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控糖 遠離染疫重症風險

營養師黃薇說,糖尿病患者做好控糖飲食可增加免疫力,預防確診後引發重症的風險。(成醫提供)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COVID-19疫情改變了很多飲食型態。成大醫院營養部營養師黃薇說,研究發現「健康的營養狀態」可以提升內在防護力,而糖尿病患者做好控糖飲食,更可增加免疫力預防確診後引發重症的風險。 黃薇指出,確診期間的身體不適,可能使進食量下降,糖尿病患者此時若施打平常的胰島素劑量,可能會引發低血糖,若減少劑量或沒有服藥也可能引發高血糖的風險,因此加強血糖監測在此時期變得格外重要。確診者可能因為喉嚨痛而食物選擇偏向液態、流質的飲食,如果汁、運動飲料、粥品等高升糖指數(GI值)食物,使得血糖波動較大。另外,因為身體不適和待在家裡的時間變長,活動量下降、運動量減少,使得血糖控制更加不易。 她說,均衡飲食是提升免疫力不二法門,3餐可依循國健署「我的餐盤」飲食口訣:每日早晚1杯奶、每餐水果拳頭大、菜比水果多一點、飯跟青菜一樣多、豆魚蛋肉1掌心、堅果種子1茶匙。其中的飯(指全穀雜糧類)、水果與乳品會影響血糖波動,建議糖尿病患者要與醫師或營養師討論適合自己的份量。另外,也要注意與免疫力相關的營養素攝取,包括維生素A、D、E、C、B6與B12,以及礦物質的鋅、鎂等。 黃薇指出,國健署影片介紹「鮮蚵芋頭糙米粥」既營養均衡又能提升免疫力,鮮蚵富含鋅、糙米含有B群和鎂、紅蘿蔔含維生素A。她提醒,在後疫情時代,對糖尿病患者而言,增加血糖監測仍是控制血糖的重點,而掌握均衡飲食也能提升免疫力。

Read More

首見自陸移入BF.7個案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疫情未終止,新冠病毒新興變異株仍具威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9日公布,新增檢出4例BA.2.75,2例BQ.1、1例XBB、1例BF.7均為重複感染;在境外移入方面,則首見1例BF.7個案自中國大陸移入,惟下一波主流株仍待觀察。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上週新增完成病毒定序50例,以42例BA.5為大宗,其餘為4例BA.2.75、2例BQ.1、1例XBB、1例BF.7,其中,BQ.1、XBB、BF.7共4例都是重複感染,北、中、南、東都有,均為輕症。 境外移入也新增完成病毒定序24例,以BA.5占9例最多,BA2.75占7例、BQ.1占4例,XBB占2例,BF.7占1例來自中國大陸;BA.2占1例來自菲律賓。 對於未來主流株的分析,羅一鈞說,雖然BA.5占比有逐漸減少趨勢,檢出新興變異株也有消長,但都沒有獨霸或獨大狀況,其中,歐美以BQ.1較多,但日本、韓國則是BA.2.75增加的情況,仍要持續監測是否會壓過其它病毒株。 至於中國大陸疫情升溫,羅一鈞表示,新增2例定序為BF.7、BA.5,BF.7是出現在北京周圍,但BA.5則是多數省分都有流行,另尚未發現其他新變異株,會再密切注意。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