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兒魚兒上街游 北港三十年致災性降雨見奇觀

記者陳正芬/雲林報導 西南氣流帶來破百毫米瞬間強降雨,致雲林縣北港鎮市區今日發生三十年來嚴重大淹水,不僅水深及小腿肚,甚至出現魚兒在街上游;雲縣災害應變中心中午十二時宣布二級開設,以及北港轄區停班停課,也請民眾注意防災。 雲林縣北港三十年來致災性降雨嚴重大淹水,魚兒也在街道上游來游去。(記者陳正芬攝) 「瞬間破百毫米強降雨、沙包不夠、淹水排不掉」議員蔡岳儒議會定期會質詢說,雨從昨天就下個沒停,縣府的緊急應變是甚麼?抽水機又是如何調度?北港鎮內三十年來嚴重大淹水與汙水、民生用水等下水道工程是否有關係,甚至影響。 蔡岳儒說,面對致災性大雨所造成嚴重大淹水,水深及小腿肚,強降雨若持續下著,是否有研擬相關的避難或撤離,尤其堤防沿岸居民,或者會採更高機制的安置等處理。 水利處長許宏博說,汛期前即有要求北港鎮公所準備沙包,抽水機的部分也已緊急調度;西南氣流所帶來致災性大雨,超出當初市區排水所設計排洪的量,至於是否與都市計畫區排的汙水、雨下水道工程攸關,會進一步檢視。 雲林縣災害應變中心今天中午十二時宣布二級開設,各鄉鎮市公所併同二級開設,同時宣布北港鎮今天中午十二時起停止上班、停止上課;北港鎮內出現三十多年來嚴重大淹水,不僅水深及膝,連魚兒也在街道上游來游去。

Read More

後壁菁寮淹水 無米樂社區居民怨抽水站沒路用

記者翁聖權/後壁報導 台南後壁、白河8月2日早上又下起強降雨,造成菁寮無米樂社區淹水,當地住戶抱怨不已。另關子嶺172乙線也有多處發生路樹倒塌與土石滑落,白河警方分別調派警車到場管制交通,並通知工務局第二大隊前往搶修。 後壁菁寮無米樂社區又淹水,當地住戶怨言四起。(警方提供) 台南2日降雨雖然減緩,但局部地區仍不時發生強降雨。後壁菁寮無米樂社區2日接近中午時分出現強降雨,不僅馬路積水無法通行,商店也無法營業。當地住戶怨言四起,質疑政府花那麼多錢整治水患,連抽水站也做了,為何淹水問題還是不能解決?白河警分局菁寮所已調派警力將南82線封路管制,菁寮國小前禁止通行。 關子嶺172乙線多處發生土石滑落。(警方提供) 另關子嶺172乙線2.1公里處路樹橫倒,阻礙道路通行;172乙線4.3公里處土石坍落,僅能單向通行;172線4.7公里處土石滑落,影響道路通行,白河分局仙草所警力到場管制,並聯絡工務單位到場排除。

Read More

防疫掃黑表現優異 陳家欽頒獎永康新營新化有功人員

記者翁聖權/新營報導 台南市警察局在防疫期間強力打擊犯罪,連續偵破幾起重大治安事件,警政署長陳家欽8月2日特別南下表揚有功人員,並頒發破案獎金。 警政署長陳家欽(左二)頒發破案獎金給永康分局人員。(警方提供) 南警近期偵破重大治安事件包括:永康警分局偵破北部竹聯幫跨域南部犯案,聯合刑事警察局、新北市警察局兵分多路,一舉將躲藏於北部據點之明仁會8名涉案幫眾緝捕到案,6名主嫌羈押禁見,成功瓦解該犯罪組織勢力。 新營警分局偵破犯嫌蔡○○為首的犯罪集團,以其母經營之環保公司為據點,回收載運事業廢棄物後任意傾倒破壞國土,並找尋不特定資源回收廠、焚化廠等,假藉事端針對業者實施強暴、脅迫、恐嚇勒索等惡行,案經完整蒐證後發動掃蕩行動,查緝犯嫌10名到案。 新化警分局偵破犯嫌王○○等14人,涉嫌持棍棒對被害人實施妨害自由,並毆打被害人致死等犯行。本案除專案小組縝密分工執行任務外,並透過數位科技採證技術,迅速查緝犯嫌14名到案,主嫌等3名成員羈押,7名犯嫌收容,其餘為交保與責付家長帶回。 陳家欽肯定南警近期掃黑表現相當優異,尤其永康分局偵破竹聯幫明仁會犯罪組織指標性案,行政院院長蘇貞昌亦於7月21日前往刑事局慰問本案。

Read More

曾文水庫蓄水突破87% 下午5點放水 明日視雨勢洩洪

記者張淑娟/楠西報導 西南氣流持續發威,曾文水庫二日下午三時許,蓄水率已破八成七五,水位標高也達二百廿六點五米,下午五時啟動調解性放水。南水局表示,明天將視雨勢適時打開溢洪道閘門,進行洩洪。 曾文水庫大雨不停下。(記者張淑娟攝) 昨日曾文水庫上游累積降下近一百六十毫米雨量,創下今年單日新高,將再加上逕流,至今日下午三時許,蓄水率已飆破八成七五,連三天降下超過三百毫米的雨量,讓曾文水庫多了一座南化水庫的有效蓄水量。截至今日下午三時許,水庫的水位已達二百廿六點五米以上,即到達調節放水的基準,因此決定於下午五時啟動小流量的調節性放水,即透過永久河道放水。 往水庫壩頂的道路不時有泥水流沖下。(記者張淑娟攝)

Read More

小東路地下道又積水 警車擋道阻止車輛誤入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台南市區2日中午開始下起大雨,由於雨勢相當大,小東路地下道又積水,而且水已淹過汽車底盤,警方迅速到場拉起封鎖線,避免人車誤入。水利局說,小東地下道預計下午4點半後,可抽乾水。 北區強降雨,警車擋在小東地下道前,避免車輛誤入。(五分局提供) 水利局發現全市有30多處淹水,並通報警方前往查看遇雨易淹的東、北區交界小東地下道,市警五分局巡邏車趕到小東地下道現場,只見汽機車經過,一路濺起水花,馬上封鎖地下道東向交通,不再讓汽機車進入,以免發生意外。 市府表示,外海強對流移入台南上空,市區包括北區和中西區都降下23及24毫米的雨,請市民朋友多加防範、注意雷擊及強陣風,民眾外出時小心安全,如可能儘量待在室內。

Read More

短暫強降雨 南市四維路地下道封鎖 多處積水瞬退

記者陳銀全/台南報導 受外海強對流移入影響,南市安平及東區2日下午約二時,出現強降雨情形,其中東區四維地下道,也一度圍起封鎖線,安平區平通里內,健康3街等處,也一度出現積水,不過雨勢一歇積水即退去。 2日下午一場強降雨,東區四維地下道淹水,警1分局也趕緊圍起封鎖線,避免用路人誤闖。(讀者提供) 市府指出,2日下午因外海強對流移入台南上空,影響安平、南區等,易發生致災性短時強降雨,請市民多注意雷擊及強陣風;約下午2時許,安平及南區天空即烏雲密布,並下起不小的雨勢。 東區民族路與北門路的四維地下道,也因雨勢過大,施工警戒用的紐澤西護欄,也被大雨沖倒,警1分局也圍起封鎖線,避免用路人誤闖。 至於安平區也因強降雨,有地方出現積水,平通里的育平9街宣洩不及,一度水溝都滿出來,健康3街也因強降雨,導致水溝宣洩不及。 安平區天妃里長周明財表示,里內安平路與安北路口處,也因一度強降雨出現積水,他趕緊前往啟動抽水機,避免淹水,幸雨勢一停即消退。

Read More

蓄水率飆破85% 曾文水庫研擬啟動調節性放水

曾文水庫水位標高已226米。(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楠西報導 西南氣流持續發威,曾文水庫2日上午11時許,蓄水率已破8成5,水位標高近達226米,預計黃昏時可望啟動調解性放水。南水局表示,將於水位達226.5米以上,由發電或PRO或防淤隧道啟動調節性放水,一旦水位達228米以上將採取溢洪道洩洪。 1日曾文水庫上游累積降下近160毫米雨量,再加上逕流,至今日上午11時許,蓄水率已飆破85%,且雨勢更持續的下著,南水局預估7月30日以來,西南氣流帶來豐沛降雨,讓曾文水庫的水進帳一座南化水庫的有效蓄水量,如今水位已達226米,因此將以226.5米為基準,一旦水位超過將啟動小流量的調節性放水,同時滿水位的操作為228公尺,一旦超過,且雨勢仍強,將打開溢洪道閘門,進行洩洪、排砂。

Read More

《場域・啟發—隈研吾展》重磅登場! 走出美術館開啟新場域對話

DFUN 首頁http://www.dfunmag.com.tw/ 第二彈「奧夫塞計畫」重磅登場 忠泰美術館將於7月24日(六)迎來五週年計畫第二檔展覽—2021奧夫塞計畫《場域・啟發—隈研吾展》。 「奧夫塞計畫(Off-Site Project)」作為忠泰美術館跳脫既定展演場域框架的長期實驗項目,今年特別邀請到享譽國際的日本建築師隈研吾(Kengo Kuma),一起走出美術館,踏入周邊社區「明日聚落」。 隈研吾 隈研吾的創作之路,秉持著融合在地環境與文化的信念,運用了「孔洞」、「傾斜」、「粒子」、「時間」四個主題,連結靈感與場域之間的關係,從地方出發,並受到建築基地周遭場域啟發,持續打造出屬於當地獨一無二的建築作品。 本次展覽展出隈研吾近年精選作品,包含六件文化機構如博物館、美術館或文學館等建築作品,與十一件充滿實驗性的裝置模型、書籍,以及隈研吾於創作時與場所「溝通對話」的靈感牆;此外,隈研吾特別為本展創作了一件全新戶外裝置「摺箱(Oribako)」,讓日本傳統文化與臺灣場域對話交流。展覽從7月24日起至9月12日止,提供線上預約,免費參觀,忠泰美術館期望能將國際建築大師的文化能量極大化釋放,邀請更多關注城市與環境發展的人們,共同探索場域、建築的無限可能。 奧夫塞計畫X隈研吾-打破空間界線,開啟場域實驗 長期觀察世界各地環境,並實驗創作多元尺度建築的隈研吾表示:「離開房間四處走逛,更能刺激出我各種想法。四處走逛,就等於在跟一個地方對話。」 《場域・啟發—隈研吾展》中精選六件文化機構建築作品──位於日本的「早稻田大學國際文學館(村上春樹圖書館)」、「東京工業大學 TAKI PLAZA」、「GC齒科博物館研究中心」、位於菲律賓的「祖先的智慧博物館」、蘇格蘭的「V&A博物館丹地分館」與丹麥的「安徒生博物館」。本次展場也將從隈研吾創作歸納使用的「孔洞」、「傾斜」、「粒子」、「時間」等四個主題,連結起靈感和場域之間的關係。 祖先的智慧博物館 「孔洞」、「傾斜」、「粒子」、「時間」 隈研吾的建築創作遍跡全球,他表示:「我並不想將自己的創作風格強加在地點上,而是從每一個場域獲得靈感,自然而然打造出不同樣貌的建築。」,他透過自己的視點擷取出「孔洞」、「傾斜」、「粒子」、「時間」等四種獲取靈感的工具,並將不同場域的文化能量轉譯成建築形態,讓建築扮演起適合該場域的角色。 V&A丹地分館 隈研吾認為,建築的功能不應該成為環境中的阻礙,而是連結人與環境的橋樑。「V&A博物館丹地分館(維多利亞和艾伯特博物館丹地分館)」是蘇格蘭首座設計博物館,基地比鄰泰河(River Tay)水岸,隈研吾取法奧克尼群島海崖景觀,將洗出碎石骨料、紋理粗獷的預鑄混凝土板變換不同角度水平疊放,形成有豐富陰影及變化的「懸崖」,鏤空建築中央,重新連接起街道與水岸、都市與自然。為菲律賓新石器時代文化遺產所設計的「祖先的智慧博物館」,連結當地原風景與史前時代人們住在洞窟的記憶轉譯為建築,與當地孕育出的文化融合為一。 村上春樹圖書館 即將於2021年秋季竣工的「早稻田大學國際文學館(村上春樹圖書館)」,隈研吾在大學舊建物上鑿出一條隧道,將新舊建築交融,並將現實環境與館內的村上春樹世界連結,不經意間便踏入作者的世界觀中。上述三件建築作品皆以孔洞概念出發,而在隈研吾2020年冬季剛竣工不久的「東京工業大學 TAKI PLAZA」中,則利用傾斜的設計,連結人與人的相處空間、場所與場所之間的無縫銜接,將人工建構物化身為具備天然大地質感的斜面,與周圍地景融為一體。 東京工業大學TAKI PLAZA 在建築中成為穿梭時空的「時間」旅人 隈研吾也將鮮少被討論的「時間」納入了獲取建築創作靈感的泉源之一。本展中展出即將完工的丹麥「安徒生博物館」,便是以「時間」為題,從作者安徒生位於奧登色的故居為中心,將家喻戶曉的《安徒生童話》世界,利用當地尋常可見的綠樹籬,隔出各自對應的故事時空,讓宛如庭院般的非典型博物館建築,引領到訪者穿梭其中,感受時間的流轉,沉浸體驗於安徒生的故事之中。 安徒生博物館 積沙成塔的「粒子」實驗 啟發建築的可能性 隈研吾認為場所是設計中最重要的一環,而存在於場所中的小石粒、枝葉、塵埃等,就如同場所的「粒子」,它們構成了整個場所。而建築中的小型場館(Pavilion)就如同粒子般,能夠利用其組合的實驗性,創造有趣的結構,甚至應用到大型建築中,例如本次首展的作品之一,位於日本愛知縣的「GC齒科博物館研究中心」,便是將日本古法工藝中,無須使用釘子或者黏著劑進行接合的「千鳥」格狀結構體,透過60公釐見方的木條搭建而成的木製建築。另外,展覽中也將展出十一件隈研吾近年重要的裝置模型,是建築師進行材質、結構、技藝等建築雛型的實驗模型,透過觀察這些模型可以進一步認識其創作思考過程,提供完整的隈研吾式創作脈絡。 GC齒科博物館研究中心 大隱隱於市 全新戶外裝置「摺箱」 靈感來自日本茶室與傳統摺紙文化 隈研吾相當重視裝置作品的實驗積累,這次臺灣個展,隈研吾特地創作一件全新戶外裝置作品「摺箱(Oribako)」,靈感取材自日本戰國時代茶文化中,常被用作進行重要對話或談判的移動茶室,結構設計汲取日本傳統摺紙(Origami)文化,將板狀構片與鉸鏈組構成可摺疊的面體,並用灰色榻榻米作為平台通風口的襯墊,穿過薄纖紙灑入的自然光,打造這座承繼日本傳統建築概念的靜謐茶室,而隈研吾也期盼,能將「摺箱」延伸化作人際溝通的庇護之所,提供人們紛擾時代中的一方淨土。 摺箱 隈研吾在給臺灣展的寄語中提到,他的建築,是透過自己全身心去感受一個地方的光、風、聲音、氣味,與這個場域互感交流所誕生的。這次展覽中的「靈光乍現」分區,展出隈研吾以手機在世界各地拍下的照片與自述影片,呈現隈研吾在面對不同場域所帶來的啟發能量時,他如何與場域溝通,並探索創作的腦內風暴。 線上預約 安心參觀 忠泰美術館配合中央防疫規範,全面啟動線上預約制參觀,開放兩週內之線上預約服務,提供民眾舒適、安全的觀展環境。《場域・啟發—隈研吾展》在忠泰美術館本館旁的「明日聚落」一樓空間展出中,展期從7月24日起至9月12日止,為線上預約,免費參觀,7月20日上午11點開放預約;另外,美術館本館現正展出的《聚變:AA倫敦建築聯盟的前銳時代》,因應疫情延展至12月5日止,同樣也啟動線上預約制參觀,預約系統試營運期間,為舒緩週末預約參觀人潮,推出「首月平日免票(8/15前)」參觀優惠。兩檔展覽的場館步行距離約3分鐘,歡迎觀眾利用線上預約系統(https://tinybot.cc/jutbooking/),安排忠泰美術館園區一日雙展參觀行程,更多預約參觀訊息,詳見美術館官網(http://jam.jutfoundation.org.tw/)。 展覽資訊 《場域・啟發—隈研吾展》 展覽地點:明日聚落(台北市大安區建國南路一段65巷9號1樓)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10:00-18:00(週一休館) 參觀資訊:免費參觀

Read More

東海大學深化國際教育 應物系培育全球移動力人才

東海大學應用物理學系專題成果發表會師生合影。(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東海大學擁有逾300所國際姐妹校,提供學生海外研修、交換、異地教學、2+2、3+2雙聯學制計畫,以及國際職場實習等多元交流機會,提升學生國際移動力與就業競爭力。今年適逢疫情,但國際交流持續,校方提供哈佛、牛津等名校線上課程機會,邀請美國師生到東海國際學院進行移地教學。 東海大學應用物理系在線上課程的推動經驗已近十年,該系推行「榮譽線上課程」,目的在使學習動機強烈之學生得到更深入且廣泛的專業教學與宏觀視野,並且培養學生自學能力,適應網路課程的新趨勢。為鼓勵大一的優秀學生進一步學習,完成線上課程的學生發放獎學金,激勵學生積極爭取。該系曾與MIT麻省理工大學合作,聯合建置開放式網路教育課程edX。 「物理榮譽線上課程」結合實體課堂與線上資源,學生能修習到世界一流學府的課程。在線上學習與考試的過程中,並非簡單的上網找答案,而是由物理系的老師們從旁輔導與督促同學學習。學生們笑說,國外大學的線上課程加上系上的實體課,線上考、實體也要考,非常精實。受疫情驅使,該系的實體課程在五月也轉成線上進行,但學生們因為早已習慣這樣的上課方式,多數皆已養成自學的習慣與能力了。課程授課教師吳桂光表示,課程特別設計,是將線上課程和實體課程兩優點融合。透過國外大學線上課程培養技學能力,實體課程加強輔導,提升學習效果。 東海大學應用物系系主任簡世森指出,線上學習的另一個優點是可以依據學生個別的學習步調進行,達到「差異化學習」。本學期期末東海大學已有15位應用物理系的大一學生完成哈佛大學線上課程並取得學分,每人修課費用139美元,全額由東海大學物理系第5屆系友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終身教授陳敏博士捐贈的MIT獎學金支付。 此外,該校國際處推動的牛津大學SCIO線上課程,目前已有2位外文系學生完成課程並接受牛津大學頒發結業證書。東海大學突破疫情下的國際教育困境,帶領學生走向更寬闊、多元的學習世界。

Read More

全大運六項賽事 10月1日在成大恢復舉行 參與人員須PCR檢測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今年五月因疫情而中斷的全國大專校院運動,已敲定將於十月一日至五日恢復舉辦,尚未完成的十三項賽事,其中的六項會在成功大學進行,另外七項則由各單項委員會在年底前舉行。全大運執行長暨成大副校長李俊璋表示,屆時會要求所有參加人員都要先做PCR檢測,也考慮比照東京奧運,在競賽期間每日快篩。 因疫情中斷的全大運,敲定十月復辦。(資料照,記者施春瑛攝) 全大運五月舉辦時,正好遇上疫情最嚴峻之際,開幕式及部分賽事都被迫取消,由於近期疫情趨緩,加上很多選手需要這項成績來做為升學加分的項目,成大在幾經考量後,敲定十月一日至五月恢復舉辦。 全大運執行長李俊璋表示,十月一日下午會進行開幕式,二至五日進行賽事,僅開放選手、教練及工作人員進場,不開放民眾觀賽。他說,如果剩下的十三項賽事都在台南舉辦,估計有將近一萬人會湧入台南,將會造成台南的防疫壓力,所以在成大場地將只接續復辦田徑、羽球、網球、橄欖球、射箭、舉重等六項競賽,選手加教練、工作人員估計約有四千人。至於角力、木球、競技體操、韻律體操、柔道、空手道、軟網等七項,則交由大專體總各單項運動委員會,在十二月底前各自舉辦。 李俊璋說,儘管國內疫情趨緩,成大不敢掉以輕心,目前已經發送通知,邀請全國各大專校院重新報名,並規定所有人員屆時須持PCR檢測陰性報告才能進場,預計八月五日召開主委會,與體育署開會商討希望能請衛福部專案處理,在賽前協助參加人員做PCR檢測,也打算比照東奧在競賽期間進行每日快篩。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