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鯤鯓龍山寺普度 供品豐盛

四鯤鯓龍山寺及信眾,準備豐盛供品舉行普度。 (記者陳銀全攝) 記者陳銀全∕台南報導 南區四鯤鯓龍山寺於農曆七月最後一天舉行普度,信眾們準備不少供品,希望「好兄弟」們最後一天能吃飽,再返回陰間。 農曆七月,相傳為陰間鬼魂返回陽世的月份,不少民眾在七月間,都會準備豐盛供品祭拜,希望「好兄弟」這個月能好好享用,除了一般民眾在自家門前拜拜外,不少廟宇也會在農曆七月選擇一天舉行普度,超度亡魂。 四鯤鯓龍山寺主委吳志祥指出,廟方每年選擇農曆七月最後一天舉行普度,並設壇請道士誦經,希望超度亡魂,且信眾們也準備不少供品祭拜,希望「好兄弟」在鬼門關之前,好好享用,四鯤鯓龍山寺廟埕,更堆滿信眾準備的供品。 鯤鯓民眾更指出,早期鯤鯓地區,和高雄茄萣、灣裡、喜樹地區通婚,當時還流傳一句諺語,「不看田園厝地,看農曆七月底」,意即若有女兒有嫁至鯤鯓,會先看男方農曆七月普度時,所準備的供品是否豐盛,就知道夫家的經濟狀況,顯見鯤鯓地區早期在農曆七月底普度時的盛況,不過目前也順應時化潮流,趨於環保而隆重。

Read More

屏東護豆專案 獵捕綠鬣蜥

屏東縣政府啟動「護豆專案」,全面獵捕綠鬣蜥。(記者毛莉攝) 記者毛莉∕屏東報導 屏東縣政府今年迄今已移除逾八萬四千隻綠鬣蜥。適逢裡作紅豆栽種期,縣府二十二日宣布啟動「護豆專案」,全面獵捕綠鬣蜥,以降低農作物受損。 農業處長鄭永裕指出,紅豆多於九月二十日至十月十日期間栽種,縣府已請動保科委外廠商針對屏東、萬丹、新園及東港等四個主要紅豆栽培的鄉鎮市執行「護豆專案」,並加強熱點區域移除作業,降低農民損失風險。 鄭永裕表示,即日起依各公所或農會提供的熱點排程,由委外廠商執行夜間巡捕。考量夜間巡捕可能造成田區或農民財損情況,請有需要農民除直接通報縣府外,亦可透過公所及農會登記欲移除綠鬣蜥田區點位,並於廠商前往移除時陪同處理。 縣府一0八年起推動移除工作,截至目前累計移除二十一萬七千四百多隻綠鬣蜥;今年動用三千三百萬元,至今已移除八萬四千多隻,全國第一。 縣府委託專業獵龍達人,加強在熱點區移除,目前移除一隻成蜥二百五十元、幼蜥一百元,以禮券支付,獵捕者必須受過訓練,一般民眾不要去獵捕。 獵龍達人說,獵捕綠鬣蜥以晚上最佳,較容易辨認,採取彈弓、吊索及夾子為工具,綠鬣蜥喜歡有水的地方,溪流旁最容易躲藏。

Read More

縣城隍廟27日夜巡前 再見公案桌

  專為含冤未雪孤魂野鬼設計的公案桌,因颱風來聾,廟方為大鼓和榜文穿上雨衣。 (記者陳俊文攝) 記者陳俊文∕台南報導 縣城隍廟即將在二十七日晚「夜巡」抓捕逾假不歸的鬼界逃兵,前晚縣城隍廟先擺出「公案桌」,讓含冤難雪的孤魂野鬼可擊鼓申冤,因颱風要來,廟方將置於戶外的大鼓和榜文穿上雨衣,若風雨太大就會提早收攤。 全台首邑縣城隍廟的夜巡已登錄為台南市定民俗,二十一日普度送好兄弟上路後,旋在廟前掛出「放告、審問」令牌,宣布神明開始受理申冤。廟方主委黃百榮表示,夜巡已有五十五年歷史,而公案桌是每三年一次且都選在農曆七月最後一天普度過後舉行。 廟前設置公案桌和行台,台前的大鼓專供各路有冤情的好兄弟們「鳴鼓伸冤」,據傳,住在附近的民眾曾有人在半夜聽到鼓聲;公案桌開審的時間都排定在農曆最後一天普度過後延三天舉行到二十二日。 陰事法庭由縣城隍爺顯祐伯負責審理。(記者陳俊文攝) 這種「隱形」的「陰事法庭」,主審法官當然就是縣城隍爺顯祐伯,後面站了七爺和八爺兩位差役。案前擺有批示公文的紅黑兩色毛筆,還有公文簿,三天就準備三本,看起冤案還不少。 22日下午見颱風來襲,廟方將廟前「榜文」和大鼓穿上雨衣。縣城隍廟執事表示,辦理公案桌基本上是沒在關廟門的,但風雨過大就會搬進廟內。

Read More

南區37位里長取得防災士資格

南區公所廿二日上午舉行「南區里長防災士授證儀式」,象徵南區在推動社區防災韌性、強化災害應變體系上邁入新里程碑。(記者陳銀全攝) 記者陳銀全∕台南報導 南區卅七里里長,日前接受防災士培訓後並全數取得防災士資格,廿二日上午在公所三樓,舉行「南區里長防災士授證儀式」,在災害防救辦公室參議王雅禾及區長蕭琇華共同見證下,由市府民政局長姜淋煌授證給南區里長聯誼會長梁坤財,象徵南區在推動社區防災韌性、強化災害應變體系上邁入新里程碑。 市長黃偉哲指出,災害雖難以完全避免,但可透過專業訓練與跨域合作有效降低損害。防災士不僅具備專業知能,更是社區防災力量的基石。市府將持續支持公所推動成立「防災協作中心」,整合里長、防災士、志工及民間資源,建構跨單位合作平台,提升社區防救災的應變能力與資源調度效率。 姜淋煌表示,感謝里長平時為民服務的付出與奉獻,並肯定里長完成防災士訓練後在社區防救災體系的專業角色。公所也特別訂製防災士專屬外套,於典禮中一併頒發。外套上印有「防災士」字樣,不僅象徵榮譽,更確立里長於社區防救災機制中,在減災整備、應變行動及安全守護上的專業定位,與公所共同於災害發生時第一時間投入防救災行動,成為民眾最堅實的後盾。 區長蕭琇華強調,未來南區將持續深化社區防災體系,將防災士納入防災協作中心,結合公私協力資源,打造安全、韌性及永續社區。同時也將鼓勵更多民眾加入防災士行列,攜手強化社區災害應變量能與自救能力,共同守護南區的安全。

Read More

北區新建區政大樓綠化 招蜂引蝶

  北區長潘寶淑親自動手為綠色廊道種下蜜源植物。(記者陳俊文攝) 記者陳俊文∕台南報導 即將在今年十二月喬遷「入厝」的北區區政大樓,當初即朝「綠生態」的方向去規畫,繼四樓綠屋頂之後,昨天再發動文元國小、台南社大、台南荒野保護協會志工群在一樓周週邊廊道的三十六坪空地種下約兩千株蜜源植物,區長潘寶淑表示,新的行政大樓有綠電、雨撲滿等設施,是一座擁有生態又環保的綠建築,可說是全市區政大樓的首創。 北區公所在新建區政大樓周邊綠地舉辦蜜源植物生態廊道工作坊,也邀請當地里民參加,兩百人一起動手,在台南社大綠環境課程老師李武昌帶領下,種下馬利筋、高士佛澤蘭、紫花長穗木、繁星花及金桔等蜜源植物,旁邊還用樹枝堆疊成蜜蜂蝴蝶的臨時招待所,讓飛累的昆蟲有地方可歇息。 北區經建課長孫揚洲表示,馬利筋主要是樺斑蝶的蜜源及食草,而高士佛澤蘭主要會吸引斑蝶來吸花蜜,尤其是雄性斑蝶,因為高士佛澤蘭花蜜具有特殊植物鹼,會激發雄性蝴蝶求偶的意願。 李武昌建議以自然工法樹枝圍籬,區隔人行動線,在周遭綠地營造自然環境,經過半年的圈圍養護,除了可以「招蜂引蝶」,將可觀察到「底棲生物」蚯蚓等的生物鬆土的痕跡,環境會慢慢的展現出活力。 參與活動的文元國小小朋友表示,老師教導要「深挖浮植」,這樣植物才會容易存活,這是課本上沒有教的。小朋友還天真的說,希望種下蜜源植物之後,蝴蝶就會出現,蜜蜂也會來,期待以後也有蜂蜜可以吃。   文元國小師生與志工聯手在北區區政大樓綠色廊道種下兩千株蜜源植物。(記者陳俊文攝) 潘寶淑指出,新的區政大樓四樓的有種電的綠屋頂,植有保育類植物光梗闊苞菊,還有跟鄭子寮重劃區地理歷史有關的鄉土植物包括玉蘭、含笑、樹蘭、夜合花,還為獨居蜂設計了「社宅」,是令人期待的昆蟲「烏托邦」。 新的區政大樓除綠屋頂及周邊綠帶融入生態保育概念外,也帶入人文歷史,這座新的辦公大樓是公所、是戶政事務所、是托嬰中心、未來也是環境教育場所。

Read More

橋中卡巴迪隊 全國賽雙冠王

大橋國中卡巴迪隊在一一四學年度總統盃全國卡巴迪錦標賽中表現亮眼,勇奪國男與國女雙冠王,為學校寫下歷史新頁。 (大橋國中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永康區大橋國中卡巴迪隊勤煉技巧體能 ,在一一四學年度總統盃全國卡巴迪錦標賽中,表現亮眼,國男與國女兩支團隊隊在冠軍戰中,展現沉著冷靜與堅韌毅力,雙雙擊敗強敵花蓮美崙國中,勇奪男女雙冠王,為學校寫下歷史新頁。 大橋國中卡巴迪主教練邱建華老師。由於在二0二五年第一學期被借調至國家運動訓練中心擔任教練,除週休假日回校指導卡巴迪隊訓練,餘時間由校友鐘一勛助教及台南市卡巴迪巡迴教練胡瑛珍協助指導,學生勤練技巧與體能,運動兼顧課業。 卡巴迪是一項融合體能與戰術的團體運動,發源於印度,講求選手的敏捷性、專注力與團隊合作。比賽中,選手必須在有限時間內進攻對方領域並安全返回己方地區,過程中需面對對手的阻擋與反擊,是一項充滿策略與激情的競技運動。 全國卡巴迪錦標賽十八至廿一日進行,由三名教練帶領前往參賽,校長謝連陽與家長會長楊智程在更在冠軍戰當天清晨五時卅分從台南出發,專程北上新竹玄奘大學為選手們加油打氣,展現學校與家長最堅定的後盾。許多家長也到場力挺,準備削好水果為孩子補充體力,及飲料勉勵選手,讓橋中孩子們充滿力量與感動。 在與花蓮美崙國中冠軍戰中,大橋國女隊以卅五比廿六力退對手,國男隊則以卅八比卅二奮戰勝出,勇奪男女雙冠王。教練邱建華表示,能在總統盃中同時奪下國男、國女冠軍,展現選手們平日刻苦訓練成果,也是全體師生、家長共同努力的榮耀時刻。期待未來選手們在競技場上繼續發光發熱,創造更多屬於橋中的傳奇。

Read More

豆子劇團校園與社區巡演 推兒權

市府社會局今年再度攜手豆子劇團推出全新作品《貓頭鷹大使的四個小叮嚀》,並於全市小學與社區展開巡演,希望讓「兒少權利」成為真實可感的生活體驗。(社會局提供) 記者陳銀全∕台南報導 市府社會局繼一一二年推出兒童劇《貓頭鷹大使的CRC大獎》,今年再度攜手豆子劇團推出全新作品《貓頭鷹大使的四個小叮嚀》,並於全市小學與社區展開巡演,希望孩子們在演出中不僅學習如何守護自己,也理解到身心障礙學生同樣享有平等參與的權利,讓「兒少權利」成為真實生活體驗。 《貓頭鷹大使的四個小叮嚀》,劇中延續深受喜愛的「貓頭鷹大使」角色,透過新故事帶領兒少體驗四大主題──「遊戲權」、「身心障礙兒少平等參與(CRPD)」、「數位安全」及「環境權」,讓孩子們在輕鬆氛圍中理解CRC的重要精神。 市長黃偉哲表示,《兒童權利公約》是守護兒少的重要依據,也是生活中需要落實的保障。戲劇能拉近孩子與權利議題的距離,讓抽象概念轉化為真實情境,幫助兒童理解「權利」就在身邊。此次巡演不僅帶給孩子們歡笑,也幫助孩子認識自身的權利,並學會尊重差異、友善相處。 社會局郭乃文局長指出,此次巡演特別將重點放在偏鄉小學與社區,就是希望讓資源能走進更多角落,讓不同地區的孩子都能平等獲得學習權利的機會。 社會局說,此次巡演共十場次,含六場校園場次及四場社區場次;社區場次均免費參加,採自由入座。《貓頭鷹大使的四個小叮嚀》除日前至新化區口埤實驗小學巡演外,接下來場次包括廿九日歸仁區文化國小視聽教室、十月十一日將軍區漚汪國小禮堂,以及十月十二日左鎮區光榮國小風雨球場。

Read More

總預算得不償失 謝國樑想哭

  基隆市長謝國樑二十二日上午在審核一一五年總預算會議前,偕主計處長賴慶純及財政處長謝妙蓮接受媒體聯訪。(記者王慕慈攝) 記者王慕慈∕基隆報導 新財劃法修正,但基隆等九縣市統籌分費稅款卻低於修法前,基隆市府為此二十二日召開一一五年總預算審查會,市長謝國樑說,原本認為統籌分配款增加七十三億元,因此,編列三百億元總預算,但經盤點後明年歲入僅二百三十七億元,去年歲入為二百五十四億元,反而減少十七億元,這是財政面臨重大壓力。 謝國樑上午在審核一一五總預算會議前,偕主計處長賴慶純及財政處長謝妙蓮接受媒體聯訪,他強調,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法後,基隆市統籌分配款雖增加七十三億元,市府想認真做事,卻未料到一般性補助款卻大幅短少,不過,他強調,基隆捷運建設與民生攸關的騎樓整平基礎建設絕對優先。 謝國樑無奈表示,這段時間市府財主努力籌編預算,是他就任三年來從未有過的艱難與辛苦,很多縣市都遇到同樣的情形,也都深有同感。 謝國樑說,現在盤點一一五年預算歲入只有二百三十七億元,甚至比一一四年還少十七億,因為一般性補助和計畫型補助的型態均改為申請制,幾乎所有的一般性補助款都被列入計畫型的補助,金額大幅減少,近幾天心情有點鬱悶,想哭的感覺,但躺在地上哭也沒有用,必須設法平衡歲出,要向中央請託在財政上多照顧基隆市,並能盡速釐清剩餘統籌款分配、穩定地方一般性補助公式。 不過,謝國樑認為,「基隆是大家的基隆」,不傾向大幅舉債,市府會盡量以撙節支出,刪減活動預算,雖無法藉此達到撙節額度,但還是要找各局處共商。但基隆捷運建設與騎樓整平計畫,市府已列為優先項目,不會受到影響。 謝國樑指出,如果有人再說基隆市的財政增加,他一定會跳出來力爭到底,今天就是把帳整個攤在陽光下,他形容,這會是一場很「硬」的會議,市府要調整明年總預算,平衡歲入歲出,達成要做的政策。

Read More

中小學媒體素養競賽 新化高中獲特優

新化高中獲中小學媒體素養競賽特優。(記者黃文記攝) 記者黃文記∕新化報導 為回應新課綱強調生活情境與跨領域學習的精神,新化高中媒體跨校共備社群教師團隊以「從粉絲到反思:解析追星文化與意識形態」為題,從青少年的生命經驗與興趣作為切入點,引導其認識自身追星行為背後的意識形態影響,榮獲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一一四年度中小學媒體素養競賽」特優。 課程設計打破科目的藩籬,以日常生活的追星主題切入,涵蓋科技領域、社會領域、綜合領域、語文領域等,展現出較符合現實生活及議題的思考模式,不再受限於科目,真正達成新課綱所期待的在生活情境中學習。 透過討論偶像劇的公式化設定與刻板印象,學生能進一步辨識媒體內容如何悄然影響價值觀與行為模式。同時,在情境設計中,巧妙融入性別、校園霸凌、環境保育、族群、貧富、階級等議題,將多元議題適切地融入課程活動中。藉此了解學生對相關議題的認知與立場,在討論偶像的行為選擇及其可能產生的影響時,學生不僅可以學習如何在社會議題上形成自己的見解,也能理解偶像行為與意識形態之間的關聯。 新化高中校長劉瑞圓表示,此課程的設計不僅讓學生在熟悉的文化情境中展開學習,更促使他們在課堂中進行自我探索與社會對話。從偶像劇的情節到現實生活中的議題,讓學生逐步建立起批判性思維與價值判斷能力,進而理解媒體如何形塑我們的世界觀。期盼此學習歷程,為學生提供一個反思自我且理解社會的平台,進而思考他們在這個世界中的角色與責任。

Read More

銀養料理賽 華醫獲校園組總冠軍

中華醫大餐旅系學生連續兩年拿下國健署主辦的銀髮創新料理全國競賽冠軍,團隊向校長李碧娥(左三)獻成果。(記者黃文記攝) 記者黃文記∕仁德報導 二0二五銀領新食尚銀養創新料理競賽日前落幕,中華醫事科技大學餐旅管理系學生李帆畇、洪鈺閎合作,以創意料理「頤養銀膳創三藝」,在全國二十強決賽選手中,榮獲校園組總冠軍。這也是中華醫大餐旅系選手繼去年拿下總冠軍後,再次摘下冠軍榮耀。 指導及帶隊老師黃裕文在餐旅系系主任林苑暉的陪同下,二十二日帶領李帆畇、洪鈺閎,以及去年奪冠的方聖詠、蔡旻宏,向校長李碧娥呈獻成果,李碧娥校長對指導老師的辛苦付出,以及選手的優秀表現當面給予肯定和讚揚,特別是能在全國眾多佼佼者參與競技中脫穎而出,拿下冠軍相當不容易,顯見實力和創意具佳,是華醫之光。 台灣已邁入超高齡社會,老人的飲食攸關健康至鉅,衛福部每年舉辦銀髮料理相關競賽,開放全國各界報名,中華醫大由黃裕文和王禹璁老師指導,學生李帆畇、洪鈺閎共組「銀齡食光隊」參賽,今年總計有社會組、專業組與校園組共二六八支隊伍參賽,歷經書審、初賽,再進入二十強決賽現場料理對決,李帆畇和洪鈺閎共同製作的創新料理「頤養銀膳創三藝」,獲得校園組總冠軍。 獲獎作品「頤養銀膳創三藝」以引領新食尚、營養創新料理為理念,設計三道兼具營養、創意與質地調整的銀髮友善料理組合。三道料理運用在地農產,並透過蒸泥、去纖維與綿滑調理,改善長者吞嚥與咀嚼困難,讓飲食從能吃走向樂吃、喜吃、享受吃。 中華醫大餐旅系去年由學生方聖詠和蔡宏旻共組銀保膳存隊,獲得二0二四銀領新食尚銀養創新料理競賽冠軍。連續兩年奪冠,校長李碧娥除向指導老師和選手祝賀,也對餐旅師生的實力讚譽有加。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