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肌膚保養不能只「補水」!醫師授護膚祕訣減少乾癢問題

在天氣乾燥寒冷的情況下,如果只幫肌膚補水其實保濕力是不夠的,而且可能會有越補越乾的現象。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吳儀文報導 秋冬季節到來,肌膚龜裂、乾癢問題也隨之而來。皮膚科診所醫師徐常捷提醒,注意「清潔」、「保濕」是秋冬肌膚保養的關鍵,在保濕的部分,除了補水之外,事實上也需要塗抹護膚油、保養油等油類產品於皮膚上才能將水分留在肌膚裡。 不過,市面上護膚產品這麼多種,要怎麼挑選適合自己的產品?使用油類產品又擔心阻塞毛孔,但不抹保濕力不夠該怎麼辦呢?徐常捷醫師分享秋冬肌膚保養小撇步,幫助民眾有效對抗季節變化帶來的皮膚困擾! 秋冬保養注意清潔、保濕 只「補水」保濕力可能不夠 天氣逐漸變冷,皮膚皮脂腺的分泌也會隨之減少,徐常捷醫師表示,氣溫每降1度,出油程度就會減少約10%,而且天氣乾燥,水分也容易揮發,因此秋冬季節民眾比較容易會有缺脂性皮膚炎、冬季癢等情形,導致肌膚脫屑、乾癢等症狀,而有酒糟肌的民眾泛紅、敏感等問題也會變得比較嚴重。 所以秋冬季節「清潔」、「保濕」需要做些改變。在清潔的部分,徐常捷醫師提醒,民眾應避免過度清潔,不要使用過多的清潔劑,同時也要注意水溫,因為秋冬寒冷,民眾洗澡、洗臉時水溫常常會因此提高,這時會洗掉更多的油脂。 而在保濕的部分,就是要塗抹適合的保濕護膚產品來加強保濕。徐常捷醫師表示,一般保濕護膚產品可分為水狀產品(如:化妝水等)、油水混合的乳狀產品(如:乳液、乳霜)以及油類產品(如:護膚油、油性精華等),這其實就像穿衣服一樣,有內搭的衣服、外穿的T恤以及能禦寒的外套,可以依不同的情況來做搭配。 在天氣乾燥寒冷的情況下,如果只幫肌膚補水其實保濕力是不夠的,而且可能會有越補越乾的現象。徐常捷醫師提到,秋冬很乾有些人會一直抹化妝水,以為這樣能保濕,但水狀產品事實上只有短暫性的補水或二度清潔的作用,並沒辦法留住水分,它就像洗手一樣會暫時覺得手沒那麼乾,但等到水分揮發後就會覺得手變得更乾,所以必須塗抹油類產品才能修復皮膚並把水分留住。 混合肌、油肌不能用保養油? 敏感肌怕過敏怎麼辦? 不過使用油類產品時總是會擔心太油、阻塞毛孔,尤其混合肌、油肌常會覺得自己不該使用油類產品,但又怕保濕力不夠,另外也有許多人認為自己屬於敏感肌,不知道到底適不適合使用油類產品。 對此,徐常捷醫師表示,其實不論膚質,只要發現皮膚有緊繃、脫屑、泛紅等情形就是肌膚太乾的徵兆,這時都應檢視自己的保養品,看看是否有油類的護膚產品,並根據不同部位的出油情況來搭配使用。 而油脂的種類又有動物油、植物油、礦物油等不同來源,徐常捷醫師提到,一般來說動物油(如:馬油、綿羊油)非常滋潤保濕,但是比較容易引起身體的敏感反應,過敏機會會比較高,而植物油、礦物油相對來說比較不會過敏,一些比較好的油類產品會將不同油脂巧妙調配,保留住各個油脂的優點來避開民眾所擔心的問題。 像南非保養油就結合了植物油、礦物油的優點,塗抹後好吸收、不油膩又能達到保濕鎖水的效果。而且徐常捷醫師表示,以礦物油、植物油為來源的油類產品相對減敏、穩定、安全,孕婦及敏感族群等在使用上也較為安心,因此會建議這些族群選擇以礦物油或植物油為來源的油類產品。 徐常捷醫師分享,過去在診間曾遇過有位懷孕媽媽相當擔心自己皮膚會有妊娠紋的問題,詢問醫師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減少妊娠紋的產生,因此醫師便推薦她在孕期期間塗抹護膚油,產後這名媽媽腹部幾乎沒有妊娠紋,令她相當高興。 醫曝保養油塗抹黃金時機 授使用秘訣不怕阻塞毛孔 使用保養油、護膚油等油類產品,可以幫助淡化細紋,減緩肌膚龜裂、乾癢等問題。徐常捷醫師指出,塗抹的最佳黃金時機就是洗完臉、洗完澡身上還有濕氣及熱氣的時候,這時毛孔張開有助於吸收,而且在有水分的狀態下塗抹能減少油膩感,此外油會浮在水上,當毛孔底下有水時油會浮在表面,就不太需要擔心會有阻塞毛孔的問題。 因此如果要塗抹其他的保養品,也應先塗抹有水性成分的保養品,再塗抹油類產品。而油類產品的用量也不需要像液狀產品那麼多,徐常捷醫師建議,應少量、分層、多次塗抹,視不同的情況、不同的部位調整,更能避免民眾擔心的油膩、保濕力不夠等問題。

Read More

今年流感死亡數創十年新高 流感徵兆一燒二痛三疲倦 察覺應盡速就醫

流感病毒進入人體後,會在上呼吸道上皮細胞內開始複製,整個過程可長達60小時,其中前48小時是病毒複製的高峰期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王冠廷報導 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統計,自今(2024)年10月1日起截至12月16日累計327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例,死亡病例累積69例,死亡數為近十個流感季最高。專家提醒,流感與普通感冒症狀相似但威脅更大,家有學童的父母需留意警示信號「一燒二痛三疲倦」,發現徵兆應儘早就醫,避免病情惡化。 症狀相似卻不同!一燒二痛三疲倦是警示訊號 小兒感染科專家林筱琪醫師指出,學校是流感病毒傳播的高風險環境,因密閉空間與低通風條件,容易導致群聚感染。「一個孩子感染,全班甚至老師都可能中招」,她提醒,若出現高燒(超過38度)、肌肉或關節疼痛,以及極度疲倦等徵兆,應儘速就醫,並使用抗病毒藥物來降低重症風險。 發現流感徵兆48小時把握治療黃金時間 應盡早就醫 林筱琪醫師進一步說明,流感病毒進入人體後,會在上呼吸道上皮細胞內開始複製,整個過程可長達60小時,其中前48小時是病毒複製的高峰期,因此,治療的關鍵在於及時阻斷病毒複製,在流感症狀開始後48小時內投以抗病毒藥物治療最佳,能有效緩解症狀,大幅降低重症風險。 目前的抗流感病毒藥物主要有兩種機轉,一種是抑制已複製好的病毒,避免進一步擴散;另一種則是直接阻止病毒的複製。隨著治療策略的進步,現今抗病毒藥物選擇多樣且成熟,患者可依病情需求與實際情況,和醫師共同討論選擇適合的治療。 傳統的口服藥物需要每日服用兩次,連續五天方可完成療程;吸入型藥物同樣需要連續使用五天,但對於年幼或不熟悉吸入技術的患者,不僅可能影響劑量的準確性,也需要更多的協助;注射型藥物單次靜脈施打即可完成療程,較常用於急診、無法自行服藥的患者。近年來,體積較小的單次口服新型抗病毒藥物成為治療新選擇,一天就能完成療程且容易吞嚥,如腸胃不適等副作用發生率也較低,為患者帶來較友善且方便的治療體驗。 林筱琪醫師表示:「小朋友通常害怕打針、不願意吃藥,讓許多家長擔心可能會傳染給家中其他成員,尤其是幼童、長者或重要經濟支柱,有時還會擔心孩子因病影響重要行程,無法及時恢復健康。在這種情況下,新型口服藥物成為更友善的選擇,既能快速完成療程,也能降低治療帶來的不適與壓力。」目前,新型口服抗病毒藥物已核准用於五歲以上的患者,特別適合不擅吞嚥或藥物順從性低的兒童族群,與需要盡快恢復回到職場的忙碌上班族。 林筱琪醫師提醒,當流感來襲,及早就醫並使用抗病毒藥物是關鍵。對於有密切接觸的家庭成員,尤其是幼童、年長者或慢性病患者,可以與醫師討論是否需要進行預防性投藥。當然,日常防護措施也不可忽視,勤洗手、戴口罩、保持室內通風,這些小動作便能有效降低病毒傳播的風險。

Read More

基北北桃跨域守護生活品質 合作平台聚焦噪音車管制

基北北桃環保交流合作平台第7次會議,昨(30)日由基隆市環保局主辦。(圖/環保局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黃馨儀 基北北桃環保交流合作平台第7次會議,昨(30)日由基隆市環保局主辦,此次會議四市環保局針對桃園市倡導「靜桃專案」噪音車輛部分進行廣泛討論,將聯合爭取中央修法針對噪音車管制手段及成效進行深度交流,另因應明(114)年施行的噪音管制新規定,共同宣誓針對違規改裝排氣管車輛進行聯合大執法。 桃園市環保局長陳世偉表示,靜桃專案自去年6月開始啟動以來,基北北桃四市均一起響應加入噪音車輛的攔查行列,也因此發覺部分噪音管制法的規定有所不足,於是此次會議針對加嚴第5至6期車原地機動車輛噪音管制標準、訂定夜間機動車輛管制標準、提高裁處金額以及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中針對拆除消音器或以其他方式造成噪音等議題均有討論,針對如何訂定標準後四市將聯合向中央建議修法,並函請交通部、環境部修法進行源頭管制,並於四市交界進行聯合執法。 此次會議四市環保局針對桃園市倡導「靜桃專案」噪音車輛部分進行廣泛討論。(圖/環保局提供) 環保局提到,桃園市執行靜桃專案,為有效遏止改裝噪音車的問題,在副市長蘇俊賓於行政院院會倡議下,促進中央排氣管改裝源頭管理法規修訂,環境部及交通部已分別訂定「機動車輛替換用消音系統認證管理規範」及修訂「道路交通安全規則」,源頭管制非法改裝排氣管車輛,基北北桃四市環保局今年度亦配合環境部協助車主進行噪音檢測及進行排氣管變更登記作業,噪音車輛陳情案件顯著下降。 環保局接著指出,明年1月起,機車排氣管改裝將列入檢驗項目,若車主未使用經認證的排氣管,將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16條1項1款處以900至1800元的罰款。基北北桃四市於會議中達成共識,決定共同參與稽查使用未經監理機關變更登記改裝排氣管的行動,四市決議於寒假前辦理排氣管改造噪音聯合稽查。 環保局說明,基北北桃環保交流平台自成立以來,已針對多層面議題進展開深入討論,環保局強調,四市環保局已取得密切的合作共識及交流經驗,希冀透過跨域橫向交流不間斷,打破縣市藩籬,持續共創美好一日北台生活圈,攜手打拼維護基北北桃市民生活品質。  

Read More

科技執法再升級 桃園元旦起再增設29處

桃園市警察局於明年1月1日起,正式啟用新增29處科技執法。(圖/警方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劉筱寧 桃園市警察局於明(114)年1月1日起,正式啟用新增29處科技執法,其中包括27多功能科技執法設備及2處區間平均速率自動偵測照相系統設備。設置地點均為高發事故路口,除每處多功能科技執法均裝置測速照相功能之外,並依據肇事因素,規劃加裝闖紅燈丶不停讓行人等取締功能,以防制重大交通違規、交通事故發生及維護行人通行安全,根據統計,建置科技執法路口形同無形警力全時段執法,事故發生平均會減少10%以上,目標是提升桃園市用路安全,邁向「零違規、零事故」的願景。 警方表示,科技執法的違規舉發流程相當嚴謹,設備偵測到違規後,相關畫面會傳送至後端平台,由專業員警審核確認事證無誤後才進行舉發,如日前在桃園區成功路二段與三民路口往東方向,一輛白色自小客車因禮讓救護車通行,駛入機慢車停等區,被設備偵測違規,經員警後台審核影片時,主動發現民眾駕駛自小客車禮讓救護車的事實,立即排除該案件,避免不必要的爭議,確保執法準確,並能兼顧情理法。 此次啟用科技執法設備,不僅提升執法效率,更強調「合情、合理、合法」原則。(圖/警方提供)   此外對於輕微且未嚴重影響交通安全的違規情形,交警大隊長李維振表示,一律遵循交通部及內政部所訂「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統一裁罰基準及處理細則第12條施以勸導審核認定原則」,視個案違規情形審慎判斷是否採取勸導不舉發,並持續加強科技執法審核標準的一致性與正確性。 李維振呼籲,此次啟用科技執法設備,不僅提升執法效率,更強調「合情、合理、合法」原則。另為了讓民眾熟悉新增科技執法設備位置,自今年12月1日起開始宣導,除原本每個方向一面告示牌外,再新增「預計啟用執法告示牌面」告示牌,並將設備位置公佈於交警大隊官方網站與社群媒體,方便民眾查詢。以盡力保障用路人的權益,同時改善交通秩序,降低交通事故,讓桃園成為更安全的城市。

Read More

國家海洋研究院海洋基礎資料調查船 台船承造開工

台船公司承造海洋委員會國家海洋研究院「100噸級與300噸級海洋基礎資料調查船」,31日舉行開工典禮。(台船提供) 記者蔣謙正/高雄報導 台灣國際造船股份有限公司承造海洋委員會國家海洋研究院100噸級與300噸級海洋基礎資料調查船各1艘,31日下午在台船公司高雄廠區舉辦兩型船開工典禮,由台船公司董事長黃正弘及海洋委員會國家海洋研究院院長陳建宏共同主持,特別邀請海洋委員會主任委員管碧玲見證觀禮。本建造案於113年3月15日決標,預計116年11月26日兩型船交船。為提升海洋研究能量與國家海域資料完整性等任務,台船公司將戮力以赴,並依合約期程完工交付國家海洋研究院使用。 100噸級海洋基礎資料調查船為進行淺海生態調查任務之近海海洋調查船,目的是執行海洋生態與保育相關調查之樣本收集工作,並能支援近岸地形測繪及小型科儀施放維護工作。船長35公尺,船寬7.5公尺,船深3.7公尺,船體為鋼質船身,上構為鋁合金結構,試航船速為12節,續航力可達500浬。本船設計為雙俥雙螺槳推進,具備低轉速運作能力,為複合推進動力模式驅動左右舷推進軸及螺槳。作業船速時以電動馬達經減速機驅動螺槳;全速航行時則以推進用柴油主機經減速機驅動螺槳。 台船公司承造海洋委員會國家海洋研究院「100噸級與300噸級海洋基礎資料調查船」,31日舉行開工典禮。(台船提供) 300噸級海洋基礎調查船為進行淺海與離島探測調查任務之近海海洋調查船,能支援大型研究船進行短期調查任務及小型科儀施放維護工作。船長40公尺,船寬9公尺,船深3.7公尺,材質、船速及續航力同100噸級。本船具備動態定位系統,舵、螺槳與側推進器可使用動態定位系統操控,駕駛室內設有後操控站,可面向船艉操船,大大提升船隻可操作性,能適應各種情形下的海洋資料蒐集任務。 此兩型調查船均有與其任務相適應的調查儀器設備,包括淺海多波束聲納或單波束聲納以收集淺海海床及海底地形測繪資料,甲板機械進行小型水下設備或感測器之施放、拖曳及回收,溫鹽深儀與輪盤採水器收集海水及樣本儲放,並設有多種實驗室及儀控室,具備資料、樣本收納及研究環境,提供海上即時分析處理、計算及保存等作業需求。 本案新建之調查船性能均大幅超越現有研究船,可有效提升我國海洋研究能量,探索海洋、豐富人民海洋生活。台船公司為提升人類對海洋的理解、同情、合作及承諾盡一份心力責無旁貸,協助國家透過海洋提升台灣的國家競爭力。

Read More

身後事不求人!桃園環保葬意願登記元旦上路

民政局「生前預立環保葬意願登記」預訂明(114)年1月1日正式上路。(圖/民政局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黃馨儀 桃園市民政局「生前預立環保葬意願登記」預訂明(114)年1月1日正式上路,讓市民能夠依據個人意願提前規劃身後事,體現對生命最後尊重與自主權。 民政局長劉思遠表示,「生前預立環保葬意願登記」服務是希望市民能夠自主規劃身後事,減輕家屬的心理負擔,同時推廣環保葬,讓生命的最終歸宿能夠回歸自然。民政局積極推動樹葬及海葬,目前在楊梅、蘆竹、龍潭及大園區示範公墓設置樹葬區,每月舉辦1場樹葬,並於每年5月舉行聯合海葬。 隨著環保意識抬頭,越來越多民眾選擇以環保葬的方式,處理身後事。(圖/民政局提供) 民政局指出,近年來,隨著環保意識抬頭,越來越多民眾選擇以環保葬的方式,處理身後事。以樹葬為例,桃園市102年首次推動時,服務案件僅有71件,今年截至11月,樹葬服務件數達到1527件,12年間成長逾18倍;聯合海葬17年間亦服務422位先行者完成海葬心願。 民政局說明,「生前預立環保葬意願登記」完全免費,有網路申請及臨櫃登記2種方式可選擇,市民可透過「生前預立環保葬意願登記」的網路平台線上登記;或由本人攜帶身分證及健保卡,前往桃園區或中壢區殯葬服務中心辦理臨櫃登記,相關資訊可上網查詢。

Read More

市議員李雅慧:高雄車站天棚啟用很驕傲

市議員李雅慧表示,高雄車站天棚啟用很值得為高雄宣傳,站在天棚上望向中山路時,深深為高雄這座城市感到驕傲。(記者吳文欽攝) 記者吳文欽/高雄報導 高雄市議員李雅慧卅一日表示,高雄車站天棚啟用很值得為高雄宣傳,歷時廿年的國際級站體設計、全國獨有的天棚景觀,站在天棚上望向中山路時,深深為高雄這座城市感到驕傲。 李雅慧提到,高鐵延伸案不久前交通部在高雄辦了四場公聽會,民眾提出的疑慮都還沒得到答案,中央就宣佈定調高雄案,接下來所有問題都會回到地方政府。 李雅慧指出,從左營站延伸到高雄站,首當其衝的就是那些還不知道自己房子可能面臨被拆遷的無辜居民,再來就是明挖段的交通影響、生活環境等等的衝擊,還有與高雄車站共構的商業大樓、旅館大樓,預定明年第一季拿到使用執照,原本周邊商家引頸期盼準備重返風華,結果招商說明會還沒辦,馬上迎來一個交通大變革。 李雅慧認為,點出問題不是唱衰這項建設,更多的是希望政府儘快拿出具體對策回應疑慮,也相信卓榮泰院長的行政團隊會盡最大的努力與誠意,讓重大交通建設所帶來的衝擊、影響降到最低。 李雅慧表示,如同卓院長致詞時引用余光中的一首詩「記憶深長」,記憶像鐵軌一樣長. 像山線的隧道一樣深. 像海線的窗景一樣遠??意境很美,期待這樣的意境未來實現在高雄的繁華。

Read More

高雄元旦一日遊程攻略 享受舒適暖冬

觀光局以近日活動表演及熱門景點,特地規劃「高雄元旦一日遊程攻略」,鼓勵大家來高雄拍美照,享受高雄的舒適暖冬。(高雄市觀光局提供) 記者吳文欽/高雄報導 為鼓勵民眾造訪高雄跨年住宿遊玩,高雄市觀光局以近日活動表演及熱門景點,特地規劃「高雄元旦一日遊程攻略」,鼓勵大家來高雄拍美照,享受高雄的舒適暖冬。歡迎大家趁元旦假期走訪高雄,感受高雄嶄新風貌,迎接新的一年。 觀光局以近日活動表演及熱門景點,特地規劃「高雄元旦一日遊程攻略」,鼓勵大家來高雄拍美照,享受高雄的舒適暖冬。(高雄市觀光局提供) 觀光局表示,元旦假期可以壽山動物園做為起點,跟著可愛動物群一起迎接新年,接著可至哈瑪星鐵道園區,尋找香蕉藝術裝置,了解高雄港過往貿易的盛況,並搭乘哈瑪星號行經公園陸橋、北號誌樓、高雄港檢車分段,於百年鐵道上感受高雄歲月風華,再到流行音樂中心與英熙娃娃拍照,體會知名戲劇的IP魅力。 觀光局以近日活動表演及熱門景點,特地規劃「高雄元旦一日遊程攻略」,鼓勵大家來高雄拍美照,享受高雄的舒適暖冬。(高雄市觀光局提供) 觀光局指出,中央公園的聖誕燈飾是必拍景點,走入其中,可感受到光影交織的燈光魔法;棧貳庫的飄浮聖誕樹,結合巨型船錨配合氛圍感滿滿的飛天麋鹿,來此每個人都可拍出網美照。 或至大港橋對面的棧七庫旁欣賞水幕互動秀,拿出手機,感受科技與景點結合的魅力;而鳳山的衛武營也以耶誕樹作為今年的裝飾亮點,並於戶外轉播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不僅可享受天團音樂饗宴,更與世界同樂迎接新年。 觀光局以近日活動表演及熱門景點,特地規劃「高雄元旦一日遊程攻略」,鼓勵大家來高雄拍美照,享受高雄的舒適暖冬。(高雄市觀光局提供) 觀光局進一步說,今年元旦假期雖僅有一日,但快閃高雄最推薦旅遊神卡「高雄好玩卡」一日券,提供輕量卻精彩的旅遊選擇。高雄好玩卡採電子票式、無須取卡,透過手機即買即用;廿二處景點選三處,搭配捷運、輕軌一日內任意搭乘,最適合來高雄自由行的國內外旅客。

Read More

官田幫角頭拒說手槍來源與共犯 依違反槍砲條例送辦

新營警分局將先依違反槍砲條例,將羅嫌移送法辦。(記者翁聖權攝) 記者翁聖權/新營報導 台南市「官田幫」羅姓角頭遭新營警分局緝獲後,卅一日上午由律師陪同接受偵訊,其家人亦到分局表達關切;對於警方在他車上起獲的改造手槍來源與其他共犯,羅嫌堅不吐實,警方將先依違反槍砲條例將其移送法辦。 據了解,羅男獲悉自己住家遭對頭開槍後非常光火,派出小弟開了四部車尋仇,結果雙方在台一線柳營段「狹路相逢」,羅男人馬朝對方座車開槍,造成對方車上沈姓男子左腿中彈,沈男同夥將他送醫,無生命危險。 羅嫌犯案後並未逃到外縣市藏匿,由市刑大偵一隊與新營、麻豆分局組成的專案小組,三十日下午六點循線在其住家附近的大馬路將其緝獲,並在其車上起獲一把改造手槍,惟彈匣內並無子彈。對於手槍來源,羅嫌推脫係已故友人寄放,其他共犯身分,羅嫌仍堅不吐實。

Read More

雲林縣國土功能分區圖劃設報內政部審議

張麗善盼創中央、地方與人民三方共好 雲林縣國土功能分區圖劃設十二月三十一日完成報部審議,張麗善盼創中央及地方與人民的三方共好。(記者陳正芬攝) 記者陳正芬/雲林報導 雲林縣國土功能分區圖(國土三階)十一月廿九日經縣國土計畫審議會通過,三十一日報內政部審查,縣長張麗善特召開記者會,在多位議員、鄉鎮市長及農會幹部等支持附議,向鄉親說明劃設成果,期後續報部能獲中央支持,同時再次表達爭取農業權決心及建請中央儘速完備相關子法,保障農民權益。 城鄉處長林長造說,本縣國土功能分區圖自一一一年歷經公開展覽、二十場法定公聽會、二十場國土計畫說明會及十三次專案小組審議會,不斷進行與民溝通、跨局處協商後提出符合地方發展需求的修正版本,十一月廿九日經縣國土計畫審議會通過,三十一日報內政部審查。 雲林縣國土功能分區圖劃設完成報部審議。(記者陳正芬攝) 林長造說,為充分保障農民權益,提報內政部審議的雲林縣國土計畫功能分區圖(草案),考量本縣農地條件、未來鄉村地區、都市地區及產業發展的需求,新增四大劃設調整原則:一、藉由本縣「不符優良農業生產環境原則」劃設,調整農業發展地區第一類(農一)為農業發展地區第二類(農二);二、透過本縣「市鎮計畫範圍內之鄉村區原則」劃設,調整農業發展地區第四類(農四)為城鄉發展地區第二類之一(城二之一);三、經由本縣「位於都市計畫範圍內農業區原則」劃設,調整農業發展地區第五類(農五)為城鄉發展地區第一類(城一);四、依據本縣「新增產業發展預定用地原則」劃設,配合未來產業發展需求新增城鄉發展地區第二類之三(城二之三)。 本縣國土功能分區圖草案經上述原則調整,並經十一月廿九日本縣國土計畫審議會第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之階段性成果,與原一一一年十二月中公開展覽之國土功能分區圖草案之差異如下:農業發展地區第一類減少約四萬六五四六公頃,農業發展地區第二類增加約四萬六0三0公頃,農業發展地區第四類減少約一一五九公頃,城鄉發展地區第二類之一增加約一一三五公頃,農業發展地區第五類減少約一一九二公頃,城鄉發展地區第一類增加約一一九三公頃,第二類之三增加約四七0公頃,國土功能分區劃設階段共增加城鄉發展地區約二七四七公頃,作為本縣未來發展所需居住、產業或其他城鄉發展活動用地,加速完備雲林縣整體生活及產業環境。 張麗善說,糧食安全不只是農業大縣、農民要扛起責任,而是全體國民都該承擔的責任;這次雲林國土三階通過,要特別重申「農業權」,感謝中央立委聽進農業大縣農民的心聲,協助將農業權納入國土計畫法,希望能儘速三讀通過,促使中央重視農業權及土地的公平正義,也希望中央能有細部規劃跟通盤檢討來保障農民權益,攜手創造國土計畫下中央、地方與人民的三方共好。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