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玩遊戲 及早篩檢遲緩兒

  兒少處於西定親子館舉辦「寶貝童享遊戲趣」活動,邀請六歲以下未就學兒童與家人共同參與,透過遊戲形式觀察幼兒發展,並為家長提供專業的發展諮詢服務。(巿府提供) 記者鄭鈞云∕基隆報導 為了及早發掘社區中潛在的發展遲緩兒童,基隆市政府兒童及少年事務處攜手伊甸基隆兒童服務中心,積極推動兒童發展篩檢與親子活動。週末於西定親子館舉辦「寶貝童享遊戲趣」活動,邀請六歲以下未就學兒童與家人共同參與,透過遊戲的形式觀察幼兒發展狀況,並為家長提供專業的發展諮詢服務。兒少處處長林麗蟬親自到場,與家庭一起關心幼兒發展議題,並共同度過寶貴的親子時光。 活動特別邀請物理治療師與語言治療師提供專業評估,為現場家庭進行全面的兒童發展檢測。若發現幼兒發展未達標準,專家將即時提供專業建議與諮詢,協助家長掌握孩子的成長狀況。透過社區巡迴篩檢,家長可以及早發現發展遲緩的徵兆,並能及時進行療育介入,兒少處呼籲「及早篩檢,及早療育」,若能在零至三歲發現,可確保孩子獲得最佳支持與發展機會,零至六歲是療育的黃金期,愈早介入,對孩子未來的發展影響愈深遠。 伊甸基金會深耕早期療育服務已三十年,積累了豐富的專業知識與實務經驗。伊甸基隆區長李蓮表示,根據多年來的服務經驗,早期介入對發展遲緩兒童至關重要。許多孩子在療育後,能順利趕上同齡兒童的發展,甚至即便無法完全趕上,早期介入仍能顯著降低後續的醫療、教育與社會成本。 兒少處處長林麗蟬強烈呼籲家長關注幼兒發展,並了解各幼兒發展時期樣態,且積極推廣早期療育的宣導。市府將持續深化早期療育服務,結合社區親子館打造幼兒發展的前哨站,並與各界攜手擴展兒童發展篩檢與親子活動,為基隆市的每一位兒童營造更健康、友善的成長環境。

Read More

台日高中海洋教育交流 語言非難事

  海大舉辦台日高中海洋教育成果交流展,邀請日本若狹高中、暖暖高中、基隆高中及安樂高中學生跨越語言隔閡展現學習成就與創意。(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提供) 記者楊耀華∕基隆報導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舉辦台日高中海洋教育成果交流展,邀請日本若狹高中、暖暖高中、基隆高中及安樂高中共七十位學生一同參與,學生們跨越語言隔閡展現學習成就與創意,透過關注多元海洋議題,進行觀察、實驗與記錄,分享研究成果與心得,深化海洋教育的知識分享,同時促進台日高中生對海洋環境保護的共同關注與努力。 海大自二0二二年與日本福井縣立若狹高等學校簽署合作備忘錄,今年迎來第二屆台日高中海洋教育交流活動,期望透過交流展相互分享台日在海洋教育方面的成果和經驗,並讓台日的高中生們共同探討海洋保育和永續發展的議題。 台灣學生們展示海洋復育、魚類生理及海洋塑膠垃圾的觀察等議題,不僅如此,學生更將自行建造的波浪機在現場做操作,讓現場的聽眾大開眼界;日本若狹高中的學生則分享了在日本海域調查中的所見所學,主題範圍則涵蓋食品開發、營養成分研究、海洋副產物運用、海洋廢棄物調查與養殖技術的研究等內容,同時分享在實驗中的趣事與感觸,帶來豐富的學習體驗。 這場交流展不僅讓學生們展現對海洋教育的熱情,也深化了台日高中生之間的文化與學術交流的重要平台。藉由交流展,台日學校的學生們彼此分享海洋保護的經驗,共同探索如何在未來更好地保護海洋資源。

Read More

梧棲永天宮媽祖回鑾 信眾人山人海夾道恭迎

  台中市梧棲區鴨母寮永天宮媽祖往北港朝天宮進香回鑾,神轎在三千多名信徒護駕下,展開遶境,沿途鑼鼓喧天、鞭炮聲不絕。(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台中市梧棲區鴨母寮永天宮媽祖往北港朝天宮進香回鑾,舉行盛大的接駕儀式後,展開盛大遶境活動,五花八門的陣頭,場面十分熱鬧。 鴨母寮永天宮主祀天上聖母,陪祀朱、李、池三府王爺、大太子、二太子、三太子、境主公、註生娘娘、五穀先帝、福德正神、張府天師及觀世音菩薩等眾神,是鴨母寮地區主要的信仰中心。 梧棲區鴨母寮永天宮媽祖往北港朝天宮進香回鑾,永天宮仙女班與永天宮鴨母寮媽一起遶境,信眾掌聲歡呼。(記者陳金龍攝) 永天宮天上聖母十五日往北港朝天宮進香,梧棲區長溫國宏代表市長盧秀燕到場祈福點起馬炮,現場貴賓雲集,溫國宏特別感謝主委陳姝詠平日對宗教及地方特色文化活動的奉獻,讓民眾有信仰中心,以祈求身心靈的平安。 永天宮媽祖往北港朝天宮進香當天下午回鑾,五花八門的陣頭、藝閣、電子琴花車、雙鼓花式大鼓隊、千里眼、順風耳、哨角、三十六執士、旗隊、永天宮仙女班等及神轎在三千多名信徒護駕下,展開遶境,沿途鑼鼓喧天、鞭炮聲不絕,信眾擺設香案膜拜,晚間還有高空焰火秀,熱鬧滾滾。 梧棲區鴨母寮永天宮媽祖往北港朝天宮進香回鑾,舞龍等陣頭,展開盛大的遶境。(記者陳金龍攝)

Read More

新北市濕地故事館「濕情話意–話漳和」特展16日登場

新北市板橋435藝文特區濕地故事館中和漳和濕地特展包括具備水質改善、棲息地營造、環境教育、滯洪調節等多重功能成為當地的生態寶藏。 (記者吳瀛洲攝)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新北市府環保局位於板橋435藝文特區的濕地故事館,辦理「濕情話意─話漳和」特展十六日揭幕,將展至八月卅一日;此一展覽以中和漳和濕地為主題,展出漳和濕地的生態特色、動植物多樣性,帶領民眾深入了解這片濕地的生態多樣性與環境重要性;並介紹其對地球生態系統的關鍵角色,免費開放參觀,歡迎大眾結伴前到參觀共同探索漳和濕地的獨特魅力、及生態價值。 環保局表示,該局將於四月至八月間不定期舉辦一系列環境教育活動課程,邀請社會大眾參與,參加者還有機會獲得專屬紀念品。 環保局指出,漳和濕地原為中和地區早期農業耕作的蓄水池與灌溉水道,隨著土地利用變遷,這些水池逐漸失去原有功能;為恢復濕地功能並保護水質,環保局借鏡大漢溪人工濕地的成功經驗,與高速公路局協調通過土地認養計畫來淨化中坑灌渠的水質,並成功打造出市轄首座都會人工濕地。 漳和濕地如今具備水質改善、棲息地營造、環境教育、滯洪調節等多重功能,已成為當地的生態寶藏。環保局表示,這次特展將深入介紹漳和濕地的生態價值、物種多樣性等,讓民眾有機會一睹這片濕地的獨特風貌,並了解建立漳和濕地的初衷與意義。 環保局表示,即日起至八月間特展期間,環保局將安排問答遊戲與闖關活動等有趣的水環境教育課程,鼓勵企業、團體、學校及民眾踴躍報名參加。欲了解更多詳情,可至環保局官網查詢及詢問。

Read More

菲國種綠電經濟部報告出爐 電池船送電每度成本高達5.5元

記者康子仁/台北報導 經濟部長郭智輝去年十月拋出在菲律賓種綠電,並且以海底電纜輸來台灣的構想,遭到外界不小質疑聲浪。根據近日出爐的評估報告表示,國際上尚未有符合呂宋海峽水深條件的海纜實績,短期雖可透過電池船運送電力,但每度運輸成本高達五點五元,以現階段而言,不僅成本、技術與法規面都有待克服,更存在地緣政治風險。 最新出爐的報告指出,考量菲律賓日照條件佳,光電發電成本具備足夠價格競爭力,且台灣光電產業相對成熟,規劃以太陽光電為主要開發電源,優先供應菲國當地企業、台商工廠用電需求,剩餘電力則可由電池船或海底電纜送回台灣。 報告內容舉出,全球跨國HVDC海纜工程以歐洲完成實績最多,最深的是二0一0年義大利本島至薩丁尼亞島的海底電纜,長度約四百二十公里,水下最深達一千六百五十公尺,工程造價七點三億歐元;義大利另有新的海纜工程興建中,長度九百五十公里、佈纜最大深度兩千一百五十公尺,總投資費用上看三十八億歐元。 而台灣和菲律賓之間的呂宋海峽,最深達三千公尺且寬度(水平距離)逾三十公里,除了水深挑戰,尚須考量地緣政治風險。 報告表示,從工程角度來看,台灣確實尚無HVDC輸電系統佈建經驗,唯一僅有台澎海纜實績,但在輸送電力容量、工程規模等,均與台菲跨國海底電纜工程無法比擬,且台菲海域地形相對於歐洲海域複雜,凸顯海纜路徑選擇是成敗關鍵。 報告內容指出,國際業者預計二0二八年完成開發耐水深三千公尺的海纜產品;海纜舖設施工部分,預定二0二七年興建完成兩艘佈纜能力可達水深三千公尺的佈纜船。 報告提及,考量海底電纜建設時間長,電池船可以作為海底電纜完成前的短期方案,但船運輸電力服務成本約每度達新台幣五點五元,且商業模式尚在開發中,航程過長成本也須另外評估。 能源署表示,經相關研析並與國外廠商交流,海纜輸送電力存在技術可行性,後續將展開海洋地形調查,包括水深、海床地形及洋流等影響因素,以決定海纜路徑與上岸點,再進入設計規劃。 能源署指出,未來在呂宋島設置光電廠會側重在與菲國政府溝通合作土地議題。

Read More

第25屆文化研究年會靜宜大學登場 吸引逾600位國內外專家學者參與

第二十五屆「文化研究年會」靜宜大學登場,吸引逾六百位國內外專家學者參與人參與盛會。(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第二十五屆「二0二五文化研究年會」十五至十六日在靜宜大學舉行,今年主題「亂碼/Code Breaking」,緊扣時下最夯的AI人工智慧,並透過文化研究的視角,探討對語言、敘事、藝術、影音傳播及政治等,所帶來的挑戰和衝擊。會中特邀請台、美、澳知名學者進行專題演講;同時透過三場圓桌論壇與來自日本、美國、新加坡、澳洲、英國、比利時等國學者,針對十七個主題發表精湛的研究成果,吸引逾六百人參與盛會! 靜宜大學校長林思伶表示,這場文化研究年會對靜宜大學、文化研究學會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該校以文理學院起家,十分重視人文社會科學、語言、外語;近年來積極轉型成為「新博雅大學」,因而相當注重跨文化對話及多元議題。 林思伶指出,此次會議涵蓋文化、媒體、性別、空間及文化符碼等相關議題,跨學科對話和激盪,能夠展開新的視角、新的理解來認識當代社會;開放的態度和視角,正是研討會最大的價值。期待透過研討會能夠整合不同領域的學術對話,為學術界帶來更深刻、長遠的發展和啟發。 「第二十五屆文化研究年會」以「亂碼」為主題,透過文化研究的視角,探討AI對語言等,所帶來的挑戰和衝擊。(記者陳金龍攝) 靜宜大傳系主任余國強表示,該系長期致力於跨領域對話和知識交流,此次研討會匯集國內外的跨領域專家學者,相信透過兩天的交流能讓「亂碼」成為跨知識領域對話的「密碼」,並開啟文化研究更多的可能性。 文化研究學會理事長、靜宜大傳系教授王孝勇說,文化研究學會從一九九八年成立至今邁入第二十六年;每年透過年會、國際研討會凝聚共識。「文化研究學會」是亞洲地區第一個在台灣的文化學會,也是台灣在人文社會知識領域上與國際接軌的第一個學會,相當不容易。 「第二十五屆文化研究年會」邀請台、美、澳知名學者進行專題演講;同時透過三場圓桌論壇發表精湛的研究成果。(記者陳金龍攝) 王孝勇指出,今年主題「亂碼/Code Breaking」,邀請各領域人文社會研究者,分享相關議題的理論實踐、案例分析、創新策略與跨學科研究;並集思廣益及學術辯論,針對各樣文化、性別、資本、國族與全球政治,和生成AI等新興技術演算法所塑造的體制提出批判與檢視。希望能夠拓展從人文的面向,探討對AI的深層反思。 此外,研討會也邀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畢恆達、澳洲國立大學中國研究中心美術館館長Ari Heinrich、美國衛斯理學院東亞語言與文化學系教授宋明煒,分別以「臺灣的街頭塗鴉文化」、「疫情時代的公共藝術:二0二0年雪梨雙年展中的擴散編碼」及「系統故障:與『現代』割裂的文學的『當代』與『未來』」為題進行專題演講。 會中同時展開以「跨、界:兩岸地緣政治的多重景觀」、「鄧麗君、校園民歌與造音翻土:重新對談台灣流行音樂」及「原住民族流行音樂:趨勢與挑戰」為題的三場圓桌論壇,共同探討兩岸地緣政治關係的多重面向與最新研究及多元、快速變遷的音樂曲風,隱藏著部落文化消逝的危機。

Read More

大里春遊趣!千人健行草湖溪自行車步道  中市觀旅局推薦順遊周邊景點

大里區公所昨日舉辦「親子健行」活動,吸引近千人參與,環繞草湖溪自行車步道周邊地景。(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台中市大里區公所十六日於瑞城里舉辦「親子健行」活動,健行路線由瑞城公園出發,環繞草湖溪自行車步道周邊地景,並且結合親子闖關和摸彩活動,吸引近千人參與,活動現場熱鬧非凡,台中市觀光旅遊局表示,推薦民眾順遊周邊景點。 台中市觀旅局長陳美秀說,健行活動起點瑞城公園以「大黃蜂奇幻溜滑梯」共融遊戲場廣受大小朋友歡迎,蜂窩寶塔攀爬滑梯組、三角雲梯、遊具傳聲筒都是孩子的最愛;此外,市民朋友行經的草湖溪自行車步道去年四月剛完成優化工程,步道上的愛心拱門、彩虹階梯及美群彩繪梅花鹿巷都是熱門打卡景點,也是親子放電與運動的好去處。 大里區公所昨日舉辦「親子健行」活動,吸引近千人參與,享受假日美好時光。(記者陳金龍攝) 陳美秀表示,大里區除了有豐富的自然生態環境,亦富有人文歷史氣息,享受草湖溪自行車道河畔風光之後,可以順遊周邊的大里杙文化館、台灣印刷探索館、台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丸文魚鬆魚丸觀光工廠等寓教於樂的場館,體驗當地特色文化。 觀旅局表示,民眾玩餓了還可來到大里老街,品嚐大麵羹、三角圓、米苔目、粉圓冰、豆花、肉圓等古早味特色小吃;愛好花卉園藝的朋友,則推薦來訪成立已有四十年歷史的國光假日花市,各種療癒系植物琳琅滿目,用花香療癒週末假期。

Read More

機器人大會JBC開放挑戰台中站登場 全國107組國中小隊伍同場競技

  STEM科技教育競賽暨Botball國際教育機器人大會JBC開放挑戰─台中站昨日登場,吸引全國共一0七組約二百一十名國中小幼的學生同場較勁。(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STEM科技教育競賽暨Botball國際教育機器人大會JBC開放挑戰─台中站,十六日於台中市葳格國際會議中心舉辦;教育局表示,此次競賽吸引全國共一0七組來自國中小幼的隊伍參賽,約二百一十名學生同場較勁,競賽組別高手組、進階組、新秀組選拔前五名優秀隊伍,將代表台灣參加美國Botball世界大賽。 教育局長蔣偉民表示,競賽分為入門組、啟蒙組、高手組、進階組、新秀組及國中組共六組,台中市投入資源鼓勵學校為學生的科技教育扎根,提供學生運用STEM跨學科融合理念及實際操作場域,強調改變學習思維、引導孩子主動學習活用知識,多注重學習過程。 教育局指出,JBC為國小階段所設計之賽事項目,此次競賽首次在台中舉辦,內容結合科學、技術、工程及數學跨領域整合,強調評估與培養學生的能力,並針對不同年齡層引入有趣的項目設計,讓參賽學生享受挑戰自我的樂趣。 教育局強調,「動手做」已成為未來創新教育與人才培育的關鍵,「想得出來,就做得出來」的創客精神重新定義學習方法,為迎接科技化社會,教育局已在富春國小、大甲國中、立新國中、北新國中、潭秀國中、沙鹿國中、成功國中及西苑高中成立自造教育科技中心,山、海、屯、中各區均有二座,共八座自造教育科技中心,為學生的科技教育扎根。  

Read More

新北首創一站式學習地圖 再擴大納入職業增能課程提升就業力

  阮可瓊參加職業訓練中心開辦的「美妝美睫實務培訓班_產訓合作班」後,考取美容丙級技術士證照及二級美甲師證照。(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阮可瓊參加職業訓練中心開辦的「美妝美睫實務培訓班_產訓合作班」後,考取美容丙級技術士證照及二級美甲師證照。(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新北市教育局打造全國首創一站式「新北市學習地圖網」,自一一二年上線以來整合全市終身學習機構課程,一一三年進一步增加納入轄內大專院校推廣中心終身學習課程,一一四年再升級擴大規模整合職業訓練及增能課程資訊,幫助市民更輕鬆掌握各項職能培訓資源,強化個人專業技能,提升就業競爭力。 教育局長張明文表示,「新北市學習地圖網」為了更貼近市民對學習專業技能的需求持續優化,截至一一四年三月,已整合新北市各局處及轄內大專院校共二十一類、六百八十六所終身學習及職業增能機構課程資訊,網站亦可連結「新北勞動雲-職訓補給站」等查詢資訊。一一四年擴大納入職能相關課程,包含社會局托育人員專業訓練、青年局青職基地培力、勞工局勞工大學職業增能、職訓中心及大專院校職業訓練課程等,為市民打造更完善便捷的學習服務平台。 參與社會局「托育人員專業訓練課程」的學員吳玉珍分享,很高興金山區也有開設托育人員課程,每位老師都很專業且認真,承辦單位還會幫忙安排子女照顧,讓學員可以心無旁鶩地上課,也有開設術科加強班輔導練習,讓原本失業的自己順利在一一三年三月考取證照,並在隔月即入職當地公共托育中心。 參加職訓中心「美妝美睫實務培訓班-產訓合作班」的學員阮可瓊分享,授課老師非常用心,學到衛生、消毒工具的知識與技能,結訓後更在老師鼓勵下考取美容丙級技術士證照及二級美甲師證照。特別感謝中心提供失業者免費職訓,協助培養一技之長,創業當自己的老闆。 勞工大學學員鄧進良分享,在職期間參與職能課程,幫助自己強化了工作的實力,退休後的生活也因持續學習,讓自己更能連結社會脈動並自我提升。

Read More

苗栗苑裡公設民營托嬰 十五日上午揭牌啟用

記者謝國金/苗栗報導 苗栗縣政府為提供0至三歲嬰幼兒更完善的托育資源,積極推動托育政策,並擴大臨時托育(臨托)服務,在苑裡鎮新復里活動中心二樓設立的新復公設民營托嬰中心,十五日上午揭牌啟用,托育人數增加至三十名,另提供臨時托嬰服務二名,讓更多家庭受惠。 由台灣新世代親子關懷協會承辦的新復公設民營托嬰中心原為公共托育家園,在一一一年七月立案營運,收托滿二個月以上至三歲前的嬰幼兒十二名,因托育需求持續增加,自一一四年起擴大為公設民營托嬰中心,托育人數增加至三十名,另可提供臨時托育服務二名,將進一步減輕家長托嬰負擔,滿足地方對托育服務需求。 十五日上午舉行的啟用儀式,會中,邀請造橋衛生所牙醫師賴辛癸宣導牙齒保健,並為六歲以前的嬰幼兒提供牙齒塗氟服務。 縣長鍾東錦指出,為提供0至三歲嬰幼兒更完善的托育資源,縣府積極推動托政策,並持續擴大臨時托育服務,目前苗縣共有六處公設民營托嬰中心,可服務一一六人,預計今年將增加苑裡中山、頭份後庄、頭份勝麗等三處,預計可增加收托一百二十六名嬰幼兒。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