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代衝突專題〉低薪和高物價 對台影響大

記者王超群∕專題報導 因「博愛座」爭議而起的世代矛盾議題,學者不約而同認為,背後的核心因素和經濟問題與分配正義有關;進一步分析,過去稱作「代溝」的世代矛盾,也因時代變遷,透露出不同世代的價值觀差距,如果想要消弭或減緩矛盾,需各世代之間放下成見、相互包容,並且改革制度才可能見效。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研究員李正修表示,現代社會的世代矛盾多半因為經濟問題引起,尤其在發達國家越容易產生世代衝突。 比如說,二戰後的經濟發展型態與當前科技當道的社會模式出現差異性:前者產生龐大的中產階級,然而後者的知識經濟卻形成財富集中現象。兩者截然不同的經濟成果就是世代矛盾的成因。 李正修表示,隨著資訊流通越來越快速,世代對各種議題、像是政治、經濟、社會甚至基本人權等歧見也有不同看法,使得代溝問題日益嚴重。世代矛盾難解的原因,在於經濟型態再也不是「努力就一定有收穫」的生產模式,使得貧富差距日益嚴重。當然,房價攀升及通貨膨脹也是助長財富不均等的原因,這也是為何各國政府皆投入龐大社會福利給予需要的人。 若要消弭世代矛盾,李正修認為,或許從稅賦平等及「有收入就繳稅」的角度切入,讓受薪階級感受到公平,方能有效降低階級衝突。 清華大學兼任助理教授何志勇表示,廿一世紀全球化擴大了貧富差距,網路興起愈加推波助瀾自由市場中資本主義的發展,而且相對於過去「戰後嬰兒潮」有努力就會成功,當今年輕世代雖然機會變多了,同時也面對來自於全球的競爭,加上低薪和高物價,世代矛盾就是這樣一個發展趨勢的必然結果。 此前美國紐約爆發「占領華爾街」運動,訴求在百分之一有錢人面前捍衛九成九的一般老百姓的權益,殷鑑不遠。 世代之間的矛盾也展現在「價值」差異上。價值如同美學一般,是主觀的,很難有對錯,尤其當不同世代反映出屬於本身集體價值之間的差異。 全球化及與之伴隨而來產業不平均所造成貧富差距,對台灣影響很大,出現世代矛盾不足為奇。 舉例來說,星巴克普通大杯的拿鐵咖啡在台灣和美國的售價分別為相近的新台幣一百三十五元和四點一五美元,但台灣今年的最低基本工資時薪僅為新台幣一百七十六元,遠不及美國加州的十五點五美元(逾新台幣四百八十元)。台灣學生打工一小時,只能買一杯星巴克大杯拿鐵咖啡,相較之下,美國學生打工一小時的價值,是除了自己買一杯星巴克之外,還能招待其他兩個同學喝,還有剩。全球化帶給台灣年輕人的是「同工不同酬」,台灣年輕人的人力不值錢。

Read More

〈世代衝突專題〉苦!年輕人斜槓兼差 還是入不敷出

世代矛盾和衝突,必須不同世代存在相互包容和理解才可望消弭。(記者王超群攝) 記者陳柏翰∕專題報導 在現今通膨、低薪下的世代,面臨收支失衡頻頻透支的窘境下,收入很難轉化為存款,斜槓兼差成為年輕人應變對策,可惜受限時間體力,常常事與願違,寅吃卯糧、入不敷出成為難以擺脫的噩夢。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今年八月公布二0二二年家庭收支調查報告顯示,國人去年平均年所得七十點四萬創下歷年新高,三十歲以下青年平均月薪更高達四點四六萬元。許多民眾質疑這項數據的真實性,主計處把創業者和租金收入、利息都納進來,才會讓感受差距大。因此,有人表示「看看就好」。 一名從事金融業資訊人員系統分析師的李小姐表示,她的月薪約五萬四千元左右,不過,對於工作,她則是滿腹不平,升遷制度不夠透明,而且薪資職位與真正付出的勞務不成正比。 另一名從事內勤行政的李小姐表示,自己工作主要處理國外資訊採購、管理年度公司資產、合約保存。每月工作薪資四萬以上。對於自己的工作,她認為,無論薪資或待遇皆尚可,若有長久規劃待在公司,還算是個不錯的選擇。 曾在媒體業實習的黃小姐則表示,年輕一代的當前面臨最常見的社會狀況,就是薪資偏低,甚至到可能沒有辦法養活自己,競爭力不夠強,工作不好找,就算是大學畢業,且即便是本科畢業,也不是一個有優勢競爭力的起跑點。 另,黃小姐不甘心表示,現在不少企業或公司要求碩士甚至更高的學歷,但這對很多人來說是很困難的,原因在於這些人因為經濟困頓,所以需要立即找工作,卻面臨被要求要有更高的學歷,她質疑,沒有錢要怎麼讀碩博士。 現今社會變遷速度越來越快,長輩與年輕人的隔閡與日俱增,價值觀的差異也越來越大,甚至引發衝突成為社會新聞,世代價值觀的差異值得探討。 至於年輕人與長者世代衝突方面,黃小姐認為,上一代的長輩部分觀念可能不太適用於現今社會,舉例來說,有些長輩倚老賣老就是常見的情況。像之前北一女學生在大眾交通運輸工具上不讓座,結果被一名婦人罵得很難聽等。 黃小姐說自己也曾見過有些長輩仗著自己年齡較長便插隊,一副理所當然的樣子,這都是很奇怪的現象,明明大家都是按照規矩來,年輕人卻被要求敬老尊賢,而這種情況有點像是情緒勒索,雖然說人都有情緒,但情緒不能過度去使用,規矩兩個字,應該是一體適用在長輩與年輕人。 此外,年輕一代的很常被長輩貼上「草莓族」等負面標籤。然而,年輕人的真實心理狀況亦是需要被關注的。長輩總是會認為,年輕一代的物質資源都已經夠充足了,為什麼還不滿足,但心理狀況跟物質並不能相提並論,這也是說年輕人跟家長起爭執的原因之一。 父母輩沒有辦法理解孩子承受的壓力、內心想法是什麼,僅憑外在的因素來評估說你這個人過得好不好,很難抓到核心問題,老少世代也就難以將心比心衝突不斷。

Read More

〈世代衝突專題〉博愛座非專用 優先席更貼近需要

不是每個上年紀的人都想坐博愛座,坐不坐間完全看自己的需求。(記者黃翠娟攝) 記者施春瑛∕專題報導 博愛座爭議引發世代矛盾?教育界人士不以為然,認為是偶發事件,是不同的人對「博愛座」認知的落差,不會用特例來教育孩子,真正應該改的是「觀念」,博愛座或是殘障廁所等是給有需要的人優先使用而不是專用。 去年在台南也發生過一起博愛座風波,有個六十多歲的阿伯因不滿台南一中學生坐博愛座沒讓位給他,憤而當場飆罵,甚至打電話到學校投訴,但車上明明還有其他空位,阿伯的舉動令人傻眼,被人拍下影片PO上網,影片曝光後,網友一面倒支持學生。 台南一中國文老師林皇德就曾經把博愛座的議題融入課程中,讓學生思辨,討論,表達自己的觀點。林皇德說,他在網路上看過作家吳明益寫的一篇文章,提到博愛座的設置對有需要的人來說是友善且具利他精神,有問題的是「正義魔人」。 他讓學生以此為題寫作,有超過九成都贊成這觀點,贊成設置博愛座但應該是優先席的概念而非專用;而認為應廢除博愛座的學生,提出的觀點是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化社會,少數的博愛座就沒意義了。 搭公車禮節受中華傳統文化洗禮與薰陶,強調敬老尊賢、尊卑長幼和尊師重道。(記者林雪娟翻攝) 林皇德認為,博愛座爭議是偶發事件,各地都會發生,並沒有南北差距,主要是不同的人的認知落差。台南發生的博愛座爭議事件比台北少,是因為交通習慣不同,台北人多搭乘大眾運輸工具通勤,台南人主要以汽車、機車代步,搭公車的人不多。 也有特教出身的國小校長表示,少部分的長者還有博愛座就是老弱婦孺「專用」的觀念,還有更多人認為殘障廁所是身心障礙者「專用」,常可看到一般廁所大排長龍,結果殘障廁所沒人使用,這是不對的,博愛座或是殘障廁所應該是給有需要的人優先使用而不是專用。 這位校長認為,博愛座不宜廢除,不能因少數心態老的人而影響社會良善,博愛座的設置可以讓公民這概念,看到有需要的人會主動讓座,但應該要改一個更貼近「For Needs」的中文名稱。 和順國中校長杜俊興則表示,學校有部分學生是搭公車上學,因學校鄰近安南醫院,所以公車上會有搭公車去就醫的老人家,學校還是會教育孩子,看到老人家要開口問是否需要座位,孩子也都會自動讓位。博愛座「不讓座」紛爭其實是特例,大家沒看到的是更多貼心讓座的行為,他也觀察發現,只要車上有讓座行為,整車的氛圍都很好。

Read More

新北電桿地下化 將公開訊息 

新北市府推動主要道路電桿地下化,今年預計完成廿九案,目前已完成廿三案並定十月十六日起試行現地標示公示牌,揭露電桿下地施作內容。(新北經發局提供)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大街小巷電桿林立、電線交錯,影響市容觀瞻,新北市府經發局推動電桿地下化今年預計完成廿九案,目前已完成廿三案,將於十六日起試行現地標示公示牌,並於經發局網站揭露電桿下地施作內容、範圍及預計完成時間等訊息,讓民眾可隨時查詢。 經發局長何怡明表示,拔除電桿、移除電線,讓一覽無遺的天際線重新展現,是實現城市美學的一環,也是一座城市進步的重要指標,但推動的過程卻一點也不簡單,電纜地下化除需要市府及台電等管線單位的努力之外,尚有賴於地方民意、當地居民等,彼此相輔相成、互相配合。 何怡明指出,市府電桿電線地下化自一0九年至一一一年累計完成一0三案,下地電桿六五六支,今年預計完成廿九案,目前已完成廿三案;配合主要道路電桿地下化改善工程施作,並顧及民眾知的權利,將自十六日起,將試行現地標示公示牌並於該局網站揭露電桿下地施作內容、範圍及預計完成時間等訊息,避免電話答詢來回。 經發局表示,據台電公司今年八月資料顯示,新北市轄內總纜線長度共一萬六一0三公里,目前已地下化纜線長度為一萬一一一二公里,地下化程度為六都第二,僅次於台北市,未來市府仍會持續配合主要道路或捷運工程及各開發區工程辦理電纜地下化,積極改善民眾用電品質、維護市容景觀,讓市民真正感受到城市的進步。

Read More

新北三場文化行旅 受理報名

新北市文化基金會將舉辦三場文化行旅,其中「坪林-新北茶鄉之路」由在地領路人帶領採集山林的生態印記。(新北文化基金會提供)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財團法人新北市文化基金會舉辦三場文化行旅,分別為十月廿八日金山-新北漁農慢活之路、廿九日坪林-新北茶鄉之路、十一月四日烏來-新北原鄉之路,活動安排深耕在地的領路人導覽,邀民眾探索新北豐厚的人文與自然環境,享受特色美食和手作體驗,感受新北在地文化;即日起開放報名。 新北市文化基金會執行長龔雅雯表示,基金會近年積極連結地方推動新北文化之路,響應二0二三台灣設計展的品味漫遊新北哩賀行動,推出秋季文化行旅,這三場文化行旅活動,串聯地方團隊讓民眾體驗最接地氣的地方生活,認識新北的山與海,深度體驗區域多元產業文化,喚醒新北學的文化意識。 文化局張育表示,金山是北海岸的農漁業重鎮,保有豐富的農村和漁港文化,「金山-新北漁農慢活之路」預計走讀金山,聆聽地方創生團隊「金山漫遊」的漁港轉型故事,中午享用「阿嬤家漁村料理」,品嘗道地海味與人情溫度,並拜訪青農「寧靜海香草園」在田野教室中進行手作體驗。一路發掘台灣東北獨特的山海風情,展開悠活的慢城行旅。 坪林自清領時期便發展茶業文化,為北台灣重要的包種茶產地,仍保有古老的製茶工法與品茶藝術,「坪林-新北茶鄉之路」安排走訪綠光農園、坪林老街等景點,享用坪感覺茶食特餐,與在地青年、有機茶農交流,並體驗製茶過程,共同傳承茶山記憶與創生精神。 烏來是新北面積最大的行政區,也是北台灣泰雅族的生活聚落,「烏來-新北原鄉之路」路線帶領民眾走訪烏來老街、原民部落等人文生態據點,探訪獨特的秘境生態及泰雅文化,體驗原民與環境共存共榮的生活智慧,享受自然的靜謐美好。

Read More

時間風景 北市再推微型策展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繼暑期生動有趣的「茶山塾-野孩子,趣貓空」主題策展後,產業發展局偕同木柵區農會自即日起至一一三年農曆年止,於台北市鐵觀音包種茶研發推廣中心舉辦第二波微型策展-「貓空的二十四小時-時間的風景」,透過深度圖文介紹貓空的白天與黑夜以及在地茶人的日常,並有限量互動書籤讓遊客帶回紀念,歡迎市民朋友於假期間探索貓空茶山。 台北市產業發展局九日表示,北市府為發展木柵∕貓空地方特色茶產業,打造「茶山塾」品牌與辦理系列活動,以向自然、淺山學習及無圍牆博物館的概念,串聯貓空茶山與北市都會區,讓市民體驗多元茶文化。 此次微型策展內容擷取與VERSE雜誌合作出版《貓空人 Maokongian》專書,以木柵及貓空地區的日與夜作為主題,從日貓人及夜貓人兩個視角切入,提供不同時光下的貓空風景。 策展空間共可切分為貓空生活、製茶、品茶以及入夜等四個時光窗景,透過光影、相片等呈現方式,搭配五官感受,認識在地茶人製茶時光,同時創造屬於自己的旅人回憶。 除「貓空的二十四小時-時間的風景」策展外,木柵茶推廣中心持續提供木柵在地專業茶農駐點提供民眾品茗,也由綠化志工團隊帶領的免費導覽活動,歡迎民眾逕自集合參加;另外於十二月中下旬也將於信義區舉辦大眾期待的「木柵小茶館-青農茶市集」。

Read More

做工行善團 連假修繕不打烊

市政府勞工局做工行善團房屋修繕不因連假停歇,九日泥水工會前往南區李姓老翁住處黏貼牆壁磁磚。(市府提供) 記者吳孟珉∕台南報導 市政府勞工局做工行善團房屋修繕腳步不因連續假期而停歇,前日志工團隊兵分三路前往南區、東區修繕,市長黃偉哲特地前往南區關懷案家並慰勞志工,志工們表示看到市長到場都很開心,工作也更起勁。九日泥水工會繼續前往南區李姓老翁住處進行黏貼牆壁磁磚工作。 勞工局長王鑫基表示,雖然這幾天是國慶連假,做工行善團志工已經連續三天出勤,團隊中不乏家庭成員,其中泥水業職業工會家庭志工陳文招、張文珍夫妻帶著兒子陳竣昇全家連續兩天出勤。 陳文招表示,與妻子比較早投入修繕,後來兒子一起加入做公益讓他覺得很欣慰。陳竣昇也分享心情說,常看到父母親利用假日投入修繕,起初是抱著幫忙分擔工作的心態一起行善,但每次修繕完心情都感到很輕鬆愉快,深深體驗到助人之樂。 黃偉哲感謝勞工局做工行善團隊挺身做公益的熱忱,即使遇到中秋、國慶連假都不停歇,尤其家庭志工一起出勤,把修繕當作另類家庭聚會,讓假期變得更有意義,著實難能可貴,期盼在眾人的努力之下,共創台南成為幸福的「希望家園」。

Read More

美人樹展嬌姿 台北秋涼添粉妝

士林官邸入口迎賓的美人樹。(台北市公園處提供)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北市已進入涼爽宜人的金色秋天,敏感的愛花人在匆匆穿過自強隧道或經過林森北路等地時,可能會在眼角餘光發現,似有某種粉色的花樹正在盛開。這種花朵艷麗碩大的花樹被稱為美人樹,樹幹上長滿的刺瘤及枝條上的尖刺不亞於玫瑰,正印證了美人溫柔多刺。 台北市公園處九日表示,九至十一月是美人樹的花期,其中士林官邸入口迎賓的美人樹已在十月初達到滿開,林森公園的美人樹還有日式鳥居相伴,北市十二行政區美人樹數量最多的是文山區,近期的木柵路一段沿線更是開滿粉色花海,彷彿進入今年第二個春天。 公園處指出,美人樹的五枚雄蕊基部合生成雄蕊柱,雌蕊的子房被包覆只露出柱頭,恰似扶桑花有錦葵科的特徵,與木棉花同屬木棉亞科,其中木棉花樹勢枝條硬挺葉片又大,被稱為英雄樹。 而嬌豔多姿葉片較小的美人樹因樹幹基部肥大略呈酒瓶狀,又稱酒瓶木棉。美人樹樹葉互生呈掌狀有小葉五至七枚,主幹與枝條都布滿尖刺,由於樹幹上的刺遭磨損後便不會再生,有時會同時看到一株樹樹幹上有刺,另一株卻沒有的情況,所以有些人在新植美人樹時,會先將樹苗的刺去除,兼顧賞花的安全性。 公園處園藝工程隊林晁嘉隊長表示,台灣的美人樹通常越北越早開花,可能是北部比較早降溫,美人樹開花時常常先花後葉,即使花葉並發盛開時也是花多於葉,目前北投田心仔綠地自行車道兩側及奇岩磺港溪側等多處美人樹也將陸續進入盛花期,市民可趁好天氣前往欣賞。

Read More

台南400魅力 閃耀日本山口縣

日本民眾在yab交流節上的台南展攤與魚頭君玩偶合影。 (觀旅局提供)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台南市政府受日本山口縣政府邀請,於七、八日兩天赴日參加由山口朝日放送電視台主辦的「yab交流節」,並以「台南400」為主題出展,介紹台南觀光情報及2024台灣燈會、國際蘭展等重要活動,現場吸引大批人潮,兩日累積逾十萬人次。 市長黃偉哲表示,台南市與山口縣淵源深厚,結緣可溯及西元一九三二年,當時台南重要古蹟同時也是知名地標的林百貨開幕,其創辦人林方一即出身於山口縣。今年七月,山口縣村岡知事率團訪台南,雙方正式締結「觀光.物產.經濟交流協定」。 這次出展,台南市也是唯一受邀參展之海外縣市政府,希望趁此機會將台南的觀光資訊介紹給當地民眾,讓更多山口縣民認識台南。 觀旅局長林國華表示,日本是台南重點推廣的國際觀光客源國,以往推介活動主要在東京、大阪辦理,今年擴大推廣的版圖,除了與仙台市合作推動台南仙台包機首航,促進台南旅遊產品在仙台市、山形市等東北地區縣市開發販賣,還到群馬縣日本最大公路休息站前橋赤城設置觀光推介攤位。 本次也是台南觀光推介展攤首次於山口縣舉辦,未來希望有更多機會將台南的觀光情報傳遞給海外觀光客,進一步提高台南國際觀光的知名度。 觀旅局指出,本次到山口縣參展有三大主題目標,首先是讓山口當地民眾了解兩市情誼,第二是推廣台南市國際觀光,最後則是介紹明年舉辦的「台南400」、台灣燈會、國際蘭展等活動,邀請日本朋友們前來參與,體驗台南的魅力。

Read More

全運會聖火 比照奧運規格

一一二年全國運動會開幕典禮,將於廿一日在大台南會展中心舉行,市長黃偉哲,九日至中山國中,為練習中的三百多位台南在地表演團體、學子與專業團隊加油打氣。(市府提供) 記者陳銀全∕台南報導 一一二年全國運動會開幕典禮,將於廿一日在大台南會展中心舉行,市長黃偉哲九日至中山國中,為練習中的三百多位台南在地表演團體、學子與專業團隊加油打氣;至於全運會聖火台形式與點燃聖火儀式,比照奧運規格列為最高機密,聖火台將藏身於舞台機關中,屆時將帶給觀禮嘉賓以及螢幕前的觀眾精采又驚喜的演出。 黃偉哲表示,全運會開幕典禮,表演者年齡從九個月到九十一歲,以充滿活力的樣貌,表現出台南四百年歷史所孕育而成的多元民族文化底蘊與精髓。 此次開幕表演,由甫獲得今年度十大傑出青年文化藝術類代表、也是台灣首位進入太陽馬戲團擔任主要舞者的張逸軍擔任總導演,以「歡迎入城」為設計概念,突破空間上的限制,打造沉浸式大型古城劇場。 張逸軍指出,整個開幕典禮,將以台南與世界接軌四百年來的變遷發展為主軸,搭配橫跨三維空間的極致舞台美學,串連表演節目與典禮儀式,讓運動員感受台南四百年的豐沛人文能量。 體育局表示,今年度全國運動會開幕典禮涵蓋視覺、聽覺的精心製作,從空中到地面驚喜連連,讓所有觀禮嘉賓親眼見證台南四百年的時光流轉,之後也將陸續曝光此次開幕典禮亮點。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