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府攜手故宮 推新北上河圖創客市集

「新北上河圖」創客市集創新策劃「食、衣、住、行、育、樂」六大主題區。(記者蔡琇惠攝)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新北市政府與國立故宮博物院攜手合作策劃「新北上河圖」創客市集,六日起連續兩天在故宮廣場及至善園熱鬧登場,由教育局率領四十校創客社群學校師生,並結合勞工局、文化局,創新策劃「食、衣、住、行、育、樂」六大主題區,近七十個特色攤位,再現「清明上河圖」的當代風華。  新北市副市長吳明機及故宮博物院副院長余佩瑾出席開幕式,並由樟樹國際實中以清明上河圖主題設計製作服裝、黎明技術學院學生走秀,更穿插展示各創客社群學校師生以清明上河圖融入新北特色製作的創客作品。  例如,坪林國中以坪林茶文化結合宋朝奉茶展示茶道,五寮國小使用三峽竹筍殼製作手抄紙,呈現聖旨卷軸和新北上河圖經摺頁;還有板橋高中製作會算命的風鑑機器人、中正國中製作仿古轎子、樹林高中布染披風、三重高中團扇及蘆洲國小花式跳繩等,呈現該朝代商業、手工業、民俗、建築、交通工具等詳實形象。  除了開幕動態表演,現場六大主題區更展出師生以貼近日常生活的視角,發揮創客精神做出的各種食衣住行育樂用品。如穀保家商以台灣甜點結合故宮國寶翠玉白菜設計模具,並以綠豆仁、梅子口味餡料,製作出維妙維肖的仿真翠玉白菜綠豆糕。八里國小學生結合跨領域課程,學習木工技術製作仿古舢舨。  成福國小以李梅樹藝術家所繪的鳥類圖案為樣本,透過雷雕方式切割木片,再用手繪上彩及縫線裝飾,完成獨特的鳥類項鍊、鑰匙圈。而安康高中學生利用FRC底盤、氣壓系統搭配自行設計的填箭、射箭機構,做出能夠遙控的投壺機器人,體驗古代文人雅仕投壺的遊戲樂趣。

Read More

大庄媽進香 2度開眼顯靈

找來媽祖平時的照片比對,直呼太神奇了。 (記者陳金龍翻攝) 記者陳金龍/梧棲報導  台中市梧棲區浩天宮「大庄媽」七天六夜百年古香路徒步進香,期間廟方人員與信徒兩度拍到媽祖開眼照片,驚呼「神蹟再現」。浩天宮重建委員會主委王經綻表示,媽祖開眼代表祂很開心,也祈求保佑疫情早日消失。  大庄媽又稱「潛水媽」,一日起駕前往北港進香,中途停駕大肚喬國皮革公司董事長趙令模住家時,神務組副組長陳宗澤拍到媽祖開眼,驚呼「神蹟再現」。他表示,因經常接觸神像,當時感覺很不一樣,就拿起手機拍照,竟發現媽祖開眼,現場信眾立即下跪許願。 根隨媽祖進香的陳盈仁在北港朝天宮外拍到大庄媽開眼照片。 (記者陳金龍翻攝) 無獨有偶,跟隨媽祖進香的船務代理公司副總經理陳盈仁,三日在北港朝天宮外也拍到媽祖開眼照片。他說,當時媽祖等著進入朝天宮,他隨手拍了媽祖神像,隔天整理照片時,赫然發現媽祖又開眼了,他趕緊找來媽祖平時的照片進行比對,直呼太神奇了。  有民眾質疑開眼照片造假。王經綻指出,浩天宮已有二百九十七年歷史,是五十三庄的信仰中心,信徒相當多,何必去造假?「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媽祖十月份也曾開眼顯靈,開眼代表祂很開心,也祈求保佑疫情早日消失。 浩天宮駕前團隊拍攝戲說台灣《潛水媽挽胭脂蟲》單元劇,大庄媽前往北港進香,途經西螺溪準備渡溪。(記者陳金龍翻攝) 明道大學媽祖文化學院主任謝瑞隆表示,浩天宮到北港朝天宮進香的傳統源自清朝,相傳渡過舊濁水溪搭竹筏,有一次被業者敲竹槓,信徒忙著籌錢時,大庄媽忽然抓生乩降旨,要求生肖屬龍與屬虎的信徒各一名,畫符貼在七尺青竹,聖示「褲管折到哪,水就淹就哪」。  謝瑞隆說,歷史紀錄,青竹符令做好,舊濁水溪的水位立刻消退,那次信徒走路涉水,不用搭竹筏渡溪,從此大庄媽被稱作潛水媽,撐竹筏業者也不敢再亂開價。

Read More

中市議員提社宅策略方向

李中認為,興建社會住宅最重要的使命,是讓入住的青年朋友在離開時,能夠存到購屋的第一桶金。 (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台中市長盧秀燕任內將興建五千零八戶社會住宅,議員李中向都發局提出向社會租用與自建出租兩大策略,租金要低、公設要少、土地充分利用三個改善方向,讓青年早日實現購屋目標。  李中表示,興建社會住宅最重要是讓入住青年在離開時,能夠存到購屋的第一桶金。社會住宅的租金雖然以市價七折計算;但有許多非必要性公共設施,且每戶面積較大,租金與管理費無法壓低,讓青年可存款額數無法提高。在租約三年加上續約三年期滿後,多數青年可能還存不到購屋的第一桶金。  李中舉香港公屋為例,單身者住四坪、結婚有家庭者住六坪、夫妻有小孩的家庭住八坪。香港的收入是台灣的三倍,但四坪大小的公屋每月租金才三千元;且因為坪數不大,入住者不會住起來太舒服,才有「動力」努力工作存錢來改變生活形態。  李中指出,當前的社會住宅把坪數蓋得太大、戶數太少,且有非必要公共設施與空間,讓租金與管理費居高不下。建議都發局縮小設計坪數,將目前單身、結婚雙人、結婚有小孩的坪數,分別從八、十六、二十四坪,縮減到六、十二、十八坪,可以多蓋幾間讓更多青年朋友入住。六坪的租金如果可以壓低到三千元左右、十八坪的壓在七千元左右,青年就可以存多一點錢。  李中要求都發局在設計規劃階段一定要和設計師溝通,土地容積率要使用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且要儘量想辦法移轉容積率,提高單一土地利用率,地盡其利讓更多人入住,分攤的公設與維修管理費用可以更低,青年又能再增加存款的額數,住滿六年離開時才有辦法存夠購屋的第一桶金。

Read More

中捷綠線取得營運許可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台中捷運綠線已完成履勘,市府完成營運前須改善事項,提報交通部申請營運許可,交通部六日正式函發營運許可。  交通局長葉昭甫表示,市府正式取得營運許可函,將儘速辦理試營運,期間全線十八個車站免費自由試乘。  台中捷運公司指出,試營運日期報市府核准後正式對外宣布。目前規劃試營運為期四週,前三週每天上午七時至晚間八時、最後一週每天上午六時至晚間十二時開放試乘;平日尖峰時段每五分鐘一班、離峰每八分鐘一班,假日全天每八分鐘一班。  試營運期間,民眾可在全線十八個車站免費自由試乘,試乘時必須持電子票證(悠遊卡、一卡通或愛金卡)進出車站,如無電子票證可至車站旅客詢問處購買。

Read More

鹿港桂花巷 10藝術家進駐

鹿港桂花巷藝術村第十六屆十位藝術家工藝家在各藝術領域中舊瓶新裝展光芒。 (記者何國榮攝) 記者何國榮/鹿港報導  鹿港日式宿舍群桂花巷藝術村,十位工藝家、藝術家與團體六日進駐,舊瓶與新裝再度發光發熱展光芒。  民國九十九年整修完成的鹿港日式宿舍群,蛻變為桂花巷藝術村之後,開放給各地藝術家申請駐村從事創作,一晃至今已是第十六屆。  鎮長許志宏表示,每年都會組成遴選委員會審查藝術村的申請案件,審查委員包含公所聘請的藝文委員及外聘的專家學者,今年共有十九位個人或藝術團體申請駐村;獲得通過的十位中,有八位是從第十五屆延續下來的;擅長書畫陶刻的謝金德與來自馬來西亞速寫水彩的楊樂生兩位駐村新秀獲得青睞。  許志宏表示,桂花巷藝術村除了環境清幽,各工作室別具特色,藝術家更樂於與觀眾互動。其中,書法造詣深厚的吳肇勳、致力推廣獅頭藝術的施竣雄、皮雕的施敦仁、鹿港最年輕的粧佛藝師陳宗蔚與彰化縣文化創意協會等多位駐村,備有工藝IY的手作體驗,讓遊客貼近藝術。  駐村的藝術家發光發熱中,有九十年次後的年輕油畫家黃俊傑,連續兩年獲得奇美藝術獎。

Read More

國際獅子會 為大光學童檢測視力

國際獅子會300 D1區結合亞洲大學視光系,六日到大光國小為學童進行視力篩檢。 (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國際獅子會結合台中亞洲大學視光系學生,六日到北區大光國小為弱勢學童進行視力的檢測,同時也和在地的寶島眼鏡公司合作,讓需要配鏡的學童至寶島眼鏡驗光配鏡,所有款項都由獅子會來支付,大光國小校長郭芳朱表示,能得到這麼有意義的資源挹注,相信可讓孩子對注意視力的保健。  國際獅子會從一九九0年起,就和地方衛生部門、眼科護理專業人士等單位合作策劃「視力第一」的方案,到今年正好滿三十年。今年檢測的第一站在玉井國小舉辦,第二站則選擇大光國小,為大光弱勢的學生進行視力篩檢,並且免費為孩子配眼鏡。  國際獅子會300 D1區總監林江和表示,台灣總會七年前也成立了視力照護網,來統籌分配資源照顧到全台各地的學童視力保健的教育宣導與視力篩檢,服務偏鄉及離島。眼睛的保護必須從小就要教導,如何教導孩子照顧好自我的眼睛是大人的責任。  大光特教班老師宋淑梅說,國際獅子會非常用心,對特教學生很關心,此次視力篩檢特別針對行動不便、不善表達以及弱視的特教學生,進行個別化的視力篩檢,讓特教學生也能受惠,真的非常令人感動。  亞洲大學視光學系曾榮凱系主任說,整個活動除了視光學系學生帶來完整的儀器為孩子做專業的視力篩檢,還配合視力保健教育以及有獎徵答活動,加深孩子視力保健的正確觀念。

Read More

南紡離島物產展 夯禮一站購齊

南紡購物中心舉辦離島物產展,方便消費者採購金門、馬祖的特產。 (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疫情期間不能出國,許多民眾選擇飛往離島金門、馬祖旅遊,為讓消費者在台南也能感受離島風情,南紡購物中心即日起推出離島物產展,現場展售金門鋼刀、馬祖高粱、牛肉乾、貢糖等伴手禮,消費還可享滿千送百回饋,歡迎民眾前往參觀選購。  南紡購物中心即日起至二十二日在地下一樓美食街客席區舉辦離島物產展,現場齊聚金門、馬祖知名品牌,其中讓日本NHK電視台、美國CNN電視網、英國BCC電視台等外國媒體爭相報導的金合利製造廠,推出兼具傳統及現代感的鋼刀;香蜂一條根則推出結合歐洲香蜂草及金門一條根製成的香蜂膏,現正特價三瓶只要一千五百元,每日限量十組。  現場還有外島的美食,像是良金牧場推出的酒槽牛肉乾,是以百分之百的金門極品酒槽牛製作而成,現正特價四包只要一千元;另聖祖貢糖現在特價買六送一;丁香魚達人則推出丁香魚干貝醬、海鮮XO醬、小管醬及金勾蝦醬,有買六送一優惠。  馬祖高粱酒精選五十三度「馬到成功」,製酒方式承襲傳統古法工藝,窖藏陳放於全年恆溫十八度的八八坑道中,使酒中成分在長年相互融合中進行自然醇化,酒齡越長,風味愈顯甘醇柔和。(未成年請勿飲酒,酒後請勿開車)

Read More

竹縣推動「福利社區化」 員山社區長輩手工製作「爺奶生命故事書」

新竹縣推動「福利社區化」,各社區皆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領,展現社區的生命力。 (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新竹縣政府為結合在地社區力量,推動各項福利措施,去年成立社區培力育成中心,今年共廿一個社區參與「福利社區化」、四個社區投入成長教室學習活動、十五個社區防暴初級預防工作。六日在縣府舉辦「社區我的家」成果展,各社區也擺出結合在地特色所製作佳餚,客家米食、果乾、飲料等,吸引了眾多人潮。  縣長楊文科表揚今年「福利社區化」中社區推動老人、兒童福利措施外,也結合社區活動推廣防暴、婦女二度就業、親職陪伴等議題獲得肯定,頒發榮獲優等社區竹東鎮員山社區獎座及獎勵金十萬元、榮獲甲等芎林鄉永興社區、寶山鄉新城社區、新豐鄉瑞興社區及湖口鄉信勢社區獎座及獎勵金五萬元。  楊文科表示,縣府成立社區培力育成中心來協助竹縣社區,依據當地特色、風土人情、農特產品,打造自己的特色。  社區培力育成中心主任趙美盈指出,社區培力育成中心提供社區第一線增能、輔導、培力的協助,如今社區在社會中所扮演角色越來越重要,作為與政府福利政策溝通的橋樑,甚至遞補了家庭責任,年輕人出外工作無法照顧年長長輩及小孩,提供小孩課後活動與老人共餐。  今年度榮獲最高肯定優等社區的竹東鎮員山社區成果展中,除擺出社區婦女所做的古早味蛋糕、客家花布裝飾小物外,還有手工製成「爺奶生命故事書」,由社區長輩親手裁縫,放入自己的老照片十分精緻,每本生命故事都有不同特色,藉由活動製作過程達到自己連結,鼓勵長者再展開人生新故事。

Read More

文創輔導成果發表會 陪伴微型文創產業轉型營運

己文堂、米薩維奇兩家陶藝工作室帶領民眾參與傳統製香及宜蘭陶捏塑,並於現場展現實作體驗。(文化局提供)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宜蘭縣文化局今年以「建立營運模式」、「手作體驗服務設計與研發」、「空間場域規劃」和「產品設計諮詢」四大面向輔導在地文創業者,六日邀請己文堂、米薩維奇陶藝工作室兩家輔導單位,帶領民眾參與傳統製香及宜蘭陶捏塑,並於現場展現實作體驗、文創聚落和移地見學等二0二0年輔導成果。  文化局長宋隆全表示,農業文創、在地文化、特色工藝、親子友善等訴求自然與人文的生活風格體驗,是宜蘭最大的特色,期待能透過每年度輔導計畫,提升在地業者能量,設計更多元的體驗服務,發展出獨特的文創旅遊體驗。  宜蘭擁有豐富的自然環境與文化底蘊,培育出許多優秀的文創業者,但傳統與創新相互結合也極需不斷調整腳步,才能跟上時代趨勢變化,文化局今年度特別針對「香藝」、「陶藝」、「金工」、「植物染」四種類別,對應國中、小素養導向課程作為引導設計,輔導撰寫課程企劃及體驗服務客群設定等技巧,協助業者發展實作體驗課程至教育單位,深入推廣生活美學。  除了產品設計、實作演練外,宜蘭文創輔導中心也帶領在地業者前往棗稻田、宜蘭傳藝園區、頭城農場、班比山丘等文化體驗場域交流,以及近年來積極營造藝術聚落的花蓮縣大港口部落參訪,讓在地文創業者凝聚認同和共同經營一個對於宜蘭美好生活的想像。

Read More

2020年小港空汙與健康促進高峰論壇

2020年小港空汙與健康促進高峰論壇,分享最新研究和趨勢,期盼能共同打造健康的醫療環境。  (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為讓更多民眾了解環境醫學的重要性,小港醫院6日舉辦「2020年小港空汙與健康促進高峰論壇」,院長郭昭宏表示,希望藉由邀請該領域臨床醫師和專家學者,分享最新研究和趨勢,期盼能共同打造健康的醫療環境,帶給大家更實質的幫助。  昨天與會人員包括高雄市環保局副局長高宗永、衛生局簡任技正張秋文、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陳保中所長與台灣許多環境醫學守護的專家。  高雄醫學大學校長鍾育志表示,空氣品質的好壞已嚴重地威脅人民的健康,為有效將小港區及其周邊生活環境地緣因素所產生的環境污染與健康促進等衍伸問題,從「空氣汙染」、「環境檢測」、「校園宣導」、「社區關懷」及「專業教育」等面向著手,希冀未來3年能有效改善小港地區環境、教育、健康促進,成為國污染防治與環境教育特色亮點計畫。  小港醫院院長郭昭宏指出,醫院近年投入大量資源與心力照護南高雄及鄰近地區民眾的健康,包括醫院節能減碳、居民健康健檢服務、與大專院校合作環境教育推廣,今年獲得全台唯一健康建築環境認證醫院,並榮獲第17屆國家新創獎,可謂小港醫院的環境健康守護元年。  郭昭宏說,此次研討會非常精彩,專家們和與會者分享日常環境空氣品質與人類健康、校園空汙防制等,希冀匯聚國內外專家學者的新知創見,激盪出更多解決汙染問題的策略與健康醫療照護的良方,保護民眾遠離空氣汙染危害及維護身體健康。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