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警與三峽區介壽里辦理「推動社區治安」輔導訪視工作

三峽警與三峽區介壽里辦理「推動社區治安」輔導訪視工作。(三峽警分局提供)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新北市三峽警分局推動「治安社區」營造工作一向不遺餘力,所輔導之里、社區組織年年獲獎,成績斐然,其中三峽區鳶山里、三峽區溪東里及鶯歌區鳳鳴里皆榮獲內政部標竿社區之最高榮譽,三位標竿里長也以母雞帶小雞的方式,積極協助其他里投入推動治安社區營造工作的行列。 三峽警分局指出,新北市警察局犯罪預防科科長陳孝明15日由帶同市府輔導團隊訪視三峽區介壽里,里長周梓亭除了詳盡的簡報報告外,特別謝謝三峽警分局經常至里內實施預防犯罪、婦幼安全、及交通安全等宣導,讓里民受益良多。 三峽警與三峽區介壽里辦理「推動社區治安」輔導訪視工作。(三峽警分局提供) 此次簡報會議由三峽警分局長城銘主持,許城銘提到,介壽里周里長107年就任里長後,不到1年的時間就成立守望相助隊,協助警方維護地方治安及交通,無論在犯罪預防工作或急難救助方面都貢獻良多,尤其守望相助隊加強夜間校園、超商巡守工作、協助長者搬運大型傢俱、將資源回收盈餘運用在獎助學金及里內急難救助,老的、小的都照顧到了,對弱勢里民更是無微不至,甚至將物資送到苗栗、南投、雲林等偏鄉地區,熱心公益、不遺餘力,將三峽人的美與善遠播其他縣市,足為典範。 許城銘也表示,介壽里由三峽警分局推薦參加110年度內政部推動社區治安績效評鑑,第1次參與,就榮獲新北市政府成長組第1名、內政部甲等的好成績,除了恭喜周里長所帶領的團隊外,也特別謝謝市府團隊的鼓勵。 曾連獲三次內政部標竿社區三峽區鳶山里里長周文美及今年度標竿社區蘆洲區水湳里里長吳松標於會議中表示,透過「治安工作,人人有責」的體現,加上各里跨區以學習合作與資源共享的理念,讓社區居民也擔任治安工作的尖兵,協助建立社區安全維護體系、落實社區防災系統與建立婦幼安全保護機制等相關機構,推動社區治安工作,共同成長,且能更加精進,一起為社區的安全與幸福齊心努力,不只雙贏,更是共好。 三峽警分局家防官於會議最後也提到,跟蹤騷擾防制法於111年6月1日正式施行,明定跟蹤騷擾有8種樣態,包括跟蹤、盯哨、嘲弄辱罵、要求約會、網路騷擾、寄送文字影像或其他物品、妨害名譽、冒用個資訂購貨物等都納入規範,違反者最高可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特別請與會介壽里守望相助隊協勤人員多加宣導里民周知。

Read More

高港大宗散貨遷移至洲際商港區 實踐港口永續發展願景

港務公司於交部召開記者會,由行政副總盧展猷偕同基港分公司主秘張維鍵、中港分公司主秘陳素芳、花港分公司港務長林清富、高港主秘林麗美出席。(記者陳瓊如攝)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臺灣港務公司於交通部召開記者會,會中表示為推動ESG企業永續經營,配合高雄港市發展,以維護港口環境永續及共同守護市民健康安全為目標,逐步調整高雄港區貨物作業儲轉之使用功能配置,規劃將座落於中島及前鎮商港區之石化油品儲槽及煤炭、散裝土石、水泥熟料等逸散性大宗散貨作業遷移至洲際商港區,讓鄰近市區之碼頭場地活化再利用,並配合亞洲新灣區使用機能,重新進行周遭土地場域開發。 洲際商港區除設置專租用貨櫃及石化品碼頭外,更配置有4座散雜貨碼頭及2座公用石化品碼頭,散雜貨碼頭為深水現代化新式碼頭,水深15.5公尺,長度共1,150公尺,可供超大型散裝船隻靠泊,並規劃預計112年第4季起將中島區大宗逸散性貨物遷移至S16-19碼頭作業,降低逸散性貨物作業過程對於市區環境之衝擊,可有效提升港市介面友善性;其中,S16及S18碼頭為大宗散貨裝卸區,而S16碼頭後線由台塑公司興建密閉式卸鹽倉;S17碼頭為油駁碼頭,後線由台順公司承租; S19碼頭則由建通公司承租專用,後線興建密閉式煤炭倉儲設施。此外,高雄港務分公司已於112年7月起陸續停止鄰近市區之27、28、29及57、58號石化品碼頭作業,並規劃遷移至洲際商港區作業。 臺灣港務公司為建構優質作業環境,提供航商業者、從業人員妥適作業場域,高雄港已於洲際商港區建構完善公共基礎設施,完成S12~S19碼頭區道路、排水箱涵、地磅、污水管線、電力纜線及車機停等區等公共設施,更設置美觀實用的餐廳及候工室,改善現場工作人員之工作環境及服務品質,以營造良善作業環境,強化高雄港物流優勢。

Read More

強化港口保全意識 CR舉辦港口設施保全員訓練課程

驗船中心講師於課程分享港口保全知識,現場座無虛席。(驗船中心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財團法人驗船中心(CR Classification Society,簡稱CR)於112年9月13日至15日在台北總部舉辦國際船舶及港口設施保全章程(ISPS CODE)港口設施保全員(PFSO)訓練課程,本次課程計有交通部航港局、台灣港務公司、台灣中油公司、台塑石化公司等十餘個單位報名參加。 CR指出,課程內容包含ISPS CODE相關規章及條款介紹、港口設施保全評估及計畫綱要制訂、應急計畫準備及港口設施保全查驗程序及重點剖析等,並特別邀請刑事警察局偵五隊專業教官擔任客座講師,針對課程中辨識危險物質和裝置及認識爆裂物進行授課。CR強調參加此課程不僅可使學員更加明瞭港口設施保全之執行要項,講師亦結合自身多年檢驗實務經驗,深入探討經常遭忽略的重點,參加學員獲益良多,反應熱烈。 驗船中心自2004年ISPS CODE生效以來,即持續不斷提供相關知識並協助各單位建置管理系統及制度,亦辦理各項課程作為各單位人員訓練平台。上述訓練課程亦將舉辦台中班(10月25日至27日)及高雄班(11月8日至10日),現正開放報名,歡迎各界踴躍報名參加,詳情可參考CR官網訓練課程專區。

Read More

基港24小時智慧監控掌握港區動態提升效率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臺灣港務公司基隆港務分公司為提升港區監控智慧化、自動化功能,已完成相關軟體之建置,整合港區資訊流(包含港區既有設施之狀態、事件、作業進度、車流狀態)等,透過資訊流、後端分析後,以視覺化圖表呈現於監控之儀表板上面,以提供值班人員或應變指揮官得隨時掌握港區設施之動態訊息,作為應變決策之參考,不僅大幅提升基隆港監控中心的緊急應變效率,更具備智慧管理的監控功能。 為提供更優化的即時值班環境,基隆港務分公司監控中心已建置全新電視牆並擴充室內空間,同時設置專用控制電腦、多媒體環控主機等設備。結合影像自動記錄系統功能,透過設定重點螢幕及區域監視、熱區排程輪播等方式,可進行全方位監控,更在港區事件發生後,能在第一時間進行緊急通報、即時查看,以達到完整資訊收集及港區安全監控。系統已於今年7月啟用,未來更將港區智慧水、電及能源控制納入系統中。 基隆港務分公司亦於港區建置多方位視角及高倍數鏡頭,藉由內建智慧辨識、追蹤等技術,可偵測船舶移動並跟錄畫面,記錄船舶進出港及靠離碼頭實際影像;加上結合智慧監控主機,於船舶進、出港時記錄船舶在港之動態,完善港區水、陸域監控範圍。基隆港監控中心經由這些智慧化設備之提升後,將可達成24小時監控,港區安全服務不打烊之使命。 附圖為基隆港務分公司監控中心辦公室值勤人員24小時隨時掌握港區動態。(基隆港務分公司提供)

Read More

日本海事協會開設巴西檢驗辦公室新據點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日本海事協會(ClassNK)在巴西開設新據點,該協會近日於巴西巴拉那瓜(Paranagua)設立新檢驗辦公室並開始營運。 日本海事協會表示,巴拉那瓜坐落於巴西南部,位居該國首要港口城市之一,近期持續在擴建其港口設施。由於該港口和鄰近區域的檢驗及稽核數量不斷攀升,為提供更優化的服務,該協會主動在當地開設最新服務據點。 該協會將持續提升遍布全球的檢驗服務網絡,以滿足客戶需求,為業界提供更即時且高品質的服務。

Read More

司法官學院第25期檢察事務官訓練班參訪基隆關 瞭解通關作業

(基隆關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法務部司法官學院第25期檢察事務官訓練班為瞭解海關業務及查緝工作,至基隆關進行業務實作觀摩,該關特別規劃豐富課程,除對海運進出口通關業務作靜態介紹,另對通關查緝作業作實地動態說明,希冀藉由參訪機會有效促進司法人員對海關業務的了解。 基隆關表示,海關主要核心工作為通關徵稅及查緝走私,為順應時勢,海關業務也不斷進行改變與創新,例如因應跨境電子商務興起的海運快遞業務、進口C2報單無紙化推動、智慧行動查驗、人工查驗先行儀檢及推行電子紙封條,提升貨櫃運輸安全,並協助30餘個主管機關執行邊境管制。因進出口貨物龐雜,易於邊境滋生多元犯罪型態,關務機關實須與司法機關維持密切交流互動,提升協力打擊犯罪的效能,以維護邊境安全。 基隆關強調,未來將持續加強查緝工作,並強化跨機關橫向聯繫,與司法機關共同打擊不法,為國人安全健康與確保國家稅收嚴格把關,提供國人更便捷、安全、廉能的通關服務。

Read More

經部率團於馬來西亞分享智慧製造成果 APEC經濟體均表贊同值得借鏡

(工研院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經濟部於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辦「APEC智慧製造政策推動國際論壇」,共有臺灣、馬來西亞、越南、新加坡、美國、泰國等6個APEC經濟體的產學研界參與,共同探討智慧製造政策制定、研發與產業化經驗,重要來賓包括馬來西亞科學、技術和創新部副秘書長Datuk Ts. Dr. Mohd Nor Azman Bin Hassan、越南自動化公會副秘書長Dr. Do Manh Cuong、馬來西亞中小企業工業公會總會長Mr. Ding Hong Sing等。會中大家皆認同推動智慧製造的重要性,也稱讚臺灣「智慧機械雲平台」對於傳統產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推動數位轉型幫助甚大,值得各國學習借鏡,期盼未來能促成各APEC經濟體緊密合作,協助產業數位轉型,提升區域內供應鏈韌性。 經濟部技術處簡任技正張能凱在會場致詞提出,受到勞動人口持續減少及疫情影響,產業面臨人力不足、重建生產基地與供應鏈重組的挑戰,為此,導入智慧製造技術,將雲端運算服務形式應用在產業尤為關鍵,過去四年來,經濟部回應國內產業需求,推動雲端製造服務的研發計畫,以豐碩成果證明以政府主導,公會提供產業需求,法人研發落實的三方合作模式極為有效。如2017年經濟部與機械公會合作,補助工研院等法人單位推動智慧機械雲計畫,成功協助業者轉型並開拓新服務模式,佈局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等新南向市場,並衍伸新創公司「佳研智聯」,成功將臺灣科技專案成果推展國際。期盼透過本次論壇,促成各經濟體交流,共同提升區域內智慧製造與供應鏈重組能量,創造區域經濟繁榮。 工研院智慧機械科技中心執行長陳來勝表示,由工研院等法人開發的智慧機械雲就像機械業的雲端商店,讓廠商能一站即下載所需的雲端軟體技術,且適用於不同廠牌的機上盒,大幅降低數位轉型門檻及成本,目前在平台上已有已有48家店中店、201個App上架、超過116家廠商導入使用,並已協助臺灣第一大塑膠射出成型廠商藉由機械雲開發的塑橡膠智慧化模組,幫助終端製造業者打造智慧化綠色產線,協助其爭取上億之東南亞國際訂單,以及外銷歐美及東南亞等市場機會。 本次論壇重點為探討智慧製造發展趨勢與案例,邀請臺灣、新加坡、越南、馬來西亞、美國等五個APEC經濟體的產學研專家,分別以「智慧製造政策制定與推廣經驗」、「智慧製造未來趨勢與智慧製造各階段轉型重點」、「智慧製造解決方案與政策衍生之新創公司案例說明」、「業界代表分享成功案例、實施成果介紹」、「智慧製造遠距協同工程應用」為題進行專題演講。 論壇上越南自動化工會副秘書長Do Manh Cuong特別提到,越南在學校端就透過數位製造平台來訓練學生,提早進行培育,這些學生學成後,未來有機會直接進入政府研發中心實習或工作,為越南智慧製造產業貢獻一己之力。而臺灣擁有豐富智慧製造經驗與技術,期盼透過雙方緊密合作,加速越南轉型步伐。 另外馬來西亞中小企業工業公會總會長Mr. Ding Hong Sing也提到,馬來西亞的產業結構以中小企業、微型企業為主,多數業者缺乏數位轉型的技術與資源,因此很需要政策支持以及可簡單快速導入的數位轉型方案。 本次論壇也特別安排參訪馬來西亞當地的智慧製造產業塑料射出零件金屬化MYM Technology公司以及智能運輸業創奕能源公司,向國際展現臺灣業者在不同領域佈局海外,推動智慧製造轉型應用及技術實務成果。針對智慧製造技術未來發展,工研院也已擘畫「2035技術策略與藍圖」於永續環境領域,推動數位製造技術,加速臺灣製造業落實數位與智慧化以提升國際競爭力。

Read More

中遠海運研發首台多用途雙層貨櫃適合運輸車輛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中遠海運研發首台多用途雙層貨櫃順利上線。(附圖取自中遠海運) 中遠海運發展所屬上海寰宇啟東櫃廠與上海泛亞航運公司(上海泛亞)聯合研發的首台多用途雙層貨櫃順利上線。中遠海運表示,隨著汽車出口數量的不斷攀升,海運作為汽車進出口貿易的主要運輸方式,迎接歷史性的發展機遇。歷經數月,啟東櫃廠和上海泛亞通過持續的合作交流與技術溝通,成功研發出多用途雙層貨櫃。 該櫃型可容納四台汽車,配備可拆卸的坡道板,適合各種軸距運輸車輛,涵蓋大部分家用車型,提高海運出口的裝載運輸效率。中遠海運發展將不斷通過科技研發和產品服務創新,在定制化產品領域發力,不斷為客戶打造更優質的產品,創造更好的用戶體驗,實現共贏互利,共促行業發展。

Read More

中國倉儲指數連七月保持擴張區間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據大陸﹁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與中儲發展公司聯合調查的中國倉儲指數,2023年八月份為52%,較前(七)月下滑0.2個百分點,惟連續七個月保持在擴張區間。 從分項指數來看,與前月相比,新訂單指數、收費價格指數、平均庫存周轉次數指數上升,升幅在0.3和2.4個百分點之間;業務量指數、期末庫存指數、業務活動預期指數下降,降幅在1.4和4.9個百分點之間。 中儲發展分析認為,上(八)月份倉儲指數雖有小幅回落,但仍位於50%以上,連續七個月保持在擴張區間,顯示倉儲行業繼續保持平穩向好運行態勢。新訂單、收費價格、平均庫存周轉次數等指數均有回升,業務量、業務活動預期等指數也保持在榮枯線以上,顯示倉儲業務需求持續回暖,商品周轉效率繼續提高,企業生產經營狀況良好,對未來預期較為樂觀。從市場情況來看,八月份消費品需求快速增長,消費品倉儲周轉效率明顯好於大宗商品。進入九月份,隨著擴大內需政策實際效果的進一步提高,加之節假日消費活力帶動,市場需求有望進一步改善,預計倉儲行業仍將保持平穩向好發展態勢。

Read More

花蓮港14號碼頭通關旅運設施主體工程完工

圖#13~#16碼頭及後線基地開發規劃(花港分公司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為推動花蓮港內港區碼頭水陸遊憩觀光廊帶,以#13~#16碼頭及後線基地為開發標的,其中#14倉庫規劃成為東海岸文創倉庫市集,同時部份空間兼具成為探索型郵輪跳島旅運設施及補給基地,打造成為東部最美的複合式碼頭,讓民眾享受花蓮港完整知性之旅。 依臺灣國際商港未來發展及建設計畫(111~115年),花蓮港定位屬東部地區貨物進出口及觀光遊憩港,另依藍色公路10年綜合發展計畫,規劃花蓮港為探索型郵輪跳島旅運基地之一,為配合上位計畫及滿足既有貨運需求,在保有營收前提下,逐步擴大觀光遊憩板塊。 本期工程投入金額7,000萬元,先將#14倉庫約150坪區域規劃為通關旅運設施,目前已完成主體工程,接續將依規劃設計辦理CIQS通關櫃位施工,預計本(112)年12月底完成, 113年4月取得使用執照並啟用。 為建構花蓮港水陸遊憩觀光廊帶美好願景,在旅運設施完成後,後續包含碼頭、後線、倉庫、附屬設施、水電管路及需求設施等工程將逐年分次施工,希望以完善的基礎設施,成為吸引民間業者投資意願的誘因,共同為帶動地區觀光產業蓬勃發展努力。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