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0二0臺灣國際觀鳥馬拉松圓滿落幕

二0二0臺灣國際觀鳥馬拉松圓滿落幕並頒獎表揚優勝隊伍。﹙記者張誼攝﹚ 記者張誼/嘉義縣報導 由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所主辦「二0二0臺灣國際觀鳥馬拉松」大賽,六日下午在嘉義縣創新學院閉幕典禮。縣長翁章梁及雲嘉南管理處長徐振能出席並頒獎表揚優勝隊伍。 「二0二0臺灣國際觀鳥馬拉松」大賽十二月五、六日兩天舉行,各隊各憑本事規劃觀鳥路線,指定的二十四小時內,挑戰最多的鳥種數量。本屆民眾報名非常踴躍,國內隊伍二十九隊及在台的國外鳥友組成的國際隊三隊報名參加,合計三十二隊。  「臺灣國際觀鳥馬拉松」大賽,從二0一二年舉辦至今,在國內外賞鳥人的心中,已建立品牌知名度,是全台唯一比賽範圍跨越雲林、嘉義、台南三縣市,賞鳥環境從濱海到山巔,鳥類涵蓋水鳥與山鳥,不僅比賽範圍廣,可觀察到的鳥種也多,過程緊張刺激又好玩。今年活動報名狀況非常搶手,國內隊報名隊伍數超過原先規劃的二十五隊,為此特地開放增加四隊名額,以滿足鳥友們的參賽願望。  徐振能表示,今年二十九隊的國內隊伍中,親子隊有七隊,占了四分之一,雲嘉南管理處鼓勵親子組隊參加,親子組隊參賽即可獲得精美獎品一份,希望培養孩子的生態保護意識。另外今年報名最特別的是年輕化,許多大專院校在校生以及剛畢業的青年鳥友們參加活動,人數高達三十五%,對未來的賞鳥人口成長,及賞鳥旅行事業的發展充滿了期待。  翁章梁說,冬季到了候鳥的季節也到了,雲嘉南沿海候鳥非常多,鳥類豐富,誠摯邀請大家帶孩子一起來嘉義賞鳥、來場環境教育小旅行!  歷年觀鳥馬拉松大賽至少都會有六國以上的國際賞鳥人士來台參加,今年因為肺炎疫情的影響,國際鳥友無法來台,但是在台的國際鳥友則發揮熱情,紛紛報名參加,目前三隊的國際隊伍中,分別有原籍南非、美國、加拿大、愛爾蘭的鳥友參加,展現對台灣鳥類生態的熱愛。  十二月東北風已帶來大量的候鳥,成群的黑腹燕鷗、黑面琵鷺以及無數的度冬候鳥已進駐台灣。雲嘉南沿海的水邊濕地,包括台南的將軍、七股;嘉義的布袋鰲鼓濕地,以及雲林的?梧滯洪池等都是很好的賞鳥地點,另外山區的阿里山、草嶺、中埔等地也都是熱門的賞鳥景點,歡迎大家一起來追尋鳥蹤,更多活動訊息,請上「雲嘉南,好好玩!!!」臉書粉絲專頁查詢。

Read More

北中扶少團送愛 暖到漳洲公嬤心坎

佳里扶輪社結合北門高中扶少團,前往漳洲關懷據點關懷長輩,學生為長輩按摩手指。(記者盧萍珊翻攝) 記者盧萍珊/佳里報導 佳里扶輪社長黃維明帶領北門高中扶少團,前往佳里漳洲社區關懷據點關心長輩,除送來實用的口罩,還幫阿公、阿嬤們按摩手指,讓長輩更健康,黃維明也送來自家生產的肉鬆為長者加菜,讓據點長輩好高興。 漳洲社區執行長蘇順政指出,關懷據點辦理長照業務,設計延緩失能、失智的課程,讓來到據點的長輩學習,透過藝文、健促等活動讓長者更健康。佳里扶輪社長黃維明結合北門高中的扶少團,前來據點關心阿公、阿嬤們。 看到北中的學生,讓長輩們好高興,就像是見到自己的孫子、孫女一樣,學生們一對一的坐著,幫阿公、阿嬤按摩手指,話家常,噓寒問暖令人足感心。為感謝北中扶少團,社區也回贈特產木玫瑰饅頭及木玫瑰花,並謝謝佳里扶輪社促成這次的社區關懷活動。

Read More

學甲農會成果展家政、農事、四健組秀成果

學甲農會舉辦成果展家政、農事、四健組成果展,現場家政班員秀出各式各樣作品。(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盧萍珊/學甲報導 學甲區農會舉辦農事、家政、四健成果展,家政班學員除展示手作藝品,也展現廚藝烹飪美食供品嘗,青農則將自己栽種的農特產品擺攤,透過活動交換務農經驗。 學甲區農會總幹事李曉軍表示,農事、家政及四健組學習一年來的成果,藉由活動展現其能相互觀摩、切磋學習並增進情感交流。各組掏空心思,家政班學員展示陶土捏塑、飲料提袋、提籃編織、扇子彩繪等;農事指導員李俊志、四健指導員郭正男則將農事、四健組在學校推廣食農教育的成果影片播放。 青農們擺攤展售自家栽種有機蔬果與文創商品,還有芝麻、胡麻油、古早味菜頭粿等加工產品,除藉機銷售,也可交換務農心得,了解相關的農業知識。 活動現場傳出陣陣香氣,原來是家政班員烹煮好吃的佳餚,以在地食材煮出芝麻麻糬、炸虱目魚、糖醋肉、生菜水果春捲、什錦蔬菜等,讓人食指大動,肚子都餓了起來。

Read More

牙醫師公會中壢愛心園遊會

桃園牙醫公會舉辦愛心園遊會,市長鄭文燦等以切蛋糕方式祝活動辦的順利。(記者丘安/翻攝) 記者丘安/中壢報導  桃園市牙醫師公會六日在桃園市中壢區中正公園舉辦「關懷弱勢愛心園遊會」,市長鄭文致詞時肯定牙醫公會舉辦這麼有意義的活動並希望牙醫們也可藉此紓緩平日工作的身心壓力。  遊園會委託真善美社會福利基金會來主辦,並由院生以擊太鼓和啦啦隊熱舞創意表演,拉開整個活動開始序幕。鄭文燦期盼未來在各種口腔保健服務,市府跟牙醫師公會都能一起前進,讓每個人都感受到貼心的服務。 他還提到在前縣長吳志揚時代就積極推動口腔保健政策和少女免費接種子宮頸癌疫苗的政策,他說,老人裝置假牙提供全口四萬、半口兩萬補助,也可在補助額度外加碼進行客製化,另外,對於少女們接種子宮頸癌疫苗,從國一到高三(HPV),全面改為到校施打。  根據市府衛生局調查,民眾對於口腔保健政策滿意度高達九成五,尤其是偏鄉民眾更是滿意,衛生局也說,可能是偏鄉牙醫診所較少,偏鄉民眾感受更為迫切,感謝桃園市牙醫師公會讓口腔保健及牙科治療普及到每個角落。

Read More

宜蘭街頭文化藝術節街舞大賽 三大冠軍出爐

宜蘭街頭文化藝術節,街舞大賽現場氣氛沸騰。(記者林坤瑋翻攝) 宜蘭縣政府12月5日、6日舉辦「宜蘭街頭文化藝術節」,包含街舞大賽、塗鴉創作、演唱會、講座、市集、聯合舞展等活動,超過200組、橫跨全台各縣市的優秀舞者報名參賽,昨(5)日經過長達7小時的尬舞競賽,由徐百川奪下「混合舞風車輪戰」冠軍,「地板舞風」冠軍為「TC」,「全舞風」冠軍則是「黑龍江健原」,熱血沸騰的氣氛撼動中興文創園區,今(6)晚還有宜蘭高校聯合舞展及饒舌演唱會,歡迎大家一起來感受新世代的熱情活力! 宜蘭街頭文化藝術節」經過長達七小時的尬舞競賽,各組成績揭,TC拿下地板舞風冠軍三萬元。(記者林坤瑋翻攝) 宜蘭縣長林姿妙昨晚特別至現場觀賽,鼓勵參賽者朝夢想邁進、揮灑青春魅力,並頒發高達11萬的冠亞季軍競賽獎金。她也強調,街頭文化展現青年朋友的熱情和活力,宜蘭縣首次舉辦「宜蘭街頭文化藝術節」,就是要打造青年實現夢想的舞台,希望凝聚宜蘭在地團體及文化間情誼,並邀集全國菁英齊聚宜蘭,在年輕人不同創意火花激盪下,讓大家認識街頭藝術文化,並豐富宜蘭文化的多元性,也讓更多人看見宜蘭! 宜蘭街頭文化藝術節_街舞大賽_全舞風冠軍黑龍江健原 此次參賽的選手從東部宜蘭、花蓮、台東,到北北基、桃新苗、台中、彰化、南投,及南部雲林、嘉義、台南、高雄、屏東等地,遍及全台,儘管宜蘭持續下雨卻熱情不減,為首日活動劃下完美句點;而今(6)日將邀請宜蘭饒舌團體臭屁嬰仔簡立勝、宜蘭初代街舞舞者李文奇、潮牌街頭畫家吳漢青、宜蘭權威滑板教師林大為,透過講座分享在地街頭文化,晚間5點至9點則將有學生聯合舞展與饒舌演唱會壓軸登場,有興趣的民眾可至「宜蘭街頭文化藝術節」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YilanStreetArtFestival/)或宜蘭中興文創園區官方網站(https://chccp.e-land.gov.tw/)查詢。

Read More

龍崎空山祭25日耶誕節登場

龍崎空山祭的裝置藝術正趕工中。(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龍崎報導  今年龍崎空山祭即將於廿五日耶誕節登場,並以「大地迴生」為主題,由十二個藝術團隊設計十四組燈的裝置藝術,其中不乏巨大的光之森林,將讓龍崎光節呈現如夢如幻的光影變化。文化資源科長陳雍杰表示,目前正趕製中,預計廿日前完工。  連日來龍崎空山祭的裝置藝術燈組正全力趕製中,今年文化局再度與藝術家、動畫師、社區居民與在地學校,在虎形山公園周邊裝置大型光景藝術品,與之前相比不僅數量更多,量體也更大,其中《怹食蛇》長達二百公尺,由擅長宏觀結構體的藝術家梁賴昌與辛綺合作,作品色彩炫目;另辛綺也創作《流光樹林:團聚》,以螢光絢麗的流光樹組合成巨大的光之森林,將令人驚艷。  陳雍杰指出,目前現場創作的進度已過半,預計於廿日前完成,且今年改採預售票制,平日限三千人,假日限五千人,讓更多人可以看到龍崎之美,尤其希望龍崎遊子可以返鄉看展,看見故鄉的生命力,另今年特別呼應二0二0年疫情及大環境事件所引發的「返鄉」潮流,特別探討人與鄉土、都市與偏鄉間的關係。

Read More

客家藝文嘉年華會 禾埕練舞功

苗縣客家藝文嘉年華會社會組演出。 (記者葉蒼秀攝) 記者葉蒼秀/苗栗報導  為讓民眾接觸客家、學習客語,推動客語生活化,苗栗縣政府五、六日在文化觀光局廣場舉辦「一0九年客家藝文嘉年華-禾埕練舞功」活動,共有學生組及社會組共二十九隊參賽,以熱情創意帶來活力十足的廣場舞,結果學生組由僑善薪舞A隊、社會組由苗栗縣大湖歌舞發展協會打頭名。  副縣長鄧桂菊特地到現場為選手加油打氣,為激發更多創意與活力,讓民眾以輕鬆自然的方式將客語融入生活,去年首度舉辦客家廣場舞比賽,獲得熱烈迴響,今年再度舉辦,並分為學生組及社會組,期望大家共下動起來,營造「客家就係生活,生活就係客家」的客語友善環境。  文化觀光局長林彥甫表示,五日是學生組比賽,共十組隊伍報名,隊員包含縣內國小、國中、高中及大學的學生,年齡層相當廣泛,且跟去年相比,多了更多年輕朋友參賽。六日是社會組比賽,共十九組隊伍報名,除了有社區、協會參賽外,今年還多了新住民協會,及學校老師組隊參賽,讓民眾欣賞到更多元多創意的舞蹈。 學生組得獎名單:第一名僑善薪舞A隊,第二名苗栗國中、僑善薪舞B,第三名苗栗農工熱舞社、卓蘭高中熱舞社、中興國小,優勝僑育國小、建臺熱舞社、苗栗農工星橋康輔社、龍之舞。 社會組得獎名單:第一名苗栗縣大湖歌舞發展協會、第二名快樂媚力舞蹈團、J-GIRL'S舞蹈學苑,第三名苗栗縣客家文化運動舞蹈推展協會、苗栗縣青盈舞蹈推廣協會。

Read More

名家書寫在基隆 林右昌談城市想像

市長林右昌等人為文化局的新書站台,期望民眾可以認識在地基隆。 (記者張上耕攝) 記者張上耕/基隆報導  基市文化局與文化媒體VERSE合作,推出一套兩冊的「在基隆:城、海、山與未來」,論述基隆的城市精神。在台北森大青鳥舉辦新書發表會,市長林右昌、文化局長陳靜萍與VERSE總編輯張鐵志一同現身,暢談對城市的各種想像。  市長林右昌說,為把城市與水岸的關係重新連結,市府這幾年堆動市港再生標竿計畫,把本來服務貨品的港市,變成服務人民的港市,市港再生標竿計畫預計在明年完成。基隆九成五是山坡地,但市府把劣勢轉為優勢,推動城市再造行動,包括東岸地標豎梯、西岸太平山城纜車,整個山與城的連結重新規劃。  林右昌暢談這幾年來,以文化與歷史為核心的都市改造行動,將過去傳統政府中最弱勢的文化部門放在最前面,資本門近幾年增加二十八倍之多,其他單位都要配合,文化部門成為很重要的單位。  市長林右昌表示,現在在基隆讓他最高興的有兩件事,第一是讓很多人勇敢地說出自己是基隆人,其次是很多人來基隆做夢、實現夢想,他常跟朋友說,若是在別的地方想做但做不到的事,不妨來基隆看看,而且通常還蠻有成果的。  文化局長陳靜萍指出,這次透過集結台灣近年來優秀的文化人共同創作,由今年才以「掛號」獲得金鼎獎的劉玟苓擔任主編,全新出版的「在基隆:城、海、山與未來」,論述基隆的專書,以在基隆的「在」為出發,從人的「住在」與「待在」,從空間上的「存在」,從時間上的「正在」,提供我們認識基隆的全新框架。  「在基隆:城、海、山與未來」第一冊以山、海、城的人文歷史故事,從大航海時代,到日本時代,乃至二二八,及一九四九年代的大遷徙,都在這裡留下歷史的印記,重建基隆在地的歷史。  第二冊邀請市長林右昌與前文化部長鄭麗君,對談城市的歷史與文化願景,以及在這幾年進行以文化先行的城市改造運動,透過再造歷史現場計畫讓城市的歷史與記憶以嶄新的方式重新認識,更邀請許多重要建築師如王俊雄、邱文傑、梁豫漳、郭旭原及黃惠美來到基隆,建立關於新的城市想像。同樣重要的是,更多年輕人回來或者留下,由下而上展開各種文化和社會實踐,讓人們注意到一個新的基隆正在誕生。  除了基隆的再發現外,書中也邀請不同領域的創作者,在基隆實際地進行現地採集計畫。有舒國治老師以兒時記憶,寫下的基隆滋味;飲食旅遊作家葉怡蘭,從麵食控的味覺讓人流連於基隆的巷弄;建築史與文化資產研究工作者凌宗魁,以基隆的經典建築為背景導覽基隆風光;新銳攝影師與作家蔡傑曦,用鏡頭記錄下基隆幸福的瞬間;而漫畫家張季雅,將基隆和平島考古遺跡用精彩的圖像故事呈現。這些不同領域的創作者,碰巧展現基隆這座海港城市,長年來作為流動頻繁之地,所積累而成的豐厚的養分。

Read More

微型創業楷模 李思親研發MIT護具 市場擴及東南亞

 記者潘立明/基隆報導 李思親的父親是馬來西亞華僑,母親是台灣人,大學畢業後外派新加坡工作,不料母親意外離世,她體悟到家人才是人生的第一順位,毅然辭職返回台灣,著手創立專業護具品牌。創業初期諸多如資金行銷通路等問題,緊接著面臨父親確診胰臟癌過世,幾乎放棄。她透過勞動部「微型創業鳳凰」專業諮詢顧問提供建議,拓展海外通路,更獲得「二0二0微型創業楷模」表揚。 李思親返台後藉著在醫療器材業界豐富的經驗,著手創立專業護具品牌「GRACE CARE」,創業初期飽受資金、通路與經營型態的問題,加上父親確診胰臟癌過世,蠟燭兩頭燒讓她幾乎放棄;所幸透過勞動部「微型創業鳳凰」計畫,學習創業課程及財務管理知識,並有專業諮詢顧問提供建議,進而積極拓展電商新媒體通路,同時順利獲得貸款,開發海外市場,創業倒吃甘蔗漸入佳境。 「GRACE CARE」著重輕薄透氣舒適的設計,嚴格把關並堅持在台灣研發生產製造,MIT的品質獲得肯定,目前市場已擴及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泰國等地,李思親圓滿了創業夢想,更獲得「二0二0微型創業楷模」表揚,她說:「創業的出發點是源自對家人的愛,這個動機能夠對抗創業路上的所有障礙與困境,也是支持我的最大力量!」 勞動力發展署北分署林仁昭分署長表示,勞動部推動「微型創業鳳凰計畫」,提供「研習課程」、「顧問團隊諮詢輔導」、協助申請「微型創業鳳凰貸款」等三段式(創業前、中、後期)的免費服務,協助創業者降低風險,穩健實現創業夢,其中「微型創業鳳凰貸款」不但免擔保品、前二年免息,最高貸款額度可達二百萬。更多「微型創業鳳凰」訊息,或有創業問題需要協助,請查詢「微型創業鳳凰網」http://beboss.wda.gov.tw/,或洽(02)8995-6399分機1468郭小姐。

Read More

葉哲良海大開講 籲用科技解決問題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藍海講座」邀請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副執行秘書葉哲良到校發表專題演講。(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提供) 記者楊耀華/基隆報導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藍海講座」邀請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副執行秘書葉哲良,以「打造二0三0包容、創新、永續社會─科技政策願景與實踐」為題發表專題演講,勉勵同學以「高目標、小細微、快行動」面對未來,並善用科技解決問題,他認為科技是死的,若一味追求科技而不考量實際運用層面,將會遭到科技反噬。  葉哲良為清華大學奈米工程與微系統研究所教授,演講中以時間切入主題,舉例大公司十年就更換CEO,因為十年代表一個世代,正如每個科技週期都會隨著環境產生技術更新與汰換。像是非洲沒有光纖、提款機和便利商店,可以因地制宜先提升行動支付使用度,再藉此帶動手機使用。  另外,葉哲良認為農業是無人機首要發展產業,現今農業人口結構不斷老化,平均年齡為六十六歲,同時農藥對人體傷害大,使用無人機協助噴灑農藥既可增加工作效率,也能減少農人受傷情形,缺點是目前無人機無法乘載過重農藥,所以稀釋倍數遠少於人工噴藥所使用的劑量,這部分尚需科學家研究致病問題。  葉哲良說,未來世代人口會不斷增加,資源卻不斷減少,找出有效方案將資源再利用,會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如台灣今年面臨十七年來最嚴重的缺水,促使大家思考如何循環用水,其他國家像是日本已建立上水、中水、下水的概念,值得台灣參考;最後,葉哲良勉勵海大同學,用科技的方法解決問題,用不同角度看自己,創造機會並從現在起開始豐富履歷,為未來做準備。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