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海中學繁星推薦63人上榜  

瀛海中學繁星推薦有六十三人上榜。(瀛海中學提供)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一一四年大學繁星推薦放榜,私立瀛海中學總計有六十三人上榜,校方表示,再加上特殊選才管道,已有七十五人錄取大學,而且國立大學及醫學院相關科系就有四十六人,占比逾六成。 校長沈樹林表示,在學校提供完善的落點分析,進行一對一輔導的正確策略之下,繁星推薦錄取成績有亮眼表現,此次繁星推薦表現優異的學生,大部分都是六年一貫特色課程的學生。 目前共有四人通過通過醫學系第一階段,通過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醫學系第一階段的許家睿說,他從國中起就對科學及人文充滿濃厚興趣,曾參加科展及作文比賽獲得佳績。在高中時期基於對醫學的興趣,撰寫小論文探討器官移植及醫療現況,也確立自身想成為醫師的理想。 通過成功大學醫學系第一階段的蔡玟翎表示,比起理科職業,她對於高度需要與人交流的醫師工作更感興趣,未來進入醫學場域,想進一步延伸小論文的研究內容,探討人工智智慧醫療體系的結合與發展,成為能兼善科技和人文倫理的醫師。 錄取台大地質科學系的陳揚棋則說,他對於能源相關議題有興趣,在了解到台灣的地質環境對地熱發電的前景,便立志進入相關科系研讀。錄取台大農藝系的蔡承霖建議學弟妹們,國中打好基礎,面對高中課業將事半功倍,並且可善用繁星優勢錄取理想大學。

Read More

保庇天后來加持 必勝客「芝心蛇進草仔龜比薩」龜蛇合體福壽雙全

  必勝客讓龜蛇「合體」推出靈獸玄武造型的「芝心蛇進草仔龜比薩」,鹹香、甜蜜、濃郁、酥脆等多重口感一次享受!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創意無限的必勝客去年推出神還原烏龜、蛇造型的「草仔龜比薩」和「芝心蛇圈圈」,不僅擄獲眾多饕客的胃,更讓廣大網友敲碗希望兩者合為一體!這次必勝客回應網友期待讓龜蛇「合體」,推出靈獸「玄武」造型的「芝心蛇進草仔龜比薩」,更請到「保庇天后」王彩樺加持,要讓大家有吃有保庇!鹹甜各半的「草仔龜」上能吃到香噴噴的菜脯米、飽滿的顆粒紅豆餡;「芝心酥皮蛇」更覆蓋層次分明的金黃酥皮,加上必勝客廣受好評的招牌芝心,鹹香、甜蜜、濃郁、酥脆等多重口感一次享受,讓人意猶未盡!「芝心蛇進草仔龜比薩」3/24前PK APP會員搶先獨家販售,外帶單點優惠價只要399元,限時限量販售,快來必勝客享受這好吃、好玩又有保庇的美味! 必勝客去年襲捲社群的「草仔龜比薩」居然「進化」了?全新推出的「芝心蛇進草仔龜比薩」這次找來「保庇天后」王彩樺化身「蛇妖」,讓芝心酥皮蛇「蛇」進烏龜造型草仔粿,合體為象徵長壽的靈獸「玄武」,給你滿滿保庇!比薩上方的「芝心酥皮蛇」結合必勝客以頂級莫札瑞拉起司打造的美味拉絲芝心與油亮香酥的酥皮,一口咬下便透出濃郁起司香氣,是最罪惡的味覺享受;「龜殼」部位更能一次嘗到鹹、甜兩種口味!其中半邊為鹹香口味,大火爆香的蝦米香氣搭上紮實菜脯米內餡,帶出濃濃的古早味,讓人食指大動;另外半邊甜口味則嚴選屏東萬丹紅豆製成香甜不膩的內餡,每一口都能吃到飽滿的紅豆顆粒,搭配現烤的手工香Q艾草粿皮和頭部、尾部、手腳的香濃芝心餅皮。必勝客「芝心蛇進草仔龜比薩」可鹹可甜,是春日最豐富的味覺饗宴,還蘊含著靈獸「玄武」的保佑與祝福,是不可錯過的話題美食! 必勝客「芝心蛇進草仔龜比薩」外帶單點優惠價只要399元,外帶買大送大或外送買大送小也只要780元起!想感受必勝客沒有極限的創意、接受來自玄武的祝福,「芝心蛇進草仔龜比薩」讓你一次滿足!首周限PK APP會員搶購,3/25起官網、門市同步開賣,售完為止!想搶先與話題美食拍照打卡,就趕快把握機會手刀下訂吧! 必勝客找來「保庇天后」王彩樺化身「蛇妖」,讓芝心酥皮蛇和烏龜造型草仔粿合體為「芝心蛇進草仔龜比薩」,還蘊含著靈獸「玄武」的保佑與祝福,是不可錯過的話題美食。

Read More

「最國際化」評比 靜宜大學私校第一

靜宜大學榮獲《Cheers》「二0二五全台最國際化大學」私立大學第一名肯定!(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靜宜大學再傳捷報!在教育部及公信力雜誌、媒體評選中屢屢脫穎而出,榮獲大專校院職涯輔導全國第一「金等獎」、「企業最愛大學生」、「資訊科技領域前十強」等殊榮,辦學成效備受肯定!日前更榮獲《Cheers》「二0二五全台最國際化大學」私立大學第一名的肯定!校長林思伶指出,該校由美國主顧修女會所創立,「國際化」是學校的DNA,不僅擁有最豐沛的國際資源,也首創「四一一出國遊留學」等制度;同時結合教育部相關計畫,培養學生國際移動力及就業即戰力。 天下Cheers雜誌《二0二五最佳大學指南》,依每所大學歷年的「雙聯學制學校數」、「姐妹校數」及「學術交流件數」等三項指標,評選出「全台最國際化大學」;靜宜大學以亮眼成績,位居台大、政大及成大之後,榮獲全台第四、私校第一的殊榮! 靜宜大學由美國主顧修女會所創立,「國際化」是學校的DNA,擁有最豐沛的國際資源。(記者陳金龍攝) 林思伶表示,靜宜近年來規劃很多創新與改變,以培育具國際觀、專業就業力及利他思維的AI世代人才。校方在影響大學學習的「關鍵第一年」,提供學生出國學習及見習的機會,能夠拓展與產業連結;在場域體驗中找到學習動機,建立目標與求學的方向。 靜宜全球姐妹校達五百多所,也是ISEP國際學生交換計畫,在台唯一會員學校,學生可前往全球八百多所海外學校遊留學;透過ISEP出國成為交換生,僅需繳交靜宜學雜費及住宿費,除生活費外,不需再額外付費! 靜宜大學從學生大一到大四都規劃有不同的活動資源,並給予國際移動力的學習地圖;學生可透過「四一一出國遊留學制度」,在大學四年有一次見習及學習、一次實習或國際就業的體驗。靜宜同時啟動國際教育三重奏,與各國知名企業進行海外實習、產學合作,並推動移地教學及地方創生等,能前往世界各國體驗學習,成為跨國創新人才! 靜宜大學首創「四一一出國遊留學」等制度;同時結合教育部相關計畫,培養學生國際移動力及就業即戰力。(記者陳金龍攝) 靜宜大學國際學院並榮獲教育部評選為大專校院學生雙語化學習計畫「領域型重點培育計畫」,並率先國家二0三0雙語政策,推動全英語教學、營造優質雙語學習環境。靜宜校方也積極推動「雙聯學制」,同時透過「寰宇學習、國際移動」等規劃,以個案教學、互動式學習等,推動與各國姊妹校合作組成跨文化團隊,增強學生的商務理論及實踐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靜宜鼓勵學生出國也積極協助國際學生到靜宜就學,國際學生超過全校學生總數的一成,師生在校園就能感受到國際化,與來自多元國籍的外籍生共學,打造屬於在地國際化的學習環境;以豐富雙語學習資源,培育學生成為國際化專業人才。

Read More

臺灣銀行等10家銀行與愛之味股份有限公司 完成新臺幣25億元聯貸案簽約

臺灣銀行主辦愛之味股份有限公司新臺幣25億元聯合授信案,由愛之味董事長陳冠翰先生(左三)與臺灣銀行董事長凌忠嫄女士(右三)共同主持。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愛之味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愛之味」)委由臺灣銀行統籌主辦新臺幣25億元聯貸案,已於114年3月18日完成簽約,簽約儀式假耐斯王子大飯店舉行,由臺灣銀行董事長凌忠嫄女士與愛之味董事長陳冠翰先生共同主持。該聯貸案資金用途為償還既有金融負債暨充實營運週轉金,由臺灣銀行統籌主辦並擔任管理銀行,原預計募集新臺幣21.6億元,在10家金融同業踴躍參與下,超額認購194%,承諾金額達新臺幣41.88億元,最終以新臺幣25億元結案,充分顯示金融同業對愛之味營運及獲利表現給予高度肯定。 臺灣銀行主辦愛之味股份有限公司新臺幣25億元聯合授信案,由愛之味董事長陳冠翰先生(前排左三)與臺灣銀行董事長凌忠嫄女士(前排右三)共同主持。 愛之味為台灣食品市場領導廠商,生產傳統美食、罐頭甜點、健康飲品等多元化產品,其中功能茶、甜罐點心、植物奶、中式即飲茶、素食罐頭等產品市占率均為第一,穩居市場領導地位。近年,該公司於健康飲料與植物基燕麥奶類推出多樣新品,市場反應熱烈推升整體營運,113年度合併營收51.15億元,連續10年成長,歸屬於母公司業主淨利2.86億元,年增43%,創近25年新高。愛之味今年度的營運戰略方針將強化品牌、團隊、產業三大競爭地位;增值通路、市佔、營收、獲利、智財、責任六大績效全域;並提升研發、產製、品保、營銷、行政五大管理職能,以進一步推升營運績效。展望未來,愛之味的長期營運策略則為追求健康促進、堅持創新為王、持續品牌投資,以達邁向國際市場的遠程目標。 臺灣銀行作為「全民的銀行、臺灣的靠山」,始終秉持扶植企業的理念,積極支持企業轉型升級,在銀行全體動員下,榮獲「信保金質獎(金融機構組)」、「信保金質獎(授信經理人)」及「疫後振興獎」三大獎項。且為支持台廠供應鏈策略布局並響應國內企業淨零及技術升級需求,臺灣銀行辦理「投資臺灣三大方案」及「六大核心戰略產業」放款之承作金額,均居各行庫之冠,充分展現臺灣銀行支持企業成長之高度執行力。 臺灣銀行於國內聯貸市場亦持續維持領導地位,根據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LSEG)聯貸統計,113年臺灣銀行於臺灣聯貸市場擔任統籌主辦行(Mandated Arranger)及額度分銷行(Bookrunner)排名蟬聯雙料冠軍,且已連續六年獲此殊榮,專業表現及金融影響力備受各界肯定。

Read More

ChargeSPOT 攜手怪奇事物所 打造共享科技充電體驗

  讓你的日常充飽電! ChargeSPOT 攜手怪奇事物所 打造共享科技充電體驗。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在數位時代,行動裝置已深植於日常生活,然而「電量焦慮」成為現代人無法忽視的問題。為滿足消費者隨時隨地充電的需求, ChargeSPOT 自 2019 年推出服務以來,已在全台部署近萬座借電站,並持續優化設備與服務體驗。除了佈局全家便利商店、屈臣氏、台灣大哥大、春水堂等高頻消費場域外, ChargeSPOT 更進駐全台四大捷運系統,打造完善的行動充電服務,滿足通勤族與旅客的即時電力需求。截至目前, ChargeSPOT 在台灣的會員總數已突破 300 萬,APP下載量與活躍用戶數穩定成長,讓循環充電體驗成為消費者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隨著現代人對行動裝置的依賴日益增加, ChargeSPOT 也致力於提供更多趣味性的服務體驗。本次與「怪奇事物所」的聯名合作,正是對日常充電體驗的全新詮釋。這款聯名行動電源融合怪奇事物所獨特的插畫風格與知識分享,將「所長」化身為旅客,帶領用戶探索旅途中的新奇與未知。同時,也傳遞環保與循環永續的理念。 ChargeSPOT 不僅提供便利的共享充電服務,更嚴格把關產品品質與安全性。行動電源皆通過相關認證,並清楚標示規格,確保符合國際與台灣的安全標準。我們針對鋰電池有縝密的監控,並配備溫度、電流及電壓監控系統,可即時掌握行動電源狀態。當系統偵測到某個孔槽內的行動電源溫度異常時,機台將自動對該孔槽斷電,並鎖定行動電源,暫停用戶租借。此外, ChargeSPOT 設有完善的電池健康評估與回收機制,當電池達到使用年限時,將即時回收並進行妥善處理,確保用戶享有安全、穩定的充電體驗。 此次聯名活動中, ChargeSPOT 於信義威秀一樓借電站打造聯名展示區,讓「怪奇事物所」的角色——所長,以趣味方式融入借電體驗。不僅推出限量聯名行動電源,還同步推出限定周邊商品,為用戶增添驚喜與收藏價值!即日起至 5/11(日),於全台任一 ChargeSPOT 借電並完成官網活動登錄,即可參加抽獎活動,有機會獲得兩款聯名好禮:3/13 - 4/11 可抽手機壓克力氣囊支架,4/12 - 5/11 則可抽飲料帆布提袋,讓共享充電服務更具樂趣。 作為全球首家提供行動電源跨國租借服務的品牌, ChargeSPOT 持續致力於提供便利的充電服務,同時以「租借代替購買」,降低傳統電池及線材在生產與銷售過程中的資源浪費。透過租借機制提高電池使用率,集中管理舊電池以降低污染,推廣環境永續發展理念。截至 2024 年 12 月底, ChargeSPOT 已安全回收超過四萬顆行動電源,確保用戶租借時的安全與品質。目前, ChargeSPOT 在台灣、日本、泰國、港澳、新加坡、澳洲等國家穩定營運,並計劃持續拓展越南、英國等更多國家與城市。

Read More

凱基銀行積極協助企業客戶拓展海外業務 榮獲財政部「輸出保險業務績優銀行」肯定

  凱基銀行積極協助企業客戶拓展海外業務,獲財政部「輸出保險業務績優銀行」肯定,圖為財政部部長莊翠雲(左)頒發獎狀予凱基銀行李建賢副總經理。(凱基銀行提供)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凱基銀行長期協助企業客戶海外布局及拓展業務,提供客戶交易融資產品服務,並善用中國輸出入銀行為進出口企業所提供的保險工具,協助企業客戶有效控管收款風險,榮獲財政部頒發113年度「推廣輸出保險業務績優銀行」,顯示凱基銀行在結合資源,提供企業客戶金融解決方案的能力備受肯定,亦展現凱基銀行運用金融專業支持台灣經濟成長的行動力。 凱基銀行表示,出口貿易是台灣經濟的關鍵競爭力,近年受到全球政經環境變動的影響,海外市場的經營環境充滿挑戰與風險。為協助企業客戶的海外業務拓展,凱基銀行長期配合政府政策,善用中國輸出入銀行的「信用狀貿易保險」及「全球通帳款承購保險」等貿易保險工具,協助企業客戶提高出口接單能力、有效控管收款風險,降低營運風險,讓企業客戶可專心且放心地擴展海外業務。 此外,凱基銀行以客戶需求為導向,除了加速數位轉型提供客戶高滿意度的數位服務體驗外,亦致力提供企業客戶完整解決方案,同時結合金控集團豐沛資源,提供金融、證券、保險等全方位金融服務,滿足企業客戶及其商業夥伴在資金與金融服務上的需求。 針對國內各產業受到全球淨零碳排,所面臨的升級轉型壓力,凱基銀行主動積極推動供應鏈融資金融服務,協助企業客戶及其供應鏈進行設備汰換、系統及流程升級等產業轉型並鞏固其供應鏈關係,降低轉型成本,導引企業客戶實踐並建立與供應商永續發展之社會責任。 凱基銀行將秉持金控集團One KGI金融服務發展理念,協助企業客戶成長、轉型及面對挑戰,為台灣經貿的永續發展貢獻心力,致力於環境保護及永續經營,攜手客戶邁向共好。

Read More

安寧療護不是放棄治療!蔡兆勳院長:我們可以這樣做 讓「生死兩相安」

過去的安寧療護主要針對末期癌症病人,隨著觀念的進步,末期運動神經元病人(漸凍人)、八大非癌症末期病人等也納入其中。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黃嫊雰報導 當人生僅剩下最後一段旅程,你有想過要怎麼走嗎?臺大醫院金山分院蔡兆勳院長多年來投身於安寧緩和醫療領域,幫助很多病人免除疾病末期的痛苦,安穩且平靜地走完人生最後一哩路,也讓家屬們能夠以正面的心態與至親道別。蔡兆勳院長也將其理念和這些年來的實務經驗,集結成《生死兩相安:學會與臨終病人說再見》一書,讓各界對安寧緩和醫療有更多認識。 了解內心想法與疑慮 讓病人、家屬理解安寧療護的真正意義 回首當年,蔡兆勳院長分享,在擔任實習醫師期間,他曾在安寧病房接受兩周的訓練,遇到一位罹患末期肝癌的大姊。她單身未婚,與父母感情連結很強。面對死亡的來臨,大姊和父母都非常焦慮不安,即便已入住安寧病房,也仍不斷地尋求肝癌治療,只為求得一個奇蹟。當時蔡兆勳院長每天都會前去詢問大姊的情況、陪她說說話。在大姊病逝後,父母受其所託,轉交給蔡院長一條領帶,以感謝他最後的陪伴。「這段故事對我帶來很大的影響,疾病無情,我們也幫不上什麼忙,只能跟她做伴,她竟然這麼地感激。」在住院醫師訓練期間與末期病人、家屬相處的時間逐漸增多,讓蔡兆勳院長漸漸發現原來自己「好像幫得上忙」,因而成為他選擇進入安寧緩和醫療領域的初衷,轉眼已過25載。 過去的安寧療護主要針對末期癌症病人,隨著觀念的進步,末期運動神經元病人(漸凍人)、八大非癌症末期病人等也納入其中。蔡院長表示,安寧療護的目的就是在醫學遇到瓶頸時,協助病人緩解身心靈不舒服的狀況、提升生活品質。評估病人是否適合接受安寧療護,應根據病人的需求而定,當病人遭遇身體的痛苦、心理調適的困難、人際關係及靈性等各方面困擾時,就應該給予相關的照護,而不是以病人「剩下多少時間」來作為判斷依據。 至於要如何讓病人和家屬理解安寧療護不等同於消極的放棄治療,關鍵在於建立信任感。「要讓他們知道,醫師與他們站在同一陣線,是給予協助的角色。」醫師應了解病人、家屬的內心想法與疑慮,以同理的態度接納他們的意見,才能順利地進行互動,如此一來他們才有機會進一步了解安寧療護的意義。 盡力搶救已無益於末期病人 醫療人員的教育也是重要一環 蔡兆勳院長也分享了一位企業家阿公的案例。阿公罹患血癌,知道自己時日不多,不願再進行癌症治療,卻未能獲得太太和孩子的認同。由於阿公身體缺乏營養、難以繼續承受治療,家屬同意醫師為阿公置入鼻胃管,反倒讓阿公痛不欲生,與家屬爭吵不休,嚴重影響家庭氛圍。蔡院長介入此個案後,先後兩次與家屬,尤其是太太進行溝通,讓他們了解阿公的想法,繼而支持阿公想移除鼻胃管的殷殷期盼。阿公在移除鼻胃管後,心情大好,吃了自己喜歡的蛋糕,還與從美國趕回來的兒孫愉快地度過人生的最後一天,才安詳離世。 蔡院長表示,在學習安寧緩和醫療的過程中,與病人、家屬溝通起來其實已不是問題,反而比較大的挑戰是與醫療人員的溝通。「人心都是肉做的,醫師當然也會放不下。」蔡院長表示,醫師想要盡可能搶救狀況不佳的病人,屬人之常情,不過抗生素、升壓針、營養針等原本有效的治療,在此時已無益於這些末期病人,甚至可能帶來負面效果。面對這些病人,醫療人員的治療方式和心態都要有所調整,因此教育也是重要的一環。 醫師不僅是醫人!更要懂得助病人善終 成就「完整的醫學」 「什麼叫做關懷,什麼叫有溫度,這其實很抽象。」從醫多年,蔡兆勳院長在面對病人和家屬已逐漸摸索出一套模式,不過單憑經驗描述,對學生而言仍是難以想像。因此蔡院長將自己多年的學習歷程和心得,化作「六步驟、十重點、五良方」,讓學生有具體的方向可遵循,希望幫助他們縮短學習的歷程。另外,當醫師跟病人、家屬互動時,也要讓年輕醫師在旁實際觀摩,藉此學習醫師應採用的溝通方式。 大地之愛癌症基金會董事長陳擇銘博士長期關心安寧緩和醫療議題,希望讓有興趣的學生能更深入的認識此議題,因此敦請蔡院長每年都到「年輕醫學生認識癌症關懷生命學習營」給低年級的醫學生講課,由於學生反饋良好,隨後更發展成「安寧緩和醫療學習營」。蔡院長表示,透過這些課程,學生有機會提早接觸、了解安寧緩和醫療的理念,加強對醫學人文的關懷,而不僅是關注身體器官的問題和生命跡象的維持,「當醫學遇到瓶頸時,還是要把最後的醫療照顧做好,這樣的醫學才稱得上完整」。 隨著安寧緩和醫療的理念不斷地推動,蔡兆勳院長認為台灣社會對於生死議題的觀念也在慢慢地進步,因此對民眾和醫療團隊的教育都應持續進行。除此之外,蔡院長表示,安寧緩和醫療並非易事,醫療人員須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呼籲政府應為此提供誘因,例如在健保給付方面給予醫療人員一定程度的回饋,以便讓更多有心加入的醫療人員願意投身到這個領域。政府也應加強居家安寧的推廣,讓病人不必到醫院也能善終,確保健保資源獲得有效的運用,實際上也與目前熱議的急診壅塞問題息息相關。唯有政府、醫療團隊和社會大眾攜手合作,才能完善安寧緩和醫療,讓更多病人保有尊嚴地走完人生最後一程。

Read More

糖尿病恐增胰臟癌風險 一線治療新選擇帶來希望

「糖尿病與胰臟癌兩個疾病息息相關。」張家崙主任表示,糖尿病患者可能引發胰臟癌,反之,胰臟癌患者也可能誘發糖尿病。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蘇靖昀報導 國人糖尿病發生率逐年增加,當血糖異常時就可能衍生許多疾病,其中也埋下誘發胰臟癌的風險,尤其胰臟癌早期症狀不明顯,多數患者確診時已屬晚期,幸運的是原用於二線治療的微脂體抗癌藥物,如今通過核准作為一線合併療法用藥,讓胰臟癌治療現曙光;臺北市立萬芳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醫師張家崙指出,隨著新藥發展,胰臟癌治療選擇更加多元,多國的第三期臨床試驗亦顯示,患者接受三合一合併療法後,在療效與存活期方面都有較好的效果。 糖尿病與胰臟癌危險因子相似 糖尿病患者罹胰臟癌 治療感染風險高 「糖尿病與胰臟癌兩個疾病息息相關。」張家崙主任表示,糖尿病患者可能引發胰臟癌,反之,胰臟癌患者也可能誘發糖尿病,以糖尿病患者而言,當血糖高時會增加胰島素分泌,若再加上肥胖等代謝症候群的危險因子,身體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狀態,可能進一步誘發腫瘤生成。尤其中年後才出現糖尿病的患者,累積的風險因子相對更多,進而提高罹患胰臟癌的機率。 胰臟癌典型症狀除了腹痛、腸胃道消化功能改變,以及體重異常減輕等,與糖尿病徵狀相似,因此糖尿病患者很難單純透過臨床症狀及早發現胰臟癌。一旦誘發胰臟癌,在臨床治療上除了有感染風險,患者的治療耐受度也通常低於一般患者,加上胰臟癌細胞具高抗藥性,使化療更加困難。張家崙主任強調,胰臟癌屬於凶險腫瘤,單一藥物往往無法有效控制,因此組合性化療相較是較佳的治療選擇。 三合一化療治療晚期胰臟癌 反應率佳 腫瘤明顯縮小 目前在胰臟癌治療上,原本用於二線治療的微脂體抗癌藥物,現已能用於一線治療,為患者提供治療新選擇。張家崙主任解釋,微脂體藥物在胰臟癌治療中具有獨特特性,不僅能延長藥物在體內的作用時間,使藥物濃度維持更持久,還能提高對腫瘤的穿透力。目前已有研究證實,將微脂體藥物合併用於一線治療,相較於目前的標準治療,確實能提供更佳的療效優勢。 張家崙主任舉例,一名近80歲的晚期胰臟癌患者,因腫瘤包覆血管,被外科醫師判定無法手術切除,因此選擇三合一化療作為一線治療,治療後也發現微脂體藥物在這位患者身上的反應不錯,腫瘤明顯縮小,經評估後符合手術條件。然而,考量患者年紀較大,最終仍以持續化療為主要治療方式,經一年治療,目前病情持續穩定病受到良好控制。 副作用可控 專家籲健保給付減輕患者負擔 這款三合一藥物的合併治療,部分患者擔心副作用可能會重疊,進而增加身體負擔。對此,張家崙主任表示,透過微脂體技術包覆化療藥物,不僅能提升藥效,還能有效降低副作用的風險。此外,臨床醫師也會根據患者狀況調整劑量,確保患者獲得最佳療效,並改善生活品質。根據臨床使用經驗,大多數患者都能順利完成療程並獲得一定療效,因此應積極考慮接受治療,以爭取更好的預後。 作為一線治療的化療組合,微脂體藥物為胰臟癌患者提供了新的選擇。然而,因目前尚未納入健保給付,對多數患者而言,成了不小的經濟負擔。張家崙主任強調,健保給付涉及許多層面的考量與挑戰,但若能將這類藥物納入健保,將大幅減輕患者的經濟壓力,並有助於提升治療效果。因此,仍需相關單位積極討論與合作,為患者創造更實質的幫助,並營造更友善的治療環境。

Read More

孩子越來越胖?醫揭「兒童肥胖元兇」 當心脂肪肝、糖尿病併發症

國小到高中學童體重過重及肥胖比例已達三成左右,遠高於日本、新加坡等鄰近國家。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王冠廷報導 兒童肥胖問題在臺灣日益嚴重,根據臺灣106年至109年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國小到高中學童體重過重及肥胖比例已達三成左右,遠高於日本、新加坡等鄰近國家。一位10歲就讀四年級的陳小弟,因感冒就醫時檢查發現體重高達50公斤,BMI達25,屬於肥胖體位,進一步檢查確診為脂肪肝,案例凸顯兒童的肥胖問題。 錯誤觀念害孩子一生 兒童過重恐引諸多併發症 奇美醫院急診醫學部急診兒科醫師張毓珊表示,許多臺灣父母仍抱持「小時候胖不是胖」的觀念,認為孩子小時候養的白白胖胖是累積之後「抽高」的本錢,但這種想法是錯誤的!研究顯示,肥胖兒童未來成為肥胖的成年人機率是正常體位兒童的五倍,且肥胖還與性早熟有關,導致孩子提早進入青春期,縮短身高增長的時間,反而影響身高發展。 此外,兒童過重及肥胖不僅影響外觀,還可能引發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脂肪肝、睡眠呼吸中止等許多健康風險,甚至可能發展為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若未及時治療,可能進一步惡化為非酒精性肝炎(NASH)及肝硬化。女孩肥胖還可能增加罹患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風險,影響未來生育能力。 揪出肥胖元兇 遺傳、飲食與生活習慣是罪魁禍首 張毓珊醫師指出,兒童肥胖的成因與遺傳、飲食習慣及生活型態息息相關。若父母本身為肥胖體質、母親有妊娠糖尿病或懷孕時增加過多體重等,孩子罹患肥胖的機率較高。此外,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如頻繁外食、吃速食、攝取高熱量與含糖飲料等,加上長時間使用3C產品、缺乏運動及睡眠不足等,都是導致兒童體重失控的重要因素。 從家庭開始調整 守護孩子健康 張毓珊醫師強調,治療兒童過重及肥胖應以「生活型態改變」為主,而非仰賴藥物治療,且需以「家庭為中心」從認知和行為層面調整。兒童的飲食與生活習慣深受家庭影響,因此家長應以身作則,減少外食與高熱量食物的攝取,鼓勵均衡飲食,適度減少電子產品使用時間,多從事戶外活動及運動。 此外,學校作為兒童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學習環境,應積極推動健康飲食教育,提供符合營養標準的午餐,並加強體育活動,培養良好的運動習慣,提升身體素質,有效遏止兒童肥胖問題,保障下一代的身心健康。

Read More

「黃斑部病變」恐致失明!雙機轉藥物助消水腫 及時治療搶救視力

民眾也可以協助長輩使用「阿姆斯勒方格表」,檢測是否有黃斑部病變的症狀。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黃嫊雰、林宗憲報導 視力越來越模糊,不要再以為是眼鏡度數不夠!「黃斑部病變」是造成許多長輩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振興醫院眼科部一般眼科科主任許粹剛醫師就指出,若把握黃金治療時間,儘早消除眼內水腫,就有機會控制病情。民眾也可以協助長輩使用「阿姆斯勒方格表」,檢測是否有黃斑部病變的症狀。 黃斑部病變常見3類型 「這種」亞洲人最常見! 許粹剛醫師指出,黃斑部正常情況下並沒有血管,若視網膜有不正常的新生血管增生,血管破裂、血液滲漏到黃斑部,將形成類似房屋漏水的異常狀況,被稱為「黃斑部病變」。黃斑部病變主要常見類型有:由老化引起的「濕性年齡相關性黃斑部退化病變(nAMD或wAMD)」、「多足型脈絡膜血管病變型黃斑部病變(PCV)」,以及由糖尿病導致的「糖尿病黃斑部水腫(DME)」。 在亞洲人中,最常見的類型是「多足型脈絡膜血管病變型黃斑部病變(PCV)」。許粹剛醫師說明,與一般黃斑部病變不同,PCV由脈絡膜血管異常增生引起,像一顆定時炸彈,平常看似穩定無症狀,但血管可能隨時破裂、引發大量出血,甚至會導致玻璃體出血,造成突發性的視力喪失。 雙機轉藥物助維持視力穩定 成患者一大福音 黃斑部病變的治療方式以眼球內注射藥物為主,過去僅有單機轉的抗血管新生因子藥物,許粹剛醫師指出,台灣近期引進雙機轉眼內注射藥物,不僅同樣擁有抗血管新生因子的機轉,還加入了抗血管生成素,可加強消除眼內水腫的效果。許粹剛醫師在臨床上的實際應用也與西方國家的臨床試驗結果相符,能看到患者無論是新生血管消退,還是眼內水腫的消除,都有不錯的成效,視力衰退也獲控制,對傳統藥物反應不佳的患者,如今也有了新的治療選擇,實屬對患者的一大福音。 不能求「一針見效」!積極治療及早消水腫 施打頻率就有機會降低 黃斑部病變難以完全治癒,仰賴長期治療,但患者往往希望減少治療頻率、期待「一針見效」。對此許粹剛醫師表示,國內外研究皆指出,治療初期前三至四個月,每個月施打三至四針,患者若積極配合治療,及早消除新生血管和眼內水腫、穩定視力,視病情改善程度有機會逐步降低施打頻率,治療效果顯著的患者,還能延長至每四個月甚至每半年施打一次。 目前眼內注射藥物也已納入健保給付,給付條件為視力介於0.05至0.5之間,老年黃斑部病變患者先進行螢光顯影檢查,確認是否有活性新生血管,而由糖尿病引起的黃斑部病變,中央視網膜厚度須大於300μm。第一次申請可獲8支針劑的給付,醫師也會依患者恢復狀況,判斷是否還需進行第二或第三階段的申請。 黃斑部病變治療勿拖延 誤信偏方或致病況加劇! 許粹剛醫師表示,可能含有類固醇成分的「黑藥丸」,或在眼周進行針灸等偏方,皆可能對眼睛造成更多傷害,請患者還是要尋求專業醫療協助。黃斑部病變初期新生血管較小,積水也較少,及早介入治療,穩定視力的機率就更高。許粹剛醫師也強調,許多長輩有視力模糊的問題,卻遲遲不願就醫,導致錯失黃金治療時間,提醒民眾要多留意家中長輩的視力狀況,看不清東西、顏色不夠鮮豔,都有可能是黃斑部病變! 齊用「阿姆斯勒方格表」幫長輩做檢測! 民眾也能使用「阿姆斯勒方格表」為家中長輩進行檢測,許粹剛醫師表示檢測步驟如下: 將表格置於眼前30公分處。 有近視或老花眼的民眾要記得戴上眼鏡。 遮著一隻眼睛,看向表格中間的黑點。 確認表格中都是直線,沒有出現扭曲、缺角、暗影,也沒有看不見的位置。 許醫師也提醒民眾,不要同時使用雙眼進行檢測,會無法辨別是哪一隻眼睛出問題。若有任何異常狀況,就要盡快就醫,檢查是否發生黃斑部病變,以便儘早介入治療。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