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市親子拔蘿蔔 千人參與

新竹市農會十一日舉辦「親子拔蘿蔔趣」活動,市長高虹安與民眾共同體驗拔蘿蔔的樂趣。(記者曾芳蘭攝)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新竹市農會十一日上午舉辦「親子拔蘿蔔趣」活動,吸引上千名民眾參與。市長高虹安也與大小朋友共同體驗拔蘿蔔的樂趣。   新竹市農會十一日上午舉辦「親子拔蘿蔔趣」活動,現場吸引上千名民眾參與採收,市長高虹安與也親臨現場共同體驗拔蘿蔔的樂趣。(記者曾芳蘭攝) 高虹安表示,活動讓市民了解農地環境、蘿蔔的生長狀況、栽種過程及農作收成的果實,體驗一日農夫的樂趣。同時和日常飲食的食材處理及烹調相對應,讓大家了解從產地到餐桌的食農教育理念。 新竹市農會十一日上午舉辦「親子拔蘿蔔趣」活動,現場吸引上千名民眾參與採收,市長高虹安與也親臨現場共同體驗拔蘿蔔的樂趣。(記者曾芳蘭攝) 市農會總幹事鍾祥銘表示,農會提供新品種彩虹蘿蔔種子與農友合作,在港南里約兩公頃的農地種植。去年十一月底撒種,整個成長過程施肥、澆水、除草及病蟲害防治,經由農民照料在這個月收成。新品種彩虹蘿蔔僅供體驗並無販售,採收後田地即將播種水稻。 新竹市農會十一日上午舉辦「親子拔蘿蔔趣」活動,現場吸引上千名民眾參與採收,市長高虹安與也親臨現場共同體驗拔蘿蔔的樂趣。(記者曾芳蘭攝) 產業發展處長許智堡表示,彩虹蘿蔔的品種特色為皮薄,可以不用削皮,清洗後就烹煮;若是不烹調直接生吃,口感鮮甜帶點辛辣感,也適合拿來做醃漬調理。

Read More

原住民射箭槌球賽 300選手花市競技

花蓮市長盃原住民傳統射箭比賽,來自花、東兩縣的好手同場競技。(花蓮市公所提供)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花蓮市長盃原住民傳統射箭暨槌球比賽十一日於佐倉運動公園登場,來自花、東兩縣的好手共三百多人同場競技。市長魏嘉彥對傳統射箭賽事的選手年齡層下降,肯定原住民文化傳承的落實。 疫情趨緩,公所再度辦理原住民傳統射箭暨槌球比賽。原行課在賽前一天在佐倉運動公園邀請祭師以傳統祭儀先行祭祀除穢,盼活動順利完成。 選手表示,佐倉的視野遼闊,且草皮非常適合槌球的運動,希望公所規劃槌球專用區,讓球友有固定的場地練習及比賽。 今年的傳統射箭比賽獎盃,特地邀請原住民工藝老師陳子玄以太魯閣族籐編背簍為意象。(花蓮市公所提供) 魏嘉彥表示,延宕數十年的佐倉公園開發案完成全區遷葬,整個園區通透明亮、綠草如茵,希望有更多的運動賽事在佐倉舉辦。公所會再向上級單位爭取經費,增添運動設施的規劃興建。 此次傳統射箭括國小、國中及社會女子與社會男子團體組總計九十二隊。今年的獎盃邀請原住民工藝老師陳子玄以太魯閣族籐編背簍為意象,讓整個比賽不僅彰顯傳統,更可做為文化價值的珍藏。 參與今年槌球賽事的隊伍有十隊六十人,選手以長者居多。每屆都會參加的林明福今年已經九十歲,他說,打槌球不但可以預防老人痴呆,運動量又不會很激烈,對於有點年紀的朋友再合適不過。

Read More

2023承億盃全國羽球錦標賽 在嘉盛大開打 2千位選手比拚球技

2023承億盃全國羽球錦標賽在嘉盛大開打。(記者湯朝村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嘉義市政府與由華人文創設計旅店龍頭品牌承億集團共同主辦的二0二三承億盃全國羽球錦標賽十一日上午在嘉義市港坪運動公園體育館舉行開幕活動,由嘉義市長黃敏惠、承億集團創辦人戴俊郎、羽球天后戴資穎父親戴楠凱等貴賓一同出席,為來自各地的羽球好手加油打氣。賽事共計約兩千位選手參賽,現場選手你來我往拚戰不休,展現激昂的鬥志,非常振奮人心。 承億集團董事長戴俊郎表示,本次的活動特別感謝敏惠市長提供我們這麼優質的比賽場地,也謝謝嘉義市議會的支持,戴爸爸也特別到活動現場替大家加油打氣,祝福選手都能旗開得勝。戴俊郎董事長說,自己工作忙碌之餘唯一喜愛的球類運動就是羽球,為鼓勵員工培養運動習慣還特別為員工聘請教練授課並成立羽球隊,出資籌辦今年承億盃全國羽球錦標賽,就是希望藉由賽事來邀請各路好手一同切磋,享受比賽的樂趣。 教育處表示,今年承億盃羽球全國錦標賽自二月七日起開打至十二日共計六天,賽事分為六大組別,包括公開組、分齡組、社會組、大專校院、學生組及 EMBA 邀請組共一千三百餘場賽事,近兩千位好手參加,為嘉義市二0二三年首場大型賽事!

Read More

慶天穿 新埔逾千人花燈踩街

新埔迎天穿踩街,為客家人農曆春節劃下完美句點。(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慶祝天穿日,新竹縣新埔鎮睽違兩年,十日晚間舉辦花燈踩街活動,由十九座兔年花燈與表演團隊共約一千四百人,沿著中正路踩街,吸引三千多名民眾觀賞,為春節氣息劃下最完美的句點。 活動前由副縣長陳見賢偕鎮長陳英樓至廣和宮上香,祈福竹縣兔年鴻兔大展、國泰民安,保佑迎天穿活動圓滿完成。 陳見賢說,為打響「南蜂炮、北天燈,會移動的花燈在新埔」的名號,明年活動將研議至新埔藝文廣場舉辦,擴大舉辦活動的同時也減少周邊民眾困擾。另外,近日陳英樓也向他提出,盼未來縣府協助公所成立花燈博物館,縣府將仔細評估、研議。 新埔社區總動員參與迎天穿踩街,要讓它變成北台灣天穿日的活動亮點。(記者彭新茹攝) 開場由築夢舞集舞者手拿萬彩燈籠,化身客家花兔及女媧娘娘帶來舞蹈表演、狂夢藝術團隊上演LED燈舞與火舞表演,還有活力舞團帶來啦啦舞等表演,以及新埔在地歌手林碧霞與在地舞團帶來活動主題曲《客家嘉年華》歌舞表演,描述新埔節慶、信仰、文化特色。 踩街隊伍從新埔國中出發,由陳見賢偕縣府團隊、議員、公所與鎮代會代表等人,還有六福村主題遊樂園哈比哈妮、大日馬術馬車及竹縣吉祥物皮皮獅,率領千人沿著中正路踩街,直至新埔郵局,全長約一點八公里。 今年花燈以兔年為主題,並融合新埔意象,打造「嘿皮兔悠(Happy to you)大好豐年」、「柿柿如意」、「兔飛萌進(突飛猛進)」及「錢兔似錦(前途似錦)」四座巨型花燈,還有在地社區共同打造十五座花燈與表演團隊,在踩街中唱唱跳跳,隊伍綿延整條中正路。

Read More

基市教育人員參訪新竹、桃園 提升對原住民文化的了解

基市原住民族教育資源中心參訪新竹及桃園,透過經驗交流更了解原住民文化。(記者張上耕翻攝) 記者張上耕/基隆報導 縣市交流,展望新的基隆市原住民族教育願景。為推廣全民原教,提升教育人員對原住民族文化的認識與對族群文化指導的能力,基隆市原住民族教育資源中心本月九日,到新竹縣原住民族文化教育產業推廣中心及桃園原住民族教育資源中心,進行參訪活動,期許透過經驗交流,讓基隆市在原住民族教育推動,有更多的能量,以締造新基隆市原住民族教育願景。 隨著時代變遷,現代人較少有機會深刻認識原鄉原住民族文化,藉由這次的參訪,參與的成員可以認識不同縣市在原住民族教育文化上不同的實行經驗,並安排直接接觸當地的原住民族文化及故事,達到教育學習之效果,期許這份悠久的文化底蘊保存,繼續傳承下去。 這次活動由基隆市原住民族教育資源中心副主任,也是基市原住民重點學校八斗國小羅世彬校長帶隊,與全市各校、家庭教育中心與相關科室代表,一起與桃園市原住民族教育資源中心行政規劃組僑愛國小張志瑋校長,以及新竹縣原住民族教育資源中心梅花國小葉惠雯校長所帶領的團隊,進行更深入的原住民文化交流;過程中,在雙方互動交流下,基市教師團隊對原住民族教育方向更為了解,出席教師與人員都表示這次參訪活動,對原住民族文化的意義和進而帶入課程之中的結合,有更多可以實際運用在教學中的想法,感謝有機會參加這次活動。 基市教育處長劉美蘭表示,基隆不是原鄉地區,也因此較少有原民文化體驗的機會,這次參訪人員除重點學校、族語教師及市府原住民族業務承辦同仁外,更有學校行政團隊教師主動加入,一起為基隆市原住民族教育貢獻一份力量;透過這次參訪活動,未來規劃辦理各項原住民族文化活動時,將各地區族群的特色經驗融入,讓全市教師增加對原民文化的認識,進而深化了解原民文化的內涵。

Read More

鬧熱泰安客家文化節 表揚傑出農民

泰安天穿客家族群合影。(記者葉蒼秀攝) 記者葉蒼秀∕苗栗報導 苗栗縣泰安鄉公所十一日在新行政大樓及清安豆腐街,舉辦「鬧熱泰安─天穿客家文化節」暨表揚傑出農民活動,結合農民節表揚大會感謝農民辛苦的耕作,同時安排藝文團體、街頭藝人展演及工藝DIY、美食品嘗等,提升豆腐街的商機。副縣長鄧桂菊肯定這項活動展現原鄉傳承客家文化及族群融合。 客家族群特有的天穿日節慶,源於古代女媧煉製五色石補天的傳說,在這一天男不耕田、女不織布,讓大地休養生息,感念女媧的恩澤,並展現客家人敬天愛物精神。 泰安雖屬於原鄉,但除原住民族外,亦有客家族群,在原鄉舉辦天穿客家文化節活動,展現當地族群融合,而且重視客家文化的傳承。 活動在阿貴師醒獅團的戰鼓聲中揭開序幕,並由縣長鄧桂菊、議員劉美蘭、鄉長陳吉基、原民中心主任蔣意雄、鄉代會代表、村長等人共同啟動,吸引大批鄉親、遊客參與。 鄧桂菊指出,縣府重視文化保存發展,「傳承在地文化,融合多元民族」更是縣長鍾東錦競選政見的十大願景目標之一。 鄧桂菊並說,藉由客家天穿日的活動,頒獎表揚農民一整年的辛苦,並整合當地的觀光資源,更增加清安豆腐街商機,提升店家收益。 活動並表揚專業農民錦水村黃劉義勝、林松柏、八卦村周純清、清安村劉波崙、大興村李榮吉、林俊明、中興村張懿熏、士林村江政輝、象鼻村楊金源、范精誠、梅園村陳鐳軒、田程瑋。

Read More

基市環保局三月開始 重罰亂丟垃圾及隨地吐檳榔汁

市民亂丟垃圾,基市環保局三月開始重罰。(記者張上耕攝) 記者張上耕/基隆報導 為打造基隆成為「乾淨家園」,基隆市環保局於今年三月一日起,將依據環保署訂定「違反廢棄物清理法罰鍰額度裁罰準則」,針對在轄內亂丟垃圾及常見環境污染行為,包括丟棄煙蒂、吐檳榔汁(渣)、吐痰、寵物便溺未清除及路面、水溝污染等,自二千四百元起加重裁罰,倘若影響環境衛生情節重大者,則再提高處分金額,希望藉以高額裁罰達遏止違規行為。 基市環保局指出,除加重裁罰外,凡被查獲隨地吐檳榔汁、檳榔渣的民眾,將會依規定開罰,且須接受四個小時的戒檳班講習,此外,不論是將家庭垃圾丟置在公共區域,或是自家垃圾堆積影響到公共衛生,都可能涉及違規,提醒民眾不要以身試法。 環保局表示,即日起到二月底為宣導期,請市民千萬不要貪圖一時的方便,隨意丟棄垃圾或未依照規定地點、時間、方式排出垃圾(或回收物),造成環境的髒亂,同時呼籲市民共同維護市容整潔,切勿以身試法,免得荷包失血。 環保局長馬仲豪表示,清潔隊同仁除每天清掃街道,也會有稽查人員不定時稽巡查,同時透過監視錄影蒐證取締、監控,隨時掌握市容環境,同時加強宣導以多管齊下方式,還給市民乾淨的基隆。

Read More

消防局二大隊辦理山域專業搜救訓練

消防局二大隊辦理山域專業搜救訓練,加強義消成員的救護能力。(二大隊提供) 記者盧萍珊/麻豆報導 消防局第二大隊為強化山域救援能力,選定南化區玉井山搜基地辦理山域搜救專業訓練,並以玉井山搜義消分隊成員為對象。二大隊長王騰毅表示,訓練課程以加強繩索固定點架設、系統架設理論、捲式擔架使用等為主,期能有效提升救災時效。 隨著登山人數增多,為能加強山域救援能力,二大隊十一、十二日連續兩天舉辦山域搜救專業訓練,共有玉井、南化及楠西區熱心民眾及義消參加。 活動也邀請消防局繩索救援隊「頑繩」擔任授課教官群,內容包含繩索固定點架設、系統架設理論、拖拉系統、捲式擔架使用及水平位移系統等。 王騰毅表示,為強化山域救援能量,防範於未然,特將此列為重點目標和關鍵成果,強化團隊戰力,感謝玉井山搜義消分隊及「頑繩」授課教官群,犧牲假期參與訓練,精進自身山域搜救能力,期能救助更多需要幫助民眾,另也鼓勵或歡迎有志青年報名參加義消或山搜義消,貢獻自己的力量。

Read More

打造平等友善希望家園 呂明蓁分享性別平等發展趨勢

市府勞工局邀請台南大學性別培力及性平事件防治研究中心教授呂明蓁,以「性別平等好好講」為題,分享國際上性別平等以及國內性別教育的發展趨勢。(勞工局提供) 記者陳佳伶/新營報導 市府勞工局為落實市長黃偉哲施政理念,打造台南成為平等友善的「希望家園」,十一日在「職場大小事─分享共創美好」講座,邀請台南大學性別培力及性平事件防治研究中心教授呂明蓁,以「性別平等好好講」為題,分享國際上性別平等的發展趨勢,以及國內性別教育的發展趨勢,以跳脫傳統印象性別框架,跟上時代腳步。 勞工局長王鑫基表示,市府在落實性別平等政策,參考聯合國國際公約及中央政策方向,聯合國在二0一五年宣布的「2030永續發展目標」(即SDGs),其中就有實現性別平權,賦予婦女權力。 此次邀請的講師呂明蓁,長年投入性別平等教育,擔任過許多學校的性別平等教育委員,也是市府性別平等及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委員,經她的專業講解,相信可讓更多民眾了解性別平權意涵,進而推廣讓社會更平等友善。 「職場大小事─分享共創美好」講座,「性別平等好好講」的主題,吸引不少人前往聽講。(勞工局提供) 呂明蓁教授先帶大家了解「性別」的定義,接著從國際趨勢,了解性別平權的變化過程,到落實性別主流化,再到近期推動的SDGs;對照國內性別平等教育的發展,從兩性到性別、從性別到多元性別,再延伸到婦女權益的提升;最後再從婦女保護立場,藉實務案例分享,讓大家了解性別平等真正涵義。 勞工局也預告「職場大小事 分享創造共好」講座,下一場將於在三月十一日舉辦,邀請南方講堂創辦人─王美霞,以「成功的企業家教會我們什麼?」為題,分享專訪台南十位成功企業家過程中,如何透過提問交流,及人生經歷中獲得啟發,有興趣的朋友,歡迎揪團上勞工局網站「職場大小事─分享共創美好」報名。

Read More

寄養家庭嚴重流失 張麗善疾呼

雲林縣寄養家庭招募暨授證典禮,張麗善籲民眾加入守護行列。(記者陳正芬攝) 記者陳正芬∕雲林報導 一一二年度雲林縣寄養家庭招募暨授證,十一日縣長張麗善為三十一戶寄養家庭授證,並感謝他們用心守護失依的孩子,也呼籲有意願的民眾踴躍申請加入寄養家庭行列,讓需要被照顧的孩子有個溫暖的避風港。 張麗善感謝雲林家扶中心,從七十五年起接受縣府委託辦理寄養服務,讓失依的孩子在成長過程,可以獲得適當照顧跟支持。這幾年失依的孩子越來越多,今年縣內合格授證的寄養家庭僅三十一戶,有近八成兒少必需到機構或外縣市接受照顧,急需社會大眾共襄盛舉。 雲林縣寄養家庭招募暨授證典禮,縣長張麗善籲民眾加入守護行列。(記者陳正芬攝) 雲林家扶主任陳燦勳指出,雲林縣去年底需要安置兒少有一百六十九位,目前寄養家庭三十一戶,照顧三十五位寄養童,近六年來減少廿九戶寄養家庭、新加入二十戶,寄養家庭流失非常嚴重,期對照顧小孩有興趣的家庭,能踴躍加入寄養行列,讓失依孩子能受到很好的照顧,體驗家的溫暖、平安健康長大。 寄養媽媽許麗雅分享一0八年加入寄養家庭行列,現照顧小四雙胞胎,用愛心陪伴孩子矯正、改善語言表達及溝通能力;其實當寄養家庭沒那麼困難,家扶也會辦很多課程讓大家學習不用擔心,有興趣、家裡人手也夠就可以參加。 林玉鳳伉儷說,憶起照顧第一個孩子時,語言遲緩、身上滿是新舊傷痕,她跟先生看了相當不捨與心疼,在家扶社工協助下帶著孩子做早療,現在孩子不僅活潑,話說得也很清楚且非常貼心,讓她很感動。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