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口+小臉症 越9歲女童術後重建自信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公益桌曆發行第20年,各方的協助讓2000餘名顱顏缺陷兒重拾笑容。(記者傅希堯攝)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因原子少年走紅的許孟維17日出席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公益桌曆發行活動時表示,他本身就是小耳症患者,右耳甚至聽不到聲音,直到完成外耳重建手術後,才開始對自己的外表越來越有自信心,呼籲顱顏缺陷兒永遠不要放棄自已。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董事長柯雯青指出,目前平均每年新增300餘位新的顱顏缺陷兒需要協助,因個案輔導時間極長,該協會有2200餘名輔導兒童,目前除協助台灣顱顏缺陷兒外,也對大陸、蒙古、柬埔寨、越南、菲律賓等地區需要協助的兒童提供服務。 許孟維指出,他從從受助者成為助人者,很能感同身受每位顱顏孩子的辛苦,「我們每個人都是這個地球上獨一無二的星星,不要因為別人的打擊而倒下」,他以羅慧夫顱顏基金會2024公益桌曆大使身分,呼籲各方發揮愛心。 出生才發現罹患罕見的巨口症合併半邊小臉症的9歲越南女孩Luong Vu Khanh Chi(梁禹慶梔,小名:小芝),原來左側嘴角裂開至臉頰,左側臉頰凹陷情況相當明顯,同時無耳道及兩處耳前廔管。小芝在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合作的越南河內國家兒童醫院進行重建手術,在10個月嬰兒期就進行顱顏重建術,陸續進行巨口症裂口修補手術、耳前廔管手術、耳道重建及脂肪填充臉部凹陷,改善半邊小臉症等狀況,在基金會同時提供醫療費補助下,才讓小芝恢復正常容貌。

Read More

〈陳醫師健康關懷〉中醫治療結節性紅斑

陳俊銘 「結節性紅斑」是一種真皮脈管和脂膜炎所引起的急性炎症疾病,多見於中青年女性。一般認為該病與鏈球菌和藥物反應有關。此外,結核病也是重要的誘發因素,特別是兒童、病毒、真菌等感染,溴化物、碘化物、磺胺等藥物也可誘發該病。 常見病因包括:1.鏈球菌感染:某些患者可發生在上呼吸道感染,咽峽炎和急性扁桃體炎之後。2.結核菌感染:機體對結核病或毒素的過敏現象,產生結節性紅斑。3.其他原因:某些藥物尤其是溴劑和磺胺藥,是該病最常見的致病原因。 結節性紅斑是一種常見由血管炎所引起的結節性皮膚病,常見於小腿伸側的紅色或紫紅色疼痛炎性結節,病程有局限性,易於復發,發病前有感染史或服藥史。皮損突然發生,為雙側對稱的皮下結節,自蠶豆至核桃大小不等,數目達10個或更多,自覺疼痛或壓痛,中等硬度,早期皮膚色淡紅、表面光滑、輕微隆起,幾天後,皮色轉暗紅或青紅,表面變平。3~4週後結節逐漸消退,留暫時色素沉澱,結節始終不發生潰瘍,皮損好發於脛前,也可見於大腿、上臂伸側及頸部,少見於面部,慢性結節性紅斑不同於急性結節性紅斑的特徵,其常發生於老年婦女,皮損為單側,若為雙側,則不對稱,除關節痛外,不伴有其他全身症狀。結節不痛,且比急性結節性紅斑軟。 結節性紅斑屬傳統醫學風濕熱痺範疇,為濕毒流注,或瘀血凝滯,臨床治療分型如下: 1.濕熱蘊結:治宜清利濕熱,疏通經絡,常用方如下:當歸拈痛湯、三妙散、麻杏薏甘湯、四妙丸等。 2.血熱內盛:治宜清熱涼血、行氣活血,常方如下:知柏地黃丸、四妙勇安湯,加減丹皮、赤芍、生地、仙鶴草、藕節等。 3.氣虛血瘀:治宜益氣治血、袪瘀散結。常用方包括防己黃芪湯,當歸芍藥湯、血府逐瘀湯、丹七散等。 配合針灸,效果更佳。頭皮針常用穴位:四肢穴位、百會、額中帶、額旁一、二、三帶。耳針:四肢穴位、免疫六穴。眼針:眼八卦針。體針常用穴位:足三里、陽陵泉、三陰交、伏兔、血海、解蹊、太谷、崑崙。   (作者為台南市陳俊銘中醫診所負責人∕崑山科技大學助理教授)

Read More

經期出血嚴重/頭暈/頻尿 子宮肌瘤惹禍

醫師陳文欣說,「自然孔洞手術」切除子宮不再挨大刀,無疤手術不是夢。 (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45歲的劉女士近年來經期出血狀況嚴重,時常感覺頭暈無力、頻尿,檢查發現子宮有一個10公分大的肌瘤壓迫需要手術治療。因工作需求希望減少休養時間,經與醫師討論後,選擇接受自然孔洞內視鏡手術切除子宮,術後3小時後即可正常下床走動,進食及移除尿管,不僅肚子完全沒有傷口,術後第2天就順利出院,連病人都直呼不可思議。 嘉義長庚醫院婦產科醫師陳文欣說明,隨著現代醫療科技進步與微創手術發展,子宮切除手術已經從傳統的剖腹手術,發展到只需要數個指甲大小傷口的腹腔鏡微創手術;精益求精,自然孔洞內視鏡手術的演進,透過結合腹腔鏡微創手術的高效能器械以及陰道這個自然的開口,可將子宮完整切除由陰道取出,不會產生腹部傷口,術後疼痛感大幅降低,讓病人可以盡早下床,加速恢復正常的工作及生活。 陳文欣表示,微創手術、腹腔鏡手術不僅能在放大的鏡頭下將病灶切除乾淨,甚至可以進展到「外觀沒有傷口」的經陰道自然孔洞內視鏡手術,真正實現「無疤手術」。

Read More

痛風避吃高普林? 減重更重要

痛風不一定都是普林的錯!醫師安欣瑜建議(右)應減重並掌握「4避5可」原則。(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痛風就要避免吃所有高普林(Purine,又譯作嘌呤)的食物嗎?醫師表示,這是錯誤的觀念,食物中的普林不一定與痛風有關,反而應特別注意肥胖問題,在飲食上須掌握「4避5可」原則。 嘉義基督教醫院家醫科醫師安欣瑜在臉書專頁發文分享,有些患者總愛開玩笑的說:「安醫師,一陣子沒來看你,我手上的鑽石就越來越大顆了!」痛風石能免則免,因此建議注意肥胖問題,另,若是真的發作的話,還是要尋求醫師協助,因為有些人是需要透過長期吃藥控制。 針對痛風,安欣瑜引述美國梅奧醫院的飲食建議,指出痛風飲食的目標為維持健康體重,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像是避免食用部分高普林的食物、多吃可控制尿酸的食物,應圍繞減重、選擇複合式碳水化合物、多喝水、肉類選擇,以及蛋白質飲食來源制定計畫。 安欣瑜強調,目前有越來越多研究顯示,食物中的普林不一定與痛風有關,反而應特別注意肥胖問題,在飲食上掌握「4避5可」原則,避免紅肉、動物內臟、酒精,以及含糖飲料和甜食;可吃適量海鮮、蘆筍和菠菜等富含普林的蔬菜,並補充維生素C,此外,適量咖啡、櫻桃也是不錯的選擇。 安欣瑜特別強調減重,她說,過重會增加痛風風險,減重則會降低風險。據研究顯示,以減少熱量為目標的減重方式,就算沒有限制高普林食物,也會降低尿酸並減少痛風發作的次數。此外,減重還能降低對關節的壓力。 安欣瑜補充,簡單來說,別再冤枉香菇、紫菜和豆類,痛風可以吃這些食物,海鮮也可以適量吃,對健康有益處,更重要的是要減重、避免內臟、高飽和脂肪食物及含糖食物。

Read More

濫用抗生素 細菌變異反生抗藥性

花蓮慈濟醫院感控室結合在地4家診所舉辦「抗生素知多少」衛教活動,民眾踴躍參與。(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抗生素不是萬靈丹,醫師表示,若沒有在對的時機使用抗生素,很可能造成細菌變異,成為有抗藥性的細菌,濫用抗生素的後果,反而會造成更嚴重的健康問題。 為讓大家正確認識抗生素,花蓮慈濟醫院感染管理控制室爭取到衛生福利部計畫贊助,並結合了花蓮在地的宏恩、郭乃瑜耳鼻喉科、光鹽與陳耳鼻喉科等4家診所的支持,利用假日在遠東百貨花蓮店和平廣場,舉辦「抗生素知多少」衛教活動,吸引超過兩百位民眾參與。 花蓮慈院感管室主任醫師黃妙慧表示,抗生素是殺死、清除微生物的藥物,主要用來治療抗細菌感染,臨床上幫助許多病人解決感染問題,因此有些民眾誤會不管什麼病都要吃抗生素,但其實如果沒有在對的時機使用抗生素,很可能會造成細菌發生變異,成為有抗藥性的細菌,反而使得藥物無法發揮作用,造成後續健康問題。 活動現場規劃3個關卡,讓民眾進行闖關答題,提供正確的衛教知識,加深民眾對抗生素的認知。每一關都由專業的醫療人員擔任關主,隨時可以解答民眾的疑問,闖關成功者還可以獲得精美健康好禮。 抗生素被過度的濫用容易造成藥物抗性,且抗生素的副作用可能會對身體造成傷害。黃妙慧呼籲,請大家不要隨意自行購買使用抗生素藥物,請依照合格醫師的建議,確實完成整個療程。

Read More

〈中華副刊〉永遠的永和九年

做夢的木頭 東晉穆帝永和九年農曆三月初三,是一個好日子。「三月初三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這一日,距離長安城一千多公里的會稽山,似乎感受了雲集而來的才氣,天朗氣清,惠風和暢,連時光的流逝都變得分外柔情。這一日,包括王羲之、謝安、孫綽、支遁在內的四十二位文人雅士在會稽山北面的蘭亭搞了個小聚會,與會者列坐在蜿蜒曲折的流水兩旁,飲酒賦詩,各抒懷抱。 魏晉三國是一個名流輩出的時代,「三曹」父子、建安七子、竹林七賢、「三張二陸」、「兩潘一左」,每個人單獨拎出來都能說上一車故事。此次蘭亭集會的召集者王羲之便是一個灑脫不羈的風流人物,我們熟知的「東床快婿」的典故說的就是他的故事。在中古時期甚至更早,三月初三是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俗稱「上巳節」。上巳節到了,「修禊事」是舊有的習俗,闔城的官吏、百姓都會跑去水邊嬉遊或祈福,王羲之許是覺得人在衣食住行之外還得有點兒什麼,於是廣發「英雄帖」,搞了這麼一個蘭亭集會。 不過也有人說這是一個軍事會議,至於理由亦可說得過去:當時正逢亂世,時局動盪,東晉王朝內憂外患,作為琅琊王氏的子弟,時任右將軍、會稽內史的王羲之,不可能只想著自己的安樂,清談避世。更何況除了王羲之,這次集會,王、謝、袁、羊、郗、庾、桓等魏晉以來最為顯赫的幾個世家大族的代表人物差不多都到齊了——國家正面臨深重的憂患,軍政大員卻聚在一起飲酒作樂,這太不符合常理。想來,這些人能與人同樂,也必定能與人同憂。所以,唯一的解釋是,這次雅集有一個更重要的目的——商討對敵策略。 然而,文人儒將自有一種風範,談笑間,決勝千裡。譬如當時年紀尚青的謝安在三十年後聞得淝水之戰大捷的消息時,與人圍棋如故,客人再三追問,他方才慢悠悠地答道:「小兒輩已破賊。」明明是全局的擘畫者,卻搞得跟自己沒有關係一樣。正因為如此,在這些人身上發生再神奇的事情我們都覺得是理所應當的。於是,作為軍事會議餘興節目的「曲水流觴」無意間竟成了千古美談,而本應作為重頭戲的機要會議講了些什麼內容、得出了什麼結論,反倒沒有人知道,也沒有人關心。 其實,不獨名士風流的魏晉時代,文人雅集,詩酒唱酬,在其他朝代亦有許多類似的盛會。初唐時期,上元三年九月初九,洪州都督閻伯嶼在滕王閣大宴賓客,打算讓女婿吳子章作序一篇以當眾顯示他的才學,結果被趕路的王勃撞了個正著,一篇《滕王閣序》技驚四座,名傳千古。到了清代,乾隆三十七年三月,安徽學政朱筠在採石磯太白樓舉行盛會,邀請八府士子一起作詩,時年二十四歲的黃仲則援筆立就,不易一字,寫出了名噪一時的《笥河先生偕宴太白樓醉中作歌》。與會眾人讀罷此詩,紛紛為之輟筆而爭相傳抄,竟使得小縣城「一日紙貴」,甚至連黃仲則的穿衣風格也成了一種流行時尚。放眼望去,滿城都是「白袷衣」。顯然,這樣的儒風雅俗,比許多「無義之戰」更能得到後人的關注,也更能流芳後世。 舉個例子來說,如果沒有蘭亭邊上的那場盛事,永和九年只是一個尋常的年份而已,與永和八年、永和十年沒什麼分別。但是有了「蘭亭雅集」,一切就變得不一樣了。1600多年過去了,人們早已忘了中國歷史上出過多少個帝王將相,忘了會稽山境內歷任的市長、縣長是誰,唯獨對蘭亭集會和《蘭亭集序》記憶猶新。後人到了此間,睹物思人,自然也會想起永和九年的那次酩酊大醉。 在古代,凡朋友間聚會,酒是少不了的。「蘭亭雅集,曲水流觴」的傳說便是與酒有關。觴是古代的一種酒器,淺腹平底,呈橢圓形,兩側有半月形耳朵一對,考古界稱之為耳杯。 所謂的「曲水流觴」,就是指一群人圍坐在人工挖掘的水渠或者溪流兩旁,由書童或者侍女將斟得半滿的酒觴放入溪水當中,讓其順流漂去,此即是「羽觴隨波泛」。酒觴在誰面前停下,誰就得將酒飲盡,飲完還得於限定時間內賦詩一首,是所謂「一觴一詠」,若才思不敏,不能立即作出詩來,還得再罰三杯。條件雖然苛刻,但能被邀請與會的人都是有真才實學的風流名士,尋常人所謂的「好難」在他們心中都變作了「有趣」。 蘭亭的山是美的,水是美的,草木也是美的,即便沒有絲竹管弦之聲相伴,但臨流賦詩,有人言志,有人載道,有人放浪形骸,引吭高歌,魏晉人的灑脫在冉冉流逝的時光中一覽無餘。寂靜的春日午後,因這四十二人的加入變得餘味無窮。 半日下來,四十二人共得詩三十七首,遂匯詩成集,並以「蘭亭」為名。有了集子,似乎還應該有個序言,這件事便落在了主持人王羲之的頭上。但見他「微醉之中,振筆直遂」,初時筆勢委婉含蓄,字跡工整平和,寫至後來,酒意湧上心頭,逸興遄飛,行文間也就添了許多灑脫和豪邁。這幅有如「神來之筆」的作品成了後世書家翻不過去的一座高山,更被宋代書法家米芾稱為「天下第一行書」。據傳,王羲之酒醒之後,也曾對著《蘭亭集序》反復臨摹,卻再也寫不出醉時的神韻。 《蘭亭集序》的出名,還產生了許多連環效應,與這次集會產於同一年的寫有「永和九年」字樣的古磚便成了古磚中的「名磚」,為後世收藏家所愛重。這些人中,尤以書法家最為瘋狂,他們把它製成硯臺,以期能得一點「書聖」的遺韻。清代書法家梁同書就曾因為得了一塊永和九年的磚硯而感到喜出望外,還專門題寫了一個硯銘:「頑物千年遂不磨,不知蕩蹫幾滄波。昭陵玉匣今安在,斷甓猶傳晉永和。」 「君不見蘭亭修禊事,當時坐上皆豪逸。」可能是因為這場盛會打下的烙印太深,兩年之後的永和十一年,王羲之稱病棄官,江湖歸隱,有人則用「建書樓,植桑果,教子弟,賦詩文,作書畫,以放鵝弋釣為娛」概括了他嘯傲林泉的生活。 如今,會稽山還在,蘭亭還在,曲水流觴還在,只是不知道現代人還剩下多少臨流賦詩的才氣和豪情?或許,今人對於永和豆漿遠比對永和九年那場盛會來得熟悉吧。 我想,王羲之應該感謝蘭亭,如果沒有蘭亭,沒有蘭亭的那場盛會,興許他就不會留下那幅字,這樣的話,他縱有入木三分的本事,也就只是個右將軍,只是個頗有名氣的書法家而已,華夏五千年,出過多少個右將軍,又出過多少個書法家,能有幾個像他一般備受推崇呢?蘭亭也應該感謝王羲之,沒有王羲之,蘭亭就只是蘭亭,與任何一個亭臺樓閣沒有區別。 詩人張棗有兩句詩:「只要想起一生中後悔的事,梅花便落滿了南山。」今天的人一提到蘭亭便會想起王羲之,一提到王羲之也會很自然地想起蘭亭。或許,很多年以後,當有人問起永和九年發生了什麼的時候,「蘭亭雅集,曲水流觴」這個故事仍將被人掛在嘴邊吧。 曾有許多次,我坐車經過紹興,總是不自覺地想起永和九年的惠風和暢,想起那些未曾謀面的風流人物,念及這些,我總是特別渴望到曲水流觴的池邊坐一坐,沾一點千年以前的靈氣。遺憾的是,徒有一段與古人暢敘幽情的情懷,來去匆匆,與「永和九年」至今不遇。

Read More

健保署砸4.5億 建構家醫大平台

台大醫院舉辦星月計畫5週年年會,慶祝推動分級醫療有成,落實轉診制度並協助民眾聰明就醫。(台大醫院提供)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醫學中心名醫匯聚,不只門診掛號難求,急診壅塞更是天天上演,健保署明年起將規劃編列4.5億元預算建構「家醫大平台」,納入600萬名原本就在健保家醫計畫的慢性病患者,透過分級醫療與數位資訊整合,強化基層慢性病照顧。 台大醫院啟動醫療分級之「星月計畫」屆滿5年,共結盟的北北基宜地區醫療院所計593家,超過2000多名醫師,台大醫院門診初診病人經轉診比率成長50%,顯見星月計畫已有初步成效,也為民眾節省不少醫療費用。 台大醫院指出,「星月計畫」是自2018年起推動,倡議「院所分級照護、民眾聰明就醫」的策略聯盟,台大醫院還特別成立「分級醫療暨轉銜照護管理中心」,作為分級醫療與轉銜照護的專責單位。「星月計畫」在疫情期間,也推動COVID照護分級。 台大醫院表示,推動5年以來,實質分級轉診成效也有明顯成長,台大醫院門診初診病人經轉診的比例成長50%,門診回轉率提升1.5倍,門診初級照護率逐年降低,同時與星月合作醫院進行住院轉銜,協助急診及住院病人轉社區醫院住院,解決急診待床過久問題。 出席會星月計畫5週年年會的衛福部健保署醫務管理組長劉林義表示,健保署推動的家醫大平台屬於社發計畫的一環,目前參照英國系統規劃,預計最快今年底完成,配合家醫計畫改革,納入現有「家庭醫師整合照護計畫」服務的600萬名多重慢性病患,並於明年開始進行相關資訊整合、改革,此計畫預算已由行政院編列在明年社發計畫的4.5億元中。 健保署統計,國內仍有約4成慢性病患在區域醫院以上的醫院接受照顧,希望這些病患也能前往基層醫療院所看病,健保署投入超過60億元預算,改善分級醫療,近3年COVID-19疫情期間看到明顯成效,家醫大平台規劃包含資訊改革,將加入遠距醫療概念,增加病人與家庭醫師的聯繫。 台大醫院副院長賴逸儒表示,醫療網平台與北北基宜區域醫院、基層診所已建立完善水平整合互動,台大醫院門診照顧輕症患者,106年為17.36%,高於全國醫學中心平均13.9%,到去年底已降至14.09%,低於全國平均值之14.4%。

Read More

冷氣房+3C 乾眼症比去年多1成

眼科醫師提醒,年輕族群長期置身冷氣房、配戴隱形眼鏡、熬夜習慣以及長時間過度使用3C產品等,都是導致乾眼症上身的重要因素。(大學眼科提供)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不少民眾有乾眼症困擾,眼科醫師指出,大多數人都認為只需要多休息、點眼藥水就會自行恢復,然而乾眼症若不對症下藥,長期下來可能導致角膜破皮、角膜潰瘍或穿孔風險,不可不慎。 大學眼科榮譽總院長林丕容表示,根據門診觀察,乾眼症患者占般門診患者的比例約2成左右,且門診求診人數攀升,較去年成長近1成。主要現在20世代年輕族群因長期置身冷氣房、配戴隱形眼鏡、熬夜習慣以及長時間過度使用3C產品等,因此乾眼症不再是年長者專利。 忠孝大學眼科主任江令楣表示,乾眼症跟肌膚的分類方式有些雷同,分成缺水型、缺油型,以及同時缺油又缺水的混合型。我們的淚液構成不單是水,也包含了油脂、黏液,都是由不同腺體製造。如果是缺水型,淚腺問題導致的乾眼症,通常可透過補充人工淚液、淚膠或淚膏治療。 然而,有高達8成的乾眼症患者是屬於缺油或混合型,就像臉部T字部位混合肌一般,往往是最難照顧的種類。這類型的乾眼症往往是因為瞼板腺阻塞、萎縮等問題,導致油脂分泌異常,眼睛水分就會一直蒸發,如同臉部保養的邏輯,擦完保濕後還要有油才能鎖水,所以一但瞼板腺異常,乾眼症就會越來越嚴重。 江令楣建議,乾眼症輕度患者,可透過維生素A、C、E攝取、洗臉時清潔睫毛、毛巾熱敷,加上正確眨眼操3部曲:輕輕閉眼、用力緊閉、張開眼睛,每個步驟維持2秒,每天重複5-10次,以緩解不適感。而針對較難根治的中重症缺油、混合型乾眼症患者,可考慮採用眼科專用脈衝光或熱脈動治療治療效果較佳。

Read More

〈中華副刊〉街頭藝人的心聲

yoyo yang 頒獎儀式上,網球巨星費德爾的回答很簡單,卻讓前方記者印象深刻:「我愛我每天的例行公事,我起床後幫我孩子做早餐,送他們去上學,然後去訓練並找到正確的訓練方式,讓我能夠在現在的年紀維持最佳的狀態,我也熱愛競爭。然後在每一天的尾聲,我把頭躺上枕頭後,我會想著,這真是個美好的一天。」   這個工作只能賺500萬,你會做一輩子嗎? 前天上了風潮音樂老闆的Podcast節目,我很感謝老闆用很尊重的態度跟我談街頭藝人這件事。 十年前,我還在信義區街頭表演,當時我大四,我常常在照片中的這根柱子前面表演,那時候一場表演只有500元左右的收入,喜歡理性面對表演藝術的我開始算我這輩子的存款,算一算,我發現我要到45歲才能賺到500萬。 夠用嗎?我問自己。 當然不夠,如果我要買房子的話。 忘了是哪裡來的一句話點醒自己:「在台灣我們只想到要存第一桶金、而國外他們賺一百萬是拿來投資自己。」當時福爾摩沙馬戲團及太陽馬戲團的陳星合老師要去亞維儂藝術節,我正好可以搭著順風車前往這個世界知名的藝術之都,加上要去參加世界賽的旅費共16萬,但以一個大學生來說是一個天大的數字。 要去嗎?我問自己。 當然要去,我相信這個經驗比16萬更有價值。於是展開一個非常辛苦的計畫,我要在三個月內存到16萬,每個週末早上6點起床、7點佔到表演的位子、下午1點開始表演,晚上10點回家,我得這麼努力才能達到我的目標,就在這跟柱子前面。 後來我如願前往亞維儂藝術節及世界溜溜球大賽,現在回過頭來看,16萬雖然花掉了,卻換來了人生很難得的經驗。我並沒有因為街頭藝人只能賺500萬就放棄,我選擇先投資自己,讓自己成為一位不只能賺500萬的街頭藝人。 今晚去看一組即將前往亞維儂演出的創作者的行前彩排,彷彿看見了當時的自己,願你我的錢都沒有不見,而是讓自己活得更有價值。   想起小時候,最疼我的人是阿嬤,她希望我長大當醫生,當一名婦產科醫生,結果我高中就開始走上街頭,當起一名街頭藝人。彷彿完全不符合期待,不過我把阿嬤的遺願,一直放在心裡最重要的位置,我不輕言放棄,朝朝夕夕,勤奮練習。 不是要當最厲害的,而是成為無法取代。我奉為圭臬。 溜溜球幾乎是每個人的童年回憶,長大之後,你有多久沒開心地笑了? 透過一顆簡單的溜溜球,將為您帶來兒時那單純而純真的感動。這個作品原創於2010年的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與知名音樂人——陳建騏聯手打造。 也因為這個節目,開始了溜溜球旅行世界20多國的故事,至今仍未停止。直到有次應邀醫學研習會議擔任嘉賓表演,結束時,一個醫生阿伯朝我走過來,他說:「我是個醫生,謝謝你沒有成為婦產科醫生,你的表演感動了我、療癒了這個社會。」聽完之後,回家路上一直哭,好想跟阿嬤說:「我成為醫生了!而且是能療癒人心的那種。」 費德爾退休了,結束了一生的輝煌,過往一切,讓人尊敬,讓人振奮,許多人都豎起大拇指喊讚,但那句話永遠觸動人心: 「我把頭躺上枕頭後,我會想著,這真是個美好的一天。」我們為最亮的星星驚嘆,也衷心感謝眾星繁密構成的美好。 當然,此時此刻,還在成為台灣的街頭藝術中心的路上繼續、持續努力奔跑,終點仍要抱著一股熱忱,眾志成城,能為城市裡美麗的風景,彩繪、塗鴉,意義深遠……大夥兒一點一滴地匯聚——成功之路絕不是鮮花紮成的牌樓,而是用汗水凝聚的長城。

Read More

〈中華副刊〉自珍集 〈貴州行止〉.路遇彩虹

■子寧 此山飄雨彼山霽 峰影浮沉變幻頻 我欲尋仙苦無路 一彎彩虹喜迎賓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