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通勤換好眠 在地就學攻頂大

  基隆Podcast「大基隆留才─在地就學」系列節目首集邀基隆高中二年級蘇庭以(右一)、基隆女中三年級學生王妤禎(右二)現身說法,公開在地就學的優勢。(基隆市政府提供) 記者楊耀華∕基隆報導 基隆市政府教育處二十六日起以每週一集的方式,透過「基隆Podcast」頻道播出「大基隆留才─在地就學」系列節目,邀請來賓現聲說法公開「基隆在地就學」的優勢,首集邀請基隆高中二年級蘇庭以、基隆女中三年級王妤禎現身說法,兩人同聲說「在地就學更有機會直攻頂大」實現夢想。 蘇庭以國中會考的成績三十五點八(滿分三十六)足以進入夢幻名校北一女,她迫不急待地想去校園走走看看,於是從安樂區住家搭車到台北再換捷運,來回卻花上三個多小時,蘇庭以原先想可以在車上K書、背單字、聽英文會話,但前後試了一星期後卻發現行不通,因為早上六點起床,精神不濟沒法讀書,她認為「這經驗實在太差,根本不可能撐三年」最後選擇一條輕鬆的上學路線,媽媽開車從家到基隆高中只要十分鐘。 經過升學抉擇,蘇庭以學會用更長遠眼光看升學議題,尤其她的哥哥就是以繁星方式進到政大資管系,蘇庭以說「當時北一女曾經是我的夢想,但從多元入學面向來看,可能大學更重要,把高中當跳板就好,出社會之後很少人知道高中念哪裡,繁星確定學系後,有半年時間可以做自己的事,很令人期待」。 基隆女中王妤禎同學會考成績二十點八,因為無法申請到台北比較好的學校,而且她聽說「如果沒有考到前三志願的學校,其實不太需要花時間通勤」,於是她選擇留在基隆就學。王妤禎說,很早就知道繁星這個大學入學管道,也蠻篤定會想要走這個升學方式,以目前繁星的規定裡,學校排名前百分之五十的學生皆有可申請繁星的機會。所以她在高中時期認真面對所有科目,她說:「繁星很看重學校成績表現,不論是國英數或音樂體育每一科都要維持好」,且她想要讀法律相關科系,在繁星的第二階段的比序時採的是單科公民成績,這個是她的強項,就有機會錄取想就讀的校系。 主持人余治明表示,基隆的學校以精緻化教學與多元化活動著稱,市長謝國樑更進一步提升在地就學優勢,去年推出柏克萊課程,幫助學生在地就學中獲得獨特優勢,在地就學不僅省去通勤時間,讓學生能更專注於學業,還能善用繁星計畫等升學機制,直攻頂大、實現夢想。

Read More

公廁分級列管 告示融入海洋特色

  基隆市環保局推動全市公廁分級列管並更新告示,新設計的分級告示牌更融入海洋特色兼具設計感與實用性。(基隆市環保局提供) 記者楊耀華∕基隆報導 基隆市環保局推動全市公廁分級列管並更新告示,新設計的分級告示牌更融入海洋特色兼具設計感與實用性,具有高辨識度還清楚顯示每座公廁的等級,結合環境部QR code通報機制,根據清潔度、設施完善度及維護管理狀況對公共廁所進行更有效的管理,打造更優質的如廁環境。 新式公廁分級告示在顏色的設計上,針對「特優級」、「優等級」和「普通級」三個等級以金銀銅獎盃意象表達更直觀,色彩上分別採用「深海:深藍漸層」、「海邊夕陽:橘黃漸層」、「海平面:淺藍漸層」三種配色,設計主視覺為大自然中呈現山的綠及海的藍為主,代表著基隆山海象徵;在形象上,則採用基隆市魚「黑鯛」及特產魚類「鎖管」、「煙仔虎(齒鰆)」,讓市民與遊客加深對基隆的印象。 目前基隆市列管公廁共計八百四十三座,公廁評分標準包含硬體設備、定期檢查維護紀錄、清潔維護等項目進行評級,確保市民朋友與遊客都可以清楚識別每個公廁的維護管理情形,重新設計的公廁分級告示牌不僅對公廁的管理強化科技面,也讓市民在使用公廁時有更直觀的參考。 環保局長馬仲豪表示,環保局從小處著手,持續汰換更新公廁分級告示,提升整體美觀,不僅是對提升公廁品質的承諾,更看顧市民朋友和遊客的如廁環境,歡迎各地遊客到基隆旅遊,全民一起體驗最棒的基隆。

Read More

下營香29日遶境 估萬人參與

下營北極殿玄天上帝廟二十九、三十日將舉辦三年一科遶境,預估超過萬人參加,精彩可期。 (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盧萍珊∕下營報導 下營北極殿玄天上帝廟三年一科「下營香」遶境,將在二十九、三十日登場,上帝爺公為乙巳年香科賜予冠名「玄帝降臨、神威展現」,遶境隊伍有各式陣頭、真人藝閣車,預估超過萬人參與,盛況可期。 上帝廟主委姜金利指出,上帝廟有三百多年歷史,廟內奉祀的大上帝、二上帝、三上帝、四上帝、五上帝神像都會參加遶境,今年各友宮廟神轎、陣頭、藝陣參與編號到三百零七號,創歷年香科最盛大。 今年下營香科指示昭明王神轎首次參與遶境,劉國軒的後代子孫劉豐治(右一)也會隨行。(記者盧萍珊攝) 上帝廟總幹事許禹錦表示,下營上帝廟廟史源於明鄭將軍劉國軒迎請玄天二上帝神像渡海來台在下營奉祀,一九四0年代,上帝爺公降示封劉國軒為「巡撫昭明王」,上帝廟設有「郡王殿」奉祀延平郡王和昭明王,今年下營香科指示昭明王神轎首次參與遶境,劉國軒的後代子孫劉豐治也會隨行。 下營香科遶境,參與的有下營六大姓氏角頭廟及友宮廟遶境出巡,六大姓代表包括姜林、陳、曾、洪、沈及其它姓氏「什姓」組成。下營香科遶境多是傳統陣頭,像是姜林姓龍泰堂出陣紡車輪、蜈蚣陣、陳姓七鶴藝陣、曾姓三省堂的踩高蹺陣、五虎平西、洪姓義興堂的觀世音收紅孩兒、沈姓武德宮八仙閣、白蛇傳、什姓四大美人,包括王馬、舞龍、舞獅、鼓陣、家將、真人藝閣車也都在遶境隊伍中,估算隊伍長近二公里,萬人以上參加。 上帝廟依古制邀請茅港尾天后宮「茅港媽」、觀音寺觀音佛祖到上帝廟作客看戲,也會參與下營香出巡遶境,下營香首日二十九日早上六時由市長黃偉哲等人點燃起馬炮後,從上帝廟出發。真人藝閣在遶境過程中,不只有灑糖果,還有信眾贊助將送出電視、紅包、伴手禮、水產品等獎品。

Read More

兒少發展帳戶2.0 提供開戶好禮

基隆市政府近期推出「兒少與發展帳戶獎勵支持二點0計畫」,希望透由存款獎勵、親職課程及社工輔導等方式,鼓勵經濟弱勢家庭為孩子存入人生的第一桶金。(巿府提供) 記者鄭鈞云∕基隆報導 基隆市政府為鼓勵經濟弱勢兒少打破貧窮世襲,近期推出「兒少與發展帳戶獎勵支持二點0計畫」,希望透由存款獎勵、親職課程及社工輔導等方式,鼓勵經濟弱勢家庭為孩子存入人生的第一桶金,開啟翻轉未來的機會。 「兒少發展帳戶」是提供一0五年後出生且列冊低收入戶或中低收入戶之兒少,透過家長每月繳存五百元、一千元或一千二百五十元,每半年再由政府以一比一方式提撥相對存款金額至兒少帳戶中,至孩子年滿十八歲時,最多將擁有五十四萬元之就學、就業之基金。 基隆市長謝國樑表示,「兒少是一個城市的未來,不應該讓貧窮限制孩子們的夢想」,市府近年來積極推動各項兒少福利及脫貧措施,此次更針對「兒少發展帳戶」訂定獎勵支持二點0計畫,希望透過親職課程、培力金及存款獎勵等制度提升家庭財務規劃觀念外,也藉由社工訪視發現無力繳存兒少之困境,避免落入脆弱家庭。 社會處處長楊玉欣指出,目前基隆市共有五百七十九名兒少符合兒少發展帳戶資格,且共有三百七十六名兒少已申請開戶,約有六成五兒少完成申請;為積極協助經濟弱勢兒少脫貧,市府特訂定獎勵支持二點0計畫,針對穩定存款一年以上之兒少提供開戶禮(卡通棉被),另亦持續與民間單位、親子館、學校等單位合作,積極宣導,期待所有經濟弱勢兒少都能參與計畫。 基隆市政府鼓勵家中有符合兒少發展帳戶資格之家庭,可洽社會處長青及救助科,或向戶籍地區公所社政課進行申請,以把握儲蓄獎勵機會,為孩子存下希望,翻轉未來人生。

Read More

北寧路邊坡修復 護欄暫不移除

  北寧路平浪橋頭大規模坍方公路局完成邊坡修復,但紐澤西護欄留為緩衝留觀區。(記者王慕慈攝) 記者王慕慈∕基隆報導 一一三年六月三日基隆北寧路平浪橋前,發生大規模邊坡滑落,二十五日終於完成邊坡加固修復,道路線形不變,現場紐澤西護欄還要留住,持續監測年邊坡度穩定與安全。 公路局說明,台二線七十點一公里處北寧路坍方復建工程已在三月二十五日竣工,邊坡修復包括岩縫裂隙噴凝土填補,岩栓打設、自由型框鋪設與擋土牆、防落格柵工程,此外,現場有十六組自動化傾斜計,二十二組自動化全測站稜鏡進行二十四小時全天候監測,觀察期預定持續一年,根據目前監測結果,邊坡狀況無異常,屬安全範圍內。   北寧路平浪橋頭大規模坍方公路局完成邊坡修復,但紐澤西護欄留為緩衝留觀區。(記者王慕慈攝) 同時在邊坡修復工程完成後,公路局也將持續觀察該邊坡在一一四年汛期期間的穩定狀況,所以,基隆工務段長蔡志盈說,現場的紐澤西護欄在監測期間暫時不會移除,未來該處將會做為邊坡與道路間的緩衝帶,設置為該處的路肩,現場道路的線型也不會再做更動。 去年北寧路大規模山崩土石滑落,經空拍測量結果,坍方長度五十四公尺、高度四十一公尺、寬度十四公尺,坍方量體約一萬二千多立方公尺。坍方量體高,且有許多大型巨石需進行破碎;現場壓毀九部汽車、二部機車,市議員張顥瀚除要求能加速賠償流程,公路局基隆工務段段長蔡志盈表示,目前皆依國家賠償法,進行審查程序中。  

Read More

關帝港開基武廟保留添燈油祈福

開基武廟油燈牆提供信眾寄放燈油。 (記者陳治交攝) 記者陳治交∕台南報導 來到寺廟拜拜上香祈福,關帝港開基武廟仍保留「添燈油」的傳統,信眾投入香油錢,即可拿取一小瓶廟方準備好的燈油,倒進神明儀桌前的油燈,誠心為神明「添油」,讓油燈光明不滅、祈求家人平安。 信眾添燈油祈福。(記者陳治交攝) 為了表示對神明及寺廟的感謝,一般人總是會在奉獻箱裡隨喜捐款、添個「香油錢」。不過,以前傳統農業時期,信眾習慣為神明點上一柱香、添燈油,隨著時代演變,漸漸地改成由廟方人員代為添燈油。 關帝港開基武廟保留「添燈油」的傳統,信眾投入香油錢後,即可拿取一小瓶廟方準備好的燈油,倒進神明儀桌前的油燈,誠心為神明「添油」。也有不少信眾乾脆將一整瓶的燈油寄放在廟方,形成一整面寫著各家名字的油燈牆,蔚為奇景。 台灣首廟天壇(天公廟)正殿玉皇上帝牌位前有一座百年不滅的油燈,個人添香油不像光明燈一點就是一年,但也有祈求家人前途光明的意義。

Read More

清明國道中部易壅塞 利用東彰道路避塞車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清明節四天連續假期將屆,交通部高速公路局二十七日預估,國道中部路段將出現龐大車流,建議民眾往返台中與彰化時,除國道一號之外,也可考慮利用東彰道路,以避開國道中部易壅塞路段。 根據高公局歷年連假大數據分析,國道中部路段常為南北向交通瓶頸,特別是國一彰化系統至北斗路段,連假經常出現車流壅塞情形。 高公局建議用路人,可從國一大雅系統銜接台七十四線、台七十四甲線,並透過台一線、一四八縣道前往員林,或經由東彰道路及一五0縣道前往北斗,避開易壅塞路段。 此外,國三中投至霧峰系統路段亦為連假期間易壅塞路段。高公局建議,南投往返台中地區之用路人可多利用台六十三線中投公路,連接國六舊正交流道與國三中投交流道,以節省行車時間。 為使用路人易於辨識替代道路方向與路線,高公局已於替代道路沿線設置導引標誌加強導引。另民眾可多利用1968App「即時影像」功能確認國道即時路況,同時透過App「替代道路」選項之國道,與替代道路旅行時間比較功能,選擇合適的路線,讓旅程更加順利。

Read More

發現第一人巡迴展 有看頭

被科學藝術復原的第一人模樣。 (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新市報導 台南史前第一人是什麼模樣?到南科考古館就可遇見。文化部策劃的「發現第一人巡迴展|台南站」廿七日在南科考古館登場,幼兒們等不及要看看老祖宗的樣子,尤其展場內設計許多互動,讓考古館熱鬧滾滾,彷彿走進時光寶盒遇見前人。 廿七日「發現第一人巡迴展」在南科考古館二樓特展廳開展,以馬祖亮島人及南科史前第一人為主角,從形態、遺址古環境、食性、埋藏環境及科學藝術等面向,呈現台灣史前島嶼人群豐富且多元的生活面貌。 「發現第一人巡迴展─台南站」廿七日在南科考古館登場。(記者張淑娟攝) 開幕式由來賓手持數位刷子參與考古工作,刷開地表土壤,與無敵考古隊一同揭開四千八百年前台南史前第一人群的遺骸樣貌,體驗考古學與生物人類學的研究方法與成果。 吳曉雲表示,展場有八千三百年前由馬祖亮島島尾遺址出土遺物,與南科四千八百年前大坌坑文化考古材料對照,兩地居住地都靠近海洋,因此生活方式有相同也有不同。 此展必看重點是揭露新石器早期出土人骨資訊,台灣第一狗與台灣第一米的考古出土原件 ,以及馬祖亮島島尾遺址出土遺物原件。 展覽中更有許多首次亮相,不可錯過的南科出土遺物,且除靜態展外,還設置多款互動裝置,可以拼出人骨,呈現更多元的觀展體驗,好玩又有內涵。 此外,配合兒童節連假,也將推出「發現第一狗」台語繪本說故事,五月則辦理「人骨日光浴|藍晒體驗」,六月則有人骨講座,特展將持續至十月十九日,詳細可上南科考古館查詢。

Read More

台電推廣時間電價 與大戶共創雙贏

  台電基隆區處舉辦企業座談會,希望把用電移轉非尖峰時段。(記者張上耕翻攝) 記者張上耕∕基隆報導 台電基隆區營業處二十七日舉辦大用戶座談會,攜手企業邁向節能新時代。處長陳据湖表示,因應能源轉型政策,電力系統負載尖峰時段,移到下午四點到晚上十點,座談會除宣導深度節能外,亦安排台電專員做桌邊服務,希望藉由面對面交流溝通,讓企業對時間電價及配套措施,有更多認識與理解,進一步積極參與需量反應負載管理措施、移轉夜尖峰時段用電,「在對的時間,聰明用電」以減少電費支出,也對抑低尖峰負載有所助益,共創台電與用戶雙贏的局面。 基隆區處指出,為響應政府政策,台電公司全台大串聯,在二十七日舉辦大用戶座談會。基隆區營業處邀請服務區內四百瓩以上具「節電潛力用戶」,共同研討聰明用電策略與作法,各企業參與踴躍,現場座無虛席,逾百位業者代表前來共同交流。 節能行動政策有三重點,分別為「公部門帶頭示範再擴散至民間企業」、「引入民間能量助節能」及「鼓勵全民參與節能」。台電預估,透過公私協力與節能技術導入,至二0二七年可節省二0六億度電,約占全國用電量八%,相當於台中燃煤三號機一年的發電量,不僅能有效降低電費支出,更能減碳降空污。 台電基隆區營業處誠邀企業夥伴攜手投入節能行列,透過創新科技與策略,為環境永續、企業競爭力與社會責任共同努力。全民一起節能減碳,開創永續新時代。

Read More

和平區農會選舉疑賄選 檢調傳喚30人偵訊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台中市各區農會近期陸續舉辦會員代表、理監事改選,以及總幹事選聘,台中地檢署接獲檢舉,指和平區農會會員代表等選舉,疑似有賄選,二十七日指揮調查局人員,陸續傳喚約三十人進行偵訊。 遭到傳喚的人員,包括和平區農會的會員與代表,以及理事等人,中檢至下午為止,尚無進一步的處分。 台中地檢署是接獲檢舉,指和平區農會會員代表等選舉疑似有賄選,昨日指揮調查局台中市調查處等單位,帶回和平區農會會員、代表及理事,至台中市調查處的豐原站偵詢中。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