饗饗食物中毒 累計至32人

饗饗微風信義店疑食物中毒事件,台北市法務局指派消保官前往門市了解消費者權益。圖為消保官與業者洽談。 (北市法務局提供/中央社)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近來饗饗微風信義店爆出疑似食物中毒事件,台北市衛生局8日指出,醫院通報就醫人數累計至32人,用餐時間涵蓋5日及6日;針對業者7日晚間違規營業,則重罰300萬元,業者喊冤是時間差,因事件有持續擴大之虞,衛生局已駁回復業申請。另,8日又傳出有4位民眾反應吃完新光三越A4鼎泰豐後,出現上吐下瀉症狀,就醫後確定是感染諾羅病毒! 衛生局7日接獲醫院通報,累計9人5日至饗饗微風信義店用餐後發生惡心、嘔吐、腹痛及腹瀉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狀,立即要求停業並啟動調查,採集4件環境檢體帶回與人體檢體比對。 北市衛生局食品藥物管理科長林冠蓁表示,截至8日中午為止,醫院通報至INPARADISE饗饗微風信義店用餐後身體不適就醫人數,增加至累計32人,大多是5日至此餐廳用餐;另,有部分民眾是6日前往,共同食用品項包含生魚片、生蠔及干貝。 林冠蓁指出,由於停業通知7日下午就已送達業者手上,但衛生局人員晚間到場仍發現營業事實,所以將在完成行政調查程序後開立行政處分書,將重罰300萬。 無獨有偶鼎泰豐新光A4店也傳用餐後身體不適,被醫師診斷為感染諾羅病毒。衛生局說,雖未接獲醫院通報疑似食物中毒,但已前往餐廳稽查,發現「冷凍冰箱調味料未覆蓋」及「冷藏冰箱食材未妥善覆蓋」等衛生缺失,已要求於11日前改善。 衛生局指出,改善期屆滿將前往複查,若仍不符規定,將依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8條,處6萬元到2億元罰鍰。

Read More

4週年院慶 新竹台大寶寶回娘家

新竹台大分院邀請10位年齡橫跨11個月至76歲的「新竹台大寶寶」回娘家,共同見證醫院4年的成長與成果。 (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新竹台大分院8日於生醫醫院竹北院區舉辦「新竹台大分院邁向4週年.伴您健康成長」院慶活動,活動聚焦「婦幼醫療」主軸,展現醫院致力於提供全齡卓越醫療服務的成果。 院長余忠仁回顧醫院過去4年的發展並表示,竹北院區婦幼醫學中心於110年10月底成立以來,單月生產量已突破100例;生殖醫學中心成立不久便迎來首例試管寶寶誕生,為難孕夫妻圓夢。小兒部更成為竹竹苗地區少數可提供小兒葉克膜服務的醫療機構,為重症孩童提供專業支持。 前來祝賀的新竹縣長楊文科表示,新竹台大分院不僅在急重症發揮重要角色,在少子化的狀況下,願意投入婦幼醫療資源,以及推廣高階健檢,以期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在各醫療領域都具有高水準。 余忠仁說,院方在弱勢兒童保護方面也不遺餘力,113年成立兒少保護區域醫療中心,結合地方社政、司法、警政單位資源,擴大兒少保護網。院慶活動以「婦幼醫療」為主題,打造象徵健康堡壘的城堡主視覺,傳遞守護孩子健康成長的使命感。也邀請10位年齡從11個月至76歲的「新竹台大寶寶」回娘家,見證醫院4年成果。 其中一位寶寶、心臟內科主任李志國醫師感性地說,能在自己出生的醫院實踐「視病猶親」的理念,是一段充滿意義的旅程;一對兒、女也是在新竹台大分院出生。 余忠仁攜手「新竹台大寶寶」們,將印有手印的卡片掛至象徵平安健康的大樹上,寓意醫院將如大樹般茁壯成長,成為竹竹苗地區民眾健康的守護者。

Read More

U=U 愛滋病毒測不到就不會傳染

  台灣愛滋病學會理事長洪健清(左)8日表示,國際4知名期刊研究已用10萬多次無套性行為證明,只要感染者病毒量控制良好,就不會經性行為傳染。 (中央社)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國際共識推廣「U=U(愛滋病毒量測不到=傳不出去)」新觀念,台灣愛滋病學會理事長洪健清表示,統整科學研究實證,只要愛滋感染者穩定接受治療,血液中測不到病毒,不論是男女、男男之間「十萬次無套性行為」,都不會傳染給另一半。 疾管署表示,依據2023年進行的愛滋防治政策民意調查結果,有關愛滋病毒量測不到即不會透過性行為傳染(U=U)認知度部分,僅5成民眾表示了解「U=U」的概念,顯示此概念並未普及。 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表示,最新統計,去年國內新增愛滋感染者1006人,比前年的939人些許增加,為了讓國內愛滋防治做得更好,正確認知「U=U」觀念十分重要。 洪健清指出,「U=U」就是當感染者血液測不到病毒時,就不會透過性行為傳染給伴侶,這個觀念已有足夠的科學證據,綜整過去十年、國際間四個大型研究,累積了至少十萬次無套性行為的接觸,不管是男女異性或男男同性,在沒有戴保險套之下,只要一方是穩定接受治療的愛滋感染者,其伴侶在研究觀察當中沒有任何一個人受到傳染,甚至於其他性病的接觸也沒有造成傳染,這已經是很重要的科學證據跟醫學知識。 洪健清呼籲,愛滋病毒雖透過血液或體液傳染,但病毒量的高低才是傳染力關鍵。台灣目前愛滋感染第一線治療處方單錠複方藥物,只要1天1顆,感染者便能控制病毒量,鼓勵持續穩定治療並維持體內病毒量低於200 copies/ml,也就是醫學上定義為測不到病毒。

Read More

〈中華文薈〉明信片之旅

《台灣新詩史》出版後與共同作者楊宗翰,參與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為該書特別舉辦的「台灣新詩史的歷史、問題與方法」學術論壇。 ■孟樊 前年深秋,路過梅茵茲,在雨霽霧散的萊茵河畔,寄出了我在異國給妳的第一張明信片,依稀記得明信片上座落的是萊茵河畔聳立於山丘的小古堡。過了兩天,在海德堡隨手寫下給妳的第二張明信片,轉述了舟中聽來的羅蕾萊女妖的傳說,赤裸的女妖出沒於萊茵河中的岩石上,以優美的歌聲吸引往來的騎士與水手,繼而使之滅頂。在海德堡的古城堡上,面對著山下內卡河對岸哲學家大道,我靜靜地轉述前兩日聽來的這個歌聲奪魂的故事。 為什麼兩年後的今天在這裡跟妳重提了這段人在歐洲的往事?因為羅蕾萊的傳奇中還有另一個傳奇。一八二三年詩人海涅曾順萊茵河而下,旅行至葡萄酒區的一間酒館,在那兒受到親切的招待,狂歡作樂之後,宿醉殘餘的憂悶的情緒竟然翻滾不已,詩人於是信手寫下禮讚赤裸女妖的詩篇,成就了一段詩人與女妖結緣的佳話。然而,在此我想跟妳說的與其是詩人與女妖結緣的傳奇,不如說是旅行與文學的親密關係,蓋沒有海涅的這段萊茵河之行,後世也就不會留下羅蕾萊詩篇。 那趟歐洲之旅返台行經香港時,在赤鱲角機場無意間讓我摭拾了一整冊《布拉格的明信片》:「在城中閒逛,我經過書店,裡面果然有你提到的作者,但卻是印著我們其實並不懂的文字。我知道,即使就這樣買回來,看到上面印的名字和照片,你們也一定會雀躍萬分。我拿起厚厚的書本,走到櫃台前面,但又覺得這樣做太傻了,所以又把書放回去。」也斯的這番話,似乎就是我在瑞士福森寄給妳的第四張明信片故事的翻版。這本事有契合的小說,後來也當成我帶回來的禮物,特地在扉頁上貼了二張印有德文的郵票,儘管不是布拉格的,也缺乏郵戳,仍舊上了你的書架,並且擠在昆德拉和羅蘭‧巴特之間。 布拉格的明信片記載的是一段旅行和文學結緣的故事,就像我在瑞士的勞特布魯蘭農舍裡和在巴黎的塞納河舟上為妳寫下的二首詩,留住了我們一段來往的文學歲月。旅行和文學的關係,竟然如此之奧妙:第一,旅行可以引發文學的創作,想想不同地點發出的五張郵戳日期不同的明信片,就可以構成一部短篇小說,多妙呀,文學的寫作可以因旅行而豐富;第二,旅行本身不啻就是一種文學的寫作,旅行也須如同文學一樣,講究結構、形式、修辭、主旨……有寫實主義的、浪漫主義的、現代主義的,甚至是後現代主義的,旅行的所到之處,亦即其行程,本身即可視同文學創作的文本,你走了五個不同的城市所寫出的明信片本身就是小說,五張明信片也許就是五首詩篇。 參觀圓弧形大廳的斯德哥爾摩市立圖書館。 也許就是這麼親密的緣故,旅行文學如今愈來愈成為一項獨立且重要的文類,君不見充斥於書肆的遊記越來越多?上回我們一起去逛書店時,就有這種感覺。一旦旅行文學(包括遊記小說、遊記散文、遊記詩)成了文學創作的主要文類時,在文學史的發展上便要大大地被記上一筆,而文學社會學家更須於文學之外探討社會環境變遷對它所產生的影響與意義。我粗淺的看法是,遊記類的文學創作,當非自今日始,但在此之前的所謂「旅行文學」,不是依附於其他文類(如神話、傳奇、騎士小說、偵探小說……)——亦即無法以自己「單一」的面目見人而須「寄人籬下」,便只是個別作者零星式的創作,未如今日如此之量產、如斯之普遍。唯有大量作家的參與寫作(涵括出版),且純粹以之為遊記的形式來表現,並被讀者大量地閱讀,旅行文學始有成為真正的獨立文類的可能,也才能在文學史上構成重大的意義。  即不說獨立文類在文學史上發展所構成的重大意義,就拿作家個人和旅行的關係而言,細究之下,竟發覺其在文學史上也具有妙不可言的影響力,譬如法國啟蒙時代的著名文豪伏爾泰,如果他沒有旅居英國數年,恐難有《哲學書簡》等重要著作出現,他在英國所觀察到的如宗教、政治、商業、哲學、風俗、文學、戲劇等,對他後來的寫作無不起著重要的影響;即以他著名的思想諷刺小說《戇第德》為例,那是他輾轉從德國到瑞士,於日內瓦湖畔購置了「歡樂別墅」後,在秀美的湖光山色裡所潛心完成的曠世鉅作。再以較近為人所熟知的後結構主義大師巴特為例吧,這位在當代法蘭西開創一代文風的大師,如果沒有他那一趟日本之旅,怎麼會為世人留下《符號帝國》這一本小品文式的小書?如何將艱深的符號學理論運用於日常生活(日本)的分析,大師在這本薄薄的小書中為我們做了一次最佳的演練。這類例子隨手拈來俯拾皆是。我的意思是說,古今中外,凡是在文學史上被記上一筆的重要文學家以及他們重要的不朽之作,翻開他們的生平閱歷,都和旅行脫離不了關係,拜倫、雪萊、艾略特、李白、杜甫、蘇東坡……如是,余光中、洛夫、羅門、楊牧、鄭愁予、葉維廉……亦如是。 然而,畢竟個別作家與旅行的關係不如大多數作家和旅行的關係來得重要,就像是一位詩人所發出的十張不同的旅遊明信片,其重要性不如十位詩人所寄出的每一張不同的明信片,除非那位詩人的十張明信片是文學史上非常重要的鉅著。這是因為前者只具有文學史上「點」的意義,而後者則在文學史上構成「面」的意義,不唯如此,它還有社會學上的意義;不是單個人重要的旅行文學,而是多個人盛行的旅行文學構成獨立文類的前提。可是也因為旅行文學之能成為單一的文類要由為數眾多的作家的創作所形成,而各個作家有其形形色色的創作風格及表現方式,因之所謂旅行文學的展現形式便有多種,記述旅行時的觀感,或是所見的風土人情、山光水色這是一種,像前所述的伏爾泰那種以主角的旅行為內容的小說《戇第德》也是一種,至於巴特《符號帝國》書中那種隨興般的分析式文筆又是另外一種;在當代台灣的文壇上,我們則可以同時看到三毛、劉大任、龍應台、韓良露、劉克襄、席慕蓉、莊裕安、王宣一、舒國治、鍾文音……各種不同的文體。 一家三口攝於哥本哈根新港。 閱讀他們不同的文體,就像在經驗各種不同形式的旅行,這是一種異常有趣的經驗。記得上回在水都威尼斯的gondola 舟上寫給妳的明信片所說的,旅行是一種閱讀,閱讀的不是書本、文字,而是山川文物、大塊文章,其多采多姿之處,宛如威尼斯阡陌縱橫般的水道,讓人隨處有發現的喜悅;反之,閱讀旅行文學,也是另一種形式的旅行,神遊所發揮的想像空間,已能超越文字格局而進入景物現場。文字旅遊與現場旅遊兩種不同的旅行經驗,不僅可以截長補短,在出入想像與現實之中,也交換了不同的人生閱歷。 這番話是十張明信片的續貂,只因我又要帶著明信片的心情去舊地重遊;今天回想,如果沒有那一趟歐洲之旅,也不會有我後來寄給妳的那些詩章,妳拿去譜了曲,在燭光下彈奏令人歡喜。第一次見證歐洲文明的偉大,不僅開啟我的我的文學之旅,也讓我對「旅行文學」這一課題更加地關注,還決定再次赴約。我喜歡每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寄出明信片給妳的那種情緒,我知道,那種短小的、浪漫的感覺要比這種長篇累牘的討論,更能令妳振奮。 舊地重遊,其實我心裡真正想說的是——帶妳去旅行。至於明信片,就遙寄給雲深不知處吧! 孟樊簡介 本名陳俊榮。國立台灣大學法學博士。現為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教授,曾任佛光大學文學系暨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系主任、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訪問教授。 曾獲中國文藝獎章、國史館台灣文獻館學術性著作優等獎(《台灣新詩史》,與楊宗翰合得)。入選九歌版《評論20家》、《評論30家》。 出版有《漫遊:歐洲城市散步》、《寫意紅茶——在杯中、書中、影中品味紅茶》、《用散文打拍子》、《我的音樂盒》、《旅遊寫真》、《戲擬詩》、《當代台灣新詩理論》、《台灣後現代詩的理論與實際》、《文學史如何可能??●台灣新文學史論》、《台灣中生代詩人論》、《從覃子豪到林燿德:台灣當代詩論家》……,包括詩集、散文集、文化評論、文學評論、學術論著與翻譯著作近四十冊,詩作收入兩岸各類詩選集。最新著作為《撞到月亮的樹:孟樊的不老歌》、《漫遊:歐洲城市散步》。

Read More

歲末餐敘多 當心痛風找上門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歲末年終,尾牙、聚餐應接不暇,高熱量、高嘌呤的飲食模式,可能讓「痛風」悄然找上門。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蔡秉融提醒,中藥可以有效治療痛風,但仍要搭配調整生活型態包括補充水分、適當運動及清淡飲食,每日飲水2000毫升以上,有助尿酸排出。 蔡秉融指出,現今醫學文獻顯示,痛風發作與飲食習慣、體質偏差及環境氣候等因素有關,若不加以調理,除了反覆發作,還可能造成關節損傷,影響工作及生活品質。值得注意的是,高尿酸血症雖然是痛風的重要風險因子,但其中約只有10%左右的人會成為痛風患者;因此,日常預防遠大於生病治療。 他說,痛風病程可略分成「急性期治療」、「緩解期調理」兩大部分。當急性發作時,患者常感到關節(如腳趾、踝關節等)紅腫熱痛、活動受限,部分患者甚至會有發燒症狀。此時偏屬「濕熱痹症」,中醫用藥多以清熱利濕、通經活絡為主,常用四妙散、黃連解毒湯等方劑加減,壓制發炎狀態、緩解疼痛,並加速代謝廢物排除。 進入緩解期後,痛感減退、活動度未善,此階段應重視體質調養,針對較肥胖體型患者(脾虛濕盛)會以健脾化濕的治則,選用六君子湯、薏苡仁、砂仁等藥物;若是已發作多年,身上有痛風石或是多關節病變患者(痰瘀互結),採用化瘀散結藥物,如二陳湯搭配牡蠣、浙貝母、桃仁等。 其他如關節嚴重變形、屈伸不利,天氣變化會出現肢端變紫及痠痛等症狀者,則可選用溫經散寒、除溼通絡的治則,以桂枝、炮附子、薏苡仁、羌活等藥物加減調理。 蔡秉融說,藥物治療仍需搭配調整生活型態,像每日飲水2000毫升以上,有助尿酸排泄;選擇體能負擔較輕的緩步、游泳等運動,排汗代謝廢物也避免關節損傷;減少濃湯類、高嘌呤(海鮮、內臟、菇類)、酒精類或高糖分飲食攝取,烹調減少烤炸辣與刺激調味。

Read More

民眾搶打疫苗爆缺貨 疾管署:麻疹大流行機會不大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中部爆發麻疹醫院群聚事件,匡列接觸者逾3千人,意外引發民眾搶打麻疹疫苗的現象,疾管署8日呼籲,評估台灣麻疹會大流行的機會不大,除了高風險的醫護人員以外,民眾別亂搶打疫苗。 疾管署統計,中部醫院相關群聚事件迄今共計確診16例,包含2024年12月10日公布之指標個案、同班機確診者1例,以及後續醫院相關確診者,衛生單位已掌握接觸者共3123人,其中1609人監測期滿,本起群聚事件將監測至2025年1月23日。 由於這起醫院群聚,意外引發民眾搶打麻疹疫苗的現象,不少小兒科診所都公告「麻疹疫苗已經打完」、「自費麻疹疫苗已經缺貨,短期內也叫不到貨」。 對此,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表示,不是每個人都需要打疫苗;台灣麻疹疫苗接種率高達97%、98%,群體免疫力不錯,麻疹疫情可控制,大流行機會不大。 曾淑慧表示,目前麻疹疫苗主要都是針對幼兒族群進行接種,分別在滿1歲時接種一劑、5歲時再接種第二劑,國內接種率都超過95%,甚至達到97%、98%之高。一直以來,疾管署的建議也都沒變,只提醒家長,家中如有年滿1歲幼兒,請儘速攜至衛生所或預防接種合約院所接種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並避免帶未滿1歲或未接種MMR的幼兒至流行地區,「一般民眾根本沒有必要打疫苗!」 此外,曾淑慧指出,除非是要前往高流行區,經旅遊醫學門診醫師評估有需要接種者才需要打麻疹疫苗,但以國人愛去的日本、韓國為例,根本沒有麻疹疫情,除非特殊個案,否則一般人不用特別打疫苗。 至於高風險族群的醫護人員,疾管署早要求超過15年沒補接種疫苗、或5年內檢驗沒抗體的醫護人員必須接種。

Read More

小牙醫聯盟爆料 波波姊弟在父醫院完成實習

  本土小牙聯盟提出確實案例,指在捷克學醫姊弟,竟然在父親小醫院實習,衛福部承認遠距教學學分後,民進黨立委賴惠員的波波女兒得以就地合法。 (本土小牙聯盟/提供)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本土小牙醫聯盟8日指出,2名在捷克學醫的姊弟,竟然是在父親的小醫院完成實習,而該醫院的規模根本不可以收實習醫師,質疑衛福部放寬醫師學歷認證標準,衛福部指出,如有傳染病等特殊情事才可採認遠距教學學分,而參加國家考試之學分採認是由考選部認定。 陽明交大牙醫系教授林元敏表示,2名在捷克學醫姊弟父親在高雄開設高大美杏生醫院,該院只有婦產科、小兒科、乳房外科及約20張病床,明顯不符教學醫院標準。不僅捷克承認實習時數,考選部和衛福部竟然也承認,顯然放水,打臉衛福部長邱泰源所 「是20年以來最嚴格的一個規定」。 台大雙語律師葉家瑄表示,國外學歷醫學系生在未取得台灣醫師執照下在台實習,本質就是密醫,違反醫師法和醫療法,學生、醫師父親和醫院皆有法律責任。林元敏痛批,衛福部明明看到這些人當密醫證據,不但不去抓,還通過審查,放任台灣醫院變成波波生產地。 林元敏指出,波波要回台當醫師,第一道關卡就是要通過學歷審查,才有國考資格。而衛福部竟在審查會議前3天突襲公告新版「醫師法施行細則」,承認遠距教學及野雞大學學歷,新法甚至還「溯及既往」,讓未依法行政審核學歷的官員、違法拿到執照的波波,包括民進黨立委賴惠員女兒在內,均獲利得以就地合法。 衛福部表示,醫師法施行細則新增經遠距教學方式取得之部分學分,是考量保障學生受教權,國內外皆有特殊情事如傳染病、災害等重大變故,而採遠距教學之應變機制,經審查符合但書情形下得予採認,並非採認經遠距教學取得之所有學分。

Read More

高醫:陳菊積極復健 病況穩定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監察院長陳菊去年12月健檢出腎臟長腫瘤,手術切除後,又因左側腦血管阻塞右下肢無力,持續在高醫住院治療;高醫8日表示,陳菊目前健康狀況穩定,在院內積極進行復健課程,病況已逐漸進步中。 高醫指出,陳菊去年底先是因流感身體欠佳到高醫就診,順便安排例行性健康檢查;檢查過程中發現右側腎臟長了約3.5公分腫瘤,雖未出現任何不適症狀,但建議採取早期介入治療。 去年12月21日接受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切除腫瘤,雖然術後恢復良好,並原訂於術後3至5天出院,卻在出院前一天早上,因突感右下肢無力,檢查確認為左側腦血管阻塞,經高醫醫療團隊迅速及時處置後,健康狀況穩定,院方積極安排復健課程,已有復健師待命展開療程,病況逐漸進步中。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