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之光」師生聯展 融合藝術、教育與公益

「初之光」師生聯展於南區公所開展,作品義賣所得,將捐贈給「藝術助學金計畫」,協助愛畫卻因經濟困難者所需。(梵立藝術提供)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由梵立藝術主辦的「初之光」師生聯展即日起至10月30日於南區區公所盛大展出。此次展覽也同時啟動公益活動—「藝術助學金計畫」,作品義賣所得,將資助因經濟困難而無法持續學畫學生的創作所需。 「初之光」師生聯展是一場融合藝術、教育與公益的盛會。主辦單位梵立藝術表示,藝術是一束能改變人生的光,希望透過義賣與助學金計畫,讓更多孩子在追夢道路上,不被資源限制,藉此讓社會看見教育與藝術結合力量。 藝術助學金計畫包括由師生創作的油畫小品義賣,內容涵蓋風景、抽象主題,價格親民,適合收藏與贈送。部分畫作文創筆記本印製成精美筆記本封面,結合藝術與實用,讓民眾在日常書寫中感受藝術之美,而義賣所得將全數投入助學金專案,確保每一份支持,都能直接轉化為學生的學習資源。 參展者包括王邑熏、王姿玲、吳國忠、吳思慧、吳碧鳳、李幸蘭、林秀芬、林宥妡、張雅淑、張雅淇、施若芯、曾郁珊、陳姿爾、陳宥融、陳星頤、陳諮亭、楊子渝、黃同恩、黃同馨、賴韻汝、賴彥端、賴彥綸、萬世宗、萬許珠菊、蘇妍瑈、謝昀庭、謝承昊等。作品涵蓋油畫、粉彩與複合媒材,題材多元且跨越世代視角,展現藝術教育中「教學相長」的核心精神。歡迎喜愛藝文民眾前往參觀、支持公益,讓藝術成為改變人生的起點。

Read More

中醫針灸治療 婦擺脫惱人乾眼症

針灸眼周攢竹、魚腰、絲竹空等穴,有助舒緩眼部不適。(南市醫提供)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現代人用眼頻繁,更應守護靈魂之窗健康。60多歲的李姓婦人長期因雙眼乾澀、疲勞所苦,每天使用4次人工淚液仍難緩解不適,至台南市醫中醫部求診,經中西師江驊修診至,以針灸治療4個月,李婦也終於不再依賴人工淚液,雙眼舒適度與生活品質大幅提升。 江驊修表示,據患者自述,每每長時間用眼、閱讀後,便會感到眼睛酸澀與不適,使用人工淚液也無法根除不適,經中醫辨證診斷,研判李婦因長期生活壓力及思慮過多導致肝氣鬱結、日久化火,進而損傷肝腎陰液。 中醫理論中認為,肝開竅於目,受血而能視,雙眼清明與肝血是否充足有關,若肝血不足將影響視力,五行中腎屬水、肝屬木,腎為肝之母,腎陰不足時也會加重眼睛乾澀與疲勞症狀。針對李婦的症狀體質,治療方向也著重於「補肝益腎、疏肝解鬱」。 透過針灸太谿、太衝、三陰交、合谷等穴位紓解鬱結肝氣,同時配合眼周攢竹、魚腰、絲竹空等穴位,舒緩眼部不適症狀,李婦經治療3月後症狀明顯好轉,使用人工淚液的頻率也從四次減少為兩次,經治療4月後也不再仰賴人工淚液。 江驊修指出,乾眼症為現代常見眼疾,常見症狀包括眼乾、異物感、刺痛、紅癢與視力模糊,對生活品質影響甚鉅。惟乾眼症治療需要患者長期配合與耐心持續,李姓患者雖平時工作繁忙,仍規律接受每週一至兩次針灸治療,才得以顯著改善。提醒民眾留意用眼健康,避免長時間使用3C產品,適時讓眼睛休息才能有助預防眼部疲勞與病情惡化。

Read More

〈中華學園〉擺脫盲從

雲林縣僑和國小五年甲班 ◎蘇柔湘 擺脫盲從,盲從是一味的跟隨流行,盲從是無知的服從世俗的眼光。若要我選擇會危害三觀的流行,那麼我認為是「言語」。 這片土地是個自由的地方,所以,人們心中的想法也隨之流露,但是有些負面的想法,可能變成他人的夢魘。這種想法,不只可以在社群媒體上發表,就連音樂都可能出現,彷彿只有站在相同的立場,才能被世俗認可,可誰知,在簡單的話裡,也可能成為鋒利的刀。 然而在刀刺向他時,他的心裡種下了一顆卑微的種子,同時在加害者的內心也充斥著對被害者的不滿。我們要擺脫從眾的盲從,尊重每個人。

Read More

醫材統一價 石崇良:須考慮是否違公平法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針對業者盼調整醫療險保費、醫院醫材價格有一致性,準衛福部長石崇良30日說,會站在病人利益與業者、保險局討論;各縣市消費能力不同,醫材統一定價須考慮是否違反公平交易法。 近年熱銷的實支實付醫療險,隨著醫療科技進步、自費項目暴增,保險公司認為部分醫生刻意引導有買保險病患,選擇昂貴自費醫療項目,衍生許多理賠認定爭議。 台灣人壽董事長許舒博日前表示,保險應回歸到實質保障的本質,舉例來說,各醫院的醫材價格要有一致性,否則保險業者無所適從。 對於如何看待保證續保醫療險調整保費,石崇良30日指出,如何讓保單型態符合現在及未來醫療需求,讓病人得到最大利益,未來會持續與保險業者、金管會保險局共同研商。 石崇良說,根據調查,國內民眾買商業保險比例很高,平均每人約4張保單,如今隨著醫療科技進步,不少新型治療費用高昂,商業保險與健保若能互補,可減輕民眾負擔,幫助病人接受最新醫療技術、科技新藥,「這是很好的互惠」。 他也直言,在保單的型態上,過去確實發生不少理賠問題,例如限制住院才能給付等,且國內商業醫療保險有定額、實支實付等不同類型,需各界持續共同討論。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近來媽媽餵「嬰兒配方奶含糖如可樂」爭議引發關注,準衛福部長石崇良30日說,除加強食安教育,提高民眾健康識能,強化判斷與辨識能力外,也會檢討相關廣告規定等,避免誤導民眾。 母嬰品牌mamaway(媽媽餵)日前發布影片指出,「1瓶奶粉有一半以上都是糖,等於2大瓶可樂」,相關說法在社群上發酵後,包含食藥署及多名醫師皆反駁澄清,其實母乳與配方奶含糖量差異不大。媽媽餵後續發布道歉聲明,但仍堅稱「避免選到高糖奶粉才能保護孩子」,爭議持續延燒。 對此,石崇良30日表示,食安教育非常重要,在總統賴清德所提出的健康台灣政策中,特別提到運動和營養是兩大重要議題,每次開會都會討論。 石崇良指出,營養和食安教育將是未來強化重點之一,提高民眾衛生、健康識能,讓民眾具有判斷與辨識能力。與此同時,也會檢討相關廣告規定等,不要誤導民眾。

Read More

〈彩繪人生〉周大觀全球熱愛生命獎 重拾視力 尤湯雅致力藝術治療

俄羅斯藝術家尤湯雅是台灣媳婦,用藝術治療群眾。 1977年出生於俄羅斯的藝術家尤湯雅,16年前因為網路交友,遠從俄羅斯嫁到屏東,她從年輕就學習繪畫和藝術,大學修兒童心理學,尤湯雅認為繪畫、藝術可以幫助人,所以特別喜歡分享繪畫。 尤湯雅生長於天寒地凍的西伯利亞,遠嫁台灣後,特別感恩丈夫尤適鐘及家人親友包容,讓她很快融入台灣風土民俗,只是炎熱、潮濕的氣候,讓她吃盡苦頭,甚至眼角膜潰爛以致全盲。 尤湯雅面對全盲巨變,除了台俄家人的關懷與陪伴,本身東正教信仰,讓她深深反省,傾聽內在,跨出立志神經藝術治療嘉惠病友的第一步,奇蹟式耳朵與其他器官特別靈敏,彌補雙眼幾乎全盲的缺陷,這段以醫院為家的日子,卻提升她神經藝術治療的數個台階。 高醫中和醫院團隊二次眼角膜移植大手術成功,讓她恢復光明,除了照亮自己,也要照亮別人。 尤湯雅戰勝全盲,積極從事兒童繪畫、鋁線金屬教學等,甚至為讓神經藝術治療更上一層,尤湯雅再回俄羅斯學習繪畫心理學、藝術治療學。她體悟生命真諦,用藝術天賦,推廣神經藝術,帶動校園壁畫,跨國藝術傳愛,引領心靈迷惘人們走出死蔭幽谷。

Read More

〈彩繪人生〉周大觀全球熱愛生命獎 港浪子變魔術師 彭思泰溫暖人心

從街頭浪子到世界紀錄,彭思泰以氣球寫下傳奇。 彭思泰出生於香港九龍一帶,父母是傳統小商人並不富裕。改變命運的關鍵時刻,出現在一次夜晚閒晃。他在廟街夜市發現一名街頭藝人,透過簡單魔術和氣球扭造型,就吸引大批圍觀民眾。 瞬間,他看到生命另一種可能,憑雙手就能帶給人快樂,也能得到尊重,從此對「魔術」產生濃厚興趣。憑藉魔術和氣球藝術找到另一片天,並到天津向「氣球教父」何坤龍學藝。 2016年,他和同伴到美參加世界氣球大賽,憑藉作品〈海神波塞東〉奪得中型項目冠軍;2018年,他與中國大陸、台灣等氣球師組成27人華人團隊,取材華人民間故事〈虎將軍〉,榮獲大型項目冠軍。 彭思泰一直想用氣球做一條中國龍,適逢龍年,他與香港屯門市廣場合作,並邀請同行和香港城市大學及一所中學學生,組成60人團隊共同製作,他用3萬8千個氣球,完成一條41.77公尺長、無任何骨架支撐的巨型祥龍,金氏認證官方大為讚歎。 彭思泰揮別香港街頭混混形象,到全球拜師、二度世界魔術冠軍,從逆轉人生到回饋社會,點亮千千萬萬人心。

Read More

〈中華學園〉我家的庭院

台南市新化國小四年一班 ◎莊皓宸 我家庭院是個小生態園區,裡面有種神祕果,還有火龍果,嬌嫩的花草,還有許多昆蟲鳥兒,真是熱鬧! 早上下了一場傾盆大雨,我趕緊跑到花園,因為我擔心花園受到傷害,抬頭一看,樹上的鳥巢還好沒掉下來,我放心了,結果轉頭發竟然現一個龐然大物,牠看起來像大蜥蜴,又像變色龍,害我嚇了一跳,幸好牠跑走了。 我很喜歡到庭院觀察生態,不管是昆蟲或小鳥,還有盛開的花朵,它們都好可愛,我也會採下神祕果吃,真神奇!酸檸檬都變甜了,每次在庭院我都會欣賞到不同的花草和生物,讓我暑假一點都不寂寞。 我家的庭院真是多彩多姿,它們不只有趣,也是爺爺細心照顧的成果,所以庭院是我跟爺爺最愛的地方。

Read More

〈醫師專欄〉細胞治療 退化性膝關節炎治療新選擇

■林敬為 膝蓋疼痛一直是骨科門診最常見的問題之一。隨著台灣逐步邁向超高齡化社會,伴隨而來的,就是膝關節退化性關節炎的人口日益增加。許多中老年患者常抱怨:「走沒幾分鐘膝蓋就痛」、「上下樓梯像針刺一樣」,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退化性膝關節炎傳統治療包括藥物止痛、冰敷、復健、或是針劑注射;而當關節嚴重磨損時,就只能透過人工關節置換手術解決。隨著這數十年再生醫學的進展,近年來,「細胞治療」逐漸成為新的治療選項之一,簡單來說,細胞治療是利用人體自身脂肪組織或骨髓中的「間質幹細胞」,來修復受損的關節環境。研究顯示,從膝關節拿取出的脂肪組織,因與膝關節軟骨位置相近,擁有更強引導軟骨基質再生的效果。 一般而言,醫師通常會搭配膝關節鏡微創手術拿取膝關節內的脂肪組織,這些脂肪組織經過實驗室篩選出幹細胞後,培養到數千萬顆幹細胞的數量,再注射進入關節腔內。而幹細胞會藉由分泌生長因子,減緩關節內的慢性發炎狀況,並促進軟骨基質再生。醫學研究顯示,細胞治療對於「早期到中度退化性關節炎」患者效果較佳,這些病人在治療後,多數可感受到疼痛減輕,膝蓋活動度改善,甚至能延緩病程惡化,幫助患者延後進入人工關節的時間。 衛福部在前幾年通過特管法開放細胞治療技術後,細胞治療已成為膝關節退化性關節炎的治療選項之一,但因其屬於自費療程,因此需要透過醫師評估病患適不適合使用。目前國際上都有越來越多臨床研究支持細胞治療在膝關節退化的應用,認為這項治療對於「延緩病程、提升生活品質」具有價值。 膝關節退化雖無法避免,但透過醫療進步,患者的選擇已不再侷限於藥物與手術。細胞治療或許正是其中一道新選擇,幫助更多人重拾自在行走的權利。 (作者∕奇美醫院骨科醫師)

Read More

〈中華學園〉大自然的想像

台中市東山國小三年甲班 ◎吳玥姍 星星說 月亮是一根大香蕉 吃了能填飽肚子 這樣就不會餓了 獨角仙說 樹幹是一棟一棟房子 玩累了 就能躲進去休息 螞蟻說 蘑菇是好朋友 只要一下大雨 就能靠在一起閒聊  

Read More

〈彩繪人生〉周大觀全球熱愛生命獎 車禍癱瘓 周玉茹口繪辦畫展

周玉茹全身癱瘓,勇敢拿起畫筆,展開精彩的人生下半場。 1972年出生於台中清水的周玉茹,年輕時命運多舛,22歲結婚因家暴離婚,24歲因車禍造成全身癱瘓,頸部以下完全無知覺,倚靠呼吸器維生,在父愛支持下,重新認識生命意義,一筆一畫展開人生下半場,迄今自辦10多場、參展40多場畫展。 周玉茹面對全身癱瘓的打擊,曾經萌生自殺的念頭,靠著堅毅的生命力,用雙手夾著牙刷刷牙,也能完成吃飯、洗臉等日常動作,甚至也能學習電腦美工、建築繪圖設計、油畫創作等。 周玉茹也在教會兄弟姊妹,及慈濟志工的溫暖陪伴下,放下執著,體會到無私的愛,2021年,台灣夜合花姊妹創業就業協會舉辦第一屆脊髓損傷者「心愛美人」選美活動,希望傷友能走出來鼓勵其他脊髓損傷者,也藉由活動讓企業團體看到傷友的努力,以提供相關就業機會與資源。周玉茹在協會及教會朋友的鼓勵與推薦下報名參加,獲得第3名。 後來又在畫家老師阮麗英教導下,一筆一畫,展開不同人生。 周玉茹迸發的生命力,兩次接受總統晉見表揚,還成立喜樂創意空間工坊,帶領身心障礙者自立更生、自助助人,教導他們學習繪畫,並鼓勵參加畫展、報考街頭藝人執照,受邀全台各地分享生命故事,畫出生命正能量,撒播更多光明與希望。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