筋、幫助組織修復,可選用內服藥、理筋正骨、針灸等方式。

Read More

罹思覺失調 碩士殺母判18年

 記者黃必成/台北報導  台北市天母區林姓留美女碩士被控毆打母親致死,士林地院審理認為,林女雖罹患思覺失調症,但犯案後意圖誤導警方辦案,認定她犯案時未受病況影響,七日依傷害直系血親尊親屬致死罪將她判刑十八年。本案仍可上訴。  合議庭指出,林女不知感念母親自幼對她養育之恩,僅因細故就動手傷害母親致死,手段粗野、殘暴,行為時間長達數小時,使母親生前承受極大痛苦、折磨後死去,對社會、鄰居帶來不良影響。  林女犯後捏造母親遭外人打傷後返家假象,意圖誤導檢警偵查,遭揭穿後又避重就輕,辯稱只與母親吵嘴、打架,不知母親為何頭會流這麼多血,還說母親從前就有尋短念頭等,顯然未深刻反省、無悔意,犯後態度不佳,不予減刑。  合議庭認為,林女在看守所內開始學習過群體生活,目前作息一切正常,她若能持續接受精神科與心理科治療,強化病識感,再犯案機率不高,酌予判刑十八年。  去年三月一日上午,林女在住處找不到三份書狀,懷疑母親擅自取走,並認為母親在主臥室內放四張百元鈔,是要詛咒她去死,憤而持鈍器毆打母親背部、徒手掐頸,致母親受傷流血倒地。  林女未將母親送醫,還前往精舍參加活動,致母親因多處挫裂傷,在家身亡。當晚十時半,林女返家時發現母親沒有呼吸,竟向警消謊稱母親被兩名陌生男子攙扶回家就這樣。

Read More

上山避暑採桃去 尖石鄉玉峰村五月桃正當時

尖石鄉玉峰村五月桃正當時,鄉公所舉辦「尖石秘境‧桃你喜歡」系列活動,歡迎大家上山來取桃。 (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蜜桃成熟時,新竹縣尖石鄉玉峰村今年溫帶水蜜桃正值產季,鄉公所舉辦「尖石秘境‧桃你喜歡」系列活動,由後山玉峰村五月桃首度開跑,訂五月九、十、十六及十七日上午十時至下午四時,將在玉峰大橋展開一連兩周末的五月桃展售會,歡迎大家上山來取桃。  尖石鄉公所表示,活動期間現場購買盒裝水蜜桃即可參加抽獎,現場除了有水蜜桃外還有當季農特產品可供您挑選。玉峰周遭景點有李崠山古堡、馬里光瀑布、老鷹溪步道等,兼具健康美食、自然生態與人文意義的旅程歡迎您來探險。  到山上放鬆心情,吸收芬多精之虞,尖石鄉公所提醒您!因應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請保持與他人之社交安全距離,若發現有咳嗽、打噴嚏或的症狀時,請確實配戴醫療用口罩;進入活動會場前將實施體溫測量、手部酒精消毒措施。尖石鄉公所誠摯歡迎您!

Read More

迷途青少年包粽 祈會考包中

國中教育會考即將登場。南市教育及兒童青少年發展協會輔導的弱勢迷途青少年,今年有三位考生。協會七日教孩子們包粽,為考生獻上包中祝福。 (記者羅玉如攝)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國中教育會考即將登場。南市教育及兒童青少年發展協會輔導的弱勢迷途青少年,今年有三位考生。協會社工七日教孩子們為自己包粽,迎接端午佳節的同時,也為考生獻上包中祝福。  昨日的包粽體驗在中正里活動中心舉行,南市兒少協會理事長葉慈惠、社工及青少年學員,一大早就到現場前置作業。洗粽葉、將粽葉擦乾、炒料、包料到烹煮,孩子們幾乎都是第一次參與。但完全看不出生澀表現,做得有模有樣。  南市兒少協會創會理事長施俊鈞表示,南市兒少協會投入迷途青少年輔導邁入第十三年。承辦教育部青年發展署委託市府教育局諮商輔導中心的青少年探索班已有十七屆。今年度的青少年探索班計畫名額二十人,參訓對象為十五至十八歲未升學、未就業的高中中離、國中中輟生。實際招收二十五人,經費不足部分由兒少協會自籌。  三月份起開課,十二月結訓。學員每週二、三、四到協會上課,課程涵蓋微電影、汽車修護、餐飲烘焙、木工化工、美容美髮、商業藝術等專業、實用知識。週一、週五則返校學習。  施俊鈞指出,已經畢業結訓的學員,經常回到協會探望學弟妹,分享學習經驗。第一屆的大學長,踏出校門後創業,開了家日本料理燒烤餐廳,朝自己的夢想前進,對參訓中的學員是一大鼓舞。  包粽是體驗學習的一環,孩子們的上課心得是,洗粽葉、擦粽葉費時費工,包粽、善後工作很累,但粽子好好吃,讓師長、與會嘉賓聞言莞爾。

Read More

鹽埕北極殿出書 記醮典述文史

鹽埕北極殿出版《臺灣第一鹽,2018鹽埕北極殿戊戌年七朝慶成謝恩祈安醮誌》,不只是廟宇專書,更著墨文史及區域發展,相當少見。(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重視文化歷史,許多廟宇除了廟誌以外,有時建醮也會印製小冊,然南區鹽埕北極殿七日正式出版《臺灣第一鹽,2018鹽埕北極殿戊戌年七朝慶成謝恩祈安醮誌》,特別的是,此書著墨文史及區域發展甚深,並和文史單位合作,相當少見。  北極殿主委林國義表示,鹽埕擁有「台灣第一鹽」的產業歷史地位,明鄭時期陳永華帶領先人修築台灣第一口鹽埕,清朝台灣知府蔣元樞修建瀨北場上帝廟等故事背景,皆為北極殿引以為傲的人文產業文化資產。  鹽埕地區開發三百多年歷史,北極殿建醮每十二年一次,該書主編李春景說,許多資料因當年留存不易,付之闕如,只能單憑口耳相傳,有鑑於文史資料保存重要性,配合前年底的建醮活動,規劃出版醮誌,再歷經一年餘的編撰,近日順利出書。  不同一般的醮誌,這本書從鹽埕地區發展史、北極殿發展史、戊戌年七朝慶成謝恩祈安醮誌等角度切入,且整個建醮活動當初定位為「文化建醮」,尤其在廟宇的特色文物及藝陣,另闢專文書寫,包括神像文物、宗教禮儀器物及「重修鹽埕北極殿收支碑記」和台灣知府蔣元樞介紹。  李春景指出,該書從廟宇發展史說起,進而探討地方流傳的謠諺及鄰近地方廟宇的信仰,並專文介紹友宮等,史料豐富,整個書頁多達三百多頁,且為彩色印刷。  林國義說,書籍除了對建醮科儀活動進行詳實紀錄,也對北極殿的人文發展脈絡和古文物詳細清查,結合各方志中對地方發展、民間傳說、神話流傳等加以彙編,經由出書彙整,讓寺廟不只為在地宗教信仰中心,更成為民間文化寶庫之地。

Read More

做工的人曾珮瑜罵功了得

首部工人台劇「做工的人」HBO全球首播。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台灣首部工人影集《做工的人》,打破對工人題材的想像,男主角李銘順因疫情影響不克來台,越洋視訊獻祝福,曾珮瑜飾演李銘順老婆,連珠砲罵功也深獲「公車萍」苗可麗讚聲,「沒想到他這個美女也這麼會罵人!」  《做工的人》5月10日週日晚間9點將在HBO全球首播,7日舉行首播記者會,製作人林昱伶以及導演暨編劇鄭芬芬攜手主要演員柯叔元、游安順、苗可麗、薛仕凌、曾珮瑜、曾敬驊、孟耿如、方宥心連袂出席。  首播會也仿照了工地工程的「上樑儀式」,以90秒開場影片揭開序幕,結合工地聲音及劇照影像,加上場佈的鋼樑、圍籬等工地元素,為本週日的首播祈福。  游安順飾演的「昌哥」和苗可麗飾演的「昌嫂」,是工地工人裡不可或缺的支柱,工地大嫂苗可麗不但善於照顧工地裡的每個人,在家管老公的技術也屬一流;游安順劇中的「妻管嚴」形象設定也相當可愛,兩人對戲樸實又溫暖。  曾珮瑜飾演李銘順老婆,以愛碎唸的「地方媽媽」自居,連珠砲罵功也深獲前輩苗可麗讚聲。  《做工的人》全劇共6集,將於5月10日晚間9點於HBO頻道首播,HBO GO也會同步上線,晚間10點則在myVideo以4K高畫質上線,5月10日首播當天一次播出2集,之後每星期同一時間播出1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