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關山人工濕地蛻變為生態天堂 鷺鷥、鴨鴨合鳴動人

  「關山人工濕地」從一塊污水處理搖身變生態天堂,吸引遊客打卡聽鳥語交響樂。(記者鄭錦晴翻攝) 記者鄭錦晴/台東報導 台東關山人工濕地不僅具備淨化水質的功能,還營造出豐富多元的生物棲地,在台東縣府多年努力下,濕地的出流水質達到場域標準,並成為吸引各類生物棲息的美麗環境,鷺鷥、鴨鴨大集合,環保局歡迎大家來打卡聽「鳥語交響樂」,但請攜走隨身物品及垃圾,以免濕地生物誤食垃圾而受害。 台東關山有一處神祕角落,鳥叫聲此起彼落,宛如天然交響樂團上演晨間演奏會,「關山人工濕地」是一塊從污水處理,搖身一變成為生態天堂的綠色奇蹟。 環保局指出,關山人工濕地位於關山親水公園的西北側,採取永續經營與低干擾的管理模式,使濕地水質日益潔淨,濕地的生態池吸引眾多鳥類前來棲息,鳥種多樣性與數量逐年增加,吸引許多賞鳥愛好者到訪。 這片位於關山親水公園內的人工濕地秘境,冬日成群的鷺鷥如聖誕樹的裝飾般點綴枝頭;春夏天,鶯啼鳥囀,琵嘴鴨與鳳頭潛鴨成群悠遊,花嘴鴨與紅冠水雞則教育幼鳥學習捕食,如詩如畫的景象,不但賞心悅目,還能療癒疲憊的心靈。 此外,環保局也透過導覽解說活動,帶領民眾深入濕地,增進對濕地的認識與珍惜,並培養守護濕地的意識,讓環境更加美好。 歡迎遊客來趟關山親水公園,沿著濕地步道散步或騎單車、賞鳥,一起用行動,守護這片屬於鳥兒的樂園。

Read More

染上自然的色 葉語時光植物藝術生活展

「天然染色的魅力」作品展,在清水眷村文化園區靜靜登場,透過植物染與手作織品,歡迎親子家庭及對生活美學有興趣之民眾前往參觀體驗,感受源自大地的色彩與工藝之美。(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天然染色的魅力」作品展,是一場關於自然與工藝的展覽,由台中市清水生活美學協會郭凱遠與七位創作者策劃,在清水眷村文化園區靜靜登場,透過植物染與手作織品,歡迎社區居民、親子家庭及對生活美學有興趣之民眾前往參觀體驗,一同感受源自大地的色彩與工藝之美。 今年度清水眷村文化園區的徵件展,由郭凱遠老師帶領七位創作者劉英綢、黃素惠、王愛蘊、林麗滿、莊雅萍、鄭秀嬌、陳麗玲進行「天然染色的魅力」作品展,即日起至二十三日在清水眷村文化園區舉行。此次展覽以「植物染色」為主題,透過多樣化的綠工藝創作,展現天然素材與織品結合的獨特風貌,呈現生活美學與自然永續之間的深刻連結。 展出內容涵蓋植物染織品、葉脈拓印展示等,作品均使用台灣常見植物的葉片、果實、根莖等天然媒材,透過蒸煮、媒染、拓印等工藝技法,將植物的色素與天然織品結合,展現出質樸且富含生命力的藝術語彙。 展覽期間將同步辦理週末限定的體驗活動,內容包含植物染方巾製作、葉脈拓印、拼布工藝、押花飾品DIY等,提供民眾親身參與傳統工藝的機會,深化對植物美學的理解與興趣。另亦開放學校與團體預約導覽,期望透過教育推廣與藝術實踐,讓更多人看見天然工藝背後的文化價值與生活哲學。 「天然染色的魅力」作品展,展覽現場將呈現各種染材實驗、色澤變化與創作成果,讓植物如何在布上留下永恆的溫柔印記。(記者陳金龍攝) 郭凱遠及展出者近年更積極投入在地文化保存與再造工作,與清水眷村文化園區深度合作。策展團隊多位成員為眷村子弟,對地方文化與歷史具有濃厚情感,期望藉由這次展覽與系列活動,傳遞自然友善、文化扎根的理念,並帶動眷村文化園區更多元的公共參與與觀光動能。

Read More

年輕人腸破血流命垂危!專家籲健保鬆綁、拚國際接軌

目前健保針對IBD中重度患者使用進階治療的給付條件非常嚴格,得先使用傳統治療半年無效後才能上車,用藥一年就得下車。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陳佳慧報導 一名中年公車司機罹患發炎性腸道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簡稱IBD),自體免疫系統攻擊腸道,引起嚴重腹痛、血便,一天得跑十幾次廁所。因擔心影響工作,只好包尿布上班。另名年輕男性做大腸鏡檢查後發現罹病,因未妥善控制,五年後確診大腸癌。專家與病友團體指出,IBD不能根治,應長期穩定用藥以達到腸黏膜癒合的治療目標,否則反覆發作會引起腸道狹窄、穿孔、阻塞,甚至「肚破腸流」,瘻管導致肚皮、生殖器官滲出糞便、菜渣,嚴重影響學業、工作與生活,腸癌風險更高於一般人。 健保制度設限,患者難以穩定用藥 目前健保針對IBD中重度患者使用進階治療的給付條件非常嚴格,得先使用傳統治療半年無效後才能上車,用藥一年就得下車。專家與病團指此病好發青壯年,且不能根治,若能控制病情,可大幅減少反覆發作導致急診、住院、手術,更能如常人般工作繳稅、結婚生子,對國家貢獻更大。 短片《沉默的缺席》揭露IBD患者的三大困境 5月19日為「世界發炎性腸道疾病日」,為讓社會大眾與政府更加理解患者困境,台灣腸治久安病友協會特別製作短片《沉默的缺席》,以真實病友經歷出發,呈現患者所面臨的三大挑戰:「就學職場生活困難」、「經濟壓力沉重」與「健保給付門檻高」,期盼政府正視他們嚴重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讓治療接軌國際指引,放寬給付條件與療程。 腸治久安病友協會秘書長林姮均說,病友承受痛苦煎熬與無助,因為他們飽受病情反覆發作的嚴重不適,不但影響求學、工作,更充滿心理壓力。她指出:「許多病友不是不想努力,而是被迫在疼痛與無助中放棄人生本該擁有的選擇。」 醫界共識:長期穩定治療是關鍵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胃腸科主任周仁偉解釋,發炎性腸道疾病主要包含克隆氏症及潰瘍性結腸炎,是慢性、反覆發作的自體免疫疾病。患者免疫系統誤將腸道黏膜當作「敵人」而發動攻擊,造成腸道發炎、潰瘍甚至纖維化。 接軌國際治療模式,讓年輕病友重返生活 臺北榮民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林春吉說,根據衛生福利部公告重大傷病各疾病別有效統計表顯示,截至今(114)年2月,全台約有5531名潰瘍性結腸炎與2517名克隆氏症患者領有重大傷病卡。IBD不妥善治療,會有腸狹窄、穿孔、阻塞併發症,需要定期追蹤、治療,長期目標是達到腸黏膜癒合,以降低復發、併發症與癌化風險。 周仁偉醫師說,許多國家是終身治療。但這類病人亟需政府重視,讓中重度病人及早上車,待病情穩定後再進行降階治療。尤其台灣已經進入高齡少子化,IBD病人多是年輕青壯年,是國家生產力的來源。 世界IBD日齊發聲,盼政策突破治療限制 5月19日為「世界發炎性腸道疾病日」,病友與專家醫師期盼大眾及政府能理解IBD的疾病嚴重度以及治療的缺口,呼籲政府正視患者需要長期穩定治療的需求,幫助患者穩定控制,重返正常生活,為社會貢獻所長。 欲了解更多IBD病友真實處境與倡議訴求,可參考短片《沉默的缺席》:https://reurl.cc/eMMqab  

Read More

不是一般乾癬!「全身膿疱性乾癬」恐致器官衰竭 勿輕忽皮膚膿疱、脫屑

全身型膿疱性乾癬與一般乾癬不同,攜帶IL-36RN基因突變的患者往往發作年齡更年輕,通常小範圍病灶看起來與一般乾癬類似,會脫屑伴隨癢感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吳儀文報導 60多歲A女士因皮膚膿疱、全身紅皮等情況困擾好幾年,雖然她曾前往診所就醫短暫治療後皮膚症狀有所改善,但過沒多久全身性的膿疱又再次出現,她到處求醫繞了一大圈都無法讓皮膚病灶獲得長期且有效的控制,遍佈全身的紅皮、膿疱又伴隨發燒症狀反覆發作都無法有效獲得緩解讓她相當恐慌,輾轉各處後來到彰化基督教醫院皮膚部許修誠醫師的門診,經醫師評估病灶的情形研判A女士應該是罹患「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eneralized Pustular Psoriasis,簡稱GPP)」。 許修誠主任表示,全身型膿疱性乾癬雖然疾病名稱中有「乾癬」二字,但其臨床表現與一般認知外觀以脫屑、角質化的斑塊型乾癬有很大的不同,在急性發作期患者皮膚會產生大範圍膿疱、紅斑、脫屑,甚至伴隨全身性症狀,由於初期症狀容易被輕忽,甚至易與其他疾病混淆,因此患者通常需比一般乾癬花更久時間才能獲得正確診斷,提醒民眾需對症狀有所警覺,而且往往使用口服類固醇後症狀即便短暫緩解,也應持續找出真正的病因避免後續的急性復發。若積極接受膿疱性乾癬相關基因檢測確診為全身型膿疱性乾癬,目前已有健保給付新型生物製劑,可以幫助病患有更好的疾病控制、維持生活品質。 全身型膿疱性乾癬與介白素36(IL-36)有關 症狀和典型乾癬有些不同 許修誠主任提到,臨床醫師會特別關注「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是因為它具有引起嚴重急性全身性症狀的潛在風險,近期有越來越多研究證實全身型膿疱性乾癬與免疫系統中的介白素36(IL-36)相關發炎途徑異常有關,包括IL-36RN基因突變或是IL-36相關促發炎激素過度活化都可能誘發疾病以大範圍膿疱的形式發作,反之,其他乾癬由於主要與IL-17與IL-23發炎途徑有關,則較不易與IL-36具直接關聯,因此最新之國際疾病分類系統已將GPP從乾癬疾病中獨立出來成一個特有疾病。 全身型膿疱性乾癬與一般乾癬不同,攜帶IL-36RN基因突變的患者往往發作年齡更年輕,通常小範圍病灶看起來與一般乾癬類似,會脫屑伴隨癢感,不過急性發作期會產生全身大面積的膿疱病灶,以及高燒、關節疼痛、倦怠等全身性症狀。 許修誠主任表示,患者在復發急性期的高燒狀態下,身體處於全身性免疫發炎物質增加的情況,患者常會伴隨嚴重倦怠感,伴隨著全身代謝增加,對於心臟、腎臟是很大的負擔,可能會造成高輸出心衰竭、急性腎衰竭等併發症。 皮膚病灶增加感染機會 膿疱、脫屑影響社交、生活 此外,膿疱、紅斑、脫屑等病灶導致皮膚障壁受損,患者感染的機會也會因此上升,同時會對生活品質、社交產生影響。許修誠主任提到,由於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會造成膿疱、滲液、脫屑等情形,患者又痛又癢,衣服不僅不太好穿,許多人也不太敢穿淺色的衣服。 另外,許修誠主任分享自己多年前擔任住院醫師期間,曾遇過一位印象相當深刻的個案,這名未滿30歲的女性在懷孕期間急性發作入院治療,因為懷孕因素這名個案疾病控制得很辛苦,在當時的醫藥水平也只有類固醇可以治療,雖然有順利生下孩子,但最後因為疾病因素導致失婚,這也讓她相當自暴自棄,若她有幸在這個醫療進步的時代,讓她有更多的治療選擇,或許她的人生會有所不同。 基因檢測有助及早辨別全身型膿疱性乾癬 鎖定關鍵致病機轉IL-36更對症下藥 在治療上,全身型膿疱性乾癬與一般乾癬也不太一樣,目前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患者已可透過基因檢測快速辨識IL-36RN基因突變,這也對於疾病的診斷和制定個人化治療相當有幫助,因此建議全身型膿疱性乾癬病友可與醫師積極討論安排相關檢測,以利未來更精準的疾病治療評估與控制。 有鑑於醫學界對於全身型膿疱性乾癬的關鍵致病機轉IL-36有更多的認識,在治療上,目前也已有發展出相對應的新型生物製劑,能針對IL-36RN基因突變所造成的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更對症下藥治療,許修誠主任進一步提到,重要的是新型的生物製劑對於無IL-36RN基因突變的患者其實也有治療效果,根據疾病機轉是因為IL-36在整個膿疱病灶成形的發炎路徑的扮演主要的角色,因此新型生物製劑對於膿疱病灶的治療效果相當快速,大約6成左右的患者使用第一週就會有顯著成效。 健保署已於去年(2024)7月正式將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新型生物製劑納入健保給付,幫助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患者獲得更好的治療與疾病控制。許修誠主任表示,病患在急性發作期使用新型生物製劑後疾病能在短時間內獲得控制,而且相較於其他藥物,可獲得較長的緩解期,患者只需在急性發作時透過靜脈注射施打,不同於原本主要針對一般乾癬的傳統生物製劑需持續施打,期望未來健保能擴大給付讓更多此類患者受益。 不過,任何藥物都有其副作用及適合的使用對象,建議患者應與醫師討論選擇適合的治療方法。許修誠主任也提醒,民眾一旦出現皮膚大範圍病灶且伴隨全身性症狀千萬不要輕忽,因為這很可能不是一般所認知的普通皮膚疾病,若出現全身性皮膚反應伴隨發燒、倦怠等全身性系統性症狀應有所警覺,前往皮膚科、免疫風濕科尋求專科醫師的建議。

Read More

關上3扇門勇敢向前走!國際單親兒童基金會表揚單親家長

財團法人國際單親兒童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劉珊珊(中)表揚第十一屆傑出單親家長。(新北市社會局提供)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政府是太陽,太陽照不到的地方由我們點上燭光!」由知名作家黃越綏所創辦的財團法人國際單親兒童文教基金會,專門從事單親家庭服務,藉由成立30週年,今(6)日特別與新北市社會局在市府507會議室合辦第七屆國際單親兒童論壇,以「庇護中心之經營挑戰」為主題,邀集來自菲律賓、印度、泰國及臺灣等地的專家、實務工作者,針對庇護機構所面臨的困境,以及資源、人力、心理支持服務等進行分享交流,會中並頒獎表揚10位傑出單親家長。 黃越綏在論壇中表示,她常提醒未婚懷孕媽媽,人生有三扇門要關上,才能勇敢的向前走。(新北市社會局提供) 有「台灣單親之母」美譽的黃越綏表示,1995年她創立基金會,30年來共服務超過6萬戶家庭,包含廣義的單親類型,如隔代教養、分居、服刑等。有鑑於台灣少女未婚生子的比率居亞洲之冠,因此於2012年在於台南市設立「麻二甲之家」,專門收容未成年未婚懷孕的少女及弱勢失依的兒童,用愛與包容陪伴她們走出自己的天地。 黃越綏提到,她常提醒入住的未婚懷孕媽媽及世人,人生有三扇門要關上,一是過去之門,二是今日後悔之門,三是未來焦慮之門。唯有勇敢關上這三扇門,才能勇敢的向前走。 新北市社會局長李美珍表示,新北市青少年有54萬多人,各項的挑戰相當大,感謝基金會願意出手協助,共同關照社會弱勢單親族群。(新北市社會局提供) 新北市社會局長李美珍表示,新北市人口占全國六分之一,青少年有54萬多人,各項的挑戰相當大,非常感謝基金會願意出手協助政府,共同關照社會弱勢單親族群,基金會30年一路走來不容易,感謝創辦人及所有協力者,用慈悲柔軟的心來包容和鼓勵。 除了專題演講,論壇並分組研討,深入探討安置中心內的衝突管理、未成年入住者情感與人際問題、如何減少鄰避效應、穩定心理支持與創傷照護等議題,期望藉由多元交流,啟發可行的實務策略,協助庇護機構優化營運與服務品質。 財團法人國際單親兒童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劉珊珊(右)表揚出單親家長李佳菁(左)。(新北市社會局提供) 論壇中並表揚第十一屆傑出單親家長,共10位獲獎,每位獲頒5萬元獎金。其中一位李佳菁,今年53歲,與先生在軍中認識,婚後育有2名女兒,因故離異,當時女兒僅有6歲、4歲,她扛起家庭重擔,母兼父職,做過廚工、居家清潔等,苦心拉拔。所幸兩位女兒乖巧懂事,老大石彥柔以身障生奪得大專外語英文類榜首,虎尾科大應用外文系畢業,目前正準備特考;二女兒石品儀台大工商管理系大四,對於母親獲獎,兩姊妹相當開心。

Read More

軍演衝擊漁業 卓榮泰:承諾檢討並提出解決方案

國防部五月規劃多場東部海域實彈射擊演習,立委黃建賓要求避開漁汛期。(記者鄭錦晴攝) 記者鄭錦晴/台東報導 針對國軍實彈演習影響台東漁業生計,與花東交通票價調漲引民怨,立委黃建賓六日表示,行政院長卓榮泰承諾將要求相關部會檢討並提出具體解決方案,保障東部地區居民權益。 黃建賓指出,國防部五月規劃多場東部海域實彈射擊演習,適逢鬼頭刀四月至六月漁獲高峰期,漁民恐面臨半個月無法出海的窘境,影響生計。 他強調,支持國防無庸置疑,但國軍近年頻繁演習,導致漁獲銳減,且國防部過去承諾避開漁汛期與補貼措施並未落實。 卓榮泰承諾將責成國防部檢討演習時程,尊重地方產業需求,未來將提前規劃與溝通,相關損失也將確實賠償。 此外,針對台鐵票價即將調漲,黃建賓批評目前僅提供會員點數加倍的優惠,實際折扣僅百分之二,若用台北到台東來回自強號票價計算,只能折扣約十九元,跟來回票價調漲三0六元相比,遠遠無法抵消調漲帶來的負擔,對不使用智慧型手機的年長者更是不便。 黃建賓要求交通部應儘速規劃具體優惠方案、啟動花東基金補貼機制,並加開南迴線清晨與深夜班次,滿足民眾就醫、通勤等基本需求。 交通部長陳世凱回應,會員優惠點數將研議加碼至四倍、五倍;南迴班次增開與基礎建設也將持續推進。 卓榮泰則強調,調價前務必敲定優惠方案,保障東部居民交通正義。

Read More

新北婦幼關懷協會攜手善團作手工皂及乳液關心弱勢

新北市婦幼關懷協會聯合板橋區團委會、新北健言社及劉美芳議員服務處舉辦「114年愛心出動 小禮包DIY母親節活動」。(新北市社會局提供)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迎接母親節的到來,新北市婦幼關懷協會聯合板橋區團委會、新北健言社及劉美芳議員服務處聯合舉辦「114年愛心出動 小禮包DIY母親節活動」,號召成員齊聚一堂,製作天然手工皂與乳液,並將成品100份捐贈予新北社會局發放給弱勢家庭,由新北社會局長李美珍代表受贈。 劉美芳表示,愛心不分大小,透過愛心手作,希望傳遞溫暖,給弱勢家戶祝福,也期盼各界響應公益,發揮善的循環,打造更有愛的社會。 新北市婦幼關懷協會攜手團體送暖,製作手工皂及乳液100份給予新北弱勢家庭。(新北市社會局提供) 新北市婦幼關懷協會理事長翁美慧提到,在專業講師的指導下,大家分工合作、調配原料,不僅讓參與者體驗手作樂趣,也展現民間關懷弱勢的愛心行動。 社會局長李美珍表示,感謝婦幼關懷協會、板橋區團委會、新北健言社及劉美芳議員的熱心公益。新北市好日子愛心大平台自108年6月開辦至今,獲得民間企業廠商、公益團體及善心人士的支持力量,私公協力照顧許多需要關懷的家庭,邀請大家一同響應「新北市好日子愛心大平台」。

Read More

大甲農會辦說明會 推動稻米轉作新策略

農業部農糧署假大甲區農會舉辦「輔導二轉種植政策宣導說明會」主任陳瑛針對「轉作雜糧」與「轉作非糧作物」兩大方向作明細說明。(記者陳榮昌攝) 記者陳榮昌/台中報導 農業部農糧署為有效調節稻米產銷、提升農民收益,自114年起推動「稻米產業升級精進措施-一集、二轉、三加三」,六日上午假大甲區農會三樓舉辦「輔導二轉種植政策宣導說明會」,吸引許多在地農友踴躍參與。 說明會由農糧署中區分署台中辦事處主任陳瑛進行政策說明,針對「轉作雜糧」與「轉作非糧作物」兩大方向,提出配套與補助措施,希望協助農友調整耕作策略,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 台中區農業改良場林瑞家博士分享雜糧栽培技術,針對大豆、玉米等作物的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及機械化耕作流程進行詳細解說,並提供實用栽培指引。與會者紛紛提問互動,現場氣氛熱烈。 大甲區農會蔬菜產銷班第十二班班長紀文雄,與會分享參與契作大豆的經驗與實際收益。他提到,配合政府政策轉作不僅降低銷售風險,也有助於農地輪作休養,增加農民整體收益。 農會總幹事黃瑞祥表示,農會長期致力於守護農友權益,此次舉辦宣導會,希望透過政策宣導與技術輔導,協助農民順利轉型、永續經營,邁向現代化農業發展。未來農會也將持續配合政府政策,加強推廣相關措施,辦理更多教育訓練活動,陪伴農民走在轉型的最前線。  

Read More

為43萬偏鄉兒少指引夢想 全聯佩樺基金會「愛心育苗計畫」榮獲遠見ESG企業永續獎

全聯佩樺圓夢社會福利基金會以「愛心育苗計畫」榮獲遠見ESG企業永續獎「公益推動組」績優獎肯定,由佩樺基金會執行長蔡亞璇代表領獎。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有別於一般基金會只著重弱勢兒少的生計問題,全聯佩樺圓夢社會福利基金會更關心進一步的夢想指引,2011年成立至今14年來,致力於串聯母公司全聯的綿密通路優勢,結合地方社福機構與學校,長期推動「愛心育苗計畫」,投入2.9億元,累積幫助超過230間社福機構、160間偏鄉學校及43萬名兒少,不僅努力落實打造全聯「公益賣場」的目標,今年更首度以「愛心育苗計畫」榮獲遠見ESG企業永續獎「公益推動組」績優獎肯定,讓弱勢兒少除了吃飽,也能看見夢想的曙光,找到屬於自己的未來道路。 全聯佩樺圓夢社會福利基金會自2013年推動「愛心育苗計畫」,十多年來透過專職社工團隊實地走訪以及與地方社福機構、學校合作,看到台灣偏鄉孩童面對的挑戰,除了資源不足外,還包括家庭背景、社會問題,以及交通不便等多重困境。為了更有系統地滿足孩子們的需求,從2024年起,全聯佩樺圓夢社會福利基金會更進一步將「愛心育苗計畫」細分為三大主軸-「助養」、「助學」和「圓夢」。 其中「助養」為提供「公益福利卡」儲值金,讓合作單位能到全聯門市購買營養補給品,幫助孩子補充成長所需的營養;「助學」為支持學校與社福單位開設多元才藝課程,讓孩子們能在課本以外,探索興趣、建立自信,發現自己的潛能;「圓夢」則為打造屬於孩子們的展演舞台,如在全聯門市開幕活動時表演直笛、戰鼓,或與體育團隊合作,為具潛力的學生提供長期訓練與比賽機會,亦或是在「微光藝廊」展出孩子們的藝術作品,讓他們增強自信與表達能力。「愛心育苗計畫」呼應馬斯洛理論,希望透過生理、學習到自我實現,循序漸進地陪伴孩子成長。 全聯佩樺圓夢社會福利基金會以「愛心育苗計畫」榮獲遠見ESG企業永續獎「公益推動組」績優獎肯定,由佩樺基金會執行長蔡亞璇(左二)及全聯實業副總經理林子文(右二)代表出席。 今年全聯佩樺圓夢社會福利基金會首度以「愛心育苗計畫」獲得遠見ESG企業永續獎肯定,全聯佩樺圓夢社會福利基金會執行長蔡亞璇表示,這次獲獎不只是對基金會長期推動「愛心育苗計畫」的鼓勵,更是對全聯企業文化的認同,未來也會持續秉持初心,讓每一間門市、每一個角落都能傳遞出屬於全聯的溫暖,用愛與行動陪伴更多孩子,指引他們走向希望的道路,讓全聯成為最有溫度的「公益賣場」。 「愛心育苗計畫」十多年來,不只讓更多孩子找到自信,也讓他們找到發光發熱的舞台。全聯佩樺圓夢社會福利基金會自2016年起與台灣觸愛協會合作「助養方案」,2023年更將台灣觸愛協會繪畫班孩子們的藝術作品搬進全聯賣場,於門市「微光藝廊」中展出,其中第一次參展的蔡同學(化名)兒時曾被診斷為發展遲緩,但在陪伴及參與才藝潛能班後,發現有明顯的藝術繪畫天份,現在蔡同學已能運用繪畫表達自我想法,並且已經考上國立職業高中的廣告設計科,繼續學習發揮潛能。在體育人才發展方面,全聯佩樺圓夢社會福利基金會也於2021年起與花蓮縣三民國中合作,協助學校培育偏鄉體育人才,提升台灣舉重知名度,累計投入約135萬元、每年約30名學生受益,並於2024年世界青少年舉重錦標賽、亞洲盃健力錦標賽、全國總統盃舉重錦標賽、全國青年盃舉重錦標賽、全中運等賽事中皆取得個人及團體優秀成績。 為更了解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全聯佩樺圓夢社會福利基金會由專職社工團隊親自走入偏鄉、課輔班,從需求評估、資源媒合到成效追蹤,深入了解個案。「愛心育苗計畫」結合了全聯福利中心的零售力量、專職社工的專業陪伴,還有系統化的三大方案,不只是幫助孩子解決眼前的困難,更陪伴孩子們走向更寬廣、更有希望的未來。

Read More

板橋郵局攜手新北新埔國小推廣母親節明信片書寫

(板橋郵局提供)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五月是溫馨及感恩的季節,為感念母親對子女無怨無悔的付出,板橋郵局於今(6)日與新北市新埔國小合作,舉辦「母親節明信片傳情送愛活動」,邀請學校師生寫下對母親的祝福來傳遞溫馨親情。 (板橋郵局提供) 板橋郵局副局長吳聰明及新北市新埔國小校長陳維穎共同參與這項有意義的活動,現場設置可愛的歪腰郵筒,讓大家體驗寄信的樂趣並合影留念,活動中邀請4位學童分享給母親祝福的話,鼓勵學童勇敢表達愛與感謝。 (板橋郵局提供) 吳聰明表示,母親總是在我們背後默默無私的付出,我們應及時表達對母親的感謝,藉由書寫明信片傳遞真情,從小培養手寫溫情的儀式感,獻上最真誠的感恩之情。 板橋郵局強調,透過母親節書寫明信片公益活動,向天下的媽媽們致上最高的敬意,將感謝母親的愛化為實際行動,共創知恩、感恩的幸福社會,整場活動師生迴響熱烈並充滿歡樂且溫馨的氣氛。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