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農遊券遊台南 吃喝玩樂選擇多

白河林初埤木棉花盛開,吸引不少遊客前往賞花。 (白河公所提供) 記者翁聖權∕新營報導 去年農委會配合年節,加發農遊券鼓勵民眾購買年貨,購買超過一千元贈送兩百五十元農遊券,即日起可開始使用農遊券到四月底。台南市長黃偉哲邀請持有農遊券的民眾,在春暖花開時節到台南體驗農業旅遊,品嘗美味的特色農產品。 農業局長謝耀清表示,台南市幅員廣大,不僅是主要農業生產地,也有眾多休閒農場與景點,此時到處可見花團錦簇景觀,美不勝收且各具特色。民眾可搭配花季到台南體驗農遊,例如欣賞白河木棉花道後,到柳營農會品嘗牛奶包子、饅頭,再到乳牛的家與可愛動物互動。走一趟學甲蜀葵花之旅,順道品嘗學甲虱目魚風味餐,再到北門吹海風觀夕陽。到麻豆聞一聞清甜的柚花香,同時吃在地麻豆碗粿,再逛一趟全國最時尚的麻豆農會超市,絕對不虛此行。 農業局表示,此次發放農遊券,登錄數量並不多,但是會想獲取農遊券的消費者,應該對農業旅遊有興趣。台南市有豐富、多元的農業旅遊資源與路線,能夠滿足遊客的需求,市府期盼持有農遊券的消費者能到台南消費。

Read More

6主題小旅行 搭公車輕鬆Go

台南市觀光旅遊局將推出六場次的觀光公車主題小旅行。  (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推廣綠色旅遊,台南市觀光旅遊局結合台灣好行觀光公車88府城巡迴線、99安平台江線、山博行線及雙層巴士,預計推出六場次觀光公車主題小旅行活動,首團「上山當個博士博」將帶遊客走訪南瀛天文園區及左鎮化石園區,親子兩人一日遊,報名費千元有找。 市長黃偉哲表示,低碳環保的綠色旅遊風潮正夯,台南市目前共有五條台灣好行觀光公車路線及一條雙層巴士路線,除了舊府城市區的88線、99安平台江線外,去年還新增串連山區新景點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左鎮化石園區及南瀛天文館的「山博行線」;再串連西拉雅風景區的33關子嶺故宮南院線,以及雲嘉南風景區的61西濱快線,形成台南觀光公車完整的旅遊環帶,便利遊客透過觀光公車暢遊台南。 觀旅局長郭貞慧表示,此次搭配觀光公車預計推出六場次主題小旅行,分別為「上山當個博士博」、「海陸雙拼」、「BUS情人98」、「啡常青春」、「微醺巴士」及「台南美食大腹翁」,遊程中將至台南市各大熱門觀光景點遊玩、安排體驗活動或進行互動遊戲,將以一或二日遊、小團及超值優惠價,帶大家深度體驗台南各大熱門觀光景點,而且為鼓勵大家來體驗低碳旅遊,部分費用將由台南市政府補助,直接回饋給參加的遊客。 四月三日首團「上山當個博士博」已於台南好玩卡官網銷售,成人優惠價每人五百九十九元,零至五歲兒童優惠價每人三百九十九元,當天預計從善化火車站出發,遊程包含南瀛天文園區及左鎮化石園區導覽、DIY手作及互動遊戲,更安排至山上區品嘗在地老字號的美味佳餚,專車專團名額限二十人。

Read More

杉林溪牡丹花 上萬株競豔

南投杉林溪春遊好去處,各色牡丹花王爭妍鬥豔。    (中華旅行社提供) 記者邵英傑∕台南報導 追夢阿里山櫻花踏青賞花,醉戀杉林溪牡丹花中之王,司馬庫斯山大王神木姿容優雅,宜蘭福山植物園快樂天堂旅遊趣。中華旅遊諮詢電話(0六)二二六九四六一,關鍵字中華旅行社 LINE ID:0975316512。 「阿里山櫻花季漫遊神木步道一日遊」,三月廿一日(週日)及廿八日兩梯次出發。欣賞雪白吉野櫻怒放及阿里山紅檜巨木群棧道森呼吸。暢遊沼平公園、香林神木區有廿餘棵紅檜神木、欣賞櫻之花魁吉野櫻、千島櫻及八重櫻繽紛綻放,走訪姐妹潭、三代木、象鼻木、受鎮宮、慈雲寺等著名景點。 「杉林溪牡丹花季森林飛瀑一日遊」,四月十一日(週日)及五月二日兩次梯出團,車遊溪頭公路十二生肖彎,暢遊杉林溪森林遊樂區,欣賞豔紅牡丹國色天香之姿,上萬株牡丹齊放色彩繽紛,杜鵑花及紫藤花盛開,體驗松瀧岩瀑布陰離子,九九吊橋、柳杉林樂山步道之美。 「宜蘭福山植物園香草菲菲玻璃屋二日遊」,五月十五日(週六)出團,為配合入園申請作業請遊客提早報名,第一天暢遊新寮瀑布高逾三十公尺氣勢壯觀,梅花湖風景區、香草菲菲玻璃屋素有宜蘭白宮的美名,並安排玻璃屋自助晚餐。第二天參觀亞洲最大植物園福山植物園,漫步生態林區,三斗石櫟、蓪草、昆欄樹、落羽松、台灣油杉、水生植物區台灣萍蓬草、水毛花及東亞黑三稜、草食性山羌等動植物繽紛生態。 「司馬庫斯上帝的部落二日遊」,四月廿三日(週五)出團。首日安排內灣戲院及吊橋、野薑花粽、阿三哥大嬸婆等老街名店巡禮,沿途鳥瞰雄偉的軍艦岩,並安排部落導覽、品嘗山地風味餐及原民歌舞聯歡。第二天造訪司馬庫斯千年紅檜神木群、臥龍竹林及塔克金溪大自然風光,拜訪逾二千五百歲的山大王紅檜神木爺爺。

Read More

老天賞臉 東山龍眼蜂蜜迎豐收

記者翁聖權∕東山報導 雖然去年天氣乾旱雨水不足,農民叫苦連天,但農曆春節前後因有幾波冷鋒過境,加上陽光日曬充足,東山龍眼目前已有八成開花,農民希望蜂蜜與鮮果都能豐收。 東山農會總幹事余淑琴指出,龍眼、荔枝通常在農曆年初就會大量開花,前年因為長期沒有降雨,龍眼與荔枝成長停滯,很多果樹只見春芽不見花粉,春芽就直接長出葉子,龍眼蜂蜜與鮮果幾乎是都沒有收成,讓果農損失慘重;幸好去年與今年老天爺都賞臉,龍眼開花狀況不錯。今年據果農告知已達八成,總算有蜂蜜與龍眼鮮果可以吃了。 余淑琴指出,東山龍眼種植面積遼闊,產量一向居全國第一;主要分佈在南溪、水雲、林安、東原、嶺南、南勢、青山及高原等地區,尤其以南勢、青山及高原等三里最多。今年龍眼花況不錯,對蜂蜜的收成有幫助,目前龍眼花蜜價格維持在高檔,新蜜預計清明節之後才會上市,消費者想要嘗鮮必須提早預定,否則訂不到貨。 東山果農表示,果樹會有「好歹年」,俗諺說「好壞照輪,三年一輪」,東山龍眼今年開花狀況會好轉。今年二月份氣溫偏低,三月天氣回溫,目前地勢較高的南勢里一帶開花率有七成,比較靠近平地的淺山地區,龍眼開花狀況也有八成。

Read More

農業局多管齊下 拓鳳梨通路

台南市長黃偉哲(左)率領農業局團隊積極拓展國內外行銷通路。    (農業局提供) 記者翁聖權∕新營報導 因應大陸暫停進口台灣鳳梨,台南市農業局除藉由辦理展售推廣活動及媒合洽談會、啟動多元加工等措施,維持鳳梨等農產品暢銷,維護農民收益。 農業局長謝耀清指出,大陸暫停進口台灣鳳梨,市府二月底即緊急啟動應變措施,辦理國內展售活動、媒合企業團購,除了加強國內行銷外,並配合農委會政策強化國際行銷,持續外銷到中國以外市場等措施,以維持產銷平衡。最近更進一步由南瀛農產國際行銷公司與台南市農產運銷公司協助收購屏東及高雄生產的鳳梨,也請台南的貿易商共同打團體戰,以穩定台灣鳳梨價格。 農業局說,為了推廣台南優質農特產,市長黃偉哲率領市府農業局團隊於去年舉辦一系列展售與產業文化活動,並加強行銷推廣、啟動多元加工及輔導農特產品上架線上購物平台,還舉辦貿易洽談媒合會促成商機約三億九千萬億元,積極拓展國內外行銷通路也促成商機逾五千八百萬元,確保了農產品產銷順暢無礙。

Read More

永康、佳里 今明聯合徵才

記者陳佳伶∕新營報導 市府勞工局職訓就服中心十六日、十七日上午九時卅分至十一時將分別在永康區六合里活動中心、佳里區六里聯合活動中心舉辦徵才活動,各安排十多家廠商、共釋出六百多個職缺。 職訓就服中心說,十六日徵才設攤廠商有群創光電、台南紡織、瑩聯精密、飛綠公司、欣昱晟工業、皆豪實業、瑞福食品、傑和機電工程等。 十七日的徵才廠商包括有義典科技、康那香企業、碁富食品、統奕包裝、麻豆新樓醫院、東和紡織、五鮮級平價鍋物等各類產業廠商。

Read More

〈中華副刊‧主編精選〉〈青春異視界〉穿

■畢澄 在耳根最敏感之處大力戳揉,酒精的冰涼觸感穿透泛紅耳根,明知道還有反悔的機會,但卻仍挺直胸膛,因為就只有那麼一次。「別緊張,一下子就結束了」店員說。妳當然知道只有一下子,就像那些色彩繽紛的童年也隨著那些赤裸裸的傷痕,一下就結束了。 店員拿出銀針,套入機器,「每隻銀針都是全新的,不用擔心和別人血液感染。」妳恍了恍神,似懂非懂得點點頭,但那些童年是單獨擁有的嗎?還是在妳毫無防備時,早就混雜了各式各樣的血液在體內流轉著。 「說穿了,那也不叫傷痕,只能算是成長路上的一點磨擦吧!」現在的妳已經會用大人的口氣去輕描淡寫那些很在意的事。還記得七歲那年,遺漏的答案換來一頓毒打,所以後來每場考試妳都戰戰兢兢,但其實根本不知道自己為了什麼或想要什麼。在十七歲那年,妳以為自己終於可以選擇,卻在填志願前夕,被逼著改了志願,後來別人問起放棄夢想的原因,也只能輕聲地嘆了口氣:「那就是命」。二十年的歲月裡,不曾為自己而活,好像在父母的羽翼下,走著他們鋪好的路,在那赭紅色的血液中,妳想要分離出,卻發覺早已融為一體。 只有一瞬間,刺麻感傳入身心,鏗鏗兩下,銀針便穿入耳垂。妳看著鏡子中的自己發楞,淚不自覺流下,店員顯得詫異不已,皺了皺眉頭似乎不理解現在年輕人的脆弱,但只有妳自己知道,這兩行淚是為了什麼而流。 二十歲,穿耳,似乎象徵著一種儀式,妳微笑地站在鏡子前,或許在混雜的血液中,仍可像那小小的銀針穿過肌膚,就算洞口還沒完全定型,但妳已經可以預想不同質感的銀飾,在耳垂上閃閃發亮的模樣。

Read More

〈中華副刊〉流光中的波影

文/離畢華 圖/盧兆琦 彎進一條小街巷,倏然,隔壁條平行的大街轟轟然車聲人語被隔絕了。這條小街彷彿獨立在一個氣密窗所封閉的空間,不,他似乎獨立存在於自己的星球,一顆微微發光的星球。 這顆小小的星球太過於古老,讓人懷疑他是不是在史前便存在,這樣的存在,當你下一次再闖入這顆小星時,或許他已蕩然無存,代之而起的是一夜之間便建立的天際線,新的歷史開端。 就像日光會在轉瞬之間便逸失,拿出紙筆,以筆尖代替貪婪的雙眼,開始仔細地端詳眼前這群宛如風中殘燭的老建築,這是所謂日治時期的官舍,隨著時光流動以及政權更迭,先是成為接收單位的住宅,又在時光淘洗中,變成榮民的新村。當時稱為「新」村,可是,世界上有所謂「新」的人事物嗎? 萬物萬事包括人,一發生、甫出現便朝著腐敗衰亡前進,以目不暇給的速度。 屋瓦由玄黑褪成深灰而後轉換成灰色,且已開始脫落,像人類的髮色,所謂的童山所謂的鶴髮。天光灑落,他散發出奇異的光,那是時代的光。窗櫺的木條橫著直著構成許多方形和長方形,猶如街衢,風和雨順著街衢行走,偶爾在十字路口短暫停留,向四方張望雨季的始端和尾聲,然後又隨順因緣、逆來順受的地向八方流動。風止雨停,挽留不住風雨的溫柔拒絕不了他們的殘暴,窗戶木條經過風雨洗刷,留下深刻的木質紋理,見證自身的滄桑。 應該已過午寐時光,做為老房子鐵鏽柵欄的前門呀然而開,約莫六七歲的小男孩牽著心愛的鐵馬出門,迫不及待的跨馬而行,在小街巷上撒蹄奔去。「騎慢一點啊。」 原來,看似阿嬤穿著深色衣裳的老婦人站在樹蔭裡朝著孫子叮嚀,難怪讓人誤以為是老房子開口關切著他身上的人事物。「來找人啊?」他看我徐行深巷又東張西望,問句裡的親切也包含著幾分警惕。 「沒有。只是走走看看,隨便亂畫。」 「老房子沒什麼看頭,有什麼好畫的?」 這時有風走過,樹椏間影影綽綽,讓人懷疑空氣並未流動,是天光赤足走過。時光一樣:平時但覺是日已過,可是並未察覺時光流速,一回頭,髮蒼齒搖,不知要向誰追問我的花顏和青絲哪裡去了。明明體內一仍如活火山的熱情,外表卻如一座莊嚴巍峨的山,任日月星辰雨露風霜走過,老了。 像即將破敗的老房子,老房子有什麼好畫的?畫曾經的風采和氣韻啊,簡筆幾句,嘮叨成一張小畫。

Read More

〈中華副刊〉藏在飯湯裡的美味

■王麗娟 到舊金山別忘在頭上戴朵花,表示認同。到台南呢,得記得穿上舒適好走的鞋。 號稱古都的台南,百年街屋可多著呢,斑駁的木門旁,各式各樣的信箱,曾藏著少男少女的情懷,還有捎自遠方遊子的家書;榕樹層層疊疊掛滿祈願與祝福;鐵花窗櫺,或是一座富士山,懸著屋主的美麗的鄉愁,或是開著一朵朵窗花,對著路人嫣然笑著。 喜歡台南密集設置的「問路店」,那是民間版的旅客服務中心,問路,總會問出許多故事與驚奇。沒有手機的我,走著走著,鞋子就迷失方向了,店家總是熱情遙指:「先越過倒手爿,擱再越正手爿,就到了。」遇見最古老的報路:「先向神明爿行,然後擱向公媽爿行。」我順著長者指示的方向,先右轉再向左轉,找到蝸牛巷。 穿行蝸牛巷,絕不能只當「低頭族」尋找腳邊的蝸牛,偶而也要抬頭望望,你會發現一隻蝸牛正在半天高的上空悠閒的盪秋千。念著文學家葉石濤先生寫在《府城的過年》裡的句子:「當蒸籠發出縷縷水氣來的時候,一股清香甜甜的味道充塞在廚房。」真的聞到一股香甜味,肚子跟著咕嚕咕嚕叫了起來。 來到海安路,斗大的「飯湯」二字,串起我的回憶。 早期,仰賴人工耕作,鄰人互相換工幫忙,閩南語叫做「相放伴」或「割稻仔伴」,因為沒有酬勞,農家會準備割稻仔飯招待。割稻的工作非常繁重,相當耗費體力,除了「腥臊」的三餐之外,還準備兩次點心,飯湯因應而生,成了下午茶先止點餓。飯湯不是鹹粥,飯和湯得分鍋煮;飯湯也不是雜菜湯,有飯有湯,湯裡有魚或肉,還有鮮甜的時蔬。洋蔥、香菇、紅蔥頭分批入鍋爆香。水滾了,一旁的我忙著「丟菜」入鍋,紅蘿蔔除了營養還可添增色彩,高麗菜帶著當令的甜脆。當時住在屏東,水產豐盛,大多數農家會用鮪魚來提味。鮪魚,閩南語稱作「串仔魚」,切成丁狀爆炒,香氣十足。不過,我家的飯湯喜歡將旗魚「煎乎赤赤」,再撥成碎片放入湯裡,鮮美的湯頭還多了一股焦香味。加入芹菜珠和油蔥酥,一鍋香噴噴的飯湯就完成了。再依個人喜好,加一撮香菜或撒上胡椒,碗裡盡是山珍海味。 後來,飯湯也發展成選舉期間招待助選員或民眾的最佳餐點,「呷飯湯配笑話」,把第八屆說成「豬八戒」,引爆一場喧鬧。 飯湯,一定要用台語說才道地,而且要用碗公吃才夠味。當時讀小學的我喜歡和大夥兒蹲在樹下吃,聽長者說著南來北往助割的見聞。小貨車載著助割團沿著省公路從屏東、高雄、台南……往北移動。車上鋪著厚厚稻草防止顛頗,架起帆布篷防止太陽曝曬或突如其來的雨勢,車尾留一片大大的窗口,除了通風還可一路欣賞風景。 「鹽埔」在屏東,彰化有個「埔鹽」。「後壁湖」在屏東,「後壁」跑到台南去了。有人提到台南鹽埕,馬上被打斷:「鹽埕埔不是在高雄嗎?」「唉!你穩是台灣走無透,毋知台南也有一個鹽埕,村民靠曝鹽生活,曝鹽埕擱是台灣頭一座。」 「台南飯湯生做安怎?」「糝虱目魚,囥一寡糖,有淡薄仔甜,呷起來真紲喙。」心想:那會是何等的美滋味呀!一片葉子飛落碗裡,「喔!嫌不腥臊,擱偷加好料?」引起一陣爆笑。胡椒惹來幾聲「哈搶」,「莫搶,規鼎攏捧去呷。」呷飯配話,飯湯的美味裡還藏著濃濃的人情味。 台南的話題頻頻出現在吃飯湯的日子,從小對台南有一種陌生的熟悉感。小學畢業旅行要去台南參觀古蹟,我因故缺席,躲在房裡哭泣。首次來到赤赤崁樓,距離小學畢業旅行已將近半個世紀,童年繪製在心裡的地圖並沒產生「時差」,站在城樓下的我,仰頭激動的說著:「幸會了,赤崁樓。」隱約中,聽到傳說中的牛車木輪,喀喀叩叩響在城牆外,漸去漸遠。 耕作機械化,飯湯消失在田壟間,進駐小吃店升級為傳統美味。台南飯湯的烹煮方式也創新了,裝著水產和旬味時蔬的蒸籠層層疊,蒸氣把上層的菜汁、海鮮精華匯入最底層的湯鍋裡,讓人懷念的香味與鄉味一一出籠,我想起蹲在樹下吃飯湯的美好時光。

Read More

〈中華副刊〉挫折

■林佳穎 每個人都會也都有經歷過挫折,端看如何去面對挫折? 熱愛寫作投稿的我,幾乎每天都在寫作投稿,雖然刊出的文章有許多,但是收到被報社的退稿更是不計其數,然而我從來沒有被退稿打倒,甚至可以說是「愈挫愈勇」,每當我又有了寫作的靈感,總會把先前被退稿的挫折拋在腦後,喜孜孜地提筆寫了文章,再次投稿,再傻呼呼地等待刊登與否的回音,哪怕這次又是被退稿的落空! 想當年國父孫中山先生因為不滿迂腐的滿清,憤而決定推翻滿清,建立一個新的朝代,如果他因為前十次的革命失敗就放棄了,不肯再有第十一次的奮鬥,不僅他自己會被冠上「寇」的罪名,如今的我們,又何來民主清明與自由開放的生活可享? 記得我剛進公司初時,因為對業務不熟悉,常常手忙腳亂,一個頭兩個大,給我挫折感很深,但是我絲毫不灰心氣餒,遇到不懂的事,一定向長官或同事請教,如今越來越熟練了。又若是學走路的幼兒,跌倒後不肯再站起來邁步,則永遠不可能學會走路。 所以我認為,在日常生活中,若有理想,就要堅持,不要怕挫折的打擊,把挫折當作磨練,對挫折處之淡然。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