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台南大學附屬中學珍貴的濕地,如今正被大面積種電中。(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永康報導
國立台南大學附屬中學昔為台南州立台南農業學校,校地寬廣還有三座大水池,與列入台灣的世界遺產潛力點嘉南大圳連結著,如今是珍貴的濕地,又是難得得天然資產,,未料如今正被大面積種電破壞中。市議員李鎮國指出,「給我濕地不要種電」的聲音正醱酵中。
國立台南大學附屬中學校地寬廣,有著大水池,是珍貴的濕地。(記者張淑娟攝)
「為後代子孫保留一片自然環境與歷史人文資產」,台南大學附中校地水池正進行種電,使得關心這塊濕地的廿多名住戶自主聚集要留下濕地,更邀請對歷史文化與生態環境格外關注的市議員李鎮國、永康里長魏萬順參與討論,發起人歐陽立仁特別講述校地內大水池的歷史緣由,讓大家一致決定為保護這塊濕地努力,並要求學校先行停工,辦理公聽會讓社區參與討論,讓公民參與的力量顯現,也讓政府一起來珍愛這塊與環境共生、與居民共榮的土地。
國立台南大學附屬中學校地寬廣,有著大水池,是珍貴的濕地,還被列入台灣的世界遺產潛力點。(記者張淑娟攝)
李鎮國表示,創設於民國廿八年的國立台南大學附屬中學,原名「臺南州立臺南農業學校」,位在永康市中心,地理位置得天獨厚,重要的是學校更是串起台南地區與嘉南平原的重要關鍵。從歷史脈絡中南大附中與八田與一有因緣,校地大水池與列入台灣的世界遺產潛力點嘉南大圳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在地住戶們指出,學校校地上有三座大水池(目前剩兩座),而這水池形成的濕地,正是八田與一對台灣珍貴貢獻─嘉南大圳的第一連結,直接攸關南大附中的創校來由,這是南大附中真正的寶藏。未料,最近南大附中對校內重要設施─農場的水池(都市中的濕地),正進行結構性的大面積種電,破壞既有的濕地,反觀國立臺灣大學瑠公圳水源池,被珍貴復原成濕地及水資源,因此期盼南大附中得天獨厚的世界級資產,甚至是「活」的珍貴濕地,能被搶救下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