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園共學激盪專業火花 花蓮縣教保社群成果分享亮眼登場

花蓮縣政府教育處於明義國小附設幼兒園舉辦「一一三學年度教保服務人員專業發展社群成果分享會」。(花蓮縣政府教育處提供) 記者林中行/花蓮報導 為深化教保服務人員專業成長,展現一一三學年度課程實作成果,花蓮縣政府教育處於明義國小附設幼兒園舉辦「一一三學年度教保服務人員專業發展社群成果分享會」,吸引近百位教保人員熱情參與,展現出縣內教育現場共學共備、創新實踐的豐碩成果與凝聚力。 花蓮縣政府教育處表示,一一三學年度花蓮縣共計十一所幼兒園組成十二個教保社群,八十八名教保人員針對課程設計、教學策略、幼兒觀察與評量等主題進行研討與交流,透過系統性備課、案例分析與同儕回饋,有效深化課綱理念的實踐,全面提升教學專業能量。 教育處指出,此次活動邀請國立東華大學幼教系蔡佳燕教授擔任回應人,引導與會者深入探討社群學習與課綱實踐的互動發展模式,現場並設有分組闖關展示區,各社群以活潑多元的方式呈現融合美感教育、文化傳承與創新教學的課程成果,展現教學現場的多樣性與創造力。 教育處強調,此次活動中最受矚目的創新亮點,來自明恥附幼主導的跨區社群,該社群以「課綱結合AI」為主軸,透過語音轉寫、圖文生成、互動遊戲等AI工具,發展出多元教學策略,不僅提升幼兒學習參與度,也有效強化教師備課效率,展現「課綱為本、AI為用、教學為實」的實踐精神。 教育處表示,根據教育部統計,一一三學年度全國共成立二百四十五個教保社群,花蓮縣以十二個社群名列前茅,展現基層教師的高度參與與政策推動的明顯成效。 縣長徐榛蔚表示,幼兒教育是孩子一生學習的起點,縣府將持續透過制度化社群支持機制,建構教師共學、共備、共好、共成長的專業平台,讓課綱精神真正落實於日常教學,啟發每位孩子的學習潛能。

Read More

宜蘭童玩節 7/23史努比與查理布朗、羊駝快閃同樂

宜蘭童玩節將於七月二十三日下午三時推出超萌主題日活動,有深受大小朋友喜愛的經典卡通角色「史努比」與「查理布朗」人偶。(宜蘭縣政府提供)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將於七月二十三日下午推出超萌主題日活動,深受大小朋友喜愛的經典卡通角色「史努比」與「查理布朗」人偶,攜手療癒系動物明星「羊駝」驚喜現身宜蘭童玩節,和現場民眾近距離互動拍照,打造童趣爆棚的夏日夢幻萌景。 在「花生漫畫」中史努比是查理布朗的愛犬,更是彼此最好的朋友和家人,這場主題日,特別安排史努比、查理布朗人偶見面會,讓經典角色從漫畫走進現實,帶給遊客歡樂與感動。童玩節三十週年今年邀請荷蘭籍藝術家弗洛倫泰因.霍夫曼跨海操刀,結合經典IP史努比與黃色小鴨,創作長二十三公尺、寬十九公尺、高十八公尺「史努比鴨」,在園區迎賓處結合史努比與黃色小鴨設置裝置藝術區,開幕以來吸引許多民眾拍照打卡,紀念品快閃店也有販售史努比七十五週年周邊聯名商品,吸引粉絲收藏。 攜手療癒系動物明星「羊駝」驚喜現身宜蘭童玩節,和現場民眾近距離互動拍照。(宜蘭縣政府提供) 七月二十三日人氣滿點,俗稱草泥馬的「羊駝」,牠們有著蓬鬆軟毛及自然幅度的微笑上揚嘴角,療癒系明星動物受到大小朋友喜愛,也將由綠舞國際飯店專業團隊帶領快閃同歡。當天下午三時,史努比和查理布朗與兩隻羊駝,將從紀念品快閃店出發,繞行泊船區,沿著內環道水域漫走,最終在寰宇廣場與遊客互動合影,萌力破表。

Read More

公私協力好有力 嘉市府攜手私人企業溫暖弱勢家庭

公私協力好有力,嘉市府攜手私人企業溫暖弱勢家庭。(記者湯朝村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市報導 嘉義市受丹娜絲颱風影響,部分地區出現災情,許多弱勢家庭生活更加困難,對民生資源的需求顯著增加。伊絲碧媞國際公司關懷弱勢,慷慨捐贈兩千瓶盥洗用品,總價值近四百萬元,挹注嘉義市實物銀行資源。這已是該公司連續第二年支持嘉義市實物銀行,累計生活用品,總價值達八百萬元,實質協助弱勢族群穩定基本生活,展現企業長期實踐社會責任的承諾與行動力。 伊絲碧媞國際總經理陳睿紳指出,公司核心理念是「美麗與愛可以同時並行」,並以「聚微愛,成大愛」為目標,積極回饋社會,幫助弱勢群體。面對近日颱風災情,公司期望透過實際捐贈,減輕經濟困難與受災家庭的壓力,讓更多人感受到來自社會的關懷與支持,讓愛在社區中持續發酵。 財團法人台灣省王李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執行長湯宏忠表示,有物資需求的市民,可透過市府社工、居住地公所、里長或里幹事轉介,或自行至實物銀行申請。 嘉義市社會處長李思賢表示,市府期盼有更多企業與社會資源加入行列,共同支援嘉義市民度過難關。此外,針對受災市民,若符合資格可申請災害救助金,包括重傷救助、安遷救助或慰問金、住屋淹水救助及急難救助等。 嘉義市政府誠摯呼籲更多企業與團體攜手投入公益行動,擴大在地支持系統,讓關懷深入每一個需要的角落,共同打造一座更有同理心與包容力的幸福城市,讓善意持續在嘉義流動,成為社會前行的力量。

Read More

顏名宏八月接任高美館館長 擘劃美學城市發展新藍圖

  顏名宏八月接任高美館館長,將為該館注入豐富能量與嶄新觀點,持續深化城市美學體驗。 (記者王正平翻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高雄市立美術館第六任館長人選敲定,經高雄市專業文化機構董事會議決議,將由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設計與營運學系教授顏名宏接任,訂於八月一日就任;市長陳其邁表示,相信兼具藝術家、策展人及美感種子長年播耕者身分的顏名宏,接任新館長後將承續美術館與市民間的美好連結,並為其注入豐富能量與嶄新觀點,持續深化城市美學體驗。 高雄市長陳其邁說,高美館肩負著市民美感教育的重要使命,館長須具備創生、連結的能力與魄力;顏名宏教授近十餘年來主持教育部美感教育及校園美感環境再造計畫,協助全臺兩百餘所學校打造獨特美感環境,展現將藝術感染力結合公共場域的豐富經驗。 他並期待在顏名宏領航下,高美館能延續作為高雄美學教育重要基地的使命,讓藝術與市民生活更加緊密地融合,共同描繪高雄兼容並蓄、多元創新的城市願景。 顏名宏擁有德國國立紐倫堡藝術大學藝術與開放空間最高文憑,現為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設計與營運學系教授及林之助紀念館館長,專精跨域藝術與公共空間的場域文化研究;在藝術創作方面,顏名宏早年即展現才華,曾獲台北美展第一名、省展永久免審查藝術家資格。國際表現同樣亮眼,獲得德國二戰弗洛森堡集中營紀念碑競圖傑出獎、國際景觀建築師聯盟「二0二三亞洲─太平洋洛杉磯景觀設計大獎」文化和都市景觀類大會榮譽獎等國際獎項肯定。 於行政經驗上,顏名宏目前擔任文化部第十二屆臺灣生活美學基金會董事、國家教育研究院空間規劃小組委員、文化部第七屆公共藝術審議會委員等要職,並主持教育部校園美感環境再造規劃輔導團隊計畫、中區美感教育基地計畫等項目,亦歷任文化部區域文化資產保存與活化再利用等各項重要委員會委員,展現其藝術理論與實務並重、行政組織能力兼具之專業背景。

Read More

中壢兩騎士街頭互毆 警方依秩序法送辦

中壢區文化二路兩位騎士,騎車起糾紛變成打架,二人都有受傷,警方依社維法送辦。(中壢警方網路截圖) 記者丘安/中壢報導 桃園市中壢區文化二路十七日晚發生一起兩位騎士因行車糾紛互毆情事,路過民眾趕緊報警,還有民眾試圖拉開二人,只是雙方火氣不小,警察到來才將兩名男子帶回警所,並依秩序維護法裁罰。 中壢警分局文化派出所指出,十七日晚上八時四十分許獲報,在中壢區內壢文化二路上有民眾糾紛,警方派員到場了解是現年六十七歲羅姓男子與四十六歲劉姓男子均騎乘機車,因行車糾紛發生口角,進而相互拉扯鬥毆,均兩人都受輕微擦傷,現場雙方就互不提告,警方仍將二人帶回警所訊問了解過程。 路過民眾說,二人先是口角後來就打起來了,一旁同行婦人則是哭喊著不要打了,另名男子則是高喊還要打嗎?路過有位民眾趕緊上前去勸架並試圖拉開二人,兩位騎士一起糾纏到警方到來。 中壢分局長林鼎泰則是呼籲,民眾如遇糾紛應理性應對冷靜處理,倘遇急迫情形應儘速報警,切勿因一時情緒釀成衝突,警方必依法究辦。 警方說,雙方雖互不提告,但仍會依社會秩序維護法裁罰送辦。

Read More

「屏東陸蟹,蟹謝您!!」新書問世! 紀錄後灣以地易地保育實錄

  屏東縣長周春米(中)等人,共同發表「屏東陸蟹,蟹謝您!!」新書。(記者毛莉攝) 記者毛莉/屏東報導 一本名為「屏東陸蟹,蟹謝您!!」新書,十八日公開發表;揭露一段跨越近二十年,全台第一個由民間倡議、公私協力「以地易地」的屏東後灣成功保育經典歷程! 這本「屏東陸蟹,蟹謝您!!」新書,在屏東縣府支持下,由台灣動物保護行政監督聯盟出版;十八日縣長周春米、陸蟹學者劉烘昌、屏東縣環境保護聯盟理事長洪輝祥、社區居民等人齊聚一堂,喜迎新書發表。 該書紀錄自二00六年起車城後灣面對高級飯店開發時,民間與社區共同提出以地易地的創新保育方案,在時任縣長潘孟安的支持下,最終獲得開發業者的正面回應與配合,成功保住全台最關鍵的陸蟹棲地,開創台灣首例由民間倡議、公私協力完成的生態用地轉型範例。 周春米說,她上任前便曾走訪後灣陸蟹棲地,當時對「以地易地」的創新制度留下深刻印象;就職後縣府團隊與公路總局、墾管處催生全台第一座連續型陸蟹生態廊道,讓大眾看見環境保護與地方發展是可以共生共榮,更是台灣永續發展的實踐典範。 劉烘昌表示,三十年幾年走遍世界研究陸蟹,種類跟數量增加的只有後灣;陸蟹為熱帶島嶼、海洋台灣的代表性物種,期盼屏東可以做為全世界的保護陸蟹示範區。 屏東縣府表示,新書收錄二十九種陸蟹圖鑑,搭配故事與教案,適合家庭親子及學校師生認識陸蟹生態,是融合環境教育與旅遊價值的重要出版品。      

Read More

桃園推建築能效1+級 邁向淨零永續城市

建管處辦訓練講座,桃市推動淨零城市目標,期119年全市建築能效達標。(都發局提供)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桃園市政府推動淨零城市,要求公、私有建築到119年邁向建築能效「1+」等級,為協助產業界因應建築能效新制,桃園建築管理處昨辦理「淨零建築教育訓練講座」,超過百位建築師、能源、開發商等參與受訓,並與市府交流意見。 建管處處長莊敬權18日表示,市府公告今年一月起公有建築中「社會住宅類」優先需取得建築能效「1+」級,7月起擴大要求有「申請開放空間獎勵」和「都市更新容積獎勵」的新建案,皆須達到建築能效一級,市府目標至119年全市公有建築能效需取得「1+」級。 建管處辦訓練講座,桃市推動淨零城市目標,期119年全市建築能效達標。(都發局提供) 本次講座課程邀請國內產官學專家,分享新建築能效「1+」的評估制度、設計手法和實例。朝陽科技大學建築系郭柏巖副教授:介紹新建建築能效基準與評估作業流程,財團法人台灣建築中心侯雅壹經理,說明如何設計在新建築的設計階段,導入節能理念,以提升建築能效表現,例如建物開窗設,讓風流動,減少能源使用。另特邀全台首座獲得近零碳建築認證的潘冀建築師事務所簡報近零建築實務案例。 桃園市建築師公會詹健鴻理事長表示:全球都面臨暖化問題,建築設計擔負重要責任。業界普遍認為能效「1+」級需要投入大量設備成本才能達到,透過18日講座交流,跳脫傳統的設計思維,實際的建造成本是可以被有效控制,相信未來建築界的創意會越來越多元。 莊敬權表示,淨零建築是城市邁向永續發展的關鍵一步,建管處除持續把關建築安全工作外,更擔負建築設計進步的舵手,未來也將持續辦理各項教育訓練與技術輔導,協助產業界掌握趨勢、提升能效設計能力。

Read More

第65屆全國科展南市12件作品獲獎 2件全國第一

建興國中團隊獲全國科展學校團體獎第一名。(建興國中提供)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第六十五屆全國中小學科學展覽會十八日在新竹市立體育館舉行頒獎典禮,台南市國中小今年有十七件作品參展,共十二件作品獲獎,其中建興國中、長榮中學國中部分別勇奪化學科與生物科全國第一,另建興國中更榮獲學校團體獎第一名,南市亦摘下縣市團體獎全國第三名,表現亮眼。 市長黃偉哲表示,今年全國共計一萬零一百二十二件作品參展,最終僅有四百四十二件進入全國決選,競爭極為激烈,台南學子能夠從中脫穎而出、榮獲佳績,足以證明在科學教育上的長期耕耘已見成效。 教育局長鄭新輝表示,南市十七件參展作品題材多元、視角新穎,涵蓋自然觀察、工程應用及環境永續等面向,充分展現學生在研究上的深度與廣度,成果也令人振奮。 建興國中黃堃捷以《拜「鈀」兄弟:「催」出氧氣的化學力量》為題,榮獲國中組化學科第一名。團隊運用奈米技術合成多孔氧化鎳(NiO)摻雜鈀(Pd)奈米酵素,成功開發出高效率、高穩定性的催化材料,可有效分解雙氧水並釋放氧氣,未來可望應用於急救氧氣供應系統,為綠色化學催化技術開創新局。 建興國中黃堃捷獲全國科展化學科第一名。(建興國中提供) 長榮中學國中部李品澔、謝允斌、孫榆恩做的《長足衛蜈蚣研究》,則榮獲國中組生物科第一名。團隊從台灣常見節肢動物「長足衛蜈蚣」出發,深入分析其構造、生長歷程、棲息習性與領域行為,展現學生在野外觀察、實驗設計與行為分析上的精湛能力。 長榮中學團隊獲全國科展生物科第一名。(長榮中學提供) 另外,東光國小獲地球科學科第二名;東區復興國小、南大附小、建興國中獲生活與應用科學科第三名,建興國中、中西區成功國小佳作;德光中學國中部獲得數學科鄉土教材獎;復興國中獲得物理科佳作;東光國小獲生物科佳作;南科實中國小部獲化學科佳作。

Read More

屏衛生局建構酒癮戒治網絡 每人每年最高醫療補助四萬元

屏東縣衛生局建構友善酒癮戒治網絡,鼓勵主動就醫、早日康復。(記者毛莉攝) 記者毛莉/屏東報導 屏東縣政府衛生局推動「清醒選擇,健康人生」計畫,攜手縣內七家醫療機構,建構友善的戒治網絡;符合資格者每人每年最高可申請新臺幣四萬元醫療補助,減輕治療負擔,鼓勵主動就醫、早日康復。 衛生局表示,酒精雖廣泛出現在日常生活與社交場合,但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卻不容小覷。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資料指出,酒精已被列為第一類致癌物,與多種癌症,包括肝癌、口腔癌、食道癌與乳癌等,具有明確因果關係;且長期飲酒會導致生理與心理雙重依賴,影響情緒管理、自我控制與判 斷能力。 衛生局指出,酒癮全稱為「酒精使用障礙」,是一種慢性腦部疾病,縣府整合屏安醫院、佑青醫院、安泰醫院、迦樂醫院、輔英科技大學醫院、國軍高雄總醫院屏東分院及瑞興診所等七家專業醫療機構,提供門診診療、心理諮商、藥物治療及跨專業整合性服務,以多元且實證有效的方式,協助有酒癮困擾的民眾重返健康人生。 衛生局長張秀君強調,酒癮並非個人意志薄弱,而是需要被理解與治療的疾病,希望透過專業醫療與在地支持系統,陪伴每一位有需求的民眾走出陰影、重建生活品質。(飲酒過量、有害健康)  

Read More

高大團隊科普實驗深入桃源 六年不間斷陪伴學童探索自然奧祕

  高大團隊科普實驗深入偏鄉,點燃桃源國小學童對自然科學的學習熱情與信心。 (記者王正平翻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變色神奇的「紅綠燈反應」、計時精準的「碘鐘實驗」、模擬辦案的「趣味鑑識科學」這些充滿新奇的實驗,近期出現在高雄市桃源國小暑期營隊上;來自國立高雄大學的科普團隊,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引導學童親手操作科學實驗,在動手實作中體會物理與化學的奧妙,也點燃他們對自然科學的學習熱情與信心。 為期四天三夜的「科普夏令營」,由高雄大學應物系主任邱昭文偕同應化系助理教授何永皓、助理教授莊曜遠攜手合作,帶領學生志工組成教學團隊,前往高雄市桃源國小推動偏鄉科普教育。 邱昭文指出,偏鄉地區因教學資源不足與自然科專任師資短缺,學童難以接觸跨領域或進階實驗,長期下來不利於自然學科的學習動機與發展。高大科普團隊透過運送教具器材、設計教案內容,讓孩子們實際操作護目鏡、滴管、試管、量筒等基本實驗工具,並藉由課程引導觀察反應現象、紀錄數據、反思原理,逐步從生澀不安到能獨立完成簡易實驗,過程中展現出明顯成長。 今年夏令營課程主軸涵蓋「紅綠燈反應」、「碘鐘實驗」與「趣味鑑識科學」等單元,設計結合物理與化學領域原理,讓學童在遊戲與實作中學習知識、建立自信。團隊觀察發現,從一開始的膽怯與躊躇,到最後能主動舉手發問、協助同儕,孩子們的學習轉變令人動容。 除了學童的轉變,負責教學與協助的大學生志工也是營隊的一大亮點;多數志工首次參與偏鄉營隊,原本對環境與工作內容感到陌生,然而隨著實地參與,他們逐步發揮組織與應變能力,主動設計課程、帶領教學,並協助處理臨場狀況,成為營隊不可或缺的穩定力量。 邱昭文表示,未來,高雄大學科普團隊將持續整合資源,拓展服務據點與課程深度,並期盼結合更多企業與社會力量,共同為提升偏鄉自然科學教育攜手努力。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