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皇室首度收藏國內藝術家作品 西班牙太后收藏藝術家朱麗麗之作品

西班牙太后蘇菲亞(左)收藏新竹藝術家朱麗麗(右)之墨線畫,此亦創下西班牙皇室首度收藏我國藝術家之先例。(朱麗麗提供)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新竹藝術家朱麗麗作品「魂化蝶,婆娑繞舞在新潮女人旁」墨線畫,被西班牙太后蘇菲亞收藏,她是國內第一位藝術家作品,被西班牙皇室收藏。 朱麗麗表示,她的「魂化蝶,婆娑繞舞在新潮女人旁」墨線畫,非常幸運地獲得西班牙太后蘇菲亞收藏。這件作品被全世界公認藝術家作品水準最高國度的首長肯定而收藏,這是可遇不可求的榮耀,無法以政治勢力強求,亦無法以金錢購買。 朱麗麗說,這份榮耀歸屬她的母校「國立台灣藝術大學」(以前的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每位教授的卓越藝術教育,更歸屬於全世界每位華人。 西班牙太后蘇菲亞年事已長,許久未出現在公眾場合,今年五月廿六日在皇宮特別接見新竹藝術家朱麗麗。這份收藏緣起係去年二月,朱麗麗受米洛何塞塞拉大學校長之邀,為西班牙一九0六年諾貝爾獎醫學獎得主聖地牙哥拉夢卡哈傳記「發現卡哈」一書配圖。她用最拿手的墨線畫,精心為這本書設計「魂化蝶,婆娑繞舞在新潮女人旁」,獲得西班牙藝術界與醫學界一致高度讚賞與肯定,充滿東方文化內涵的靈氣新潮女人造型,獲得西班牙太后蘇菲亞特別讚賞而收藏這件墨線畫。 世界上很少藝術家用自己的藝術創作語彙從事創作,朱麗麗是少數的其中之一,她慣用自己開發的「點、半圓線、圓線、三角線、曲線、直線」六種簡單與簡潔線性造圖元素,沿用含有東方文化氣質、精神與內涵精華的書畫特色,做到「型改魂不換」,留住中國畫的筆墨用法與文化意向、意象的超逸靈性逸象,又注進傳統數學美學「陰陽美學」,講究運動、韻律、平衡、對稱、秩序、聚散、疏密等動能與功能,讓作品產生藝術生命活力,呈現個人獨特畫風,昇華藝術永恆性,也因此獲西班牙太后蘇菲亞喜愛,肯定作品風格,收藏其作品。西班牙皇室首度收藏國內藝術家作品   西班牙太后收藏藝術家朱麗麗之作品

Read More

太管處志工與山友攜手 南湖山區淨山

太管處國慶假期辦理南湖山區淨山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共清理出約二百公斤垃圾。(太管處提供) 記者林中行/花蓮報導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十三日表示,國慶假期期間辦理南湖山區淨山及垃圾帶下山宣導活動,活動期間山友熱情響應,此次活動主要以清理南湖、雲稜山屋周邊環境為主,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共清理出約二百公斤垃圾。 太管處表示,十月九日至十三日太管處辦理南湖山區淨山與垃圾帶下山宣導活動,保育志工邀請住宿在南湖、雲稜山屋的山友一起淨山,現場除了撿拾到常見的保特瓶、酒瓶、空罐頭、拖鞋、小瓦斯罐等各式各樣垃圾外,還發現不少的廚餘的蹤跡,甚至還發現1個家用大型的瓦斯鋼瓶,參與淨山的山友們直呼太誇張了! 太管處指出,依據國家公園法第十三條太魯閣國家公園公告禁止事項規定:禁止於指定以外之地區丟棄或遺留寶特瓶、保麗龍、塑膠製品、金屬製品、廚餘及其他不易自然腐化之物品或廢棄物。 太管處強調,登山時請準備合適安全的登山物品,家用瓦斯鋼瓶不僅清運十分困難,被棄置在山區時還有安全上的疑慮,萬一不慎引起森林火災,除需面臨罰則外,還將負擔生態損害賠償,呼籲國人提高警覺,避免因一時疏忽導致生態破壞,甚至危及自身安全。 太管處指出,未來將聯合保七總隊第九大隊加強山區巡查,如發現違法誇張行徑將依法查處,絕不寬貸。 太管處表示,臺灣高山在冰河時期為許多北方生物南遷避難所,冰河時期遷徙下來的寒溫帶物種往山區退縮,所以在高山地區有許多冰河 孑遺物種,又因地形複雜而隔絕,高山地區特有種生物較低海拔為多。 南湖大山屬於生態保護區,擁有珍貴的孑遺生物以及獨特的圈谷地形景觀,走一趟南湖大山,是許多人人生夢想清單之一,太管處籲請大家遵守國家公園法規定,共同守護高山敏感脆弱的生態環境,勿去侵擾與破壞環境,讓更多人感受到山林的美好,也讓珍貴的冰河孑遺物種能在這裡長存、與平安繁衍!

Read More

中原大學半導體論壇匯聚精英 同步催生台灣半導體國際發展協會

中原大學校長李英明以「半導體產業與地緣政治」為主題開場,強調國際合作與人才培育的重要性。(中原大學提供)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中原大學半導體產業學院於十月十三日舉辦「中原七十半導體產業國際論壇:回顧與前瞻」活動,吸引近二百位產學研代表及師生與會。會中同步發起成立「台灣半導體國際發展協會」(TSIDA),期以策略性資訊共享與技術交流平台,整合台灣產業與學界量能,鏈結全球頂尖學研單位,因應AI智慧運算及量子計算時代的國際政經挑戰,奠定產業永續發展基礎。 桃園市長張善政出席致意,肯定中原大學對產業轉型的貢獻,並期盼擴大城市與大學的創新能量。(中原大學提供) 中原大學校長李英明以「半導體產業與地緣政治」為開幕主講,指出二0二五年既是量子力學百年,也是全球半導體關鍵轉折點。雖然有地緣政治與供應鏈挑戰,但半導體產業仍將迎來雙位數成長。特別是AI、高效能運算、量子電腦與先進製程的進展,正推動半導體產業對世界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力。他表示,中原大學深知肩負的責任,已成立半導體產業學院,並持續厚植研發與實作人才培育。 此國際論壇匯聚國內外頂尖產業領袖與學者,包括:鈺創科技創辦人兼董事長盧超群,分享「智慧經濟爆發成長:AI與半導體之共生力量」;旺宏電子總經理盧志遠,以「從半導體技術演進縱看人工智慧晶片的發展與未來」解析AI晶片趨勢;天虹科技執行長易錦良講述「從鐵皮屋出發的半導體設備公司」,分享從傳統製造轉型為台灣首家量產半導體設備商的創業歷程;中原大學半導體產業學院榮譽院長、應用材料前全球執行副總裁王寧國擔任主持人。 論壇中並發起成立「台灣半導體國際發展協會」(Taiwan Semiconduct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TSIDA),發起人代表包括中原大學校長李英明、工研院院士林健男、律師楊文慶、工研院院士施振榮、工研院院士吳敏求、穩懋半導體董事長陳進財、鈺創科技創辦人兼董事長盧超群、旺宏電子總經理盧志遠及中原大學半導體產業學院院長傅昭銘。桃園市長張善政亦到場致意,肯定中原大學推動產業轉型與國際連結的努力。

Read More

114全運會聖火完成全台傳遞返雲林 張麗善宣布展開縣內鄉鎮市傳遞

一一四全運會聖火完成全台傳遞返雲林,張麗善宣布展開縣內鄉鎮市傳遞,請鄉鎮鄉親熱情迎接及參加開幕典禮。(記者陳正芬攝) 記者陳正芬/雲林報導 一一四年全國運動會聖火完成全台傳遞,十三日經西螺大橋回到雲林縣。縣長張麗善親自迎接聖火並宣布啟動「競艷雲林」全縣二十鄉鎮市聖火傳遞,且邀請全縣鄉親共襄盛舉陪聖火傳遞,點燃熱情的迎接全國運盛會。 全國運聖火九月廿六日引北港朝天宮萬年香火點燃母火,隨即展開傳遞全國各縣市、上千公里旅程,十三日經西螺大橋回到雲林縣。縣長張麗善率領一級主管迎接聖火;立委張嘉郡、丁學忠、多位議員及全運會籌備處人員共襄盛舉。 (記者陳正芬攝) 張麗善宣布聖火展開縣內二十鄉鎮市傳遞,預計十八日下午五點抵雲林縣立田徑場。聖火傳遞經當地公所時,請各鄉鎮市居民共同迎接,為今年全國運喝采,同時歡迎大家到虎尾雲林縣立田徑場參加開幕典禮與選手之夜,並給每位選手及前來加油民眾最棒接待服務,展現雲林人熱情好客精神。 張嘉郡、丁學忠表示,睽違二十年的全運會再度於雲林舉辦,鄉親都滿懷感動與期待,縣府也完成所有場館新建、修整,提升運動環境品質,打造一場安全、優質、高水準運動賽事,讓全國看見雲林團結、看見雲林的美好。 (記者陳正芬攝) 教育處長邱孝文說,十八日下午舉行開幕典禮,序幕表演五點二十分正式開始,晚會持續至七點半結束,持有門票的民眾下午四點半開始入場,五點二十前要就座完畢,若看台座位區已坐滿,請民眾先場外等候觀看四百吋大螢幕轉播。選手之夜晚間八點開始,於開幕典禮約七點五十分開放給沒門票民眾入場欣賞,詳細規劃請關注官網。

Read More

「百斤米、一世情」慈善捐助邁入第16年 千餘民眾透早排隊領物資

「百斤米、一世情」慈善捐助活動,十三日上午在新竹市指澤宮隆重登場,現場領物資人龍連綿近二、三百公尺,約有一千戶民眾受惠,新竹市長高虹安也到場向與會者及弱勢民眾問候致意。(記者曾芳蘭攝)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連續十五年持續不間斷的「百斤米、一世情」慈善捐助活動,十三日上午在新竹市指澤宮隆重登場,這項「讓愛傳出去」的義舉,今年正式邁入第十六個年頭,累計竹竹苗地區數萬餘戶中低收入及身心障礙弱勢族群受惠,新竹市長高虹安也親自到場,向所有與會者及弱勢民眾問候致意。 這場發放民生物資濟助弱勢活動,十三日上午八時起在新竹指澤宮展開,廣場攤位上擺滿以各界善款所購入的白米、麵條、米粉、罐頭、乾糧等物資,只要持有中低收入戶證明或領有身心障礙證明的人士都可領取,現場領物資人龍連綿近二、三百公尺,總計約有一千戶民眾受惠。 「百斤米、一世情」慈善捐助活動,十三日上午在新竹市指澤宮隆重登場,現場領物資人龍連綿近二、三百公尺,約有一千戶民眾受惠,新竹市長高虹安也到場向與會者及弱勢民眾問候致意。(記者曾芳蘭攝) 這項愛心義舉也吸引社會各界踴躍參與,設攤單位包括「曼都集團」連續十年義剪,為弱勢團體整理嶄新容面、「蕃茄村」新竹東南店免費提供三明治愛心早餐,愛視森眼鏡提供儀器設備協助視力檢查、國際獅子會300B6區協助血糖篩檢新竹市香山衛生所提供X光車協助肺部檢查、新竹市消防局提供救護宣導及救護車支援等服務,此外、來自社會各界的愛心也不斷湧到現場。 主辦單位新竹指澤宮主委曹禎祥暨廣澤慈善協會呂侑倉及所有理監事感謝各界的善心捐贈及慷慨解囊,曹禎祥表示,基於「取之社會,迴向社會」理念。號召各界善心賢達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共襄善舉。自民國九十九年開辦並於105年創辦新竹市廣澤慈善協會接手至今、舉辦「百斤米、一世情」慈善捐助活動。協會每年定期向各界人士進行聯合勸募活動,所募得的善款、白米及民生物資…等,固定於每年農曆八月二十二日,新竹指澤宮廣澤尊王聖誕慶典當天發送給弱勢家庭約一千份。 另外、新竹市廣澤慈善協會也長期與新竹縣尖石鄉公所配合辦理公益活動,行之有年,協助登記在案的低收與臥床民眾,捐助成人紙尿布,看護墊以及民生物資...等,讓長癱的老百姓獲得最起碼的尊重。此外也辦理新竹縣市共計十五所國中小學獎助學金發放,每校十名、每人二千五百元,不以成績為主,著重在校品格的表現。

Read More

外埔區無極三清總道院打造如同人間仙境的石頭公園

中市外埔區無極三清總道院在信眾的支持下,耗資數千萬開闢的「石頭公園」,滴水觀音神像腳踏蓮花慈悲為懷、週圍大巨石中種植高級松樹、落雨松等,寬闊的公園樹木林立,晨昏出現區民齊聚休閒運動,還可容納大型公益活動。(記者陳榮昌攝) 記者陳榮昌/台中報導 台中市外埔區無極三清總道院,在信眾的支持下,耗巨資開闢一座如人間仙境的「石頭公園」,不但有滴水觀音、韋馱等神像,還有種植多彩蓮花、落雨松及珍貴羅漢松等。廟主任委員鄭銘輝表示,這座耗資數千萬元、約一公頃的石頭公園,除讓附近區民做為休閒運動之用,還可容納大型公益活動,道院的行善、造福、徹底發揚仙祖慈悲。 中市外埔區無極三清總道院在信眾的支持下,耗資數千萬開闢的「石頭公園」,滴水觀音神像腳踏蓮花慈悲為懷、週圍大巨石中種植高級松樹、落雨松等,寬闊的公園樹木林立,晨昏出現區民齊聚休閒運動,還可容納大型公益活動。(記者陳榮昌攝) 佔地十餘公頃餘的外埔區無極三清總道院、廟宇建築工程已興建二十餘年,耗資工程費約三十五億,是國內宗教界數一數二,被列為有觀光的大廟宇 ,三座殿堂寬敞、金碧輝煌,主委鄭銘輝接任二十餘年,一心把建廟與社福公益並進,贏取信眾了解仙祖慈悲為懷,致每年編列六千萬元善款,做為社會福利,義舉受到地方上的肯定。 鄭銘輝有鑑於社會呈現老年化,每至晨昏時刻,民眾缺乏休閒、運動場地,而且不少團體搭棚架在馬路上承辦活動顯得十分危險,致廟方在信眾的支持下,耗資約數千萬元,在約一公頃餘的土地上打造石頭公園,大石頭從一、二噸到二十多噸都有,周圍砌成一座座的石堤還種植花木,歷經十年餘終於完成,廣闊的公園安置有滴水觀音、韋馱等神像,並種植多色彩蓮花、高級羅漢樹、真柏、落雨松、跪地求水亭等建設,真是至佳的好環境,每在清晨或黃昏都出現不少附近區民前來休閒運動。民眾指這塊公園確實是提升健康、長壽好寶地。 鄭銘輝表示,這座石頭公園搭配有流水,並在石頭空隙中種樹木及四季花卉,讓民眾在此活動,看美麗景色、吸收大自然空氣,將有益身體的健康,讓大家都能長壽。在石頭公園中,塑造滴水觀音及韋馱神像,讓信眾休閒也受到神靈保護,尤其最近耗費巨資,種植一些珍貴松樹品種,及二大排落雨松,工程皆完成,希望惠及民眾休閒、並獲仙祖保佑。

Read More

林口長庚領先全台推動AI智慧醫療 院長陳建宗揭留才策略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圖/陳儒賢攝)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吳詠平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是全台灣規模最大的醫療院所,擁有3600張病床與全國最大急診室,長期肩負北台灣與桃竹苗地區的醫療重任。院長陳建宗在接受《桃園電子報》專訪時談到林口長庚在留任醫護人才上的努力,以及院方在AI智慧醫療的應用。 林口長庚醫護社區內有長庚國小,讓員工子女可就近入學就讀。(圖/翻攝自長庚國小FB) 近年醫界人力不足問題備受關注,陳建宗表示,林口長庚的病理科也一度面臨醫師流動,但院方透過數位病理系統因應,院內率先推動玻片電子掃描與遠距會診,不僅提升儲存安全,也能跨院協作,更結合AI模型協助判讀,快速圈選可疑細胞,大幅減輕病理醫師負擔,精準度亦相當高。 為了留住醫護人才,林口長庚近年投入大量資源改善工作環境。(圖/桃報資料照) 至於護理人員短缺,陳建宗直言,少子化導致勞動人口下降,加上疫情衝擊,以及長照、醫美產業分流,造成全台護理人力不足。為了留住人才,院方近年投入大量資源改善工作環境,包含興建3000多床單身宿舍、2300多戶醫護社區住宅,並附設幼兒園與小學,讓醫護能兼顧家庭。薪酬方面,年終獎金始終維持在4至6個月,且符合衛福部規範的護病比,並獲獎勵金全數回饋護理人員,院內亦導入AI協助病歷撰寫,減輕交班與文書負擔,讓醫護能專注病人照護。 林口長庚在AI應用獲得各界肯定。(圖/桃報資料照) 在AI應用上,陳建宗表示,林口長庚自2018年設立AI中心,迄今已有多項軟體獲得食藥署核准並投入臨床,包括輔助偵測舟狀骨骨折、協助心電圖判讀與預測心衰竭風險、利用X光片檢測骨鬆、電腦斷層發現腹腔遊離氣體等,皆能提前警示並改善治療。這些技術已在長庚體系12家醫院全面使用,讓逾萬張病床的病患受惠。未來更計畫讓AI協助藥師藥物辨識及病人衛教,並透過互動式語音減少重複性工作,讓醫療回歸「有人味」的照顧。 林口長庚推出「肝臟移植術後AI聊天APP」,提升照護品質。(圖/桃報資料照)

Read More

「竹風縣藝」獲英國FADA金獎 展現竹縣文化扎根在地成果

「竹風縣藝」獲英國FADA金獎,展現竹縣文化扎根在地成果,圖為在竹東戲曲公園上演的海洋慶典。(記者彭新茹翻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新竹縣文化基金會主辦的「竹風縣藝」展演計畫,榮獲二0二五年英國 Future Art & Design Award(FADA)的展覽與活動概念設計類金獎殊榮。此一國際肯定,不僅是對新竹縣文化創意實力的認可,更彰顯其在社區深耕與公共文化平權上的深遠價值。 縣長楊文科表示,這幾年新竹縣文化基金會秉持「以有限資源創造最大效益」的精神,透過「竹風縣藝」自二0二二年起以文化平權為核心宗旨,系統性地將優質藝術資源與文化教育合作引入十三鄉鎮市。 這項國際榮耀不僅是對多年努力的鼓勵,更與新竹縣文化白皮書所揭示的「縮短城鄉落差、建構文化共同體」的政策方向相互呼應。縣府期盼藉由這份肯定,進一步提升新竹在國際文化舞台的能見度,並持續推動符合SDGs的文化治理模式,讓藝術成為社會永續的重要基石。 文化局長朱淑敏表示,「竹風縣藝」首次獲得英國FADA金獎,是對新竹縣在地方文化治理與創意產業結合策略的高度肯定。從客家大戲、閩南戲曲到原民歌舞等多元文化展演,縣府不僅將藝術帶入校園、社區與鄉鎮,更逐步實踐文化白皮書中「文化扎根在地、連結國際」的願景,同時也呼應 SDG十七「永續發展夥伴關係」,透過跨團隊、跨族群、跨縣市的合作,建立文化共榮的典範。 竹縣府表示,基金會未來將持續以創新思維串聯在地文化與國際視野,實踐「地方行動,全球連結」的理念,朝向文化永續的治理目標邁進。

Read More

新竹縣史上最大宗教文化活動三聖齊駕賜福 「竹北超越竹北文化祭」3天吸10萬人參與

三聖齊駕賜福竹北,十二日晚間邀請明華園演出,吸引大批民眾與三聖一起看戲。(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國慶三天連假竹北市迎來竹縣前所未有的宗教文化盛事「竹北超越竹北文化祭」,竹北天后宮媽祖、白沙屯拱天宮媽祖、車城福安宮土地公祖所組成的「一王二后」夢幻聯動,三聖齊駕與竹北眾宮廟賜福竹北,三天吸引逾十萬人共襄盛舉。 啟德機械董事長胡漢龑(左)平常熱心公益、捐棺無數,花蓮堰塞湖災情時,更主動出動大型吊車協助災後清理,這份公益心,讓粉紅超跑白沙屯媽祖親自到胡董竹北家中停轎,為胡董賜福。(記者彭新茹攝) 最後一天的遶境,市長鄭朝方參與白沙屯媽祖登轎儀式,隨即展開東區贊境。媽祖神轎首先進入竹北市場,接著停轎於仁義市場,並造訪啟德重機董事長胡漢龑府邸。竹北市立幼兒園以唱跳迎接媽祖,粉紅超跑神轎直接「開」進節氣公園,與粉紅星河之夢遊樂場交相輝映,成為親子同樂的亮點。而喜愛小朋友的媽祖還臨時轉進新瓦屋文化園區,急奔觀看「兒童歌仔戲」彩排,令現場演員驚喜萬分,展現媽祖慈悲與童趣的一面。 媽祖亦特別前往竹北市公所清潔隊,鄭朝方與隊員們感動落淚。鄭朝方表示,雖然清潔隊屬基層工作,但正如媽祖精神,工作無貴賤,人無貧富之別。他的話語感動眾人,連拱天宮秘書林幸福也不禁落淚。 晚間,紅壇上演明華園大戲「何仙姑上蓬萊」,豪華舞台請眾神看戲,為文化祭畫下最華麗的句點。孫翠鳳表示,每次受邀演出都感受到市長對宗教文化的重視與用心。 拱天宮主委洪文華表示,此次堪稱「贊境教科書等級」,創意與整體規劃有城市與市長的特色。竹北天后宮主委暨市民代表會主席林啟賢則指出,很開心大家喜歡傳統文化認識在地。車城福安宮副主委陳志文也感動表示,土地公祖三百年來首度出轎贊境,見證竹北的熱情不輸南台灣的太陽。

Read More

老照片徵集 竹縣文化局邀請民眾「共同完成一本屬於新竹縣的相簿」

老照片徵集,竹縣文化局邀請民眾提供老照片,「共同完成一本屬於新竹縣的相簿」。(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為保存新竹縣珍貴的生活影像與社會記憶,新竹縣政府文化局辦理「記憶餅乾盒:新竹縣的時光片刻」老照片徵集活動,廣邀民眾翻找家中的相簿,分享與新竹縣相關的珍貴照片及背後故事。即日起至二十日中午十二時受理徵件,入選者可獲禮券,邀請大家共同參與,讓影像記憶成為凝聚地方認同的重要力量。 文化局長朱淑敏表示,本次活動策劃以「共同完成一本屬於新竹縣的相簿」為核心,並以家中老相片常被收藏在餅乾盒為意象,透過公開徵件的方式,邀請民眾翻找家中老照片並分享其故事,讓這些小故事匯聚成新竹縣的大歷史。 朱淑敏說,本次活動徵件不設限主題,舉凡家庭日常、社區活動、節慶風俗、地方建築及公共事件等,只要與新竹縣有關的影像皆可投件,且不以照片拍攝技巧及美感作為評選標準,而是以照片的故事性、社會性及歷史意義等為核心價值,以蒐集更多在地影像,重現地方記憶。 活動獎勵依作品評選等級,將分為入選組及特別獎組,入選組至多選出五十件,每件入選作品可得禮券五百元;特別獎組則會挑出十件,每件可得禮券二千元。獲選照片將於十一月九日在新竹縣縣史館公開展出,將老照片所承載的生活經驗與記憶,與更多的民眾分享,屆時現場將規劃互動遊戲、留言牆、票選與抽獎活動,邀請民眾一起透過老照片喚起情感連結,並為新竹縣的影像保存注入更多力量。

Read More