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榮總有9項醫療研究主題獲國家品質標章認證後所有團隊合影留念。(台北榮總/提供)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台北榮總以「神機妙算–智慧肝癌復發風險預測」、「胰臟『癌王』剋星,改寫胰臟癌治療新歷史」、「解除頸爆:頭頸癌病患大出血的防治專家」等三項主題,獲得等27屆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二銀一銅九標章之佳績。
北榮院長陳威明領獎時表示,在競爭激烈的智慧醫療組與特色醫療組中金獎皆從缺,台北榮總獲得銀獎不僅是對醫療團隊專業實力的高度肯定,也彰顯台北榮總在提升醫療品質與技術創新方面的努力與成果。同時,也進一步突顯了台灣地區醫療在國際舞台上的卓越表現,為全民健康提供更堅實的保障,並為醫療科技的未來發展注入更多希望與可能性。
台北榮總表示,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有生醫奧斯卡的美名。從民國87年辦理至今,每年選拔出具世界頂尖成就的醫護團隊,及具國際競爭力的生醫產品予以鼓勵。透過130多位各領域的專家,審視參賽項目在品質面所展現的具體成果,能與國際匹敵者,才有資格獲得金奬、銀奬或銅奬的殊榮。
北榮指出,在「胰臟『癌王』剋星,改寫胰臟癌治療新歷史」研究在金獎從缺情況下,獲得銀獎,台北榮總整合多專科團隊成立「胰臟癌治療暨研究中心」,克服重重困難,積極發展高度複雜且困難的「達文西機器手臂胰十二指腸切除微創手術」。相比傳統手術,淋巴腺清除數量更多,出血量更少,大幅減輕病人痛苦。目前已完成超過666例,累積豐富經驗,達到世界頂尖準,創造幾乎苛求的紀錄。
患者術後6天就出院,比傳統手術平均住院時間提早了近一個月;微創傷口僅3~4公分,約傳統手術傷口的1/10;微量出血,手術出血量可以減少到幾乎零,平均出血量約 150 c.c.,遠少於傳統手術的約 500 c.c.;手術時間比傳統手術6~8小時,縮短到小於4小時,只需232分鐘;且適合高齡和高危險病人,95歲高齡的病人也能順利出院。
在「神機妙算–智慧肝癌復發風險預測」方面,肝癌位居台灣十大癌症死因中的第2名,對國人的健康造成嚴重甚鉅,目前的肝癌臨床診療指引仍無法完全滿足個人化精準醫療的需求。台北榮總肝癌團隊多年來建立了涵蓋各期別的完整肝癌臨床資料庫,並建置世界上最大的單一中心肝癌CT影像標註資料庫,已達2000例以上。
台北榮總肝癌團隊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AI團隊合作,開發多個肝癌AI模型。包括肝癌CT影像偵測與分割模型HFS-et、肝癌腫瘤型態分類模型HCC-MorphoNet、手術後復發預測模型GARSL及GARSL2.0。這些模型通過演化學習的智慧演算功能,成功產生了高準確度的預測結果,持續優化資料庫質量及模型準確度,並將AI模型與院內影像系統傳接,使AI模型能於臨床場域落地實用。台北榮總與陽明交大肝癌AI團隊共同研發的「生醫演化學習平台:肝癌診療決策支援系統」,於110年榮獲國家新創獎之學研新創獎,亦榮獲111國家新創精進獎。
在「解除頸爆:頭頸癌病患大出血的防治專家」主題方面,全世界每年約有89萬人罹患頭頸癌,佔全癌症的5.3%,台北榮總神經介入治療團隊從民國74年引入血管內介入治療,就積極發展腦血管疾病的血管內治療,使得台北榮總成為國際上治療頸動脈爆裂症候群的領先者,包括應用多重介入技術,含栓塞術及覆膜支架置放術來治療病人,括輔助性的使用抗生素及對潛在血管分支的栓塞術,一同提升治療成果等。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