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考古節 日兵庫縣博館同步特展

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即日起推出「台灣史前動物特展」,展出精選動物化石、漁獵工具及動物圖騰工藝品。(記者吳瀛洲攝)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二0二四新北考古生活節」,首度與日本、韓國博物館跨國合作,距離台灣超過千里的日本兵庫縣考古博物館即日起同步舉辦動物主題考古特展,讓兩地民眾以考古學角度,認識人與動物間的緊密關係。 十三行博物館表示,「二0二四新北考古生活節」以「動物考古」為主題,即日起展出「台灣史前動物特展」,精選動物化石、漁獵工具及動物圖騰工藝品等展品,透過「動之以擒」、「動之以生」、「動之以禮」三大主題,探索數萬年的台灣生態史。 這次展品超過一二0件,其中冰河期動物化石為焦點之一,包括澎湖海溝、下罟坑遺址發現的古菱齒象、古水牛、野豬等左鎮動物群及台灣陸橋動物群珍貴化石,引導民眾透過不同角度,認識古代人群與動物互動的各種樣貌。 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台灣史前動物特展」焦點之一的古菱齒象等冰河期動物化石。(記者吳瀛洲攝) 十三行館長羅珮瑄表示,除十三行博物館的展示外,館方特別與日本兵庫縣立考古博物館,於台日兩地同步舉辦動物考古主題展覽,兵庫縣立考古博物館自即日起至六月三十日推出「動物與考古學」特展,以過去人類如何食用、使用及人與動物的互動角度切入,從獸骨和陶器等考古資料中探討祖先和動物關係的歷史。主要展出鹿角製器具、木簡、琴板及動物型土製品等日本古墳、彌生時代珍貴的日本國家指定重要文化財,一窺日本史前時代的美學。 「台灣史前動物特展」即起展至明年一月五日,期間並推出主題推廣活動「縮古畫今─史前動物吊飾及別針」,假日每日三場,體驗價六十元,每場次二十人為限,開放現場臨櫃及電話報名。 十三行表示,「二0二四新北考古生活節」將於五月份舉辦「萬獸市集」,每周六推出萌寵星球、文化之森、叢林探險等主題市集及音樂演出,邀民眾共享假日休閒時光。

Read More

雙北世壯運 北市港澳宣傳

香港旅遊業議會熱情支持二0二五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台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提供)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二0二五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將於二0二五年五月十七日登場,北市府觀光傳播局組團赴一一二年來台旅客數最多的港澳地區,積極推廣二0二五雙北世壯運及台北豐富的觀光資源及自然人文景點,以提升台北在國際旅遊舞台的能見度,形塑亞洲重要旅遊目的地形象。 觀傳局長王秋冬表示,二0二五年世壯運是台北市繼二0一七年世界大學運動會後,攜手新北市共同主辦的全球性運動賽會,有別於常見的運動競賽,參與門檻低,三十歲以上即可報名參賽,無需任何資格選拔,共三十五種運動種類可選。而比賽場館除雙北之外,還擴及宜蘭縣、桃園市、新竹市及新竹縣等,是一場結合文化、觀光及國際交流的綜合性運動賽會,期望提升台灣整體國際觀光能見度及產業效益。 觀傳局表示,本次特別拜會負責香港旅遊行業規管和推動旅遊產業發展,並擔當行業總商會角色的香港旅遊業議會,議會由徐王美倫主席率同仁熱忱接待。他表示,台北捷運方便、美食多元、民眾熱情、語言無障礙,是香港遊客最喜歡的旅遊目的地;香港人喜歡運動也愛旅遊,TIC很樂意協助推廣二0二五雙北世壯運,鼓勵愛運動又愛旅遊香港朋友,參賽之餘,深度遊雙北。 觀傳局補充,今年下半年將在香港市區刊登二0二五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廣告,吸引香港民眾踴躍報名參賽,期望藉由世壯運賽會,賦予香港旅客到台北旅遊不一樣的意義,以不同的視角探索前所未見的台北。

Read More

台北國際龍舟賽 舵手研習

台北市政府體育局長王泓翔(中)率工作團隊進行祭江儀式。(台北市政府體育局提供)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年度夏季盛事「二0二四台北國際龍舟錦標賽」將於六月八至十日登場。台北市政府體育局二十七日起至六月二日,在大佳河濱公園龍舟碼頭開放參賽隊伍進行水上訓練,邀請專業師資開設舵手研習營,推出為期三週的舵手訓練課程,全力協助參賽隊伍備戰。 台北市政府體育局長王泓翔表示,透過研習營暖身培訓,必能使選手們大幅躍進,在眾所矚目的賽事中大放異彩,也期待各國龍舟好手們能報名參加「二0二五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共同競渡國際舞台。 全國最大規模的台北國際龍舟錦標賽,今年共有二百十三支隊伍、五千一百名隊職員參賽角逐水上霸主,誓言力拚賽史新高的三百四十九萬獎勵金,賽事精彩可期,而各項系列活動於四月二十七日開始,今就有六十八名龍舟健將參加舵手研習營。

Read More

宜苗竹賞桐趣 體驗客家風情

宜蘭桐花祭在望龍埤雪白登場。(宜蘭縣政府提供) 記者張正量、謝國金、彭新茹∕綜合報導 「宜蘭桐花祭─怡然饗宴」系列活動即日起到五月六日陸續開辦,二十七、二十八日在員山望龍埤舉辦桐花音樂會活動;苗栗縣三義鄉「賞桐全視界」桐花小旅行活動,上午在五穀宮廣場展開,參加健行的民眾走入山林,漫步桐花走廊,體驗桐花步道之美;新竹桐花祭於峨眉鄉十二寮休閒農業區舉辦開幕式,「新竹遶桐花─桐聚時光村」系列活動啟動。 員山望龍埤是宜蘭賞桐聖地,今年因為氣候暖和,各地桐花提早盛開。桐花音樂會以客家八音搭配伯公祭儀揭開序幕,循古禮三獻禮祭祀祈福,再由歌手邱舒帶來一系列客家歌曲。 除了桐花及音樂表演,同時也設有茶席供民眾品茗,還有小農市集展及文創產品展。縣長林姿妙表示,每年桐花盛開的季節,就是相聚的時刻,除桐花音樂會,還有兩條桐花小旅行,帶著大家深入大同鄉的客庄欣賞桐花,感受客家風情。 苗栗縣三義鄉「賞桐全視界」桐花小旅行活動,二十七日展開,參加健行的民眾體驗桐花步道之美。(記者謝國金攝) 另外,苗栗桐花之美居全台之冠,客委會在四、五月桐花盛開的季節,補助苗市、三義、造橋、卓蘭、南庄辦理五場次桐花小旅行活動,讓民眾走入山林體驗桐花紛飛的美景。 賞桐全視界活動現場安排有客家藝文表演、桐花走廊健行、桐花手作及在地產業、勝興三六五青創商品的展售攤位。三義桐花小旅行推出的桐花走廊健行活動,邀請資深導覽員楊德遠培訓五位在地導覽員,引領民眾走入山林,一邊遶桐花,一邊走讀三義的歷史。 新竹縣桐花祭在峨眉,竹縣長楊文科邀民眾來竹縣遶桐花、探索客庄文化。(記者彭新茹攝) 新竹桐花祭二十七日由縣長楊文科、客委會副主委周江杰及鄉長王增忠等人一同啟動「新竹遶桐花─桐聚時光村」系列活動,並參與在地特色體驗。楊文科歡迎全國民眾五月四、五日到竹縣漫步「桐聚時光村」,一起逛市集、嘗美食及享受無插電山林演奏會。 文化局長章宗耀表示,今年與峨眉十二寮在地創生、返鄉青年及在地商家規劃桐花系列活動,同時規劃「新埔文學茶桐花行旅」、「來里山動物家─野步橫山療癒桐花之旅」、「關西橫山野步賞桐」及「關西古蹟巡禮賞桐趣」等桐花秘境小旅行。  

Read More

新北推7路線 來追五月雪

新北市長侯友宜邀請民眾體驗客家桐花祭傳統文化。(記者蔡琇惠攝)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二0二四新北市客家桐花祭二十七日於土城區承天路舉辦開幕儀式,市長侯友宜與客委會副主委范佐銘邀請大家到新北踏青賞桐。侯友宜表示,每到這個時節,新北處處可見美麗的桐花,市府規劃了七條路線,讓民眾賞花外,還可以泡茶、享用客家美食,體驗客家桐花祭的傳統文化。 侯友宜表示,新北有七個行政區擁有滿山漂亮的桐花雪,今年結合各區不同的特色,規劃七條賞桐小旅行路線,除了土城開幕的主場外,還有三芝、鶯歌、深坑、瑞芳、石碇、新店,歡迎愛好桐花的朋友用輕鬆愜意的方式,漫步森林感受美麗的五月雪。 新北市長侯友宜邀請愛好桐花的朋友一起體驗客家桐花祭的傳統文化。(記者蔡琇惠攝) 今年客家桐花祭活動以「桐樹下食∞茶當鬧熱」為主軸,開幕儀式由土城在地客屬社團帶來獨特的樹葉吹奏、二胡及客家歌謠演唱,還有客家歌手李東軒、民歌手施孝榮及施少庸父子、Resonance留聲樂團接力演出。 客家局表示,今年活動規劃六十一梯次賞桐小旅行路線,包括土城二十七、二十八日「桐遊土城愛玩客」桐花記憶之旅、三芝二十七日「一桐旅行趣」山海有約之旅、鶯歌二十七日「桐遊鶯歌樂陶陶」食農之旅、深坑二十八日「萬福悠桐─輕旅深坑」豆腐文化之旅、瑞芳二十八日「春日桐花宴」探尋古蹟之旅、石碇五月四日「桐花稼期 花落石碇」淡蘭尋幽之旅及新店五月五日「花見新店─桐遊二叭子」原生植物園森呼吸之旅。 新北市長侯友宜邀請愛好桐花的朋友一起體驗客家桐花祭的傳統文化。(記者蔡琇惠攝) 另外,新北也推出「賞桐美食愛分享」、「賞桐景點愛自拍」及「賞桐旅行愛食∞茶」等線上抽獎活動。

Read More

草屯將軍古道 中央允撥2千萬

記者張瑞惠∕草屯報導 立委馬文君於二十七日公布一項好消息,去年會同交通部觀光局等相關人員會勘草屯「將軍古道」的「草屯鎮將軍古道景觀建置計畫」,已獲得交通部觀光署同意列入「景點優化體驗加值計畫」補助,總計工程經費二千萬元,縣長許淑華也同意五百四十萬元的地方配合款,以及鎮公所自籌款二百萬元,馬文君強調她用行動力向中央表達爭取,才能促成打造更好的「將軍古道」。 立委馬文君去年召集當時的交通部觀光局長張錫聰、草屯鎮長簡景賢等會勘,希望將草屯「將軍古道」周邊登山步道設施改善,發展健行生態,帶動草屯旅遊帶的發展;「將軍古道」原是先民往返「陳府將軍廟」與坪頂山區的古道,沿途稻田綠蔭,農作古圳美不勝收,穿梭林蔭間享受芬多精,山腰間有南埔精舍休憩,途中可見簾幕般的「寬筋藤」天然迎賓隧道,古道景緻優美,彷彿置身世外桃花源適合親子同行健行。 馬文君表示,該計畫已獲交通部光觀署核定二千萬元,她也感謝縣長許淑華對草屯發展的重視,同意五百四十萬元的地方配合款,以及鎮公所自籌款二百萬元,她不辜負鄉親期望,用行動力向中央表達爭取,才能促成打造更好的「將軍古道」付諸實現。

Read More

台中山海環線促速核定 分拆送審

台中市政府期盼中央儘速核定「大台中地區山海線鐵路雙軌高架化建置計畫可行性研究」,希望中央聽見地方心聲,攜手合作帶動山海線區域整體發展。(記者陳金龍翻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針對台鐵沙鹿車站及大慶車站「台鐵海線雙軌暨部分高架化、台鐵大慶烏日鐵路高架化」辦理進度。交通局長葉昭甫表示,期盼中央儘速核定「大台中地區山海線鐵路雙軌高架化建置計畫可行性研究」,市府也將積極爭取更高的專案補助,希望中央聽見地方心聲,攜手合作帶動山海線區域整體發展。 葉昭甫說,大台中山海環線計畫規劃內容包含山線高架延伸烏日三點七公里、海線雙軌暨部分高架化二十五點九公里,並新增甲后線鐵路十四點三公里。其中山線高架延伸烏日是由大慶車站南側開始高架延伸,烏日車站規劃為高架車站,並在新烏日車站前降回平面;海線雙軌暨部分高架化則包含大甲、清水、沙鹿共三座高架化車站,沙鹿車站以南至追分車站則採平面雙軌化。 葉昭甫指出,市府推動的「大台中地區山海線鐵路雙軌高架化建置計畫可行性研究」修正報告書,已依交通部今年一月三十日書面意見指示,將山海環線計畫拆分為山線、海線及甲后線三本報告書,並於二月二十三日再次提送中央審查,交通部於三月二十九日將山線及海線計畫轉陳行政院,目前由國發會審議中,盼中央儘速核定。 另交通部鐵道局辦理的「台鐵海線雙軌化(談文至追分)可行性研究」已於今年一月二十九日獲行政院核定。

Read More

大雨加落石 百岳終極路線「南三段」接連2起山難救援

空勤直升機將受傷女山友吊掛上機協助送醫治療。(記者陳金龍翻攝) 記者陳金龍/南投報導 百岳終極縱走路線「南三段」二十六日傳出二起山域事故,四人登山隊在郡大林道因大雨、落石受困;晚間一支十一人登山隊行經南投信義鄉無雙溫泉山域時,一名劉姓女山友摔落邊坡後被同行山友救起,但手腳骨折,南投縣消防局兩度請求空勤支援,二十七日上午十一時三十分完成吊掛,載女山友送醫治療。 南投縣消防局表示,前天下午四時接獲通報,四人登山隊從郡大林道下山途中,因山區豪大雨,登山隊員被淋濕有失溫之虞,而郡大林道在一點八公里大規模崩坍落石,接駁車無法進入受困,還好林業保育署南投分署提供位於林道二十三公里的工作站,讓四名山友更換淋濕衣物並過夜休息,解除失溫危機後。昨日上午四人登山隊已經自行沿郡大林道下山。 一支十一人登山隊行經信義鄉無雙溫泉山域時,一名女山友摔落邊坡,南投消防局搜救人員獲報徒步前往現場救援。(記者陳金龍翻攝) 前晚七時,一支十一人登山隊行經無雙溫泉山域時,五十七歲劉姓女山友摔落邊坡,雖被其他隊員救起,但出現骨折、手腳擦傷。因為入夜加上大雨,南投縣消防局昨日一早組搜救隊入山,並請求空勤直升機協助救援,但因天候不佳,能見度太低而未能成行。 消防局表示,申請空勤直升機昨日上午出動載運救援人員入山及吊掛傷者,不過因天候不佳、能見度未達標準無法出動,消防局三名搜救人員及林保署一名人員上午從消防局第三大隊玉山分隊出發,徒步前往現場。 消防局指出,除已出發的搜救人員,又指派二名消防人員及二名義消在玉山分隊待命,因應直升機是否能吊掛傷者,如無法吊掛,待命人員將由直升機載運到郡大林道三十六公里處,再以步行方式入山救人。 空勤總隊台中清泉崗駐地勤務第二大隊第三隊昨日上午十時四十二分,直升機從台中機場起飛,抵達目標區確認目標,特搜員陶志偉出艙作業,採以吊籃方式吊掛劉姓女山友救援上機,返回清泉崗機場,再由消防局協助送醫治療。

Read More

清龍岩清修岩神轎 指定一般古物

記者吳東興∕彰化報導 第三屆彰化縣古物文化資產審議會一一三年度第一次會議完成審議,指定「秀水清龍岩及福興清修岩清水祖師輪流使用及保存的神轎」為一般古物。 文化局表示,秀水鄉清龍岩及福興鄉清修岩清水祖師神轎,相傳由福興鄉外埔村舉人梁濟時於道光年間捐獻,依地方習俗,持續於每年清水祖師聖誕交香祭典時,由秀水鄉清龍岩與福興鄉清修岩輪流使用及保管收存,歷經百年以上。 文化局說,神轎主要材質為樟木,整體採小木作卯榫結構,可分為轎頂、轎身、轎底、腳線;轎頂作五指山、重簷四垂頂及計心造斗栱,樑柱雀替與四根龍柱構築轎身為神轎主要結構,圍欄置有神話人物十八尊;轎底分為一、二層,分別刻有勉勵世人忠孝節義之歷史典故與花鳥紋飾。 另外,腳線正背面雕刻著拐子龍,而神轎四足由螭虎吞腳造形支撐,具有驅邪止煞之意;神轎因長期使用,部分構件曾經修復,目前整體狀況良好。經委員審議結果,決議指定為一般古物。 本次審議會新增指定一般古物一件,目前縣內共指定三十八件一般古物,文化局將依文化資產法規定,輔導管理單位秀水鄉清龍岩與福興鄉清修岩進行古物的管理維護,賡續推動有形文化資產之保存維護,傳承歷史文化脈絡。

Read More

陶藝大師林添福紀念展 揭幕

民眾參觀林添福紀念展作品藍寶石湧泉立獅。(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為紀念人稱「阿公啊」的台灣陶工藝發展重要領航人林添福,二十七日起至六月二十三日止,「台灣硘聲─林添福紀念展」在台中市港區藝術中心盛大開幕。台中市政府文化局指出,此次呈現林添福老師共一百七十五件近八十年精采陶藝作品,深入了解近代陶瓷史及林添福老師傳奇的生命歷程,歡迎市民朋友前往觀賞,探索陶藝的創作世界。 文化局長陳佳君出席表示,林添福於一九二六年出生,十三歲開始將人生志向注入陶土,作品富有一種古樸率真的人情味,除了從傳統生活陶發展的實用性,更有獨特優雅的風采。林老師在二0一六年榮獲「台灣工藝成就獎」,並在二0一九年辭世時獲頒「總統褒揚令」,顯見他對陶藝界的巨大貢獻與影響。 文化局指出,展覽分為「生活陶」、「花盆時代」、「立體雕塑」、「美術工藝」和「柴燒創作」五大面向,演繹大師在製陶路上,不斷學習各種創作手法的過程;其作品流露出知足常樂及豁達的人生觀,將生涯閱歷經過藝術轉換,創作出敦厚、樸實又饒富趣味的作品。其中《福氣瓶》系列,是大師陶藝生涯拉坯技藝的巔峰,上半身渾圓飽滿高足優雅,造型簡單但手法高明,其外觀也與林添福爽朗大光頭的個人形象相似。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