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夢把玫瑰花的刺舔食乾淨

 ■黃士洲 熟透的星群掉滿眼睛 窗耽上了月亮的享樂 暗光鳥輕易地把耳朵高舉 報復性的舊人操課酒瓶做仰臥起坐 時間的亡魂在海馬迴蜂擁上岸 夜色是餌 在記憶的高緯度水域 釣出這尾依靠枕頭內儲存相思的脂肪 過活的,座頭鯨

Read More

台電在澎湖湖西鄉龍門後灣淨灘

台電公司邀集九百人在澎湖湖西鄉龍門後灣海濱淨灘,還給海濱地區潔淨空間。 (記者鄭伯勝攝) 記者鄭伯勝/澎湖報導  台電公司二0二0向海致敬淨灘活動,二十六日上午在澎湖縣湖西鄉龍門後灣海濱展開,台電動員區營業處、尖山發電廠、再生能源處、中區施工處及嘉南供電處員工,並邀請相關社區及機關團體十七個 單位九百人參與,還給後灣海灘潔淨空間。  該淨灘活動由台電澎湖區營業處長陳慶平主持,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共撿拾大型垃圾袋的廢棄物達數十袋之多,清理沙灘上的瓶罐、垃圾、漂流物等,初估漂流木有四千公斤、一般垃圾兩千公斤、可回收 物品二百五十公斤、網具二百公斤,讓龍門後灣海域恢復到辦理國際風箏節的蔚藍乾淨面貌,提供鄉親和遊客休閒賞月的好地方。  今年台電公司至今共發動二十四個主協辦單位,大約有七千三百人次參與全台的淨灘活動,同時台電公司也在淨灘後填寫淨灘行動紀錄表上傳,將淨灘活動與國際接軌,讓更多人了解垃圾造成海洋汙染之 嚴重性,而為避免日後再度污染海洋,除「清理」外,更積極進行「減量」工作,希望藉由淨灘活動讓潔淨海洋之理念融入活動與生活中。  另外台電公司為提升淨灘活動的公益能量,也沿續以往與董氏基金會合作模式,在昨天的淨灘活動中,撿拾一公斤垃圾就捐贈董氏基金會十五元的方式,支持董氏基金會投入青少年憂鬱防治工作,希望 透過這些「淨灘」與「淨心」有意義的活動,來喚起大家對自然、人文環境的關懷。

Read More

中市纖維工博館原民織工展

台灣原住民族傳統服飾走秀。 (記者黃俊昇翻攝) 記者黃俊昇/大里報導  台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即日起至十一月五日,舉辦「重啟與綻放|台灣原住民傳統織布工藝復振之路」展覽,希望大家一起跟著織者尋回技藝的探索之路,走入台灣原住民美麗的織布工藝世界。  台中市文化局副局長曾能汀指出,纖博館是全台第一座以「纖維」作為主題的專業博物館,目前共有一千兩百多件館藏品,其中三分之一都是原住民的珍貴文物,這些纖維創作不僅是來自大地根源的藝術品,更是文化脈絡的傳承。  這次展覽廣邀致力於創作與紀錄的織者與部落團隊共同策展,透過「重啟」的過程找到傳統服飾織品的文化脈絡,「綻放」出更多樣當代的創新設計,希望讓更多人體認原住民的文化精神與纖維工藝之美。  這項展覽邀請藝術家阿古斯進行空間的創意設計,同時邀集近年來致力於傳統服飾研究及織布技術分析的織者與部落團隊,野桐工坊、達芙妮工坊、石壁染織工坊、東河社區發展協會、綠毛氈手織設計室、南投縣達瑪巒原住民重生協會、巴魯祖孥工坊、許春美工作室、卡塔文化工作室、賽夏美工藝坊、施局花、孫菊花及技藝保存者,彙集整理過去的傳統織品並重新織出當代的意義。展場藉由各團隊整理出與織布工藝相關的資料、圖片、紀錄攝影、織片、工具等,呈現出恢復傳統服飾文化與工藝的過程與理想。

Read More

工研院舉辦「數位公益兒童科技學習營」

工研院「數位公益兒童科技學習營」    千名科技小尖兵線上直擊研發基地。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工研院將防疫距離一點五公尺經濟導入社會公益服務,秋節前夕首度舉辦「數位公益兒童科技學習營」,共有十一所國中小學、四十三個班級、超過一千名學童,全臺從北到南,及遠在離島金門的學校,一同零距離、無時差直擊工研院科技研發基地,了解最新的防疫科技原理及背後的研發故事,讓所有科技小尖兵興奮不已。  工研院社會公益委員會主委劉佳明表示,除了報名學校以webex線上會議系統與研究員即時視訊互動外,也同時開放Facebook直播,讓更多學生、民眾認識工研院的防疫科技,擴散科普教育活動效益。營隊結束後,此次兒童科技營課程也會上架在「ITRI College+工研院知識訂閱平台」,持續推廣防疫科普知識。期透過線上分享,讓更多學童透過數位學習一探工研院的科技奧秘。  工研院產業學院訓練長王本耀表示,此次兒童科技營特別以「防疫科技」為主軸,邀請研究員與學童們分享這些科技背後的科學原理及研發故事。例如課程中的《直擊抗疫隱形功臣》,介紹口罩的製作與對防疫的重要性,同時分享工研院加入口罩國家隊、製造口罩機台的小故事。  活動也安排連線直擊工研院,展示各項跨領域研發成果及國際獎項,包括無人機、行動輔助機器人、智慧關懷居家管理等,學童們紛紛大呼驚奇。  金門縣賢庵國小校長楊肅健指出,透過數位直播的方式,孩子們能方便地、親眼看看工研院這個科技研發基地,各項非常貼近時事的防疫科技介紹,也擴大孩子們對於生活科技的了解,是非常難得且珍貴的經驗。

Read More

<中華副刊>靜夜書

 ■吳芳銘  我喜好讀書,尤其在靜夜。讀書貪夜靜,沐浴洗身淨,焚香養心清。古人讀書有儀式,除傳達對書本和知識的敬畏外,覓得生活閒適與恬淡及人生志趣的一番韻味。  讀書,讀我,也讀世界。德國哲人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說:「閱讀給我更多的憩息,引導我漫步在別人的思想與靈魂中。」書卷助益開拓視野,打開眼界,滋潤生命的成長。  一卷在手,如師亦友陪伴,故事、地理、思想、味道、藝文……字裡行間是世間的大千世界,圖畫卷中有奧祕玄機,探知人心、世情、寰宇、宇宙的未知,深覺意趣盎然。  我喜與躲藏在書裡的靈魂對話,已成日常,觀看不同的人生,看山的盡頭、海的角落隱密了什麼,看肢體的語言辨察心思的深處。埋首案牘,你會發現,在世上只半日,書中萬帆已過千年,經過耕讀洗禮,你已不再是幾個時辰的你。  愛上讀書可觸摸書者心靈關懷和溫度的感覺,聆聽智者心語,感受賢者明達,在困頓中思索人生方向與志趣,清神醒腦,解慰孤獨,了悟及昇華自己。  夜讀放下白天紛繁雜紊思緒的亂心,在盡收眼底的文字,於心靈深處尋求與靈魂的共鳴,再得胸藏翰墨懷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  喜愛陸游「青燈有味似兒時」的況味,青燈有意,猶是兒時伴我讀書,直指夜讀的樂趣。「數間茅屋閒臨水,一盞秋燈夜讀書。」從唐朝詩豪劉禹錫的詩句中想像,靜謐的夜晚閱讀,沉靜那股帶勁騷動的心,再沉浸融入書中的浩瀚世界,喜讀酣暢、思得透徹之際,如似一匹駿馬在廣袤無垠的原野上縱情馳騁。  而孤燈的閱讀像是虔誠的洗禮,心靈如沐浴,讓思想的階梯再上一級,減少人生行走的彎路。夜讀的深思啟發,總是日間做人做事的路線參考圖,循著座標前進;有時創新思路,人生意外的發現,也是旅程走心的樂趣。  書是精神糧食,夜讀如品香,濃醇益發,心醉神怡。林語堂曾說:「在風雪之夜,靠爐圍坐,佳茗一壺,淡巴菰一盒,哲學經濟詩文,史藉十數本狼藉橫陳於沙發之上,然後隨意所之,取而讀之,這才得了讀書的興味」。  季羨林也描繪了古人讀書的趣味:首是「紅袖添香夜讀書」,知己相伴挑燈夜讀,令人艷羨。次為「綠滿窗前草不除」,沈醉書中忘了流年和季節更替,猶如山中無歲月,窗外已是綠草茵茵卻渾然不知。忘我忘物的讀書境界,令人敬佩。三是「雪夜閉門讀禁書」,大雪紛紛,天寒地凍靜寂一人讀禁書,有其獨妙深隱其中,不足與外人道。  原來「有書方有覺,無書不成眠」,常拾書香文字作伴,心田陽光,得墨香溫夢好眠。每天臨睡仍要閱讀的慣性,不讀好像今天有事未竟畢,萬籟俱寂時拾書靜讀,讀三國豪氣回蕩,讀馬奎斯魔幻寫實,讀莎士比亞熱淚奪眶,還有《小王子》帶來的情感謳歌。是以,閱讀建構人生的寬度、深度和高度,哲理盡在其中。  性嗜獨自孤燈夜讀書的氛圍。一人靜思,一燈如豆,一卷在手,人、燈與書相伴,是一幅對影成三人的自在,書為濾心去雜念,燈映我心自清明,人心與空間自有清境,和煦愜意自得樂。  於是我明白,喜讀不是為稻粱謀名,只當作一味心靈的慰藉雞湯和精神的寄託釋懷。當人生過盡千帆皆不是,尋得餘暉脈脈水悠悠,而自得自適,心安理得,足矣。

Read More

<中華副刊>果實像炮彈的樹

 文/攝影 張子筑  那日,我們和孫女正追逐在公園的樹迷宮裡,老伴最先到達終點,振臂呼喚我們加油,還說出來後要帶我們去看炮彈樹。  第一次看到這樹,除了驚訝還是驚訝。渾圓的果實,茶褐的色澤,像極了一顆顆砲彈懸掛在枝幹上,奇特無比。孫女俏皮的說:「等下會爆炸喔!」,我知道她故意嚇唬無膽(因結石膽囊已摘除)的奶奶。  從樹幹長出的枝條,還陸續開著花,有的含苞、有的綻開。花瓣淺碟形,內側深粉紅色,外側米黃色,朵朵開在蓊鬱疊翠的樹葉庇蔭下,甚是艷麗耀眼。  回家後我請谷歌大師解惑,更加認識這棵奇特的植物。砲彈樹屬喬木,有幹生花的現象,夏季開花,花為肉質性,分上下兩個花盤,雄蕊有如海葵觸手,花開時散出一股特殊的香味。果實可食,因果肉具臭味,所以不受青睞。  樹皮灰白帶黑褐色,有不規則點狀縱裂紋路。幼葉呈長橢圓形,成樹後轉為倒卵形或橢圓形,兩端尖銳,著生於枝端,成螺旋狀排列。樹性強健,不拘土質,耐熱耐旱,抗風抗污染,宜種植為觀賞植物。  戶外活動除了舒展筋骨外,常會讓我們看到很多奇特的事物,尤其帶小朋友出遊,更能增廣見聞,寓教於樂。大自然就是一本精彩絕倫的活教材,深淵無窮的寶藏,隨時等待我們探索挖掘。

Read More

大鵬灣帆船生活節在大鵬灣濱灣碼頭登場

大鵬灣帆船生活節在交通部觀光局副局長周廷彰等人鳴笛後正式開賽,千帆啟動十分壯觀。 ( 記者鄭伯勝攝) 記者鄭伯勝/屏東報導  二0二0大鵬灣帆船生活節二十五日在大鵬灣濱灣碼頭登場,系列活動將至十月四日中秋連假結束,交通部觀光局副局長周廷彰表示,大鵬灣擁有特殊潟湖環境條件,交通部將型塑大鵬灣成為遊艇港,做 為南臺灣最亮眼海洋休閒度假園區。  周廷彰表示,鵬管處正積極處理原BOT案資產回收情事,也將再積極招商,重新活絡大鵬灣成為南台灣海洋休閒遊艇及帆船的重要基地,進一步串聯高雄、台南、澎湖的遊艇,成為南台灣區域型海洋觀 光帶,未來也會成為外籍遊艇帆船來台的入口港岸。  鵬管處今年以屏東觀光圈發展理念,將運動結合食、宿、遊、購各觀光產業,整合推出二0二0大鵬灣帆船生活節活動,塑造運動觀光的觀光品牌,值得推薦給大家。  鵬管處表示,今年活動場域選在新完成的濱灣碼頭區及鵬琉線候船空間新亮點「濱灣之心」,擴大結合台灣海洋帆船合作暨推廣教育,整體以策展概念注入創意展演藝術、海灣市集,每日傍晚三點展演至 晚上九點,相關節目十分豐富。

Read More

古都榮愛關懷協會27日崇誨活動中心舉辦公益活動

 記者陳銀全/台南報導  迎中秋,台南古都榮愛關懷協會將於廿七日下午四至八點,在東區崇誨活動中心舉辦「中秋古都來做伙」公益活動,現場有表演及美食,歡迎民眾共襄盛舉,用愛心溫暖弱勢及身心障礙兒童。  十月一日即是戶戶團圓,家家幾乎都會烤肉歡樂的中秋節,但社會上卻有一群經濟弱勢與身心障礙的孩子,持續在溫飽邊緣掙扎,台南古都榮愛關懷協會創辦人李春峰有感於此,特地聯合橄欖園關懷協會、私立施恩教養院,提前在廿七日舉辦公益活動,邀請近兩百名孤苦兒童團聚烤肉,現場將有趣味活動、小丑表演等,期盼帶給這些弱勢兒童節慶喜樂,讓他們明白社會並沒有遺忘他們,人間處處有愛。  有感於此一活動極具意義,台南網路扶輪社長王瓊蕙將偕同社友參加,並給協會若干捐助,期待拋磚引玉,引起更大回響。  另外,為照顧身心障礙的弱勢族群,主辦單位還特地邀請他們前來擺攤,「給他們魚,不如給他們釣竿」,主辦單位表示,民眾的光顧,對這些弱勢者是最大的恩典,歡迎大家前往。

Read More

太魯閣國家公園「山海戀」版畫藝術聯展

「山海戀」友點子版畫展,即日起於太魯閣遊客中心特展室開展。 (記者林有清攝)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同時彙集鬼斧神工的山水造境、自然生態與血汗雕鑿的傲世景觀,太魯閣國家公園有如一顆鑲嵌於東部海岸的璀璨寶石,是馳名國際的臺灣代表性美景地標,也是歷來文人雅士謳歌取景的純淨聖域。友點子版畫工作室二十位藝術家即日起於太魯閣遊客中心特展室,以「山海戀」為主題的版畫藝術聯展作品,向遊客展示對這片山海勝景及人文歷史的印象與感動。  這次展出的友點子版畫工作室係由資深版畫藝術家賴振輝、沈金源與郭博州教授擔任指導顧問,集合一群藝術家組成版畫創作、研修及推廣的非營利創作團體,並運用版畫藝術行動,與桃園博愛商圈發展協會共同為推廣生活美學而努力。在工作室成立將屆滿八週年之際,來到崖壁峭立、景致清幽的太魯閣幽峽,用版畫的藝術、圖像的印製、人文的觀點,表達藝術家對這片土地的山海依戀。  本次友點子版畫工作室藝術家們,以包含凸、凹、平、孔、數位及併用版等各種版畫媒材與技巧,各自呈現對東臺灣這片山川大地的自然勝景與文化活動的描繪與禮讚。版印之下的線條與豐富色彩,既是藝術的展演也是表達對這處淨土的深摯感動。歡迎各方遊客與藝術同好飽覽國家公園美景之餘,也一起到特展室分享藝術家們的心靈共鳴。  「山海戀」友點子版畫展,展期自即日起至十一月九日止,聯展作品計有三十八幅,創作風格呈現寫實、抽像等迥異奇趣的意象與想像空間。

Read More

新營文化中心即起至10/11「彩瓷幻韻」瓷繪展

 記者陳佳伶/新營報導  「哇!好美」,由麥斯瓷繪工坊瓷器彩繪家攜手合作「彩瓷幻韻」瓷繪展,即日起至十月十一日在新營文化中心雅藝館驚豔登場,七名瓷繪老師展出近年來百餘件作品,包括動漫、親子、動物、人物系列都有,展出的作品精緻討喜,值得民眾前往欣賞。 新營文化中心指出,深受歐美喜愛的瓷繪藝術,由於純手繪的獨一無二特性,吸引不少收藏家爭相收藏,一般認為瓷器彩繪是貴族級的藝術創作,事實並不然,藉由這次麥斯彩瓷家們展出的瓷繪作品,賦予瓷器新風貌,讓藝術深入生活。 麥斯瓷繪工坊位於嘉義,工坊老師們沉浸瓷繪世界多年,擅長以細膩的筆觸勾勒上彩,加上成熟的光影處理技巧,完美呈現多層次的視覺效果。 這次展出動漫、京劇臉譜、時光車站等作品的創作者黃美芳說,瓷繪是在已上過釉的白瓷上彩繪創作,完成的瓷器作品可盛裝食物或作為裝飾,非常生活化。舉凡各式杯子、茶壺、花瓶或瓷磚上皆能畫出令人賞心悅目的作品,輕鬆為生活增添溫馨色彩。  她的創作靈感來自看報啟發,在上過釉的白瓷上彩繪創作後再進行窯燒,當作品成功出爐的那一刻,最讓人興奮。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