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三高 117家醫療院所獲表揚

  「代謝症候群及糖尿病照護頒獎典禮」,表揚全市獲健保署糖尿病品質獎卅九位醫師及一百十七間醫療院所。 (衛生局提供)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為表彰台南市醫療院所積極投入「三高」防治,衛生局八日舉辦「代謝症候群及糖尿病照護頒獎典禮」,局長李翠鳳局長表揚獲健保署糖尿病品質獎卅九位醫師及一百十七間醫療院所,合計發出四十五萬元獎金。 衛生局說,截至今年五月,全市已有五百五十四位醫師、三百卅三家診所加入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累計找出四萬二千多位代謝症候群民眾,進行收案與健康管理。此外,全市有一百五十一家醫療院所組成糖尿病照護團隊參與健保署糖尿病方案,協助糖尿病民眾定期追蹤治療及血糖管理。 頒獎典禮邀成美診所醫師陳炳諴、大灣健全診所醫師王威傑、大成診所醫師曾國綸及吳世安內科診所衛教師林泱汝,進行慢性病照護經驗交流。並邀台灣生活型態醫學會秘書長蔡孟修,以生活型態醫學為主題分享,如何教導民眾透過良好的生活習慣,有效預防及管理慢性病。 衛生局提醒遠離定期接受健檢,若符合代謝症候群指標任三項或糖尿病前期,就近至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診所尋求專業協助,降低慢性病風險。糖友們每年至少作一次眼底檢查及定期回診追蹤,降低併發症風險。

Read More

中醫共識營 逾百位專家齊聚

「中醫共識營」邀產官學界專家,探討中醫健保政策、中西醫整合與醫療服務創新等議題,逾百人參加。 (南市醫提供)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秀傳醫療體系舉辦「中醫共識營」,並邀集產官學界專家,探討中醫健保政策、中西醫整合與醫療服務創新等議題,計有逾百人參加。 秀傳醫療體系七日、八日於台南市舉辦「中醫共識營」,包括彰化秀傳、彰濱秀傳、竹山秀傳、台南市立醫院、高雄秀傳、高雄市立岡山醫院、仁和醫院、洪宗鄰醫院等中醫部醫師。中央健康保險署署長石崇良、中央研究院院士林昭庚、中正大學教授盧鴻毅、高雄餐旅大學教授蘇國垚等人,作專題演講,為中醫發展方向提供建議。 石崇良說,台灣超高齡社會對健保制度與醫療人力造成雙重壓力,中醫在慢病管理、急性後期照護、在宅照護及癌症輔助治療中將扮演更關鍵角色。未來將推動「中醫PAC整合照護計畫」、「中醫癌症病人加強照護方案」並擴大偏鄉巡迴與獎勵機制,強化中醫作為全民健康後盾的角色。 林昭庚強調中西醫整合應以病人為中心,結合雙方優勢提升照護品質,並呼籲培養中西醫雙專長人才;蘇國垚以「因信任才選擇」為題,從醫病關係與服務體驗出發,剖析中醫品牌價值建立的核心,病人不只重視醫療技術,更在乎就診過程的感受。 盧鴻毅以「營造社區服務成就感」為題,提倡中醫走入社區,理解民眾需求,讓中醫師的專業價值在地方落地生根。

Read More

探索獨角仙秘境 親子遊頂庄

光蠟樹是獨角仙棲息覓食樹種。(記者湯朝村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市報導 嘉義市一年一度頂庄里獨角仙季八日隆重登場,現場除了有低碳市集、手作DIY體驗及音樂表演外,也規劃由小朋友擔任導覽員於現場進行獨角仙生態解說,讓小朋友牽起大朋友的手,一起欣賞頂庄生態之美。副市長林瑞彥說,呼籲民眾用心感受獨角仙生態季,愛牠就別把牠帶回家,讓自然生生不息,期待透過獨角仙生態季活動,傳達環境保護及生態保育的意識。 嘉義市頂庄社區長期投入獨角仙棲地保育,推動獨角仙復育工作當時地方里長與居民結合環保與社造理念,從一條廢棄鐵道起步,打造生態友善的自行車道與棲地環境,特別保留老樹、種植光臘樹,並推廣友善農法,避免農藥破壞生態,逐步建構出獨角仙及多樣性生物棲息的綠色廊帶。 頂庄里里長莊天基表示,頂庄里積極推廣友善農法及鼓勵減少農藥使用,達到自然與環境保護,不僅是曾獲環境部低碳認證的銀級里,近年復育獨角仙有成,讓社區變身為鄰近市區的「獨角仙秘境」,是民眾參訪的熱門景點。

Read More

跨越萬里 蔡蔭棠作品返鄉

蔡蔭棠作品一萬公里返鄉之旅,縣長楊文科(中)迎回竹縣藝術瑰寶,將於七月底開箱及作紀錄展。(竹縣府提供)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新埔已故藝術家蔡蔭棠家族捐贈的珍貴作品與文物,跨越一萬公里旅途終於到家,新竹縣長楊文科日前專程迎接藝術瑰寶抵達,未來透過專業整飭數位化後,將收藏於新竹縣新美術館,七月底將舉辦作品開箱與紀錄展,邀請大家共同見證藝術歸鄉的感動。 楊文科表示,去年一月蔡世英拜訪表達希望父親作品的歸鄉之情,隨即指示文化局今年以專案工作小組赴美國處理後續作品捐贈歸國事宜,並把這一萬公里的返鄉過程記錄下來,因為「這是一項文化的使命」,未來這批作品將有助於重建台灣藝術史,希望可以帶動更多人重新認識台灣這塊土地的藝術家與藝術歷程。前後家屬總共捐贈七百0五件作品、二十本相冊、一千五百多封書信、日記手稿及相關文物等空運返台。 文化局表示,蔡蔭棠出生於新竹縣新埔鎮,家族為地方望族,他中學就讀新竹州立新竹中學校時,受教師南條博明啟蒙,對油畫創作產生興趣。求學時亦受過松尾壽治和鹽月桃甫的指導,後在雙親的期望下,進入京都帝國大學經濟系就讀。一生雖未於專業美術學校就學,但對本土藝術界的熱情與畫壇友好關係,野性立體兼具的自由風格,讓蔡蔭棠在台灣藝壇擁有極好的聲譽;一九七七年移居美國後,藝術家創作量更是大增,除了早期留下許多珍貴台灣各地寫生作品外,移居美國後,亦開始大量以舊金山、太浩湖及日本奈良等各地風景作為創作靈感來源,這些作品也都回到台灣,明年三月將以特展方式呈現在鄉親眼前。

Read More

角板梅琴酒奪國際大獎

全球前五雙金肯定,台灣第一支梅琴酒驚艷世界,出自角板山。(觀旅局提供)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由桃園市政府觀光旅遊局委託世界琴酒大賽冠軍釀酒師Anne Scheffer(安薛佛)操刀打造的「角板梅琴酒」(Pyasan Plum-gin),在二0二五年世界琴酒大賽榮獲全球總決賽前五名,同時拿下瓶身設計金牌與酒標設計雙金牌,從全球上千件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成為亞洲最受矚目的琴酒代表,亦是桃園向國際展現文化創新力的重要成果。 這款酒名結合泰雅語「Pyasan」(意為角板山)與英文「Plum-gin」,象徵角板山即為梅子的原鄉。所使用的梅果來自角板山行館,名為思親梅,搭配復興區的桶柑與媽媽桃、龜山區大棟山的丹蔘等在地草本植物,歷經兩個月發酵與超過三十道手工蒸餾工序精心釀製而成,其細緻香氣與豐富層次,展現桃園農產風味與釀酒工藝的極致融合。 本次世界琴酒大賽評審給予「角板梅琴酒」高度評價,指出「這款梅琴酒呈現內斂且含蓄的香氣,帶有濃郁酒體與甜潤草本氣息,並具有些許生命之水(eau de vie)的經典特質。口感展現出平衡的梅子風味,不過甜、不過酸,雖草本輪廓不強烈,但餘韻乾淨悠長,整體品飲體驗令人愉悅。」 全球前五雙金肯定,台灣第一支梅琴酒驚艷世界,出自角板山。(觀旅局提供) 設計靈感延續角板山的自然意象,釀酒師安薛佛邀請曾獲多項國際設計大獎的設計師江瑜倩聯手合作。瓶身構圖取自角板山山脈的地形輪廓,如水墨畫般層層疊疊交錯於玻璃瓶身,配合光影律動,展現如霧似幻的山林意象。整體視覺以淡金與山葉綠勾勒細節,融合東方詩意與當代美學風格。 更特別的是,酒標上「角板」的中英文書寫,由桃園市觀光旅遊局邀請年輕書法家王鈺權以毛筆親筆題字,為整體設計注入文化靈魂,也體現對自然美感的敬意與執著,最終深獲國際評審肯定,雙雙榮獲酒標與瓶身金牌獎。(飲酒過量,有害健康。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

Read More

樂舞一起來 左中雄中才藝班聯合演出

左營高中舞蹈班X高雄中學音樂班攜手共創跨域展演,舞蹈與音樂碰撞,激起兩校跨域藝術火花。(記者王正平翻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左營高中舞蹈班與高雄中學音樂班首度跨校、跨科合作,八日舉行一一三學年度高級中等學校藝術才能班「樂舞一起來」教學成果聯合展演活動暨左中舞蹈班第三十九屆畢業創作展「再見拾柒—致我們的未完待續」,舞蹈與音樂碰撞,激起兩校跨域藝術火花。 兩大高中藝才班聯手演出,自六日起至十一日在左營高中劇場登場,將舞蹈表演與現場音樂演奏深度結合,突破傳統舞台分工,打造跨域藝術盛宴,展現出高雄市藝才班教學創新與學生創作能量。 八日上半場「聲身不息—若思之鏡」,由雙方師生共同構思,結合音樂與舞蹈,透過肢體語言與現場演奏,跨校跨域共創一齣扣人心弦的舞劇。作品道出青春的思辨與成長軌跡,傳遞出對自我、關係、記憶與存在的深層感知。 雄中音樂班學生首次登上舞台,不僅肩負現場演奏重任,還需在黑暗舞台中兼顧演奏與走位,並與舞者「同台共舞」,打破過往純演奏的舒適圈,勇敢挑戰跨域的表演能力。 現場左中舞蹈班學生將雄中音樂班同學融入舞作之中,調整肢體語彙、跨領域溝通,尤其現場音域配置與實況演奏的融合,更是雙方師生的默契表現,經過不斷調整與磨合,展現出極高的專業態度與學習熱情。 下半場回歸舞蹈本體,由左營高中舞蹈班學生自編自演,展現所學成果,透過肢體詮釋青春十七歲的青春記憶。多元風格的創作舞作,不僅展現學生深厚的舞蹈功底,也反映出年輕一代對於自我探索與藝術表達的多樣視角,讓全場觀眾感受到青春與藝術交融的動人力量。 高雄中學校長莊福泰表示,這是雄中音樂班與左中舞蹈班第一次跨校、跨科別合作展演,學生們在共同創作與排練過程中,看見彼此不同領域的優點與特長,從中學習、成長,這正是藝術教育中最珍貴的養分。 左營高中校長林百鴻說,兩校合作最重要的不是成果,而是學生們在過程中,學會如何跨越不同藝術之間的差異,從理解走向真正的合作。一步步用自己的方式,從企劃構思、編舞設計,到排練與募資,讓原本的夢想躍上舞台,這場演出就是他們成長的見證。

Read More

牡丹國小新校舍融入原鄉特色

  屏縣牡丹國小新校舍建築充滿原鄉之美,盼成一九九縣道打卡亮點。(記者毛莉攝) 記者毛莉∕屏東報導 屏東縣牡丹國小校舍老舊,由縣府斥資近億元完成拆除重建工程,並舉行落成啟用典禮,充滿原鄉之美的建築設計,期望成為縣道一九九線吸睛的熱門景點。 縣府教育處表示,牡丹國小設校於民國六年,歷經超過一世紀的光輝歲月,孕育牡丹地區無數學子,原校內東棟教室為加強磚造建築,使用三十餘年,經耐震評估後安全有疑慮評估拆除重建。 教育處說,新校舍的設計營造穩重且富有歷史傳承的外觀,建築物取得綠建築標章,整體外觀並結合原有校內經典的彩虹階梯,成為富有文化傳承、自我認同且多元活潑創新的學習場域。 縣長周春米表示,牡丹國小新校舍融入在地特色與歷史意象,從石門古戰場發想,結合排灣族圖騰元素與仿石板色彩,打造原鄉文化特色,讓學童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家鄉歷史。 周春米指出,牡丹國小是牡丹村、東源村、旭海村三個村落孩子共同學習的場域,能如期如質完成校舍重建工程,實屬不易,也期望成為一九九線的打卡的亮點。 教育處指出,新校舍整體設計考量當地落山風氣候,抗風、抗颱之外,並納入防災避難的規劃及設計,以因應極端氣候變化及永續發展。

Read More

企業贊助 明華園林園演出

  台塑企業邀請明華園戲劇總團至高雄市林園區演出《紅塵菩提》戲碼,廣應廟廣場坐無虛席。(記者吳門鍵攝) 記者吳門鍵∕高雄報導 由無敵小生孫翠鳳領銜主演的明華園戲劇總團,受台塑企業邀請在高雄市林園區演出《紅塵菩提》戲碼,逾千名鄉親戲迷到場欣賞國際級演出。台塑總經理室仁武駐廠楊志成資深經理感謝鄉親支持藝術下鄉活動,台塑因應時勢積極轉型,研發先進製程、改善發電模式,降低碳排、提升空氣品質,未來繼續創造在地就業機會,做大家的好厝邊。 這項公益入鄉、向下紮根、全台走透透的藝文活動,由台塑、南亞、台化、塑化等四大公司贊助,台塑企業高雄管理處主辦、林園區公所協辦,於林園廣應廟前廣場登場,明華園及孫翠鳳的號召力十足,廣場擠滿鄉親,幾乎座無虛席。 台塑總經理室仁武駐廠楊志成資深經理(前右八)與孫翠鳳及各級民代向林園鄉親致意。(記者吳門鍵攝) 《紅塵菩提》是一齣涵蓋親情、權力、戰爭與哲學的戲劇,探討人生的困境與轉變,以及如何在世俗紛擾中找到內心的平靜與智慧,發人深省。劇情講述嶺南狼王與宋天子間的恩怨情仇,後在濟公珠璣妙語點化下,回到故鄉重享天倫之樂的親情大戲。

Read More

優學台中 36高中秀104作品

  台中市政府教育局舉辦「優學台中」學習成果博覽會,提供高中生公開發表學習歷程的舞台,展現高中生學習成果與深度素養。(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呼應一0八課綱強調的自主學習與多元展能精神,台中市政府教育局自一一0年起每年舉辦「優學台中」學習成果博覽會,提供高中生公開發表學習歷程的舞台;八日學習成果博覽會於靜宜大學主顧樓登場,來自三十六所高中、共一百九十六名學生報名,展出一0四件優秀作品,並邀請十九位中部地區大學教授擔任評審,現場交流與學習氛圍熱烈。 教育局長蔣偉民表示,為協助推動新課綱,教育局除在教師專業成長方面積極投入,也透過學習成果博覽會讓學生展現自主學習、探究與實作等核心素養,並提升其表達與溝通能力,是教育現場「教與學」共同進步的具體展現。 台中市政府教育局舉辦「優學台中」學習成果博覽會,中二區入選學生開心合照。(記者陳金龍攝) 蔣偉民指出,「優學台中」學習成果博覽會首先以三分區方式舉行,由清水高中、台中二中與霧峰農工分別負責中一區、中二區與中三區學習成果發表,各區再推薦優秀學生作品參加全區學習成果博覽會,分為「靜態海報組」、「動態短講組」;靜態海報組由學生以海報呈現並現場解說個人學習成果;動態短講組則以五至六分鐘簡報形式,向教授講評團隊分享自身學習歷程。 八日全區成果發表會由各分區推薦的優良作品組成,總計一0四件作品參加,包含三十八件動態短講與六十六件靜態海報展示。學生分組進行發表與解說,展現高度自信與豐富成果,現場交流熱烈,學習動能十足。教育局再次邀請大學教授提供專業回饋,讓學生從中獲得深層反思與學習動力。

Read More

中市游於藝列車抵梨山國中小

全國首創,台中市美感巡演列車到梨山國中小,結合藝術賞析與魔術表演帶領學生展開穿越古今之旅。(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台中市政府教育局與廣達文教基金會攜手全國首創《游於藝-巡演列車》,今年以結合藝術畫作與魔術表演為主題,巡迴台中市各偏鄉學校進行表演。八日最終站駛入全台海拔最高的學府、坐落於二千零一十二公尺高山之巔的梨山國中小,為偏鄉師生帶來一場別開生面的藝術饗宴。 教育局長蔣偉民表示,今年的巡演自市立溪南國中揭開序幕,陸續行經霧峰區桐林國小、大安區大安國小、新社區中和國小、新社區崑山國小、大安區海墘國小、市立大安國中,最終站則深入交通不便的和平區梨山國中小,讓藝術的種子在山林中悄然萌芽。 以魔術再現,富春山居圖的山水意境。(記者陳金龍攝) 教育局指出,一一四年度的《游於藝-巡演列車》以「筆墨行旅-在東方文明中旅行」為主題,攜手迷思魔幻劇團打造專屬演出,精心編導、量身設計,結合藝術賞析與魔術表演,帶領學生展開一場穿越古今、融合想像的文化之旅。 結合藝術賞析與魔術表演,帶領學生展開穿越古今之旅。(記者陳金龍攝) 演出中,魔術師以元代名畫《富春山居圖》開場,運用「神奇魔法再現」手法,讓原本空無一物的畫卷浮現千峰萬壑、煙雲繚繞的水墨山水;緊接著轉至陳澄波的代表作《淡水風景》,以「瞬移變畫」巧妙將仿畫轉變為真跡,邀請全場觀眾共同欣賞被譽為「鎮館之寶」的藝術瑰寶,深刻體會畫作背後的文化底蘊與美感張力。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