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重症累計破萬 30多歲男確診7天死在家裡

國內十二日新增五萬零六百四十三例本土確診個案;確診個案新增中重症四百二十六例,其中一百六十三例死亡。圖為民眾十二日傍晚在台北市寧夏夜市逛街。  (中央社)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本土確診個案十二日雖下降至五萬多例;但中重症新增四百二十六例,累計已破萬例。另新增一百六十三例死亡個案,最年輕的是三十多歲男性,曾接種三劑疫苗,有脂肪肝與糖尿病史,確診七天家中過世。無新增兒童死亡及重症個案。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宣布,新增五萬零六百四十三例本土個案。指揮中心表示,十日晚間十時之後由於確診病例統計系統轉檔異常,因此前天公布的確診數字,除了十日的確診病例外,也有部分涵蓋到前天上午通報、原本該列為昨天確診病例的數字。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昨天新增一百六十三例死亡個案,年齡介於三十多歲至九十多歲,皆屬重度感染個案,其中一百五十一例有慢性病史、一百一十例未打滿三劑疫苗,七十四例未接種任何一劑疫苗,年齡超過八十歲有一百零一人。 最年輕死亡個案為一名三十多歲男性,有脂肪肝與糖尿病史,已完整接種三劑疫苗。該個案在五月三十日PCR採檢陽性確診,五日在家中死亡,經司法相驗死因為肺炎合併呼吸衰竭。 至於新增中重症個案中,有六例未滿十歲兒童併發中症;兒童重症則沒有新增個案,目前仍維持累計四十九例,其中有十八例是腦炎、九例肺炎、三例敗血症、四例哮吼、五例家中死亡、兩例共病(腦腫瘤、癲癇重積),另有八例MIS─C。其中,累計十七人死亡,包括有五人腦炎、四人肺炎、兩人敗血症、五例家中死亡吉一例共病。 據指揮中心統計,今年截至十一日本土病例共二百八十一萬三千六百一十七例,中重症共一萬零六十四例、三千三百一十八例死亡,輕症無症狀比占為百分之九十九點六四,中症及重症占比分為千分之二十二、千分之十二。  

Read More

〈社論〉黑箱防疫政策延誤時機、諉過卸責!

侯友宜在5月1日就建議「快篩陽等同確診」,但中央拖了25天才開始全面實施。(本報資料照) 正值火化之亂持續燃燒之際,國內染疫死亡率悄然突破千分之一。這不僅顯示蔡政府防疫作為經不起考驗,也證明黑箱作業的防疫政策漏洞百出,但相關官員卻還是不斷推卸責任。 陳時中月初指出,死亡和確診病例都在高原期,應該在十日就有反轉機會。言猶在耳,確診人數雖然稍減,但中重症和死亡率卻不減反增,再加上至少兩倍的確診「黑數」,足見疫情十分嚴峻。根據Our World In Data資料,台灣五月二十六日至六月八日十三天內死亡翻倍,名列全球第二,速度之快遠勝鄰近的南韓、香港和新加坡。但陳時中卻說,這是因為台灣以前染疫少所致,而且「把分母分子黑數亂比一通,得到奇奇怪怪的結論,影響民心、影響判斷」。 平心而論,台灣染疫死亡人數相對比其他國家少,但死亡人數迅速增加,卻也不可否認。陳時中不檢討中重症和死亡人數暴增的真實原因,卻在分母分子上作文章,令人質疑是想規避責任。 例如,侯友宜在五月一日就建議「快篩陽等同確診」,柯文哲也呼籲,醫學上不是沒採用臆斷就診治的情況,不要延誤黃金治療時間。但陳時中卻以涉及偽陽性及限制人身自由問題為由,堅持不開放;拖了二十五天才開始全面實施之後,陳時中又說以前沒實施是擔心雙北醫療量能不足。試問,偽陽性和人權問題不用擔心了嗎?雙北醫療量能擴充了嗎?這不是延誤時機是什麼?責任究竟該誰承擔,難道還不清楚嗎? 再以火化之亂為例,台灣至今因疫情死亡超過四千人,都是在二十四小時內火化,家屬往往連最後一面都未見到,自然更增悲痛。衡諸新加坡可以守靈三天的做法,顯有改進空間。 可是儘管民間一再呼籲,指揮中心卻始終不做明確具體規定,使得地方政府和殯葬業者只有依照過去第五類傳染病一律二十四小時內火化的做法。等到民怨沸騰,陳時中又詭辯,只是「希望」,沒有「規定」;只是要求「儘速處理」,沒有規定二十四小時處理;試問,如果中央政策不是如此,這兩年來二十四小時內火化的措施為什麼從不釐清?衛福部現在才要搜集國外做法,研議讓確診者遺屬完成瞻仰遺容心願,這兩年為何從不研究?這不是行政怠惰嗎? 事實上,染疫死亡的實際人數遠遠超過政府公布的數據。去年新冠肺炎死亡數將只要確診就算的「全死因」納入統計,今年卻增加六大排除原則。至七日為止,今年新冠死亡通報三千一百二十三例,由於六大排除原則,將其中六百零三例排除,其中「死亡診斷書未列新冠」或「新冠列於其他死因」就占了四百九十八例;再對照台大醫院教授李建璋指出,「中央衛生機關過去曾發文提醒醫師,儘量以慢性死因為主要死因」,足見許多因新冠死亡的人其實並未納入統計。 再根據內政部統計,今年五月死亡數為一萬七千四百零九人,較去年增加二千三百零一人,更比前年增加四千一百三十七人;而今年五月公布新冠死亡人數僅一千三百人,合理推估實際染疫死亡人數不止兩倍;其中很多都跟新冠疫情有關,即使不是定義上的確診,但研判也與染疫誘發疾病或打疫苗後引發慢性病或其他疾病有關。 說穿了,政府只是熱衷於標榜防疫成效,但對防疫疏失卻不肯虛心檢討改進,這種爭功諉過的心態,無疑是死亡人數暴增的重要原因。

Read More

香格里拉對話 澤倫斯基高調挺台 氣跑陸團

華郵:演說暗示國際社會應在中國大陸侵略前先支持台灣 陸團中途離席 中央社∕新加坡十二日綜合外電報導 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羅金撰文指出,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透過視訊在「香格里拉對話」發表演說呼籲亞洲國家支持抵禦俄羅斯侵略,隨後還說國際社會應助台灣抗中國侵略。 據「烏克蘭開放商業報」指出,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政策分析師埃諾思描述,中國代表團在澤倫斯基演講中途離開會場。 羅金在一篇題為「澤倫斯基呼籲國際社會在中國發動攻擊前先支持台灣」的專文中寫說,澤倫斯基這席話甘冒著擾亂烏克蘭與中國微妙平衡的風險,但澤倫斯基堅稱,侵略者無論在哪裡出現,都須勇敢面對。亞洲各國必不能等到危機來臨才代表台灣展開行動,否則將重蹈歐洲在俄國總統蒲亭出兵攻打烏克蘭的覆轍。 澤倫斯基這段話,是他在「香格里拉對話」透過視訊發表演說後所發表。他告訴與會高層,烏克蘭危機不僅是歐洲的緊迫問題,也是亞洲的。他警告,除非快速擊敗蒲亭,否則場邊觀戰的各國很快就會面臨糧食、能源以及經濟危機。 澤倫斯基在沒有提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名字下表示,「(戰爭)對任何人都沒有好處,唯有滿足了某些政治人物的野心。而這些人食髓知味,野心愈來愈大」。澤倫斯基說:「這些人現在胃口大了,我們因此需要一個外交解決方案來支持需要援助的國家。」 澤倫斯基表示,烏克蘭的例子顯示出,暴力衝突一旦爆發,人類付出的代價會高得驚人,所以,盡可能盡一切努力找出可以避免發生衝突的外交解方。但同時,他說,國際社會必須在緊張局勢擴大成為衝突之前出手干預,以確保小國有辦法抵抗侵略者。 澤倫斯基說:「我們必不能棄他們不顧,任憑另一個財政、領土和設備方面更強大的國家擺布。」他說:「因此,如果外交手段有辦法解決,我們需要透過外交途徑解決;但這必須在事前就做,而不是等到戰爭爆發才展開行動。」 羅金認為,這是澤倫斯基或烏克蘭任何政府成員迄今為止,對台灣與台灣生存權發表的最堅定捍衛言論。自俄侵烏以來,由於基輔視北京既是有助也是有害的潛在參與者,一直小心翼翼不與北京發生衝突。 羅金點出,中國迄今未譴責俄國入侵烏克蘭之舉,並模仿俄國指責西方的言論,但也沒有積極支持俄國的入侵行動。 台灣政府一再點出,台灣面對來自中國的威脅,與烏克蘭在俄羅斯手中受的苦無異。但中國不接受這類比較,稱台灣是中國一部分,台灣問題屬中國內政,不容外力干涉。  

Read More

日陸軍方同意早日開設幹部熱線

中央社東京十二日綜合外電報導 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今天與中國國防部長魏鳳和進行雙邊會談,兩人都同意針對早日開設日本自衛隊與中國軍隊幹部間「熱線」,加速展開協調。 日本讀賣新聞報導,岸信夫今天與魏鳳和在出訪地新加坡會談約七十分鐘。面對中國侵入日本所聲稱「領海」的釣魚台列嶼(日方稱尖閣諸島)周邊,升高兩國緊急情勢,兩人都同意就早日開設「熱線」加速展開協調。 岸信夫在會談中對中國與俄羅斯轟炸機五月聯合在日本周邊巡航,認為是對日本的「示威行動」,當場向魏鳳和表達「重大憂慮」。岸信夫也對中國在包括釣魚台列嶼的東海等活動表達強烈憂慮,並要求中方自制。 但岸信夫也說,雙方就日中關係進行坦率意見溝通有其必要,因此,兩人對促進日中防衛當局間對話交流達成一致看法。 魏鳳和說,希望強化中日合作關係,並建構基於兩國政府共識的關係。這是日中兩國國防部長繼二0一九年十二月在北京舉行會談後,時隔約兩年半再度面對面會談。 日本經濟新聞曾報導,日中從二0一八年啟用防止自衛隊與中國軍隊發生偶發衝突的「海空聯絡機制」,主要內容包括在防衛部門之間建立電話熱線;日本前防衛大臣河野太郎二0一九年十二月訪中時,也就兩國防衛當局間早日開設熱線與魏鳳和達成一致看法。

Read More

塔江艦遭爆料砲不準 海軍否認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海軍一三一艦隊所屬的塔江艦被媒體爆出,砲控、海蜂眼雷達系統狀況不斷,訊號不連續,影響追瞄,中科院系發中心工程組至今還在協助海軍克服;對此,海軍十二日發布新聞稿表示,報導內容純屬臆測,並非事實。 海軍發布通告,一三一艦隊將於本月二十三日在基隆外一處非靶區的水域空域,實施「空層空域操演」,管制空域在五千呎至二萬一千呎間。由於海軍從未在此海域實施射擊,引發關注。外傳操演是新成軍的「塔江艦」校正砲控與雷達系統所需,空軍並將派機協助提供追瞄目標。 海軍司令部表示,海軍沱江級巡邏艦首艘後續量產型艦「塔江艦」已成軍服役,目前裝備狀況均正常,籲請媒體勿臆測報導,造成國人誤解。在北部海域發布「空層空域操演」射擊通報,而是在基隆外海水域,為執行年度例行性演訓,並未實施任何武器射擊。 一三一艦隊所屬的塔江艦去年九月服役戰備後,配備國造「海劍二」防空飛彈。二十三日的「空層空域操演」,這是海軍一三一艦隊首度在此處水域發布射擊通報。但操演座標位置卻不在東北部的RCR25靶區內,外傳即驗證系統改善後追瞄所需。

Read More

希拉蕊談台海危機:長期威脅是大陸

中央社∕巴黎十一日專電 美國前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接受法國媒體專訪,談及當前國際衝突表示,俄羅斯的威脅是短期的,真正帶來長期威脅的是中國,並認為拜登軍事介入台海的言論很聰明,讓中國三思。 美國前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目前正造訪法國,今日接受法國廣播電台旗下法國文化廣播電台國際地緣政治節目專訪,談論俄烏戰爭、台海危機以及美國角色。 希拉蕊曾於二00九至二0一三年出任美國國務卿,她在近五十分鐘專訪中聚焦俄羅斯與中國,並指出兩者的不同在於:「中國是長期威脅,俄羅斯則是中短程;中國有長期計畫,俄羅斯則是訴諸帝國歷史推波憤恨情緒」。 她分析,北京經濟擴張是令人擔憂的信號:「習近平的復興國族主義,以及在南海和非洲刻意擴張軍事基地與戰略要塞,表明他們顯然不僅是經濟威脅,更是軍事威脅。人們是時候該有所意識了。」 主持人把焦點轉向台灣,指出日前美國總統拜登宣布,將協助台灣抵禦中國,就如同支持烏克蘭,並詢問希拉蕊的看法。 她表示,台海局勢很複雜。且在烏俄衝突爆發前,「我原以為習近平會在短時間,最多一到兩年間攻擊台灣,或許就在拜登任內。但烏克蘭讓中國叫停,並重新考慮很多層面」。例如俄羅斯在能源等關鍵產業受到的經濟制裁,而中國經濟基礎更大,「也更依賴消費者,全球消費者可以對其要求更嚴厲制裁,尤其在有了烏克蘭的前車之鑑後」。 因此,希拉蕊認為拜登言論,「無論是否有意,我認為是個很聰明的訊息,表明美國不只經濟,也在軍事上支持台灣」。 她分析拜登此言意在讓中國警惕,「中國內部因疫情封城等已出現經濟問題,在社群媒體上也可以看到人民的不滿情緒。中國共產黨應認真看待,因此短期內對進犯台灣一事應該會三思」。 對於法國總統馬克宏多次呼籲不要「羞辱」俄羅斯總統蒲亭的說法,希拉蕊坦言,「老實說,這言論有點過時了」。 她表示,蒲亭早已超越紅線,視自己為彼得大帝,四處騷擾進犯鄰國,並強調她支持烏克蘭,希望俄羅斯「完全撤出在烏克蘭佔領的土地」。

Read More

〈觀策站〉半導體發展會成為二0二四年大選重要議題嗎?

半導體行業缺才情況嚴重,台大、清大、陽明交大與成大等大學成立了名稱不一的「半導體學院」。圖為成大半導體學院。(資料照) ■烏凌翔 一九九八年,法國學者Gabrielle Hecht在她當年推出的大作《法蘭西之光:二戰後的核能與國家認同》中創立了「科技政治」(Technopolitics)的概念,她定義為「利用科技來建構、執行、具體化某些政治目的之策略與操作」,經驗證據來自法國對核能技術選擇的辯論過程。 台灣也曾有過使用或放棄核能的爭議,不過,跟法國的經驗比較起來,政治人物與黨派的操作強度,明顯淹沒了科技社群的討論。當然,核能的利用與否及方式,牽涉公共政策與社會福祉,不是一個純科學議題,但也不該完全由政治來決定,操作成意識型態之爭。 Gabrielle Hecht書中提到的科學家與工程師依靠科技贏取經濟資源與政治影響力的情節,在台灣,完全看不到。陳建仁能擔任副總統與他的公共衛生與流行病學背景,應該無關吧?陳時中—理論上—也算科學家,但是他現在的每日演出,恰好傷害台灣正確「科技政治」概念的建立。 「科技政治」的重要性在於「科學」與以之為基礎所建立的「技術」已經成為二十一世紀國力的最重要組成部份。俄國在侵略烏克蘭戰爭中「現眼」的軍武科技表現,註定它只能落入第三梯隊國家之林了;中國在世界專利與財富五百強排行榜中的總數雖然都在這兩年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但是總體科技實力遜於美國的現實,也讓其被掐住的產業經濟脖子一時無法掙脫。直言之,沒有堅實科技力的大國,絕不會是世界強國,因為沒有強大的軍事力與經濟力。 科技力對小國也有非凡的意義,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就是最好的例子—好像也是唯一的例子,關鍵在如何善用之。台灣此時建立「科技政治」的概念與實作,已略嫌晚,理由無它,一是「外力」早至,二是台灣資源太有限,必須更仔細排定發展優先順序。所謂外力就是美國;資源有限因而必然需要考慮排擠效應的例子眼前正好有一個。 因為半導體行業缺才情況嚴重,教育部去年下半年傳出消息,今年就火速推動了台大、清大、陽明交大與成大同時成立了名稱不一的「半導體學院」。確實,「求才若渴」已遠遠不足以形容半導體行業對於高階工程師與基層技術人員之需求,不止大學、碩博士生,只要理工科系,甚至還沒畢業,都成為被「搶」的標的。 但是,其它傳統產業、甚至同為科技—但沒那麼熱門的產業難道就什麼都不缺了嗎?它們如何才可能也分到一杯國家資源之羹呢?半導體應該不是台灣的「獨門」重點科技,但是它屬於蔡總統二0二0年五二0就職演說宣示要推動的「六大核心戰略產業」中的「資訊及數位、資安卓越、台灣精準健康、綠電及再生能源、國防及戰略、民生及戰備」哪一項呢? 拜登政府的國家大戰略為重組全球供應鏈,半導體是重中之重,訪韓、日時聯合聲明美國將與兩國合作發展半導體產業,台灣無政治條件加入「印太經濟架構」,美國之所以再構想出一個「台美二十一世紀貿易倡議」跟台灣繼續來往,因為仍需要台灣的半導體產業有所「貢獻」。台灣雖然安全仰賴美國,但也不能?肉、牛肉,什麼都吃,如何與之周旋以爭取自己最大利益的策略操作,就是「科技政治」。 法國學者Gabrielle Hecht的大作另一重點是「國家認同」,實在十分有趣,法國在操作執行核能技術選擇的過程中,竟然有助於其建立國家認同。被人形容為「別國大選是選政黨,台灣大選是『選國家』」的我們,如果把半導體發展策略當成大選辯論主題,會有助於凝聚國家認同嗎?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Read More

小黃防疫貼補5000元等 7月撥付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近期疫情處於高原期,抗疫未到終點,為協助遊覽車及計程車司機駕駛因應疫情高原期影響,交通部規劃七月一次撥付計程車防疫物資補貼五千元及減徵遊覽車、小客車租賃業汽燃費。 針對協助司機駕駛因應疫情高原期影響,交通部長王國材向行政院爭取,延長從六月至年底的防疫物資費用補貼,並規劃延續每日防疫補助以及新增一次性清消防護費用,提高每輛計程車補貼金額共五千元,全案已獲行政院長蘇貞昌支持與同意,交通部也已請公路總局盡速完成準備作業,於七月進行撥付。 交通部表示,為協助計程車營運防疫所需,自去年五月起,每天補貼計程車防疫物資費用十五元,每個月補貼二十六天,至今年五月底止,但在行政院支持下將延長至今年年底。 另針對遊覽車和租賃小客車短租車輛,也規劃了階段性的汽燃費減徵支持振興措施。在遊覽車部分,以減免徵今年第三季汽燃費,出車率維持七成以上者減半徵收,未達七成者免徵,平均每輛車可節省約四千元至一萬元不等;小客車租賃業部分,規劃針對短租車提供今年第三季汽燃費減半徵收方案,平均每車可節省約一千二百元至一千八百元。

Read More

蘇:農產放同一籃 就會遭勒索

石斑禁輸陸 批對岸對我所提科學證據「已讀不回」 記者毛莉∕屏東報導 針對中國大陸以檢出禁用藥物為由暫停台灣石斑魚輸入;行政院長蘇貞昌十二日指出,台灣過去把農產品放在同一個籃子的過度倚賴中國,就會遭受中國的政治勒索、敲詐,未來政府會做好各種方面對應措施。 蘇貞昌接受媒體訪問表示,中國一直都不遵守國際規範,而且常常是政治指導一切、政治控制一切,台灣農產品在世界出名,「我們過去看到中國沒道理打壓我們的釋迦、鳳梨、蓮霧,現在又到水產品來了」。 蘇貞昌說,所謂驗出有用什麼藥劑,我們檢驗完全沒有,把相關的科學證據給中國,也已讀不回,這種做法不但蠻橫,而且違背國際貿易慣例。國際上,如果驗出哪一批怎麼樣,就是退運、銷毀,中國輸台的農產品也有這種狀況,都依這樣做,現在中國又一次不遵守國際規範。 蘇貞昌表示,農委會已宣布會依蔡總統指示,做好各種方面對應措施;在冷鏈設備上,讓整個漁產品、農產品都能夠調節產期、產量。更重要的是,希望台灣的農產品能夠被國際接受,過去放在同一個籃子的過度倚賴中國,就是會遭受中國的政治勒索、敲詐。

Read More

美齡樓歸國有 國產署催還1.29億

中央社∕台北十二日電 婦聯會美齡樓二0二一年收歸國有,但使用者難區分、尚未搬遷,且積欠使用補償金;財政部國產署表示,台北分署已向台北地方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請求婦聯會、婦聯社福基金會返還不當得利約新台幣一點二九億元。 行政院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二0二一年五月指出,婦聯會過去捐贈婦聯社福基金十點五億元,用來向國民黨購買土地興建的美齡樓,屬不當取得財產的現存利益,婦聯社福基金會應將美齡樓房地所有權移轉國有。事後婦聯會向法院聲請停止執行,最高行政法院同年七月撤銷停止執行裁定,裁定美齡樓歸為國有;後續傳出,財政部國有財產署發文給建物前所有權人婦聯社福基金會,告知因占用國產,將收取每月約一百萬元使用補償金,但基金會認為應向婦聯會收取。 國產署官員今天表示,其台北分署確實已在今年一月向台北地方法院提出訴訟,請求婦聯會及婦聯社福基金會返還不當得利。 國產署官員說明,二0二一年配合黨產會決議,美齡樓收歸國有,但是使用者不肯搬遷,因此告知追收使用補償金。 國產署官員表示,計算不當得利損害金,二0二一年八月底至十月中旬占用美齡樓房地,應支付國產署一百六十七萬九千六百五十三元,往後應每月支付一0六萬四千三百六十三元使用補償金,再以十年為期推定,共一億二千九百四十萬三千二百一十三元,至於開庭時間尚待法院通知。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