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時效揪確診個案…擴大採檢 擬快速PCR

針對企業或採檢站快篩陽性者,指揮中心研議採用快速PCR。未來將採行的居家快篩也擬定初步流程。(中央社檔案照片)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擴大採檢,針對企業或採檢站快篩陽性者,研議採用快速PCR,爭取時效揪出確診個案,及早阻斷傳播鏈。未來採行的居家快篩也擬定初步流程。 疫情仍嚴峻,指揮中心請各縣市政府在熱區廣設採檢站,並開放企業替員工快篩。惟快篩陽性後,仍要PCR檢驗才能確診,且在等待期間須安置;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研議採用快速PCR,提高篩檢確診效率,解決快篩陽性後安置問題,爭取時效,將等待結果出爐的空窗期降到最低。 至於食藥署已核准三款居家快篩試劑專案進口,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儘管目前距離民眾可使用居家快篩還有一段時間,但已初步規劃流程。 由於快篩試劑目前仿單以醫事人員操作為主;羅一鈞表示,未來居家快篩試劑將有醫事人員當面或線上影片,指導正確採檢方式。由於採檢可能有偽陰、偽陽性問題,若結果為陽性可戴上口罩到就近的採檢站再度採檢確認,且不可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羅一鈞也強調,快篩陰性也不能完全排除感染,可能有採檢不確實或病毒量太低等因素,必須進行自我健康監測;若之後有症狀,可再次居家快篩,或到採檢站受檢,釐清狀況。  

Read More

G7倡台海和平 朝野肯定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針對七大工業國集團(G7)領袖峰會公報首度談及台海和平,總統蔡英文十四日透過臉書貼文,感謝G7成員國及歐盟領袖對台灣的堅定支持;國民黨主席江啟臣則認為,此舉凸顯台海區域安全穩定對全世界很重要。 蔡英文指出,這是G7領袖峰會第一次在聯合公報中,提到對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視;也是今年接續在美日領袖峰會、美韓元首峰會、歐日領袖峰會、G7外長會議,以及日澳二加二會議之後,世界上主要的民主國家,再一次表達對印太區域和平穩定的關注。 蔡英文說,謝謝G7成員國與歐盟領袖對台灣的堅定支持。這些進展再次說明,台海的和平穩定,不只是兩岸之間的事情,更是印太區域中受到全球關注的焦點,是維繫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的關鍵所在。 江啟臣則表示,台海區域安全穩定對全世界很重要,希望G7聲明可以落實對台灣的實質幫助,不光是國際能見度,以及國際組織的參與;此刻疫情對台灣在國際供應鏈上的影響,也希望G7可以關注到,並給予台灣必要的協助,讓台灣的疫情可以有效控制,以免對於區域安全穩定造成影響。

Read More

陳時中:國產疫苗拚三期 爭國際認同

本報記者綜合報導 外傳美國將拒絕受理新的新冠肺炎疫苗緊急使用授權(EUA),國內憂心影響國產疫苗的前景,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十四日表示,國產疫苗將透過大規模三期臨床試驗,爭取國際認同。 據路透社報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五月二十五日日透露未來可能拒絕審查和處理新冠肺炎疫苗EUA申請。 陳時中昨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中表示,因應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的公衛事件,美國等各國才會特別開放簡便通道申請緊急授權製造,在有大疫情流行情況下,允許尚未完全達標準申請藥證標準的新研發疫苗上市。 陳時中說,研判美國可能是認為疫苗提供量已足夠,不需要再透過EUA,爭取疫苗數量,所以才透露美國EUA將關門消息。為爭取如高端、聯亞等國產疫苗在國際上的認同,國產疫苗也會推動疫苗免疫橋接,或進行大規模第三期人體試驗。 另,被問到鴻海教育基金會、永齡基金會疫苗進度,陳時中表示,自從條件開放專案進口後,現在已經在討論相關法律文件階段,鴻海希望保留部分疫苗是可以討論的事情,但最重要的是應該先取得原廠供貨證明,雙方才能做更實質討論。

Read More

溪邊玩 戴口罩

中央氣象局十四日指出,南投連續三天以上可能超過攝氏卅六度,達橙色燈號;北北基等七縣市氣溫有機會卅六度以上,為黃色燈號。台北地區午後高溫悶熱,內雙溪有些許民眾前來避暑,皆依規定在戶外戴上口罩防疫。 (中央社)

Read More

7縣市高溫 中南部1週有雨

本報記者綜合報導 中央氣象局十四日表示,南投、大台北等七縣市今(十五)日發布高溫警示,氣溫預估達攝氏卅六度以上,東南部可能有焚風;晚間起西南風逐漸增強,未來一週迎風面的中南部全天易有短暫陣雨。 中央氣象局昨更新高溫資訊,受西南風沉降影響,東南部地區可能有焚風發生;今日中午前後南投縣近山區或河谷為橙色燈號,可能連續三天出現卅六度高溫;花蓮縣縱谷,台北市、新北市盆地,基隆市地區、台東縣地區,宜蘭縣近山區或河谷為黃色燈號,氣溫可能達卅六度以上。 氣象局表示,昨晚間起西南風逐漸增強,未來一週台灣都在西南風的環境中,迎風面中南部全天不定時有雨;其他地區天氣主要晴朗炎熱,午後易有對流降雨,下雨範圍以山區為主。 由於西南風帶來的水氣是一波一波,因此不太會有類似之前連續降雨的情況發生,但降雨時間分散,迎風面午後、夜間及清晨都可能會有短暫陣雨或雷雨,但在沒有降雨的時間溫度仍然偏高。 氣象局表示,預估各地高溫在卅三至卅五度左右,部分地區有卅六度以上高溫出現;中南部在降雨時間溫度會稍微下降一、二度,但未下雨的時間仍有卅四、卅五度左右;提醒東南部可能會有焚風發生。

Read More

留言蔡臉書粽盼親離 黃偉哲小編誤用道歉

記者吳孟珉∕台南報導 總統蔡英文十四日在臉書發文祝大家端午節平安,台南市長黃偉哲在下方留言「粽盼親離,保持距離」,結果引發網友上千則的留言熱議,市府回應是社群小編誤用成語造成誤會,對於總統感到非常抱歉,隨後改PO文「粽志成城,防疫必成」。 疫情籠罩下的端午節,少了過節氣,社會一片低氣壓。總統蔡英文臉書發文謝謝民眾配合落實防疫,用線上問候代替面對面團聚,就是愛護家人最適合的方式」。但黃偉哲的社群小編卻「誤用成語」,在蔡總統端午祝文下貼出「粽盼親離,保持距離」,立即被截圖,成了火熱的話題。有人酸「暗喻這個政府已眾叛親離了,高招」、「終於說實話了」。 市府表示,原本只是一個諧音梗,「盼望粽子離開親人」,是希望響應疫情期間與家人保持距離,但是社群小編誤用成語,對於造成誤會感到非常抱歉,第一時間發現馬上收回貼文。 不過,儘管PO文迅速收回,並改PO「粽志成城,防疫必成」,但還是引來上千則則的留言,有人虧說「小編這個月的薪水不妙了..」,還有人表示己被截圖,收回也來不及了。

Read More

台大化學系傳一確診

中央社∕台北十四日電 台大化學系接獲通知系上一名成員確診新冠肺炎,化學系系館(積學館)今天上午九時起閉館,進行館舍消毒作業。 台大化學系指出,確診的成員六月十二日出現喉嚨痛與發燒症狀,前往醫院篩檢,於十三日下午確診,該成員主要活動範圍在系館B棟四樓,偶而會到A棟三樓實驗室拿取樣品,最後一次進入系館時間為十日,進入系館後使用客梯到達工作空間。

Read More

爭疫苗 柯P轟:各縣市施打年齡都不同

記者吳靈芬∕台北報導 日本援助台灣一百二十四萬劑AZ疫苗,首波配送地方施打,但各縣市配發數量差異引發地方質疑中央大小眼,副市長黃珊珊在臉書PO文表示「任何人有私心或私慾,讓人民活在恐懼與混亂之中,必遭天譴」引發關注 台北市長柯文哲十四日表示,中央讓台灣島上不同縣市打的疫苗年齡都不一樣,這真的是奇蹟。 黃珊珊在臉書PO文表示,中央對疫苗數量都不告訴地方具體數字,讓地方政府自己面對民眾質疑,她並表示「早上,我又看到陳時中部長的未接來電,接了會如何…….有用嗎」、「任何人有私心或私慾,讓人民活在恐懼與混亂之中,必遭天譴」。 黃珊珊表示,已經反映過但還是有這個問題,所以北市這一波只能打八十五歲以上長者,下一批六十幾萬疫苗發下來,希望可以好好跟其他人說明何時打得到,台灣同島一命,不分彼此。 對此事,柯文哲說,這次疫苗發下來,目前各縣市施打疫苗的年齡,雙北市八十五歲以上,高雄市八十七歲以上,新竹是八十歲以上就可以,結果很奇怪,不同縣市、施打年齡都不一樣。 柯文哲也嗆中央,中央應該先說疫苗什麼時候下來,不應前一天突然才通知,明天要給幾支?不然地方政府不知道要切在幾歲?柯說,還好他一開始知道台北市七十五歲以上有十九萬人,若當時宣布七十五歲以上都可以來登記,這次他一定出糗了。

Read More

端午收假 國道車流大減六成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受減少移動的防疫措施,今年端午連假國道疏運首度「不以順暢為目的」,車流量較去年減少近七成,因此,收假日的國道全線也十分順暢,交通量為三十百萬車公里,相較去年端午節同期減少六成一。 交通部高公局表示,端午節連續假期第三日,國道仍配合全國防疫政策,請用路人減少非必要跨區移動,並將國道優先留給民生物流及大客車使用。 經統計,高速公路十三四全日交通量較去年端午節同期減少六成三(減少七十一百萬車公里);另統計歸戶車輛數,全日行駛國道車輛為七十六萬輛,相較去年端午節同期一百五十一萬輛減少五成(減少七十五萬輛),其中一百五十公里以上長途旅次車輛數較去年端午節連假減少七成一(減少十三點八萬輛)。 高公局表示,收假日國道即時路況顯示,國道全線順暢。截至下午五時,國道全線交通量為三十百萬車公里,相較去年端午節同期減少四十七百萬車公里,約減少六成一。

Read More

財產申報裁罰 縣市民代比率最高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監察院公布最新一期電子報,去年受理公職人員財產申報中,一0九年監察院受理公職人員財產申報過一萬七百二十六件,經廉政委員會議決議裁罰計四十四件,裁罰金額達新台幣一千一百五十萬元;其中又以縣市級民意代表裁罰比率最高。 根據監察院最新統計,一0九年監察院受理公職人員財產申報一萬七百二十六件,核派查核(調查)計四百四十二案、裁罰四十四件,以鄉鎮市級民意代表十三人最多,其次為縣市級民意代表十人,「代表政府或公股出任私法人之董事及監察人」六人再次之。 監察院呼籲民意代表及鄉鎮市長等公職人員對財產申報相關規定,仍需多加注意,避免觸法。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