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鼾睡不好傷腦 增加失智風險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有名40多歲業務主管,因應酬拚事業體重扶搖直上,夜晚開始出現如雷貫耳的鼾聲,還因精神一天比一天差,險丟工作才驚覺就醫。經檢查發現是中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經過正壓呼吸器的輔助治療後,終於白天重拾良好工作精神。 台大睡眠中心主任許巍鐘醫師指出,據估計有45%成年人會打鼾,但打鼾是睡眠呼吸中止症最常見的症狀之一,研究指出,睡眠呼吸中止症會提升死亡風險達2.5倍,同時升高中風、心血管疾病風險。且台灣超過40歲男性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的風險是女性的9倍之多。 許巍鐘表示,臨床研究顯示,睡眠品質不好,會降低腦淋巴清除功能,累積毒素、造成記憶力減退、恐加速神經退化。根據世衛組織的統計,全球每3秒就新增1名失智症患者,失智症的影響不僅在患者本身,對患者家庭和和社會更是巨大的壓力。 然而睡眠呼吸中止症並非無法解決,許巍鐘提醒,透過正壓呼吸器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即可獲得良好效果,在睡眠時透過面罩持續傳送穩定的氣流到上呼吸道,撐開阻塞的氣道,保持呼吸道暢通,避免呼吸中斷,睡得好不僅能改善生活品質,更能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

Read More

肌張力不全 深腦刺激助挺直

台大醫院為植入雙側蒼白球內側核深腦刺激器的江姓同學(右3)慶生。(記者傅希堯攝)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台大醫院4日宣布,已完成400例高精度深腦刺激治療,其中1名嚴重肌張力不全而軀幹肢體扭曲的男孩,在12歲時進行手術植入雙側蒼白球內側核深腦刺激器,其扭曲的肢體已能伸直,目前男童已上了大學,並可自立在大學校園中生活。 台大醫院神經部醫師戴春暉指出,深腦刺激治療是將一具每秒鐘放電130次的脈衝電擊器,植入腦內約10公分深的腦核區,透過電流刺激使腦部正常運作,臨床上重度巴金森氏症患者,植入後可自由行走並不再使用鼻胃管,恢復正常人的生活,肢體扭曲的嚴重肌張力不全患者,也可拉開將軀幹打直,迎向新的生活。 江小弟的嚴重肌張力不全症在12歲時發病,由於無法控制身體肌肉,造成肢幹扭曲如麻花。江父表示,兒子發病前和普通孩子沒什麼不同,活潑、充滿笑容,但漸漸地他開始擰不開瓶蓋,手部還會不自覺彎曲,國小6年級時病情突然發作,整個身體變得彎曲,無法直立,看遍各大醫院後才在台大醫院確定肌張力不全症。 江父指出,進入國中階段的兒子,青春期有太多痛苦回憶,因行走姿勢怪異被同學取笑,原本能寫字、騎車的江小弟,變得連走路都變得非常艱難,人生陷入絕望,對未來充滿恐懼。得知深腦刺激治療有機會逆轉局面,全家都猶豫過,畢竟是開腦手術,需要將儀器植入大腦深層。 江父表示,經多方考慮決定在108年1月自費進行高精度深腦刺激治療,治療後江小弟也漸漸好轉,現在已經就讀大學,且能夠獨自在外住宿舍,和同齡人正常相處。江小弟植入的深腦刺激器,一端植入於腦內,電池則置於前胸上方,每2天充一次電,江小弟就能維持正常生活。 台灣地區約有1萬名原發性的肌張力不全症患者,台大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吳瑞美指出,肌張力不全是一種神經系統疾病,可能是基因異常引起的原發性疾病,也可能是長期服用精神科藥物導致的遲發性肌張力不全。主要表現是一群肌肉出現不正常的持續性收縮,導致肢體姿勢異常或動作扭曲,其中最常見的是斜頸症。 戴春暉表示,健保於104年同意深腦刺激治療應用於巴金森氏症,去同擴大將肌張立不全等腦部病變患者納入,估計每年將有50名重度患者受惠,而顫抖症及癲癇症等大腦疾病健保則尚未給付。 台大醫院指出,深腦刺激術是一個高度仰賴團隊合作的治療,台大醫院則由「巴金森暨動作障礙中心」主導,在神經部、外科部、影像醫學部、麻醉部、護理部和社工室等各單位合作下,目前已完成超過400例的個案。

Read More

南投母嬰親善醫院 推廣餵母乳

  南投縣衛生局結合母嬰親善醫院辦理國際母乳週活動,醫院護理人員指導哺餵方法。 (南投縣衛生局提供) 記者劉晴文∕南投報導 每年8月1日至7日為國際母乳週,今年主題為「優先考慮母乳哺育:建立可持續的支持系統」;醫師表示,母乳是寶寶最天然且完整的營養來源,除了能提供成長所需養分,更富含珍貴抗體、有效增強寶寶免疫力。 為推廣母乳哺育,打造健康、溫暖與支持的育兒環境,南投縣政府衛生局特別攜手竹山秀傳醫院、南投醫院、埔里基督教醫院及佑民醫院等4家母嬰親善醫院辦理國際母乳週活動,透過寓教於樂的趣味闖關,讓更多人了解母乳的好處,也讓準媽媽和新手媽媽們學會母乳哺餵實用技巧。 竹山秀傳醫院以「炎炎暑假一起Fun一下」為主題,設計多項趣味互動體驗,包含親子共舞、歡樂投球、撈魚、抓抓樂等活動,並規劃「支持母乳哺育闖關活動」4大主題關卡,邀請準媽媽與家庭成員一同參與,透過遊戲,鼓舞媽媽們開始或持續哺乳,並讓民眾了解母乳對媽媽與寶寶的重要性。 竹山秀傳醫院婦產科主任張裕昌指出,母乳是寶寶最天然且完整的營養來源,建議媽媽優先考慮母乳,除能提供成長所需養分,更富含珍貴抗體、有效增強寶寶免疫力。寶寶出生後1小時內就能開始母乳哺育,直到6個月大後再添加適當的副食品,可以持續哺乳到2歲,直至媽媽和寶寶雙方都準備好自然離乳為止。

Read More

〈中華副刊〉寫生的回憶

■李曼旎 後來我們不在課室裡畫畫, 在明亮的室外,以花著稱的公園 我們炎熱的手掌被穿行的空氣刺痛 我們都沒有一點兒傷口。純潔 無瑕,也不散發出腐爛過後 馥郁的香甜。批量青春的屍體 向我們傾倒下來,蚊蟲的眼睛 塗抹著悲傷的色彩。你去看 那些收割著金色的向日葵: 說得好聽點兒,它們挺著數不清的 明燦燦的頭顱; 但又是一張張可怖的麻子臉 像你躲在漫長的日子背後,畫一幅幅 寫生像。人臉輕盈 在灰色的光影裡蝴蝶般飛舞。

Read More

台東攤販賣陸蓮子 黃麴毒素超標

食藥署對市售食品進行真菌毒素監測檢驗,發現台東1家流動攤販使用的蓮子黃麴毒素含量超標。(食藥署提供)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食藥署4日公布4至6月食品真菌毒素監測檢驗結果,經抽驗262件市售穀類、花生、咖啡類等食品,查獲台東1家流動攤販使用的蓮子黃麴毒素含量超標,該批蓮子為高雄市臻德生藥科技自大陸進口,已將其列管並要求改善。 食藥署指出,4-6月共完成262件食品檢驗真菌毒素,包括花生製品84件、紅麴製品17件、穀類39件、咖啡類24件、嬰幼兒食品15件、香辛類12件,其他食品則包含果乾類10件、堅果類14件、乳類8件、黃豆類9件、食用油脂7件、飲料類11件、蓮子4件、塊根或塊莖等之粉體6件、芝麻2件等71件。 花生製品主要檢驗黃麴毒素與赭麴毒素、紅麴制品則檢驗橘黴素、咖啡類產品檢驗赭麴毒素、含蘋果成分食品檢驗棒麴毒素,嬰幼兒食品檢驗多重真菌毒素及黃麴毒素。 食藥署指出,262件抽樣食品中,1件蓮子被檢出黃麴毒素與規定不符,總黃麴毒素為17ug/kg,超過限量標準的10ug/kg。食藥署北區管理中心主任鄭維智表示,這件違規蓮子是自大陸地區進口,被抽驗業者是來自台東的流動攤販,上游供貨商為高雄市臻德生藥科技有限公司。

Read More

〈中華副刊〉老樹

■陳珮珊 大樹,時常得抬頭仰望。 有些老樹僅安靜佇立,就能展現獨特氣質。經歷風霜雨雪雕琢,曲折枝枒伸向天際,結實樹幹往底扎根,綠葉之下庇蔭許多,自然有從容氣度,甚至能為觀者帶來穩定力量。 走進這家醫院的徒手復健區,就有神木林立之感。常駐的治療師多走權威風,穩如老樹,各有姿態卻同樣擅長處理盤根錯節。整區氣氛比起隔壁偶爾傳出笑聲的「職能治療室」略顯嚴肅,卻一樣擠滿向上仰望,希冀撫平創痛的人們。車禍後左手急需撥亂反正的我,也在朝聖行列。 一位高大魁武的男治療師幾乎天天在。臉型與個性同樣方正,專業自信表現在不疾不徐,老神在在地像株「參天蒼松」。他愛穿運動服,舒適透氣的特質便也從外到內,彷彿會緩釋氧氣。 與他的初接觸卻極驚恐。我不熟悉復健強度,所以他用力壓折我的手臂時憋氣沒喊疼,痛楚超過忍耐極限,我瞬間發出淒厲尖叫,聲響甚至驚動前台人員。療程結束,我顫抖滑下治療床呆坐候診椅。他遞來冰枕想緩解復健後的發炎疼痛,枕的冷冽卻瓦解我剛拉回的情緒……思及無辜受傷,來此受苦,竟生出委屈,我無預警放聲大哭,嘈雜候診區瞬間安靜,而後傳出陣陣疼惜聲。這一幕,讓他以為我不會再來。 的確猶豫過。人願意把弱處向他人袒露,任其拿捏,得有深厚信任基礎,可我倆的首遇一點也不美麗。只是隔日我仍走向他,或許因為他下手少遲疑,眼神堅定,彷彿一切盡在掌控中,就是有種蒼松拔地而起的傲然氣勢。可殺伐果斷手法不免爆烈,之後數月,「淚流滿面」成了我面對他的基本妝容,且復健後的撕裂痛也讓我夜不成眠。想起復健之初他曾問:「妳沮喪嗎?」當時我搖頭:「為何要沮喪?」而今終於明白,他已見過太多,那問句不過是先下預言。 徒手復健每節十五分鐘,傷者並未被捆縛,逃不逃存乎己心。我曾問,是否有人受不住疼而放棄?他笑說:「當然。患者只要開口,我們就會調整強度跟進度,慢點輕點,但復原時間就可能拉長。」選擇從來有其代價。因此復健時我從不求饒,總撐至治療師主動停手。「妳啊,早以忍痛聞名。」有次他笑著說。但我知道,臉哭花時他會遞來面紙,疼到發抖時他會輕拍我的後背,像安慰無助嬰孩。其實人陷入苦境,有時僅是一記拍撫一絲理解,或許就能然度過。像奔走於烈陽下得一方樹蔭稍歇,或許就有繼續前行的氣力。 他偶爾還是心靈導師。有次在車禍調解會前,我正猶豫是否該原諒毫無悔意的肇事者,他笑說:「等一下復健,一壓痛你就不會困惑了。」比起一些不相干卻以「慈悲」為名,告誡受害者應無條件原諒肇事者的路人,他顯得通透。 還有一位愛梳包頭的女性治療師,是樹形優美的「楓香」,個性卻像她盤起的髮,有其規矩。時常淡定,銳利鷹眼卻覺察四周。只是有次見她鬆開髮帶,微捲長髮瞬間流洩,立刻華麗為浪漫楓紅,人的多面原是一眼難盡啊。 記得她說的第一句話︰「要有心理準備,復健是條漫長路,急不得。」她的手法也屬細水長流,穩穩打怪,時機到才會破關。有時我的手沒來由腫痛,她便不急著「喬角度」,而是以手順滑我的手,由指尖、手臂、手肘到肩膀,一遍又一遍,說是能去除淋巴水腫。溫柔撫觸或許無法立即解除手的不適,卻能馬上撫平心的坑疤。 她時常給驚喜。有次拉著我的手練習彎折,突然說:「試試自己抬起左手,摸一下臉頰。」我半信半疑照做,當手真的捧到左臉,眼淚立即崩落。「回家後,手可能暫時退回原狀,不要沮喪,至少此刻妳已證明自己能做到的程度。」後來的日子,她就這樣拉著我的手,一起闢出條條新路,持續讓我體會「做到」的感覺,而後我的手能摸到鼻子、下顎,反轉至後背腰間,到達背脊。每前進一處,都讓我燃起「光復故土」的希望。 其實我倆初遇時曾因復健區的排等規則有過誤會,我一直想解釋。但有次聽到她提點實習生︰「療程不會一成不變,同病症不一定採相同手法處理。要學著觀察傷者個別差異及當下身心狀況,才能做出最好處置。」專業嚴謹的態度讓我肅然起敬,便也對誤解釋懷。人與人,有時就是得相處日久,才能互相明白。 還有些治療師偶爾得見。有位身形與待人同樣偏寬的男老師,為了激勵我說了自己的故事。他曾遭遇車禍,是靠意志及自我訓練重新站起,所以鼓勵我不要放棄舞蹈學習︰「別讓車禍這壞事再影響你對人生的追求。」帶著勇敢寓意,他宛如莖幹粗壯的榕樹挺立於前,成為信念指引;還有位大男孩治療師,言談總透出春日氣息,美如台東池上的金城武茄冬樹,也讓身體受禁錮的我心生嚮往;另有個智慧型女治療師,能助人驅逐惡念,宛如散發香氣的「樟樹」。有次我因復原進度緩慢對自己爆氣,她告訴我:「成對的雙手會互相學習,所以不要把注意焦點放在妳的落後,要讓差的向好的手看齊,進步才會快。」 傷疤終有一天會從身上淡去吧,我想。但曾以綠蔭為我遮擋過烈陽的大樹,身影是永遠不會從心上消失了。

Read More

阿茲海默症新藥TML-6 明年全球2期臨床

南台育成中心新創企業美力齡生醫研發阿茲海默症新藥TML-6,領航全球2期臨床,是校園科研轉化具體產業成果的典範。 (南台提供) 記者汪惠松∕台南報導 南台科大研產處成功育成之新創企業美力齡生醫,傳出捷報,自主研發中的阿茲海默症創新新藥TML-6,在美國順利完成第1期臨床試驗後,將向美國FDA申請全球2期臨床試驗的執行,是校園科研轉化具體產業成果的典範。 此次試驗預計於美國、瑞典及台灣等全球19家頂尖醫療機構同步啟動,堪稱台灣醫藥研發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更為全球阿茲海默症患者帶來全新的希望與選擇。南台講座教授、前衛生署疾管局長,且曾是「台灣抗SARS英雄」的蘇益仁,憑藉對醫學研究的熱忱與前瞻視野,帶領旗下美力齡生醫團隊成功開發出阿茲海默症創新新藥TML-6。 TML-6是一款基於薑黃素相似物的創新藥物,其獨特之處在於採用全新的細胞自體溶解機轉。這與目前主流聚焦於抗類澱粉蛋白抗體的治療策略截然不同,為阿茲海默症的治療路徑開創了嶄新的方向。TML-6的研發靈感源自於UCLA老化與阿茲海默症研究權威Gary Small教授的啟發性研究。為致敬Small對新藥構想的啟蒙與學術貢獻,美力齡生醫創辦人蘇益仁特別於2025年6月24日頒發「啟蒙獎」,並邀請Small擔任TML-6全球臨床總顧問,強強聯手推動新藥研發。 美力齡生醫於2018年獲得國科會價創計畫的補助支持並正式成立,是南台研產處育成體系的亮眼代表。其研發的TML-6新藥於2025年8月已在美國洛杉磯格蘭岱爾醫療中心成功完成第1期臨床試驗,並展現出良好的安全性與藥物動力學成果。 TML-6新藥將於2026年正式展開全球多中心第2期臨床試驗,預計在全球招募210位受試者。此一前瞻性研究亦獲選為2025年阿茲海默症國際年會(AAIC),足見其在全球醫學界的高度關注與認可。

Read More

LDCT篩出肺結節 半年增逾1cm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64歲林先生長期吸菸,去年參加政府補助的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檢查,發現肺部有1顆0.6公分的結節,醫師建議半年後追蹤檢查,經追蹤發現該顆結節竟已增大逾1公分,立即手術切除,診斷結果為第1期肺腺癌,所幸因早期篩檢並積極追蹤治療,林先生才可免於化療等後續治療,現在只需定期追蹤即可,成功把握黃金治療期。 衛生局指出,肺癌早期幾乎無明顯症狀,一旦出現咳嗽、咳血、胸痛等症狀,往往已是中晚期。透過LDCT檢查,能偵測到X光難以發現的小型肺部結節,檢查前不需禁食與禁水,亦無需注射顯影劑,是早期發現肺癌的最有效工具。 目前政府提供高風險族群每2年1次LDCT檢查,包括: 1.具肺癌家族史:45至74歲男性或40至74歲女性,其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者。 2.重度吸菸史:50至74歲吸菸史達20包-年以上,或戒菸15年內之重度吸菸者。(例如每天1包菸,共吸菸20年;或每天2包菸,共吸菸10年,皆為20包-年)。受檢者目前有吸菸情形均需接受戒菸服務。 台南市有14家醫院提供公費肺癌篩檢服務,符合篩檢條件者可先以電話聯繫醫院服務窗口,以利安排檢查及減少等候時間。

Read More

壓力山大 43%爸爸中度憂鬱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為了解爸爸在育兒歷程中的心理狀況與挑戰,兒福聯盟4日公布《2025年父親壓力狀況調查》,調查發現,有43.3%的爸爸呈現中度以上憂鬱傾向,其中14.4%達到重度或極重度,主要為經濟壓力;8成爸爸坦言收入不足夠應付日常開銷,反映出爸爸在家庭與社會之間承受著難以訴說的心理重擔。 另一方面,面對壓力時,有4成爸爸完全不對外求助,政府雖設有免費心理資源,但竟有9成6的爸爸表示「不知道或從未使用」,資源形同隱形。 調查顯示,經濟問題(72.6%)與育兒教養(55%)是最主要的壓力來源,其次為工作(53.0%)、家務分擔(41.7%)與親密關係溝通(40.4%)。也有約2成的「三明治爸爸」同時需要照顧年邁父母(20.8%),形成「上有老、下有小」的照護壓力鏈。 育兒開銷龐大,讓多數爸爸壓力倍增。調查發現,共有近8成爸爸坦言孩子出生後,家庭支出明顯增加,收入難以應付日常開銷。 調查發現,有78%的爸爸選擇用娛樂、運動來轉移注意力,近6成會尋求情緒支持(59.6%),但也有高達4成完全不求助,選擇裝沒事、自己扛(41.8%)。 然而,當情緒長期無法抒發,也可能悄悄影響與孩子的互動。中度以上憂鬱的爸爸中,有1/3坦言經常在疲憊時忽略孩子(34.1%)或大聲責備(34.7%),反映出心理困擾不只影響爸爸自身,更可能影響到孩子的情感發展與家庭氣氛。 雖然政府育兒政策逐漸完備,實際使用率卻偏低。42.4%的爸爸因經濟壓力無法請假、40.2%擔心影響升遷考績、19.5%擔心返崗困難,更有不少人害怕遭受異樣眼光。 兒福聯盟提出兩點呼籲:一是打造男性心理支持網絡,讓爸爸敢說也能被聽見,呼籲政府在推動心理政策時,應納入父職角色的特殊處境,設計出更貼近爸爸日常的服務方式。 第二是讓職場成為育兒後盾,而非壓力來源。值得參考的是南韓政府推動的多項友善父職政策,包括延長男性育嬰假、提高雙親共同請育嬰假的全薪補助,提升爸爸育兒的可行性與職場支持度。

Read More

狐臭味難聞 嗜肉乳製品加重體味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40多歲上班族陳先生,長年飽受腋下異味困擾,每逢夏季,白襯衫腋下總出現明顯黃漬,並伴隨刺鼻氣味,不僅影響與同事間的互動,也逐漸削弱自信心。直到近期,為了追求理想對象,他選擇微創治療,整個療程僅約2小時便完成,隔天異味便明顯消失,成功找回自信。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皮膚科醫師沈孟暵指出,俗稱「狐臭」的腋臭症,主要源於腋下的頂漿腺(大汗腺)。當這類汗腺分泌的汗液與皮膚表層細菌作用分解後,便會產生特殊異味。 台灣約有10%的人口受狐臭困擾,多數在青春期後症狀開始明顯,遺傳則是主要影響因素之一,若雙親皆有狐臭,子女發生機率高達60%至80%。此外,臨床上發現濕耳垢者亦屬高風險族群,是常見的觀察指標。 除了遺傳,飲食與生活習慣也會影響狐臭的嚴重程度。沈孟暵提醒,攝取過多肉類、乳製品、辛辣食物等,都可能加重體味。有些病人曾誤以為「擦酒精」可以去除狐臭,結果反而刺激皮膚,導致紅腫、刺痛甚至毛囊發炎。 沈孟暵表示,目前腋臭的治療方式相當多元,從居家護理到專業醫療介入,提供患者不同程度的改善方案。對於輕微症狀,外用止汗劑是最常見的選擇。 若期望中長期效果,可選擇肉毒桿菌素注射,透過抑制腺體的神經傳導來減少排汗,效果約可維持4到6個月,適合那些無法接受手術,或者僅希望在夏季期間改善症狀的患者。 對於希望長期或永久改善狐臭困擾的患者,則可考慮手術治療,傳統的頂漿腺刮除術透過小切口進行腺體刮除,雖然出血少、傷口小,但恢復期相對較長,術後需要壓迫固定,且可能留下疤痕。 近年來,微創治療,例如磁波熱能除汗術,已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選擇,特色是無傷口、無出血、疼痛感低,且幾乎沒有恢復期。 沈孟暵提醒,若長期受到狐臭困擾,建議及早就醫諮詢,評估適合治療方案,告別氣味困擾。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