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調查處破獲以飲料店作為掩護之製毒工廠

高雄市調查處破獲以飲料店作為掩護之製毒工廠(記者蔣謙正翻攝) 記者蔣謙正/高雄報導 法務部調查局高雄市調查處與南部地區機動工作站、屏東縣調查站、航業調查處高雄調查站及屏東縣政府警察局屏東分局等單位,在臺灣屏東地方檢察署檢察官楊士逸指揮下,於去年12月8日於屏東縣屏東市區2處民宅破獲製造毒品安非他命及愷他命工廠,拘提逮捕屏東縣籍製毒師傅林姓、朱姓、黃姓等5人,並於製毒工廠內起出大批製毒器具、原料及安非他命毛重3,719公克、愷他命、麻黃鹼毒品成品毛重1,650餘公克,安非他命及愷他命半成品共890餘公斤,業經偵辦移送屏東地檢署,檢察官於今年4月間將全案偵結起訴。 緣於111年10月間,高雄市處接獲情資指稱,年末將至,林姓主嫌等人計劃於跨年、農曆春節及寒假期間大量銷售毒品牟取暴利,並著手製造毒品,高雄市處旋即報請屏東地檢署指揮,並成立專案小組追查,得知林嫌平時經營當鋪,惟因投資報酬率不高,意圖製造安非他命毒品販售牟取暴利;渠以高價收購大量感冒藥丸後,再向製毒黃姓師傅學習製毒技術,利用渠於屏東市區開立之飲料店做為掩護,夥同飲料店工讀生朱、黃及友人簡男製造第二級毒品安非他命;另出資購買製造愷他命毒品之原料及器具,夥同前述黃嫌及朱嫌共同於林嫌家中製造第三級毒品愷他命。 高雄市調查處破獲以飲料店作為掩護之製毒工廠(記者蔣謙正翻攝) 林嫌藉其經營的飲料店會常常補貨的特性,運用搬運看似為營業用之袋裝茶葉、桶裝純水、紅茶等作為掩護,將實為袋裝及桶裝製毒原料運入飲料店;犯嫌頻繁搬運物品進出,未遭鄰居及周遭店家察覺有異,遂待飲料店打烊後,便與身為工讀生之朱及黃2人一同製造毒品。林嫌刻意選擇於自家開立之飲料店及自家中製毒,一反以往大都在郊區製毒之刻板印象,藉以誤導專案組人員查緝方向,惟在專案組人員鍥而不捨針對林嫌等人動態持續跟守之下,一舉查獲彼等製毒不法。 調查局貫徹行政院「新世代反毒策略行動綱領2.0」-溯源斷根,透過查緝製毒工廠,阻絕毒品流入市面,避免對民眾造成身心不可逆的損害,並以跨部會、跨地方、跨領域之整體作戰方式,斷絕物流、人流及金流、達成「溯毒、追人、斷金流」之反毒總目標,讓民眾遠離毒害,致力創造美好無毒家園。

Read More

臺英能源對話會議分享海洋空間規劃等議題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經濟部能源局長游振偉率團訪英,並與英國在台辦事處於英國倫敦共同舉辦「第5屆臺英能源對話會議」,由英國與臺灣之官方與研究單位共同針對淨零和公正轉型政策、海洋空間規劃發展、低碳氫等議題進行知識與經驗分享。 本屆會議邀請駐英國臺北代表處謝武樵大使與英國對台貿易特使福克納勛爵開幕致詞,謝武樵大使表示,英國長期以來在離岸風電領域領先全球,並在再生能源與減碳領域擁有許多創新研究,是許多國家尋求專業知識與建議的地方,更是臺灣值得學習的對象。同時感謝福克納勛爵作為對台貿易特使長期推動雙方交流合作並對臺英再生能源交流圓桌會議惠予支持。 英國福克納勛爵表示,英國是全球離岸風電領導國家之一,與臺灣在離岸風電、能源政策、產業發展及研發合作上已有二十年的交流歷程。此屆對話會議討論內容涵蓋公正轉型、海洋空間規劃、低碳氫能和市場准入等議題,雙邊將持續深化夥伴關係。非常期待今年九月帶領英國貿易代表團訪問臺灣,並主持第十八屆臺英再生能源圓桌會議。 我國已於去年發布2050淨零排放路徑與策略說明,並將離岸風電、氫能等納入十二項關鍵策略。本次會議中,經濟部能源局組長陳崇憲分享我國將藉由擴大再生能源設置,提升自產能源占比並實現能源自主;蘇格蘭政府公正轉型委員會 (Scottish Just Transition Commission) 委員Ameena Camps博士則強調公正轉型在淨零不僅是過程,也是結果,並分享委員會的運作機制。 海洋空間規劃方面,英方分享離岸風電開發下以科學為基礎的政策制訂,和如何與各個重要行為者達到共存共生等經驗;臺方海洋委員會海洋資源處科長林群皓分享臺灣海洋空間規劃初步推動情形;英國在台辦事處亞太離岸風電與潔淨能源處長Richard Burch則針對臺英港務規劃合作成果以及臺英人才與技能提升合作案進行分享。 在氫能發展議題上,台電公司電源開發處課長吳俊樺分享台電天然氣機組混燒氫氣示範計畫有助於降低發電系統碳排放;英國能源安全與淨零部低碳氫標準團隊政策顧問Henry Irvine則分享加速潔淨氫能發展的低碳氫標準與補貼措施。雙方就氫能發電發展規劃進行討論。 游振偉於閉幕致詞表示,臺灣正在規劃浮動式示範風場計畫,本次代表團在英國期間與許多浮動式風機相關單位交流;於氫能方面,臺灣也成立氫能推動小組,推動我國短中長期氫能發展策略。 英國能源安全與淨零部能源外交處長Julie Scott 表示,能源轉型是達到能源安全與多樣化的契機,也是實踐淨零承諾的關鍵。但淨零轉型也影響社會各層面,因此確保轉型的公平和多元包容至關重要。離岸風電是能源轉型關鍵,台英已有豐富合作。在此基礎上,很榮幸邀請台方專家與英方聚焦海洋空間規劃和低碳氫能的討論。相信未來台英在這些議題上有很大的合作發展空間。 雙方強調臺灣與英國在能源領域上之合作對於雙方再生能源之發展至關重要,相信透過本次會議雙方豐碩的交流下開啟更多合作的機會。

Read More

綠色低碳引領潮流 建構電子資訊業永續生態鏈

(工業局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經濟部工業局為切合產業需求,委託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辦理「半導體、EMS減碳路徑目標與策略藍圖發展產業座談會」,出席業者半導體指標業者如:力積電、日月光、南亞科技、南茂、瑞昱、聯電等;EMS指標業者如:和碩、緯創、仁寶,共同研商2025年、2030年減碳目標以及其供應鏈減碳策略,後續將持續與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合作,依據產業需求,協助產業發表低碳轉型白皮書及供應鏈和產業明確轉型路徑,讓具體減碳效益落實在電子資訊產業。 配合全球淨零趨勢,國發會公布「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提供至2050年電子資訊產業淨零建議作法,同時亦指出電子資訊業的碳排放量位居所有產業第二,占台灣整體碳排22%,其中電力碳排佔主要部分。而半導體產業、光電面板產業、與電子製造服務業(EMS),又占整體電子資訊業8成,因此,經濟部工業局首先以這三個主要產業作為推動目標,建構典範案例與機制,擴散至各產業,以期加速達成產業整體減碳目標。 經濟部工業局為協助產業低碳轉型,從知碳到減碳,已陸續開設人才培育「淨零碳排-CEO高階領袖領航班」、「講習班」、「種子班」及「進階班」,來強化電子資訊產業淨零觀念以及決心,有7成已參與工業局人才培育班的高階主管表示,過去公司被客戶要求配合供應鏈減碳,上完課後才對淨零碳排有全盤認識,回公司後將請更多員工來參與政府的種子班,培育種子人員。另外,為提升產業碳盤查能力,經濟部工業局已邀集產、學、研等顧問專家輔導團實地赴廠,提供業者盤查作法、改善建議及諮詢輔導,幫助企業擬定減碳計畫,截止6月底前共計454家次電子資訊業者申請,從中心廠到供應商共同攜手一步一腳印地完成碳盤查,落實減碳目標。

Read More

超捷集團與綠色物流聯盟攜手 推動綠色供應鏈發展

「綠色物流與供應鏈聯盟」正式成立,特邀立法院副院長兼立法院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策進會會長蔡其昌(右9)擔任見證人,超捷集團董事長蔡登俊(右7)逢甲大學校長王葳(右8),DNP Fine Chemicals Co., Ltd的櫻井·正一本部長(左1)(超捷集團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綠色物流與供應鏈聯盟」於6月15日在逢甲大學正式成立,聯盟成員包括17個專業單位,超捷集團和「綠色物流與供應鏈聯盟」攜手合作,共同致力於打造綠色產學未來。 東方超捷作為聯盟成員之一,於6月15日在逢甲大學正式簽約結盟,透過資源整合、共享和協同合作,聯盟成員將互相提供經驗和技術支援,共同探討並制定「綠色物流環保解方與路徑」。當天,東方超捷與聯盟成員一同舉辦了首場「2023綠色物流與供應鏈論壇」,並和學界、運輸物流業和企業界的代表,針對物流與供應鏈所面臨的挑戰進行分享。 在聯盟成立之際,東方超捷的林利和副協理與逢甲大學碳資產與認證中心的林英杰主任,應邀前往德國波恩參加Bonn 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 - June 2023,台灣首度受邀參加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主場,代表台灣在學界和業界專業技術的角度進行發言;這次參與讓台灣代表團登上了聯合國這一世界最高永續殿堂,是一項極為難得的榮耀。 論壇在簽署儀式之後熱烈展開,邀請運輸與物流學系的林繼昌副教授主講了「探索淨零排放物流之路:發展永續供應鏈的架構與挑戰」;東方超捷國際物流(股)有限公司張瑞典營業課長主講「淺談物流行業在碳議題之下扮演的角色」,分享協助台灣中小企業建立綠色供應鏈的可能作法;最後則由DNP Fine Chemicals Co., Ltd 櫻井·正一本部長主講「企業面對碳盤查與碳足跡所遭遇的挑戰與應對」,以國際企業視角分享在面對越來越嚴格的淨零要求下,如何突破供應鏈體系所面臨的困境與挑戰。 綠色物流與供應鏈聯盟共有17家成員,包括多家運輸物流業、具有出口需求的企業、國際檢測與驗證服務單位、減排與ESG輔導體系企業、銀行業和律師事務所等。未來超捷集團將通過與學界、產業界的合作,傳遞和擴散永續淨零碳排供應鏈的相關知識,共同邁向綠色供應鏈的永續之路。

Read More

陸5G行業專網經濟規模經突破百億元人民幣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中共工信部在其2023年中國國際資訊通信展論壇報告指出,中國大陸5G商用四週年賦能各行各業數智化轉型,5G應用涵蓋鋼鐵、製造、礦山、電力、港口等行業的1.6萬個專網專案,5G行業專網經濟規模經突破百億元人民幣。 大陸「中國工程院」表示,礦業、港口、電力等重點行業的5G應用解決方案廣泛,但是消費者對於5G感知並不深刻,而5.5G可能是破局關鍵,預計2025年5.5G將會實現商用。5.5G的上行帶寬大約是5G的10倍,和5G相比,5.5G將帶寬速度提升十倍、時延降低十倍、連接密度提升十倍,定位精度也從5G的亞米級提升至釐米級,這些關鍵的新技術也會驅動3D互聯網乃至元宇宙時代到來。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表示,5.5G不僅是5G技術的增強,更是引入了無源物聯、通感一體等新技能,塑造5G多維能力。 日前舉行的2023年中國國際資訊通信展上,一批5G融合應用創新成果集中亮相。展區內,5G國產機器人手術首次走進公眾視野,遠端專家可以通過可轉腕機械臂的靈活操作,精準完成對模型的解剖、分離、縫合等各項手術模擬動作。中國電信表示,5G定制網為遠端手術的多路高清影像傳輸提供堅強的網路保障,操作指令傳輸和語言傳輸達到毫秒級水準的技術要求,確保檢查和手術精准安全。依靠"5G+北斗"高精定位網路,"聰明"的車可以行駛在"智慧"的路上;5G+智慧港口應用實現橋吊、龍門吊遠端控制,以及貨櫃碼頭水準運輸自動化;5G電力專網大幅提升了無人機巡檢效率。 礦業、港口、電力等重點行業的5G解決方案加速複製,華為展區人員稱,在複雜危險的地下礦井作業場景中,通過5G智慧礦山解決方案,把低頻大帶寬資源應用于100多路攝像機上行回傳,利用AI技術實現了中采面全景視頻拼接,井下作業在井上能夠看得全、看得清。 中共工信部資料顯示,5G融合應用目前已經融入到97個國民經濟大類中的60個,相比去年52個又提升了八個行業,應用案例數超過五萬個。工信部表示,大陸移動通信網路已經實現從"3G突破""4G同步"到"5G引領"的跨越,目前正在前瞻佈局下一代互聯網等前沿技術,提升數位基礎設施能力,服務經濟高品質發展。瞄準6G、量子通信、衛星互聯網等前沿領域,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催生更多的自主創新性成果。

Read More

前五月大陸船舶出口增兩成散裝油輪貨櫃船為主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據大「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發佈數據,今年前五月大陸船舶出口金額比去(2022)年同期增加兩成。 今年一至五月中國大陸造船完工量計1647萬載重噸,比去年同期增長15.4%,承接新船訂單2645萬載重噸增長49.5%,截至上(五)月底手持船舶訂單1.179億載重噸比去年同期增長15.5%。統計分析,前五月大陸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分別佔世界市場48.1%、67.3%和51.6%比重。完工船舶產品中,貨櫃船佔比持續提升;新接船舶產品中,油輪佔比有所提高。相較於前(四)月,五月造船完工量增長1.1%,新接訂單量增長41.3%。 船舶出口方面,前五月大陸船舶出口金額為88.6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1.1%。出口船舶產品中,散裝船、油輪和貨櫃船居主導地位。出口船舶佔大陸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的比重為85.1%、91.3%和91.8%。

Read More

大陸建造2.4萬TEU級系列貨櫃船達十五艘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由南通中遠海運川崎船舶工程公司(簡稱南通中遠川崎)承造東方海外(OOCL)2.4萬TEU級貨櫃船「土耳其輪」(TURKIYE),近日在南通、常熟、太倉三地海事部門護航下,離開長江江蘇段出江試航。(見圖) 據稱,截至目前,包括該輪在內,中國大陸完成建造的全球最大2.4萬TEU級系列貨櫃船已達十五艘。 南通消息,該輪於去(2022)年三月開工,今年三月初下水,本(六)月六日舉辦命名儀式,是南通中遠川崎完全自主研發設計建造的六艘同型船中的第二艘船舶。作為全球裝櫃量最大的新一代超大型貨櫃船型,也是長江航道通航的最大櫃位貨櫃船,該輪總長399.99米,型寬61.3米,型深33.2米,最大載櫃量達24188TEU,滿載後可達22層普通住宅的高度。 依據東方海外日前發布訊息,“東方土耳其”將與其姊妹船“東方西班牙”和“東方比雷埃夫斯”,共同服務於該公司亞州-歐州LL3 環回線。

Read More

中共連續八度當選IALA理事會成員國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中共八度當選國際航標協會(IALA)新一屆理事會成員國,本(六)月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的國際航標協會第廿屆大會上當選2023-2027年理事會成員國,此係中共自1984年重返IALA後,自1994年起連續第八次當選理事會成員國。 國際航標協會(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Marine Aids to Navigation and Lighthouse Authorities縮寫為IALA)是一個非盈利的、非政府間組織致力於海上航標的協調一致。IALA成立於1957年最初是作為技術協會為來自於世界各地區的航標管理當局、生產廠商和諮詢機構提供一個平臺共同致力於協調全球範圍內航標系統的標準、促進船舶安全和有效的航行、加強海上環境保護。 據瞭解,國際航標協會的職能有:1)通過促進成員之間的密切工作關係及協作開展國際合作;2)就有關最新發展動態的交流和共同感興趣的話題收集並發佈資訊;3)與相關的政府間、國際的和其他組織聯絡例如國際海事組織(IMO)、國際海道測量組織(IHO)、國際照明委員會(CIE)和國際電信聯盟(ITU);4)與代表航標用戶的組織聯絡;5)致力於航行新技術、水道測量事務(反映為航標事務)和船舶交通管理等事宜;6)就航標事務(包括技術問題、組織機構或培訓事宜等)提供專家建議和幫助;7)建立委員會或者工作組以制定和出版適當的IALA建議和指南、制定國際標準和規範、對特定問題進行研究;8)鼓勵國際航標協會成員制定相應的政策解決與航標建設和使用相關的社會和環境事宜包括保護歷史燈塔、利用航標作為資料收集或其他政府服務和商業服務的平臺、組織與助航活動有關的國際會議等。

Read More

上海港貨櫃量逐月遞升連續三個月逾四百萬TEU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上海港務集團(SIPG)統計顯示,隨著中共中央疫情管制放寬,上海港貨櫃作業量逐月遞升,除五月份達今年以來峰值,亦連續三個月超過四百萬TEU單月櫃量。 SIPG統計,上海港上(五)月份貨櫃量達410.2萬TEU達今年高峰,比去(2022)年同月增加兩成(+20.5%),累計一至五月櫃量1958.7萬TEU,年增率4.45%,相較今年前四月櫃量轉正(+0.89%),升幅進一步加大。 統計指出,上海港今年一月及二月份櫃量均低於四百萬TEU,三月份雖升至401.6萬TEU,首季櫃量仍為負成長,四月及五月連月升高,年櫃量由負轉正。 另訊,上海當局近日推動內外貿一體化試點實施,提升上海港前置服務效,上海市發布《上海市推動內外貿一體化試點實施方案,提出十三項主要任務,促進內外貿高效運行、融合發展。該方案提出,提升內外聯通物流網路,鼓勵港口企業與沿江沿海港口碼頭加強合作,優化服務中心,加強業務協同,提升上海港前置服務效能;打造航空貨運站智慧化營運標杆,推進浦東機場四期智慧貨站工程,建設數位化、智慧化運營作業的高效能、創新型多層國際貨站;推動中歐班列增加頻次,在"進博號"試點鐵路運單融通,推動以鐵路運單為主體的多式聯運"一單制"。 根據該實施方案,上海將深化國際貿易"單一視窗"合作共建,建設集大資料、人工智慧、區塊鏈等多種新技術為基礎的智慧口岸數字底座,打通港航等各類口岸通關物流節點。同時持續深化通關便利化,推廣"兩步申報""提前申報"、無陪同查驗作業改革,深入推進"船邊直提"、"抵港直裝"試點,擴大"聯動接卸"、"離港確認"試點範圍。

Read More

C1經海關通知應補送報關文件者 3日內補單以免受罰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臺中關表示,海關電腦核定為免審免驗通關之貨物,經電腦連線核定通知補送報關有關文件者,報關業者應於接到通知後3日內補送之。 臺中關亦表示,依貨物通關自動化實施辦法第14條第1項及同辦法第21條規定,核列為免審免驗(C1)通關方式處理之貨物,於完成繳納稅費手續後,海關應以連線核定方式將放行通知傳送報關人及貨棧或貨櫃集散站業者,報關人憑電腦放行通知及有關單證前往貨棧或貨櫃集散站提領。其報關有關文件,應由報關人依關務法規規定之期限妥為保管;經海關通知補送資料者,報關人應於接到通知後3日內補送,倘違反該項規定,海關得依關稅法第81條規定論處。 臺中關進一步說明,近期發現電腦系統核定為C1進口報單且屬應補報關文件案件,該關除以電腦發送N5107訊息通知報關業者補送文件外,為加速審核作業會另以電話通知報關業者補件,惟仍發生經多次通知未補辦情形。為確保進出口貿易統計資料之品質與正確性,並避免延誤報單副本及沖退稅案件申請時程,該關提醒報關業者,以電腦連線方式向海關辦理通關業務,倘違反前揭辦法第14條規定,海關將依關稅法第81條規定,予以警告或處新臺幣6,000元罰鍰,並得命其限期改正;屆期未改正者,按次處罰。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