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部預告採用IMO危險品章程修正案 強化船舶運送安全規範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交通部預告採用國際海事組織(IMO)所屬海事安全委員會(MSC)第108次會議所採納MSC.556(108)決議之「國際海運危險品章程(IMDG Code)」修正案。 上述章程係為確保船舶運送危險品之安全,原則適用於海上人命安全國際公約(SOLAS)且載運包裝型式危險品之船舶,與海上人命安全密切相關,為利國籍船舶有所依循,爰採用國際海事組織(IMO)所屬海事安全委員會(MSC)第108次會議所採納MSC.556(108)決議之「國際海運危險品章程(IMDG Code)」修正案。

Read More

電商平台多帳號銷售不可逃稅 國稅局擴大查核網路交易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財政部北區國稅局表示,個人以營利為目的,於網路銷售貨物或勞務,如同時透過多個不同的網路平台帳號、賣場或社群媒體進行銷售者,應將所有的網路平台及社群媒體之銷售額合併計算,當月銷售貨物或勞務達營業稅起徵點者〔銷售貨物為新臺幣(下同)10萬元,銷售勞務為5萬元者〕,須依規定向國稅局申請稅籍登記,若每月銷售額達20萬元以上者,依法應使用統一發票。 該局說明,部分網路賣家常利用配偶或親朋好友等名義於網路平台設立帳號銷售商品,藉此分散銷售額以達免辦稅籍登記或免使用統一發票的目的,惟國稅局已擴大蒐集網路交易資料,加強列選查核,以防杜網路賣家規避課稅之行為。 該局舉例說明,甲君自112年起於某知名網路電商平台,申請多達9個會員賣場帳號銷售掌上型遊戲機等熱門電玩商品,經該局查獲甲君為實際經營者,其自112年1月合計銷售額已達營業稅起徵點,惟未辦稅籍登記,且於112年2月至113年12月間銷售額合計3,455萬餘元,已達使用統一發票標準,除補徵營業稅172萬餘元,並依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第45條、第51條第1項第1款及稅捐稽徵法第44條規定,擇一從重處86萬餘元罰鍰。 該局籲請網路銷售業者自行檢視所有網路交易的銷售額,如依規定應申請稅籍登記而尚未辦理者,在未經檢舉及未經稽徵機關或財政部指定之調查人員進行調查前,主動向稽徵機關補辦稅籍登記及補繳所漏稅額並加計利息,依稅捐稽徵法第48條之1規定可免除相關處罰。如有任何疑問,可撥打免費服務專線0800-000321洽詢,該局將有專人竭誠為您服務。

Read More

海港齊航綠廉永續研討會登場 港務公司攜手航港局打造誠信綠能新典範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臺灣港務公司與交通部航港局4日於集思交通部國際會議中心共同主辦「海港齊航,綠廉永續-2025年綠能企業誠信研討會」,海洋委員會海巡署參與協辦,交通部偕同法務部廉政署共同與會,邀集綠能產業業者、航務代表及學界計100人與會,透過跨域對話與經驗交流,促進民間產業、政府機關及學術研究機構的溝通與良性互動,共創公私部門合作平臺,推動綠能產業的廉潔與永續發展。 交通部常務次長林國顯於致詞中表示,綠能企業是新興的產業,有別於傳統航運產業,不論是公部門或私人企業對於新的作業環境相對陌生,今天這樣的研討會是當前所需,有助於外界瞭解政府的態度,促成公私協力。今年丹娜絲颱風襲台期間,台灣海峽421座離岸風機仍持續穩定發電,部分場址發電量並達到九成以上,這顯示我國的風機具備了耐颱特性的設計與建造,也得益於綠能產業以「誠信治理」作為後盾,確保每項步驟、每道程序都經得起檢驗,禁得起風雨,真正落實「品質至上、安全第一」的原則,讓台灣的離岸風電不僅挺過颱風,更挺起國家能源轉型的脊樑。這些成果並非偶然,而是誠信治理、營運效率、與公共安全相輔相成的結果,這一切的實現,都離不開政府與企業間的密切合作與共同努力,建構台灣綠能發展的穩健基礎。 法務部廉政署主任秘書孫治遠於致詞中指出,國際透明組織公布2024年全球清廉印象指數,我國的成績排名為歷來最佳的第25名,是公私部門共同努力的成果。在推動綠能關聯產業發展過程中,廉能治理為永續執行的重要基石,重視資訊公開、行政透明及外部監督,才能共創國家和企業雙贏。 臺灣港務公司董事長李賢義於致詞中表示,為推動再生能源產業發展,港務公司提供綠能產業進駐土地及結合轉投資事業提供離岸風電業務服務,並持續推動港群軟硬體建設與智慧港口發展,打造現代化、低碳的港埠設施,期透過離岸風電、再生能源與產業聚落發展,引領臺灣港群邁向永續新局。另在企業治理方面,長期秉持公開、透明、廉能的經營理念,建立完善的採購廉政平臺與內部稽核制度,以確保公司治理效能。港務公司廉能努力去年更榮獲行政院第2屆「透明晶質獎」特優獎項,成為首家獲此殊榮的國營企業,而智慧永續推動成果,也獲得TCSA「台灣企業永續獎」及哈佛商業評論「數位轉型鼎革獎」肯定,展現我們在ESG推動與廉政治理上的實力與決心。 本次研討會除邀請台船環海風電工程公司曾國正董事長,以「航向永續-公司治理的實踐與挑戰」為題,分享企業誠信與永續經營的實務經驗外,另邀請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副署長李文進及法務部廉政署肅貪組副組長李昆霖分別以「守護風場-職安通報與風險防災實務」及「公益揭弊者保護法簡介」為題進行演講。並聚焦「誠信治理,安全啟航」由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台灣透明組織、台船環海風電工程公司及台北市船務代理公會進行座談,深度交流公司治理機制如何強化航運安全管理效能。 本次研討會透過一系列議程安排,多元觀點,凝聚與會者對法令遵循、誠信經營、職業安全與風險防災的共識,打造公平、公正、安心無虞的營運環境,厚植海港廉能與安全治理根基,實踐綠能轉型與廉潔永續的最佳模式。

Read More

航港局推動TAIWAN Hi海運客運品牌輔導認證歡迎報名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交通部航港局推動TAIWAN Hi海運客運品牌輔導認證報名期限本(八)月15日止,歡迎有意參與之業者踴躍報名,共同攜手打造臺灣藍色公路新形象。 航港局表示,該局建立海運客運品牌「TAIWAN Hi」,為確保該品牌持續保持「高品質、優質、舒適」之形象,今年起首辦「TAIWAN Hi品牌輔導及認證機制」,與台灣設計研究院合作舉辦三場業者說明會,希望藉此協助業者提升整體服務品質,打造更優質的海運乘客體驗。該計畫正式開放報名,報名期限自本月15日止。 航港局指出,品牌輔導及認證機制涵蓋的面向,除了注重硬體設施的規劃與設計外,更強調整體環境及服務品質的提升與塑造。該局將邀請專家顧問團隊進行實地訪視,從專業角度提供具體改善建議,協助業者在品牌發展及服務提升上持續進步。為了讓業者更清楚了解申請流程與認證評分方向,日前於高雄、台東、台北等地舉辦了三場說明會,航港局長葉協隆親自出席台北場說明會,展現對該案的高度重視。 葉局長在說明會中表示,臺灣海運實力強勁,但過去較少受到關注,近年來在積極與地方政府、航運公司、設計研究院及各相關單位通力合作下,今年首度推出輔導與認證機制,就是希望藉由專家團隊的協助,帶動全國場站與船舶業者朝高品質服務邁進,並比喻「TAIWAN Hi品牌認證就像米其林餐廳或星級旅館的認證,希望海運服務也能建立一個值得信賴的認證機制」。 航港局局長葉協隆指出,航港局秉持「人本航港.海運好行」的核心理念,致力於提供國內外旅客安全、舒適與高品質的乘船體驗,打造臺灣藍色公路品牌「TAIWAN Hi」,透過「航、港、船、遊」四大策略,從航線服務、港埠設施、船舶設計到海洋觀光體驗,全面導入設計思維與品牌精神。本次的品牌輔導計畫適用於已完工或正在規劃設計建造之海運客運場站或固定航線客船,將篩選出至少六家具有潛力的業者進行專案輔導,協助提升品牌行銷、營運管理、空間規劃及服務體驗等面向,專家團隊將提供具體改善建議,讓場站及船舶導入品牌核心精神,全面提升整體服務品質與乘客體驗。 該局說明,符合品牌規範之海運客運場站或固定航線客船,皆可申請參加「海運客運品牌認證」評選。通過評選者,根據認證結果航港局將授予白金級、金級及銀級三種等級的認證標章,並給予獎勵金,以鼓勵業者投入與精進。品牌認證不僅是一種肯定,更有助於提升旅客對服務品質的信賴與搭乘吸引力,進而強化海運客運品牌價值。有意願參與之業者可至航港局官網「海運客運品牌專區」(https://pse.is/7yedwr),查詢計畫詳細內容與報名方式。誠摯邀請各業者踴躍報名,攜手打造更優質的藍色公路新體驗。 附圖為航港局長葉協隆說明會開場致詞及大合照。(航港局提供)

Read More

交通部表揚航政司長韓振華共31位表現卓越模範公務人員

(交通部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交通部舉行「114年模範公務人員頒獎典禮」,由部長陳世凱親自頒發獎座與每人新臺幣5萬元獎金,表揚來自部內及所屬機關包括航政司長韓振華共31位表現卓越的模範公務人員。典禮現場特別邀請獲獎者親友到場,一同見證這份難得的榮耀與感動。 陳部長表示,這31位獲獎者來自不同單位與工作崗位,但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在自己的角色上默默耕耘、堅守專業,成為團隊的表率。也因為他們的表現被看見、被肯定,讓整個交通部都與有榮焉。陳部長特別強調,交通部能夠推動各項政策與工程,背後靠的是全體交通隊6萬多名同仁的持續努力與默默付出,才能為民眾提供安全、便捷、溫暖的交通環境。他也以「交通人的韌性與溫度」,肯定同仁在第一線應對挑戰的精神。 114年獲獎人員分別在交通建設、交通監理、人事與預算、觀光行銷、國營事業經營等領域皆有卓越貢獻,從桃園機場第三航廈、高雄港智慧升級,到TPASS定期票制度優化、觀光圈整合行銷、郵政轉型推動等,每一項成果背後,都是無數交通人默默付出的見證。 陳部長也向在場的家屬深深致意。他表示:「每一位獲獎者的背後,站著一個默默支持的家庭。因為你們的理解與陪伴,才讓他們能無後顧之憂地為國家打拚。這份榮耀,不只是個人的成就,更是整個家庭的光榮。」最後他再次感謝所有獲獎人員與交通人的家庭,並表示交通部將持續打造更安全、便捷、有韌性的交通系統,持續推動臺灣人民行的便利!

Read More

所得稅協定申請期限放寬至10年 財政部修正查核準則第34條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財政部中區國稅局表示,財政部修正發布適用所得稅協定查核準則第34條規定,他方締約國之居住者向我國提出申請適用協定期間由原繳納稅款之日起5年,放寬為10年,又依增訂之過渡期間適用原則,倘申請案件自繳納稅款日至該條文「修正施行」時(即114年4月10日生效)已逾5年者,不適用修正後規定。 中區國稅局說明,依修正後之條文規定,他方締約國之居住者向我國稅捐稽徵機關申請適用協定期間為「至遲自繳納稅款之日起10年內」,例如臺灣甲公司支付國外A公司勞務費,並於109年4月18日繳納扣繳稅款,依修正前規定,A公司申請退稅期間為5年,最後申請日原為114年4月17日,因至修正施行時(114年4月10日生效)未逾5年,可適用修正後規定申請退稅期間為10年,故最後申請日至119年4月17日。 該局特別提醒,修法後除放寬申請適用所得稅協定期間為10年並增訂過渡期間適用原則外,另增訂所得稅協定額外定有適用協定之規範者,從其規定。例如我國與德國所簽訂之租稅協定第26條第2項「退稅之申請必須在股利、利息、權利金或其他所得項目適用扣繳稅款所屬之曆年度後之第4年底前提出」,依此,德國居住者提出適用所得稅協定申請應於曆年度後的第4年度前提出,不適用修正後10年之規定。民眾如有任何疑問,可撥打免費服務電話0800-000321,該局將竭誠服務。

Read More

熊本熊萌翻桃機 臺日姊妹機場首展熱鬧登場

(機場公司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桃園國際機場、日本阿蘇熊本機場及熊本縣政府於桃園機場第二航廈共同舉辦【探索熊本趣】記者會,為雙方自去(2024)年締結姊妹機場以來,首次合作舉辦之文化觀光推廣活動,展現臺日交流新成果。出席貴賓包括交通部觀光署副署長黃荷婷、熊本縣知事木村敬、熊本國際機場株式會社社長山川秀明及機場公司董事長楊偉甫等臺日代表,最萌的臺灣觀光署「喔熊」,與日本熊本縣吉祥物「熊本熊」兩隻萌熊也驚喜現身同臺,帶領大家走訪第二航廈北側五樓商場的熊本觀光與美食推廣攤位,熊熊老朋友相見歡的可愛互動,萌翻現場民眾。 交通部觀光署副署長黃荷婷表示,桃園機場近年積極引進本土各地美食及伴手禮,讓國人及國際觀光客在桃園機場看到最有特色的臺灣。本次活動籌備時間長達五個月,將熊本特色呈現在桃園機場。桃園機場與日本直飛航點數將達到31個,未來也將規劃從臺日直航的機場所在地區進行深入的城市行銷,第一站就從熊本縣開始,也希望熊本縣政府協助在當地行銷臺灣,讓臺日交流更深入。 熊本縣知事木村敬表示,非常開心能在桃園機場(TPE)與熊本機場(KMJ)的姊妹機場合作基礎下,促成本次盛大且活潑的活動。從桃園機場搭機赴熊本航程僅2小時,熊本縣有世界聞名的阿蘇火山、美麗的天草群島,以及日本三大名城之一的熊本城等許多觀光魅力的景點,希望透過熊本熊活動將熊本魅力介紹給臺灣民眾,日後實際來熊本一遊,享受大自然與美食,熊本熊也將在當地迎接大家。 機場公司董事長楊偉甫指出,近年因臺灣半導體相關產業進駐熊本,也帶動臺灣旅客前往熊本觀光,桃園機場(TPE)與熊本機場(KMJ)目前每週有24班往返直飛航班,2025年上半年兩機場往來旅客突破12.5萬人次,較去年同期成長33%,未來星宇航空即將增班,這條航線會更加熱鬧。兩地僅2小時的航程,代表未來有更多合作機會,這次活動是非常好的開始。 熊本國際機場社長山川秀明表示,桃園機場(TPE)與熊本機場(KMJ)自去(2024)年締結合作關係以來,對於能首次實現合作推廣活動,感到非常高興。桃園機場與觀光署預計於 11 月在熊本機場舉辦臺灣日推廣活動,持續深化交流合作,共同促進日臺觀光與文化的連結。 本次【探索熊本趣】特展展期自即日起至12月14日,於桃園機場第二航廈展出,打造原汁原味的熊本觀光主題區,設置熊本熊部長辦公室、AR互動體驗及限時拍貼機(開放至8月7日)等設施,全面呈現熊本的地方魅力。熊本縣政府亦邀集熊本縣觀光聯盟、熊本國際機場、九州產交集團、天草四郎觀光協會、天草寶島觀光協會、天草下田溫泉旅館組合及神水茶寮等當地多個單位設攤,推廣熊本景點、美食與伴手禮,邀請旅客一同感受熊本的觀光魅力。熊本熊自昨(2)日起連續兩天在展場舉辦五場見面會,與臺灣民眾共舞酷MA萌體操,憨態可掬的模樣深受旅客喜愛,現場歡笑聲不斷,成為展覽中的亮點之一。 本次活動包括機場公司總經理范孝倫、副總經理李俊德、熊本縣企劃振興部部長富永隼行、熊本國際機場行銷部部長?川秀樹、中華航空協理阮明宗、長榮航空協理吳淑萍、星宇航空副總經理李明杰、台灣虎航督導邱子穎及桃園機場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古素琴等貴賓一同出席共襄盛舉。

Read More

〈中華副刊〉閱讀時差/在語言中自在吐納,在語境中蔓延時間

安和自在 文/姚時晴 畫/張秀燕 書房有幅珍藏三十餘年的倪瓚〈容膝齋圖〉,是由日本二玄社與故宮合作,以全景照相法完整復刻的一比一尺寸掛軸。倪瓚山水畫面空疏,故其作向有「疏體 」之稱;他與同時代的王蒙「密體 」山水形成強烈的對照。倪瓚畫山水,畫面經常保留大片空白,因此倪瓚的畫疏秀空靈簡約清逸,被譽為善於處理留白的畫家。 國畫中的留白或被喻為氣韻的關鍵,依造畫面整體構圖和線條所趨形成某種動勢,而產生氣局,並賦予畫作靈動的象外之美。經營氣局的方式也在於畫面的四角必須有守有透,才能讓畫面有開闔,有吞吐,能呼吸。 語言同樣有其聲韻行氣,在字跟字、句跟句之間的間隙婉轉流動舒放合卷。而語言的空白處便如同畫作中的留白、書法裡的飛白,得以推動詩意綿延的靈動感,以虛映實、以空生盈,讓語言衍生出悠遠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妙境。無聲處盡是語詞音頻的漣漪,不言盡但處處有情感的迴響。有了氣韻潺動,一首詩便能在語言中自在吐納,在語境中漫延時間,讓每個字詞蜿蜒成河。

Read More

〈中華副刊〉我與達文西台北走失的貓11-9

■解昆樺 我的畫技?老實說,大概還是停留在「有待加強」的階段,那些素描拿去美術系大概會被當成「千萬不要這樣畫」的範例。但沒關係,重點好像真的不在那裡。重點在於,「看」這個動作本身,以及試圖將「看到」的東西轉化到紙面上的這個過程,它像一種……該怎麼說呢?像是在做某種「心靈調頻」。把我從原本那個充滿焦慮、與世界隔著一層毛玻璃、只靠咖啡因和理性硬撐著運轉的頻道,稍微、稍微地調到了一個更能接收到現實中那些細微波動、甚至能從中找到一點點……趣味的頻道。 又是一個週末,天氣難得放晴,天空藍得有點不真實,像電腦合成的背景。我不知不覺又晃到了大安森林公園。這裡像台北市區裡的一個巨大的、綠色的肺,空氣稍微清新一點,步調也慢了下來。許多家庭帶著色彩鮮豔的野餐墊和小帳篷在草地上嬉鬧,慢跑者像設定好程式一樣沿著步道繞圈,情侶們則在濃密的樹蔭下進行著各種不足為外人道的親密行為。我找了個空著的長椅坐下,拿出我的素描本和炭筆,漫無目的地觀察著這片充滿生機(和八卦)的都市。 然後,我又看見了牠——渡。 牠就趴在不遠處一棵氣根垂落如瀑布的巨大老榕樹底下,姿態慵懶,瞇著眼睛,像個剛睡飽午覺、正在思考此生哲學的君王。陽光穿過濃密的樹葉縫隙,在牠那身漂亮的水墨花紋皮毛上灑下跳躍的光斑。牠看起來……非常平靜,非常融入森林公園場景。但不知為何,我依然能感覺到牠體內那種潛伏著的、不屬於這個世界的、像黑洞一樣的能量。 這一次,我沒有猶豫。我翻開新的一頁,拿起炭筆。我沒有急著動筆,而是先靜靜地、仔細地觀察牠。我擔心一個筆觸,就能驚我的帝王。我摒息,觀察牠呼吸時身體細微的起伏,觀察牠耳朵偶爾警覺地捕捉著遠方的聲響,觀察牠即使在看似放鬆的狀態下也保持著的那種完美的、隨時可以爆發的平衡感。我試圖去感受牠的存在,那種混合了貓科動物的慵懶、神秘、警覺和一絲淡淡的、彷彿來自古老時光的哀愁氣息。 接著,我開始畫。我的手很穩,心很靜。我不再去想線條準不準確,不再去擔心畫得好不好看。我只是跟隨著我的眼睛和直覺,讓手自己動起來,像在彈奏一首即興的爵士樂。炭筆在紙上快速移動,留下或輕或重、或粗或細的痕跡,發出沙沙的、令人安心的聲響。我感覺自己像一個笨拙但專注的靈媒,試圖透過這支原始的炭筆,與眼前這個沉默的、來自「裂縫」邊緣的生物進行一場無聲的對話。我畫得很快,線條果斷又有些凌亂,但我感覺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投入和流暢。好像不是我在畫貓,而是某種更深層的東西——也許是貓本身,也許是這棵老榕樹,也許是這片陽光——正透過我的手在表達它自己。 就在我全神貫注地描繪牠眼神中那種似睡非睡、彷彿洞悉一切宇宙奧秘(嗯,還是在想晚餐吃什麼)的感覺時,奇妙的事情再次發生了。但這次,感覺不太一樣。 周圍的聲音——孩子們的嬉笑聲、慢跑者的腳步聲、遠處隱約的車流聲——並沒有消失,但它們好像被調成了一種遙遠的、模糊的背景音,像隔著一層厚厚的玻璃聽到的。眼前的光線似乎變得異常清晰,甚至有點……過於飽和?榕樹葉的脈絡、貓咪鬍鬚的尖端、空氣中飄浮的金色微塵,都呈現出一種近乎超現實的銳利感和立體感。 然後,我感覺到那種震動。不是來自地面,而是來自……我的內部?像是空氣本身在以某種極高或極低的頻率微微顫抖,與我體內的某個部分產生了共鳴。我的指尖,握著炭筆的指尖,感覺到一股微弱但清晰的暖流,從紙面傳來,通過我的手臂,直達我的心臟。不是那種令人心悸的冰冷感,而是……溫暖的? 我下意識地抬起頭,正好對上「渡」的眼睛。

Read More

手腕小山丘 腱鞘囊腫作祟

  醫師楊宗翰表示,手持超音波可協助診斷異常腫塊,釐清病因,建議民眾應及早就醫接受妥善治療。 (記者彭新茹翻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手腕突然鼓起一顆小腫塊,是腫瘤還是關節發炎?30歲的陳小姐是一名長時間使用電腦的上班族,近日發現右手腕出現一顆小山丘般的突起,不僅數日未消,觸感緊實,還隱隱作痛,前往新竹台大分院生醫醫院竹北院區求診,檢查確診為「腱鞘囊腫」。經門診進行抽吸治療後,症狀顯著改善,現已順利重返職場。 骨科部醫師楊宗翰表示,腱鞘囊腫是手部最常見的良性腫塊之一,好發於手腕、手指或腳踝等關節附近,主要是因關節囊或腱鞘中的滑液累積所致。這類囊腫的大小會隨活動變化,有時若壓迫到神經或肌腱,可能導致局部壓痛、活動受限等不適。對於經常進行重複性手部動作的族群,例如上班族、設計師或家庭主婦等,都是較容易發生的高風險對象。 楊宗翰指出,若囊腫未造成明顯困擾,通常可先觀察,因部分囊腫有機會自行縮小或消退。但若囊腫影響日常活動或反覆復發,則須積極處理。陳小姐這次所接受的「抽吸治療」,是利用針筒將囊腫內的黏液抽出,不僅可暫時緩解腫脹,也有助於診斷確認。不過因囊壁仍留體內,復發機率較高。對於經常復發或症狀明顯者,醫師則可能建議進一步注射類固醇以減少發炎,或透過局部麻醉進行完整手術切除,徹底處理病灶。 楊宗翰提醒,雖然腱鞘囊腫大多為良性,但關節附近的腫塊也可能來自脂肪瘤、血管瘤、滑囊炎、痛風或其他軟組織腫瘤等不同來源。若民眾發現手腕、手指或腳踝等部位出現異常腫塊,切勿自行處理或延誤就醫,應交由專業醫師進行超音波等初步檢查,釐清病因,才能確保健康無虞。 新竹台大呼籲,別輕忽身體小變化,「小腫塊也可能藏著大問題」,唯有正視身體訊號,及時就醫治療,才能守護健康與生活品質。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