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揪肝腫瘤 釔90放療立功

釔90放射栓塞治療合併標靶藥物治療,成功讓腫瘤壞死。(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陳小姐罹患C肝,因腹痛就醫意外發現肝臟左右邊都有腫瘤,最大的有7公分,經釔90放射栓塞治療合併標靶藥物治療,成功讓腫瘤壞死,肝癌得到完全緩解。 嘉義長庚醫院放射診斷科醫師林偉銘說明,釔90(肝動脈放射栓塞)由放射線科醫師在置入肝動脈導管後,注入含放射性元素釔90的微球體,以肝臟血管攝影方式直接送至肝腫瘤附近的肝腫瘤營養動脈,具有放射性的釔90微球體會放出β射線殺死肝腫瘤細胞,可持續治療時間約半年。 肝癌團隊召集人張德生主任說,近年發展尖端的釔90放射栓塞治療及免疫療法合併標靶藥物治療,依每位病患不同的病況,量身訂製最佳整合治療,尤其能幫助複雜度較高的中、晚期肝癌病患取得相當好的治療效果,部分患者接受治療後持續追蹤均分別達到肝癌期別下降,有望接受所謂切除治療及完全根除肝癌。 另1名洪先生在B肝急性發作時併發中期肝癌,經過抗病毒藥物、低併發症的微球栓塞及導航消融,迄今已無癌存活超過5年。陳先生罹患高度復發特性的肝癌,歷經電燒、栓塞、放療、標靶和免疫等治療適當解決每次復發的難題,並能在抗癌同時,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張德生表示,晚期肝癌可選擇的治療方法越來越多,健保署自8月起新增晚期肝癌免疫標靶治療健保給付,每年可為病人省下約300萬元之藥費。

Read More

〈中華文薈〉紀宗仁創作自述

一、我為何從「現代藝術」創作轉入「當代藝術」? 從事繪畫創作五十餘年,開始時一直走在「現代繪畫」這條路上,一般人所說的現代繪畫其實指的就是抽象表現派(又被稱為紐約畫派),我為什麼一開始會走入抽象表現派,這得從進入國立台灣藝專讀書說起,1961年我進入國立台灣藝專接受正規而嚴謹的美學教育,這時在歐美正是走入抽象表現派的末期,而抽象表現派的由來其實是深受Bauhaus的點線面教學理念所影響的,我在國立藝專就讀時正好受教於一位美籍教授,他名叫Girardi,Girardi教授是美國Bauhaus學校的名教授,被派到台灣來協助台灣的經濟發展及工業設計的基礎教育,由我們的科主任邀請來開課,教的正是Bauhaus的點線面教學理念,而點線面正是抽象表現派的繪畫元素,我深受其影響,在繪畫的路上一開始就自然而然的走上了抽象表現派,我認為這個畫派到現在還深深影響著台灣的畫壇走向。 近期我深受前衛藝術思潮衝擊,冷靜省思「現代」與「當代」的歷史位置。深覺現代藝術已經不再是前衛藝術,其前衛性地位已有被當代藝術取代的趨勢,我深知前衛才是歷史的主角,因此在2012年時毅然轉型。 二、當代藝術的形式與特質 有別於現代藝術的「唯美」特性,當代藝術在想法與形式上其實是很不一樣的,現代藝術是唯美的,出世的,當代藝術則是在電腦普及,數位時代來臨後所產生的社會思潮所影響,在想法及表現上出現了極大的轉變,電腦不承載抽象的符號,所以唯美的抽象已不再是主流,當代藝術轉為敘事與功能性,在表現上總是承載著一些事件或目的。 當代藝術的形式與特質: ‧形式呈現:卡漫插畫的傾向與虛擬情境的美感述求,在時的演變上已成為一種時尚。 ‧特質:敘事與功能性。 三、塑造一個特質 一件好的作品除了要具有時代意義外,我覺得為作品塑造一個特質佷重要,近期我的作品總是呈現一些特質,詼諧戲謔,嘲諷批判以及黑色幽默,希望能為作品注入更強的個人風格。 簡歷: 1943年生於台灣,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畢業。 從事藝術創作半個世紀,在台中縣市文化中心、港區藝術中心、國泰世華藝術中心、凡亞藝術空間、漢鄉畫廊、穎川畫廊、中友百貨時尚藝廊舉辦過17次個展,多次應邀參加國內外重要聯展,以及多次參與國內外藝術博覽會的展出。 創作理念: 點線面與符號一直是我的創作元素,從遛蟲系列之後,畫風更轉入了當代藝術的探索,蟲符號成了我的特有表現符號。畫面充滿了許多敘事性與對環境保護的使命感,近期畫風更呈現詼諧戲謔,嘲諷批判以及黑色幽默的荒誕性,內涵深具入世精神,表現卻是時尚而前衛。 獲獎: 1996 日本國際現代美術家協會獎勵賞一 2000 第24屆全國油畫展金牌 2001 第64屆台陽美展油畫部金牌 2002 第65屆台陽美展油畫部金牌 2002 第32屆國立台藝大傑出校友 2006 第1屆國立清水高中傑出校友 2009 98年度台中市資深優秀美術家 評審: 曾應邀擔任台灣國展、中部美展、全國百號油畫大展、台陽美展、台中縣美術家接力展評審委員。 隸屬畫會: 台陽美術協會、全國油畫學會、中部美術協會、牛馬頭畫會、X-7聯盟、台藝大國際當代藝術聯盟。 紀宗仁人像 不斷追求自我突破的當代藝術家 —紀宗仁 ■鐘俊雄 紀宗仁先生也是從台灣的好山好水,人物花草的描寫入手,他在傳承了前輩藝術家的水牛精神的同時,時代也進入21世紀多元變異,電腦爆炸的時代。後現代藝術已經不是單純用單一油畫材料在畫布上就可以充分表現出島國台灣多元變異的文化現象。似乎「多變」、「多元」、「無止境的新可能」,甚至連卡漫、設計、科技、或其他非繪畫性的表現都可入畫了。但是當代藝術還是有一種不成文的公約數。當代藝術必須有個人風格(獨創性)、本地風格(在地化)、時代性(時尚)及國際風格(全球性)。 火荷 紀宗仁先生幾十年創作生涯,努力在畫布上耕耘,從具象的寫景體會了油畫的真味,他用色彩大膽,紅、黑、白正彰顯東方人色感的神祕與厚重,獨特的色彩組合把堅毅的自信表現出來;他筆觸堆疊出的質感,耐看而變化多端;虛實空間的交互穿透產生極佳的視覺空間,而粗厚的黑線或有力的飛白為整個畫面加入靈動與力道。他從早期傳承前輩畫家的真傳再經過內心的整理與詮釋,把台灣風景變成「紀式內心風景」,再加入對人生的感悟與體驗,他從具象到半抽象到全抽象,再到現在的具象抽象兼俱,自由游走於形象與非形象之間。 火熱隆達(西班牙) 一個有企圖心的藝術家,不會滿足於既有的成就,他會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大環境的脈動及個人心態不同而自我成長或自我要求提昇,就如他自己說的因為「不安因子」的攪動,紀宗仁在完成他的水牛精神傳承,再自我發展出半抽象到抽象的心象風格後,他心態上似乎有了更大的改變。我想這是他在意識到進入「初老」(69歲)時希望能畫出自己理想的美的終極目標,那是當代的、有內涵的、有個人強烈風格的、有國際性的。 天鵝湖 看紀宗仁最近的畫,可以感受到他那熾熱的、積極想掙脫他既有的成就,並把他一生的理念表達出來的企圖心。所以,我想,他這幾年在畫室面對畫布時一定是時時對世界當代畫壇大師仔細研究,對現代世界局勢、社會現象努力觀察,再回顧他現有的畫風,——到底如何自我突破?到底如何表達當代?到底如何善用既有的領悟在日新月異的畫壇表達我理想中的美感要求?於是紀宗仁近年來在繪畫思想與表現上有重大的改變。以前,他面對畫面,努力經營,仔細推敲,筆觸、線條、色彩組合及空間構成,但是,最近則從不食人間煙火的抽象開始回顧人間,「人間性」回來了,表現性、象徵性也出現了。於是人體、聚光燈、昆蟲、扇子及生活周遭的人事物開始以「紀氏虛擬實境」的方式出現。他從台灣美景的旁觀者變成當代社會的關心者及參與者。他的多元取材經過組合,產生某種以前沒有出現的似真實又似想像的虛擬實境,那是象徵的、暗示的、引喻的,甚至表達了21世紀社會既混亂又有秩序,既理性又感性的氣氛。他所營造出來的氛圍是當代的、意在言外的。 古堡 紀宗仁的冒險,須要大決心、大氣魄,本來他只要繼續畫以前的畫風,即會有很好的經濟回饋。他的新嘗試目前還看不出有甚麼結果。只是筆者非常佩服紀宗仁先生那種秉持藝術家的雄心,為了追求理想不顧現實的一切,為了追求新境界,不怕砸自己的腳的決心。只是,我個人倒是有個想法:紀宗仁的新嘗試是一定要的,以他的才氣與努力,一定會有好成績出現,但是請紀宗仁先生不要忘記:不要失掉台灣前輩畫家的水牛精神,其次是他長久努力的優點也要保留下來。 我預祝紀宗仁先生在「孤身萬里遊,問路白雲頭」的新旅程中,早日找到他的桃花源。(摘錄)

Read More

腎友畫畫紓壓 活出精彩人生

腎友張麗寬(左)用畫筆繪出絢麗多彩人生下半場。她感謝醫師范誠宗(右)不斷的鼓勵及開導,讓自己提起勇氣與疾病共存。 (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56歲張麗寬11年前被醫師宣布要洗腎後,拿起畫筆繪出絢麗多彩的人生下半場,激勵大家拿回「腎」利的自主權。 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壓的張麗寬3年前搬到竹北,透過轉介到東元綜合醫院接續透析療程,在腎臟科主治醫師范誠宗及先生的鼓勵及開導下,提起勇氣面對重新開始的一切。 她說,洗腎的人有1/3時間都躺著,如果不運動腿就沒力,越不動越沒體力,形成惡性循環,所以安排1週2天瑜珈課,也時常跟先生去體育館慢跑、鍛鍊體能,並開始自修學畫畫、也學插花,現已畫出興趣、繪出生活重心,累積300幅畫作。 張麗寬的先生擔任台北市風箏推廣協會理事長,夫妻倆經常出國參加活動,只要安排好當地的洗腎中心就能放心遊玩。 范誠宗說,張麗寬剛開始血壓偏高,感覺人比較虛腫,建議調整生活狀態,像是飲食控制、水分控制、身體自我鍛鍊。經她積極改善,洗腎不打折扣,配合醫囑,身體數值都往好的方向邁進,貧血也改善,現在神采奕奕、氣色好很多。 范誠宗說,洗腎治療提供至少10%的腎功能,只要好好洗腎、食慾體能恢復,都能穩定健康生活。然而,活出自己的色彩,洗腎不是唯一的功勞,最重要還是靠自己的努力,珍惜生命、知命用命才不枉此生。

Read More

國中生胸腹痛 竟是胃潰瘍

一名國中生因胸腹痛的症狀長達一年,胃鏡檢查發現胃部有多處潰瘍及胃食道逆流的情形。(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張姓男國中生出現胸腹痛的症狀長達1年,四處求診未果,檢查發現罹患胃潰瘍,用藥治療2星期後,疼痛情形大幅改善。 衛福部豐原醫院小兒肝膽腸胃科醫師黃伃表示,大部分的胸腹痛可藉由詳問病史以及理學檢查做出診斷,少部分才需要進一步檢查。患者本身BMI高達32.4、有中度肥胖的情形,加上其他相關症狀及飲食習慣的問題,排除心因性的胸痛,進而懷疑是腸胃道疾病所致。胃鏡檢查發現胃部有多處潰瘍及胃食道逆流的情形,給予藥物治療後,症狀逐漸改善。 醫師黃伃指出,青少年因為課業壓力、飲食以及生活習慣的不規律,容易引起胃潰瘍,建議在日常飲食中避免攝取刺激胃酸分泌的食物,例如咖啡、可樂、汽水、甜食,還有辛辣或油炸的食品等等,三餐要定時,並且養成細嚼慢嚥的良好習慣,才能保護胃部健康。呼籲勿輕忽孩子的主訴,若家長發現孩子有持續不舒服的症狀,都應及早就醫、找出病因,盡早介入適切的治療。

Read More

4期咽喉癌 前導式化療組合救命

使用二氧化碳雷射顯微手術在化療後切除殘餘腫瘤,對中晚期咽喉癌治療效相當不錯。(台北榮總提供)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頭頸癌是國人常見癌症,也是排名死亡率第4位的癌症。台北榮總頭頸癌治療團隊2日指出,「前導式化學治療組合」技術發展成熟,統計施行此項手術近10年來,病患的3年存活率可達7成,為喉癌、下咽癌及口咽癌病人治療最佳選擇。 北榮喉頭頸科醫師張嘉帆指出,前導式化學治療組合先讓咽喉癌腫瘤範圍縮小,再以經口二氧化碳雷射顯微手術將殘餘的腫瘤切除,不需切除全喉,維持病人治療後說話、吞嚥、呼吸等重要生理機能,同時達到腫瘤局部控制的目標。 55歲謝先生有吸菸習慣,因頸部腫塊就醫,切片確定為第4期下咽癌。經給予前導式化學治療讓腫瘤體積縮小,再施以經口二氧化碳雷射顯微手術,門診追蹤3年多無復發跡象,並能維持正常吞嚥功能。 病人的說話、吞嚥、呼吸等重要生理功能喪失,將影響到治療後的生活品質。過去對於晚期喉癌和下咽癌,主要以全喉切除手術為主,術後病人無法自然發聲,生活品質變差。 張嘉帆表示,近年來器官保存觀念逐漸在頭頸癌治療蓬勃發展,許多合併化學治療及放射線治療的組合陸續被提出,同樣也可達到與全喉切除手術相同的存活率。但長期追蹤也發現,有超過4成的病患有口乾、吞嚥困難等副作用。 北榮指出,1990年引進二氧化碳雷射顯微手術治療早期喉癌與下咽癌,之後又將此技術應用於中、晚期的咽喉癌,不但提高治療的存活率,同時也大幅提升喉部保留率近5成,獲得2018年SNQ國家生技品質銀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