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蓮花季 觀音打造國際拍照美景

在蓮花園裡可以享受到夏日的美好。 (圖:桃園市農業局提供) 記者陳中興/桃園報導 受疫情影響桃園市許多停辦的活動陸續恢復,今年夏天首先登場的是桃園沿海的蓮花季,接著農博教育園區多項活動也跟著開辦,讓民眾感受夏日的美好。 桃園市府農業局說,疫情導致民眾無法出國,所以今年的蓮花季規劃在觀音區六處農場,設了六處國際蓮花園供民眾打卡、拍照,讓無法出國的國人,也能看到國際級的美景。 桃園市今年的蓮花季熱鬧登場。 (記者陳中興攝) 六處休閒農場配合活動主題,打造出不同的國際拍照景點,像是法式風情花園的「莫內的花園」、日式風格鳥居參道的「林家古厝」、巴西亞馬遜雨林大王蓮田的「康莊蓮園」、泰國紅蓮花水上市場的「荷竹農場」、越南河內西湖蓮花池的「蓮荷園」、印尼峇里島的「青林農場」以及神似澳洲墨爾本莫內湖的「蓮花故事館」等場景;另外,還有多處網美打卡景點,等大家來遊玩。 本月一日開幕的新屋農博環境教育園區,桃園市政府今年夏天規劃了「農博野一下」活動,自本月二十五日起至八月十六日,在園區內舉辦露營、星光草地音樂會、沿海小旅行、紙風車劇團演出等;相關活動細節可以上桃園市政府農業局網站查詢。

Read More

<中華副刊>櫻花樹下七閒

 ■宋隆輝  近幾年來,在甜美的午後時光,每次經過一棟社區大樓,在寬敞的騎樓轉角處,總會發現許多人聚在那裡泡茶聊天;看他們天南地北聊得口沫橫飛,身為路人的我,想要過去跟他們攀談幾句話,似乎完全沒有插話的空間,頂多只是交換個眼神,然後便匆匆離去。  時間久了,於是引起我的好奇心,仔細算算他們到底有多少人,常常到此聚會閒聊;多半時間七個人,而且是熟面孔,看樣子都是這棟社區大樓的住戶,偶而也會出現零星的熟識朋友,到此喝杯茶,啃點瓜子,加入他們消磨午後的閒散歲月。  經常看到他們閒聊歡聚的畫面,而且多半是七個人,不由得讓我想起十幾年前的往事;在蘭陽故鄉「櫻花樹下七閒」的美好情境,歷歷在目。當年父親四個兄弟毗鄰而居,到了晚年,由於體力漸漸衰疲,處於半退休狀態,於是四個兄弟,加上另一半有三個,總共七個人;這七個人閒來沒事,總會在午後的時光,聚在住家旁邊,由三叔種植的一棵櫻花樹下泡茶聊天兼乘涼。  我每次回到故鄉看到他們愜意而自在的相處,不但心生羨慕之情,也順勢加入他們的行列;我稱他們為「櫻花樹下七閒」。  住在鄉下視野遼闊,除了綠油油的稻田之外,幾乎都沒有遮蔽物,所以從很遠的地方,便能透過眼睛視線所及完全掌握;附近的鄰居與親友,經常發現櫻花樹下有人聚集,不但有吃有喝,歡笑聲不絕於耳,很快的近悅遠來,有時候還超過二十多人,常常出現「嗨翻天」的美好景況呢!  三叔最勤勞,總是提供泡茶服務,不但要瓦斯、茶葉的消費,有時還準備了許多糖果餅乾,可以讓大家打打牙祭,當然其他親朋好友,有時也會提供水果,或是其它零食共襄盛舉。  櫻花樹下甜美的歡聚,在民國九十八年出現了重大的轉折,住了一甲子的老家,房子就蓋在地主的農地上,由於他們將土地轉手,新地主又希望我們離開這片土地;經過數次交涉,父親四兄弟就這樣決定離開可念的舊居,也離開了櫻花樹下閒話風情的好地方。  父親與三叔不想離鄉背井,於是選購附近新居,還好新家距離舊家只有三百公尺之遙,好客的三叔,就在住家外面的騎樓下,擺放了桌椅,舊日的夥伴得以繼續泡茶聊天,只是少了四叔和五叔夫妻倆。  好景不常,搬到新家兩年的時光,年邁的父母相繼仙逝,一起歡聚的夥伴,一下子少了父親與母親兩人,三叔從此也漸漸失去泡茶的樂趣;沒有人泡茶的日子,人氣漸失,曾經相聚的親朋好友只好轉移陣地,另覓他處。  櫻花樹下曾經帶來美好的回憶,舊居也是我生於斯長於斯的好地方,雖然搬家了,只要我回去故鄉,一定會去舊居巡禮一番,想找回過往的甜蜜時光,只不過人去屋空,屋前屋後長滿了雜草,櫻花樹也被砍倒了,殘破景況讓人不勝唏噓。  屈指算來,已過了十一個年頭;在這十一年當中,發生了太多的事情,可以說是人事已非,只能在記憶深處,尋回往日的點點滴滴。  如今瞥見七個人,常常在社區騎樓下閒聊談心,不由得讓我憶起往日甜蜜的時光。  曾讀無門慧開禪師的詩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原來擁有清淨無塵的心,便能順應四時的變化,也能調適人情的冷暖;對於做人處事與安身立命,提供了心無罣礙的良方。畢竟人生無常,只有勇於面對現實的殘酷,才能擁有破解困境的智慧,進而得以勤耕快樂心田。

Read More

台北花博農民市集北區農民行銷專區 週六開幕

 記者吳靈芬/台北報導  配合政府振興經濟與促進消費的政策,農糧署北區分署在台北花博農民市集設立「振興經濟農來買 北區農民行銷專區」,將於四日舉辦開幕活動。  台北市農會二日表示,活動自四日起到十一月廿九日止,在「北區農民行銷專區」週週邀請五攤來自農糧署北區分署北北基、桃竹苗及金門及馬祖等九縣市的優質小農、在地青農及農民團體,行銷推廣「安全、溯源、優質」的新鮮蔬果及特色農糧產品,並透過親自與消費者「面對面行銷」的互動與互信關係,宣導「地產地消」理念。  在活動期間,民眾只要當週消費單筆滿五十元集一點,累計五點贈送五十元抵用券外,搭配振興三倍券,還有加碼優惠活動,民眾只要使用紙本振興券於專區內消費,二百元面額即可額外獲得一點,五百元面額額外獲得三點。  台北花博農民市集本週是彰化縣農會的「彰化縣菇類、蜂蜜暨農特產品展售活動」,現場除了杏鮑菇、蜂蜜、新鮮蔬果等農特產品展售外,亦有涼拌杏鮑菇示範教學、菇類產品推薦及蜂蜜檸檬DIY等趣味活動;配合農糧署大糧倉政策的推動,新竹縣竹北市農會將前來市集辦理國產產銷履歷黑豆展售活動,並於現場製作黑豆漿供民眾試飲。

Read More

曾永義院士《戲曲演進史》手稿捐贈國家圖書館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中研院院士曾永義教授是目前華人世界中,唯一能創作崑劇的作家,曾永義一日將著作《戲曲演進史》手稿捐贈給國家圖書館,捐贈儀式並邀請唐文華、溫宇航、趙揚強、朱民玲等名角演唱「八仙過海」、「天官賜福」、「降黃龍」等段子戲,國家圖書館也同時推出「酒話連篇-曾永義院士手稿小展」。  曾永義教授創作崑劇,不論劇本架構,措辭韻腳,一派古色古香,極為考究,如同出自明清大家之手,本本精彩,比如「新編崑劇《韓非.李斯.秦始皇》」、「新編崑劇《二子乘舟》」、「新編崑劇《孟姜女》」、「新編崑劇《梁山伯與祝英台》」、「京劇《鄭成功》」、「新編歌 劇《桃花扇》」等皆為佳作。  國圖館長曾淑賢表示,這次為曾永義教授第二次饋贈手稿予國圖,二0一七年曾教授即捐贈國圖一批手稿,計有三百多件,除了學術論著外,也有許多遊記、抒情散文和舊詩,連同《戲曲演進史》,捐贈手稿字數已超過二百萬字。  曾淑賢也指出,資訊時代,人們多已不用紙筆書寫,以後可能也不會再有任何手稿,所以就文化傳承和文化資產的保存上,名人名家手稿都應努力加以珍藏,近年國家圖書館入藏之名家手稿,數量已達八萬件,國圖並建置「當代名人手稿典藏系統」,把收藏的名人手稿、書畫等不同形式的表現數位上網,全球開放,方便讀者閱覽、欣賞和研究。  曾永義一生教學研究,曾任台大中文系教授,現為世新大學講座教授、台大特聘研究講座教授、台藝大講座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獲獎亦多,有國家文藝獎、國科會傑出研究獎及優良研究講、中山文藝獎、教育部學術獎、金筆獎、中興文藝獎、金鐘獎最佳傳統戲劇節目獎、金曲獎傳統暨藝術音樂最佳作詞人獎、以及曾經獲馬英九總統頒授「二等景星勳章」。

Read More

內埔農友邱孟賢種有機香瓜受到消費者青睞

內埔農友邱孟賢種有機香瓜,讓香瓜在寢室吹冷氣慢慢後熟,邱孟賢也成為和「香瓜」睡覺的男人。 (記者鄭伯勝攝) 記者鄭伯勝/屏東報導  剛從田間採下來的香瓜,為去除田間熱,內埔瓜農邱孟賢把臥室當冷房,整日開著冷氣,晚上和香瓜一起睡覺,整個房間充滿香瓜的香味,而這批香瓜正準備裝成禮盒送到顧客手上。  邱孟賢十年前到內埔購地,搭設施種有機番茄,四年前利用番茄採收後的空檔種香瓜,二分地分成四批種植,每批間隔十天,他認為可以錯開成熟期,以免人力採收不及。  十幾年來種瓜及種番茄的經驗,邱孟賢倒也遇到不少困難,尤其是有機種植完全不能噴農藥,所有病蟲害都只能用生物防治,但仍無法完全控制,最後只得使用最傳統而且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每天晚上戴頭燈來捉斜紋夜盜蟲。  雖然搭網室設施但還是怕天氣變化,有時突然強降雨,室內濕度太高,影響授粉成功率,雖然設施擋住外來的雨,但擋不住的地方會有水滲進來,影響根系發展。  他認為種香瓜及番茄管理方式差不多,但肥培管理很重要,而且每株藤也僅留二至三顆果實,其餘的都摘除,留下最甜美豐碩的瓜實,每天除了捉蟲外,最重要的工作是觀察每顆香瓜熟度變化,果皮稍有帶黃就要採下來,放到冷房讓果實慢慢後熟,太慢採就容易裂果,採下來的香瓜,排列在冷房吹冷氣,再一盒一盒裝起來宅配到顧客手上,尤其是有機香瓜市場上並不多,不僅安全健康,更重要的是果甜味香,因此常被消費者指定購買。

Read More

「手裡的大自然─花現國鳥藍鵲之美」展,二日起科工館2F咖啡藝廊展出

黃則瑩與蘇永平「手裡的大自然─花現國鳥藍鵲之美」展,二日起科工館2F咖啡藝廊登場。 (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二日推出「手裡的大自然─花現國鳥藍鵲之美」,展出由黃則瑩與蘇永平的手工藝品;作品以雙手模擬創作大自然中的生命形體,以台灣特有的花種杜鵑、木棉、茶花、菊花、薔薇等,以及台灣最美的國鳥「藍鵲」及鸚鵡、黑面琵鷺、船、白鷺鷥、鶴及鵝,在花與鳥的世界巧遇,讓觀者撞出驚奇的大自然縮影。  黃則瑩與蘇永平的創作發想從大自然裡的大樹、小樹、花草、果實,各種鳥類、奇石、山水和瀑布等,將台灣美麗的景色以古意新創的結合,此次展出的系列作品中由高雄市的市花木棉花與台灣國鳥之一的藍鵲作為主打,最為顯出在地文化及特色,並有更多系列的呈現,將自然融進生活的新美學的概念,將藝術、美感及在南台灣優雅呈現。  展品分為三大系列,手作盆栽:「盆栽」是東方遼遠流傳的園林藝術,透過盆景中花與鳥的相遇,表現大自然的意境。由木棉與藍鵲、杜鵑與鸚鵡、垂櫻與鶴、薔薇與鴨的組合呈現。  創意珠寶擺/掛飾:以水晶、珍珠等多類的寶石串製與纏繞技巧,製作成自然景色縮影的藝品。由雪松與鶴、木棉與藍鵲。文人樹與船、蔓梅凝與藍鵲。  蕾絲刺繡飾品:將平面的蕾絲用鉤針、繡線縫製加上珠材而成形的朵朵生動立體花製作成可配戴的飾品。木蘭花與藍鵲、小油菊與鸚鵡與蕾絲山花。  此次展覽「手裡的大自然---花現國鳥藍鵲之美」,黃則瑩將兩人的手藝結合,加上新創出有溫度即在新舊間碰撞而出的優雅作品,即日起至九月二日在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二樓咖啡藝廊展出,歡迎前來欣賞與收藏。

Read More

宜又發生砂石車滲漏廢土油漬 害機車騎士慘摔多處傷

又有一輛砂石車涉及滲漏廢土油漬,害了謝姓男子騎著機車途經該路段摔傷。 (警方提供)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一名謝姓男子二日清晨騎著機車北往南,行經台九線五結鄉五濱路與五結路口時,因地面廢土油漬人車摔倒,造成謝男身體多處擦傷,幸經送醫無生命危險,警方調閱五結鄉五濱路沿線監視器影像,發現陳姓駕駛的砂車涉及滲漏廢土油漬,已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三十條第一項第二款進行裁罰,滲漏廢土油漬部分則另請宜蘭環保局依權責處理。  謝姓男子(宜蘭人)騎車北往南,二日清晨六時十三分許,在五結鄉五濱路與五結路口時,因地面廢土油漬人車摔倒受傷,幸無生命危險,警方通知涉及滲漏廢土油漬砂石車陳姓駕駛人到案說明。經瞭解砂石車是自台中市龍井區,沿台九線濱海公路載運污土至蘇澳幸福水泥場,沿路滲漏廢土油漬。  砂石車滲漏廢土油漬造成交通事故,警力除通知公路總局四工處派遣人員到場清潔路面,並以巡邏車及爆閃燈警(示)戒後方行經車輛,避免二次事故發生。  羅東警分局指出,二0二0年一月迄今,五結鄉五濱路沿線共計取締違規砂石車八十七件,其中滲漏取締廿一件,呼籲民眾裝載貨物時,在行前務必檢視是否綑綁牢固或覆蓋整齊,避免因路途中散落或滲漏,造成危險,警方也會加強取締,以維護用路人行車安全。

Read More

台灣運動產博會 陳金鋒代言

2020台灣運動產業博覽會」17日起至8月9日將在台北松山文創園區舉辦,體育署長高俊雄(左)與副署長林哲宏(右)出面宣傳。 (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2日電 台灣運動產業博覽會7月17日起登場,除將展示台灣在奧運首面獎牌,並設專區介紹黃金計畫選手外,體育署還請來曾挑戰美國職棒的「台灣巨砲」陳金鋒擔任代言人。  台灣運動產業博覽會7月17日至8月9日將在台北松山文創園區展出,體育署邀請陳金鋒擔綱代言人,為博覽會拍攝宣傳形象影片,今天記者會公布首播30秒版本。  體育署表示,今年博覽會主題為「撼動未來,Moving the Future」,分為運動日常、運動專業、撼動館、未來館、電競及多功能館等5大展區。  其中,博覽會占地超過1800坪,參展單位超過120家、動員50個單位、出借展品250件以上,並於戶外設置展期營運不打烊的運動風格市集、週末運動廣場的各項活動規劃。  體育署副署長林哲宏透露,這次向各單位洽借歷史文物,包括1964年日本東京奧運火炬,為奧會「鎮會之寶」。  屆時除將展出台灣在奧運史上首面獎牌,並集結歷屆奧運獎牌外,也將以黃金計畫選手為主軸,規劃亮點選手百物牆,透過大螢幕呈現選手生平。

Read More

摸到哪 痛到哪 熟男卡到陰? 確診公主病

亞大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吳致螢向患者說明「纖維肌痛症」的症狀和治療方式。(記者黃俊昇翻攝) 記者黃俊昇/霧峰報導  台中市1名52歲王先生,近來飽受身體多處莫名疼痛所擾,從小診所看到大醫院,症狀仍毫無改善,一度還擔心自己是否為卡到陰,或遇到更年期,直到醫師確診為俗稱公主病的「纖維肌痛症」,經藥物治療後,症狀才大幅改善。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吳致螢表示,患者是身體多處疼痛,經到多家診所、醫院就診,做過不少抽血及放射檢驗,在吃止痛藥休息一陣子後,似乎有些改善,但過沒多久,全身疼痛再度來襲。  吳致螢指出,「纖維肌痛症」只要摸到哪,就會痛到哪,由於外人無法體會患者的痛苦,因此常會以為是無病呻吟,就醫也會被當成詐病或心理病,無法被正確看待、診斷及治療。  吳致螢表示,「纖維肌痛症」的盛行率約2-4%,以女性患者居多,確切致病原因仍不明,一般認為可能與中樞神經系統失調、神經傳導物質有關,包括疼痛刺激太嚴重或持續太久,造成中樞對疼痛感受的敏感化,腦部易將不是疼痛的刺激,誤認解讀為疼痛訊號,以致於體內疼痛抑制系統功能下降。 吳致螢表示,疼痛感猶如警報系統,對身體具示警作用,讓人可適時就醫,及早治療,但此病有如警報器故障,1直發出假警報,使病人身體或心理提心吊膽,不僅嚴重干擾正常工作及作息,甚至造成焦慮、憂慮及失眠,因此病人往往遊走於神經科、身心科、骨科、風濕科和復健科,仍找不到原因也無從改善症狀。  吳致螢強調,目前仍無法以醫學檢驗儀器協助確診,包括檢查肌肉、骨骼,或關節病痛的方法,甚至於針對疼痛部位的肌肉切片檢查,在顯微鏡下也觀察不到任何的肌肉發炎病變,不過研究顯示,早年受傷或感染、遺傳因素及環境因素都可能是致病影響因子。 吳致螢表示,目前無法以單1因素歸咎病因,不過確實可藉由抗憂鬱藥物、抗癲癇藥物,以及物理治療、體能訓練及認知行為治療等方式,達到改善症狀效果,讓生活再度步上正軌,早日脫離「公主病」的夢魘。

Read More

超高齡社會處方箋 高醫新書向日本借鏡

《社會可以被改變~超高齡社會的處方箋》中文版已在臺灣上市,2日於高醫舉行新書發表會。 (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高醫3日舉行《社會可以被改變~超高齡社會的處方箋》中文版新書發表會暨打造ABC旗津長照島說明會,邀高雄市長期照顧中心主任李素華、日本台灣交流協會高雄事務所副所長古田青史、台灣居家服務策略聯盟理事長林金立等人就長照議題進行交流;日籍作者江崎禎英透過視訊,就日本20幾年來高齡化社會的演變及衝擊,提出長期照護、醫療保健等不同面相的觀察與研究,提供台灣讀者不同的思考方向及可努力的目標。  高醫院長侯明鋒引言指出,每個人都會老,如何安心退休,讓自己老年生活無虞,活著有尊嚴,不會成為別人的負擔?除了顧好身體外,生活安排與財務規畫都要有所準備,傳統「養兒防老」的觀念已不合時宜,要體認退休後的生活靠自己,退休前儘早為自己規劃一張退休處方箋吧!  侯明鋒指出,高醫已結合高雄地區400多家醫院診所進行雙向轉診服務,社區醫師不必經過複雜的遠端連線,就可相互掛號及轉診,讓病人有更好的照顧;而台灣長照政策陸續邁入建構期,日本經驗很值得推薦給政府單位和醫院端,有助於邁入超高齡社會的臺灣避免重蹈覆轍,走得更長久。  旗津醫院院長蔡忠榮表示,「長照ABC計畫」結合高齡門診、出院準備服務及居家醫療等資源,提供老人關懷訪視、電話問安諮詢及轉介服務、餐飲服務、健康促進等多元服務,未來將建置長照大樓,建立連續性的照顧系統及社區化的預防照護,即使新冠肺炎疫情的侵襲,運作也不停歇,還加速旗津地區的遠距醫療照護,讓遠距不是距離,送餐不曾中斷。  在日本長期關注長照議題的江崎禎英,現年56歲,現任職經產省商務政策統合調整官、兼任內閣官房健康醫療戰略室次長,其力作《社會可以被改變~超高齡社會的處方箋》主要論述可分三大面向,包括翻轉老年社會的宿命,發現超高齡社會的幸福風貌;從社會、企業、商品、服務,開立高齡社會的解方箋;健康長壽時代,生死價值觀的新意義,獲得許多跨領域專家學者一致推薦。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