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軍漢光四十一號實兵演習正如火如荼地展開,今年不僅拉長演習時間,也擴大演習規模與範圍。圖為演訓部隊出動雲豹八輪甲車挺進高雄港區。(中央社)
國軍漢光四十一號實兵演習正如火如荼地展開,今年不僅拉長演習時間,也擴大演習規模與範圍,增加灰色地帶及城鎮韌性防衛,考驗國軍的臨戰應變能力。這次演習也動員史上最多的後備部隊為國軍提供後勤支援,戍守台北重要政府機關的憲兵更首度使用捷運路線快速調動兵力,確保行政中樞在戰時能繼續正常運作。演習是為了驗證平時訓練是否落實到位,過程中或許會出現問題,但都是為了戰時發揮最大戰力做準備。
近年來台海局勢演變備受國際矚目,也時常被視為最可能爆發衝突的熱點之一,使得國軍戰力能否抗衡中共解放軍也深受國人關切。平心而論,美國、日本或其他周邊國家是否介入台海衝突仍有懸念,也是北京決定能否犯台的重要考量,因此美國政府處理台海風險的態度,是影響習近平決策的關鍵,華府動向值得我方密切注意。
近期幾則新聞報導頗值得台灣深思,或許顯示川普政府正顛覆美國傳統戰略思維,對台海恐有連帶影響。首先,親川普的華府智庫「國防重點」近期公布一份針對美國全球軍事戰略的「調整全球軍事部署以符合美國利益」評析報告,認為美國目前在印太地區的軍事姿態太接近中國大陸,不但可能在衝突時面臨危險,也容易造成情勢升級、而非發揮嚇阻作用,建議美國應撤離在台的五百名美軍人員,可在美國境內代訓。
其次,倫敦《金融時報》報導,美國國防部近日要求日本及澳洲清楚表態,若美國與中國大陸因台海問題爆發衝突,他們將扮演什麼角色?引發美國的這兩個傳統盟邦強烈不滿,畢竟連美國自己都沒有無條件防衛台灣,豈能要求東京與坎培拉做出任何承諾?華府「政治新聞網」也報導,負責制訂政策的美國國防部副部長柯伯吉向英國國防官員詢問,「你們現在來及得召回派遣到亞洲的航母嗎?」他甚至直接向英國表明「我們不需要你們在印太」,使得英方大感震驚。
柯伯吉是川普「美國優先」政策的跟隨者,雖然不是將美國完全孤立於全球事務之外,但執行層面是希望減少國際參與、要求盟友自身提供更多區域安全保障的責任,包括擴軍及增加國防經費等。若說上述報導反映了川普政府的整體看法,可能相去不遠,而柯伯吉只是忠實地貫徹這些主張。這種論調會成為美國外交軍事政策的主軸?抑或是曇花一現?還有待觀察。不過,提高國防支出以應對中國大陸、俄羅斯及伊朗等極權國家的威脅,恐將成為各國更趨沉重的負擔。
對於這些報導,民進黨也必須嚴肅反思:美國真的會為了台海而戰嗎?反之,中共方面是否會因此判斷美國開始轉向「戰略退縮」,從而持續以演訓方式對賴清德政府施壓,甚至進逼到海域臨接區,一步一步地拉高國軍戰備壓力?
從俄烏戰爭到中東危機即可看出,仰賴外力介入仍不足以確保國家安全。民進黨這些年因為美國增加對台軍售而沾沾自喜,甚至抱著「美國必然出兵」的投機心態,還將不同意見者都抹紅為「中共同路人」或「在地協力者」,卻反而漠視國際現實的冷暖以及對台援助的侷限性。
國人當然挺國軍,但民進黨反對在野黨幫軍人加薪,卻拋出登機禮遇等無關痛癢的建議,實在看不到執政黨作為國軍後盾的真心實意。賴政府不能再沉溺於政治語言,應該好好思考如何禦敵於境外、爭取兩岸和平,才是真正的挺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