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關赴報關公會宣導新制 促進公私協力通關升級

(高雄關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高雄關表示,為加強業界對關務法規的認識與遵循,高雄關劉關務長芳祝率領各通關單位主管前往高雄市報關商業同業公會辦理法規宣導,針對通關政策與實務進行說明,並與業者代表理事長洪正隆等面對面溝通,廣泛聽取意見與建議,促進公私部門良性互動。 高雄關說明,本次宣導活動重點在報關流程簡化精進及相關配套措施,包括推廣進出口報單無紙化、便捷規費繳納、輸美產地證明最新規範,以及報關業常見違規態樣等實務議題。劉關務長表示,隨著國際貿易環境快速變化,報關流程應隨之更新簡化,降低報關風險並提升通關效率是未來的走向。會中開放現場提問,討論如何簡化報關流程、通關查驗事宜及溝通協調機制等,雙方就報關實務面深入探討,相關意見將納入後續政策研議參考。此次意見交流除強化政策透明度,也展現關務機關積極傾聽業界聲音的誠意。 該關進一步表示,未來將持續透過各種方式與業界互動溝通,協助業者提升法遵意識與報關品質,共同打造更高效、安全及便利的通關環境。

Read More

中美貿易關稅戰前八月中共三大貿易夥伴僅美負成長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中共海關總署統計顯示,中美貿易關稅戰使得今年前八月中共前三大貿易夥伴當中,僅美國呈現一成以上負成長。 中共海關統計,今年前八個月東盟穩居中國大陸第一大交易夥伴,與東盟貿易總值為4.93兆元人民幣,比去(2024)年同期增長9.7%,佔其外貿總值的16.7,歐盟為中共第二大交易夥伴,與歐盟貿易總值為3.88兆元亦增長4.3%,佔大陸外貿總值的13.1%。美國為第三大交易夥伴,中共與美國貿易總值為2.73兆元,比去年同期呈現13.5%兩位數降幅,佔大陸外貿總值的9.2%,相較去年全年中美貿易總值成長率尚達百分之三點七(以美元計),其中大陸對美出口成長率近百分之五(+4.9%)。 同時期中共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合計進出口15.3兆元增長5.4%。

Read More

VDES監測技術研發座談會登場 運研所領航智慧航安新紀元

專家學者座談會活動。(運研所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交通部運輸研究所為協助航港局推動「我國智慧航安服務升級計畫」,特別舉辦「船舶特高頻資料交換系統(VHF Data Exchange System, VDES)監測技術研發」合作研究案專家學者座談會,本次會議廣邀交通部航港局、中央氣象署、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海洋委員會海巡署、國家海洋研究院、產業研發機構及大專院校等專家學者,針對VDES技術發展及國際推動趨勢進行交流研討,共同為我國新一代海上資訊傳輸系統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隨著船舶自動識別系統(AIS)大量的應用日益普及,造成整體系統運作負擔持續增加,因應國際海洋航行輔助導航和燈塔協會(IALA)與國際電信聯盟(ITU)提出之新一代海上資訊傳輸系統─VDES,運研所率先研發並建置VDES之關聯式資料庫架構,整合AIS、應用特定訊息(ASM)與VHF資料交換(VDE)等資訊,建置VDES大數據測試平臺。另配合航港局智慧航安監控船「航港1號」,進行VDES海域測試,進行船對船、船對岸資料交換驗證。 後續運研所將運用 AIoT(AI 物聯網)演算法研發船舶航行動態測試模組,並整合海域圖資、海氣象觀測與數值模擬資料及各項預警訊息,建置新一代航行安全監測技術。本次專家學者座談會聚焦技術應用與國際合作前景,透過跨域對話匯聚研究量能、拓展國際鏈結,為我國海事安全與智慧航行發展注入新動能。

Read More

USTR將對中徵收港口服務費船公司表態因應尚未打算徵附加費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將於下(十)月14日起針對中國大陸船東和營商,以及使用中國大陸船廠建造船舶航商提供的海運服務徵收港口服務費,主要貨櫃船公司開始表態採取因應措施,惟尚未打算開徵“USTR301”相關附加費。 其中中遠海運發佈《關於USTR 301調查的告客戶書》表示,儘管美國政府徵收港口服務費可能會對其營運帶來挑戰,但中遠海運集運始終對美國航線網路服務充滿信心,並堅持投入穩定的運能、保持穩定的服務品質,持續為客戶提供可靠、安全且高品質的物流解決方案。同時將積極完善產品結構,以適應美國市場不斷變化的需求,維持與市場水準相匹配且具有競爭力的運費及附加費等相關政策。 中遠海運集運長期深耕美國市場,嚴格遵循所有美國法律法規及政策要求,始終是促進美國進出口貿易值得信賴的合作夥伴。該公司將秉持韌性與決心,以卓越服務為承諾,以傳遞價值為理念,穩健經營美國班輪運輸業務。 地中海航運(MSC)稱已對其美國航線營運網路進行調整,以因應美國即將對中國建造或營運的船舶徵收高額港口費用; MSC將自行消化這筆成本,而不會向客戶加收費用。MSC首席執行長Soren Toft在其客戶公告中稱,MSC已主動重組全球船舶部署網路,因應USTR將於10月14日生效的新規。該費用將基於船舶總噸位或運載櫃量(取其高者)計徵,按估算相當於每櫃增加300至600美元成本,這項內部調整確保其完全遵循美國貿易法規,同時保持MSC服務的可靠性與效率。 達飛集團亦表示在10月14日的最後期限之前,達飛集團已經做好充分準備,不考慮徵收任何與USTR301相關的附加費,以維護客戶利益。達飛集團在4月17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宣佈後的180天寬限期內,已採取必要措施實施強有力的適應性應急計畫。 據稱,達飛集團現在正在10月14日之前實施船隊和營運調整,目前預計將保持對所有預定美國港口的服務覆蓋,並儘量減少即將徵收的USTR301港口費的任何影響。儘管“USTR301”港口費可能會給運營帶來挑戰,達飛集團目前並不打算徵收任何與“USTR301”相關的附加費。 同樣的,麥司克高管(北美合約產品管理主管)安德斯·索南森 (Anders Sonesson) 就針對即將可能發生的“美國港口對中國船舶徵收額外費用”亦表態,該公司不打算向客戶收取相關附加費來彌補額外成本。 麥司克將優先考慮採取成本規避措施,由於其全球網路不會發生變化,所以可以在其他貿易航線上部署中國製造的船舶,其他船公司或航運聯盟也會採取相關的規避措施。而對於由此可能帶來的額外成本,麥司克不打算向客戶收取相關的任何費用或附加費。

Read More

114年第三次航海人員測驗榜示女性參測合格比例上升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交通部航港局114年第三次航海人員測驗上週(9/19)榜示,本次合格率達25%,其中女性合格人數佔全體女性參測人數超過三成,女性參測合格比例較去(113)年有上升趨勢。(附圖為-交通部航港局副局長劉志鴻進行點榜及與榜示典禮督導委員合影,航港局提供) 114年第三次航海人員測驗榜示典禮在交通部航港局舉行,本次測驗報名人數729人,全程到考人數625人,一、二等船副、管輪等類科成績合格人數一等船副77人、一等管輪52人、二等船副24人、二等管輪5人,共計158人,合格率為25.28%。 航港局表示,近年來隨著海運產業的蓬勃發展,持續吸引熱愛海洋、懷抱夢想的年輕學子就讀航輪科系,並順利通過航海人員測驗,成為海運界的生力軍。本次測驗參測女性63人、合格20人, 女性合格人數占全體女性參測人數31.75%,女性參測合格比例較113年亦有上升趨勢。 航港局特別提到臺灣海洋大學商船學系的黃映瑜同學,以大三在校生身分參加考試,即高分通過一等船副測驗。來自港都高雄的黃同學,看著家中長輩在船上工作的背影,認為在大型船舶上工作是非常有成就感的。黃同學於文藻外語大學就讀五專期間,由於對海運產業非常感興趣,因此選修許多與海運及國際貿易相關的課程,更在五專畢業之後,以轉學考方式進入海大商船系就讀,給自己圓夢的機會。 黃同學分享在海大就讀時,幸運地能到全新澎湖輪與御風輪實習(見圖),其中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實際上駕駛台練習操舵、船艉操作纜機,實際感受船舵在手中的感覺,這是在教室中所無法體會的。從文組轉入理工領域的商船系,對於黃同學來說相當吃力,但在校期間認真聽講、養成勤作筆記的習慣,加上勤奮練習航海人員測驗考古題,確實檢討每一次做錯的題目,並整理成自己的專屬筆記,黃同學也分享即便是航海學的計算題,只要有效理解題目,其實並不困難。因此黃同學在大三下學期就修完課程,並高分通過一等船副測驗。 航港局指出,對海洋的熱情與堅持,反映出新一代航海人才的不同的專業素養。隨著全球海運需求持續成長,具備技術、判斷力與責任感的航海人員,將肩負起連結世界的重要使命,為我國海運注入源源不絕的動能。 航港局表示,榜單公布後,應考人可利用MTNet查詢榜單及登入帳號密碼列印成績通知單。應考人如欲複查成績,應在榜示之次日起10日內(114年9月20日起114年9月29日止),登入MTNet (網址為https://el.mtnet.gov.tw/EL03/EL030702/Index)「航海人員測驗管理子系統」之「線上申請作業」點選「成績複查申請」,依序填具資料並送出網路申請即可。 此外,114年度第四次航海人員測驗將於114年11月15日至16日舉行,採網路報名,報名時間自114年9月20日0時起至114年9月29日下午5時止。詳情請至MTNet航海人員測驗管理子系統查詢。

Read More

聯邦快遞推出進入沙烏地阿拉伯貨運服務與美歐連接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聯邦快遞(FedEx)開通首個飛往沙烏地阿拉伯的專用航班,聯邦快遞宣布推出首個進入沙烏地阿拉伯的專用貨運服務,將該國與美國和歐洲連接起來。 據瞭解,該航線每週營運六個班次,由一架波音777貨機執飛,將美洲和歐洲與利雅德相連,並與廣州和上海相連。從利雅德出發,運往海灣北部市場的貨物將通過聯邦快遞的空運和中東公路網路進一步分銷。 聯邦快遞稱其是第一家提供從西方到沙烏地阿拉伯直達航線的快遞物流提供商。預計這些航班將使沙烏地的企業和中小企業能夠通過快遞和經濟服務從全球主要市場獲得高效、可靠的進口產品,這些航班對關鍵領域的時間敏感型快遞尤其有價值。除了擴大連通性外,777貨機的專用容量還適用體積龐大、超大、託盤或重型貨物,以及溫控貨物和危險品。 聯邦快遞國際業務首席營運長兼首席執行長理查史密斯表示,這條新航線是其全球網路的策略性擴張,擴展在中東地區的連通性,並進一步提高全球業務的彈性和靈活性。這反映該公司致力擴大貿易通道,以滿足客戶不斷變化的需求,隨著不斷發展和調整網路,這種連接確保客戶能夠在日益動態的貿易環境中以更快的速度和信心營運。 聯邦快遞中東、印度次大陸和非洲地區總裁Kami Viswanathan稱,通過加強沙烏地阿拉伯的連通性,使整個王國的企業能夠在全球範圍內更有效地競爭,並無縫融入國際供應鏈。這一里程碑強調其在加速經濟增長和推進王國成為領先物流中心的雄心方面的持續投資。 此次航班的開通,以及增強的清關和提貨能力,象微該公司在深化沙烏地阿拉伯長期業務方面邁出關鍵一步。新的聯邦快遞航班是該公司在沙烏地阿拉伯發展策略的關鍵要素,此一策略包括基礎設施發展,如目前正在開發的薩勒曼國王國際機場計畫中的區域樞紐。聯邦快遞在機場的樞紐將為沙烏地阿拉伯、巴林、科威特和卡達提供服務,還在沙烏地阿拉伯引進聯邦快遞物流部門提供貨運代理解決方案。 據瞭解,沙烏地阿拉伯的航空貨運量正在迅速增長,去(2024)年達到90萬噸,預計至2033年將增長近兩倍達到240萬噸。

Read More

海洋治理跨國對話收穫滿滿 日本海污應變經驗激盪對話與思維

日本海上災害防止中心課長桓本英臣報告日本海上災防議題。(海保署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舉辦「2025海洋環境管理國際交流研討會」已圓滿落幕,會中邀集來自臺灣及其他8國,共47位國際組織代表與專家齊聚一堂。兩天會議聚焦於海洋污染防治、廢棄物治理、環境教育推廣三大主題,現場討論熱烈,不僅凝聚跨國合作成果,也為臺灣海洋治理帶來新的啟示。 在眾多議程中,來自日本海上災害防止中心(Maritime Disaster Prevention Center, MDPC)的桓本英臣課長報告成為熱烈討論的焦點之一。他不僅分享日本海污應變的長期經驗,更引發與會者積極提問。國內專家關心:「MDPC主要經費來源為何,在無重大事故時如何維持日常運作,若船舶所有人及保險公司逃避責任,該如何處理」甚至有與會者追問:「能長期待命卻不鬆懈,這樣的應變組織模式值得臺灣借鏡。」 桓本英臣課長以實務經驗回應:「我們的經費不僅來自事故應變收費,更透過國際授課、證照制度、待命應變、政府專案支持及專業顧問服務,確保日常訓練與裝備維護不間斷。」他強調,日本海上保安廳會在必要時先行墊付污染處理經費,再向責任方追償,這樣的制度安排不僅維繫了MDPC的專業能量,也確保日本海域得到即時保護。此番分享讓與會者聯想到臺灣過去如墾丁阿瑪斯號的海難事故,後續求償與責任釐清的個案,更顯臺灣海污法修法的價值。 另一場備受矚目的專題演講,則由北美環境教育學會(North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NAAEE)執行總監 Judy Braus 主講,介紹「全球青年創新挑戰賽」(Youth Innovation Challenge, YIC)。該比賽由全球環境教育夥伴(GEEP)推動,鼓勵15至30歲青年提出創新方案解決海洋廢棄物議題。今年吸引逾60國、300餘件作品投稿,前三名得主來自秘魯、肯亞及斯里蘭卡,並將於9月底來臺受獎並參與亞洲海廢治理工作坊,去年 (113) 得獎的得主也重回臺灣分享經驗與交流。 現場觀眾問到:「青年是未來,但成人教育同樣重要,你們如何兼顧」Judy Braus回應:「雖然比賽聚焦青年,但家庭是跨世代的單位,青年帶回的行動力往往能影響成年人,形成擴散效應。」臺灣海湧工作室的講者郭芙也分享:「成人教育需要具體行動。當民眾在淨灘中親眼看到海龜因垃圾受困,更能理解減塑的重要;而在活動中親身使用環保餐具,也讓他們體驗行動的力量。」這段回應引起全場共鳴,與會者頻頻點頭。 海保署表示,這次的專題演講,從日本的專業應變體系到美國的環境教育經驗,不僅展現跨國智慧,也讓臺灣看到「專業制度」與「全民參與」的互補力量。透過這場跨國交流,臺灣不僅學習國際經驗,也再一次確認了我們共同的信念 -- 守護海洋,需要專業,更需要代代傳承的行動力。

Read More

台驊完成與韓SKYMASTER股權收購簽約形成日韓雙核心據點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台驊國際控股公司(台驊控股)宣布正式完成與韓國貨運承攬公司SKYMASTER EXPRESS INC.(SKYMASTER)股權收購簽約,強化亞洲布局形成「日韓雙核心」據點,進一步提升區域服務深度與串聯能力。 台驊控股表示,依簽約條款,台驊控股將取得其已發行股份 100,000 股,持股比例達 100%,交易總金額為美金1,548萬元。本次交易依規定完成董事會決議及公開資訊揭露,並經專業會計師事務所出具合理性意見,全程符合法令規範與公司治理程序。待交割程序完成後,SKYMASTER將正式成為台驊控股全資子公司,為集團國際化戰略再添重要據點。 台驊控股指出,韓國作為亞洲核心市場之一,在全球高科技與製造業供應鏈中占據關鍵樞紐地位。SKYMASTER長期深耕當地市場,累積扎實經營基礎,客戶群涵蓋高科技、汽車、能源、電子等多元化產業,並與韓國核心產業及跨國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係,展現其專業實力與市場信任。此次簽約展現台驊控股在東北亞市場的積極布局企圖,待交割完成後,將與既有日本子公司相互呼應,形成「日韓雙核心」據點,進一步提升區域服務深度與串聯能力。 台驊控股已於新加坡、泰國、越南、柬埔寨、菲律賓、馬來西亞及印尼等東南亞主要國家完成布局,並以台灣為根基,連結中國、東南亞與東北亞,進一步拓展至美國與全球,打造完整且具韌性的國際物流網絡。透過此一布局,台驊控股將持續強化供應鏈韌性,並提供跨國界、跨產業的整合型物流服務,以積極回應多元化客戶需求。在地緣政治風險、關稅政策變化與貿易壁壘加劇的挑戰下,國際布局展現高度應變能力,協助客戶穩健連結全球主要市場,降低外部環境帶來的不確定性衝擊。 除併購策略外,台驊控股亦靈活運用自行設立與合資合作模式,持續擴充區域營運基礎,累積多元並進的成長動能。隨著 SKYMASTER 的加入,集團國際物流服務將進一步展現數位化、低碳化與全鏈整合的長期戰略價值。集團長期深耕國際物流,服務涵蓋海運、空運、倉儲、報關、電商物流與供應鏈金融,並積極推動數位化轉型與綠色智慧物流。隨著SKYMASTER的加入,網絡架構將更臻完善,進一步展現數位化、低碳化、全鏈整合的長期戰略。 台驊控股將以「日本與韓國雙樞紐」為東北亞核心,結合東南亞完整布局與既有全球據點,持續優化供應鏈效率與穩定性,為客戶提供安全、可靠且具前瞻性的物流服務,並為股東創造長期穩健的價值回報,實踐立足亞太、放眼世界的願景。 附圖為台驊集團創辦人顏益財與:SKYMASTER President Mr. JINNAM MOON簽約及歷年併購佈局實績。(台驊控股提供)

Read More

臺灣首度登上日本循環經濟展 再生創新引國際矚目

(海委會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海洋委員會率領9 家具代表性的臺灣業者,首度集結參加在千葉縣舉辦的2025循環經濟展(Circular Economy EXPO),並以「Taiwan Ocean Circular Hub」為主題展攤正式亮相,向國際展現臺灣在海廢循環再生上的創新實力,臺灣海洋廢棄物治理與產業發展成果正式登上日本最重要的循環經濟舞台! 循環經濟展(Circular Economy EXPO)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循環經濟專業展之一,聚焦資源回收、永續材料與循環設計等解決方案,並吸引超過500家業者參與。臺灣代表團首次參展,即以「Taiwan Ocean Circular Hub」亮相,結合 9 家具代表性的業者,集中展示海洋廢棄物治理與跨國合作的成果,彰顯臺灣在藍色循環領域的創新與實力。 本次代表團匯集紡織、生技、塑膠循環與低碳設計等9家業者,包含遠東新世紀、伸仁紡織、品卓企業、富勝紡織、福懋興業、詠麗生化科技、仲潔生物科技、豐溢綠能材料、高昌貿易(厝內分公司),共同展出從海廢纖維製成的服飾,到再生材料的多元成果,首次於日本國際大展中完整呈現臺灣如何將「廢棄物」轉化為「永續資源」的產業創新發展現況。 除了海廢解決方案與商品開發,展會期間海委會也將舉辦「臺灣循環焦點分享會」及「臺日藍色循環產業媒合會」,邀請國際專家與日本業界代表齊聚,進一步推動跨國合作,共同開拓藍色循環產業鏈。海委會表示,這是從國內海廢再生聯盟邁向印太海廢合作經濟網絡的實踐,也是管碧玲主委致力倡議的海洋國際合作政策。 海委會主委管碧玲於展會開幕前一晚,特別透過越洋視訊連線勉勵參展團隊並問候國際夥伴。她表示,臺灣的海洋夥伴們不僅在推動海洋永續上已有具體成果,更讓永續理念融入生活日常,展現「小而美、科技強」的特色。她強調,臺灣要向國際行銷將「海廢挑戰」轉化為「循環契機」的決心,海委會將持續推動「印太區域海廢合作平台」,與日本及國際夥伴攜手打造海洋循環經濟的新典範,讓海洋成為世代共享的永續資產。 因人類輕忽而被遺棄在大海的廢棄物,正透過創意設計迎來新生。它們不再只是垃圾,而是被轉化為日常中看得見、摸得到的產品——從布料到生活小物,都承載著對環境的提醒與責任。這場「變身」不僅展現循環設計的力量,更象徵永續已成為一股無可忽視的生活潮流。

Read More

桃機與華盛頓締結姊妹機場 臺美航空合作再升級

桃園機場與華盛頓機場簽署姊妹機場合作備忘錄。(圖左至右)美國在台協會(AIT)商務組組長歐潔(Janee Pierre-Louis)、機場公司總經理范孝倫、機場公司董事長楊偉甫、民航局局長何淑萍、交通部次長林國顯 、華盛頓機場管理局執行副總暨財務長Chryssa Westerlund、華盛頓機場管理局副總Paul Bobson、美國在台協會(AIT)商務官柯思遠(Christian Koshil)。(機場公司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桃園國際機場公司(TIAC)與華盛頓機場管理局(Metropolitan Washington Airports Authority,MWAA)在美國在台協會商務組組長歐潔(Janee Pierre-Louis)女士見證下,簽署姊妹機場合作備忘錄,由機場公司總經理范孝倫,與華盛頓機場管理局執行副總暨財務長Chryssa Westerlund共同代表簽署,華盛頓機場成為桃園機場第17個友好機場,為臺美雙方深化合作關係,開啟嶄新篇章。 北美地區一直是桃園機場東亞樞紐地位重要的長程航網,在國籍航空公司看好旅運需求強勁,積極布局美國市場之下,目前每週362班次往返,等於平均每日超過50班次來回臺美,隨著台積電於亞利桑那州設立新廠區,長榮航空即將於10月開通達拉斯航線,中華航空與星宇航空也宣布直飛鳳凰城,從樞紐經營角度,北美航網不僅服務雙邊起迄點旅客,更銜接往返東南亞的轉機旅客,成為桃園機場提升東亞樞紐競爭力的戰略資產。 放眼美國主要城市之中,位於美東的華盛頓特區是桃園機場前往北美地區尚未開闢的高潛力航點,未來桃園直航華盛頓特區航線若能開通,不僅能連結雙方首都,更能強化美國東岸與亞太地區的航空便利性。 機場公司董事長楊偉甫表示,桃園國際機場為臺灣最大的國際機場,也是東亞重要航空樞紐,華盛頓機場管理局營運華盛頓杜勒斯國際機場及雷根華盛頓國家機場,為美國首都地區重要航空門戶。此次締結姊妹機場,不僅象徵臺美航空業界的友好合作關係,更為未來開通桃園與華盛頓特區直飛航線奠定良好基礎,期盼透過雙方持續合作,為旅客提供優質便利、全球通暢的航空服務。 華盛頓機場管理局執行副總暨財務長Chryssa Westerlund女士表示,與桃園國際機場公司建立夥伴關係,象徵深化全球航網連結的重要一步。簽署備忘錄展現了共同致力推動華盛頓杜勒斯國際機場,與臺灣桃園國際機場之間直航航班的企圖心,藉以促進經濟成長、文化交流,並拓展兩地社群間的旅遊機會。 在全球主要城市中,華盛頓特區目前尚未與台北開通直航,也是最具潛力的市場。華盛頓杜勒斯國際機場(IAD)為美國首都的主要國際門戶,2024年旅客量達2,700萬人次,其中國際旅客超過1,000萬人次,成為2025年美國成長最快的國際機場。為因應快速發展,該機場將於2026年底啟用全新E航廈,設置14個登機門,佔地43萬5,000平方英尺,主要服務聯合航空營運需求。華盛頓特區獲《紐約時報》和《康泰納仕旅遊者》評選為2025年美國最佳旅遊目的地之一,並名列美國前十大會議展覽及國際觀光城市。 此次簽署儀式訂定航線發展、觀光商業推廣、行銷公關及技術營運交流四大合作範疇,華盛頓機場也成為葛蘭郡機場(1997)、達拉斯福沃斯機場(2011)、安大略機場(2017)、底特律機場(2025)後,桃園機場在北美第5位好友。尤其2026年適逢美國建國250周年,象徵臺美航空合作邁入新里程碑,讓此次的姊姊機場簽署更具代表性意義。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